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3838A -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53838A CN107753838A CN201711044491.XA CN201711044491A CN107753838A CN 107753838 A CN107753838 A CN 107753838A CN 201711044491 A CN201711044491 A CN 201711044491A CN 107753838 A CN107753838 A CN 1077538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cine
- spleen
- stomach
- incoordination
- chine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治疗脾胃不和的认识机理而提供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砂仁30~80g、高良姜25~80g、小茴香30~80g、肉桂20~60g、人参15~100g、红曲60~180g、大黄30~350g、白术80~160g、滑石粉150~250g、薄荷脑30~80g、香附50~120g、碳酸氢钠30~100g、酒石酸30~100g、碳酸镁30~100g;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脾胃不和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不和(incoordination between spleen and stomach)指气机阻滞,脾胃失健,以脘腹痞胀,或胃脘嘈杂,食少纳呆,或食后腹胀,嗳气肠鸣,大便不调,脉弦等证候。治疗以调和脾胃为原则。
脾胃不和是脾胃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常见于胃脘胀满、疼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口味异常、便秘,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脾胃不和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脾胃不和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脾胃不和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以解决脾胃不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脾胃不和。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30~80g、高良姜25~80g、小茴香30~80g、肉桂20~60g、人参15~100g、红曲60~180g、大黄30~350g、白术80~160g、滑石粉150~250g、薄荷脑30~80g、香附50~120g、碳酸氢钠30~100g、酒石酸30~100g、碳酸镁30~10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38~70g、高良姜30~70g、小茴香38~70g、肉桂28~52g、人参20~90g、红曲70~150g、大黄38~310g、白术90~140g、滑石粉180~220g、薄荷脑38~70g、香附58~105g、碳酸氢钠38~90g、酒石酸38~90g、碳酸镁38~9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60g、高良姜60g、小茴香60g、肉桂45g、人参80g、红曲130g、大黄280g、白术120g、滑石粉200g、薄荷脑60g、香附95g、碳酸氢钠80g、酒石酸80g、碳酸镁8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除碳酸氢钠、酒石酸和碳酸镁(另研成极细末)外,将上述其它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备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丸剂的方法,将上述二种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和辅料一并过筛后,放入药器中混合拌均,然后制备成水丸剂(其水丸的粒度为:3.7mm~4.0mm),进而烘干,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水丸剂药物以每日二次服用,早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g /次,温开水送服(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服药3~9天,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砂仁,性味: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行气宽中温脾止泻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高良姜,性味:辛、温,具有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等症;
小茴香,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等症;
肉桂,性味:辛、甘、热,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
人参,性味:甘、微苦、温,具有补气固脱、补肺益脾、生津、安神、益智之功效,用于治疗补气救脱、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症、各种精神病、阳痿及某些癌症等均有较好疗效,亦是一种滋补强壮药;
红曲,性味:甘、温,无毒,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之功效,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等症;
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食积停滞、腹痛、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血瘀经闭、牙痛、衄血、急性结膜炎,外用治烧烫伤、化脓性皮肤病、痈肿疮疡;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滑石粉,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腻感、无臭、无味,在水、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均不溶解,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等症;
薄荷脑,性味:味辛、性凉,具有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
香附,性味:味辛、微寒,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碳酸氢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在潮湿空气中即缓缓分解,水溶液放置稍久、或振摇、或加热、碱性即增加,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及碱化尿液等症,静脉给药用于酸中毒,外用滴耳软化盯聍,2%溶液坐浴用于霉菌性阴道炎;
酒石酸,酒石酸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的有机酸,如葡萄,罗望子和香蕉等。它是一种二元酸,这意味着可以在水中电离的分子两边各有一个氢原子。酒石酸盐也被称为酒石酸钠。这种酸最初是取自酒石酸钾,是9世纪初由“ibn Hayyan”分离出来的。后来,在1769年由瑞士化学家卡尔威廉希尔(Carl Wilhelm Scheele )发明了现代获取酒石酸的方法;
碳酸镁,碳酸镁可用作耐火材料、锅炉和管道的保温材料,以及食品、药品、化妆品、橡胶、墨水等的添加剂。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
医药中间体、解酸剂、干燥剂、护色剂、载体、抗结快剂;在食品中作添加剂、镁元素补偿剂;在精细化工上用于生产化学试剂;在橡胶中作补强剂、填充剂;可作绝热、耐高温的防火保温材料;电线电缆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化学原料。制造高级玻璃制品;搪瓷陶瓷起表面光亮作用;制作镁盐、颜料、油漆、日用化妆品、造船、锅炉制造。及运动员比赛擦手用。用于制造镁盐、氧化镁、防火涂料、油墨、玻璃、牙膏、橡胶填料等,食品中用作面粉改良剂、面包膨松剂等。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脾胃不和的原则,从依据脾胃不和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耳鸣,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脾胃不和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60g、高良姜60g、小茴香60g、肉桂45g、人参80g、红曲130g、大黄280g、白术120g、滑石粉200g、薄荷脑60g、香附95g、碳酸氢钠80g、酒石酸80g、碳酸镁8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70g、高良姜70g、小茴香70g、肉桂52g、人参90g、红曲150g、大黄310g、白术140g、滑石粉220g、薄荷脑70g、香附105g、碳酸氢钠90g、酒石酸90g、碳酸镁9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80g、高良姜80g、小茴香80g、肉桂60g、人参100g、红曲180g、大黄350g、白术160g、滑石粉250g、薄荷脑80g、香附120g、碳酸氢钠100g、酒石酸100g、碳酸镁10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脾胃不和患者共1120例,年龄为55岁以上的670例,只有450例为55岁以下。1120例患者中痊愈的820例,有效的266例,无效的34例。总有效率达97%。
Claims (3)
1.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30~80g、高良姜25~80g、小茴香30~80g、肉桂20~60g、人参15~100g、红曲60~180g、大黄30~350g、白术80~160g、滑石粉150~250g、薄荷脑30~80g、香附50~120g、碳酸氢钠30~100g、酒石酸30~100g、碳酸镁30~10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38~70g、高良姜30~70g、小茴香38~70g、肉桂28~52g、人参20~90g、红曲70~150g、大黄38~310g、白术90~140g、滑石粉180~220g、薄荷脑38~70g、香附58~105g、碳酸氢钠38~90g、酒石酸38~90g、碳酸镁38~9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砂仁60g、高良姜60g、小茴香60g、肉桂45g、人参80g、红曲130g、大黄280g、白术120g、滑石粉200g、薄荷脑60g、香附95g、碳酸氢钠80g、酒石酸80g、碳酸镁80g,辅料为:淀粉、糖粉适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4491.XA CN107753838A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4491.XA CN107753838A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53838A true CN107753838A (zh) | 2018-03-06 |
Family
ID=6127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44491.XA Withdrawn CN107753838A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53838A (zh) |
-
2017
- 2017-10-31 CN CN201711044491.XA patent/CN10775383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86037B (zh) |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 |
CN104288745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 |
CN107441372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80220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 |
CN107753838A (zh) | 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16753A (zh) | 化痰止咳宁 | |
CN104306610A (zh) | 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52899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 |
CN102302764B (zh) | 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7854662A (zh) | 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39114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宫寒的新型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49662A (zh) | 一种治疗纳呆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75682A (zh) | 一种治疗伤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7233505A (zh) | 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75603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51025A (zh) | 一种治疗心脾湿热证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79746A (zh) |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61632A (zh) | 一种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983866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咳喘的中药汤剂 | |
CN104758764A (zh) | 一种治疗小儿腹胀的中药 | |
CN107753735A (zh) | 一种可有效治疗乳腺癌的丸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7412560A (zh) |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753900A (zh) | 一种治疗胃脘疼痛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261007A (zh) |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469052A (zh) | 一种治疗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