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6945A -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6945A
CN107706945A CN201711259926.2A CN201711259926A CN107706945A CN 107706945 A CN107706945 A CN 107706945A CN 201711259926 A CN201711259926 A CN 201711259926A CN 107706945 A CN107706945 A CN 107706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input
output end
power tube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99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锋
兰奇逊
韩耀飞
陈少峰
郭蓓蕾
申慧方
樊晓虹
陈国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iority to CN2017112599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069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06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69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9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he static converters being arranged for operation in parall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逆变模块,逆变模块包括电源电路、逆变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每个逆变模块中均包含有一个自抗扰控制器模块,设置的自抗扰控制器模块能够实时观测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扰动并给予相应补偿,从而使自抗扰控制器模块能够抑制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锁相环以及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存在的误差所带来的扰动以及两个逆变模块之间的扰动,从而控制逆变模块并联系统的扰动为零。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既保留了原有并联系统的特点,又消除了并机扰动;通过观测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扰动并给予相应补偿,从而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扰动为零。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逆变器抗扰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交流电源供电容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逆变电源冗余并联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由于高效率的性能,无隔离变压器的全桥式逆变器广泛应用于并网光伏系统,然而,这种拓扑不能自动抑制直流电流注入,可能导致电网中配电变压器的饱和,导致电力系统的功率损耗。
其中,直流注入抑制方法主要分为电容隔离控制、拓扑控制、电流检测控制和电压检测控制。
电容隔离控制使用直流隔离电容器代替变压器连接到电网,但需要一个庞大而昂贵的电容器。
拓扑控制方法使用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固有结构来防止直流电流注入到电网中,然而,有很少的拓扑结构可以使用。
电流检测控制使用电流传感器来检测注入到电网的直流,但是由于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的固有的显著零漂移特性,其有效性受到传感器精度的限制。
电压检测控制使用传感器来检测纹波滤波器上的直流电压偏移,该方法只能测量非常低的直流电压值,因为电感器的大串联电阻会影响转换效率,使用效果不佳。
现在使用的基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并联装置通常由两个逆变模块通过并网电压并联构成。当逆变器采用正弦脉宽调制技术时,由于同一桥臂上下开关管饱和压降不一致、驱动脉冲分配不对称等原因,会造成采样值的偏差对电流、电压带来扰动,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逆变模块之间的扰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逆变模块,逆变模块包括电源电路、逆变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包括PLL锁相模块、余弦模块、MPPT控制模块、乘法模块、减法比较器模块、自抗扰控制器模块和SPWM驱动模块;PLL锁相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网线路的电压采集模块,PLL锁相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余弦模块的输入端,余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乘法模块的第一输入端,MPPT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采集模块,MPPT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乘法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乘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减法比较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减法比较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逆变主电路中逆变器侧电感电流采集模块;减法比较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自抗扰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自抗扰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SPWM驱动模块的输入端,SPWM驱动模块的输出端驱动逆变主电路中四个功率管的导通与关断。
所述自抗扰控制器模块包括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跟踪微分器、第一减法比较器、第二减法比较器、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第一补偿因子模块、第三减法比较器、第二补偿因子模块;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主输入端连接减法比较器JF的输出端;跟踪微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系统给定值生成模块;第一减法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第一输出端;第一减法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跟踪微分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减法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第二输出端;第一减法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跟踪微分器的第二输出端;第一减法比较器和第二减法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的两个输入端,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减法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一补偿因子模块,第一补偿因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减法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三减法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补偿因子模块,第二补偿因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反馈输入端。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光伏极板,光伏极板将转换的电能传输到逆变主电路。
所述逆变主电路包括分压电容、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四功率管、逆变器侧滤波电感、滤波电容和网侧滤波电感;第一功率管的源极和第二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源极和第四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分压电容的正极性端和第一功率管和第三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接,分压电容的负极性端与第二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的源极相连接,逆变器侧滤波电感一端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逆变器侧滤波电感的另外一端连接滤波电容和网侧滤波电感的第一端,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源极,网侧滤波电感的第二端和滤波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并网线路的两端;
所述逆变模块共有两个。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既保留了原有并联系统的特点,又消除了并机扰动;通过观测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扰动并给予相应补偿,从而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扰动为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路原理图;
图2为自抗扰控制器模块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逆变模块,本实施例中所述逆变模块共有两个。逆变模块包括电源电路、逆变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电源电路包括光伏极板GF,光伏极板GF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光伏极板GF将已经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光伏极板GF将转换的电能传输到逆变主电路,为逆变主电路提供直流电能。
逆变主电路采用全桥逆变器结构,其中逆变主电路包括分压电容C1、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第四功率管S4、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滤波电容C2和网侧滤波电感L2。
第一功率管S1的源极和第二功率管S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功率管S3的源极和第四功率管S4的集电极连接,分压电容C1的正极性端和第一功率管S1和第三功率管S3的集电极相连接,分压电容C1的负极性端与第二功率管S2和第四功率管S4的源极相连接,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一端连接第一功率管S1的源极连接,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的另外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2和网侧滤波电感L2的第一端,滤波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功率管S3的源极,网侧滤波电感L2的第二端上连接并网电感L3,并网电感L3和滤波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并网线路DW的两端。
控制电路包括PLL锁相模块、余弦模块COS、MPPT控制模块、乘法模块CF、减法比较器模块JF、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和SPWM驱动模块;PLL锁相模块、余弦模块COS、MPPT控制模块、乘法模块CF、减法比较器模块JF、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和SPWM驱动模块均为现有的模块。
PLL锁相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网线路的电压采集模块,PLL锁相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余弦模块COS的输入端,余弦模块COS的输出连接到乘法模块CF的第一输入端,MPPT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采集模块,MPPT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乘法模块CF的第二输入端,乘法模块CF输出端连接减法比较器模块JF的第一输入端,减法比较器模块JF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逆变器侧电感电流采集模块;减法比较器模块JF的输出端连接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输入端,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输出端连接SPWM驱动模块的输入端,SPWM驱动模块的输出端驱动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和第四功率管S4的工作。
PLL锁相模块的输入信号是并网线路的电压,PLL锁相模块输出是电网电压与电网电流的相位角,PLL锁相模块SX的输出连接到余弦模块COS的输入端,作为余弦模块COS的相位角,余弦模块COS的输出连接乘法模块CF的第一个输入端,MPPT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输入光伏极板GF的输出电压值和电流值,MPPT控制模块的输出是电网指令电流的幅值,同时,该电网指令电流的幅值作为乘法模块CF的第二个输入端;乘法模块CF输出端与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电流作为减法比较器模块JF的两个输入端,减法比较器模块JF的输出作为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输入端,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输出是调制信号,SPWM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输出端,SPWM驱动模块的输出是SPWM驱动信号,用来驱动逆变主电路的第一功率管S1、第二功率管S2、第三功率管S3、第四功率管S4的开闭。
本装置中逆变模块中分别拥有一个自抗扰控制器,通过自抗扰控制器观测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扰动并给予相应补偿,从而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扰动为零。
其中,两个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结构相同,各个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均包括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1、跟踪微分器2、第一减法比较器3、第二减法比较器4、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5、第一补偿因子模块6、第三减法比较器7、第二补偿因子模块8。
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1的主输入端连接减法比较器JF的输出端;跟踪微分器2的输入端连接系统给定值生成模块,即减法比较器模块JF的输出端,从而跟踪微分器2的输入端是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输入端;第一减法比较器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1的第一输出端;第一减法比较器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跟踪微分器2的第一输出端;第二减法比较器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1的第二输出端;第二减法比较器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跟踪微分器2的第二输出端;第一减法比较器3和第二减法比较器4的输出端分别作为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5的两个输入信号,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5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减法比较器7的第一输入端;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1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一补偿因子模块6,第一补偿因子模块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减法比较器7的第二输入端;第三减法比较器7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补偿因子模块8,第二补偿因子模块8的输出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1的反馈输入端,同时,第三减法比较器7的输出端是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输出端,输出信号作为SPWM驱动模块的输入信号。
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1为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的第一级电路,扩张状态观测器ESO1的输出为系统扰动估计量z21、z22、z23,跟踪微分器2的输入为系统给定值vref,输出为过渡过程v11和过渡过程的微分v12。其中,z21、v11和z22、v12分别作为第一减法比较器3和第二减法比较器4的两个输入量,第一减法比较器3和第二减法比较器4的输出量作为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5的两个输入端,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5输出端为误差反馈控制信号u0,误差反馈控制信号u0与系统扰动的估计量z23经过第一补偿因子模块后的输出量作为第三减法比较器7的两个输入量,经过第三减法比较器7作差得到输出信号为调制信号us2,同时,作为第二补偿因子模块的输入,第二补偿因子模块的输出作为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流自抗扰控制器的输出调制信号us2作为SPWM驱动信号的输入端。
由于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能够实时观测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扰动并给予相应补偿,从而使自抗扰控制器模块ADRC能够抑制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锁相环以及逆变器侧电感电流存在的误差所带来的扰动以及两个逆变模块之间的扰动,从而控制逆变模块并联系统的扰动为零。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既保留了原有并联系统的特点,又消除了并机扰动;通过观测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扰动并给予相应补偿,从而控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扰动为零。

Claims (5)

1.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逆变模块,逆变模块包括电源电路、逆变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包括PLL锁相模块、余弦模块、MPPT控制模块、乘法模块、减法比较器模块、自抗扰控制器模块和SPWM驱动模块;PLL锁相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网线路的电压采集模块,PLL锁相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余弦模块的输入端,余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乘法模块的第一输入端,MPPT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采集模块,MPPT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乘法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乘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减法比较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减法比较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逆变主电路中逆变器侧电感电流采集模块;减法比较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自抗扰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自抗扰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SPWM驱动模块的输入端,SPWM驱动模块的输出端驱动逆变主电路中四个功率管的导通与关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自抗扰控制器模块包括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跟踪微分器、第一减法比较器、第二减法比较器、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第一补偿因子模块、第三减法比较器、第二补偿因子模块;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主输入端连接减法比较器JF的输出端;跟踪微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系统给定值生成模块;第一减法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第一输出端;第一减法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跟踪微分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减法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第二输出端;第一减法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跟踪微分器的第二输出端;第一减法比较器和第二减法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的两个输入端,线性状态误差反馈LSEF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减法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一补偿因子模块,第一补偿因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减法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三减法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补偿因子模块,第二补偿因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流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反馈输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包括光伏极板,光伏极板将转换的电能传输到逆变主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逆变主电路包括分压电容、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第四功率管、逆变器侧滤波电感、滤波电容和网侧滤波电感;第一功率管的源极和第二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源极和第四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分压电容的正极性端和第一功率管和第三功率管的集电极相连接,分压电容的负极性端与第二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的源极相连接,逆变器侧滤波电感一端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逆变器侧滤波电感的另外一端连接滤波电容和网侧滤波电感的第一端,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源极,网侧滤波电感的第二端和滤波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并网线路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共有两个。
CN201711259926.2A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Withdrawn CN1077069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9926.2A CN107706945A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9926.2A CN107706945A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6945A true CN107706945A (zh) 2018-02-16

Family

ID=61186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9926.2A Withdrawn CN107706945A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0694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076A (zh) * 2018-07-25 2018-10-16 河南城建学院 基于自抗扰与比例谐振控制的z源逆变器并网控制装置
CN109194174A (zh) * 2018-09-14 2019-01-11 四川大学 一种单相全桥逆变器并联运行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1608A (zh) * 2011-07-04 2011-11-02 浙江大学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的装置
CN102593862A (zh) * 2012-02-02 2012-07-18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08939A (zh) * 2013-04-19 2013-07-17 江西中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副边参考电流重构的光伏微逆变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401501A (zh) * 2013-04-15 2013-11-20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自抗扰控制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CN106300430A (zh) * 2016-10-26 2017-01-0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并网控制方法
CN106371311A (zh) * 2016-10-17 2017-02-01 燕山大学 一种无杆气缸位置伺服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06602910A (zh) * 2017-02-17 2017-04-26 天津大学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mmc‑hvdc系统控制方法
CN106788036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直流电机的改进型自抗扰位置控制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7026469A (zh) * 2016-02-02 2017-08-0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改进光伏三相并网控制方法
CN107026468A (zh) * 2016-02-02 2017-08-0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微网实验系统
CN207442468U (zh) * 2017-12-04 2018-06-01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CN110131312A (zh) * 2019-04-03 2019-08-16 江苏大学 五自由度交流主动磁轴承自抗扰解耦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1608A (zh) * 2011-07-04 2011-11-02 浙江大学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的装置
CN102593862A (zh) * 2012-02-02 2012-07-18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01501A (zh) * 2013-04-15 2013-11-20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自抗扰控制的pmsm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CN103208939A (zh) * 2013-04-19 2013-07-17 江西中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副边参考电流重构的光伏微逆变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026469A (zh) * 2016-02-02 2017-08-0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改进光伏三相并网控制方法
CN107026468A (zh) * 2016-02-02 2017-08-0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微网实验系统
CN106371311A (zh) * 2016-10-17 2017-02-01 燕山大学 一种无杆气缸位置伺服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06300430A (zh) * 2016-10-26 2017-01-0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并网控制方法
CN106788036A (zh) * 2016-12-30 2017-05-3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直流电机的改进型自抗扰位置控制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6602910A (zh) * 2017-02-17 2017-04-26 天津大学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mmc‑hvdc系统控制方法
CN207442468U (zh) * 2017-12-04 2018-06-01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CN110131312A (zh) * 2019-04-03 2019-08-16 江苏大学 五自由度交流主动磁轴承自抗扰解耦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076A (zh) * 2018-07-25 2018-10-16 河南城建学院 基于自抗扰与比例谐振控制的z源逆变器并网控制装置
CN109194174A (zh) * 2018-09-14 2019-01-11 四川大学 一种单相全桥逆变器并联运行方法
CN109194174B (zh) * 2018-09-14 2019-12-17 四川大学 一种单相全桥逆变器并联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2642B (zh) 一种微源并网电能质量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CN10932423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直流对地绝缘电阻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675957A (zh) 一种基于状态监测的mmc模块电压测量和故障定位方法
CN108196162A (zh) 模型参数识别的直流配电网单极接地故障线路检测方法
CN202817792U (zh) 一种微源并网电能质量控制系统
CN104734603B (zh) 全独立并联式光伏发电装置
CN106300430A (zh) 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并网控制方法
CN105207219A (zh) 多逆变器并联接入弱电网的多重谐振抑制方法
CN108233396A (zh) 一种具有光储单元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04251B (zh) 一种基于ssr-kdf的并网逆变器的鲁棒控制方法
CN109510200A (zh) 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的扰动观测抑制方法
CN107706945A (zh)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CN106451545A (zh) 基于重复比例谐振控制的z源逆变器双环并网控制方法
CN106093799A (zh) 一种配电终端电池性能的精确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4578082A (zh) 动态电压校正装置、校正方法及负载短路故障的隔离方法
CN104269898B (zh) 一种超级电容的充电装置
CN105932677A (zh) 带有多级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抑制系统
CN103944186B (zh) 一种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装置
CN106374459B (zh) 一种三相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自抗扰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7442468U (zh) 一种抑制逆变器并联系统扰动的系统
CN202256648U (zh) 一种三相电力谐波标准源
CN103580040B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自适应补偿装置
CN218866068U (zh) 并网光伏电源对地绝缘电阻的检测电路
CN209497396U (zh) 一种功率开关前置的ac-dc电路
CN208433763U (zh)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软开关的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