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26583A -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26583A
CN107726583A CN201710934327.XA CN201710934327A CN107726583A CN 107726583 A CN107726583 A CN 107726583A CN 201710934327 A CN201710934327 A CN 201710934327A CN 107726583 A CN107726583 A CN 107726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indward
weatherseal
leeward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43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云前
马列
彭杰林
陈源
周元乐
王琨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343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26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26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26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该挡风件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该挡风件包括:背风板和迎风板,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迎风板与背风板的进风侧固定连接,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迎风板由热膨胀材料制成,所述迎风板用以在受热时向远离所述背风板的方向外凸形成导流面。本发明提出的挡风件在背风板和迎风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和多个第二散风孔,如此,能够改善空调器制冷模式时的无风感效果;此外,迎风板受热后形成有外凸的导流面,如此,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热气流可沿着导流面流向地面,从而能够改善空调器的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经成为众多家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之一。现有的空调器大多同时具有制冷及制热功能,以使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当开启制冷模式时,如果风力过于强劲,冷气流吹至用户身上后,会使用户患上空调病;当开启制热模式时,由于热气流的比重小,向上升,因此,热气流很难送达地面。现有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通常在出风口处设置开设有散风孔的挡风件,以实现制冷模式下的无风感,但如此又会使挡风件的导风面积变小,进而影响制热模式时挡风件对热气流的导流效果,因此,现有的空调器很难兼顾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挡风件,旨在同时提高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用户体验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挡风件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包括: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以及迎风板,连接在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由热膨胀材料制成,所述迎风板用以在受热时向远离所述背风板的方向外凸形成导流面。
优选地,所述迎风板和所述背风板之间形成有消音腔。
优选地,所述挡风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设于所述背风板靠近所述迎风板的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间隔设于所述背风板靠近所述迎风板的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热膨胀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风孔和所述第二散风孔呈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背风板在远离所述迎风板的方向呈外凸的双面弧形板设置。
优选地,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可拆卸地盖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敞口。
优选地,所述背风板在所述安装敞口边沿相对的两侧分设有凸扣和卡槽;所述迎风板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扣抵接的抵接槽,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块。
优选地,在所述迎风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迎风板的开孔率自所述迎风板的中间区域向两侧边区域呈递增式分布。
优选地,所述迎风板由弹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和挡风件,所述室内机主体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该挡风件包括:
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以及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固定连接,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由热膨胀材料制成,所述迎风板用以在受热时向远离所述背风板的方向外凸形成导流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和挡风件,所述室内机主体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该挡风件包括:
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以及迎风板,与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固定连接,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由热膨胀材料制成,所述迎风板用以在受热时向远离所述背风板的方向外凸形成导流面。
本发明提出的挡风件包括背风板和迎风板,背风板和迎风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和多个第二散风孔,如此,当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冷风顺次经过第二散风孔和第一散风孔的散风作用后,冷风的气流强度显著降低,因此,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只有凉感,无明显风感,如此,用户感觉更为舒适且不容易患上空调病;此外,本发明挡风件的迎风板由热膨胀材料制成,如此,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迎风板向远离所述背风板的方向外凸形成导流面,根据“康达效应”可知,空调室内机的热气流可沿着导流面流向地面,如此,本专利提出的挡风件可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暖足效果和温心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的效率,降低了空调器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挡风件处于导风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挡风件处于挡风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挡风件处于导风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挡风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挡风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挡风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挡风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挡风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挡风件,该挡风件既能够实现制冷时的无风感,又能在制热时将热气流送达地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挡风件10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10包括:背风板100和迎风板200,所述背风板100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130,所述迎风板200与所述背风板100的进风侧固定连接,所述迎风板200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210,所述迎风板200由热膨胀材料制成,所述迎风板200用以在受热时向远离所述背风板100的方向外凸形成导流面240。
由于迎风板200由热膨胀材料制成,因此,当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迎风板200受热膨胀变形,且迎风板200上施加有预应力,该预应力可以保证迎风板200只向远离所述背风板100的一侧膨胀变形,进而使得迎风板200的导流面240呈凸弧面设置,如此,挡风件10可以实现制热模式下的导风作用(如图4和图6所示)。
具体地,在本专利一实施例中,迎风板200的预应力使得迎风板200向所述背风板100一侧呈凸出设置,由于迎风板200的初始状态凸出方向(如图5所示)与受热膨胀后的凸出方向(如图6所示)呈相反设置,如此,能够有利于迎风板200受热后的膨胀变形。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迎风板200还可以呈平板设置或向远离所述背风板100一侧呈凸出设置,本专利对迎风板200的初始状态不作严格限制,只需保证迎风板200受热后能够向远离所述背风板100的方向外凸形成导流面即可。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热膨胀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在加热升温后能完全消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形,恢复其变形前的原始形状,如此,可使迎风板200远离背风板100的导流面240由凹弧面恢复至凸弧面。具体地,该形状记忆合金可以为镍钛合金(Ti-Ni)、镍铝合金(Ni-Al)、铜锌合金(Cu-Zn)和金镉合金(Au-Cd)中的一种或多种。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热膨胀材料还可以为聚丙烯或聚酰胺等具有较高热膨胀系数的高分子材料。
现结合图2至图4对本专利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地说明。空调室内机大多安装在一定高度的墙壁上,由于冷风的比重大,向下沉,热风的比重小,向上飘;因此制冷状态下,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吹出的冷风直吹到人的身上,对于身体素质较为敏感用户,极易引起空调病,而制热状态下,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吹出的热风无法送达地面,用户感觉不到;当用户明显感觉到热风时,整个房间的温度基本都处于温暖状态,这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导致空调器的耗电量很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挡风件10能够兼顾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体验舒适性。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挡风件10可转动地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且迎风板200的导流面240处于出风方向的迎风侧,在制冷模式下,当需要降低空调器出风气流的风感时(如图3所示),挡风件10完全盖合出风口,由出风口吹出的冷风顺次经过第二散风孔230及第一散风孔130的散风作用后,冷风气流强度显著减弱,使空调器在制冷时只存在凉感,从而能够实现无风感的效果;在制热模式下(如图4所示),根据“康达效应”可知,由出风口吹出的热气流将顺着迎风板200的导流面240向下运动,从而能够将热气流导向地面,实现了用户的暖足效果和温心效果,同时还提高了空调器制热模式下的效率,降低空调器的耗电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康达效应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现象称为康达效应。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也可以说是流体粘性),只要曲率不大,流体会顺着物体的表面流动。
具体地,请参照图4和图6,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该导流面240为凸起的圆弧面,该圆弧面的半径为R,该圆弧所对应弦长为L,R/L的范围为0.9至6.9;圆弧与弦长最长的最大间距为B,B/L的范围为1/20至1/8。如此,导流面,240的曲率适中,能够保证热气流贴附于所述导流面240向下流动。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挡风件10的安装位置并不仅限于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例如,挡风件10还可安装于出风风道内;并且,挡风件10与出风风道之间既可以是转动配合,也可以是滑动配合,只要能实现挡风件10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下的状态切换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专利提出的挡风件10的散风孔均呈圆形设置,如此,使得在迎风板200和背风板100具有便于加工成型、造型美观的优点。
请参照图3和图5,为了降低空调室内机工作过程中的噪声,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迎风板200与所述背风板100呈间隔设置,如此,所述迎风板200和所述背风板100围合形成有消音腔300。由于气流自迎风板200流至背风板100的过程中会经过该消音腔300,消音腔300的内壁能够吸收气流与第二散风孔和第一散风孔摩擦产生的噪声,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挡风件10的噪声小,不会影响用户休息。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5,为了使得空调器在制冷模式时具有更好的无风感效果,本专利提出的挡风件10的第一散风孔130和所述第二散风孔230呈交错设置,如此,冷气流流出的过程中能够被打散得更为均匀,如此,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冷气流的风感,提高制冷气流的舒适性。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第一散风孔130与第二散风孔230呈交错设置,指的是当第一散风孔130与第二散风孔230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上时,二者不会完全重合。例如,将第一散风孔130投影至迎风板200上时,第一散风孔130的投影与第二散风孔230之间完全错开或部分重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散风孔130及第二散风孔230的形状具有多种,例如可为圆形孔、方形孔、三角形孔、长条形孔和花瓣状异型孔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且第一散风孔130与第二散风孔230的形状可设置为相同,也可设置为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7和图8,考虑到上述实施例中,迎风板200和背风板100呈间隔设置,如此,迎风板200在受热膨胀后,其变形方向是不确定的,即:迎风板200可以向远离背风板100一侧膨胀或向靠近背风板100一侧膨胀,为了避免迎风板200向靠近背风板100一侧膨胀,本专利提出的挡风件10还包括设于所述消音腔300内的支撑部400,所述支撑部400固设于所述背风板100靠近所述迎风板200的一侧。如此,支撑部400能够避免迎风板200受热后向背风板100一侧膨胀,保证迎风板200向远离背风板100的一侧膨胀,进而形成外凸的导流面240。因此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迎风板200能够将热气流导向地面,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暖足效果和温心效果。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迎风板200和背风板100还可以呈贴合设置,如此,能够避免迎风板200受热后向靠近背风板100的一侧膨胀,使得迎风板200受热后向远离背风板100的一侧膨胀,进而形成外凸的导流面240。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为了保证支撑部400对迎风板200具有均匀的支撑作用,本专利提出的挡风件10在所述背风板100上设有多个支撑部400,多个所述支撑部400间隔设于所述背风板100靠近所述迎风板200的侧表面上。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避免支撑部发生脆性断裂,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由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地,由于迎风板上施加有预应力,该预应力会作用在支撑部上,本实施例中,将支撑部设置为弹性材料,因此,支撑部能够在迎风板的压力下产生适应性的变形,从而不会出现断裂,从而能够提高支撑部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可以设置为弹簧或设置为由橡胶材料制成。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考虑到当空调室内机20在制冷模式下,挡风件10处于导风状态(请参照图2)或无风感状态(请参照图3)时,迎风板200向靠近背风板100的方向冷缩变形,为了提高迎风板200的柔性,便于迎风板200冷缩变形,本实施例中,将迎风板200设置成双面弧形板,相较于迎风板200的外表面为弧面、内表面为平面的单面弧形板,双面弧形板的材料使用量更少,如此能够提高迎风板200的柔性;同时,双面弧形板的厚度更薄,更利于开设第二散风孔230。
考虑到在空调器制热状态下,挡风件10具有导流作用,为了提高迎风板200的导流面积,在所述迎风板20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迎风板200的开孔率由所述迎风板200的中间区域向两侧边区域呈递增式分布。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散风孔230的开孔面积一致的情况下,位于迎风板200中间区域的第二散风孔230的密度小于位于迎风板200两侧边的第二散风孔230的密度,如此,可使得迎风板200的中间区域的导流面积更为集中,从而具有更好的导流效果。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在位于迎风板200中间区域的第二散风孔230的密度与两侧边区域的第二散风孔230的密度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二散风孔230的开孔面积小于位于两侧边区域的第二散风孔230的开孔面积,如此,也能够使得迎风板200的中间区域的导流面积更为集中,从而具有更好的导流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和图5,所述背风板100在背离所述迎风板200的方向呈外凸的双面弧形板设置。由于弧面相较于平面能够具有更大的面积,从而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开设更多的散风孔,从而使得无风感效果更好。同时,由于背风板100的外表面设置成凸弧面,使得冷气流更易沿着弧面向下流动,从而减弱了冷气流的流速,进一步增强了无风感效果。此外,在制冷模式下,挡风件10盖合出风口,背风板100的弧面设置使得空调器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
考虑到空调器室内机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的风压与空调器的风速相关,风速越快,风压越大,为了使得挡风件10在不同风速下均能实现良好的静音效果,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迎风板200由弹性材料制成。由于迎风板20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此,当风速较高时,风压较大,高风压迫使迎风板200变形并与背风板100靠近,此时,气流自迎风板200流至背风板100的距离更短,如此,能够进一步地降低气流流经挡风件10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现结合图6和图9对本专利挡风件10的背风板100和迎风板200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背风板100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200可拆卸地盖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敞口,由于背风板100和迎风板200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固定,因此,能够方便挡风件10的组装。具体地,所述背风板100在所述安装敞口边沿相对的两侧分设有凸扣110和卡槽120;所述迎风板200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扣110抵接的抵接槽210,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槽120卡接的卡块220。
本实施例中,凸扣110和卡槽120分设于安装敞口下边沿和上边沿的背风板100上,抵接槽210和卡块220分设于所述迎风板200的下边沿和上边沿,当迎风板200向安装敞口内安装时,首先将抵接槽210抵接在凸扣110上,然后沿出风方向向前推动迎风板200,使得迎风板200上边沿的卡块220适配嵌入背风板100安装敞口上边沿的卡槽120中,整个过程安装十分方便。此外,由于迎风板200由塑料、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如此能够进一步地方便迎风板200插入安装敞口。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背风板100在所述安装敞口处与所述迎风板200对应设有磁吸件,如此背风板100和迎风板200可以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进而使得背风板100和迎风板200的安装过程更为方便。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20和挡风件10,所述室内机主体20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1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或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该挡风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挡风件1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20和挡风件10,所述室内机主体20内形成有出风风道;所述挡风件1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或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该挡风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挡风件1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挡风件,用以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包括:
背风板,所述背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孔;以及
迎风板,连接在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所述迎风板上贯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孔,所述迎风板由热膨胀材料制成,所述迎风板用以在受热时向远离所述背风板的方向外凸形成导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板和所述背风板之间形成有消音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设于所述背风板靠近所述迎风板的侧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间隔设于所述背风板靠近所述迎风板的侧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由弹性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膨胀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风孔和所述第二散风孔呈交错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板在远离所述迎风板的方向呈外凸的双面弧形板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板的进风侧开设有安装敞口,所述迎风板可拆卸地盖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敞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板在所述安装敞口边沿相对的两侧分设有凸扣和卡槽;所述迎风板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扣抵接的抵接槽,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迎风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迎风板的开孔率自所述迎风板的中间区域向两侧边区域呈递增式分布。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挡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板由弹性材料制成。
13.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主体,所述室内机主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或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处。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710934327.XA 2017-10-02 2017-10-02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ending CN107726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4327.XA CN107726583A (zh) 2017-10-02 2017-10-02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4327.XA CN107726583A (zh) 2017-10-02 2017-10-02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26583A true CN107726583A (zh) 2018-02-23

Family

ID=6120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4327.XA Pending CN107726583A (zh) 2017-10-02 2017-10-02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265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4736A (zh) * 2021-09-08 2021-10-12 南通道奇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节能净化空调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5591A (ja) * 2001-08-24 2003-03-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4697057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挡风板
CN104697058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48214U (zh) * 2015-12-22 2016-08-10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导风板结构
CN106766067A (zh) * 2017-02-28 2017-05-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结构、空调
CN207262672U (zh) * 2017-10-02 2018-04-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5591A (ja) * 2001-08-24 2003-03-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4697057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挡风板
CN104697058A (zh) * 2015-02-13 2015-06-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48214U (zh) * 2015-12-22 2016-08-10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导风板结构
CN106766067A (zh) * 2017-02-28 2017-05-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结构、空调
CN207262672U (zh) * 2017-10-02 2018-04-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4736A (zh) * 2021-09-08 2021-10-12 南通道奇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节能净化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6038B (zh)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07741052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525139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355971A (zh)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426315A (zh) 一种空调壁挂机和空调器以及壁挂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726256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726583A (zh)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4110808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207262672U (zh)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146847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490072A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872166Y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07094968U (zh)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831750U (zh)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窗玻璃气膜降温装置
CN206683071U (zh)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
CN20726257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146641U (zh)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05040689A3 (en) Window type air conditioner
CN207262671U (zh)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1466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146845U (zh) 挡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146846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3349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928169A (zh) 一种出风装置及具有该出风装置的室内立式空调器
CN206073254U (zh) 一种强化辐射供冷/供热顶板换热的吊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