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0564A - 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0564A
CN107710564A CN201680005961.9A CN201680005961A CN107710564A CN 107710564 A CN107710564 A CN 107710564A CN 201680005961 A CN201680005961 A CN 201680005961A CN 107710564 A CN107710564 A CN 107710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electric rotating
rotating machine
cooling devic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59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直哉
本池夏树
加藤健次
冈本爱
冈田佳树
川口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10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具有:第1筒状部件(12),其设置于定子铁芯(11)的外周面(11P);第2筒状部件(13),其与第1筒状部件(12)的外周面(12P)隔开圆环状空隙(23)而设置;以及冷却流路(20),其使冷却液(16)从在第2筒状部件(13)的一端侧设置的供给口(14),经过圆环状空隙(23)向在第2筒状部件(13)的另一端侧设置的排出口(15)进行流通,冷却流路(20)具有:环状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其与供给口(14)连通;以及圆形的环状槽(24),其设置于第1筒状部件(12)的外周面(12P)。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存在一种旋转电机,其具有:定子铁芯,其是由钢板层叠得到的层叠铁芯,卷绕有定子线圈;机架,其与定子铁芯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设置;以及冷却装置,其通过使冷却液在机架内流动而进行定子的冷却(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电机的机架具有:第1机架,其设置于定子铁芯的外周面;以及第2机架,其与第1机架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设置,在第1机架的与第2机架接触的表面,以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微小的环状间隙,使第1机架的与第2机架接触的表面的微小的环状间隙成为冷却液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9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冷却装置的旋转电机中,随着冷却液在冷却液槽的流路进行流动,会逐渐地使温度边界层扩展,因此冷却能力降低。因此,如果定子铁芯的轴向长度变大,则冷却液槽的流路变长,存在得不到所需的冷却能力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能力高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筒状部件,其设置于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第2筒状部件,其与所述第1筒状部件的外周面隔开圆环状空隙而进行设置;以及冷却流路,其使冷却液从在所述第2筒状部件的一端侧设置的供给口,经过所述圆环状空隙向在所述第2筒状部件的另一端侧设置的排出口进行流通,所述冷却流路具有:环状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其与所述供给口连通;环状的排出口侧集管流路,其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以及圆形的环状槽,其设置于所述第1筒状部件的外周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冷却能力高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第1筒状部件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由设置有环状槽的第1筒状部件和第2筒状部件形成的圆环状空隙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冷却液从圆环状空隙和环状槽经过的情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冷却流路中圆环状空隙的间隙高度对冷却能力造成的影响的图形。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环状槽的宽度w与深度h之比(w/h)对冷却能力造成的影响的图形。
图7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圆环状空隙以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流路截面积比对圆环状空隙内的流速比造成的影响的图形。
图10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带台阶的圆筒状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变形例的由设置有环状槽的第1筒状部件和第2筒状部件形成的圆环状空隙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针对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与以往的构造中的冷却能力而利用有限体积法得到的数值解析结果的对比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剖视图。旋转电机具有:筒状的定子铁芯11,其具有定子线圈11a;以及未图示的转子,其可旋转地支撑于定子铁芯11的内侧。旋转电机具有对定子线圈11a及定子铁芯11的发热进行抑制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对定子铁芯11进行冷却。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具有第1筒状部件12、第2筒状部件13、以及冷却流路20。
第1筒状部件12配置于定子铁芯11的外周面11P。第2筒状部件13的一部分是在与第1筒状部件12的外周面12P的一部分之间隔开圆环状空隙23而设置的。冷却液16从在第2筒状部件13的一端侧13TF设置的供给口14,经过圆环状空隙23而向在第2筒状部件13的另一端侧13TS设置的排出口15进行流通。
冷却流路20具有:圆环状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其与供给口14连接;圆环状的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其与排出口15连接;圆环状空隙23,其对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和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进行连接,且冷却液16经过该空隙23;以及圆形的环状槽24,其设置于第1筒状部件12的外周面12P。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槽24形成于第1筒状部件12的圆环状空隙23侧的表面,配置有沿第1筒状部件12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环状槽24。这些多个环状槽24在与平行于第1筒状部件12的轴Zr方向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但不限定于此。多个环状槽24也可以在与平行于第1筒状部件12的轴Zr方向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形成于第2筒状部件13,与供给口14连通。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形成于第2筒状部件13,与排出口15连通。
圆环状空隙23是在第1筒状部件12与第2筒状部件13之间形成为圆筒状的微小的空隙。圆环状空隙23是以第1筒状部件12的轴Zr为中心的圆筒状的空隙。圆环状空隙23使冷却液16从第1筒状部件12的一端侧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流通至另一端侧的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
如图1所示,环状槽24形成于第1筒状部件12的外周面12P即圆环状空隙23侧的表面。多个环状槽24是相互平行且独立的微小的槽组。即,环状槽24在第1筒状部件12的外周面12P形成有多个,沿第1筒状部件12的圆周方向延伸。另外,多个环状槽24沿第1筒状部件12的轴Zr方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环状槽24而具有多个圆形的槽,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一个至少环绕一周的圆形的槽。
关于环状槽24的形状,剖面既可以如图1所示地为四边形,也可以为V字形,也可以为U字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在冷却流路20中,供给至供给口14的冷却液16经过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圆环状空隙23、以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从排出口15排出。冷却液16在经过冷却流路20时与第1筒状部件12进行热交换,对第1筒状部件进行冷却。由此,对受到由发热源即定子铁芯11产生的热而被加热的第1筒状部件12进行冷却,对旋转电机的过热进行抑制。
第1筒状部件12在与第2筒状部件13相对的表面的轴Zr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用于安装各个密封部件25即O型密封圈的槽26。在槽26配置有密封部件25。密封部件25对第1筒状部件12与第2筒状部件13的间隙进行密封。即,旋转电机在设置有冷却流路20的圆环状空隙23的区域的轴Zr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密封部件25,该圆环状空隙23是在第1筒状部件12与第2筒状部件13之间的间隙。通过本构造,旋转电机能够对在圆环状空隙23中流动的冷却液16的漏液进行抑制。另外,冷却流路20的排出口15和供给口14与未图示的循环线进行连接。循环线配置有对冷却液16进行冷却的冷却设备。冷却液16通过在冷却流路20中进行流动而对旋转电机的热进行吸收,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被加热后的冷却液16由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冷却液16通过在循环线和冷却流路20进行反复循环,从而反复进行冷却和加热。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第1筒状部件的斜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由设置有环状槽的第1筒状部件和第2筒状部件形成的圆环状空隙的剖视图。图3表示将圆环状空隙23及环状槽24放大后的剖面。使用图2及图3对在冷却流路20中流动的冷却液16的流动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环状槽24是由相对于以第1筒状部件12的圆筒外周面为基准的第1基准面41(参照图1)凹陷的槽所形成的。在这里,将圆环状空隙23的间隙高度、即在第1筒状部件12的径向上的距离设为δ,将环状槽24的宽度、即在第1筒状部件12的轴Zr方向上的距离设为w,将环状槽24的深度、即在第1筒状部件12的径向上的距离设为h,将环状槽24的间距、即在第1筒状部件12的轴Zr方向上的距离设为p。
如图2及图3所示,从供给口14供给的冷却液16在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中进行流动,从而沿第1筒状部件12的圆周方向31进行流动,扩散至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的圆周方向的整周。在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内扩散至整周的冷却液16在圆环状空隙23处沿第1筒状部件12的轴向32进行流动。并且,在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处,再次从圆周方向33以进行汇聚的方式进行流动,从排出口15排出。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冷却液从圆环状空隙和环状槽经过的情形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4所示,从间隙高度δ的圆环状空隙23经过的冷却液16在第1筒状部件12的表面存在膜状的温度边界层51,该层的厚度沿着流向而变大、扩展。如果温度边界层51的厚度大,则导热率降低,冷却性能降低。在这里,在横跨每隔固定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独立的环状槽24而进行流动时,扩展后的温度边界层51被断开,在经过环状槽24之后,在第1筒状部件12的表面处从厚度0起重新生成温度边界层52。在经过环状槽24的前后,温度边界层的厚度变小,因此导热率上升,冷却性能提高。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冷却流路中圆环状空隙的间隙高度对冷却能力造成的影响的图形。图5表示针对圆环状空隙23的间隙高度δ对冷却能力造成的影响而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关于温度,将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以及圆环状空隙23沿圆周方向进行分割,进行各分割流路间的流量及压力的平衡计算,根据得到的各分割流路的流量而计算流速,根据流速而使用导热率的计算式计算出温度。
在图5中,将冷却能力设为纵轴,并且将间隙高度δ(mm)设为横轴。在这里,间隙高度δ(mm)为圆环状空隙23的宽度,是在与定子铁芯1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圆环状空隙23的距离。在这里定义为,冷却能力(W/K)是通过旋转电机发热量(W)/定子铁芯温度上升值(K)求出的比率。图5示出了将在圆环状空隙23的间隙高度δ为1.0mm时由旋转电机的发热量除以定子铁芯11的温度上升值所得的值设为100时的关系。根据图5的结果,确认出在与定子铁芯1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即间隙高度δ小于或等于1.0mm时会发挥高的冷却性能。另外,在间隙高度δ小于或等于0.5mm时发挥了更高的冷却性能。根据这些结果,确认出,通过将圆环状空隙23的间隙高度δ设为同心圆的径向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mm的值,更优选设为小于或等于0.5mm的值,从而发挥冷却性能。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环状槽的宽度w与深度h之比(w/h)对冷却能力造成的影响的图形。在图6中示出针对环状槽24的宽度w与深度h之比(w/h)而利用有限体积法通过数值解析得到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如图6所示,示出了将在环状槽24的宽度w与深度h之比(w/h)为10、且环状槽24的深度h与圆环状空隙23的间隙高度δ之比(h/δ)为1.0时,由旋转电机发热量除以定子铁芯11的温度上升值所得的值设为100时的关系。
根据图6确认出,在环状槽24的宽度w与深度h之比(w/h)为5至10之间的条件下、即5≤(w/h)≤10,且环状槽24的深度h与间隙高度δ之比(h/δ)为1.0至1.8之间的条件下、即1/0≤(h/δ)≤1.8,会发挥高的冷却效果。
因此,确认出,通过在环状槽24的宽度w与深度h之比(w/h)为5至10之间的范围内,将环状槽24的深度h与间隙高度δ之比(h/δ)设为1.0至1.8之间的范围,从而发挥高的冷却性能。
图7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圆环状空隙以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的剖视图。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剖视图。在图7中,将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或者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的截面积设为A,在图8中,将圆环状空隙23的截面积设为B。截面积A为图7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截面积B为图8中的空白部分的面积。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流路截面积比对圆环状空隙内的流速比造成的影响的图形。示出了针对流路截面积比(A/B)对圆环状空隙23内的流速比造成的影响而利用与图5相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在这里,圆环状空隙23内的流速比为,由在圆周方向上发生的流速分布的最大流速除以最小流速所得的值。
如图9所示,确认出,在流路截面积比(A/B)为0.2的情况下流速比大致为1。能够通过使流速比向1靠近而在圆周方向上均匀而有效地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此外,圆环状空隙23的间隙高度δ设为δ=1.00mm(图9中的菱形黑色标记)以及δ=0.15mm(图9中的×标记)。
在实施方式1中,对第1筒状部件12和第2筒状部件13的一部分进行台阶加工而形成带台阶的圆筒状构造。图10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带台阶的圆筒状构造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带台阶的圆筒状构造具有凸出台阶部12A和缺口部13A。凸出台阶部12A形成于第1筒状部件12的排出口15侧,沿与轴Zr方向正交的外周方向而在圆周方向上进行台阶加工,向第2筒状部件13侧凸出。缺口部13A形成于第2筒状部件13的排出口15侧。缺口部13A是在第2筒状部件13的圆周方向上进行切除加工得到的。通过在组装旋转电机时,使凸出台阶部12A的内侧端面12B和缺口部13A的轴Zr方向的外侧端面13B接触而进行固定,由此形成带台阶的圆筒状构造。
即,通过在使第1筒状部件12的凸出台阶部12A的内侧端面12B和第2筒状部件13的缺口部13A的外侧端面13B接触之后进行固定,能够使在形成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的流路时的定位变得容易。从而使旋转电机成为组装性良好的构造,因此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化。
实施方式1涉及的冷却流路20的环状槽24的间距p是均等的,但环状槽24的间距p也可以不均等。另外,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的截面积以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的截面积也可以不相等。
实施方式1涉及的冷却流路20将圆环状空隙23的间隙高度δ设为在圆筒的轴Zr方向上固定的值,但间隙高度不限定于此。圆环状空隙23也可以在轴Zr方向上具有间隙高度δ不同的位置。另外,也可以为沿圆筒的轴Zr方向具有不相等的值的锥构造或者台阶构造。
实施方式1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的冷却流路20具有:圆环状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它们分别与供给口14和排出口15连通;圆环状空隙23,其对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进行连接,且冷却液16经过该空隙23;以及独立的多个环状槽24,其形成于第1筒状部件12的圆环状空隙23面,与第1筒状部件12的轴Zr方向垂直。通过本构造,供给的冷却液16在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中沿第1筒状部件12的圆周方向31进行流动。扩散至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内的整周的冷却液16在圆环状空隙23处沿第1筒状部件12的轴向32进行流动。并且,在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处,再次沿圆周方向33进行流动,从排出口15排出。
在从圆环状空隙23经过的冷却液16横跨每隔固定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独立的环状槽24而进行流动时,在各环状槽24处温度边界层51、52的扩展被抑制,导热率上升,因此冷却性能提高。另外,由于流路形状简单,因此在能够对压力损失的增加进行抑制的基础上,还能够对加工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的冷却流路20,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一边对压力损失及加工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一边能够进行冷却能力高的冷却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即使在定子铁芯11的轴Zr方向的长度变大,圆环状空隙23的流路变长的情况下,利用多个独立的环状槽24也会对温度边界层51、52的扩展进行抑制,因此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环状槽24的凹陷的形状不限定于如实施方式1所示的剖面矩形形状,也能够设为剖面三角形状、或者剖面半圆形状。另外,环状槽24的凹陷也能够设为混合这些形状后的形状。环状槽24的深度也可以不固定,设为不同的深度。例如,也可以使冷却能力容易降低的下游侧的环状槽24比上游侧的环状槽24深。
环状槽24彼此的槽间的间距p可以设为均等配置或者不均等配置。并且,也可以预先求出发热分布的倾向,以与求出倾向后的发热分布相对应的方式,使环状槽24的间距p进行变化而进行冷却。
图1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变形例的由设置有环状槽的第1筒状部件和第2筒状部件形成的圆环状空隙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在变形例中,将第1筒状部件12的在圆环状空隙23侧的表面形成的多个环状槽24的间距p变更为,与供给口14侧相比,在排出口15侧变窄。在本变形例中,将环状槽24的从冷却液16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侧起的配置的间距p设为:在最初的供给口14侧的区域设为相对地使间隔变宽的间距p1,在排出口15侧的区域设为相对地使间隔变窄的间距p3,在中央的区域设为间距p1和间距p3的中间的间距p2,由此使在冷却液16横跨环状槽24进行流动时的温度边界层的扩展的抑制频度变得不同。因此,在供给口14侧的区域导热率低,排出口15侧的区域导热率高,在中央的区域导热率为中间程度。
例如,在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随着从供给口14侧流向排出口15侧,冷却液16的温度上升,随之导热率降低,与供给口14侧相比,在排出口15侧定子铁芯11的热难以被冷却。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得与供给口14侧相比排出口15侧的环状槽24的间距p变窄,由此定子铁芯11的热难以被冷却的排出口15侧的导热率变高,能够促进排出口15侧的定子铁芯11的冷却。这样,还能够针对每个区域而对冷却性能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槽24设为呈圆形地连续环绕一周的槽。在环状槽24局部断续地呈圆形的情况下,在该断续的部位处温度边界层的厚度变得较大,因此无法充分地取得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槽24设为呈圆形地连续环绕一周的槽,但在环状槽24设置为螺旋状的情况下,冷却液16的流路会沿螺旋状的槽而呈螺旋状地进行变化。因此,压力损失会变大,冷却泵的负载会变大。另外,为了形成螺旋状的槽,加工成本变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具有呈圆形地连续环绕一周的环状槽24,因此取得一边对压力损失及加工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一边提高冷却性能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a在第2筒状部件13的两端部形成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第1筒状部件12为了确保强度,需要一定程度地增大壁厚。例如,如图1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第1筒状部件12中,在根据确保强度的关系而形成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的情况下,无法将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加工得比槽加工深度界限即第2基准面42更深。
在实施方式2中,在第2筒状部件13的内面侧,设置将供给口14和排出口15进行连通的圆环状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及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形成集管用的供给流路。通过形成集管用的供给流路的构造,能够将在圆环状空隙23形成的环状槽24的加工面形成于第2基准面42的附近。由此,发热源即定子铁芯11与圆环状空隙23之间的导热的距离L变小,因此冷却性能提高。因此,由于圆环状空隙23与发热源之间的距离L接近,因此冷却液16与发热源之间的热阻减少,能够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
图13是针对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与以往的构造中的冷却能力而使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解析所得到的结果的对比图。此外,现有的构造不具有环状槽24。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1与现有的构造相比能够高效地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能够对压力的损失以及加工成本的增加进行抑制。另外,实施方式2能够使导热的距离L变小,能够与实施方式1相比进一步实现冷却能力的提高。
实施方式3.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b中,对第1筒状部件12和第2筒状部件13的一部分进行加工而形成第1及第2带台阶的圆筒状构造。第1带台阶的圆筒状构造具有凸出台阶部12A和缺口部13A。凸出台阶部12A形成于第1筒状部件12,排出口15侧的内侧端面12B即外周侧面是向第2筒状部件13侧凸出而形成的。即,凸出台阶部12A在圆周方向上沿与轴Zr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第1筒状部件12的径向而从第2基准面42凸出。缺口部13A形成于第2筒状部件13,在排出口15侧的外侧端面13B即内周侧面形成凹陷。并且,第1筒状部件12的凸出台阶部12A的排出口15侧的内侧端面12B的外周侧面、第2筒状部件13的缺口部13A的排出口15侧的外侧端面12B即内周侧面固定为,隔着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而相对。关于凸出台阶部12A及缺口部13A,当在圆周方向上进行切除加工的旋转电机进行组装时,使凸出台阶部12A的内侧端面12B的外周侧面与在轴Zr方向上的缺口部13A的外侧端面13B的内周侧面之间分离大于或等于排出口15的直径,相向地进行组合。组装后,形成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2。
因此,排出口15的直径比凸出台阶部12A的内侧端面12B即外周侧面与缺口部13A的外侧端面13B即内周侧面之间的距离短。
另外,第2带台阶的圆筒状构造具有第2凸出台阶部13C和缺口部12C。第2凸出台阶部13C形成于第2筒状部件13的供给口14,在供给口14侧的内侧端面13D即外周侧面形成凹陷。第2凸出台阶部13C沿与轴Zr方向正交的内周方向而在圆周方向上向第2基准面42侧进行凸出。缺口部12C是由第1筒状部件12的供给口14侧的内周侧面12D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在组装旋转电机时,使第2凸出台阶部13C的供给口14侧的内侧端面13D的外周侧面与缺口部12C的轴Zr方向的供给口14侧的内周侧面12D分离,形成供给侧的扁平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由此,形成了使轴Zr方向上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的长度变大后的扁平的流路。
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0b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能够将圆环状空隙23形成于槽加工深度界限的第2基准面42附近,因此定子铁芯11与圆环状空隙23间的导热的距离L变小,冷却性提高。另外,与实施方式2不同的是,在设置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1时,无需对第2筒状部件13的内面侧进行槽加工,因此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以上的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既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0旋转电机冷却装置,11定子铁芯,12第1筒状部件,13第2筒状部件,14供给口,15排出口,16冷却液,20冷却流路,21供给口侧集管流路,22排出口侧集管流路,23圆环状空隙,24环状槽,31、33圆周方向,32轴向,41第1基准面,42第2基准面。

Claims (9)

1.一种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筒状部件,其设置于定子铁芯的外周面;
第2筒状部件,其与所述第1筒状部件的外周面隔开圆环状空隙而设置;以及
冷却流路,其使冷却液从在所述第2筒状部件的一端侧设置的供给口,经过所述圆环状空隙向在所述第2筒状部件的另一端侧设置的排出口进行流通,
所述冷却流路具有:
环状的供给口侧集管流路,其与所述供给口连通;
环状的排出口侧集管流路,其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以及
圆形的环状槽,其设置于所述第1筒状部件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槽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状空隙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环状槽彼此的槽间的间距是均等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环状槽彼此的槽间的间距是不均等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槽间的间距,与所述供给口侧相比,在所述排出口侧较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状空隙在轴向上具有间隙的高度不同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筒状部件具有凸出台阶部,该凸出台阶部是由所述排出口侧的外周侧面向所述第2筒状部件侧凸出而形成的,
所述第2筒状部件具有缺口部,该缺口部从所述排出口侧的内周侧面凹陷,
所述排出口侧的所述外周侧面、所述排出口侧的所述内周侧面固定为,隔着所述排出口侧集管流路而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的直径比所述排出口侧的外周侧面与所述排出口侧的内周侧面之间的距离短。
CN201680005961.9A 2016-06-07 2016-06-07 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Pending CN107710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6965 WO2017212556A1 (ja) 2016-06-07 2016-06-07 回転電機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564A true CN107710564A (zh) 2018-02-16

Family

ID=6057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961.9A Pending CN107710564A (zh) 2016-06-07 2016-06-07 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61818B1 (zh)
CN (1) CN107710564A (zh)
TW (1) TWI616054B (zh)
WO (1) WO2017212556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4810A (ja) * 1994-03-17 1995-10-13 Okuma Mach Works Ltd 液冷モータ
JP2002233107A (ja) * 2001-01-31 2002-08-16 Aisin Seiki Co Ltd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CN2754261Y (zh) * 2004-12-27 2006-01-25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电机冷却装置
CN101499702A (zh) * 2009-02-27 2009-08-05 山西防爆电机(集团)有限公司 紧凑型水冷三相异步电动机
JP2010206994A (ja) * 2009-03-04 2010-09-16 Daikin Ind Ltd 電動機
CN101944799A (zh) * 2009-07-03 2011-01-12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动机冷却装置
CN201940618U (zh) * 2011-03-04 2011-08-24 昆山森力玛电机有限公司 车床直驱电主轴
CN103081304A (zh) * 2010-09-08 2013-05-01 西门子公司 用于容纳电驱动装置的壳体
CN104009562A (zh) * 2013-02-26 2014-08-27 发那科株式会社 冷却套、具备冷却套的定子及具备冷却套的旋转电机
US20150199376A1 (en) * 2010-02-26 2015-07-16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3398B2 (ja) * 2005-08-31 2009-1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DE102005052364A1 (de) * 2005-11-02 2007-05-03 Siemens Ag Elektromotor
JP4882346B2 (ja) * 2005-11-10 2012-02-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を備えた回転電気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8193756A (ja) * 2007-01-31 2008-08-21 Jtekt Corp 回転機器
CN102447342B (zh) * 2010-10-06 2014-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壳体
WO2013054811A1 (ja) * 2011-10-13 2013-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13090405A (ja) * 2011-10-17 2013-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4810A (ja) * 1994-03-17 1995-10-13 Okuma Mach Works Ltd 液冷モータ
JP2002233107A (ja) * 2001-01-31 2002-08-16 Aisin Seiki Co Ltd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CN2754261Y (zh) * 2004-12-27 2006-01-25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电机冷却装置
CN101499702A (zh) * 2009-02-27 2009-08-05 山西防爆电机(集团)有限公司 紧凑型水冷三相异步电动机
JP2010206994A (ja) * 2009-03-04 2010-09-16 Daikin Ind Ltd 電動機
CN101944799A (zh) * 2009-07-03 2011-01-12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动机冷却装置
US20150199376A1 (en) * 2010-02-26 2015-07-16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system
CN103081304A (zh) * 2010-09-08 2013-05-01 西门子公司 用于容纳电驱动装置的壳体
CN201940618U (zh) * 2011-03-04 2011-08-24 昆山森力玛电机有限公司 车床直驱电主轴
CN104009562A (zh) * 2013-02-26 2014-08-27 发那科株式会社 冷却套、具备冷却套的定子及具备冷却套的旋转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61818B1 (ja) 2018-01-17
JPWO2017212556A1 (ja) 2018-06-14
TW201743540A (zh) 2017-12-16
TWI616054B (zh) 2018-02-21
WO2017212556A1 (ja)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4799B (zh) 电动机冷却装置
CN105720711B (zh) 用于转子电机的冷却系统
JP6302736B2 (ja) 回転電機
TWI455461B (zh) 冷卻套
US9893593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 cooling frame with a plurality of coolants
CN104578548B (zh) 一种水冷电机冷却管路
US20160141921A1 (en) Helical heat exchanger for electric motors
CN102005833A (zh) 内部具有导热胶的马达
CN106208443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永磁电机水冷系统
CN105680602A (zh) 一种便于流体流动的电机
CN206559178U (zh) 电机的冷却壳体、电机及电动车辆
CN107925305A (zh) 用于电动机器的冷却系统
CN106953467A (zh) 电机冷却系统
CN208062902U (zh) 一种新型电机的水冷系统
JP2017093207A (ja) 回転電機
CN107710564A (zh) 旋转电机冷却装置
JPWO2018066076A1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206468571U (zh) 一种磁力泵散热轴承
CN207426876U (zh) 一种电机液冷机座
CN206004481U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冷却结构
CN204425092U (zh) 具双重冷却流道的电机外壳组件
CN106655631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冷却水套结构
JP6684318B2 (ja) 回転電気機械の冷却構造
CN103721518B (zh) 一种气体冷凝器
JP5652305B2 (ja)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