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3472B -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3472B
CN107733472B CN201711011388.5A CN201711011388A CN107733472B CN 107733472 B CN107733472 B CN 107733472B CN 201711011388 A CN201711011388 A CN 201711011388A CN 107733472 B CN107733472 B CN 107733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point
frequency
radio frequency
rssi value
communic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13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3472A (zh
Inventor
陈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ell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ell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ell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ell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113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3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3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3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计算可选频点对应接收的RSSI值大小并选取对应RSSI值最小的第一频点;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本发明可以直接为射频识别选择最佳的通信信道,节省调试的时间,减少多读写器之间的干扰。

Description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外界干扰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通信质量,选择出一个相对干净的通信信道显得尤为重要。机动车电子标识标准,基于的是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射频识别读写器收发射频信号对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射频识别读写器通常安装在道路的某一个断面上,随着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大规模布网,多读写器在同一断面工作将成为常态,因此需要避开相邻射频识别读写器的通信信道。
目前,我国机动车电子标识标准采用920-925MHz频段,频谱资源相当宝贵。采用的空口协议标准GB/T29768中规定了射频识别的调制方式为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幅移键控)调制,信道带宽为250KHz,导致频谱利用率有限,抗干扰能力差,所以提高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抗干扰能力是射频识别读写器正常通信的保证。较直接的做法就是在组网后由后台系统为射频识别读写器统一分配通信信道,但是这种方式无法选择出最佳的通信信道,以满足不同的复杂环境。另外,还有采用手动设置或跳频的方式,但是频谱利用率也很低,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射频识别设置中频点选择不合理,抗干扰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
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计算可选频点对应接收的RSSI值大小并选取对应RSSI值最小的第一频点,并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以确定所述第一频点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其中若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若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切换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重新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获取RSSI值最小的第二频点以确定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其中若第二频点对应的RSSI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设置所述第二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通道。
作为本发明上述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接收的RSSI值是通过天线接收处理电路接收的射频信号解调后,经过中频滤波器矩阵,输入到放大处理电路中采集到相应的幅值信息。
作为本发明上述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步骤由开机自动启动或接收特定命令启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系统,包括:
初始化单元,用于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
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计算可选频点对应接收的RSSI值大小并选取对应RSSI值最小的第一频点;
设置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以确定所述第一频点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其中若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若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不小于设定阈值,扫描单元切换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重新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获取RSSI值最小的第二频点,设置单元用于确定第二频点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其中若第二频点对应的RSSI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设置所述第二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通道。
作为本发明上述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扫描单元中接收的RSSI值是通过天线接收处理电路接收的射频信号解调后,经过中频滤波器矩阵,输入到放大处理电路中采集到相应的幅值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射频识别在设置频点之前,通过扫描所有可选频点,监测接收通道接收到各频点对应的RSSI值大小,以确定最佳的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本发明可以直接为射频识别选择最佳的通信信道,节省调试的时间,减少多读写器之间的干扰。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接收通道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能使用相同的标号或标记,但这些并不代表结构或功能上的绝对联系关系。并且,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等也并不代表结构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这些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上所述,在道路的同一断面上如果存在多个射频识别读写器,同时射频识别读写器连接的天线如果相邻较近,就会产生干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发射功率相对于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返回功率要大很多,发射功率一般可以达到30dBm量级,返回功率一般可以达到-20dBm量级,因此,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接收通道就很难将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返回的回波信号以外的干扰信号滤除掉。因此需要对所采用的通信信道的干扰信号进行评估,通过判断噪声幅值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通信信道是否可用,噪声幅值可以在射频识别读写器未发射的状态下借助接收通道接收到的信号RSSI值来判断。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流程图。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包括步骤S1、步骤S2及步骤S3。步骤S1主要负责初始化工作,设置可以实现监测干扰信号的配置,步骤S2主要实现扫描分析的功能,分析各频点对应通信信道接收到的信号幅值情况,步骤S3,主要用于设置合适的通信信道进行射频识别。
步骤S1、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对射频识别电路进行初始化设置,打开接收通道用于监测对应频点通信信道的接收情况,此时收到的信号多数是附近其他设备发射的射频信号或者是附近车道车辆上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返回的回波信号,亦或者是其他干扰信号。此时应保证射频识别电路的发射通道关闭,不发射任何射频信号,以减少对接收通道的干扰。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一般情况下是在开机时自动设置,即在相应射频识别设备及天线安装后上电自动开始步骤S1,紧接着寻找合适的频点作为通信信道。在更多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周期性启动命令,在周期性的时间内对所使用的通信信道进行刷新重新设置最佳的通信信道以应对环境的变化。亦可以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射频识别读写器内部的处理单元或与处理单元通信的上位机(包括控制计算机、中心服务器等)基于一定的数据分析,例如通过大数据计算判断此时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识别量不应该存在小于正常平均识别量的情况或者设置的通信信道确实存在干扰严重的其他情况,触发重新设置的命令,开始步骤S1。
步骤S2、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值,计算可选频点对应接收的RSSI值大小并选取对应RSSI值最小的第一频点。步骤S2的目的是对每个频点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频点。以920-925MHz频段的机动车电子标识标准为例,带宽为250KHz,因此存在20个可选频点,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可以选择20个可选频点中的一个进行设置。在更多的实施方式中,会在指定频段两端预留500KHz,即可选频点是从920.5-924.5MHz中分布,每间隔250KHz一个频点,共计16个可选频点。如图2所示,经过步骤S10上电初始化以后,会实施步骤S21,配置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以下将详述)。然后通过步骤S22~步骤S24实现可选频点对应通信信道的扫描分析,具体地,步骤S22配置通信信道频点,频点的设置可以从最低频率开始,然后根据250KHz的频率间隔逐步增加,当通信信道设置完成以后,进入步骤S23,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进行采样,对于连接多根天线的射频识别设备,采样的天线优选地可以考虑使用最易受到干扰的天线,例如与其他射频识别设备对应天线距离较近的天线,或者轮询射频识别设备所有连接的天线,选取同一频点对应的通信信道下,对应天线接收到的RSSI值最高的一个值,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样的时间也应该充分考虑其他射频识别设备连接多根天线轮询的情况,可以根据天线轮询的平均时间确定,在多根天线的情况下,采样时间需要充分考虑每根天线对应采样占用的总时间。对应每根天线在采样的过程中优选地也是取RSSI值最高的一个值,即可能是其他射频识别设备最近的一根天线被轮询到造成的干扰情况。
如图3所示,接收通道电路包括天线接收处理电路10、中频滤波器矩阵20及放大处理电路30。天线接收处理电路10包括天线接收网络和中频网络,天线接收网络具体可以包括用于收发信号的天线11及对应的天线选择单元,天线选择单元可以选择特定的天线或者实现轮询所有天线的作用,中频网络具体可以包括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的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12及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器13等,通过天线接收处理电路10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放大解调后送入中频滤波器矩阵20中,中频滤波器矩阵20中选择的通路是由步骤S22配置的,在射频识别过程中是为了配合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不同标签速率的回波信号做特定的滤波处理。经过相应通路的滤波进入放大处理电路30中,放大处理电路30的主要目的是对送入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有效的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运放31、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32及处理单元33等。其中处理单元33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RM处理器的架构,FPGA具有运行速度快等特点,直接控制相应的射频电路具有快速响应处理的优点,然后将对应控制处理获得的结果上传给ARM处理器中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可以与外部的上位机40进行通信,上传相关报告或接收特殊指令。在本实施方式中,FPGA控制ADC对放大后的射频信号进行采集处理,获得相应的幅值信息,并将具体获得的幅值信息发送给ARM处理器。因为需要计算比较不同频点中对应的RSSI值大小,所以将其对应频点的RSSI 值保存起来,供循环扫描完成之后进行计算。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33还会对获得的RSSI值进行特定算法的优化处理,以保证更加客观地反映干扰的大小。然后进入步骤S24,判断是否扫描完成所有可选频点,如果完成扫描进入步骤S25,计算最低的RSSI值及对应的频点;如果没有完成,重新进入步骤S22,配置还没有采样的频点。以从最小频率的频点开始扫描为例,每扫描一次,通信信道的频率增加250KHz切换到下一个频点,直到循环扫描到最大频率的频点。如果从最大频率的频点开始扫描则反之,每扫描一次,通信信道的频率减少250KHz切换到下一个频点,直到循环扫描到最小频率的频点。循环的控制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初始值为零的第一变量,每循环一次对第一变量实施加一的操作,判断第一变量是否达到可选频点对应的数量,如果达到则确定循环扫描完成。
在完成循环执行步骤S22~步骤S24之后,进入步骤S25,计算最低的RSSI值及对应的频点,如上所述,各个频点通过扫描以后会将对应的RSSI值存储起来,通过计算存储的可选频点对应接收的RSSI值大小判断最小的RSSI值,而该最小的RSSI值对应的频点即为第一频点,进入步骤S30。
步骤S3、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由于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值最小,所以可以推断第一频点相对于其他频点受到的干扰较小,而相邻环境的设备并没有使用该频点做通信信道,因此将第一频点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采用自适应的方式根据特定的环境影响情况选择定频的具体频点,完全依靠全自动设置的方式节省了调试时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存在一个设定阈值,是一个预先设定的判断阈值用于表示噪声门限,判断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以确定所述第一频点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在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值小于设定阈值时,说明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是合适的,确定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在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超过所述设定阈值时,说明环境噪声还是较高,不适合射频识别。此时可以切换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选择其他的中频速率通路。
如图3所示,中频滤波器矩阵20可以采用两个对称的单刀多掷开关,在两个单刀多掷开关之间连接有多个通路,每个通路上会设置对应的滤波器,滤波器的作用在于滤除其他频率分量,优选地,还连接一个直连通路,如上所述的通路切换可以通过处理单元33同时向两个单刀多掷开关发送切换指令。具体地,各个通路的设置是由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可配置的标签速率决定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低速率模式、中速率模式、高速率模式,对低速率模式可以在第一中频滤波器矩阵通路采用第一频段滤波器,其通频带可以为0Hz~400KHz,对中速率模式可以在第二中频滤波器矩阵通路采用第二频段滤波器,其通频带可以为20KHz~1.2MHz,对高速率模式可以在第三中频滤波器矩阵通路采用第三频段滤波器,其通频带可以为20KHz~2MHz。
如图2所示,在判断最低RSSI值大于设定阈值时,进入步骤S27,先判断是否扫描完成所有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循环的判断也可以采用类似步骤S24的方式每循环一次进行一次计数,例如设置一个初始值等于可配置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数的第二变量,每循环一次,对第二变量实施减一操作,直至第二变量为零确定扫描完成。在没有扫描完成时,重新进入步骤S21,重新配置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优选地,在步骤S21中配置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时,默认是从高速率模式向低速率模式逐步切换的,这样可以保证优先使用高速率的通路,因为在射频识别过程中,如果配置的是高速率模式,则在相同的环境下,理论上读取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次数是最多的,因此采用高速率模式对射频识别的效果有很大的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步骤S27重新进入步骤S21时,将默认设定的高速率通路切换到中速率模式,重新进入步骤S22~步骤S24进行相同的循环扫描,监测在中速率模式情况下各频点对应通信信道的情况。重新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 值,获取RSSI值最小的第二频点以确定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这里的第二频点与第一频点类似,表示的是接收到所有频点的RSSI值中最小的频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频点可以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的话,继续循环去配置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依此类推,再一次判断进入步骤S27,紧接着循环进入步骤S21,此时就可以从中速率模式切换到低速率模式,同理继续进入步骤S22~步骤S24进行扫描。
在找到合适的通信信道后,实施步骤S30,设置对应频点为通信信道,然后可以实施步骤S31,通过处理单元上报设置成功。此时可以正常地实现射频识别功能,且受到的干扰较少。射频识别的过程是射频识别读写器先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发送相应的指令,然后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通过射频识别读写器持续提供的射频载波提供能量返回回波信号,其中回波信号中包括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中欲传输给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标签信息。由于回波信号中的标签速率是由射频识别读写器发送给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配置信息确定的,因此,当确定通信信道以后,还要根据步骤S21中配置的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的模式确定标签速率,然后将相应的标签速率配置指令发送给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根据对应的标签速率返回回波信号。
在步骤S27中,如果扫描已经完成且没有找到合适的通信信道,此时进入步骤S32,上报设置失败,告诉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此时也可以采用低速率模式下接收到的RSSI值最小的频点作为临时的射频识别通信信道,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发送低速率的配置指令,然后与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实现射频识别的工作。另外,还设定延迟一段时间后,重新触发上述步骤,扫描分析最佳的通信信道并进行设置。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系统示意图。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系统包括初始化单元U1、扫描单元U2、设置单元U3。初始化单元U1主要负责初始化工作,设置可以实现监测干扰信号的配置,扫描单元U2主要实现扫描分析的功能,分析各频点对应通信信道接收到的信号幅值情况,设置单元U3,主要用于设置合适的通信信道进行射频识别。
初始化单元U1实现初始化设置,用于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初始化单元U1打开接收通道后监测不同频点对应的通信信道接收到的信号,在接收的过程中,保证发射通道关闭,以减少对接收通道的干扰。此时,对应频点的通信信道监测到的信号主要是其他信号源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分析这些干扰信号的幅值信息以确定通信信道的情况。初始化单元U1的触发可以通过射频识别设备的上电自动启动,适宜于在对应的射频识别设备及天线安装完成以后,自动开始设置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调试时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初始化单元U1还可以根据特定的命令启动。例如根据干扰环境变化的规律,设定一个合适的时间周期,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重新触发初始化单元U1的操作,即为射频识别重新开始寻找最佳的通信信道。另外也可以根据一些辅助的数据分析来确定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是否受到了干扰造成无法正常工作,从而触发初始化单元U1开始重新寻找最佳的通信信道。
扫描单元U2用于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计算可选频点对应接收的RSSI值大小并选取对应RSSI值最小的第一频点。如上所述,可选频点的数量是由通信标准所确定的频段及占用带宽要求决定。扫描单元U2对不同频点的通信信道RSSI值的采样是通过天线接收处理电路接收的射频信号解调后,经过中频滤波器矩阵,输入到放大处理电路中采集到相应的幅值信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一射频识别设备连接多根天线,在采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天线采样的差异,因为不同天线对应的车道有所不同,因此对应的距离也有所差异,此时可以通过天线接收处理电路中的天线选择单元实现轮询等操作,分别对特定的天线进行采样,对采样的结果可以取最大值,另外采样的时间也要考虑到本设备轮询天线的时间或者其他设备轮询天线的时间。具体的接收通道的设置如图3所示,扫描各频点的采样处理具体可以参照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相关的实施方式。
设置单元U3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由于通过扫描单元U2计算分析以后获得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值是最小的,因此如果确定第一频点为最佳的通信信道,就可以设置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优选地,设置单元U3在设置之前,可以预先存储一个设定阈值,设定阈值是一个预先设定的判断阈值用于表示噪声门限。具体设置单元U3判断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以确定所述第一频点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在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值小于设定阈值时,说明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是合适的,确定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在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超过所述设定阈值时,说明环境噪声还是较高,不适合射频识别,此时扫描单元U2可以切换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重新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 值,获取RSSI值最小的第二频点以确定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第二频点与第一频点类似,表示的是扫描各频点中RSSI 值最小的频点。
如上所述,中频滤波器矩阵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对应的高速率模式、中速率模式、低速率模式等不同的通路,优选地是从高速率模式对应的通路开始配置,在高速率模式下所有频点的通信信道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即最小的RSSI 值都超过了设定阈值,就会重新配置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进一步切换到较慢的模式下,通过扫描单元U2继续循环扫描各频点对应的通信信道,得出RSSI值最小的频点,对应频点的RSSI值可以与设定阈值再一次进行比较,依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体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方式对应方法的步骤,具体也可以参照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技术方案,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由控制单元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组合,即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一个或多个步骤组合,既可以对应于计算机程序流程的各个软件模块,亦可以对应于各个硬件模块,例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上述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由微控制单元执行,依赖于所需要的配置,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微控制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控制单元)或其任意组合。该软件存储在存储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读取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闪存等)或其任意组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射频识别在设置频点之前,通过扫描所有可选频点,监测接收通道接收到各频点对应的RSSI值大小,以确定最佳的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本发明可以直接为射频识别选择最佳的通信信道,节省调试的时间,减少多读写器之间的干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
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计算可选频点对应接收的RSSI值大小并选取对应RSSI值最小的第一频点;并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以确定所述第一频点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其中若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若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不小于设定阈值,切换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重新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获取RSSI值最小的第二频点以确定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其中若第二频点对应的RSSI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设置所述第二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的RSSI值是通过天线接收处理电路接收的射频信号解调后,经过中频滤波器矩阵,输入到放大处理电路中采集到相应的幅值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步骤由开机自动启动或接收特定命令启动。
4.一种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化单元,用于初始化打开接收通道;
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计算可选频点对应接收的RSSI值大小并选取对应RSSI值最小的第一频点;
设置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以确定所述第一频点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其中若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设置所述第一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若第一频点对应的RSSI 值不小于设定阈值,扫描单元切换中频滤波器矩阵的通路,重新扫描可选频点并获得对应频点接收的RSSI值,获取RSSI值最小的第二频点,设置单元用于确定第二频点是否设置为射频识别的通信信道,其中若第二频点对应的RSSI值小于设定阈值,则设置所述第二频点作为射频识别的通信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单元中接收的RSSI值是通过天线接收处理电路接收的射频信号解调后,经过中频滤波器矩阵,输入到放大处理电路中采集到相应的幅值信息。
6.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1011388.5A 2017-10-26 2017-10-26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Active CN107733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1388.5A CN107733472B (zh) 2017-10-26 2017-10-26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1388.5A CN107733472B (zh) 2017-10-26 2017-10-26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472A CN107733472A (zh) 2018-02-23
CN107733472B true CN107733472B (zh) 2021-07-23

Family

ID=6121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1388.5A Active CN107733472B (zh) 2017-10-26 2017-10-26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33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6607B (zh) * 2018-12-29 2022-05-10 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信道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414282A (zh) * 2019-07-24 2019-11-05 群淂数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超高频标签设备的分析系统及其频率特性分析方法
CN112291831B (zh) * 2020-10-28 2023-04-04 深圳市启望科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2.4g设备动态多频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3259030B (zh) * 2021-05-19 2023-11-17 扬州万方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rssi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频率自适应方法
CN113283258B (zh) * 2021-06-02 2024-04-23 上海宜链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搜索电子标签最佳工作频点的方法及读取装置
CN113932530B (zh) * 2021-06-21 2023-04-11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13452460B (zh) * 2021-06-28 2022-10-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高速数字接口的时钟频率选择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CN115242330A (zh) * 2022-07-20 2022-10-25 昆腾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频无线音箱的连接方法、装置、无线音箱及介质
CN117081628A (zh) * 2023-08-31 2023-11-17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频点确定方法、装置、打印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666A (en) * 1995-02-13 1999-02-09 Nec Corporation Radio channel estimation based on BER and RSSI
CN102054152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的射频增益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标签
CN104091184A (zh) * 2014-06-16 2014-10-08 上海实甲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4796366A (zh) * 2015-04-10 2015-07-22 长春理工大学 通信信号制式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5846922A (zh) * 2016-05-20 2016-08-10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在频分复用系统中确定主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56682A (zh) * 2016-07-20 2016-11-23 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邻道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666A (en) * 1995-02-13 1999-02-09 Nec Corporation Radio channel estimation based on BER and RSSI
CN102054152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的射频增益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标签
CN104091184A (zh) * 2014-06-16 2014-10-08 上海实甲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4796366A (zh) * 2015-04-10 2015-07-22 长春理工大学 通信信号制式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5846922A (zh) * 2016-05-20 2016-08-10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在频分复用系统中确定主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56682A (zh) * 2016-07-20 2016-11-23 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邻道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472A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3472B (zh) 射频识别频点自适应设置方法及系统、控制装置
CN108282166B (zh)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798696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ignal detection circuit
EP1750467B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use of the radio spectr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of
US9256771B2 (en) 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identifying massive RFID tags using HF band
RU2010123903A (ru) Программно-определенное когнитивное радио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1211796A (zh) 具有随机干扰源抗扰性的无线接收器和相关方法
CN111954238A (zh) 一种配网方法、配网装置及家用电器
WO2010061720A1 (ja) 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CN102983870A (zh) 滤除相邻频段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US9557407B1 (en) Radar detection for adjacent seg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318050B2 (ja) ワイヤレスチャンネル決定選択方法およ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
CN113595580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天线及调谐器件
CN10209806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不同带宽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17020B (zh) 触控位置的定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10340958B2 (en) Unique frequency plan and baseband design for low power radar detection module
CN202679376U (zh) 干扰信号检测系统及天线
CN114845411B (zh) 基于干扰感知的自组网抗干扰方法及应用
CN103944632A (zh) 一种捕获和存储315MHz或433MHz无线数字通信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US20230239001A1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system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CN103051759A (zh) 实现多制式手机信号识别功能的电路结构
CN107404402B (zh) 一种路由器的功能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984963B2 (en) Radio devices with switchable antennas
KR101136136B1 (ko) 다중 대역 사용 가능한 근거리 무선 송수신기
US949776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