CN107765450A -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 Google Patents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5450A
CN107765450A CN201710964683.6A CN201710964683A CN107765450A CN 107765450 A CN107765450 A CN 107765450A CN 201710964683 A CN201710964683 A CN 201710964683A CN 107765450 A CN107765450 A CN 107765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evice
dielectric layer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metal level
meta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646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亓丽梅
张雅雯
刘畅
陈智娇
姚远
俞俊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7109646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5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65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5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属于电磁波的传输控制器件领域。本发明包括若干在xy平面上沿同一个方向周期排列的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包括按顺序排列的五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介质层1‑金属层2‑介质层3‑金属层4‑介质层5;介质层3厚度一般远大于介质层1和5的厚度;金属层2和金属层4是通过光刻或电子束曝光等技术在介质层3两侧构成的金属图形;金属层4构成的图形由金属层2的图形沿轴线旋转90°或镜像对称得到。上下层的介质层薄膜可用于保护金属层的磨损和器件的稳定。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备,有效实现了宽带太赫兹线偏振转换的单向传输,对太赫兹功能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的传输控制器件领域,具体是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背景技术
太赫兹(THz)波通常是指频率在0.3~3THz(或波长在0.1~1mm)的电磁波,处于微波毫米波与红外线光学之间,是电子学与光子学之间的过渡区,也是宏观电磁理论向微观量子理论过渡的区域。太赫兹波在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学科以及医学成像、安全检查、产品检测、空间通信和武器制导等应用学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由于常规材料很难在太赫兹波段发生电磁响应,特别是磁响应,太赫兹波段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上的空白点很多。
近年来,超材料(Metamaterials)的出现为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可行性。超材料是指电磁参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可人为设计控制的一类人工复合的周期电磁结构。2000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的D.R.Smith等人将金属线周期结构和开口谐振环周期结构有效地结合起来,设计出等效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材料,第一次从实验上证明了超材料的存在。因超材料具备自然界材料所没有的奇异电磁参数和电磁特性,近年来在科研界甚至是工业界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电磁波的非对称传输(asymmetric transmission,AT)是指传输媒质对沿不同传播方向入射的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传输性能。其中,传输性能包括但不局限于透射、反射、吸收、极化转换等。基于超材料的非对称传输器件为电磁波偏振传输的方向调控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现代军事、通讯等领域中,很多传统或基础元器件,如天线罩、电磁波隔离器和环形器等,都依赖于某种非对称传输的性能进行工作。并且随着微波通讯、光通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一些特定场合对实现非对称传输的电磁器件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
但是,基于超材料的非对称传输器件,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波波段,而有关太赫兹波段的非对称传输器件研究较少。2012年,史金辉等首次提出了两种窄带的太赫兹超材料非对称传输器件,一种是双层连续U形结构,一种是由L形和直线条构成的结构。这两种结构分别在2.9THz和2.4THz附件实现了非对称传输,对应的最高通过率分别为90%和55%。随后,2015年D.Liu等(Applied Physics A,2015,118(3):787-791)将U形谐振图形的金属薄膜去掉构成金属-介质-金属结构,实现了0.88THz和1.03THz双频带线极化波的非对称传输,非对称传输效率为50%。2017年,S.Fang等(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17,121:033103)提出了介质-金属-介质-金属-介质构成的双波段非对称太赫兹传输器件,其中金属材料为金,介质为聚酰亚胺;金属图形为U形折线结构,其中,第二层金属图形是由第一层金属结构沿轴线旋转90°构成的。该结构实现了0.51THz和0.81THz的双波段的窄带非对称传输,非对称传输效率为分别为62%和60%;研究表明模拟和测试基本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对太赫兹频段线极化波的非对称传输研究较少,特别是宽频带结构,导致了太赫兹非对称传输器件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所述非对称传输器件包括若干在xy平面上沿同一个方向周期排列的基本单元;
每个基本单元包括按顺序排列的五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介质层1-金属层2-介质层3-金属层4-介质层5;
三层介质层由有机高分子聚合薄膜材料或氧化硅构成,厚度为微米量级。每层介质层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其中介质层3厚度一般远大于介质层1和5的厚度,通常为同一种材料;介质层1和介质层5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加工方便,二是为了保护金属层。
金属层选用金、银或铝等常见金属薄膜,其厚度通常大于150nm以上。
其中金属层2和金属层4是通过光刻或电子束曝光等技术在介质层3两侧构成的金属图形;金属层4构成的图形由金属层2的图形沿轴线旋转90°或镜像对称得到。
所述非对称传输器件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设置xyz坐标系,超材料在xy平面周期排列,z轴垂直于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
然后,一束x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沿z轴正向垂直入射到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后,由于超材料的作用,大部分透射光为y偏振光;这样,入射的x极化波基本被转换为y极化波;
反之,当x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沿z轴负向入射时,大部分x方向偏振光被反射或吸收,转换为y偏振的透射光很少;这样,入射的x极化波基本没有转换为y极化波。
将正向和反向入射的器件的x方向偏振的极化转换特性相比,该结构实现了电磁波的非对称传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可以有效地实现太赫兹线偏振转换的单向传输,对太赫兹功能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
3)、本发明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可在宽频带范围内实现线极化波的单向传输。
4)、本发明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加工时采用中心可去掉的基底结构,保持器件不易变形。此外,该非对称传输器件上下层的介质层薄膜可用于保护金属层的磨损和器件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种非对称传输器件的周期单元的侧视图;
图1b是本发明第一种非对称传输器件的周期单元的三维分离式立体图;
图1c是本发明第一种非对称传输器件的周期单元的金属层和介质层的基本结构参数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种非对称传输器件中电磁波沿z轴正向入射的工作原理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一种非对称传输器件中电磁波沿z轴负向入射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非对称传输器件中太赫兹波非对称传输的透射率曲线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二种非对称传输器件的周期单元的侧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第二种非对称传输器件的周期单元的三维分离式立体图;
图4c是本发明第二种非对称传输器件的周期单元的金属层和介质层的基本结构参数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二种非对称传输器件中电磁波沿z轴正向入射的工作原理图;
图5b是本发明第二种非对称传输器件中电磁波沿z轴负向入射的工作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种非对称传输器件中太赫兹波非对称传输的透射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所述的非对称传输器件为周期结构,包括至少20*20个基本单元。所有基本单元结构均相同,且在xy平面上沿同一个方向周期排列;每个基本单元的长度在几百微米量级范围;本发明中两种实施模型周期的均取p=125um,而实际上,其周期范围可选取在50~500um范围内。
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本单元侧视图如图1a所示,结构图如图1b所示,该基本单元由三层介质层和两层金属层组成;介质层与金属层交叉放置,形成从上而下按顺序分布的:介质层1-金属层2-介质层3-金属层4-介质层5的结构。
其中,三层介质材料均选取聚酰亚胺,其介电常数为3,损耗角正切为0.008。介质层3的厚度取d=20um,介质层1和介质层5厚度取th=2um。
两层金属层均选用金薄膜,结构是由对边开口方环构成,金属层4是由金属层2沿轴向旋转90°并镜像对称得到;如图1c所示,每层金属层的宽度w=12.5um,方环边长L=106.5um,开口长度g=32.5um,开口距方环内边距离s1=9.5um,s2=29.5um。每层金属层的厚度相同,均为t=200nm。
该结构实现过程如下:首先在基底材料200um的硅上镀上th=2um的聚酰亚胺薄膜,形成介质层5,然后进行光刻形成对边开口的金属方环,形成金属层4。然后,再镀20um厚的聚酰亚胺薄膜,也就是介质层3,在此基础上,将金属层4的图形再次轴向旋转90°并镜像对称光刻形成开口金属方环,即金属层2;在金属层2上,镀上2um的聚酰亚胺薄膜,形成介质层1。最后,去掉200um厚的基底材料,只在结构四周留2mm宽的环形基底固定非对称传输器件。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第一种实施例宽带太赫兹非对称传输器AS-1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过程。
首先设置一个xyz坐标系,周期表面位于xy轴,z轴垂直于非对称传输器的周期表面。当电磁波沿z轴正向传播时,如图2a所示,x线偏振光沿z轴正向垂直入射到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后,透射光为y线偏振光当电磁波沿负轴方向传播时,如图2b所示,x线偏振光沿z轴负向垂直入射到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后,透射光为y线偏振光
利用微波高频仿真软件HFSS或CST可以直接得到透射率
下标i,j分别代表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偏振态,上标d代表入射光的波矢方向,沿z轴正向传输为+,沿z轴负向传输则为-。
太赫兹波非对称传输器AS-1的透射曲线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0.8THz至1.3THz的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大于0.8,而小于0.2。计算得到该非对称传输的相对带宽(带宽/中心频率)为48%,从而实现了超宽带的非对称传输。
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基本单元侧视图如图4a所示,结构图如图4b所示,正视图为正方形。该基本单元由三层介质层和两层金属层组成;介质层与金属层交叉放置,形成从上而下按顺序分布的:介质层1-金属层2-介质层3-金属层4-介质层5结构。
其中三层介质材料均选取聚酰亚胺,其介电常数为3,损耗角正切为0.008。介质层3的厚度取d=20um,介质层1和介质层5厚度取th=2um,该结构的周期单元、材料、介质和金属厚度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两层金属层均选用金薄膜,金属层形状像“臼”字,但是沿中心位置左右镜像对称,金属层4的结构是由金属层2沿z轴旋转90°得到。
每个基本单元结构均相同;如图4c所示,金属层宽度w=14.5um,外边长L=106.5um,开口长度g1=20um,g2=52.5um,开口距方环内边距离m1=28.75um,m2=12.5um。
该结构实现过程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只是光刻的金属层图形不同。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第二种实施例宽带太赫兹非对称传输器AS-2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过程。
首先设置一个xyz坐标系,周期表面位于xy轴,z轴垂直于非对称传输器的周期表面。当电磁波沿z轴正向传播时,如图5a所示,x线偏振光沿z轴正向垂直入射到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后,透射光为y线偏振光当电磁波沿负轴方向传播时,如图5b所示,x线偏振光沿z轴负向垂直入射到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后,透射光为y线偏振光
利用微波高频仿真软件HFSS或CST可以直接得到透射率
太赫兹波非对称传输器AS-2的透射曲线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在0.7THz至0.8THz的之间,与有着显著的差异,大于0.8,而接近0。该非对称传输器件的相对带宽(带宽/中心频率)为13%,从而也实现了宽带的非对称传输。

Claims (7)

1.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在xy平面上沿同一个方向周期排列的基本单元;
每个基本单元包括按顺序排列的五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介质层1-金属层2-介质层3-金属层4-介质层5;
其中金属层2和金属层4是通过光刻或电子束曝光在介质层3两侧构成的金属图形;金属层4构成的图形由金属层2的图形沿轴线旋转90°或镜像对称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基本单元的长度在几百微米量级范围;周期范围在50~500u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层金属层结构为对边开口方环或“臼”字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层1和介质层5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加工方便,二是为了保护金属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层介质层由有机高分子聚合薄膜材料或氧化硅构成,厚度为微米量级;其中介质层3厚度大于介质层1和介质层5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选用金、银或铝,厚度大于15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设置xyz坐标系,超材料在xy平面周期排列,z轴垂直于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
然后,一束x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沿z轴正向垂直入射到非对称传输器的表面后,由于超材料的作用,大部分透射光为y偏振光;这样,入射的x极化波基本被转换为y极化波;
反之,当x方向偏振的线偏振光沿z轴负向入射时,大部分x方向偏振光被反射或吸收,转换为y偏振的透射光很少;这样,入射的x极化波基本没有转换为y极化波;
将正向和反向入射的器件的x方向偏振的极化转换特性相比,该结构实现了电磁波的非对称传输。
CN201710964683.6A 2017-10-17 2017-10-17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Pending CN107765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64683.6A CN107765450A (zh) 2017-10-17 2017-10-17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64683.6A CN107765450A (zh) 2017-10-17 2017-10-17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5450A true CN107765450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6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64683.6A Pending CN107765450A (zh) 2017-10-17 2017-10-17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65450A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1918A (zh) * 2018-03-13 2018-09-07 东北石油大学 基于超材料的电磁波非对称传输控制器
CN108539427A (zh) * 2018-06-16 2018-09-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幅度和相位同时调控的超表面艾利波束产生器及设计方法
CN108549165A (zh) * 2018-04-28 2018-09-18 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斜十字形光学偏振器及其调节方法
CN108565558A (zh) * 2018-05-24 2018-09-2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双层凹型结构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
CN108793068A (zh) * 2018-06-15 2018-11-13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产生非对称传输的双层矩形孔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8828795A (zh) * 2018-06-15 2018-11-16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非对称传输可调的双层孔微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6620A (zh) * 2018-08-21 2019-01-22 四川大学 基于动态调控等效能级的太赫兹宽频带负折射率超材料的设计方法
CN109361067A (zh) * 2018-12-03 2019-02-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使任意方向电磁波极化偏转90度的极化转化器
CN109768393A (zh) * 2019-02-22 2019-05-1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非对称传输器件
CN109921194A (zh) * 2019-01-22 2019-06-2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对称裂缝的宽带太赫兹四分之一波片
CN111755791A (zh) * 2020-07-06 2020-10-0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6g波分复用系统的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分波器
CN111896479A (zh) * 2020-09-07 2020-11-06 北京邮电大学 太赫兹手性鉴别器件及圆极化选择器
CN111987477A (zh) * 2020-08-19 2020-11-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线极化平面波的复合超表面电磁飞环激励器
CN112421227A (zh) * 2020-11-23 2021-02-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极化旋转特性的宽频带双层金属透射阵列天线
CN112611721A (zh) * 2020-12-09 2021-04-06 北京邮电大学 宽带太赫兹手性鉴别器件及圆极化波选择器
CN113300115A (zh) * 2021-05-18 2021-08-24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超材料透镜单元及超材料透镜天线
CN113506994A (zh) * 2021-06-17 2021-10-15 宁波大学 一种圆极化波差异化响应的超材料吸波器
CN113934022A (zh) * 2021-10-18 2022-01-14 中国计量大学 太赫兹双向偏振转换器
CN114279998A (zh) * 2021-12-29 2022-04-05 福州大学 基于类回字型太赫兹超材料的液体增强传感系统及方法
CN114361805A (zh) * 2022-01-04 2022-04-15 电子科技大学 太赫兹超材料可调定向选择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150A (zh) * 2011-08-09 2012-04-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三谐振吸收峰的太赫兹波段超颖材料
CN102692732A (zh) * 2012-05-24 2012-09-2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太赫兹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CN105044812A (zh) * 2015-07-22 2015-11-11 南开大学 双层非对称亚波长介质光栅太赫兹隔离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150A (zh) * 2011-08-09 2012-04-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三谐振吸收峰的太赫兹波段超颖材料
CN102692732A (zh) * 2012-05-24 2012-09-2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太赫兹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CN105044812A (zh) * 2015-07-22 2015-11-11 南开大学 双层非对称亚波长介质光栅太赫兹隔离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G GONG 等: "Broadband terahertz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sectional asymmetric structures", 《SCIENTIFIC REPORTS》 *
SHENYING FANG 等: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of linearly polarized waves in terahertz chiral metamaterial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1918A (zh) * 2018-03-13 2018-09-07 东北石油大学 基于超材料的电磁波非对称传输控制器
CN108511918B (zh) * 2018-03-13 2020-08-28 东北石油大学 基于超材料的电磁波非对称传输控制器
CN108549165A (zh) * 2018-04-28 2018-09-18 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斜十字形光学偏振器及其调节方法
CN108565558A (zh) * 2018-05-24 2018-09-2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双层凹型结构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
CN108793068A (zh) * 2018-06-15 2018-11-13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产生非对称传输的双层矩形孔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8828795A (zh) * 2018-06-15 2018-11-16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非对称传输可调的双层孔微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9427B (zh) * 2018-06-16 202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幅度和相位同时调控的超表面艾利波束产生器及设计方法
CN108539427A (zh) * 2018-06-16 2018-09-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幅度和相位同时调控的超表面艾利波束产生器及设计方法
CN109256620A (zh) * 2018-08-21 2019-01-22 四川大学 基于动态调控等效能级的太赫兹宽频带负折射率超材料的设计方法
CN109256620B (zh) * 2018-08-21 2021-01-12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调控等效能级的太赫兹宽频带负折射率超材料结构
CN109361067A (zh) * 2018-12-03 2019-02-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使任意方向电磁波极化偏转90度的极化转化器
CN109361067B (zh) * 2018-12-03 2023-09-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使任意方向电磁波极化偏转90度的极化转化器
CN109921194A (zh) * 2019-01-22 2019-06-2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对称裂缝的宽带太赫兹四分之一波片
CN109768393A (zh) * 2019-02-22 2019-05-1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非对称传输器件
CN109768393B (zh) * 2019-02-22 2021-11-1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非对称传输器件
CN111755791A (zh) * 2020-07-06 2020-10-0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6g波分复用系统的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分波器
CN111987477A (zh) * 2020-08-19 2020-11-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线极化平面波的复合超表面电磁飞环激励器
CN111987477B (zh) * 2020-08-19 2021-08-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线极化平面波的复合超表面电磁飞环激励器
CN111896479A (zh) * 2020-09-07 2020-11-06 北京邮电大学 太赫兹手性鉴别器件及圆极化选择器
CN112421227B (zh) * 2020-11-23 2021-11-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极化旋转特性的宽频带双层金属透射阵列天线
CN112421227A (zh) * 2020-11-23 2021-02-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极化旋转特性的宽频带双层金属透射阵列天线
CN112611721B (zh) * 2020-12-09 2022-05-13 北京邮电大学 宽带太赫兹手性鉴别器件及圆极化波选择器
CN112611721A (zh) * 2020-12-09 2021-04-06 北京邮电大学 宽带太赫兹手性鉴别器件及圆极化波选择器
CN113300115A (zh) * 2021-05-18 2021-08-24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超材料透镜单元及超材料透镜天线
CN113300115B (zh) * 2021-05-18 2022-05-31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超材料透镜单元及超材料透镜天线
CN113506994A (zh) * 2021-06-17 2021-10-15 宁波大学 一种圆极化波差异化响应的超材料吸波器
CN113934022A (zh) * 2021-10-18 2022-01-14 中国计量大学 太赫兹双向偏振转换器
CN114279998A (zh) * 2021-12-29 2022-04-05 福州大学 基于类回字型太赫兹超材料的液体增强传感系统及方法
CN114279998B (zh) * 2021-12-29 2024-01-09 福州大学 基于类回字型太赫兹超材料的液体增强传感系统及方法
CN114361805A (zh) * 2022-01-04 2022-04-15 电子科技大学 太赫兹超材料可调定向选择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5450A (zh)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太赫兹线极化波非对称传输器件
CN108682952B (zh) 双层级联双极化宽带带吸型频率选择表面
Azad et al. Ultra-thin metasurface microwave flat lens for broadband applications
CN113097735B (zh) 一种多功能超表面及隐身天线
CN107994353B (zh) 一种宽带超材料太赫兹吸波器
WO2015120739A1 (zh) 具有同心圆环的多周期主从嵌套圆环阵列电磁屏蔽光窗
CN108365306B (zh) 新型双极化低通带吸型频率选择结构
CN1825678A (zh)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频率选择表面
WO2015120738A1 (zh) 基于三角及正交混合分布圆环及子圆环阵列的电磁屏蔽光窗
Ge et al. Design of high-gain and small-aperture endfire antenna using a phase-reversal technique
Han et al. A frequency-scanning antenna based on hybridization of the quasi-TEM mode and 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mode
Liu et al. Ultrathin planar chiral metasurface for controlling gradient phase discontinuities of circularly polarized waves
CN110265788A (zh) 新型二三维结合的双极化带通型雷达吸波体
Wang et al. Coupling between plasmonic nanohole array and nanorod array: the emerging of a new 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e and epsilon-near-zero property
Yi et al.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a metasurface lens for converging vortex beams
KR102532609B1 (ko) 메타표면을 포함하는 전자기파 흡수체
Wang et al. A compact wide-angle frequency beam-scanning antenna using modulated composite waveguide based on half-mod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and 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structure
CN110376674A (zh) 适用于可见光波段全透射零相位延迟隐身超表面结构
Lin et al. Filtenna-Filter-Filtenna-Based FSS With Simultaneous Wide Passband and Wide Out-of-Band Rejection Using Multiple-Mode Resonators
CN107402418B (zh) 一种基于多层光栅结构红外宽带吸收体
Yang et al. Mirror-integrated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Li et al. An X/Ku-band focusing anisotropic metasurface for low cross-polarization lens antenna application
CN112859216B (zh) 具有显著方向选择性发射率的多层薄膜结构
CN111900545B (zh) 含有非均匀厚度enz超材料夹心层的高定向性平凹透镜
Singh et al. Metamaterials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patch antennas: A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