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9043A - 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59043A
CN107759043A CN201610694110.1A CN201610694110A CN107759043A CN 107759043 A CN107759043 A CN 107759043A CN 201610694110 A CN201610694110 A CN 201610694110A CN 107759043 A CN107759043 A CN 107759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dy
bed mud
bacillus
contaminated
black sme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941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59043B (zh
Inventor
刘绪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 Yiyua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cro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cro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cro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941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590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59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9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59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90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投加所述稀释液;30天为一个施工周期,每5‑7天投加一次,每月3‑5次。本申请的原位修复方法改变了底泥和水体之间的物质转移和交换的途径,减少底泥修复过程中水体和水体中生物链的变化对底泥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静态水体底泥处理,通常是通过工程手段(曝气、清淤、搅拌等)、投加化学药剂(氧化剂、固化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剂)或利用投加本源或外源性生物制剂来降解底泥,现有的工程和投加化学药剂的方法可以有效针对现存的底泥问题,但忽略了底泥和水体之间污染物的相互转换和水中污染物不断向水底积累的问题,投加生物制剂可以加速底泥的降解,但是底泥的降解物进入水后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物加剧,可以引发水华问题,且投加的生物制剂生长环境和作用时间不稳定,不能长期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用于静态水体中的黑臭底泥的修复,适用于水深小于2米,有黑臭底泥的积累(适用的黑臭底泥的的范围为cod《200mg/l,颜色黑色,明显的臭味等气体,有机质含量≥5%),且水体水质为地表水劣五类水质,本申请结合现有技术的利用复合的微生物制剂,通过特定的施工措施,作用的静态水体,来达到修复黑臭底泥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步骤:
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
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
投加所述稀释液;
30天为一个施工周期,每5-7天投加一次,每月3-5次。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具体的,
取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按照1:6-1:10的比例混合,混合温度20-25℃,静止1h,该过程避免阳光直射,混合后得到稀释液。
优选地,所述投加所述稀释液,具体的,
晴天10点至13点之间,均匀注入所述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其中,
当水深小于1米时,在黑臭底泥的表面进行压力注射;
当水深在1-2米之间时,在水体表层10-30公分进行压力注射。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芽孢杆菌发酵液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质量比为:芽孢杆菌发酵液40-60,脂肪醇聚氧乙烯1-5。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还包括以下质量比的成分:
优选地,所述芽孢杆菌发酵液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是按照下列菌数比组成的:
优选地,所述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过程为:
(1)分别将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于摇床30℃培养,至菌数至少达到1.0×108CFU/mL数量级,制得种子液;
(2)在发酵罐中,以液体培养基为发酵母液,分别加入步骤(1)中所制得的种子液,接种的种子液的总量为发酵母液的0.1-0.15%,35-40℃发酵培养24-30小时至菌数不少于5.0×108CFU/mL;
(3)经步骤(2)中所得的5种发酵母液于室温条件下避光密闭静止保存7天,检测其各自的活菌数,根据其活菌的数量换算成最终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组分的比例,混合。
优选地,在步骤(1)中使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1000mL,蔗糖20.0g,20%马铃薯汁1000m配制,具体地为,
取去皮马铃薯200.0g,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加水1000mL煮沸后,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用三层纱布过滤,将滤液补足1000mL。
优选地,在步骤(2)中使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铵7.5g,硝酸钠3.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2g,七水合硫酸亚铁0.2g,酵母浸膏1.0g,氧化钙0.1g,蔗糖20.0g,蒸馏水1000mL,pH7.5~8.0。
本申请的方法修复原理如下:
首先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改变水层表面(5-30公分)表面张力,使用处于表面水层的微米大小的非水溶性的颗粒和悬浮物溶于水中,提高表面水层的透明度,改善浊度,提高水层表面的DO浓度;
然后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中的无机成分(提供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促进水体表面微藻类的生长,初步恢复水体表面的复氧功能,促进以其为食的浮游动物的生长,促进水体生物链的延长和生物相的丰富;
最后,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的杆菌在静态水体环境中,由于环境和脂肪醇聚氧乙烯成分的刺激,可以产生糖脂类等粘性物质,包裹菌体和菌体周围的悬浮物等细小颗粒形成粘液类的密度大于水的物质,沉降到水体的黑臭底泥表面,并附着于其上,形成一层覆盖底泥的菌膜,隔断底泥和水,缓慢降解底泥中的有机类成分,控制底泥中的有机类和盐类向水体中个释放速度,防止由于底泥中的物质转移导致水体水华和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水体表层微藻类生长迅速,可快速吸收水体中的盐类,死亡后由于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表面活性的作用,逐渐沉积到水底,从而改善水质,由于底泥表面菌膜的存在,又可以防止沉降物进行厌氧分解,通过以上步骤逐步降解现存的黑臭底泥和水体的沉降物,矿化底泥,彻底改变底泥的黑臭现场,经济环保,经现场实践,效果明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的原位修复方法改变了底泥和水体之间的物质转移和交换的途径,减少底泥修复过程中水体和水体中生物链的变化对底泥的影响;
本申请通过利用芽孢杆菌发酵液和脂肪醇聚氧乙烯的配合使用,在修复底泥的过程中,同时修复水体,促进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加快恢复水域的生物链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在水体生物链中转移,逐步将底泥中的有机类成分和相关营养盐类转变成水体生物,逐步矿化底泥,加快底泥修复速度,利用自然规律从根本上解决黑臭底泥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
复合微生物制剂组成成分为(质量比)芽孢杆菌发酵液:脂肪醇聚氧乙烯:吐温80:尿素:磷酸氢二铵:EDTA:蒸馏水=44:5:0.1:0.1:0.1:0.0001:50.7,芽孢杆菌发酵液的组成比例为(菌数比)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10×107CFU/ml:6×107CFU/ml:3×107CFU/ml:1.5×107CFU/ml:1.5×107CFU/ml。具体配制方法如下:
(1)种子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斜面菌种活化:将莫海威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菌种的斜面试管于32℃在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
液体培养基:制备种子液的液体培养基具有以下组分及制备方法:
20%马铃薯汁1000mL,蔗糖20.0g,pH自然,20%马铃薯汁1000m配制:取去皮马铃薯200.0g,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加水1000mL煮沸后,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用三层纱布过滤,将滤液补足1000mL。
液体培养基灭菌:121℃,蒸汽灭菌20分钟。
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将活化好的斜面试管菌种分别接入灭菌的液体培养基。
培养:将接种好的液体培养基放入摇床中培养,在165-180转每分钟的转速条件下30℃培养24小时。
活菌计数:检测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活菌数,其各自菌数至少达到1.0×108CFU/mL数量级,即制得种子液。
(2)种子液的扩大培养,包括以下步骤:
种子液的扩大培养所用的液体培养基,作为发酵母液使用,具有以下组分及较佳重量配比:
氯化铵7.5g,硝酸钠3.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2g,七水合硫酸亚铁0.2g,酵母浸膏1.0g,氧化钙0.1g,蔗糖20.0g,蒸馏水1000mL,pH7.5~8.0。
灭菌:将种子液的扩大培养用的液体培养基接入发酵罐中,121℃,蒸汽灭菌30分钟。
接种:将制得的种子液接入灭菌后的发酵罐,接种量为发酵母液的0.1~0.15%。
培养:发酵罐培养条件为35~40℃好氧培养18~24小时。
活菌计数:检测培养好的发酵母液中莫,菌数不少于5.0×108CFU/mL。
(3)将培养好的发酵母液室温条件下避光密闭静止保存7天,检测活菌数,根据其活菌数,用蒸馏水将其配比成活菌浓度为2×108CFU/mL的发酵液,按照比例每升产品抽取200ml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20ml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60ml短小芽孢杆菌发酵液,30ml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30ml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组成440ml芽孢杆菌发酵液,另取507ml蒸馏水,依次加入EDTA0.001g,吐温80 1g,尿素1g,磷酸氢二铵1g,脂肪醇聚氧乙烯50g,搅拌均匀,再加入440ml芽孢杆菌发酵液,再次搅拌至静止60分钟内不分层为止,最终获得产品。
步骤102: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
取受污染的静态水体(现场水),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按照1:6的比例混合,混合温度20℃,静止1h,该过程避免阳光直射,混合后得到稀释液。
步骤103:投加所述稀释液:
施工要求:晴天10点至13点之间,均匀注入所述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
施工位置:当水深小于1米时,在黑臭底泥的表面进行压力注射;当水深在1-2米之间时,在水体表层10-30公分进行压力注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
复合微生物制剂组成成分为(质量比)芽孢杆菌发酵液:脂肪醇聚氧乙烯:吐温80:尿素:磷酸氢二铵:EDTA:蒸馏水=60:1:0.3:0.3:0.3:0.0002:38,芽孢杆菌发酵液的组成比例为(菌数比)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10×107CFU/ml:6×107CFU/ml:3×107CFU/ml:1.5×107CFU/ml:1.5×107CFU/ml。
(1)种子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斜面菌种活化:将莫海威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菌种的斜面试管于32℃在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
液体培养基:制备种子液的液体培养基具有以下组分及制备方法:
20%马铃薯汁1000mL,蔗糖20.0g,pH自然;20%马铃薯汁1000m配制:取去皮马铃薯200.0g,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加水1000mL煮沸后,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用三层纱布过滤,将滤液补足1000mL。
液体培养基灭菌:121℃,蒸汽灭菌20分钟。
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将活化好的斜面试管菌种分别接入灭菌的液体培养基。
培养:将接种好的液体培养基放入摇床中培养,在165-180转每分钟的转速条件下30℃培养24小时。
活菌计数:检测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活菌数,其各自菌数至少达到1.0×108CFU/mL数量级,即制得种子液。
(2)种子液的扩大培养,包括以下步骤:
种子液的扩大培养所用的液体培养基,作为发酵母液使用,具有以下组分及较佳重量配比:
氯化铵7.5g,硝酸钠3.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2g,七水合硫酸亚铁0.2g,酵母浸膏1.0g,氧化钙0.1g,蔗糖20.0g,蒸馏水1000mL,pH7.5~8.0。
灭菌:将种子液的扩大培养用的液体培养基接入发酵罐中,121℃,蒸汽灭菌30分钟。
接种:将制得的种子液接入灭菌后的发酵罐,接种量为发酵母液的0.1~0.15%。
培养:发酵罐培养条件为35~40℃好氧培养18~24小时。
活菌计数:检测培养好的发酵母液中莫,菌数不少于5.0×108CFU/mL。
将培养好的发酵母液室温条件下避光密闭静止保存7天,检测活菌数,根据其活菌数,用蒸馏水将其配比成活菌浓度为4×108CFU/mL的发酵液,按照比例每升产品抽取150ml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90ml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45ml短小芽孢杆菌发酵液,22.5ml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22.5ml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加入蒸馏水补足600ml,组成芽孢杆菌发酵液,另取,380ml蒸馏水,依次加入EDTA0.002g,吐温80 3g,尿素3g,磷酸氢二铵3g,脂肪醇聚氧乙烯10g,搅拌均匀,再加入600ml芽孢杆菌发酵液,再次搅拌至静止60分钟内不分层为止,最终获得产品。
步骤202: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
取受污染的静态水体(现场水),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按照1:10的比例混合,混合温度22℃,静止1h,该过程避免阳光直射,混合后得到稀释液。
步骤203:投加所述稀释液:
施工要求:晴天10点至13点之间,均匀注入所述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
施工位置:当水深小于1米时,在黑臭底泥的表面进行压力注射;当水深在1-2米之间时,在水体表层10-30公分进行压力注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
复合微生物制剂组成成分为(质量比)芽孢杆菌发酵液:脂肪醇聚氧乙烯:吐温80:尿素:磷酸氢二铵:EDTA:蒸馏水=55:3:0.25:0.25:0.25:0.0002:41.25,芽孢杆菌发酵液的组成比例为(菌数比)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9×107CFU/ml:3×107CFU/ml:1.4×107CFU/ml:1.4×107CFU/ml:1.4×107CFU/ml。
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步骤相同,按比例调整发酵液浓度,不足部分用蒸馏水补足即可。
步骤302: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
取受污染的静态水体(现场水),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按照1:8的比例混合,混合温度25℃,静止1h,该过程避免阳光直射,混合后得到稀释液。
步骤303:投加所述稀释液:
施工要求:晴天10点至13点之间,均匀注入所述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
施工位置:当水深小于1米时,在黑臭底泥的表面进行压力注射;当水深在1-2米之间时,在水体表层10-30公分进行压力注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
复合微生物制剂组成成分为(质量比)芽孢杆菌发酵液:脂肪醇聚氧乙烯:吐温80:尿素:磷酸氢二铵:EDTA:蒸馏水=50:2:0.2:0.217:0.217:0.0001:47.3659,芽孢杆菌发酵液的组成比例为(菌数比)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8×107CFU/ml:4×107CFU/ml:2×107CFU/ml:1×107CFU/ml:1×107CFU/ml。
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步骤相同,按比例调整发酵液浓度,不足部分用蒸馏水补足即可。
步骤402: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
取受污染的静态水体(现场水),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按照1:6的比例混合,混合温度20℃,静止1h,该过程避免阳光直射,混合后得到稀释液。
步骤403:投加所述稀释液:
施工要求:晴天10点至13点之间,均匀注入所述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
施工位置:当水深小于1米时,在黑臭底泥的表面进行压力注射;当水深在1-2米之间时,在水体表层10-30公分进行压力注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
复合微生物制剂组成成分为(质量比)芽孢杆菌发酵液:脂肪醇聚氧乙烯:吐温80:尿素:磷酸氢二铵:EDTA:蒸馏水=40:4.9:0.25:0.19:0.19:0.00014:55,芽孢杆菌发酵液的组成比例为(菌数比)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7×107CFU/ml:5.5×107CFU/ml:2.5×107CFU/ml:0.7×107CFU/ml:0.7×107CFU/ml。
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步骤相同,按比例调整发酵液浓度,不足部分用蒸馏水补足即可。
步骤502: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
取受污染的静态水体(现场水),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按照1:8的比例混合,混合温度23℃,静止1h,该过程避免阳光直射,混合后得到稀释液。
步骤503:投加所述稀释液:
施工要求:晴天10点至13点之间,均匀注入所述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
施工位置:当水深小于1米时,在黑臭底泥的表面进行压力注射;当水深在1-2米之间时,在水体表层10-30公分进行压力注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应用实施例,利用实施例4的方法对北京某湿地公园景观湖进行处理,实施数据见表1。
表1北京某湿地公园景观湖实施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该方法后,湖水和底泥都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申请的原位修复方法改变了底泥和水体之间的物质转移和交换的途径,减少底泥修复过程中水体和水体中生物链的变化对底泥的影响;
在修复底泥的过程中,同时修复水体,促进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加快恢复水域的生物链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在水体生物链中转移,逐步将底泥中的有机类成分和相关营养盐类转变成水体生物,逐步矿化底泥,加快底泥修复速度,利用自然规律从根本上解决黑臭底泥的问题。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配制复合微生物制剂;
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
投加所述稀释液;
30天为一个施工周期,每5-7天投加一次,每月3-5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复合微生物制剂得到稀释液,具体的,
取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按照1:6-1:10的比例混合,混合温度20-25℃,静止1h,该过程避免阳光直射,混合后得到稀释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加所述稀释液,具体的,
晴天10点至13点之间,均匀注入所述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其中,
当水深小于1米时,在黑臭底泥的表面进行压力注射;
当水深在1-2米之间时,在水体表层10-30公分进行压力注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芽孢杆菌发酵液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质量比为:芽孢杆菌发酵液40-60,脂肪醇聚氧乙烯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还包括以下质量比的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发酵液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是按照下列菌数比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发酵液的制备过程为:
(1)分别将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于摇床30℃培养,至菌数至少达到1.0×108CFU/mL数量级,制得种子液;
(2)在发酵罐中,以液体培养基为发酵母液,分别加入步骤(1)中所制得的种子液,接种的种子液的总量为发酵母液的0.1-0.15%,35-40℃发酵培养24-30小时至菌数不少于5.0×108CFU/mL;
(3)经步骤(2)中所得的5种发酵母液于室温条件下避光密闭静止保存7天,检测其各自的活菌数,根据其活菌的数量换算成最终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组分的比例,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使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1000mL,蔗糖20.0g,20%马铃薯汁1000m配制,具体地为,
取去皮马铃薯200.0g,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加水1000mL煮沸后,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用三层纱布过滤,将滤液补足1000mL。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使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铵7.5g,硝酸钠3.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2g,七水合硫酸亚铁0.2g,酵母浸膏1.0g,氧化钙0.1g,蔗糖20.0g,蒸馏水1000mL,pH7.5~8.0。
CN201610694110.1A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Active CN1077590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94110.1A CN107759043B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94110.1A CN107759043B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59043A true CN107759043A (zh) 2018-03-06
CN107759043B CN107759043B (zh) 2021-05-04

Family

ID=61263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94110.1A Active CN107759043B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590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6225A (zh) * 2019-11-18 2020-02-11 深圳市承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酵素原位降解河道底於泥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230B (zh) * 2010-08-17 2012-04-18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以及采用该菌种制备污染水体修复剂的方法
KR20140000576A (ko) * 2012-06-25 2014-01-03 (주)파인리포먼스 음식물 탈리액을 이용한 유기탄소원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936250A (zh) * 2014-04-25 2014-07-23 天津大学 微生物及表面活性剂处理受PAHs污染河道底泥的方法
CN105802749A (zh) * 2016-03-17 2016-07-27 中创宏远(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微生物菌株的油污清洗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230B (zh) * 2010-08-17 2012-04-18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以及采用该菌种制备污染水体修复剂的方法
KR20140000576A (ko) * 2012-06-25 2014-01-03 (주)파인리포먼스 음식물 탈리액을 이용한 유기탄소원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936250A (zh) * 2014-04-25 2014-07-23 天津大学 微生物及表面活性剂处理受PAHs污染河道底泥的方法
CN105802749A (zh) * 2016-03-17 2016-07-27 中创宏远(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微生物菌株的油污清洗剂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6225A (zh) * 2019-11-18 2020-02-11 深圳市承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酵素原位降解河道底於泥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59043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9995B (zh) 一种盐碱地促生生物有机肥
CN102660487B (zh) 一株嗜热地芽孢杆菌utm02及其应用
CN104388348A (zh) 用于污水净化与垃圾除臭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5317B (zh) 具有耐受重金属特性的高效解磷草酸青霉菌剂的生产方法
CN104829078B (zh) 用混合微生物菌剂无害化处理钻井泥浆的方法
CN105132300A (zh) 一种自然水体生态净化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3642703B (zh) 具有耐受重金属特性的高效解磷日本曲霉菌剂的生产方法
CN104152378B (zh) 用于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5062919A (zh) 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CN103045579A (zh) 一种适用于海洋环境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固化吸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47770A (zh) 一种保质期长的复合微生物液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3303A (zh) 一种液态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4726378A (zh) 采用强化耐盐微生物菌剂提高盐胁迫草坪草保护酶活性的方法
CN102586111B (zh) 用于消减有机污泥的微生物菌剂、生产方法及混合培养基
WO2017012569A1 (zh) 用于观赏鱼的芽孢杆菌复合净水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1691258B (zh) 一种新型生物水质净化球及其制备工艺
CN105886437B (zh) 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组合物或复合菌剂
CN101130754B (zh) 一种石油烃降解菌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CN109576189A (zh) 一种黑臭水体用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48887A (zh) 海藻复合分级发酵制备氨基酸液体水溶肥的方法
CN105296355A (zh) 一种环境微生物菌的提取、扩繁物组合物及其利用方法
CN103667108B (zh) 一种红球菌菌株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5002110A (zh) 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在水华爆发水体处理中的应用
CN104789494A (zh) 采用强化垃圾堆肥微生物菌剂提高草皮抗盐性的方法
CN107759043A (zh) 一种受污染的静态水体中黑臭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5

Address after: 100020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Nanhu East Garden 122 floor 14 tier North District 1712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Tian Yiyua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308 room 3, building 3, Yongan Road, Shil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entougou, Beijing, A-2698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micro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