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2843B - 基于nfc系统中的频率响应测量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nfc系统中的频率响应测量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2843B
CN107682843B CN201710630082.1A CN201710630082A CN107682843B CN 107682843 B CN107682843 B CN 107682843B CN 201710630082 A CN201710630082 A CN 201710630082A CN 107682843 B CN107682843 B CN 107682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phase
signal
antenna
phase off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00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82843A (zh
Inventor
赫尔诺特·许贝尔
兰·托马斯·麦克纳马拉
约翰内斯·布鲁克鲍尔
胡伯特·瓦青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XP BV
Original Assignee
NXP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XP BV filed Critical NXP BV
Publication of CN107682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2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82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2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补偿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产生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测量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特性参数;使用所述测量的特性参数和所述映射来确定所述通信装置的相位偏移;以及使用所述确定的相位偏移来补偿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所述相位偏移。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测量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NFC系统中的频率响应测量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用于NFC(近场通信)的方法和系统,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基于近场通信(NFC)系统中的频率响应来测量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FC)在例如非接触支付系统、安全接入系统等应用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典型的基于NFC的系统由NFC读取器(例如,销售点终端)和NFC装置组成,所述NFC装置通常是支持NFC的卡或移动电话。
此外,NFC装置通常可被配置成用于无源负载调制(PLM)或有源负载调制(ALM)。虽然ALM通常比PLM更复杂,但用于在应答器(例如,移动装置)中实施ALM的组件可能更紧凑,且由于应答器利用电源来产生磁场,而不是仅调制由读取器产生的磁场,因此ALM应答器可能比PLM应答器具有更长通信距离。
为了使用支持NFC的装置和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NFC装置来执行交互,将支持NFC的装置放置在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NFC装置附近。如果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NFC装置未能恰当地解调来自支持NFC的装置的信号,那么支持NFC的装置与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NFC装置之间的通信可能会发生故障。如果支持NFC的装置与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NFC装置并不恰当地对齐或者如果支持NFC的装置并不在与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NFC装置相距某一距离范围内,那么可能会发生此类故障。
如果对用于支持NFC的装置中有源负载调制(ALM)的相位偏移进行调谐,那么此类故障和其它问题可显著减少。因此,期望具有用于测量和补偿用于近场通信(NFC)系统中的ALM的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测量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由于例如过程和组件扩展)使得可补偿相应相位偏移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首先测量相应相位偏移来补偿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由于例如过程和组件扩展)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补偿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产生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b)测量通信装置的特性参数;(c)使用所测量的特性参数和映射来确定通信装置的相位偏移;以及(d)使用所确定的相位偏移来补偿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特性参数是由通信装置接收或传输的信号的共振峰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读取器装置或配对通信装置将载波信号传输到通信。通信装置通过将所调制的载波信号往回传输到读取器装置或配对通信装置来主动地响应。相位偏移是载波信号与所调制的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所确定的相位偏移来调整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使用有源负载调制(ALM)利用所调整的相位配置来调制载波信号;以及从通信装置传输所调制的载波信号以用于电感耦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特性参数与由通信装置接收或传输的信号相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特性参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信号的共振频率峰值、信号的频率响应的振幅峰值、处于信号的特定频率下的振幅或振幅组合、信号的频率响应的陷波、匹配网络和天线的带宽和信号的频率响应的特定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位偏移取决于印刷电路板(PCB)和组件的生产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是近场通信(NFC)通信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是生产流程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扫描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模拟测量或分析相位偏移来产生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前端离散组件值,组件、印刷电路板(PCB)和/或天线的温度,以及PCB生产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被存储为:函数和/或映射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被存储为:多维映射表,所述多维映射表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信号的共振峰频率、信号的频率响应的振幅峰值、处于信号的特定频率下的振幅或振幅组合、信号的频率响应的陷波、匹配网络和天线的带宽和信号的频率响应的特定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测量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将信号从通信装置传输到读取器装置或配对通信装置;(b)确定信号的所测量的特性参数;以及(c)使用所测量的特性参数来确定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测量的特性参数是信号的共振峰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共振峰频率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在从通信装置传输的信号的一定频率范围内改变,以及测量读取器装置或配对通信装置处的对应于信号频率中的每一个信号频率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测量的特性参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信号的共振频率峰值、信号的频率响应的振幅峰值、处于信号的特定频率下的振幅或振幅组合、信号的频率响应的陷波、匹配网络和天线的带宽和信号的频率响应的特定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所测量的特性参数和映射来确定通信装置的相位偏移,其中所述映射使相位偏移与所测量的特性参数相关;以及使用所确定的相位偏移来补偿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测量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由通信装置接收来自读取器装置的信号;(b)确定信号的所测量的特性参数;以及(c)使用所测量的特性参数来确定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测量的特性参数是信号的共振峰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共振峰频率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在从读取器装置传输并且由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一定频率范围内改变,针对由通信装置接收的频率范围在通信装置处记录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值,以及根据最大RSSI值识别共振峰频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方法中的每一种方法的系统。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优点:(1)本发明可以是量化由于匹配网络和天线导致的相位偏移结果的成本和时间有效的方法。(2)由于具有更高公差的组件可用于(天线和匹配电路),因此eBOM(工程材料清单)减少。(3)本发明可避免客户产品中的昂贵共振调谐。(4)本发明在关键读取器已建立于仅支持包络检测的市场中的情况下,可提高通信稳定性的鲁棒性(且避开无通信的区)。(5)本发明可基于具有包络检测的接收器启用对使用读取器的标准的认证。(6)本发明可通过确保整个生产和系统条件的一致性能来提高用户体验。(7)本发明可启用恢复机制。(8)本发明可允许用于特定状况的相特性(例如协议、应用等等)。(9)本发明可补偿IC行为(PVT)。(注:IC指代集成电路。PVT指代过程、电压和温度。)
以上概述并不希望表示当前或未来的权利要求书集合的范围内的每一示例实施例。以下图式和具体实施方式内论述另外的示例实施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考以下描述可最好地理解所描述实施例及其优点。这些图式决不限制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畴的情况下可对所描述的实施例作出的形式和细节上的任何变化。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示出在不同电感耦合条件下负载调制振幅与图1中所描绘的通信装置的示例相位配置的关系图式。
图3示出具有对应读取器装置以形成电感耦合通信系统的图1中所描绘的通信装置的实施例。
图4示出用来测量TX(传输器)共振频率的OTA(无线)装备的实施例,所述共振频率接着可用来确定相位偏移。
图5示出用来测量RX(接收器)共振频率的OTA(无线)装备的实施例,所述共振频率接着可用来确定相位偏移。
图6示出用于补偿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的实施例。
图7示出用于测量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的实施例。
图8示出用于测量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部分中描述根据本申请案的代表性装置和方法。提供这些例子以仅添加上下文并辅助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情况下实践所描述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并未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以免不必要地混淆所描述的实施例。其它实施例是可能的,使得以下例子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随附图式,所述随附图式形成描述的一部分且其中借助于说明示出根据所描述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尽管这些实施例被足够详细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所描述的实施例,但应理解,这些例子并非限制性的;使得可使用其它实施例,且在不脱离所描述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变化。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的功能框图。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经由电感耦合而通信。通信装置可包括相位配置调整模块102、信号调制模块104和信号传输模块106。通信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IC)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实施于手持型计算系统或移动计算系统(例如移动电话)中。通信装置可以是利用电感耦合进行通信的近场通信(NFC)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被实施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4443标准兼容的RF应答器。尽管示出的通信装置在本文中被示出为具有某些组件且被描述为具有某些功能性,但通信装置的其它实施例可包括较少或较多组件以实施相同、较少或较多功能性。
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相位配置调整模块102被配置成响应于至少一个系统或环境参数而调整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可反映通信装置的输入/输出相位行为。例如,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可以是响应的所接收信号相位与所传输载波相位之间的相对相位设置。不同读取器或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例如,不同制造商的读取器、不同模型的读取器、不同类型的读取器)可具有不同天线、不同匹配网络,并且参照通信装置的不同相对位置可能会影响通信装置与读取器/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之间的信道,并且因此影响其间的信道相位。基于一个或多个系统或环境参数调整相位配置以实现具有良好信噪比(SNR)的相位设置可遍及不同读取器和不同电感耦合位置提供稳固的通信。
相位配置调整模块102可被配置成在传输数据帧之前调整通信装置100的传输载波相位配置,或在传输数据帧期间静态地、动态地或“实时地”调整通信装置的传输载波相位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位配置调整模块被配置成在生产期间或生产之后但在分配到消费者/终端用户之前调整通信装置的传输载波相位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系统或环境参数是在通信装置启动期间或在每个数据帧传输之前获得。
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信号调制模块104被配置成使用有源负载调制(ALM)利用所调整的相位配置来调制载波信号。信号传输模块可包括时钟恢复电路和模拟传输器。
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模块106被配置成从通信装置传输所调制的载波信号以用于电感耦合。信号传输模块可包括感应类型天线,例如环形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00是有源负载调制(ALM)装置。在此类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模块可被配置成使用电流源产生用于传输输出RF的其自身磁场,从而产生比无源负载调制(PLM)系统更长的通信距离。当通信装置和对应的读取器或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都产生磁场时,通信装置与对应的读取器/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之间的电感耦合可能会受到一个或多个系统或环境参数的影响。因此,归因于一个或多个系统或环境参数,磁场可不被对准。磁场中的不对准可能降低调制的振幅部分的信号强度,从而导致较低的通信性能(例如,较低SNR)。通常,为了防止ALM装置和读取器的磁场变得不对准并且彼此干扰(例如,以在传输期间保持恒定相位),将具有极低容错的组件用于应答器中。在图1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响应于至少一个系统或环境参数而调整。由于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是响应于至少一个系统或环境参数而调整的,因此可将具有较大容错的组件用于RFID装置中,同时在传输期间仍保持所要的相位布置。另外,可减少或甚至避免大批量生产中装置的共振调谐。此外,可提高某些类型的读取器/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例如,基于包络检测的读取器装置)的通信稳定性的鲁棒性。另外,可通过提供在各种生产、系统、协议和应用条件方面的更一致的性能来增强用户体验。此外,可补偿归因于PVT而产生的IC行为的变化。
图2描绘在不同电感耦合条件下负载调制振幅与图1中所描绘的通信装置的示例相位配置的关系图式。在图2的图式中,通信装置100的相位配置是在所接收信号相位与载波相位(单位为度)之间的相对相位设置,且负载调制振幅的单位是毫伏(mV)。如图2中所描绘,四条曲线210、220、230、240表示四种不同的电感耦合条件。对于每种电感耦合条件,负载调制振幅最初随相位增大而增大到第一峰值(例如,表示正极性负载调制振幅),随后随相位增大而减小到最低点,接着随相位增大而增大到第二峰值(表示负极性负载调制振幅的绝对值),并且随后随相位增大而减小。然而,对于不同电感耦合条件,负载调制振幅的峰值会在不同相位处发生。通过静态地或动态地调整相位来修改负载调制振幅,从而在读取器装置处实现遍及相应电感耦合条件和环境参数的高信噪比(SNR)和/或动态范围。
图3描绘图1中所描绘的通信装置100的实施例,所述通信装置100可与对应的读取器或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330一起使用以形成电感耦合的通信系统350。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的装置330可以是专用读取器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的装置330可以是通信配对装置(举例来说:移动电话)。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的装置330可以是以读取器模式操作的通信配对装置(举例来说:移动电话)。在图3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通信装置300包括相位配置调整模块302、耦合到天线312的匹配网络310、模拟接收器“RX”314、时钟产生电路316和模拟传输器“TX”318。天线可以是感应类型天线,例如环形天线。时钟产生电路产生与所接收时钟同步并且因此与读取器或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所发出的载波同步的时钟。在通信装置的示例操作中,射频(RF)信号由天线经由电感耦合从对应的读取器或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的天线332接收并且被传递到模拟接收器以将RF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信号是通过时钟产生电路从RF信号中产生的且用来在模拟传输器处产生输出RF信号,所述输出RF信号使用天线经由电感耦合而被传输。图3中所描绘的通信装置300是图1中所描绘的通信装置100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然而,图1中所描绘的通信装置不限于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300是有源负载调制(ALM)装置。在这些实施例中,天线可被配置成使用电流源产生用于传输输出RF的其自身磁场,从而可产生比PLM装置更长的通信距离。在图3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响应于至少一个系统或环境参数而调整。由于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是响应于至少一个系统或环境参数而调整的,因此可将具有较大容错的组件用于RFID装置中,同时在传输期间仍保持所要的相位布置。由于从通信装置捕获的RF信号的振幅具有足够的SNR和动态范围,因此对应的读取器/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能够解调信号。
相位配置调整模块302可调整通信装置的各种组件中的相位配置。相位配置调整模块可静态地、动态地或实时地调整通信装置的各种组件中的相位配置。相位配置调整模块还可在生产时和在分配给消费者/终端用户之前调整通信装置的各种组件中的相位配置。在图3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相位配置调整模块可调整模拟接收器“RX”314、时钟产生电路316和/或模拟传输器“TX”318中的相位配置。尽管所示出的相位配置调整模块被示出为与模拟接收器、时钟产生电路和模拟传输器分离,但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位配置调整模块实施在模拟接收器、时钟产生电路和/或模拟传输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位配置调整模块302调整模拟接收器“RX”314的相位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位配置调整模块302调整时钟产生电路316的相位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位配置调整模块302调整模拟传输器“TX”318的相位配置。
有源负载调制(ALM)是目前用于市场中所有移动NFC解决方案的先进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ALM有源地发送根据A型/B型/F型标准调制的13.56MHz信号。这可大大增强所产生的信号强度且允许通过满足关于负载调制振幅参数的类似NFC论坛、ISO 14443、EMVCo等所需标准而使用较小天线。
可限定专用初始相位用于针对ALM的所有状况的卡响应。初始相位设置可用来针对示出为“210”、“220”、“230”和“240”的不同耦合位置,优化如图2中所示出的负载调制振幅。在图2中,x轴可表示单位为度的初始相位设置(即,ALM的相位与TX CW(传输器载波)信号相位的关系)。图2示出针对一些相位值的负载调制振幅峰值。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相位可用来优化负载调制振幅。
场(和认证测试)中存在许多十分依赖振幅的参考通信配对装置,例如一些FeliCa读取器和早期支付终端。对于十分依赖振幅的这些读取器,可示出仅小范围的相位产生传递通信。因此,调整相位以优化负载调制振幅可能对这些配对装置(例如,一些FeliCa读取器和早期支付终端)的使用具有巨大帮助。
NFC系统的传输器(TX)相位(如在RX上所见的读取器场和在TX处的载波相位的相位关系)取决于多个系统和/或环境参数/条件(例如,场强度、失调/耦合条件、天线几何结构、IC(PVT)(集成电路--过程、电压和温度)、匹配网络(拓扑、……)、协议、数据速率、重新传输、重新配置、时序、应用等。
天线和匹配网络所导致的相位偏移/变化取决于PCB(印刷电路板)、组件等的生产参数。因此,需要量化此结果且逐项地考虑。因此,这需要一种允许量化相应相位偏移的方法,所述方法是:(1)快捷的,(2)低成本的,(3)无需复杂、昂贵、非常复杂的测量和/或分析设备/技术,(4)稳固的,(5)非常可复验的,和(6)非常可再生的。
为了量化天线和匹配网络所导致的相位偏移/变化,方法可使用基于TX(传输器)和RX(接收器)路径的频率响应的特定特征的测量的简易过程,并且因此无需对相移的昂贵(且可能不精确的)直接测量。
在下文中,“相位偏移”或“相移”是读取器传输的信号(即,RF(射频)载波)与来自卡装置的主动往回传输到读取器的响应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匹配网络/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变化)可被量化且用于以两个主要步骤补偿部分依赖的变化:(1)准备,和(2)应用。在准备步骤中,根据特性参数评估相位偏移来产生偏移映射。在应用步骤中,通过在批量生产中执行特性参数的简易测量以及使用来自准备步骤的偏移映射来确定相位偏移。
可执行对RX和/或TX频率响应的分析。RX/TX频率响应反映匹配网络的相移。尽管处于载波频率下的相移受到实际关注,但量化是通过合计信号的可易于测量的特征而不是通过专用相位测量而进行的。
然后,存在“预处理”步骤来准备批量生产。合计RX/TX频率响应的分析结果且准备在生产流程中施加补偿。
用预计改变的模拟/测量扫描参数来分析(来自RX/TX频率响应的)相移。例如,这些参数可包括:(1)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所涵盖的前端离散组件值,组件/PCB/天线的温度,(3)PCB生产变化,和(4)其它。
接着执行相移与所测量的特性参数的相关。在此步骤中,使测量系统所捕获的特定特征、模式、参数与处于希望频率下的相移相关。这些特征/模式/参数可以是以下中的一个或其组合:
(1)RX和/或TX的共振频率峰值,
(2)RX和/或TX的振幅峰值,
(3)处于(RX和/或TX的)特定频率下的振幅或振幅组合,
(4)(RX和/或TX的)陷波,
(5)匹配/天线电路或系统的带宽,
(6)特定形状,
(7)等。
取决于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相关性、取决于实际匹配网络参数和/或拓扑结构和/或天线参数,根据目标平台,(来自上述集合的)有意义的特征/模式/参数集合可用作生产过程中的参数。
接着根据所测量的参数的相移被存储为函数和/或映射表。在一个实施例中,这可以是列出根据以上提及的一个参数或参数组合(例如,RX或TX共振频率峰值的频率)的相位偏移的函数。在一个实施例中,这可以是列出取决于以上提及的一个参数或参数组合(例如,RX或TX共振频率峰值的频率)的相位偏移的表。在一个实施例中,这可以是具有RX和TX共振频率峰值的频率和/或陷波位置的多维查找表。
在通过例如模拟、特征化预批量样本等准备生产测试中产生的此函数和/或映射被认为是校正规则。
然后,存在相位偏移估计的应用步骤。在此步骤(其在(批量)生产中应用)中,上述(相移与所测量的特性参数的)相关所产生的相移用来通过量化所测量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来补偿每个部分的相移。图4和图5将示出可执行此应用步骤的方式的两个特定例子。
图4示出用来测量TX(传输器)共振频率的OTA(无线)装备的实施例,所述共振频率接着可用来确定相位偏移。系统400包括:被测装置(DUT)410、控制单元450、监听器PICC(临近电感耦合卡)天线420和万用表440。监听器PICC天线420与万用表440处于电连通。被测装置(DUT)410与控制单元450处于电连通。被测装置(DUT)410(使用其天线)与监听器PICC天线420无线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被测装置(DUT)410可以是通信装置。例如,通信装置可实施于手持型计算系统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实施于移动计算系统(例如移动电话)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监听器PICC天线420可以是读取器或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OTA装备按如下方式操作:(1)使用控制单元450设置被测装置(DUT)410上的第一频率f1(例如一个被测装置(DUT)410可起始于f1=13MHz),(2)利用未调制的载波接通TX,(3)测量万用表440上的监听器PICC天线420处的电压,(4)使频率f1提高给定增量(例如:+50kHz),(5)测量万用表440上的监听器PICC天线420处的电压,(6)重复前述步骤(4)到(5)直到最终频率步长(其例如可以是f1+300KHz),(7)测量万用表440上的监听器PICC天线420处的电压,以及(8)计算/识别共振(或共振的)峰频率(例如,>+2lsb、大于其它V监听器-测量结果)。在一些实施例中,OTA装备可以如下优化流程操作:(1)使用控制单元450设置被测装置(DUT)410上的第一频率f1,(2)利用未调制的载波接通TX,(3)测量监听器PICC天线420处的DC(直流电)电压,(4)设置后一频率(遵循对分搜索算法),(5)测量监听器PICC天线420处的DC(直流电)电压,(6)执行前述步骤(4)到(5)的4至6次迭代,以及(7)识别共振(峰)频率。归因于对分搜索算法,可优化此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其它优化搜索算法。
图5示出用来测量RX(接收器)共振频率的OTA(无线)装备的实施例,所述共振频率接着可用来确定相位偏移。系统500包括:被测装置(DUT)510、控制单元550、轮询PCD(临近耦合装置)天线520和信号发生器540。轮询PCD天线520与信号发生器540处于电连通。被测装置(DUT)510与控制单元550处于电连通。轮询PCD天线520(使用其天线)与被测装置(DUT)410无线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被测装置(DUT)510可以是通信装置。例如,通信装置可实施于手持型计算系统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实施于移动计算系统(例如移动电话)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轮询PCD天线520可以是读取器或处于读取器模式下的通信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OTA装备按如下方式操作:(1)将信号发生器540设置为第一频率f1(例如一个信号发生器540可起始于f1=13MHz,且将信号电平设置为>4A/m;V信号发生器>1.5V),(2)在卡模式下接通被测装置(DUT)510,(3)使用控制单元550在被测装置(DUT)510上记录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值,(4)使频率提高1增量(+50kHz),(5)记录RSSI值,(6)重复前述步骤(4)到(5)直到最终频率步长(其例如可以是f1+300kHz),(7)将最后频率步长设置为f1+300kHz,(8)记录RSSI值,以及(9)根据最大RSSI(例如,>+2lsb、大于其它RSSI值)识别共振峰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OTA装备可利用对分搜索算法以优化流程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其它优化搜索算法。
图6示出用于补偿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如图6中示出,方法600开始于步骤610,在所述步骤610中所述方法产生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接着,所述方法进行到步骤620。在步骤620中,所述方法测量通信装置的特性参数。然后,在步骤630中,所述方法使用所测量的特性参数和映射来确定通信装置的相位偏移。最后,在步骤640处,所述方法使用所确定的相位偏移来补偿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
图7示出用于测量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如图7中示出,方法700开始于步骤710,在所述步骤710中所述方法将来自通信装置的信号传输到读取器装置或配对通信装置。接着,所述方法进行到步骤720。在步骤720中,所述方法确定信号的所测量的特性参数。最后,在步骤730处,所述方法使用所测量的特性参数来确定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
图8示出用于测量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如图8中示出,方法800开始于步骤810,在所述步骤810中,所述方法由通信装置接收来自读取器装置的信号。接着,所述方法进行到步骤820。在步骤820中,所述方法确定信号的所测量的特性参数。最后,在步骤830处,所述方法使用所测量的特性参数来确定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
在本说明书中,已经依据选定的细节集呈现示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实践包括这些细节的不同选定集合的许多其它示例实施例。预期以下权利要求书涵盖所有可能的示例实施例。
可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形式使用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实施例、实施方案或特征。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可通过软件、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实施。
出于解释的目的,前述描述使用特定命名法以提供对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无需特定细节以便实践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而呈现特定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其并不希望是穷尽性的或将所描述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鉴于上文教示,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

Claims (4)

1.一种用于补偿近场通信(NFC)通信装置的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相位偏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产生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
测量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特性参数;
使用所述测量的特性参数和所述映射来确定所述通信装置的相位偏移;以及
使用所述确定的相位偏移来补偿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匹配网络和天线所导致的所述相位偏移,
其中,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被存储为映射表,其中,通过在模拟中扫描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来测量或分析相位偏移以产生使相位偏移与特性参数相关的映射:组件、印刷电路板(PCB)和/或天线的温度;
其中,所述特性参数与由所述通信装置接收或传输的信号相关联;
其中,所述特性参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
所述信号的共振频率峰值,
所述信号的频率响应的振幅峰值,
处于所述信号的特定频率下的振幅或振幅组合,
所述信号的频率响应的陷波,
所述匹配网络和天线的带宽,
所述信号的频率响应的特定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参数是由所述通信装置接收或传输的信号的共振峰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读取器装置或配对通信装置将载波信号传输到所述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装置通过将所调制的载波信号往回传输到所述读取器装置或所述配对通信装置来主动地响应,并且
所述相位偏移是所述载波信号与所述调制的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用所述确定的相位偏移来调整所述通信装置的相位配置;
使用有源负载调制(ALM)利用所述调整的相位配置来调制载波信号;以及
从所述通信装置传输所述调制的载波信号以用于电感耦合。
CN201710630082.1A 2016-08-01 2017-07-28 基于nfc系统中的频率响应测量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7682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225,767 US9935689B2 (en) 2016-08-01 2016-08-01 Method and system to measure the phase offset based on the frequency response in a NFC system
US15/225,767 2016-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2843A CN107682843A (zh) 2018-02-09
CN107682843B true CN107682843B (zh) 2022-06-17

Family

ID=59501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0082.1A Active CN107682843B (zh) 2016-08-01 2017-07-28 基于nfc系统中的频率响应测量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35689B2 (zh)
EP (1) EP3280064B1 (zh)
JP (1) JP6967385B2 (zh)
CN (1) CN107682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19608B2 (en) 2015-12-09 2018-07-10 Nxp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phase calibration with active load modulation
US10756881B2 (en) 2016-08-01 2020-08-25 Nxp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that communicates via inductive coupling
EP3429087B1 (en) * 2017-07-12 2021-08-25 STMicroelectronics razvoj polprevodnikov d.o.o.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n active load modulation clock within a transponder, and corresponding transponder
US10567092B2 (en) * 2017-09-01 2020-02-18 Nxp B.V. System to calibrate phase using system information
US10455392B2 (en) * 2017-09-27 2019-10-22 Apple Inc. Adaptive matching with antenna detuning detection
FR3080476A1 (fr) * 2018-04-24 2019-10-25 St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Sas Procede de reglage de la phase du signal emis par un objet capable de communiquer sans contact avec un lecteur par modulation active de charge, et objet correspondant
US10237000B1 (en) * 2018-05-08 2019-03-19 Nxp B.V. Phase compensation in an NFC system
US10644756B2 (en) * 2018-07-30 2020-05-05 Nxp B.V. Transmitter calibration for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FR3095912B1 (fr) * 2019-05-06 2022-05-13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Procédé de compensation d’un déphasage entre le signal émis par un objet et celui reçu d’un lecteur équipé d’un détecteur d’enveloppe et objet correspondant
CN110888108B (zh) * 2019-11-14 2022-05-17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rfid与相位校准的定位方法
CN110995367B (zh) * 2019-11-28 2022-04-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试方法及近场通信装置、存储介质
CN110932936B (zh) * 2019-11-28 2021-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和测试设备
CN110958624B (zh) * 2019-11-29 2023-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WO2022038782A1 (zh) * 2020-08-21 2022-02-24
EP4002707A1 (en) 2020-11-24 2022-05-25 Nxp B.V. Phase value determination for an nfc card emulating device utilizing active load modulation
EP4092913B1 (en) * 2021-05-18 2024-05-15 Renesas Design Austria GmbH Transmitter with a frequency measurement stag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6666A (zh) * 2011-06-30 2013-01-02 美国博通公司 控制近场通信装置的天线特性
CN105122269A (zh) * 2013-02-12 2015-12-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振荡器电路来改善远程nfc设备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26605A1 (en) * 2014-08-22 2016-02-25 Ams Ag Method for a phase calibration in a frontend circuit of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tag device, frontend circuit and nfc ta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4470A (en) 1994-09-30 1996-11-12 Paloma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ranspond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R2815490B1 (fr) 2000-10-16 2006-07-07 Inside Technologies Lecteur de circuit integre sans contact
JP2004364199A (ja) 2003-06-06 2004-12-24 Sony Corp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型通信端末
EP1779680A4 (en) 2004-07-30 2008-09-17 Reva Systems Corpoartion SYSTEM FOR ACQUIR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LABEL DATA
US7268742B2 (en) 2005-03-22 2007-09-11 Mobile Aspects, Inc. Antenna arrangement
US8102243B2 (en) 2005-10-31 2012-01-24 Curio Ltd. RFID protec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090295526A1 (en) 2006-03-29 2009-12-03 Hideto Mikami Coil Compon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764236B2 (en) 2007-01-04 2010-07-27 Apple Inc. Broadband antenna for handheld devices
JP2010535392A (ja) 2007-08-02 2010-11-18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ピッツバーグ オブ ザ コモンウェルス システム オブ ハイヤー エデュケーション 複数の電子デバイスを有し、構築及び整合が簡素化されたワイヤレスシステム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JP4910967B2 (ja) 2007-10-03 2012-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接触通信装置用アンテナ基板および非接触通信装置
JP5532678B2 (ja) 2009-05-26 2014-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アンテナ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EP2302567B1 (en) 2009-09-17 2015-11-11 Nxp B.V. Surface-tolerant RFID transponder device
JP2011114633A (ja) 2009-11-27 2011-06-09 Fujitsu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を含むシステム
FR2965082B1 (fr) 2010-09-21 2012-09-28 Inside Contactles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modulation de charge active par couplage inductif
JP5640655B2 (ja) * 2010-10-29 2014-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装置、リーダ/ライタ装置及び共振周波数調整方法
US8472560B2 (en) 2010-11-02 2013-06-25 Securekey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RFID signals
FR2972825B1 (fr) 2011-03-15 2013-03-2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Systeme de transfert de donnees et methode de gestion associee
US9048524B2 (en) * 2012-03-26 2015-06-0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phase shift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366213B (zh) 2012-03-31 2016-08-03 华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电子标签及其信号调变方法
US9331378B2 (en) 2012-05-29 2016-05-03 Nxp B.V. Active load modulation antenna
US9030341B2 (en) * 2012-06-27 2015-05-12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pensation for lane imbalance in a multi-lan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US8934836B2 (en) 2012-06-28 2015-01-13 Broadcom Corporation NFC device with PLL controlled active load modulation
US20140011461A1 (en) * 2012-07-03 2014-01-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enuating a Signal in a Radio Frequency System
US9094113B2 (en) * 2013-03-15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hase noise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signaling
CN103269220A (zh) 2013-05-30 2013-08-28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琐相环的nfc有源负载调制的时钟恢复电路
US9014323B2 (en) 2013-08-30 2015-04-21 Nxp B.V. Clock synchronizer for aligning remote devices
FR3010817B1 (fr) 2013-09-13 2016-12-23 Inside Secur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mission de donnees par couplage inductif a auto-oscillation controlee
FR3014250B1 (fr) * 2013-11-29 2015-11-13 Thales Sa Procede d'orientation du faisceau d'une antenne a balayage electronique et systeme d'emission/reception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US9661455B2 (en) * 2014-06-05 2017-05-23 Zih Corp.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al time location system referencing in physically and radio frequency challenged environments
US9921313B2 (en) * 2014-06-12 2018-03-20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phased array using all-digital beam forming and direct digital waveform synthesis methods
US20160057255A1 (en) * 2014-08-22 2016-02-25 Mediatek Inc. Unified communications receiv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9774299B2 (en) * 2014-09-29 2017-09-26 Nxp Usa, Inc. Modifiable signal adjustment devices for power amplifier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10019608B2 (en) 2015-12-09 2018-07-10 Nxp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phase calibration with active load modulation
US10756881B2 (en) 2016-08-01 2020-08-25 Nxp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that communicates via inductive coup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6666A (zh) * 2011-06-30 2013-01-02 美国博通公司 控制近场通信装置的天线特性
CN105122269A (zh) * 2013-02-12 2015-12-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振荡器电路来改善远程nfc设备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26605A1 (en) * 2014-08-22 2016-02-25 Ams Ag Method for a phase calibration in a frontend circuit of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tag device, frontend circuit and nfc tag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FC正交载波抵消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代应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1503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67385B2 (ja) 2021-11-17
CN107682843A (zh) 2018-02-09
EP3280064B1 (en) 2022-03-09
EP3280064A1 (en) 2018-02-07
US20180034510A1 (en) 2018-02-01
US9935689B2 (en) 2018-04-03
JP2018028903A (ja)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2843B (zh) 基于nfc系统中的频率响应测量相位偏移的方法和系统
US951575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f-calib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428631B (zh) 用于使用系统信息校准相位的系统
CN107682292B (zh) Nfc系统中有源负载调制的相位的高分辨率调谐方法和系统
US8391817B2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tuning an antenna
US11126805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phase in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CN109560836B (zh) 用于操作经由电感耦合通信的通信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7682049B (zh) 用于校准由工厂修整数据支持的相位的方法和系统
WO2014041049A1 (en) On-chip stimulus generation for test and calibration of nfc reader receivers
US11544480B2 (en)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a phase shift between the signal emitted by an object and that received from a reader equipped with an envelope detector and corresponding object
Galler et al. Extension of an SDR UHF RFID testbed for MIMO and monostatic time of flight based ranging
Dieng et al. Study of adaptive tuning strategies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transmitter module
KR101873973B1 (ko) 다중-모드 유도 커플링 통신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JP2019068166A (ja) Rfidリーダライタ装置、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220399640A1 (en) Rfid transceiver with implemented phase calibration, and phase calibration method
CN117356034A (zh) 具有频率测量级的发射器
CN114553651A (zh) 利用有源负载调制确定nfc卡仿真装置的相位值
JP2010198421A (ja) 試験装置
CN103905080A (zh) 一种调整发射信号的方法以及一种手持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