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4300A -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4300A
CN107694300A CN201610641484.7A CN201610641484A CN107694300A CN 107694300 A CN107694300 A CN 107694300A CN 201610641484 A CN201610641484 A CN 201610641484A CN 107694300 A CN107694300 A CN 107694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spraying amount
ammonia spraying
ammonia
m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414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94300B (zh
Inventor
邱立运
曾小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414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94300B/zh
Priority to RU2018103752A priority patent/RU2678076C1/ru
Priority to MYPI2018700045A priority patent/MY183614A/en
Priority to KR1020187002712A priority patent/KR102030943B1/ko
Priority to BR112018002042-7A priority patent/BR112018002042B1/pt
Priority to PCT/CN2017/081613 priority patent/WO20180282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694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4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94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4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0Simultaneously removing sulfur oxides and nitrogen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6Gas phase processes, e.g. by using aeros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20Reductants
    • B01D2251/206Ammonium compounds
    • B01D2251/2062Ammo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2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83Flue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0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 B01D2259/40083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 B01D2259/40088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by heating
    • B01D2259/4009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by heating using hot ga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和氨稀释空气流量;依据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喷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值,从而使脱硫脱硝效果符合要求。

Description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烧结工序烟气产生的SO2和NOX(氮氧化物)占钢铁企业排放总量的绝大部分,为了达到国家对烟气SO2和NOX的排放标准,必须对烧结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对于钢铁工业的烧结机烟气而言,采用活性炭吸附塔和解析塔的脱硫、脱硝装置和工艺是比较理想的。
活性炭吸附塔用于吸附烧结烟气中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恶英在内的污染物,而解析塔用于活性炭的热再生。活性炭法脱硫具有脱硫率高、可同时实现脱硝、脱二噁英、除尘以及不产生废水废渣等优点,是极有前景的烟气净化方法。通常,在吸附塔内喷入一定量的氨气,使氨气与氮氧化物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氮气和水,从而达到脱硝的目的。喷氨量的选取既要达到系统脱硝目标值,又不能喷氨过多引起烟气出口的氨逃逸从而不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因此,我们需要对系统喷氨量进行合理控制。
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操作人员根据自身经验手动调节(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的大小,具体为操作人员凭经验手动多次修改喷氨量目标值,直到脱硫脱硝效果达到要求为止,可靠性较差,系统很难获取到最佳喷氨量导致无法达到理想的脱硫脱硝效果,即喷氨量过多会浪费氨气,增加运行成本,甚至带入空气引起二次污染,而喷氨量不够则无法达到要求的脱硫脱硝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使喷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值,从而使脱硫脱硝效果符合要求(国家环保标准),同时又能够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和氨稀释空气流量;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所述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吸附塔的数量;
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
优选的,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喷氨量实际值的差值,依据所述差值调节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喷氨量实际值由氨流量计检测得到。
优选的,所述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包括:
由第一公式,计算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NOXin=F11×Humidity×NOX11
其中,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F11表示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Humidity表示入口烟气的湿度,NOX11表示入口烟气的NOX浓度;
由第二公式,计算出口烟气流量;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F12=F11+OFF_GAS
其中,OFF_GAS表示氨稀释空气流量,F12表示出口烟气流量;
由第三公式,计算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SO2in=F11×Humidity×SO211
其中,SO2in表示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1表示入口烟气的SO2浓度;
由第四公式,计算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四公式为,
SO2out=F12×Humidity×SO212
其中,SO2out表示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2表示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由第五公式,计算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其中,所述第五公式为,
其中,SO2eff表示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
由第六公式计算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由第七公式计算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六公式为,
其中,NH3SO2表示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H3_K表示脱去入口烟气中SO2的NH3的修正系数;
所述第七公式为,
其中,NH3NOX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NOX_SV为脱硝目标值;
由第八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其中,所述第八公式为,
NH3cal_corrected_value=2×(NH3SO2+NH3NOX)+NH3_L
其中,NH3cal_corrected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NH3_L表示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
优选的,所述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包括:
由第九公式,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九公式为,
其中,NH3cal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为单台所述吸附塔喷氨量的目标值,NH3correct_value的取值包括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KNH3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优选的,所述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是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二预设范围;
若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修正值。
优选的,所述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修正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修正值。
优选的,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否超出第三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
若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超出第三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由第十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公式为,
其中,NH3set_value_1表示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Kp1表示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H3NOX表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优选的,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由第十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一公式为,
其中,NH3set_value_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Kp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和氨稀释空气流量;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所述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吸附塔的数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
优选的,还包括:
调节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喷氨量实际值的差值,依据所述差值调节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喷氨量实际值由氨流量计检测得到。
优选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一公式,计算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NOXin=F11×Humidity×NOX11
其中,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F11表示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Humidity表示入口烟气的湿度,NOX11表示入口烟气的NOX浓度;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二公式,计算出口烟气流量;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F12=F11+OFF_GAS
其中,OFF_GAS表示氨稀释空气流量,F12表示出口烟气流量;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三公式,计算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SO2in=F11×Humidity×SO211
其中,SO2in表示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1表示入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四公式,计算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四公式为,
SO2out=F12×Humidity×SO212
其中,SO2out表示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2表示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五公式,计算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其中,所述第五公式为,
其中,SO2eff表示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六公式计算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六公式为,
其中,NH3SO2表示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H3_K表示脱去入口烟气中SO2的NH3的修正系数;
第七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七公式计算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七公式为,
其中,NH3NOX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NOX_SV为脱硝目标值;
第八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八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其中,所述第八公式为,
NH3cal_corrected_value=2×(NH3SO2+NH3NOX)+NH3_L
其中,NH3cal_corrected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NH3_L表示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
优选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九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九公式,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九公式为,
其中,NH3cal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为单台所述吸附塔喷氨量的目标值,NH3correct_value的取值包括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KNH3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是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二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修正值。
优选的,还包括: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修正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修正值。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三更新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否超出第三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超出第三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由第十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公式为,
其中,NH3set_value_1表示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Kp1表示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H3NOX表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优选的,还包括:
第四更新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由第十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一公式为,
其中,NH3set_value_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Kp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吸附塔的数量),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然后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当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状态相对应,即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基于当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数据(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计算得到的喷氨量目标值,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现场操作人员凭经验手动直接设定的喷氨量目标值要准确很多,不再需要操作人员凭经验手动多次修改喷氨量目标值。因此,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喷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值,从而使脱硫脱硝效果符合要求(国家环保标准),同时能够避免喷氨量过多,从而有效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不需要现场操作人员反复调节喷氨量目标值,自动化程度高,从而更加灵活和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之前,首先对现有技术中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做简要介绍。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下面首先对活性炭工艺流程进行介绍,然后再对喷氨工作流程进行介绍:
(1)活性炭工艺流程介绍
如图1所示,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是多吸附塔系统,除尘后的烧结烟气经过增压风机增压后送入到吸附塔A~D,烟气中的SO2在吸收塔内被活性炭吸附并且被催化氧化为H2SO4,同时氮氧化物与喷入的氨气在吸附塔内反应生成硝酸铵盐,以及氮氧化物与氨气发生脱硝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硫酸与硝酸铵盐均被活性炭吸附,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通过排料圆辊及星型卸灰阀,排放到2号活性炭输送机的料斗内,然后通过2号输送机把料输送到解析塔TO2。
通过热风循环风机CO2和加热器EO2把氮气加热到450℃,送入到解析塔,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间接加热,加热后的活性炭释放出高浓度的SO2,富含高浓度的SO2气体通过管道送入到制硫酸系统,可以生产出高浓度硫酸产品。经过加热解析后的活性炭通过星型卸灰阀102C,卸到活性炭振动筛V02上,通过振动筛V02,筛选出粗颗粒活性炭排放到1号活性炭输送机上,通过1号输送机把粗颗粒活性炭再次输入到吸附塔里A~D循环使用,细颗粒活性炭和粉尘外排到活性炭筛斗里。
如图1所示,原烟气和净化烟气(通过吸附塔脱硫脱硝后出口的烟气)都通过CEMS(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烟气自动监控系统)检测其中的SO2,NOX,粉尘,含氧量等参数。
(2)喷氨工作流程介绍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要达到脱硝的目的,必须在吸附塔喷入一定量的氨气,氨气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如图1所示,首先打开氨气罐的阀门,通过氨流量调节阀FCV来调节喷氨量的大小,氨流量计FIT可以在本地和中控室实时显示氨流量的大小,氨气通过“氨气混合器”与氨稀释风机鼓入的热风混合,使NH3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稀释后的氨气在吸附塔入口处加入烟道,由喷氨格栅均匀喷入。
通过氨稀释风机能够给氨气提高足够量的稀释空气。氨稀释的主要原因一是氨气管路的氨气浓度超过一定值,容易引起爆炸事故;二是为了氨气与烧结烟气充分混合,提高脱硝率。
具体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中的脱硫和脱硝化学反应如下:
①脱硫反应
a.化学吸附
SO2+O2→SO3
SO3+n H2O→H2SO4+(n-1)H2O
b.向硫酸盐转化(靠NH3/SO2)
H2SO4+NH3→NH4HSO4
NH4HSO4+NH3→(NH4)2SO4
②脱硝反应
NO+NH3+1/2O2→N2+3/2H2O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器,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和氨稀释空气流量;
具体的,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具体的,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由CEMS系统检测得到;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由入口烟气流量计检测得到;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由氨稀释空气流量计检测得到。
步骤S202,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
具体的,所述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系统的)吸附塔的数量,所述预设参数由用户预先在系统的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中设置。
可选的,所述步骤102包括:
由第一公式,计算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NOXin=F11×Humidity×NOX11 (1)
其中,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F11表示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Humidity表示入口烟气的湿度,NOX11表示入口烟气的NOX浓度;
由第二公式,计算出口烟气流量;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F12=F11+OFF_GAS (2)
其中,OFF_GAS表示氨稀释空气流量,F12表示出口烟气流量;
由第三公式,计算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SO2in=F11×Humidity×SO211 (3)
其中,SO2in表示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1表示入口烟气的SO2浓度;
由第四公式,计算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四公式为,
SO2out=F12×Humidity×SO212 (4)
其中,SO2out表示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2表示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由第五公式,计算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其中,所述第五公式为,
其中,SO2eff表示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
由第六公式计算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由第七公式计算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六公式为,
其中,NH3SO2表示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H3_K表示脱去入口烟气中SO2的NH3的修正系数;
所述第七公式为,
其中,NH3NOX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NOX_SV为脱硝目标值;
由第八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其中,所述第八公式为,
NH3cal_corrected_value=2×(NH3SO2+NH3NOX)+NH3_L (8)
其中,NH3cal_corrected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NH3_L表示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
也就是说,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为包括上述(1)~(8)式计算过程的计算模型。
步骤S203,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
具体的,所述步骤S203包括:
由第九公式,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九公式为,
其中,NH3cal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为单台所述吸附塔喷氨量的目标值,NH3correct_value的取值包括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KNH3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也就是说,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为包括上述(9)式计算过程的计算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各参量的单位均采用国际标准单位,即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吸附塔的数量),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然后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当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状态相对应,即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基于当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数据(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计算得到的喷氨量目标值,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现场操作人员凭经验手动直接设定的喷氨量目标值要准确很多,不再需要操作人员凭经验手动多次修改喷氨量目标值。因此,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喷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值,从而使脱硫脱硝效果符合要求(国家环保标准),同时能够避免喷氨量过多,从而有效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现场操作人员反复调节喷氨量目标值,自动化程度高,从而更加灵活和方便。
实施例二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203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是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二预设范围;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设范围是由用户预先设定的一个表征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符合要求的数值范围。该数值范围由用户参考系统正常运行达到比较理想的脱硫脱硝效果时(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以及入口烟气量范围、入口和出口烟气的浓度数据范围等,所设定的一个喷氨量修正值范围。具体的,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各自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是所述变量的正常取值区间。
若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修正值;
具体的,若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说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为不符合要求的异常数值,因此不可用,此时,需要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修正值。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喷氨量修正值是属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优选数值。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若发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异常,能够及时将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的数值修改为用户预先设定的符合要求的第二喷氨量修正值,然后再执行后续计算,从而实现及时和自动解决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出现异常的情况,避免后续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出现偏差,从而能够避免后续实际喷氨量出现异常。
实施例三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203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修正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修正值。
具体的,如果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技术方案后,发现实际喷氨量异常,那么用户可以输入之前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的较为合理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即以往应用该较为合理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进行后续计算,能够使实际喷氨量比较理想),本实施例记为第三喷氨量修正值,以第三喷氨量修正值作为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来执行后续计算,从而实现人工干预及时解决实际喷氨量异常的情况。
实施例四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204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否超出第三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
具体的,所述第三预设范围是由用户预先设定的一个表征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符合要求的数值范围。具体的,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各自对应一个所述第四预设范围,所述第四预设范围是所述变量的正常取值区间。
若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超出第三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由第十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公式为,
其中,NH3set_value_1表示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Kp1表示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H3NOX表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具体的,所述Kp1由用户根据之前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脱硫脱硝效果比较理想时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来设定。
具体的,若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超出第三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则说明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为不符合要求的异常数值,因此不可用,此时,需要以第十公式结合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计算符合要求(位于所述第三预设范围内)的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然后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符合要求的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从而实现及时和自动解决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出现异常的情况,能够避免后续实际喷氨量出现异常。
实施例五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204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由第十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一公式为,
其中,NH3set_value_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Kp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具体的,如果执行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后,仍发现实际喷氨量异常,那么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是由之前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喷氨量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所确定的数值,然后直接按照(11)式计算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以第三喷氨量目标值作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能够解决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出现异常的情况,即能够实现人工干预及时解决实际喷氨量异常的情况。
可选的,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喷氨量实际值的差值,依据所述差值调节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具体的,所述喷氨量实际值由氨流量计检测得到。
具体的,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喷氨量实际值的差值,依据所述差值调节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实现了闭环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开环控制方案,能够实现更加精确的喷氨量控制,并使最终的喷氨量更加准确合理。
为了更加全面地阐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公开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应用于控制器,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PLC,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和氨稀释空气流量;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一计算模块302,用于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所述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吸附塔的数量;
第二计算模块303,用于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能够使喷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值,从而使脱硫脱硝效果符合要求(国家环保标准),同时能够避免喷氨量过多,从而有效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不需要现场操作人员反复调节喷氨量目标值,自动化程度高,从而更加灵活和方便。
具体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302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一公式,计算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NOXin=F11×Humidity×NOX11 (1)
其中,NOXin表示入口烟气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F11表示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Humidity表示入口烟气的湿度,NOX11表示入口烟气的NOX浓度;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二公式,计算出口烟气流量;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F12=F11+OFF_GAS (2)
其中,OFF_GAS表示氨稀释空气流量,F12表示出口烟气流量;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三公式,计算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SO2in=F11×Humidity×SO211 (3)
其中,SO2in表示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1表示入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四公式,计算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四公式为,
SO2out=F12×Humidity×SO212 (4)
其中,SO2out表示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2表示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五公式,计算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其中,所述第五公式为,
其中,SO2eff表示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六公式计算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六公式为,
其中,NH3SO2表示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H3_K表示脱去入口烟气中SO2的NH3的修正系数;
第七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七公式计算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七公式为,
其中,NH3NOX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NOX_SV为脱硝目标值;
第八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八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其中,所述第八公式为,
NH3cal_corrected_value=2×(NH3SO2+NH3NOX)+NH3_L (8)
其中,NH3cal_corrected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NH3_L表示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
具体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303包括:
第九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九公式,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九公式为,
其中,NH3cal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为单台所述吸附塔喷氨量的目标值,NH3correct_value的取值包括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KNH3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是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二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修正值。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修正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修正值。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三更新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否超出第三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超出第三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由第十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公式为,
其中,NH3set_value_1表示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Kp1表示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H3NOX表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四更新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由第十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一公式为,
其中,NH3set_value_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Kp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可选的,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还包括:
调节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喷氨量实际值的差值,依据所述差值调节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喷氨量实际值由氨流量计检测得到。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吸附塔的数量),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然后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当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状态相对应,即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基于当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烟气数据(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计算得到的喷氨量目标值,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现场操作人员凭经验手动直接设定的喷氨量目标值要准确很多,不再需要操作人员凭经验手动多次修改喷氨量目标值。因此,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喷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值,从而使脱硫脱硝效果符合要求(国家环保标准),同时能够避免喷氨量过多,从而有效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不需要现场操作人员反复调节喷氨量目标值,自动化程度高,从而更加灵活和方便。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和氨稀释空气流量;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所述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吸附塔的数量;
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喷氨量实际值的差值,依据所述差值调节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喷氨量实际值由氨流量计检测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包括:
由第一公式,计算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NOXin=F11×Humidity×NOX11
其中,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F11表示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Humidity表示入口烟气的湿度,NOX11表示入口烟气的NOX浓度;
由第二公式,计算出口烟气流量;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F12=F11+OFF_GAS
其中,OFF_GAS表示氨稀释空气流量,F12表示出口烟气流量;
由第三公式,计算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SO2in=F11×Humidity×SO211
其中,SO2in表示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1表示入口烟气的SO2浓度;
由第四公式,计算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四公式为,SO2out=F12×Humidity×SO212
其中,SO2out表示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2表示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由第五公式,计算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其中,所述第五公式为,
<mrow>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i</mi> <mi>n</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o</mi> <mi>u</mi> <mi>t</mi> </mrow> </msub> </mrow> <mrow>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i</mi> <mi>n</mi> </mrow> </msub> </mrow> </mfrac> <mo>&amp;times;</mo> <mn>100</mn> <mi>%</mi> </mrow>
其中,SO2eff表示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
由第六公式计算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由第七公式计算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六公式为,
<mrow> <mi>N</mi> <mi>H</mi> <msub> <mn>3</mn> <mrow> <mi>S</mi> <mi>O</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NH</mi> <mn>3</mn> </msub> <mo>_</mo> <mi>K</mi> <mo>&amp;times;</mo>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i</mi> <mi>n</mi> </mrow> </msub> <mo>&amp;times;</mo>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sub> </mrow> <mn>100</mn> </mfrac> </mrow>
其中,NH3SO2表示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H3_K表示脱去入口烟气中SO2的NH3的修正系数;
所述第七公式为,
<mrow> <mi>N</mi> <mi>H</mi> <msub> <mn>3</mn> <mrow> <mi>N</mi> <mi>O</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N</mi> <mi>O</mi> <mi>X</mi> <mo>_</mo> <mi>S</mi> <mi>V</mi> <mo>&amp;times;</mo> <msub> <mi>NOX</mi> <mrow> <mi>i</mi> <mi>n</mi> </mrow> </msub> </mrow> <mn>100</mn> </mfrac> </mrow>
其中,NH3NOX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NOX_SV为脱硝目标值;
由第八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其中,所述第八公式为,
NH3cal_corrected_value=2×(NH3SO2+NH3NOX)+NH3_L
其中,NH3cal_corrected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NH3_L表示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包括:
由第九公式,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九公式为,
<mrow>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c</mi> <mi>a</mi> <mi>l</mi> <mo>_</mo> <mi>v</mi> <mi>a</mi> <mi>l</mi> <mi>u</mi> <mi>e</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i>F</mi> <mn>11</mn> <mo>&amp;times;</mo> <msub> <mi>K</mi> <mrow> <mi>N</mi> <mi>H</mi> <mn>3</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amp;times;</mo>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c</mi> <mi>o</mi> <mi>r</mi> <mi>r</mi> <mi>e</mi> <mi>c</mi> <mi>t</mi> <mo>_</mo> <mi>v</mi> <mi>a</mi> <mi>l</mi> <mi>u</mi> <mi>e</mi> </mrow> </msub> </mrow> <mi>n</mi> </mfrac> </mrow>
其中,NH3cal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为单台所述吸附塔喷氨量的目标值,NH3correct_value的取值包括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KNH3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是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二预设范围;
若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修正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修正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修正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否超出第三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
若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超出第三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由第十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公式为,
<mrow>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s</mi> <mi>e</mi> <mi>t</mi> <mo>_</mo> <mi>v</mi> <mi>a</mi> <mi>l</mi> <mi>u</mi> <mi>e</mi> <mo>_</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N</mi> <mi>H</mi> <msub> <mn>3</mn> <mrow> <mi>N</mi> <mi>O</mi> <mi>X</mi> </mrow> </msub> </mrow> <mi>n</mi> </mfrac> <mo>&amp;times;</mo> <msub> <mi>K</mi> <mrow> <mi>p</mi> <mn>1</mn> </mrow> </msub> </mrow>
其中,NH3set_value_1表示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Kp1表示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H3NOX表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由第十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一公式为,
<mrow>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s</mi> <mi>e</mi> <mi>t</mi> <mo>_</mo> <mi>v</mi> <mi>a</mi> <mi>l</mi> <mi>u</mi> <mi>e</mi> <mo>_</mo> <mn>2</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N</mi> <mi>H</mi> <msub> <mn>3</mn> <mrow> <mi>N</mi> <mi>O</mi> <mi>X</mi> </mrow> </msub> </mrow> <mi>n</mi> </mfrac> <mo>&amp;times;</mo> <msub> <mi>K</mi> <mrow> <mi>p</mi> <mn>2</mn> </mrow> </msub> </mrow>
其中,NH3set_value_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Kp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9.一种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和氨稀释空气流量;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入口烟气的SO2浓度、NOX浓度和湿度;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包括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入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出口烟气状态数据、所述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所述氨稀释空气流量和预设参数,按照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所述预设参数包括脱硝目标值、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NH3修正系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和吸附塔的数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与喷氨量实际值的差值,依据所述差值调节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所述喷氨量实际值由氨流量计检测得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一公式,计算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
NOXin=F11×Humidity×NOX11
其中,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F11表示入口烟气流量经温压补偿后的值,Humidity表示入口烟气的湿度,NOX11表示入口烟气的NOX浓度;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二公式,计算出口烟气流量;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F12=F11+OFF_GAS
其中,OFF_GAS表示氨稀释空气流量,F12表示出口烟气流量;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三公式,计算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三公式为,
SO2in=F11×Humidity×SO211
其中,SO2in表示入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1表示入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四公式,计算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其中,所述第四公式为,
SO2out=F12×Humidity×SO212
其中,SO2out表示出口SO2单位小时的体积量,SO212表示出口烟气的SO2浓度;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五公式,计算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其中,所述第五公式为,
<mrow>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i</mi> <mi>n</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o</mi> <mi>u</mi> <mi>t</mi> </mrow> </msub> </mrow> <mrow>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i</mi> <mi>n</mi> </mrow> </msub> </mrow> </mfrac> <mo>&amp;times;</mo> <mn>100</mn> <mi>%</mi> </mrow>
其中,SO2eff表示所述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脱硫率;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六公式计算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六公式为,
<mrow>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S</mi> <mi>O</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NH</mi> <mn>3</mn> </msub> <mo>_</mo> <mi>K</mi> <mo>&amp;times;</mo> <msub> <mi>SO</mi> <mrow> <mi>i</mi> <mi>n</mi> </mrow> </msub> <mo>&amp;times;</mo> <msub> <mi>SO</mi> <mrow> <mn>2</mn>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sub> </mrow> <mn>100</mn> </mfrac> </mrow>
其中,NH3SO2表示SO2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H3_K表示脱去入口烟气中SO2的NH3的修正系数;
第七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七公式计算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其中,所述第七公式为,
<mrow>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N</mi> <mi>O</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N</mi> <mi>O</mi> <mi>X</mi> <mo>_</mo> <mi>S</mi> <mi>V</mi> <mo>&amp;times;</mo> <msub> <mi>NOX</mi> <mrow> <mi>i</mi> <mi>n</mi> </mrow> </msub> </mrow> <mn>100</mn> </mfrac> </mrow>
其中,NH3NOX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OXin表示入口NOX单位小时的体积量,NOX_SV为脱硝目标值;
第八计算单元,用于由第八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其中,所述第八公式为,
NH3cal_corrected_value=2×(NH3SO2+NH3NOX)+NH3_L
其中,NH3cal_corrected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NH3_L表示出口烟气漏氨目标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九计算单元,用于由第九公式,计算与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相对应的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九公式为,
<mrow>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c</mi> <mi>a</mi> <mi>l</mi> <mo>_</mo> <mi>v</mi> <mi>a</mi> <mi>l</mi> <mi>u</mi> <mi>e</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frac> <mrow> <mi>F</mi> <mn>11</mn> <mo>&amp;times;</mo> <msub> <mi>K</mi> <mrow> <mi>N</mi> <mi>H</mi> <mn>3</mn> </mrow> </msub> </mrow> <mn>2</mn> </mfrac> <mo>&amp;times;</mo>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c</mi> <mi>o</mi> <mi>r</mi> <mi>r</mi> <mi>e</mi> <mi>c</mi> <mi>t</mi> <mo>_</mo> <mi>v</mi> <mi>a</mi> <mi>l</mi> <mi>u</mi> <mi>e</mi> </mrow> </msub> </mrow> <mi>n</mi> </mfrac> </mrow>
其中,NH3cal_value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为单台所述吸附塔喷氨量的目标值,NH3correct_value的取值包括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KNH3表示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是否超出第一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二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一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修正值。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修正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修正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修正值。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更新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是否超出第三预设范围,以及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是否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超出第三预设范围,和/或参与所述预设第二计算模型计算的每一变量超出与所述变量相对应的第四预设范围,由第十公式,计算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公式为,
<mrow>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s</mi> <mi>e</mi> <mi>t</mi> <mo>_</mo> <mi>v</mi> <mi>a</mi> <mi>l</mi> <mi>u</mi> <mi>e</mi> <mo>_</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N</mi> <mi>H</mi> <msub> <mn>3</mn> <mrow> <mi>N</mi> <mi>O</mi> <mi>X</mi> </mrow> </msub> </mrow> <mi>n</mi> </mfrac> <mo>&amp;times;</mo> <msub> <mi>K</mi> <mrow> <mi>p</mi> <mn>1</mn> </mrow> </msub> </mrow>
其中,NH3set_value_1表示所述第二喷氨量目标值,Kp1表示用户预先设定的第二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NH3NOX表示NOX对应的喷氨中间变量,n表示所述吸附塔的数量。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更新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由第十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更新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使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喷氨量目标值等于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所述第十一公式为,
<mrow> <msub> <mi>NH</mi> <mrow> <mn>3</mn> <mi>s</mi> <mi>e</mi> <mi>t</mi> <mo>_</mo> <mi>v</mi> <mi>a</mi> <mi>l</mi> <mi>u</mi> <mi>e</mi> <mo>_</mo> <mn>2</mn>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i>N</mi> <mi>H</mi> <msub> <mn>3</mn> <mrow> <mi>N</mi> <mi>O</mi> <mi>X</mi> </mrow> </msub> </mrow> <mi>n</mi> </mfrac> <mo>&amp;times;</mo> <msub> <mi>K</mi> <mrow> <mi>p</mi> <mn>2</mn> </mrow> </msub> </mrow>
其中,NH3set_value_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Kp2表示所述第三喷氨量目标值的修正系数。
CN201610641484.7A 2016-08-08 2016-08-08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6943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1484.7A CN107694300B (zh) 2016-08-08 2016-08-08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RU2018103752A RU2678076C1 (ru) 2016-08-08 2017-04-24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инжектируемого аммиака в системе для десульфурации и денитрификации активированным углем
MYPI2018700045A MY183614A (en) 2016-08-08 2017-04-24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mmonia injection amount of activated carbon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ystem
KR1020187002712A KR102030943B1 (ko) 2016-08-08 2017-04-24 활성 탄소 탈황 및 탈질 설비의 암모니아 주입량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BR112018002042-7A BR112018002042B1 (pt) 2016-08-08 2017-04-24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controlar uma quantidade de injeção de amônia de sistema de dessulfurização de carbono ativado e desnitrificação
PCT/CN2017/081613 WO2018028243A1 (zh) 2016-08-08 2017-04-24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1484.7A CN107694300B (zh) 2016-08-08 2016-08-08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4300A true CN107694300A (zh) 2018-02-16
CN107694300B CN107694300B (zh) 2020-01-17

Family

ID=61162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41484.7A Active CN107694300B (zh) 2016-08-08 2016-08-08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KR (1) KR102030943B1 (zh)
CN (1) CN107694300B (zh)
BR (1) BR112018002042B1 (zh)
MY (1) MY183614A (zh)
RU (1) RU2678076C1 (zh)
WO (1) WO2018028243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3102A (zh) * 2018-04-12 2018-09-25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scr脱硝装置漏风率计算方法
CN108607322A (zh) * 2018-05-10 2018-10-02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工况烟气集中独立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07325A (zh) * 2018-05-10 2018-10-02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吸附塔并联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0041A (zh) * 2019-05-31 2019-08-23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fb锅炉污染物耦合控制方法及cfb锅炉污染物耦合控制系统
CN110960983A (zh) * 2019-10-24 2020-04-07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网格法优化分区控制方法及分区得到的脱硝喷氨子系统
CN113398757A (zh) * 2021-06-24 2021-09-17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简的喷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025600A (zh) * 2022-06-06 2022-09-09 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确定活性焦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的方法
CN115374632A (zh) * 2022-08-19 2022-11-22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ncr脱硝系统中出口烟气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6185087A (zh) * 2023-05-04 2023-05-30 科大智能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闭环脱氨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1872B (zh) * 2018-04-08 2023-07-25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高效脱硝的脱硫脱硝装置
CN110404390A (zh) * 2019-07-12 2019-11-05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氨逃逸率的scr脱硝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479061B (zh) * 2019-08-22 2022-07-22 深圳东方锅炉控制有限公司 基于炉膛温度场信息的sncr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2370934B (zh) * 2020-10-28 2022-09-27 江苏安琪尔废气净化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活性炭浓缩耦合rto矿化系统和工艺
CN112461995A (zh) * 2020-11-03 2021-03-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火电厂氨逃逸的方法
CN112933913B (zh) * 2021-02-08 2022-08-30 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喷氨控制方法、装置及煤燃烧系统
CN113856457B (zh) * 2021-09-27 2024-04-02 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热值褐煤的NOx排放控制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1054A (en) * 1985-07-16 1988-06-14 Babcock - Hitach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removing NOx from a gas
US5628186A (en) * 1993-05-07 1997-05-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ed introduction of a reducing agent into a nitrogen oxide-containing exhaust gas
CN102000482A (zh) * 2010-11-15 2011-04-06 无锡科立泰科技有限公司 氮氧化物去除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759931A (zh) * 2012-08-03 2012-10-31 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烟气脱硝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032360A (zh) * 2012-12-27 2013-04-10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脱硫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320086B1 (ko) * 2011-10-28 2013-10-1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배가스 정화 장치
CN103728994A (zh) * 2013-12-30 2014-04-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水泥厂scr脱硝效率监测控制方法
CN104588214A (zh) * 2014-12-15 2015-05-06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电除尘器出口流量获取方法及装置、除尘量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4801180A (zh) * 2015-04-21 2015-07-29 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信息中心 一种喷氨量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5045089A (zh) * 2015-06-19 2015-11-11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 一种基于出口NOx含量控制的锅炉脱硝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137760A (zh) * 2015-09-25 2015-12-09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脱硝喷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597537A (zh) * 2015-10-26 2016-05-25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预测控制技术的脱硝控制方法及脱硝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2953B1 (ko) * 2003-10-25 2005-07-21 범아정밀(주) 요소수를 이용한 배기가스탈질시스템과 그 시스템을이용한 배기가스탈질방법
KR20120000772A (ko) * 2010-06-28 2012-01-04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소결배가스 정제방법
EP2844372B1 (de) * 2012-06-27 2016-06-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bgasreinig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von stickoxiden aus einem abgas einer fossil befeuerten kraftwerksanlag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1054A (en) * 1985-07-16 1988-06-14 Babcock - Hitach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removing NOx from a gas
US5628186A (en) * 1993-05-07 1997-05-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ed introduction of a reducing agent into a nitrogen oxide-containing exhaust gas
CN102000482A (zh) * 2010-11-15 2011-04-06 无锡科立泰科技有限公司 氮氧化物去除控制系统和方法
KR101320086B1 (ko) * 2011-10-28 2013-10-1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배가스 정화 장치
CN102759931A (zh) * 2012-08-03 2012-10-31 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烟气脱硝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032360A (zh) * 2012-12-27 2013-04-10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脱硫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28994A (zh) * 2013-12-30 2014-04-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水泥厂scr脱硝效率监测控制方法
CN104588214A (zh) * 2014-12-15 2015-05-06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电除尘器出口流量获取方法及装置、除尘量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4801180A (zh) * 2015-04-21 2015-07-29 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信息中心 一种喷氨量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5045089A (zh) * 2015-06-19 2015-11-11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 一种基于出口NOx含量控制的锅炉脱硝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137760A (zh) * 2015-09-25 2015-12-09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脱硝喷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597537A (zh) * 2015-10-26 2016-05-25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预测控制技术的脱硝控制方法及脱硝系统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3102A (zh) * 2018-04-12 2018-09-25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scr脱硝装置漏风率计算方法
CN108607325B (zh) * 2018-05-10 2020-12-0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吸附塔并联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07325A (zh) * 2018-05-10 2018-10-02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吸附塔并联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RU2753521C1 (ru) * 2018-05-10 2021-08-17 Чжуне Чантянь Интернешнал Энджиниринг Ко., Лтд Централизованная и автономная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отходящих газов множества рабочих процессов и способ ее управления
WO2019214272A1 (zh) * 2018-05-10 2019-11-1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工况烟气集中独立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07322A (zh) * 2018-05-10 2018-10-02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工况烟气集中独立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200066693A (ko) * 2018-05-10 2020-06-10 종예 창티엔 인터내셔날 엔지니어링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다중 작업 조건의 플루가스 집중 독립 정화 처리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102318354B1 (ko) * 2018-05-10 2021-10-27 종예 창티엔 인터내셔날 엔지니어링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다중 작업 조건의 플루가스 집중 독립 정화 처리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0160041B (zh) * 2019-05-31 2020-08-28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fb锅炉污染物耦合控制方法及cfb锅炉污染物耦合控制系统
CN110160041A (zh) * 2019-05-31 2019-08-23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fb锅炉污染物耦合控制方法及cfb锅炉污染物耦合控制系统
CN110960983A (zh) * 2019-10-24 2020-04-07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网格法优化分区控制方法及分区得到的脱硝喷氨子系统
CN113398757A (zh) * 2021-06-24 2021-09-17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简的喷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398757B (zh) * 2021-06-24 2022-05-17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简的喷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025600A (zh) * 2022-06-06 2022-09-09 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确定活性焦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的方法
CN115025600B (zh) * 2022-06-06 2023-09-22 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确定活性焦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的方法
CN115374632A (zh) * 2022-08-19 2022-11-22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ncr脱硝系统中出口烟气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5374632B (zh) * 2022-08-19 2024-01-26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ncr脱硝系统中出口烟气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6185087A (zh) * 2023-05-04 2023-05-30 科大智能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闭环脱氨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4300B (zh) 2020-01-17
KR102030943B1 (ko) 2019-10-10
RU2678076C1 (ru) 2019-01-22
WO2018028243A1 (zh) 2018-02-15
BR112018002042B1 (pt) 2023-04-11
MY183614A (en) 2021-03-03
KR20180116206A (ko) 2018-10-24
BR112018002042A2 (pt)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4300A (zh)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722203B (zh) 一种加热炉烟气的scr脱硝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4826493B (zh) 一种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系统的控制方法
US10159929B1 (en) Ammonia-adding system for ammonia-based desulfurization device
CN102728217B (zh) 移动床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脱汞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00482A (zh) 氮氧化物去除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789967B (zh) 一种烧结烟气低温脱硝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6392938B (zh) 一种废气脱硝反应工艺
CN106621738A (zh) 一种降低脱硝逃逸氨控制方法
CN109647155A (zh) 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665711A (zh) 一种sncr脱硝喷氨量智能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816043A (zh) 一种脱硝设备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CN109046021B (zh) 一种强自适应能力的scr系统精确喷氨控制方法
CN110523251A (zh)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联合臭氧预氧化的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
Yusupbekov et al. Modern systems of control of complex dynamic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by the example of nitric acid production)
CN106557027B (zh) 优化焦化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臭氧运行的系统及方法
US85572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quantity of pollutant in waste gases
CN202497834U (zh) Scr脱硝催化剂用钛白粉配料系统
CN104874270B (zh) 采用异氰酸气体脱硝的方法及系统
CN114870626A (zh) 一种喷氨脱硝控制系统及方法
EP2374524B1 (en) System used in cinerator for reducing NOx
CN105797549A (zh) 一种单流体自动化废气处理方法
CN110141944A (zh) 一种用于高温炉窑的sncr和pncr协同联合脱硝系统及烟气脱硝方法
CN212391715U (zh) 一种sncr脱硝喷氨量智能控制系统
CN114159971B (zh) 一种基于scr法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前馈自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