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3876A - 多联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3876A
CN107763876A CN201711044386.6A CN201711044386A CN107763876A CN 107763876 A CN107763876 A CN 107763876A CN 201711044386 A CN201711044386 A CN 201711044386A CN 107763876 A CN107763876 A CN 107763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ystem
outdoor
heat exchanging
heat exchang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443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利波
王命仁
谭志军
杨国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443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38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63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38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ree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four-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31Low ambient temper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组件;多个第二换向组件;多个室外换热器,多个室外换热器与多个第二换向组件一一对应设置,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部分,每个换热部分的第一端通过控制阀与相应的第二换向组件相连,每个换热部分的第二端与相应的室外节流装置相连。根据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通过设置多个室外换热器,可以通过控制室外节流装置的开闭选择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由此可以防止多联机系统在低温制冷时室内机出现冻结的现象。通过在室外换热器内设置多个换热部分,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闭选择每个换热部分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三管制多联机系统的低温制冷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三管制多联机系统制冷运行范围有限,很难做到超低温制冷。当室外温度过低时,三管制多联机系统进行制冷工作,由于室外换热温差较大,容易导致冷媒的过冷度较大,室内机出现频繁冻结,严重影响了多联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所述多联机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可以顺利进行超低温制冷工作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第二接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接口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相连;多个第二换向组件,每个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多个室外换热器,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多个第二换向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三阀口和室外节流装置相连,每个所述室外节流装置分别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部分,每个所述换热部分的第一端通过控制阀与相应的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每个换热部分的第二端与相应的所述室外节流装置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设置多个室外换热器,可以通过控制室外节流装置的开闭选择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由此可以防止多联机系统在低温制冷时室内机出现冻结的现象,可以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在室外换热器设置内多个换热部分,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闭选择每个换热部分的工作状态,从而多联机系统的超低温制冷的运行范围,防止室内机频繁进入除霜状态,进而可以提升多联机系统的实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同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多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与其余所述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向组件为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其中两个接口通过第一毛细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换向组件为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其中两个阀口通过第二毛细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进口、出口和回油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和多个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液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和多个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三个所述换热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联机系统为三管制多联机系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多联机系统100,
室外机10,
压缩机110,排气口110A,回气口110B,
第一换向组件120,第一毛细管120A,
第二换向组件130,第二毛细管130A,
室外换热器140,第一换热部分140A,第二换热部分140B,第三换热部分140C,第一控制阀140D,第二控制阀140E,第三控制阀140F,
室外节流装置150,温度传感器160,
油分离器170,进口170A,出口170B,回油口170C,
气液分离器180,气液入口180A,气体出口180B,
室内机20,
室内换热器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100,该多联机系统100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其中多联机系统100可以为三管制多联机系统,也可以为两管制多联机系统。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100,包括室内机20和室外机10。其中室外机10可以包括压缩机110、第一换向组件120、多个第二换向组件130和多个室外换热器140。压缩机110具有排气口110A和回气口110B,冷媒可以通过回气口110B进入到压缩机110中,压缩机110可以对冷媒进行压缩,然后通过排气口110A将压缩完成的冷媒排出。
第一换向组件120可以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排气口110A相连,第二接口与回气口110B相连,第三接口与多个室内机20相连,室内机20中可以设置多个室内换热器210。具体而言,压缩机110可以通过第一换向组件120与多个室内机20相连,由此可以组成“一拖多”式的多联机系统100。第一换向组件120可以调整冷媒的流向。当多联机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时,压缩完成的冷媒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0A排出,第一换向组件120控制冷媒首先进入到室内换热器210,高温的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由此可以提升室内温度。当多联机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时,压缩完成的冷媒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0A排出,第一换向组件120控制冷媒首先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40,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40中与外界大气进行换热,冷媒由气态转化成气液混合的状态,然后进入到室内换热器210中。此时室内换热器210为蒸发器,液态的冷媒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由此可以实现降低室温的目的。
每个第二换向组件130可以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与排气口110A相连,第二阀口与回气口110B相连,第三阀口与室外换热器140相连。当多联机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时,第一阀口可以与第三阀口导通,冷媒通过第二换向组件130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40。当多联机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时,第二阀口可以与第三阀口导通,在室外换热器140中换热完成后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二换向组件130回流到压缩机110中。
如图1-图4所示,多个室外换热器140与多个第二换向组件13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室外换热器140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三阀口和室外节流装置150相连,每个室外节流装置150分别与多个室内机20相连。具体而言,室外节流装置150可以控制冷媒的流通。正常工况下,室外节流装置150处于打开的状态。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多联机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多个室外换热器140同时工作。此时冷媒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面积较大,因此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较大。冷媒进入室内机20后,低温的冷媒会导致室内机20频繁冻结,室内机20需要进行频繁地停机除霜,从而严重影响了多联机系统100的正常运行。此时可以通过控制室外节流装置150的开闭来控制冷媒的流向,减少参与换热的室外换热器140的数量,由此可以降低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确保多联机系统100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可以在每个室外换热器140和与之对应的室外节流装置150之间设置温度传感器160,每个温度传感器160均可以与室外节流装置150的控制系统相连。当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60可以给室外节流装置150的控制系统发射关闭信号,控制系统会关闭其中的一个室外节流装置150,与之对应的室外换热器140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若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温度仍低于预设温度,温度传感器160可以再次给控制系统发射关闭信号,控制系统再次关闭一个室外节流装置150。由此循环控制,直到冷媒的温度符合温度标准为止。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较小时,温度传感器160还可以给室外节流装置150的控制系统发射打开信号,操作步骤和逻辑与冷媒的过冷度较大时相似,在此不做重复描述。
如图1-图4所示,多个室外换热器1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换热部分(如图1-图4中所示的第一换热部分140A、第二换热部分140B和第三换热部分140C),每个换热部分的第一端(图1-图4中所示的左端)通过控制阀与相应的第三阀口相连,每个换热部分的第二端(图1-图4中所示的右端)与相应的室外节流装置150相连。具体而言,室外换热器140可以通过分区分成多个换热部分,多个换热部分可以组成并联连接结构,每个换热部分的左侧可以设置一个控制阀,每个换热部分的右侧均可以与室外节流装置150相连。其中在室外节流装置150的靠近室外换热器140的一侧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160,温度传感器160和与控制阀的控制系统相连。
例如,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多联机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室外换热器140的多个换热部分同时工作,此时冷媒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面积最大,因此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偏大。当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60可以给控制阀的控制系统发射关闭信号,控制系统会关闭其中的一个控制阀,与该控制阀相连的换热部分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若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温度仍低于预设温度,温度传感器160可以再次给控制系统发射关闭信号,控制系统再次关闭一个控制阀。由此循环控制,直到冷媒的温度符合温度标准为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100,通过设置多个室外换热器140,可以通过控制室外节流装置150的开闭选择每个室外换热器140的工作状态,由此可以防止多联机系统100在低温制冷时室内机20出现冻结的现象,可以保证多联机系统100的正常运行。通过将室外换热器140设置多个换热部分,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闭选择每个换热部分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提升多联机系统100的超低温制冷的运行范围,防止室内机20频繁进入除霜状态,进而可以提升多联机系统100的实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同一个室外换热器140的多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相同,从而可以方便实际操作。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相同,可以很容易根据室外换热器140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的大小计算出需要停止工作的换热部分的数量,由此可以减小多联机系统100的调节时间,提升多联机系统100的工作效率。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与其余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不同,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实际操作的灵活性,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具体而言,同一个室外换热器140的多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可以大小不同,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关闭其中一个或多个不同换热面积的换热部分。例如,室外换热器140内设有四个换热部分,四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依次减小。当室外换热器140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较大时,可以关闭换热面积最大的换热部分,当室外换热器140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较小时,可以关闭一个或多个换热部分以调整从室外换热器140中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换向组件120为第一四通阀,第一四通阀的其中两个接口通过第一毛细管120A相连,由此可以使第一换向组件120满足工作需求。具体而言,第一毛细管120A具有节流的作用,将其与第一四通阀的其中两个接口相连可以使第一四通阀实现三通阀的功能,由此可以满足多联机系统100的工作需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向组件120也可以采用三通阀。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第二换向组件130为第二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其中两个阀口通过第二毛细管130A相连,由此可以使每个第二换向组件130满足工作需求。具体而言,第二毛细管130A具有节流的作用,将其与第二四通阀的其中两个阀口相连可以使第二四通阀实现三通阀的功能,由此可以满足多联机系统100的工作需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向组件130也可以采用三通阀。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联机系统100还包括油分离器170。油分离器170可以包括进口170A、出口170B和回油口170C,其中进口170A与排气口110A相连,出口170B与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一阀口相连,回油口170C与回气口110B相连,由此可以保证多联机系统100的正常运行。具体而言,当压缩机110工作时,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从排气口110A排出,由于冷媒气体中混有润滑油,润滑油影响冷媒的正常工作。油分离器170可以实现冷媒气体与润滑油的分离,分离完成后的冷媒气体通过出口170B排出并进入到第一换向组件120或多个第二换向组件130内,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口170C回流到压缩机110中,从而可以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利用。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联机系统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80,气液分离器180可以包括气液入口180A和气体出口180B,气液入口180A与第二接口和多个第二阀口相连,气体出口180B与回气口110B相连,由此可以保证压缩机110的正常运行。具体而言,换热完成后的冷媒需要回流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再次压缩,由此可以保证制冷剂的循环利用。通常换热完成后的冷媒为气液两相的状态,由于液体的冷媒压缩比很小,液体冷媒进入到压缩机110后容易导致压缩机110的动力部件的损坏。气液分离器180可以实现气态和液态制冷剂的分离。当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80后,气液分离器180可以将气态的制冷剂分离并从气体出口180B排入到压缩机110中,液态的制冷剂则存储在气液分离器180中。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室外换热器140为两个,其中一个室外换热器140包括三个换热部分,从而可以确保多联机系统100的低温制冷工作的正常运行。可选地,三个换热部分可以并联设置,三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依次减小。为方便区分和描述,按照换热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三个换热部分分为第一换热部分140A、第二换热部分140B和第三换热部分140C。具体而言,第一换热部分140A的左端可以与第一控制阀140D相连,第一换热部分140A的右端可以与温度传感器160相连。第二换热部分140B的左端可以与第二控制阀140E相连,第二换热部分140B的右端可以与温度传感器160相连。第三换热部分140C的左端可以与第三控制阀140F相连,第三换热部分140C的右端可以与温度传感器160相连。
当多联机进行低温制冷工作时,第一控制阀140D、第二控制阀140E和第三控制阀140F同时处于打开的状态。当温度传感器160检测到冷媒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60可以给控制阀的控制系统发射关闭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冷媒的过冷度的大小选择关闭其中一个控制阀。例如,冷媒的过冷度较大,可以关闭第一控制阀140D,第一换热部分140A停止工作。当多联机系统100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温度传感器160再次检测到冷媒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冷媒的过冷度的大小再次关闭一个控制阀,可以是第二控制阀140E或第三控制阀140F。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系统也可以根据冷媒的过冷度的大小同时关闭三个控制阀中的其中两个。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100,该多联机系统100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其中该多联机系统100为三管制多联机系统100。
如图1-图4所示,多联机系统100包括室外机10、多个室内机20,室外机10包括:压缩机110、第一换向组件120、两个第二换向组件130、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温度传感器160、室外节流装置150、油分离器170和气液分离器180,室内机20中设有两个室内换热器210。压缩机110上设有排气口110A和回气口110B。第一换向组件120和第二换向组件130均为三通阀,第一换向组件120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排气口110A相连,第二接口与回气口110B相连,第三接口与两个室内换热器210相连。每个第二换向组件130均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与排气口110A相连,第二阀口与回气口110B相连,第三阀口与两个室外换热器140相连。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室外换热器(位于上端的室外换热器140)包括三个换热部分,三个换热部分并联设置,三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依次减小。换热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三个换热部分分为第一换热部分140A、第二换热部分140B和第三换热部分140C。第一换热部分140A的左端与第一控制阀140D相连,第一换热部分140A的右端与室外节流装置150相连,第二换热部分140B的左端与第二控制阀140E相连,第二换热部分140B的右端与室外节流装置150相连,第三换热部分140C的左端与第三控制阀140F相连,第三换热部分140C的右端与室外节流装置150相连。第二室外换热器(位于下端的室外换热器140)未进行换热部分的分区,第二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换向组件130和室外节流装置150相连。在室外节流装置150和第一室外换热器之间、室外节流装置15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之间均设有温度传感器160,从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中流出的冷媒均流经温度传感器160和室外节流装置150。
如图1-图4所示,油分离器170包括进口170A、出口170B和回油口170C,其中进口170A与排气口110A相连,出口170B与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一阀口相连,回油口170C与回气口110B相连。气液分离器180包括气液入口180A和气体出口180B,气液入口180A与第二接口和多个第二阀口相连,气体出口180B与回气口110B相连。
具体而言,当多联机系统100进行低温制冷工作时,与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相连的室外节流装置150均处于打开的状态。如图2所示,当多联机系统100工作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160检测到冷媒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60可以给控制系统发射关闭信号,控制系统首先关闭与第二室外换热器相连的室外节流装置150,第二室外换热器停止工作(图2中第二室外换热器内填充黑色阴影即表示其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如图3所示,当多联机系统100工作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160再次检测到冷媒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60再次给控制系统发射关闭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关闭第一控制阀140D,第一换热部分140A停止工作(图3中第一换热部分140A内填充黑色阴影即表示其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如图4所示,温度传感器160又一次检测到冷媒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60再次给控制系统发射关闭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关闭第二控制阀140E,第二换热部分140B停止工作(图4中第二换热部分140B内填充黑色阴影即表示其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由此循环控制,可以保证多联机系统100的正常运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多联机系统,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第二接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三接口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相连;
多个第二换向组件,每个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多个室外换热器,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多个第二换向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三阀口和室外节流装置相连,每个所述室外节流装置分别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部分,每个所述换热部分的第一端通过控制阀与相应的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每个换热部分的第二端与相应的所述室外节流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多个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与其余所述换热部分的换热面积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为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其中两个接口通过第一毛细管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换向组件为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其中两个阀口通过第二毛细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进口、出口和回油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和多个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液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和多个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三个所述换热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为三管制多联机系统。
CN201711044386.6A 2017-10-31 2017-10-31 多联机系统 Pending CN1077638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4386.6A CN107763876A (zh) 2017-10-31 2017-10-31 多联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4386.6A CN107763876A (zh) 2017-10-31 2017-10-31 多联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3876A true CN107763876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71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44386.6A Pending CN107763876A (zh) 2017-10-31 2017-10-31 多联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6387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1187A (zh) * 2018-06-20 2018-11-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三管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57432A (zh) * 2018-10-15 2019-02-1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变频多联式空调机组
CN113865067A (zh) * 2021-10-27 2021-12-31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8425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组件及多联机系统
CN104930600A (zh) * 2015-03-31 2015-09-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两管式热回收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两管式热回收系统
CN104976837A (zh) * 2014-04-11 2015-10-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5619617U (zh) * 2016-05-05 2016-10-05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7228439A (zh) * 2017-06-29 2017-10-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6837A (zh) * 2014-04-11 2015-10-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748425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组件及多联机系统
CN104930600A (zh) * 2015-03-31 2015-09-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两管式热回收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两管式热回收系统
CN205619617U (zh) * 2016-05-05 2016-10-05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7228439A (zh) * 2017-06-29 2017-10-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1187A (zh) * 2018-06-20 2018-11-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三管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57432A (zh) * 2018-10-15 2019-02-1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变频多联式空调机组
CN113865067A (zh) * 2021-10-27 2021-12-31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65067B (zh) * 2021-10-27 2022-12-20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9635U (zh)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104180442B (zh) 空调系统
CN108700347A (zh) 用于控制制冷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10907A (zh) 单冷型空调器和冷暖型空调器
CN107763876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7166791A (zh)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以及控制方法
CN108507207A (zh) 一种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59955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
CN109579356B (zh) 一种带有热回收功能的温控多联机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421072A (zh) 空调器及其防高温控制方法
CN104266417B (zh) 多联机在高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方法
CN207335011U (zh) 空调系统
CN107965853A (zh) 三管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控制方法
CN208765303U (zh) 空调系统
CN107036209A (zh) 空调器
CN205119552U (zh) 空调器
CN108036551A (zh) 切换装置和具有其的多联机空调
JP7187659B2 (ja) 蒸気圧縮システム
CN104422208A (zh) 空调系统
CN106440434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4224088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EP2622284B1 (en) A refrigerant system
CN211953309U (zh) 一种复叠式热泵机组
ES2962114T3 (es) Aparato de refrigeración
CN107816816A (zh) 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