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3761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3761A
CN107763761A CN201610677272.4A CN201610677272A CN107763761A CN 107763761 A CN107763761 A CN 107763761A CN 201610677272 A CN201610677272 A CN 201610677272A CN 107763761 A CN107763761 A CN 107763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road
conditioner surroundings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772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博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ang 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ang 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g 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ang 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772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37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63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3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both heat and humidity transfer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包含一进气机构、一出风导引机构、一吸湿轮、一除湿加热机构及一内循环加热机构,出风导引机构包括一流路切换构件以及具有一连通于一空调环境的外部的外排流路及一连通于空调环境的内排流路,流路切换构件于将空调气流导引至外排流路时为进行一对外排气处理,流路切换构件于将空调气流导引至内排流路时为进行一除湿处理、一内循环送风处理或一暖房处理,藉以使空调装置能符合各种的空调需求。并且,于该除湿处理时通过吸湿轮及除湿加热机构去除内排流路的空调气流的水气,而能直接将空调环境的湿度降低,以提升除湿处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直接吸附水气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为隔绝室外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及保护个人隐私,现代化建筑多采用密闭式设计,使得室内环境中的异味及水气难以排出。经研究显示,对于人体而言最佳的环境相对湿度范围为40%至60%,当环境相对湿度高于或低于此范围时,许多霉菌、尘螨细菌等就会增生,进而产生异味,甚至容易诱发眼睛、皮肤或是呼吸道等的过敏反应。因此,为同时解决异味及环境相对湿度过高的问题,将具有换气及干燥功能的空调装置装设于最容易产生异味及水气的浴室为常见的方式。
现有的空调装置的降低湿度方式为通过加热空气使空气中的水气蒸发成水蒸气,以提升水分子运动速率,而加速空气中的水气自门、窗等缝隙排出室内环境,进而降低室内环境的相对湿度。然而,现有的空调装置在降低湿度的过程中,仅有少部分的水气得以自缝隙排出室内环境,大部分的水气在加热蒸发后会碰到低温(例如:墙壁)而凝结成水,并重复地蒸发再凝结,因此现有的空调装置的除湿效率不佳,而有高耗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直接吸附空气中的水气的空调装置,以提升除湿效率并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空调装置,为对于该空调装置的外部的一空调环境进行一空气调节处理,该空调装置的内部具有一内部空调空间,该空调装置包含:一进气机构,包括一进气口及一进气风扇构件,该进气口连通于该空调环境,该进气风扇构件经由该进气口而自该空调环境抽进一空调气流至该内部空调空间;一出风导引机构,包括一流路切换构件、连通于一该空调环境的外部的一外排流路、及连通于该空调环境的一内排流路,该流路切换构件设置在该内部空调空间与该外排流路之间以及设置在该内部空调空间与该内排流路之间,该流路切换构件经控制而将该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内排流路及/或该外排流路,藉此以导引该空调气流至该空调环境及/或该空调环境的外部;一吸湿轮,设置于该内排流路,以在启动运作时将经过该内部空调空间而导入至该内排流路的空调气流的水气予以吸附;一除湿加热机构,热连接于该吸湿轮,以在启动运作时加热蒸发该吸湿轮所吸附的水气;以及一内循环加热机构,热连接于该内排流路,以在启动运作时将经导入至该内排流路的空调气流升温;其中于该空调装置进行一对外排气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外排流路,而使该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通过该外排流路直接排出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于该空调装置进行一除湿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内排流路,并启动运作该吸湿轮及该除湿加热机构,而使该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该内排流路中经吸湿后送回至该空调环境;于该空调装置进行一内循环送风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内排流路,并且不予启动该内循环加热机构,而使该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该内排流路中不经升温而送回至该空调环境;以及于该空调装置进行一暖房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内排流路,并且启动运作该内循环加热机构,而使该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该内排流路中经加热升温而送回至该空调环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进气风扇构件一离心式抽风机,以及该进气机构具有位于该离心式抽风机的旋转轴二侧的二个该进气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出风导引机构经设置而在三个出风导引位置之间切换,该三个出风导引位置包括一将该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外排流路的位置,一将该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于该内排流路的位置,一将该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同时地导引至该外排流路与该内排流路的位置,其中于该空调装置进行一干燥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同时地导引至该外排流路与该内排流路,并且启动运作该内循环加热机构,而使该空调气流的一部分受加热升温而送回至该空调环境以及该空调气流的另一部分直接排出该空调环境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流路切换构件包括一以圆心旋转的旋转圆盘,该旋转圆盘具有一连通孔部及一遮闭部,该连通孔部及该遮闭部分别位于该旋转圆盘的相异的旋转角度位置,而通过该旋转圆盘的旋转同步改变该连通孔部及该遮闭部的位置,而使该内部空调空间与该外排流路为通过该连通孔部而连通或是通过该遮闭部而不相通,以将该空调气流予以导引或不予导引至该外排流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除湿加热机构具有贴附于该吸湿轮的一侧的一除湿加热器以及位于该吸湿轮的另一侧的一排湿孔,该排湿孔与该除湿加热器的位置相对,以使经该除湿加热器加热蒸发成的水蒸气通过该吸湿轮而流至该排湿孔,该排湿孔对应于该旋转圆盘而经由该旋转圆盘连通或不相通于该空调环境的外部,以通过该旋转圆盘的旋转同步改变该连通孔部及该遮闭部的位置,而使该排湿孔为通过该连通孔部而连通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或是通过该遮闭部而遮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除湿加热机构具有贴附于该吸湿轮的一侧的一除湿加热器以及位于该吸湿轮的另一侧的一排湿孔,该排湿孔连通于该空调环境的外部,该排湿孔与该除湿加热器的位置相对,以使经该除湿加热器加热蒸发成的水蒸气通过该吸湿轮及该排湿孔而排出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导引排出壳体,该导引排出壳体的一端连通于该外排流路的出口及该排湿孔,且该导引排出壳体的另一端连通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流路切换构件包括一以圆心旋转的旋转圆盘,该旋转圆盘具有一连通孔部及一遮闭部,该连通孔部及该遮闭部分别位于该旋转圆盘的相异的旋转角度位置,而通过该旋转圆盘的旋转同步改变该连通孔部及该遮闭部的位置,而使该内部空调空间与该连通孔部为通过该排湿孔而连通或是该内部空调空间与该遮闭部不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出风导引机构包括一弧形限位槽,与该旋转圆盘同圆心配置该旋转圆盘于面对该弧形限位槽的一表面设置有一限位凸块,该限位凸块于该限位槽中滑动,而限制该旋转圆盘的旋转角度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外排流路的出口具有一限位侧壁,该旋转圆盘于面对该外排流路的出口的一表面设置有一限位凸块,该限位凸块于该除湿处理时贴靠该限位侧壁,而限制该旋转圆盘的旋转角度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出风导引机构具有一限位侧壁,邻近该外排流路的出口,该旋转圆盘于面对该限位侧壁的一表面设置有一限位凸块,该限位凸块贴靠该限位侧壁而限制该旋转圆盘的旋转角度范围。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以下的功效。由于本发明的该空调装置于该除湿处理时通过该吸湿轮及该除湿加热机构去除该内排流路的该空调气流的水气,而能直接将该空调环境的湿度降低,以提升除湿处理的效率,并进而避免水气重复地蒸发再凝结所产生的高耗能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该除湿加热机构为直接将该吸湿轮所吸附的水气蒸发后排出,因此无须额外设置排水管路甚或倾倒空调装置所汇集的水,藉以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并且本发明将排气、除湿、内循环送风及暖房等多种空气调节处理功能浓缩于该空调装置中,并通过该出风导引机构控制各种空气调节处理功能的切换,使得本发明的该空调装置结构精巧、不占空间而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空调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部分爆炸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空调装置于进行一对外排气处理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空调装置于进行一除湿处理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空调装置于进行一内循环送风处理及一暖房处理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空调装置于进行一干燥处理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空调装置
1 进气机构
11 进气口
12 离心式抽风机
2 出风导引机构
21 流路切换构件
211 旋转圆盘
212 开口部
213 嵌设孔部
214 连通孔部
215 遮闭部
216 限位凸块
22 外排流路
23 内排流路
24 壳体
25 弧形限位槽
26 限位侧壁
3 吸湿轮
4 除湿加热机构
41 除湿加热器
42 排湿孔
5 内循环加热机构
6 导引排出壳体
A 旋转轴
M1、M2 马达
R1、R2 旋转方向
S 内部空调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8,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说明并非为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
如图1至图4所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空调装置100,为对于该空调装置100的外部的一空调环境(即,一室内环境)进行一空气调节处理,该空调装置100的内部具有一内部空调空间S。该空调装置100包含:一进气机构1,包括一进气口11及一进气风扇构件12,该进气风扇构件12经由该进气口11而自该空调环境抽吸一空调气流至该内部空调空间S;一出风导引机构2,包括一流路切换构件21以及具有一连通于一空调环境的外部(即,一外界环境)的外排流路22及一连通于该空调环境的内排流路23,该流路切换构件21设置在该内部空调空间S与该外排流路22之间以及设置在该内部空调空间S与该内排流路23之间,该流路切换构件21经控置而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切换地导引至该外排流路22及/或该内排流路23,藉此以导引该空调气流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及/或该空调环境;一吸湿轮3,设置于该内排流路23,以在运作时将经过该内部空调空间S而导入至该内排流路23的空调气流的水气予以吸附;一除湿加热机构4,热连接于该吸湿轮3,以在运作时通过加热蒸发而去除该吸湿轮3所吸附的水气;以及一内循环加热机构5,热连接于该内排流路23,以在运作时将经导入该内排流路23的空调气流升温;其中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一对外排气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2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外排流路22,而使该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通过该外排流路22直接排出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一除湿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2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内排流路23,并启动运作该吸湿轮及该除湿加热机构,而使该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该内排流路23中经吸湿后送回至该空调环境;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一内循环送风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2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内排流路23,并且不予启动该内循环加热机构,而使该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该内排流路23中不经升温而送回至该空调环境;以及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一暖房处理时,通过将该出风导引机构2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内排流路23,并且启动运作该内循环加热机构5,而使该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该内排流路23中经加热升温而送回至该空调环境。
详细而言,该进气风扇构件12为一离心式抽风机,且该进气机构1具有位于该进气风扇构件12的一旋转轴A的二侧的二个该进气口11。
该出风导引机构2包括一壳体24,该内部空调空间S位于该壳体24内。该离心式抽风机12抽引该空调空间的空调气流并将该空调气流沿垂直该旋转轴A的方向送至该内部空调空间S。
该流路切换构件21包括一以圆心旋转的旋转圆盘211、一位于该壳体24的开口部212及一位于该壳体24的嵌设孔部213。该旋转圆盘211受一马达M1驱动而沿一旋转方向R1旋转,该旋转圆盘211具有一连通孔部214及一遮闭部215。该连通孔部214及该遮闭部215分别位于该旋转圆盘211的相异的旋转角度位置,而通过该旋转圆盘211的旋转同步改变该连通孔部214及该遮闭部215的位置,而使该内部空调空间S与该外排流路22为通过该开口部212及该连通孔部214而连通(如图5)或是通过该遮闭部215而不相通(如图6及图7),以将该空调气流予以导引或不予导引至该外排流路22。该开口部212设置于该外排流路22。该嵌设孔部213嵌设有该吸湿轮3。
该吸湿轮3为受一马达M2驱动而启动运作而沿一旋转方向R2自转以吸附于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水气。该吸湿轮3具有多个微孔,而可达到良好的吸湿效果。举例而言,该吸湿轮1以沸石、硅胶(Silica Gel)、活化氧化铝(Activated Alumina)、活性碳(ActivatedCarbons)等吸湿材料制成。
该除湿加热机构4具有贴附于该吸湿轮3的一侧的一除湿加热器41以及位于该吸湿轮的另一侧的一排湿孔42,该排湿孔42连通于该空调环境的外部,该排湿孔42与该除湿加热器41的位置相对,以使经该除湿加热器41加热蒸发成的水蒸气通过该吸湿轮3而流至该排湿孔42。该排湿孔42对应于该旋转圆盘211的该连通孔部214而经由该旋转圆盘的该连通孔部214连通于该空调环境的外部,或该排湿孔42对应于该旋转圆盘211的该遮闭部215而经由该旋转圆盘的该遮闭部215不相通于该空调环境的外部,以通过该旋转圆盘211的旋转同步改变该连通孔部214及该遮闭部215的位置,而使该排湿孔42为通过该连通孔部214而连通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或是通过该遮闭部215而遮闭。
选择性地,该内循环加热机构5为一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PTC)加热器,其具有节能、安全等优点。当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该内循环加热机构5亦可采用其他加热器。
如图3及图5所示,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一对外排气处理时,该出风导引机构2经设置而位于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该外排流路22的一外排出风导引位置时,该旋转圆盘211旋转至该连通孔部214对应连通于该开口部212的位置、且该遮闭部215对应封闭该排湿孔42时,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沿着该外排流路22且依序通过该开口部212及该连通孔部214而直接排出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以进行该对外排气处理。
如图3及图6所示,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一除湿处理时,该出风导引机构2位于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于该内排流路23的一内排出风导引位置,该旋转圆盘211旋转至该遮闭部215对应于该开口部212的位置而使该内部空调空间S与该外排流路22不相通,且该连通孔部214对应连通于该排湿孔42及该空调空间的外部的位置时,该除湿加热机构4启动运作而将该吸湿轮3所吸附的水气加热蒸发成水蒸气而自该吸湿轮3去除,该吸湿轮3的经去除水气的部分则继续吸附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水气,并且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于经该吸湿轮3吸湿后直接通过该吸湿轮3的微孔送回至该空调环境,而能直接将空调环境的湿度降低,以提升除湿处理的效率,并进而避免水气重复地蒸发再凝结所产生的高耗能的问题。如图3及图6所示,进一步而言,经该除湿加热器41加热蒸发成的水蒸气通过该吸湿轮3而流至该排湿孔42,并通过该连通孔部214而排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100可直接将水蒸气排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因而无须额外设置排水管路甚或倾倒汇集的水,藉以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
如图1至图4所示,较佳地,该空调装置100更包括一导引排出壳体6。该导引排出壳体6的一端连通于该外排流路22的出口及该排湿孔42,且该导引排出壳体6的另一端连通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而可将通过该外排流路22的空调气流及通过该排湿孔42的水蒸气一并送至该空调环境的外部。
如图3及图7所示,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该内循环送风处理时,该内循环加热机构5为停止运作,该出风导引机构2在该内排出风导引位置,而使该旋转圆盘211旋转至该遮闭部215对应于该开口部212及该排湿孔42的位置而使该内部空调空间S与该外排流路22及该排湿孔42不相通,使得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空调气流完全地通过该吸湿轮3及该内循环加热机构5而送回该空调环境。另外,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该暖房处理时,该旋转圆盘211的位置与进行该内循环送风处理时的位置相同,该内循环加热机构5启动运作,而使得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空调气流完全地通过该吸湿轮3后而于该内循环加热机构5中加温升温而送回至该空调环境。
较佳地,该出风导引机构2包括一弧形限位槽25及一限位侧壁26。该弧形限位槽25与该旋转圆盘211同圆心配置。该旋转圆盘211于面对该弧形限位槽25及该限位侧壁26的一表面设置有一限位凸块216,该限位凸块216于该限位槽25中为可滑动。如图7所示,于该旋转圆盘211旋转至使该内部空调空间S与该外排流路22及该排湿孔42不相通时,该限位凸块216为贴靠于该弧形限位槽25的一封闭端而限制该旋转圆盘211的旋转角度范围。该限位侧壁26位于该开口部212且邻近该外排流路22的出口,该限位凸块于该除湿处理时贴靠该限位侧壁26,而限制该旋转圆盘211的旋转角度范围。
如图3及图8所示,于该空调装置100进行一干燥处理时,该出风导引机构2位于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的该空调气流同时地导引至于该外排流路22与该内排流路23的一干燥出风导引位置,该出风导引机构2控制至将该内部空调空间S同时地导引至该外排流路22与该内排流路23,并且启动运作该内循环加热机构5,而使该空调气流的一部分受加热升温而送回至该空调环境以及该空调气流的另一部分直接排出该空调环境的外部,以达到缓慢降低湿度的目的。
以上的叙述以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对于此项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据以上所界定权利要求以及上述的说明而作其他的修改,惟此些修改仍应是为本发明的创作精神而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装置,为对于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外部的一空调环境进行一空气调节处理,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内部具有一内部空调空间,所述的空调装置包含:
一进气机构,包括一进气口及一进气风扇构件,所述的进气口连通于所述的空调环境,所述的进气风扇构件经由所述的进气口而自所述的空调环境抽进一空调气流至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
一出风导引机构,包括一流路切换构件、连通于一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的一外排流路、及连通于所述的空调环境的一内排流路,所述的流路切换构件设置在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与所述的外排流路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与所述的内排流路之间,所述的流路切换构件经控制而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所述的内排流路及/或所述的外排流路,藉此以导引所述的空调气流至所述的空调环境及/或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
一吸湿轮,设置于所述的内排流路,以在启动运作时将经过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而导入至所述的内排流路的空调气流的水气予以吸附;
一除湿加热机构,热连接于所述的吸湿轮,以在启动运作时加热蒸发所述的吸湿轮所吸附的水气;以及
一内循环加热机构,热连接于所述的内排流路,以在启动运作时将经导入至所述的内排流路的空调气流升温;
其中
于所述的空调装置进行一对外排气处理时,通过将所述的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所述的外排流路,而使所述的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通过所述的外排流路直接排出至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
于所述的空调装置进行一除湿处理时,通过将所述的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所述的内排流路,并启动运作所述的吸湿轮及所述的除湿加热机构,而使所述的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所述的内排流路中经吸湿后送回至所述的空调环境;
于所述的空调装置进行一内循环送风处理时,通过将所述的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所述的内排流路,并且不予启动所述的内循环加热机构,而使所述的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所述的内排流路中不经升温而送回至所述的空调环境;以及
于所述的空调装置进行一暖房处理时,通过将所述的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所述的内排流路,并且启动运作所述的内循环加热机构,而使所述的空调环境的该空调气流于所述的内排流路中经加热升温而送回至所述的空调环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风扇构件为一离心式抽风机,以及所述的进气机构具有位于所述的离心式抽风机的旋转轴二侧的二个所述的进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导引机构经设置而在三个出风导引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的三个出风导引位置包括
一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所述的外排流路的位置,
一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导引至于所述的内排流路的位置,
一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的该空调气流同时地导引至所述的外排流路与所述的内排流路的位置,其中
于所述的空调装置进行一干燥处理时,通过将所述的出风导引机构控制至将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同时地导引至所述的外排流路与所述的内排流路,并且启动运作所述的内循环加热机构,而使所述的空调气流的一部分受加热升温而送回至所述的空调环境以及所述的空调气流的另一部分直接排出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路切换构件包括一以圆心旋转的旋转圆盘,所述的旋转圆盘具有一连通孔部及一遮闭部,所述的连通孔部及所述的遮闭部分别位于所述的旋转圆盘的相异的旋转角度位置,而通过所述的旋转圆盘的旋转同步改变所述的连通孔部及所述的遮闭部的位置,而使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与所述的外排流路为通过所述的连通孔部而连通或是通过所述的遮闭部而不相通,以将所述的空调气流予以导引或不予导引至所述的外排流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加热机构具有贴附于所述的吸湿轮的一侧的一除湿加热器以及位于所述的吸湿轮的另一侧的一排湿孔,所述的排湿孔与所述的除湿加热器的位置相对,以使经所述的除湿加热器加热蒸发成的水蒸气通过所述的吸湿轮而流至所述的排湿孔,所述的排湿孔对应于所述的旋转圆盘而经由所述的旋转圆盘连通或不相通于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以通过所述的旋转圆盘的旋转同步改变所述的连通孔部及所述的遮闭部的位置,而使所述的排湿孔为通过所述的连通孔部而连通至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或是通过所述的遮闭部而遮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加热机构具有贴附于所述的吸湿轮的一侧的一除湿加热器以及位于所述的吸湿轮的另一侧的一排湿孔,所述的排湿孔连通于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所述的排湿孔与所述的除湿加热器的位置相对,以使经所述的除湿加热器加热蒸发成的水蒸气通过所述的吸湿轮及所述的排湿孔而排出至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还包括一导引排出壳体,所述的导引排出壳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的外排流路的出口及所述的排湿孔,且所述的导引排出壳体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流路切换构件包括一以圆心旋转的旋转圆盘,所述的旋转圆盘具有一连通孔部及一遮闭部,所述的连通孔部及所述的遮闭部分别位于所述的旋转圆盘的相异的旋转角度位置,而通过所述的旋转圆盘的旋转同步改变所述的连通孔部及所述的遮闭部的位置,而使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与所述的连通孔部为通过所述的排湿孔而连通或是所述的内部空调空间与所述的遮闭部不相通,以将所述的空调气流予以导引或不予导引至所述的空调环境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导引机构包括一弧形限位槽,与所述的旋转圆盘同圆心配置所述的旋转圆盘于面对所述的弧形限位槽的一表面设置有一限位凸块,所述的限位凸块于所述的限位槽中滑动,而限制所述的旋转圆盘的旋转角度范围。
10.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排流路的出口具有一限位侧壁,所述的旋转圆盘于面对所述的外排流路的出口的一表面设置有一限位凸块,所述的限位凸块于所述的除湿处理时贴靠所述的限位侧壁,而限制所述的旋转圆盘的旋转角度范围。
CN201610677272.4A 2016-08-17 2016-08-17 空调装置 Pending CN1077637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7272.4A CN107763761A (zh) 2016-08-17 2016-08-17 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7272.4A CN107763761A (zh) 2016-08-17 2016-08-17 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3761A true CN107763761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6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77272.4A Pending CN107763761A (zh) 2016-08-17 2016-08-17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6376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7484A (ja) * 1997-02-18 1998-08-25 Calsonic Corp 吸湿式除湿装置
CN1242069A (zh) * 1996-12-27 2000-01-19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空调系统
CN2509491Y (zh) * 2000-08-17 2002-09-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和局部空间用的调湿装置
CN103196188A (zh) * 2013-04-22 2013-07-10 无锡奥波净化除湿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除湿装置
CN105091142A (zh) * 2014-05-06 2015-11-25 创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湿度调整装置
CN205957359U (zh) * 2016-08-17 2017-02-15 创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069A (zh) * 1996-12-27 2000-01-19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空调系统
JPH10227484A (ja) * 1997-02-18 1998-08-25 Calsonic Corp 吸湿式除湿装置
CN2509491Y (zh) * 2000-08-17 2002-09-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装置和局部空间用的调湿装置
CN103196188A (zh) * 2013-04-22 2013-07-10 无锡奥波净化除湿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除湿装置
CN105091142A (zh) * 2014-05-06 2015-11-25 创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湿度调整装置
CN205957359U (zh) * 2016-08-17 2017-02-15 创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4287B2 (ja) 空調装置
KR102196725B1 (ko) 순환구조 공기조화장치
KR100610671B1 (ko) 제가습장치 및 환기시스템
CN104124626B (zh) 高压柜洁净干空气交换系统
CN1837691A (zh) 空调
KR102216987B1 (ko) 양흡입 제가습장치
JP2010065884A (ja) 空気調和機
TW201542986A (zh) 濕度調整裝置
KR100853375B1 (ko) 이동 가능한 건식 회전형 제습기
CN205957359U (zh) 空调装置
KR20080092201A (ko) 환기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공기조화기
CN104390287B (zh) 一种提高除湿效率的除湿机
CN107763761A (zh) 空调装置
KR20150060131A (ko) 제습기
CN204240502U (zh) 一种提高除湿效率的除湿机
JP2001221470A (ja) 加湿方法および加湿装置
CN115560409A (zh)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58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78198U (zh) 恒湿机
KR20020001137A (ko) 환기 및 자동습도조절 장치
KR101957682B1 (ko) 제가습 장치
TWI651499B (zh) 除濕空調裝置
KR100352430B1 (ko) 실내 제습 시스템과 실내 가습 시스템을 갖는 공기조화시스템 및 그 운전 제어방법
KR100600108B1 (ko) 가습 및 제습장치와 상기 가습 및 제습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220257633U (zh) 一种增强除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