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8559B - 一种键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键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78559B
CN107678559B CN201711170933.5A CN201711170933A CN107678559B CN 107678559 B CN107678559 B CN 107678559B CN 201711170933 A CN201711170933 A CN 201711170933A CN 107678559 B CN107678559 B CN 107678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onnecting rod
key cap
link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709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78559A (zh
Inventor
吴翔
朱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709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78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78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8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78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8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27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input arrangement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of a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包含:包括一容置部的壳体;包括多个按键开口的键区壳体部;该键区壳体部与该壳体固定,且该多个按键开口从该容置部中露出;至少一个键帽组,一个该键帽组中的键帽相互对齐并排列于同一直线方向;以及,推动机构,通过控制该凸耳的位置变化以推动该键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或下沉。这样,按键键帽收缩于键区壳体部的按键开口内时,键盘装置保持超薄状态,呈现更薄的外观;此外,按键键帽收缩于键区壳体部的按键开口内时不提供使用者按压输入操作,按键键帽被抬升凸出键区壳体部上表面时提供使用者按压输入操作,可有效防止误触按键产生不需要的输入。

Description

一种键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可升降的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等电子设备轻量化、薄型化的需求,作为常用的输入装置,键盘也朝向轻质、超薄的方向发展,如何设计更薄的键盘是本领域的一个设计课题。部分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包括按键的键盘面在一种状态下需被转作为支撑面,以支撑于桌面等平面,或由用户手持,此时需要对键盘作防操作处理。另外,为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暂时搁置电子设备以处理其他事务,需要对键盘作防操作处理,以避免他人触动键盘而影响电子设备的作业,或者电子设备中数据的泄漏或破坏;
现有技术中,有业者采用将键盘提升以分离按键与开关防止误操作,但这样做使得键盘装置的整体厚度变厚;还有业者采用单点抵接提升键盘,由于按键的中心点通常用来按压触发点开关,该抵接的单点位置偏在一侧,会导致按键发生倾斜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按键可升降的键盘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可升降的键盘装置,其能够方便的实现键盘的轻薄化,使得键盘更美观平整,并能根据不同使用需求设置按键以防止对按键的误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键盘装置,其包含,
壳体,包括一容置部;
键区壳体部,包括多个按键开口;该键区壳体部与该壳体固定,且该多个按键开口从该容置部中露出;
至少一个键帽组,一个该键帽组中包括至少一个键帽,并且该至少一个键帽相互对齐并排列于同一直线方向;该键帽容置于该按键开口中,该键帽的背面侧沿所属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至少一个凸耳;以及
推动机构,通过控制该凸耳的位置变化以推动该键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或下沉。
较佳的,该推动机构至少包括两个第一连杆,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位于一个该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该第一连杆具有多个斜面滑槽,每个该斜面滑槽与对应的一个该凸耳可移动地抵接,以推动该键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或下沉。
较佳的,该键区壳体部还包括相邻该按键开口之间的框部;该键盘装置中包括两个该键帽组,该两个键帽组位于相平行的不同直线上,并与同一该框部相邻;
位于该两个键帽组之间的该第一连杆,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部,每个侧部对应于该两个键帽组中的一个,并且每个侧部具有多个该斜面滑槽,每个该斜面滑槽位于对应的一个该凸耳的上方并与该凸耳相抵接。
较佳的,该框部具有上表面,该斜面滑槽具有凹部、凸部、以及该凹部和该凸部之间的斜面部;
该凸耳抵接于对应的该斜面滑槽的该凹部时,对应键帽向上伸出对应的该按键开口,并高于该上表面;
该凸耳抵接于对应的该斜面滑槽的该凸部时,对应键帽与该上表面持平,或小幅度地高于或低于该上表面;
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该凸耳抵接于该斜面部并相对移动以切换到该凹部或该凸部。
较佳的,该推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一连杆相垂直;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第一连杆被带动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较佳的,该第一连杆具有梯形凹槽,该第二连杆具有梯形块,该梯形凹槽与该梯形块以一斜面抵接并可相对移动;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梯形块通过该斜面抵接带动该梯形凹槽移动,以带动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较佳的,该第二连杆具有一导槽,该第一连杆具有一凸柱,该凸柱可于该导槽中移动;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导槽带动该凸柱移动,以带动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或者,
该第一连杆具有一导槽,该第二连杆具有一凸柱,该凸柱可于该导槽中移动;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凸柱带动该导槽移动,以带动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较佳的,该第二连杆与多个该第一连杆相垂直并可移动地连接;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带动多个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较佳的,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可移动地固定该键区壳体部的下表面,以将该键区壳体、该至少一个键帽组、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组装,并将组装后的整体固定于该壳体。
较佳的,该键盘装置还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多个开关,每一该开关对应于一该键帽;其中,每一该键帽组中每一该凸耳抵接于一一对应的该斜面滑槽的凸部时,该电路板的键开关处于关闭或禁能状态。
较佳的,该键盘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该推动机构操作,以推动该键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或下沉。
较佳的,该控制单元自动分析确定该键盘装置的目标使用状态,并控制该推动机构推动与该目标使用状态对应的部分或全部键帽组中的该键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或下沉。
较佳的,该控制单元还控制与该键帽对应的电路板中的键开关开启、使能、关闭或禁能,其中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的该键帽对应的该键开关被开启或使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下沉的该键帽对应的该键开关被关闭或禁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键盘装置,按键键帽收缩于键区壳体部的按键开口内时,保持键盘装置的超薄状态,呈现更薄的外观。此外,按键键帽收缩于键区壳体部的按键开口内时,关闭或禁能对应的电路板开关,而不提供使用者按压输入操作;通过控制推动机构将按键键帽抬升一小段行程,而使按键键帽凸出键区壳体部上表面,而可提供使用者按压输入操作;由此,在无须使用时保持键盘装置的超薄状态,并有效防止误触按键产生不需要的输入。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键帽下压操作前的键盘装置的正侧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的键帽下压操作后的键盘装置的正侧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下压操作前的键盘装置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下压操作后的键盘装置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键盘装置的背侧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压操作前的键盘装置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压操作后的键盘装置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键盘装置的背侧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下压操作前的A-A’截面正侧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下压操作后的A-A’截面正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A和1B所示,揭示了本发明键盘装置的正面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正常状态的示意图,图1B为键帽被下压的示意图。键盘装置包括壳体10、键区壳体部10’、至少一个键帽组20、键帽升降的推动机构30、以及控制推动机构30作动的控制单元40,其他还包括键帽组20下方对应的电路板(未图示)、键盘输入输出接口(未图示)等。该键盘装置可作为一模块集成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等电子设备,也可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的外接输入设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壳体10上设有一个容置部;键区壳体部10’上设有多个按键开口12,相邻按键开口12之间具有框部11;键区壳体部10’与壳体10固接,且键区壳体部10’的部分从壳体10上的容置部中露出,以形成该键盘装置的外观和供使用者操作;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与壳体10的上表面持平、或略高、或略低,其中以持平或略低为佳。壳体10、键区壳体部10’、或框部11的上表面11a形成壳体外观,形成组装后的键盘装置外观中的部分,这样充分减小了整个键盘装置的厚度;也可将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作为键盘装置外观壳体内部的结构,例如在键区壳体部10’的上侧还有一具有对应按键开口的外壳作为键盘装置外观。键区壳体部10’及其框部11的下表面11b设置容纳推动机构30的结构,例如设有凹槽以容纳推动机构30中的杆体,该凹槽可以是连续并完全包含推动机构30中杆体的杆体长度,也可以是局部包含推动机构30的部分杆体的杆体长度;键区壳体部10’以及框部11的下表面11b还具有卡持件,将推动机构30中的杆体约束在凹槽的范围内,该杆体仅可沿杆体长度方向移动;该卡持件与键区壳体部10’以及框部11的下表面11b一体化,也可通过粘贴、熔融固接等方式实现,不再赘述。键区壳体部10’与壳体10固接,其可通过锁附、卡合、或熔融固接等实现,也可以是上述实现方法的组合。
键帽组20包括多个键帽21,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排成一行或一列,优选地,所有键帽组20中的键帽排列方向一致。图1A和图1B以常用键盘布局为例,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排成一行。该键盘装置包括多个行向键帽组20,以构成完整的按键布局,以图1A和1B为例,可以一行键帽21作为一个键帽组20,也可将一行键帽分为左右两个键帽组20,对于布局中占用多行的键帽21(例如Enter键),则采用该多行键帽组20中边侧的两个键帽组20对应的推动机构30控制其升降。
键帽组20中的每个键帽21可为分离的单体,键帽组20也可为与电路板整合为一体的键盘组件,键帽组20可以为该键盘组件中部分键帽21的组合。键帽21包括正面部211、背面部212、以及背面部212侧向伸出的凸耳213。正面部211形成键帽21的外观,其供使用者按压以实现输入操作;背面部212与正面部211相对,背面部212对应于电路板中对应的键开关;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在正面部211被使用者按压时,背面部212直接或间接抵接对应的键开关,以触发对应键开关产生电信号,所有键开关产生的电信号经由编译生成对应的输入信号提供给与该键盘装置信号连接的电子设备;例如如图1A和1B所示的笔记本电脑,键盘装置经由输入输出端口将输入信号提供笔记本电脑的控制模块,也可将产生的电信号提供给笔记本电脑的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编译生成对应的输入信号,在此不再赘述。
图2A-2C和3A-3C分别为本发明两个实施例的背侧结构示意图。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从背面部212沿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至少一个凸耳213,每侧凸耳213的数量和尺寸根据对应键帽21正面部211的尺寸确定,两侧凸耳213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例如,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排成一行的情况下,每个键帽21的背面部212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伸出凸耳213;一般键帽21(例如F功能键,数字键,字母键等)的两侧各设置两个凸耳213,或者一侧设置两个凸耳213、另一侧设置一个凸耳213;沿键帽排列方向较长的按键键帽21(例如Backspace键、空格键等)两侧各设置至少三个凸耳213,或者一侧设置至少三个凸耳213、另一侧设置两个凸耳213;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所有键帽组20中的键帽21的正面部211凸出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以方便使用者迅速地识别定位到对应的按键键帽21,并按压键帽21以触发下方电路板中对应的键开关产生电信号。
在非使用状态下,键盘装置的表面保持平整,即键帽组20中的键帽21的正面部211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同时对应的电路板中的键开关处于关闭或禁能状态,即不接受键帽下压的按键输入,使用者无法按压操作按键进行输入操作;该非使用状态可以为键盘装置连接的电子设备处于未开机、待机、或暂时不使用等状态。非使用状态下,键帽组20中的键帽21的正面部211也可略高于或略低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其中略高、略低是指小幅度的高于、低于,相对于键帽21上升状态时凸出于键区壳体部10’上表面11a的高度,该略高、略低的幅度较小,本发明中略高、略低均可作此理解,不再赘述。
也可仅将部分键帽组20上升凸出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以供使用者的按压输入,其他键帽组20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保持平整,即其他键帽组20相对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持平、略高、或略低,即键盘装置处于限制或允许部分按键可使用的限制使用状态,其中被限制使用的键帽组20对应的电路板中的键开关组被关闭或禁能。例如可以仅将数字按键的键帽21上升并可使用,以适用于仅需数字输入的情形;也可仅将方向按键的键帽21上升并可使用,以适用于游戏时的操作使用;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键帽组20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保持平整——即键帽组20相对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持平、略高、或略低,也可以是键帽21的下沉行程不足以使其触发电路板中对应的键开关。所有按键均可正常按压输入,如此可以控制整个键盘装置的厚度达到一更薄的状态;部分或全部按键键帽21的凸出(或谓上升)则有助于从视觉和/或触觉上对应按键的识别和定位,后续对应非使用状态以及限制使用状态的设置处理均可替换为本段所描述的更薄的可使用状态,不再赘述。
推动机构30,通过控制键帽21的凸耳213的位置变化以推动键帽21相对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上升或下沉。
推动机构30包括多个第一连杆31,在每个键帽组20的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杆31;对应于每一凸耳213的位置,第一连杆31设置一对应的斜面滑槽313,斜面滑槽313与凸耳213可移动地抵接。第一连杆31沿连杆长度方向移动时,凸耳213抵接于斜面滑槽313并沿着斜面滑槽313的斜面被推动上升或下沉;同一键帽组20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杆31同时同向移动,以使得键帽21两侧的凸耳213同时被推动上升或下沉,从而实现键帽组20中所有键帽21被同时推动上升或下沉。
优选地,斜面滑槽313具有凹部313a、凸部313b、以及凹部313a和凸部313b之间的斜面部313c,图4A和4B示例了斜面滑槽313的一种实施结构;第一连杆31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时,凸耳213抵接于斜面滑槽313的斜面部313c并移动,直到移动到凹部313a或凸部313b;凸耳213抵接于凹部313a时,对应键帽21的正面部211向上伸出对应的按键开口12并高于相邻的框部11上表面11a,此时对应的键帽21(或键帽组20)处于可使用状态;凸耳213抵接于凸部313b时,对应键帽21的正面部211与相邻的框部11上表面11a基本持平、略高、或略低,此时对应的键帽21(或键帽组20)处于不可使用状态。所有键帽组20处于不可使用状态时,可认为该键盘装置处于非使用状态;部分键帽组20处于可使用状态,其他键帽组20处于不可使用状态时,可认为该键盘装置处于限制使用状态。
在沿垂直于键帽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键帽组20之间的第一连杆31,其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部,每个侧部对应于一个键帽组20;其中每个侧部具有与侧键帽组20中的所有凸耳213一一对应的多个斜面滑槽313。这样该第一连杆31可同时控制两组键帽组20的凸耳213的位置高低,以控制该两组键帽组20的键帽21升降。对于在沿垂直于键帽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键帽组20处于不同使用状态时,则仅抬高不可使用状态的键帽组20一侧的凸耳213,从而呈现倾斜的外观。也可将第一连杆31设置为两个相平行的第一连杆31,每个第一连杆31控制一侧键帽组20中对应凸耳213的位置高低,从而实现在沿垂直于键帽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键帽组20处于不同使用状态时的位置升降的区别。
第一连杆31中每个斜面滑槽313位于每一对应凸耳213的上方,并抵接于该凸耳。该斜面滑槽313还可以是具有两个平行斜面的导槽结构,第一连杆31沿其长度方向向一端移动时,凸耳抵接于斜面滑槽313中的一斜面,并被该斜面推动上升;第一连杆31沿其长度方向向另一端移动时,凸耳抵接于斜面滑槽313中的另一斜面,并被该另一斜面推动下沉。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推动机构3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杆32,第二连杆32与第一连杆31方向垂直,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均平行于键区壳体部10’的上表面11a。在第二连杆3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时,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杆31沿第一连杆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在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中设有对应的结构将一个方向的位移转移为垂直方向的位移。
例如,如图2A至2C所示,第一连杆31具有梯形凹槽312,第二连杆32具有梯形块322;梯形凹槽312和梯形块322的斜面形状相匹配,且梯形凹槽312宽度大于梯形块322的宽度。第二连杆32朝梯形的窄部方向移动时,梯形块322的一斜面322a与梯形凹槽312的一斜面312a抵接,并带动第一连杆31朝向第二连杆32移动;第二连杆32朝梯形的宽部方向移动时,梯形块322的另一斜面322b与梯形凹槽312的另一斜面312b抵接,并带动第一连杆31朝远离第二连杆32的一端移动。梯形块322可以突出于第二连杆32的表面;梯形块322也可以是第二连杆32一凹槽中的梯形块状结构,此时第二连杆32的该凹槽沿第二连杆长度方向的尺寸要大于梯形凹槽312的宽度,第二连杆32的凹槽沿第二连杆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连杆31的宽度。
再如,如图3A至3C所示,第一连杆31具有一凸柱312’,第二连杆32具有一导槽323’,凸柱312’可在导槽323’中移动;第二连杆3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时,导槽323’迫使插入其中的凸柱312’沿导槽323’的斜面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导槽323’的两端可对应于第一连杆31位移的首末两端点,其中第一连杆31位于其中一端点时,对应键帽21被推动上升;第一连杆31位于另一点时,对应键帽21被推动下沉。为便于凸柱312’和导槽323’的抵接和相对滑动,凸柱312’和导槽323’还可作倒角处理,凸柱312’还可为圆柱体。此外,还可以是第一连杆31具有导槽,第二连杆32具有凸柱的情形,同样通过凸柱和导槽的耦接联动将第二连杆32的位移转移为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位移。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中设有对应的联动结构不限于上述的几种,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将一个方向的位移转移为垂直方向的位移的联动结构,不再赘述。
第二连杆32可以同时控制多个第一连杆31的移动,从而控制对应的多个键帽组20的同时上升或下沉。优选地,在第一连杆31的首末两端侧均可设置第二连杆32。优选地,在同一行具有两个键帽组20时,可以通过于该行键帽组20的排列方向的两端外侧设置两个第二连杆32以分别控制该两个键帽组20对应的第一连杆31,从而分别控制该两个键帽组20的上升或下沉。
键帽组20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一端侧可以针对该侧多个不同的键帽组20设置不同的第二连杆32,以对不同的键帽组20实现不同的控制。同一侧的多个第二连杆32可以沿同一直线方向,且其控制单元位于多个第二连杆32的异侧;例如位于同一直线前端的第二连杆32的控制单元位于该第二连杆32的前端侧,位于同一直线后端的第二连杆32的控制单元位于该第二连杆32的后端侧,即两个控制单元相远离。同一侧的多个第二连杆32也可以是平行设置,其控制单元可位于同一侧或不同侧;当各个控制单元位置邻近时,也可以一集成的控制单元实现两个或更多个平行的第二连杆32的位移控制;当被控制的多个第二连杆位于控制单元的同侧时,部分第二连杆32需跨越部分非受其控制的第一连杆31,可通过在第二连杆32以及非受其控制的第一连杆3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凹槽,该凹槽的尺寸使得对应的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在二者的位移幅度范围内均不会发生机械干涉。对所有第二连杆32同时对应作动时,所有键帽组20的所有键帽21同时上升或下沉,从而实现键盘装置整体状态的切换。对部分第二连杆32对应作动时,其对应键帽组20中的所有键帽21同时上升或下沉,从而实现到特定的限制使用状态的切换。
第一连杆31位于键区壳体部10’中的框部11下表面11b。优选的,第二连杆32可位于键区壳体部10’的下表面11b(如图2A-3C所示),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安装于键区壳体部10’,可作为一整体进一步组装于壳体10;也可在键区壳体部10’与壳体10组装后,进一步安装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二连杆32还可位于壳体10的下表面,在键区壳体部10’与壳体10完成组装后,进一步安装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
该键盘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40,以用于控制推动机构30的操作,从而实现对应键帽组20相对于键区壳体部10’的上升或下沉。
控制单元40可以包括机械键钮,例如滑动键、按压键等。例如,控制单元40可以包括与第二连杆32连接的滑动键;在推动机构30仅有第一连杆31而没有第二连杆32时,控制单元40可以包括与第一连杆31连接的滑动键。滑动键具有两个位置,以分别对应于连杆的位移两端,进而分别对应于对应键帽21(或键帽组20)的上升或下沉的两种状态。该滑动键可以位于该键区壳体部10’,也可位于该壳体10上表面。又如,控制单元40可以包括与第二连杆32连接的按压键;在推动机构30仅有第一连杆31而没有第二连杆32时,控制单元40可以包括与第一连杆31连接的按压键。按压键位于第二连杆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壳体侧壁上,或位于第一连杆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壳体侧壁上;该按压键具有高低两个位置,以分别对应于连杆的位移两端,进而分别对应于对应键帽21(或键帽组20)的上升或下沉的两种状态。该壳体侧壁可以是形成一完整包裹该键盘装置其他结构的外观壳体的壳体10的侧壁,也可以是该键盘装置所嵌入的一电子装置的外观壳体的侧壁;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控制单元40还可采用电信号控制。控制单元40可基于使用者对对应的机械键、触控键或类似控制开关的作动,发送控制信号到对应的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第二连杆32切换到对应的位移位置,从而使得相关联的第一连杆31、键帽组20联动位移,最终实现对应键帽组20处于上升状态或下沉状态。
控制单元40还可基于分析自动确定键盘装置的目标使用状态,从而发送控制信号到对应的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第二连杆32切换到对应的位移位置,从而使得相关联的第一连杆31、键帽组联动位移,最终实现对应键帽组20处于上升状态或下沉状态。例如,在键盘装置无输入操作超过一定时长时,控制单元40将切换到待机状态,此时控制单元40控制键盘装置进入非操作状态。再如,在控制单元40检测到特定游戏软件被打开并进入游戏时,控制键盘装置进入一特定的限制使用状态,其中方向键、Enter键等按键键帽21被抬升,以供使用者对其操作输入实现对游戏的控制。又如,笔记本电脑包含该键盘装置以及一显示触摸屏,该键盘装置与该显示触摸屏之间可以经由枢轴组连接,从而实现翻盖打开,当打开到一定角度、甚至键盘装置的背面壳体与显示屏的背面壳体相抵接(即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平板电脑使用)时,键盘装置包含键帽组或键区壳体部10’的壳体上表面可以作为支撑面被放于桌面或被手持;该键盘装置与该显示触摸屏还可旋转后翻转到一定角度、甚至键盘装置的包含键帽组或键区壳体部10’的壳体10上表面与显示屏的背面壳体相抵接,以将笔记本电脑作为平板电脑使用;当检测到翻转角度大于180度,或检测到旋转后翻转一定角度时,控制单元40确定键盘装置处于或即将处于非使用状态,并发送控制信号到对应的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马达模块(或其他位移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第二连杆32切换到对应的位移位置,从而使得相关联的第一连杆31、键帽组联动位移,最终实现对应键帽组20处于下沉状态,此时的下沉状态以键帽组20相对于键区壳体部10’或其框部11的上表面11a持平或略低为佳,优选地,同时控制对应的键帽组20对应的电路板中的键开关关闭或禁能。
在具有控制开关时,控制开关基于使用者的选择呈现不同的发光指示,例如亮/灭、不同颜色、闪烁等等;也可基于键盘装置的目标使用状态,以指示灯呈现对应的发光指示;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还可对被抬升的部分或被下压的部分键帽组20进行点亮,例如对应键帽21的文字或符号对应发光,以提示或强调该部分按键,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包括一容置部;
键区壳体部,包括多个按键开口;该键区壳体部与该壳体固定,且该多个按键开口从该容置部中露出;
至少一个键帽组,一个该键帽组中包括至少一个键帽,并且该至少一个键帽相互对齐并排列于同一直线方向;该键帽容置于该按键开口中,该键帽的背面侧沿所属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至少一个凸耳;以及
推动机构,该推动机构至少包括两个第一连杆和一个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一连杆相垂直;
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的其中之一固设有一导槽,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的其中另一固设有一凸柱,该导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且倾斜于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该凸柱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导槽中移动;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该导槽带动该凸柱移动,以带动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该壳体的下表面分别设有沿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用于约束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在该凹槽的范围内移动;
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位于一个该键帽组中键帽排列方向的两侧,该第一连杆具有多个斜面滑槽,每个该斜面滑槽与对应的一个该凸耳可移动地抵接,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推动该键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或下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键区壳体部还包括相邻该按键开口之间的框部;该键盘装置中包括两个该键帽组,该两个键帽组位于相平行的不同直线上,并与同一该框部相邻;
位于该两个键帽组之间的该第一连杆,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部,每个侧部对应于该两个键帽组中的一个,并且每个侧部具有多个该斜面滑槽,每个该斜面滑槽位于对应的一个该凸耳的上方并与该凸耳相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部具有上表面,该斜面滑槽具有凹部、凸部、以及该凹部和该凸部之间的斜面部;
该凸耳抵接于对应的该斜面滑槽的该凹部时,对应键帽向上伸出对应的该按键开口,并高于该上表面;
该凸耳抵接于对应的该斜面滑槽的该凸部时,对应键帽与该上表面持平,或小幅度地高于或低于该上表面;
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该凸耳抵接于该斜面部并相对移动以切换到该凹部或该凸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连杆与多个该第一连杆相垂直并可移动地连接;其中,该第二连杆沿该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带动多个该第一连杆沿该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可移动地固定该键区壳体部的下表面,以将该键区壳体、该至少一个键帽组、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组装,并将组装后的整体固定于该壳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键盘装置还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多个开关,每一该开关对应于一该键帽;其中,每一该键帽组中每一该凸耳抵接于一一对应的该斜面滑槽的凸部时,该电路板的键开关处于关闭或禁能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键盘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该推动机构操作,以推动该键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或下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单元自动分析确定该键盘装置的目标使用状态,并控制该推动机构推动与该目标使用状态对应的部分或全部键帽组中的该键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或下沉。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单元还控制与该键帽对应的电路板中的键开关开启、使能、关闭或禁能,其中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上升的该键帽对应的该键开关被开启或使能,相对于该键区壳体部下沉的该键帽对应的该键开关被关闭或禁能。
CN201711170933.5A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键盘装置 Active CN107678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0933.5A CN107678559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键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0933.5A CN107678559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键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8559A CN107678559A (zh) 2018-02-09
CN107678559B true CN107678559B (zh) 2024-04-09

Family

ID=61150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70933.5A Active CN107678559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键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785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563B (zh) * 2018-05-15 2019-07-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5877956A (zh) * 2021-09-30 2023-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31A (zh) * 1994-06-03 1996-02-07 惠普公司 全行程密封式带有充分后照光的键盘
CN2470884Y (zh) * 2001-02-08 2002-01-09 镇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组化笔记型电脑
CN1538473A (zh) * 2003-03-28 2004-10-20 �ֵܹ�ҵ��ʽ���� 可折叠键盘
CN2793899Y (zh) * 2005-02-01 2006-07-05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按键结构及其弹性机构
CN201408688Y (zh) * 2009-03-05 2010-02-17 张静 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摸板的按键结构
CN102053663A (zh) * 2009-11-02 2011-05-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计算机及其键盘
JP2012022473A (ja) * 2010-07-13 2012-02-0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キーボードカバー、キーボード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03309398A (zh) * 2012-03-06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可伸缩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4269307A (zh) * 2014-09-25 2015-01-0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598040A (zh) * 2015-02-10 2015-05-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49752A (zh) * 2014-10-24 2016-05-04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磁偏置缩回按键组合件和键盘
CN106919227A (zh) * 2017-03-06 2017-07-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键帽升降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291251A (zh) * 2016-03-31 2017-10-2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CN208044547U (zh) * 2017-11-22 2018-11-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0713A1 (en) * 2013-08-26 2015-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 panel responsive key retraction
TWI620220B (zh) * 2016-03-25 2018-04-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31A (zh) * 1994-06-03 1996-02-07 惠普公司 全行程密封式带有充分后照光的键盘
CN2470884Y (zh) * 2001-02-08 2002-01-09 镇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组化笔记型电脑
CN1538473A (zh) * 2003-03-28 2004-10-20 �ֵܹ�ҵ��ʽ���� 可折叠键盘
CN2793899Y (zh) * 2005-02-01 2006-07-05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按键结构及其弹性机构
CN201408688Y (zh) * 2009-03-05 2010-02-17 张静 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摸板的按键结构
CN102053663A (zh) * 2009-11-02 2011-05-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计算机及其键盘
JP2012022473A (ja) * 2010-07-13 2012-02-0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キーボードカバー、キーボード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03309398A (zh) * 2012-03-06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可伸缩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4269307A (zh) * 2014-09-25 2015-01-0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5549752A (zh) * 2014-10-24 2016-05-04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磁偏置缩回按键组合件和键盘
CN104598040A (zh) * 2015-02-10 2015-05-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291251A (zh) * 2016-03-31 2017-10-2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CN106919227A (zh) * 2017-03-06 2017-07-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键帽升降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044547U (zh) * 2017-11-22 2018-11-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8559A (zh) 2018-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6646B1 (ko) 촉각적 피드백을 가진 터치 감응성 키이패드
CN102217288B (zh) 电子装置
CN107678559B (zh) 一种键盘装置
CN107765879B (zh) 一种键盘装置
CN110998772A (zh) 一种键盘及电子设备
CN105931907A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108346542B (zh) 一种键盘装置
KR20160034355A (ko) 키패드
KR102156125B1 (ko) 입력 유닛의 상승장치, 그 키보드 및 전자 장치
CN108062167B (zh) 一种键盘装置
US11681377B2 (en) Low-profile keyboard
CN103811216A (zh) 具有按键收纳功能的键盘
CN208061923U (zh) 一种键盘装置
US10957503B2 (en) Sinkable keyboard device
CN208044547U (zh) 一种键盘装置
CN208061138U (zh) 一种键盘装置
CN207924628U (zh) 一种键盘装置
CN110491703B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装置
US6875934B2 (en) Keystroke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18826761U (zh) 一种升降车窗拨动开关
CN214477095U (zh) 键盘及电子设备
EP214849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30085591A (ko) 디지털 장치에 데이터를 입력하기 위한 휴대용 유닛
CN115494974A (zh) 按键式触控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CN110581037A (zh) 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