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8591A -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78591A
CN107678591A CN201710919168.6A CN201710919168A CN107678591A CN 107678591 A CN107678591 A CN 107678591A CN 201710919168 A CN201710919168 A CN 201710919168A CN 107678591 A CN107678591 A CN 107678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dge
pattern
false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191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明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191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785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78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85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该方法包括:确定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屏幕展现模式包括第一展现模式和第二展现模式;当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终端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其中,终端处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时,终端不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终端处于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终端不响应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第一边缘区域为距离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的第一距离内的区域,第二边缘区域为距离屏幕的第二指定边界的第二距离内的区域。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在减少防误触的同时,可以提高屏幕检测的灵活性,减少用户有效输入无法识别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大屏幕手机等终端的逐渐发展,人们希望在终端的机身固定的前提下,能够提高终端的屏幕占比,因此,目前终端中设置有屏幕的一面上的边框都非常窄,甚至基本不存在边框。
在终端的屏幕两个竖侧边(俗称的竖屏模式下屏幕的两侧边)的边框较窄的情况下,用户在握持终端的过程中,用户手部很可能会无意识的接触到屏幕的边缘,从而出现手部误触屏幕的情况,进而产生由于误触而导致的误输入。为了降低误触的情况,目前一些终端上会设置有边缘防误触机制,在终端具有边缘防误触机制的情况下,如果在屏幕的两个竖侧边的边缘的指定范围内检测到触摸输入,则终端会自动过滤掉该触摸输入,而不会响应该触摸输入。然而,目前在终端启动边缘防误触机制时,虽然可以降低部分误触的情况,但是一旦用户改变屏幕的使用模式,在终端的两个竖侧边的边缘处也会显示有一些操作按键(如,在终端展现游戏界面时,在屏幕的竖屏边缘处可能会限显示游戏中的一些操作按键)的情况下,却由于终端具有边缘防误触机制,用户就无法点击该部分操作按键,从而影响到屏幕检测的灵活度,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输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以提高边缘防误触的灵活性,以在减少防误触的同时,可以提高屏幕检测的灵活性,减少用户有效输入无法识别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所述屏幕展现模式包括第一展现模式和第二展现模式;
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其中,终端处于所述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且所述终端处于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的第一距离内的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二指定边界的第二距离内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垂直。
优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面积为零;
则所述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与终端中设置所述屏幕的目标平面中的第一目标邻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与所述目标平面中第二目标邻边的距离,其中,第一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一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所述第二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二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是否处于使能状态;
当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所述屏幕展现模式包括第一展现模式和第二展现模式;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其中,终端处于所述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且所述终端处于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的第一距离内的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二指定边界的第二距离内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垂直;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上操作所需的程序。
优选的,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面积为零;
则所述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优选的,所述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与终端中设置所述屏幕的目标平面中的第一目标邻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与所述目标平面中第二目标邻边的距离,其中,第一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一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所述第二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二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时,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当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出终端的屏幕展现模式从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终端会控制将第一防误触模式切换为第二防误触模式,使得启动防误触机制的边缘区域从第一边缘区域切换到第二边缘区域,从而使得终端可以根据屏幕展现模式切换对不同边缘区域的边缘防误触机制,有利于根据屏幕展现模式合理切换需要防御防误触的区域,从而可以提高边缘防误触的灵活性;且,在终端的屏幕从第一展现模式切换到第二展现模式之后,由于终端会控制将防御误触的边缘区域从第一边缘区域切换到第二边缘区域,这样,终端可以响应用户在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可以减少有效的输入操作无法识别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终端的屏幕中第一边缘区域与第二边缘区域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二展现模式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终端一个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终端,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确定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
其中,屏幕展现模式包括第一展现模式和第二展现模式。其中,该第一展现模式与第二展现模式不同,在不同的屏幕展现模式下,用户适合握持该终端的握持姿势也会有所差别。
如,以手机为例,手机的屏幕展现模式可以包括俗称的横屏模式和竖屏模式,那么该第一展现模式可以为横屏模式,而第二展现模式为竖屏模式;或者是,第一展现模式为竖屏模式,而第二展现模式为横屏展现模式。
其中,确定终端的屏幕展现模式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可以获取终端当前设定的屏幕展现模式,例如,用户改变屏幕的屏幕展现模式,或者终端的空间姿态发生变化时终端会切换屏幕展现模式,终端会记录并存储当前设定的屏幕展现模式;又如,可以通过终端内部的重力传感器或者陀螺仪等获取到终端的空间姿态信息之后,根据终端当前的空间姿态信息,确定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当然,本申请对于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确定屏幕展现模式不作具体限定。
S102,当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
其中,终端处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时,该终端不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且该终端处于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该终端不响应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其中,第一边缘区域为距离终端的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的第一距离内的区域,该第二边缘区域为距离屏幕的第二指定边界的第二距离内的区域。其中,第一指定边界与第二指定边界垂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展现模式对应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而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用于实现防御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误触操作;第二展现模式对应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而该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用于实现防御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误触操作,其中,第一边缘区域与第二边缘区域不同,这样,在终端处于不同的屏幕展现模式时,终端启动不同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以对屏幕中不同的边缘区域启动防误触机制。
其中,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二展现模式时,在第二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概率大于在第一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概率。相应的,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第一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概率大于第二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概率。
为了便于理解,结合图2进行说明,如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终端的屏幕中第一边缘区域与第二边缘区域的一种示意图。由图2可以看出,该终端的屏幕200具有四个边界,其中,这四个边界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指定边界201,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指定边界202,且第一指定边界与第二指定边界平行。其中,屏幕中距离每个第一指定边界第一距离的区域为第一边缘区域203,可以看出,屏幕中的第一边缘区域203(由平行于第一指定边界且紧邻第一指定边界的虚线与第一指定边界围成)包括分别临近且平行于两个第一指定文件的两部分边缘区域,相应的,第二边缘区域204(由平行于第二指定边界且紧邻第而指定边界的虚线与第二指定边界围成)也有两块区域,且这两块第二边缘区域平行于第二指定边界且分别临近两个第二指定边界。
假设在图2中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那么如果终端开启防误触模式,则启动的是第一防误触模式,在该种情况下,终端如果检测到第一边缘区域203中存在输入操作,则终端将该输入操作确定为无效输入操作,而不执行该输入操作对应的输入命令。同时,由图2可以看出,在终端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用户一般会握持终端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这样第一指定边界对应的第一边缘区域发生误触的概率会较大,因此,在该种情况下,可以启动针对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一防误触模式。
相应的,如果将终端的屏幕从第一展现模式切换到第二展现模式,则终端会控制将第一防误触模式切换为第二防误触模式,同时,终端控制防止误输入的边缘区域从第一边缘区域切换到第二边缘区域。在该种情况下,如果终端检测到第一边缘区域存在输入操作,则可以按照正常的输入操作处理,因此,如果第一边缘区域中显示有的按键,终端仍可以正常响应用户对该第一边缘区域内显示的按键的触按操作。而终端检测到第二边缘区域存在输入操作,则认为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为误输入操作,而不响应该输入操作。
同时,结合图2可以看出,在终端将屏幕切换到第二展现模式之后,终端会按照平行于第二指定边界的方式进行图像画面输出,因此,为了适应该第二展现模式,用户会双手会习惯性握持第二指定边界,因此,在第二边缘区域存在误触的概率大于在第一边缘区域存在误触的概率,从而开启针对该第二边缘区域的第二防误触模式,更有利于减少出现边缘防误触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图2中是以第一指定边界为终端的屏幕的长边,而第二指定边界为终端的屏幕的短边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可以理解,当第一指定边界为屏幕的短边,而第二指定边界为屏幕的短边也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实施,只不过当第一指定边界和第二指定边界发生变化时,屏幕中的第一边缘区域与第二边缘区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终端控制防误触模式切换的过程却是相似的。
由以上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出终端的屏幕展现模式从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终端会控制将第一防误触模式切换为第二防误触模式,使得启动防误触机制的边缘区域从第一边缘区域切换到第二边缘区域,从而使得终端可以根据屏幕展现模式切换对不同边缘区域的边缘防误触机制,有利于根据屏幕展现模式合理切换需要防御防误触的区域,从而可以提高边缘防误触的灵活性;且,在终端的屏幕从第一展现模式切换到第二展现模式之后,由于终端会控制将防御误触的边缘区域从第一边缘区域切换到第二边缘区域,这样,终端可以响应用户在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可以减少有效的输入操作无法识别的情况。
可以理解是,在该步骤S102之前,如果检测到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则可以控制该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其中,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相当于使得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开启状态,这样,终端可以获取显示界面中检测到的输入操作,并确定该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当触摸坐标处于第一边缘区域内时,丢弃该输入操作的触摸数据,以使得终端忽略或者说不响应该输入操作;相应的,如果该触摸坐标未处于第一边缘区域内时,则执行该输入操作对应的输入命令。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在控制该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之前,还可以检测终端当前是否开启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当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禁用状态时,则将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使能状态;如果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时,维持该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的使能状态。
当然,终端在检测到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自动开启该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仅仅是一种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由用户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将该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使能状态,如果终端检测到用户将该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使能状态,则启动对第一边缘区域的防误触机制。
进一步的,如果在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的情况下,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并未处于使能状态,即,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禁用状态,那么当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可以认为是:将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以使得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终端中屏幕周围的四条边框中,有两条相互平行边框的宽度较窄,而一般情况下,在屏幕中对应这两条宽度较窄的边框的边缘区域中出现误触的概率较大;或者是,考虑到用户通常握持终端的习惯,用户握持某两个边框的概率较大,使得握持概率较大的两个边框对应的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概率较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出现误触概率较大的该边缘区域作为第一边缘区域,因此,终端可能只在设置针对该出现误触概率较大的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而无需设置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
相应的,可以认为该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所针对的第二边缘区域的面积为零。在该种情况下,考虑到屏幕的展现模式从第一展现模式切换到第二展现模式时,用户握持终端的位置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如,用户从握持第一指定边界平行的第一边框改为握持第二指定边界平行的第二边框,从而使得第一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情况减少,甚至不可能出现由于用户握持终端而产生的误触,如果继续维持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的使能状态,则可能导致第一边缘区域内显示的图标、按键等无法被触按,影响到用户正常的输入操作,因此,在屏幕的展现模式切换到第二展现模式时,可以将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禁用状态。
具体的,可以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前面提到的任意终端,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确定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
其中,该屏幕展现模式包括第一展现模式和第二展现模式。
该步骤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S302,当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控制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
该步骤S302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手动开启该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以使得终端将第一防误触模式设置为使能状态,也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
S303,当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其中,终端处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时,该终端不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其中,第一边缘区域为距离终端的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的第一距离内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对应的第二边缘区域的面积为零,在该将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为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之后,相当于当前屏幕中不存在需要防止误触的边缘区域,在该种情况下,终端在屏幕上检测到输入操作之后,无论输入操作的输入坐标处于屏幕的什么位置处,终端都会响应该输入操作,因此,将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为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也就相当于将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禁用状态。
当然,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也可以认为是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的禁用模式,这样,当将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实际上就是将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禁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该步骤S302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终端开启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的过程,但是该步骤S302并不是一个必须的步骤。因此,终端在屏幕的第一展现模式时,有可能并未开启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在该种情况下,在屏幕从第一展现模式切换到第二展现模式时,还可以检测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当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时,将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相应的,如果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处于禁用状态,则可以维持该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禁用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具有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在终端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如果将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使能状态,可以防止由于用户的手部误触该第一边缘区域而产生误输入操作。同时,在该终端的屏幕展现模式从该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由于按照用户握持终端的习惯,用户在第一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可能性降低,甚至不存在误触的可能,因此,在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二展现模式的情况下,将第一防误触模式设置为禁用状态,可以在不增加误触输入的情况下,使得终端可以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从而提高屏幕检测的灵活性;也可以减少由于终端开启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而使得终端无法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或者是对第一边缘区域内显示的图标或按键的触按操作,从而减少用户有效输入无法识别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大屏幕甚至全屏终端的不断发展,设置有屏幕的目标表面中,两条边框的宽度会明显小于另外两条边框的宽度,在终端的屏幕为全屏的情况下,该宽度较窄的边框的宽度甚至可以为0,而宽度较窄所对应的边缘区域内存在误触的概率较大。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一指定边界与终端中设置有屏幕的目标平面中的第一目标邻边的距离,小于第二指定边界与目标平面中第二目标邻边的距离。其中,第一目标邻边为该目标平面中平行于该第一指定边界且距离该第一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该第二目标邻边为该目标平面中平行于该第二指定边界且距离该第二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
如,参见图2,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201与终端中设置有屏幕的目标表面的第一侧边210之间的第一边框相对较窄,在终端的屏幕为全屏的情况下,该第一边框的宽度甚至可以为0,因此,屏幕中距离第一指定边界第一距离范围内第一边缘区域内存在误触的概率较大。
为了便于理解图3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图4,其示出了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二展现模式的示意图,由图4可知终端的屏幕401的第一指定边界402的第一距离范围内的区域为第一边缘区域403,在终端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到第二展现模式时,用户可以握持终端的第二指定边界402,因此,在第一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可能性较小,在该种情况下将针对第一边缘区域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禁用状态,基本不会出现误触而导致的误输入,而用户则可以触按在第一边缘区域403内所展现的图标404,以触发相应的输入命令,而终端也不会将对该图标404的触按操作识别为误触操作。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终端为手机,第一展现模式为手机的屏幕处于竖屏模式,而第二展现模式为手机的屏幕处于横屏模式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是以终端为手机为例,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501,检测手机当前所处的屏幕展现模式。
S502,当手机的屏幕处于竖屏模式时,控制手机开启边缘防误触模式,以防止屏幕的两个竖边的边缘区域内的误触而导致的误输入。
其中,在该场景中以手机仅仅设置有一种边缘防误触模式为例,此处所提到的边缘防误触模式可以认为是前面提到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该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所针对的第一边缘区域为屏幕的两个竖边指定距离内的边缘区域,如,屏幕中距离每个竖边2毫米内的区域。在开启手机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之后,如果手机在该竖边的边缘区域内检测到触摸操作(或其他类型的输入操作),手机不会响应该触摸操作。
S503,当手机的屏幕处于横屏模式时,控制手机的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禁用状态,以使得手机可以响应屏幕的两个竖边的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
而当手机的屏幕处于横屏模式时,用户一般会握持手机的两个横边,这样,竖边的边缘区域出现误触的概率较小,在该种情况下,手机将边缘防误触模式设置为禁用状态,因此,在手机的横屏状态下,手机的竖边的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也被认为是有效的输入操作,从而有利于避免有效输入无法被识别的情况。例如,在横屏状态下,用户利用手机玩游戏,那么即使游戏图标显示在该竖边的边缘区域内,用户仍可以触控该游戏图标。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如,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终端一个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终端600包括: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
其中,所述处理器601,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所述屏幕展现模式包括第一展现模式和第二展现模式;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其中,终端处于所述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且所述终端处于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的第一距离内的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二指定边界的第二距离内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垂直;
所述存储器602,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上操作所需的程序。
可选的,该终端还可以包括显示器603、通信接口604等等,其中,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以及通信接口可以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面积为零;
则所述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可选的,所述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与终端中设置所述屏幕的目标平面中的第一目标邻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与所述目标平面中第二目标邻边的距离,其中,第一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一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所述第二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二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
进一步,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时,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当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本方案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根据显示屏的显示界面来确定触控显示屏的误触模式。不同应用的显示界面所对应的触控显示屏的误触模式不同(即,误触区域不同),在应用运行时对应设置与该应用对应误触区域。或者,同一个应用的显示界面在不同的显示布局下对应不同的误触模式(即,误触区域不同),该应用的显示界面的显示布局变化(即,竖屏模式/横屏模式的切换)是对应调整到与当前显示界面的显示布局对应的触控区域。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所述屏幕展现模式包括第一展现模式和第二展现模式;
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其中,终端处于所述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且所述终端处于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的第一距离内的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二指定边界的第二距离内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面积为零;
则所述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与终端中设置所述屏幕的目标平面中的第一目标邻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与所述目标平面中的第二目标邻边的距离,其中,第一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一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所述第二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二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是否处于使能状态;
当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屏幕展现模式,所述屏幕展现模式包括第一展现模式和第二展现模式;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其中,终端处于所述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一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且所述终端处于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所述终端不响应第二边缘区域内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的第一距离内的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区域为距离所述屏幕的第二指定边界的第二距离内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垂直;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上操作所需的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终端的屏幕处于第一展现模式时,控制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面积为零;
则所述当所述终端的屏幕由第一展现模式切换为第二展现模式时,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终端的边缘防误触模式从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切换到第二边缘防误触模式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的第一指定边界与终端中设置所述屏幕的目标平面中的第一目标邻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与所述目标平面中的第二目标邻边的距离,其中,第一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一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一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所述第二目标邻边为所述目标平面中平行于所述第二指定边界且距离所述第二指定边界距离最小的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时,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是否处于使能状态;当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处于使能状态时,将所述终端的第一边缘防误触模式由使能状态切换为禁用状态。
CN201710919168.6A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Pending CN1076785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9168.6A CN1076785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9168.6A CN1076785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8591A true CN107678591A (zh) 2018-02-09

Family

ID=61139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9168.6A Pending CN1076785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7859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5658A (zh) * 2018-10-19 2019-03-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显示模式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314552A (zh) * 2020-02-13 2020-06-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户界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4879860A (zh) * 2022-04-20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屏幕防误触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191A (zh) * 2014-08-06 2014-12-03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内容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终端
CN105700709A (zh) * 2016-02-25 2016-06-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移动终端不可触控区域的方法
CN106598249A (zh) * 2016-12-16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按键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082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083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界面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191A (zh) * 2014-08-06 2014-12-03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内容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终端
CN105700709A (zh) * 2016-02-25 2016-06-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移动终端不可触控区域的方法
CN106598249A (zh) * 2016-12-16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按键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082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083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界面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5658A (zh) * 2018-10-19 2019-03-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显示模式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US11157085B2 (en) 2018-10-19 2021-10-2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display mode,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314552A (zh) * 2020-02-13 2020-06-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户界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4879860A (zh) * 2022-04-20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屏幕防误触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57834B2 (ja) 携帯情報端末、タッチ操作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403025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디바이스 및 터치 오동작 방지 방법
CN108536353B (zh) 界面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436379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37262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JP5726754B2 (ja) 携帯情報端末、入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35925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keypad input in a portable terminal and apparatus
US10282023B2 (en) Information terminal,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00261505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a cell phone
CN109589605B (zh) 游戏的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0914775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入力制御方法
CN107678591A (zh)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和终端
JP621841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771401B2 (ja) 携帯通信端末
WO2014201927A1 (zh) 一种防止触摸屏移动设备误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TWM486792U (zh) 行動裝置
CN107506092A (zh) 一种输入控制方法和终端
WO2014112273A1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3448479B (zh) 单手操作模式开启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450820B (zh) 界面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3114499A1 (ja) 入力装置、入力制御方法、および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44802B2 (ja) 通信端末装置、設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160224111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ouch screen by detecting position of line of sight of user
JP600055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1638810A (zh) 触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