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3483A -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73483A
CN107673483A CN201710931794.7A CN201710931794A CN107673483A CN 107673483 A CN107673483 A CN 107673483A CN 201710931794 A CN201710931794 A CN 201710931794A CN 107673483 A CN107673483 A CN 107673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seawater
chlorella
bioreme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17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73483B (zh
Inventor
郭远明
李铁军
刘琴
王范盛
尤炬矩
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09317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73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73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3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73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3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8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r the form in which the microorganisms are added or do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C02F3/325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as symbiotic combination of algae and bacter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7Use of yeasts or fung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Zo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本发明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将微生物加入重金属污染海水中,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芽孢杆菌,黄曲霉,中国小球藻,东海原甲藻,链状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本发明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而且本发明采用了包埋微生物的方法,高了本发明对于海水内铜重金属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因各种废水的肆意排放,造成土壤、河流等环境的严重污染,重金属污染就是其中一种。河流重金属严重污染不可避免地破坏河口以及沿海滩涂水域的生物环境,以至于滩涂水生动物富集造成食物链中重金属超标,由此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铜的化合物以一价或二价状态存在。在天然水中,溶解的铜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6~8时,溶解度为50~500微克/升。pH值小于7时,以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溶解度为最大;pH值大于7时,以氧化铜的溶解度为最大,此时,溶解铜的形态以Cu2+为主;pH值升高至8时,则Cu(CO3)卆逐渐增多。水体中固体物质对铜的吸附,可使溶解铜减少,而某些络合配位体的存在,则可使溶解铜增多。世界各地天然水样品铜含量实测的结果是:淡水平均含铜 3微克/升,海水平均含铜0.25微克/升。
在冶炼、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有机合成及其他工业的废水中都含有铜,其中以金属加工、电镀工厂所排废水含铜量最高,每升废水含铜几十至几百毫克。这种废水排入水体,会影响水的质量。铜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很大,有人认为铜对鱼类毒性浓度始于0.002毫克/升,但一般认为水体含铜0.01毫克/升对鱼类是安全的。在一些小河中,曾发生铜污染引起水生生物的急性中毒事件;在海岸和港湾地区,曾发生铜污染引起牡蛎肉变绿的事件。
生物吸附法是环境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重金属的新技术,通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或其死亡体来吸附重金属。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的活体生物对铜进行吸附,以解决铜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本发明采用一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生物的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重金属污染修复:将步骤(1)中得到的微生物加入重金属污染海水中,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芽孢杆菌,黄曲霉,中国小球藻,东海原甲藻,链状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首先本发明采用了生物方法对海水中的重金属物质进行处理,本发明通过将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防止了其他杂菌的干扰,提高了本发明微生物的处理效率,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重金属处理的效果,同时本发明将菌体培养后更换了培养基进行培养,有助于避免杂菌的干扰,而且有利于菌体的快速成长,减短了菌剂的制备周期,提高了本发明对于铜污染海水的处理效率。
此外本发明选用芽孢杆菌,黄曲霉,中国小球藻,东海原甲藻,链状假丝酵母来进行海水铜污染的修复,首先这些微生物在海水中具有良好的活性,其次在本发明人研究过程中这些微生物对于海水中的重金属具有吸附作用,其中链状假丝酵母的吸附作用好,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再通过微生物的矿化沉淀作用固定重金属离子,起到消除铜重金属污染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生物为中国小球藻和链状假丝酵母,其中所述的中国小球藻和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的加入的数量比为4∶5~5∶6。
本发明采用了中国小球藻和链状假丝酵母共同使用的方案因为链状假丝酵母和中国小球藻的细胞壁为多糖等多层纤维组成的多孔结构便于重金属结合在上面,由于细胞壁的多糖和蛋白质等物质上很多的官能团带有负电,其孤对电子可以和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从而起到络合和吸附重金属的作用,此外细胞壁本身具有粘性,提高了对于铜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链状假丝酵母可以提高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而中国小球藻在海上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为固化后的整体提供营养,提高吸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国小球藻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25~30℃,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6000~8000lx,每天照射11~12h光照,在转速为100~120rpm摇床上培养18~24h,离心收集重悬,并调整中国小球藻的藻液的OD600在0.8~1.0。
将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增殖,另外选择6000~8000lx的光照强度可以在满足小球藻的需要的同时避免了小球藻由于光照过强导致藻内酶和蛋白质发生光氧化而使得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链状假丝酵母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标准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培养箱中培养18~24h,保持培养温度25℃~28℃,菌株连续活化两次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保持培养温度25℃~28℃,在转速为120~160rpm摇床上培养18-24h,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并调整链状假丝酵母菌液浓度使得链状假丝酵母菌液的OD600在0.8~1.0。
在本发明中将微生物活化两次可以使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活性和数量,另外本发明中将芽孢杆菌和链状假丝酵母在不同条件下培养,可以使得菌株在适合的条件下生长,缩短了微生物的培育时间,增强了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包括:硝酸钠1~2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02~0.05重量份,硫酸镁0.05~0.08重量份,氯化钙0.03~0.04重量份,柠檬酸0.005~0.007重量份,柠檬酸铁0.005~0.007重量份、微量元素溶液1~2重量份、蒸馏水1000~1050重量份,葡萄糖40~50重量份,碳酸钠0.01~0.02重量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量元素溶液包括:蒸馏水950~1000重量份、硼酸2~3重量份、氯化锰1.5~1.9重量份、硫酸锌0.2~0.3重量份、钼酸钠0.3~0.35重量份、硫酸铜0.05~0.06重量份。
通过碳酸钠的加入对本发明的液体培养基的pH值进行控制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增殖,另外本发明加入葡萄糖,在小球藻进行自养的同时提供营养,缩短了培育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加入的葡萄糖的量可以保证藻类不会因为培养基的渗透压过高而发生小球藻死亡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在制备完成后均经过灭菌处理,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所述的LB固体培养基和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在121~126°C蒸汽加热下灭菌30~40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115~120°C蒸汽加热下灭菌25~30min。
通过将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可以消除培养基上带有的微生物,提高所需要菌株的生长速度,此外本发明使用了蒸汽加热灭菌的方法通过蒸汽加热可以加快本发明培养基的灭菌速率,另外也减少了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的损坏流失,提高了培养效率。
作为优选,将在步骤(2)中的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菌液和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混合后将载体加入到所述的混合液中,加入3~5重量份安息香二甲醚,4~5重量份四甲基乙二胺,2~3重量份过硫酸钾,快速搅拌均匀,进行固化,静置3~4h,而后在辐射光源下辐照1~2min,随后固化后的包埋物取出对海水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
本发明通过将两种菌液混合再进行固化处理,将菌包埋在材料放入中可以延长微生物的寿命,防止微生物受海水影响而导致微生物因为不适应环境发生失活,同时使被包埋的微生物高度密集并保持极大的生物活性,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快速、大量增殖,提高了本发明对于海水内铜重金属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同时小球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链状假丝酵母提供养分,延长链状假丝酵母的使用寿命,提高处理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载体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75~80℃的水中加入10~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5~6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搅拌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20~3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0.1~0.5重量份的柠檬酸钠,然后加入3~5重量份的质量分数为4~8%的氯化钙溶液,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缓冲液至其为中性。
本发明的载体可以提高微生物在海水中的活性,在海水中给予微生物保护以提高本发明微生物对于海水中铜的生物处理能力。而且选用聚乙烯醇作为主要原料具有安全低毒、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优点,加入了柠檬酸钠和海藻酸钠可以提高中国小球藻的活性,增加中国小球藻的作用效率。而且有利于本发明的微生物生物活性的保护,而采用氯化钙作为交联剂可以增强微生物在载体上的交联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2)本发明微生物的活性高,处理铜的重金属污染能力强(3)本发明采用了包埋微生物的方法,高了本发明对于海水内铜重金属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1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生物的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重金属污染修复:将步骤(1)中得到的微生物加入重金属污染海水中,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为中国小球藻和链状假丝酵母,其中所述的中国小球藻和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的加入的数量比为4∶5。所述的中国小球藻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30℃,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8000lx,每天照射12h光照,在转速为120rpm摇床上培养18h,离心收集重悬,并调整中国小球藻的藻液的OD600在0.8;所述链状假丝酵母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标准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培养箱中培养24h,保持培养温度28℃,菌株连续活化两次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保持培养温度28℃,在转速为160rpm摇床上培养24h,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并调整链状假丝酵母菌液浓度使得链状假丝酵母菌液的OD600在0.8。
其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包括:硝酸钠2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05重量份,硫酸镁0.08重量份,氯化钙0.04重量份,柠檬酸0.007重量份,柠檬酸铁0.007重量份、微量元素溶液2重量份、蒸馏水1050重量份,葡萄糖50重量份,碳酸钠0.02重量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溶液包括:蒸馏水1000重量份、硼酸3重量份、氯化锰1.9重量份、硫酸锌0.3重量份、钼酸钠0.35重量份、硫酸铜0.06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在制备完成后均经过灭菌处理,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所述的LB固体培养基和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在126°C蒸汽加热下灭菌40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120°C蒸汽加热下灭菌30min。
其中,将在步骤(2)中的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菌液和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混合后将载体加入到所述的混合液中,加入5重量份安息香二甲醚,5重量份四甲基乙二胺,3重量份过硫酸钾,快速搅拌均匀,进行固化,静置4h,而后在辐射光源下辐照2min,随后固化后的包埋物取出对海水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
其中,所述的载体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80℃的水中加入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6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搅拌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3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0.5重量份的柠檬酸钠,然后加入5重量份的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钙溶液,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缓冲液至其为中性。
实施例2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生物的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重金属污染修复:将步骤(1)中得到的微生物加入重金属污染海水中,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为中国小球藻和链状假丝酵母,其中所述的中国小球藻和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的加入的数量比为4∶5。所述的中国小球藻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25℃,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6000lx,每天照射11h光照,在转速为100rpm摇床上培养18h,离心收集重悬,并调整中国小球藻的藻液的OD600在0.8;所述链状假丝酵母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标准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培养箱中培养18h,保持培养温度25℃,菌株连续活化两次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保持培养温度25℃,在转速为120rpm摇床上培养18h,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并调整链状假丝酵母菌液浓度使得链状假丝酵母菌液的OD600在0.8。
其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包括:硝酸钠1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05重量份,硫酸镁0.05重量份,氯化钙0.04重量份,柠檬酸0.007重量份,柠檬酸铁0.005重量份、微量元素溶液2重量份、蒸馏水1050重量份,葡萄糖40重量份,碳酸钠0.01重量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溶液包括:蒸馏水1000重量份、硼酸3重量份、氯化锰11.9重量份、硫酸锌0.2重量份、钼酸钠0.3重量份、硫酸铜0.06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在制备完成后均经过灭菌处理,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所述的LB固体培养基和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在121°C蒸汽加热下灭菌30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115°C蒸汽加热下灭菌25min。
其中,将在步骤(2)中的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菌液和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混合后将载体加入到所述的混合液中,加入3重量份安息香二甲醚,4重量份四甲基乙二胺,2重量份过硫酸钾,快速搅拌均匀,进行固化,静置3h,而后在辐射光源下辐照1min,随后固化后的包埋物取出对海水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
其中,所述的载体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80℃的水中加入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6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搅拌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3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0.1重量份的柠檬酸钠,然后加入3重量份的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钙溶液,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缓冲液至其为中性。
实施例3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生物的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重金属污染修复:将步骤(1)中得到的微生物加入重金属污染海水中,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为中国小球藻和链状假丝酵母,其中所述的中国小球藻和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的加入的数量比为4∶5。所述的中国小球藻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28℃,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7000lx,每天照射11h光照,在转速为120rpm摇床上培养24h,离心收集重悬,并调整中国小球藻的藻液的OD600在1.0;所述链状假丝酵母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标准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培养箱中培养24h,保持培养温度28℃,菌株连续活化两次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保持培养温度28℃,在转速为160rpm摇床上培养24h,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并调整链状假丝酵母菌液浓度使得链状假丝酵母菌液的OD600在0.8。
其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包括:硝酸钠1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02重量份,硫酸镁0.05重量份,氯化钙0.04重量份,柠檬酸0.005重量份,柠檬酸铁0.005重量份、微量元素溶液1重量份、蒸馏水1000重量份,葡萄糖45重量份,碳酸钠0.01重量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溶液包括:蒸馏水1000重量份、硼酸3重量份、氯化锰1.5重量份、硫酸锌0.2重量份、钼酸钠0.35重量份、硫酸铜0.06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在制备完成后均经过灭菌处理,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所述的LB固体培养基和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在124°C蒸汽加热下灭菌40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115°C蒸汽加热下灭菌30min。
其中,将在步骤(2)中的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菌液和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混合后将载体加入到所述的混合液中,加入3重量份安息香二甲醚,4重量份四甲基乙二胺,3重量份过硫酸钾,快速搅拌均匀,进行固化,静置3h,而后在辐射光源下辐照2min,随后固化后的包埋物取出对海水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
其中,所述的载体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80℃的水中加入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5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搅拌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3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0.2重量份的柠檬酸钠,然后加入4重量份的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钙溶液,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缓冲液至其为中性。
实施例4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生物的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重金属污染修复:将步骤(1)中得到的微生物加入重金属污染海水中,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为中国小球藻和链状假丝酵母,其中所述的中国小球藻和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的加入的数量比为5∶6。所述的中国小球藻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30℃,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6000lx,每天照射12h光照,在转速为120rpm摇床上培养24h,离心收集重悬,并调整中国小球藻的藻液的OD600在1.0;所述链状假丝酵母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标准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培养箱中培养24h,保持培养温度28℃,菌株连续活化两次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保持培养温度28℃,在转速为160rpm摇床上培养24h,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并调整链状假丝酵母菌液浓度使得链状假丝酵母菌液的OD600在1.0。
其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包括:硝酸钠1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03重量份,硫酸镁0.07重量份,氯化钙0.034重量份,柠檬酸0.006重量份,柠檬酸铁0.006重量份、微量元素溶液1重量份、蒸馏水1050重量份,葡萄糖45重量份,碳酸钠0.01重量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溶液包括:蒸馏水950重量份、硼酸2重量份、氯化锰1.5重量份、硫酸锌0.2重量份、钼酸钠0.35重量份、硫酸铜0.05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在制备完成后均经过灭菌处理,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所述的LB固体培养基和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在126°C蒸汽加热下灭菌40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120°C蒸汽加热下灭菌30min。
其中,将在步骤(2)中的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菌液和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混合后将载体加入到所述的混合液中,加入5重量份安息香二甲醚,5重量份四甲基乙二胺,3重量份过硫酸钾,快速搅拌均匀,进行固化,静置4h,而后在辐射光源下辐照2min,随后固化后的包埋物取出对海水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
其中,所述的载体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80℃的水中加入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6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搅拌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3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0.4重量份的柠檬酸钠,然后加入5重量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钙溶液,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缓冲液至其为中性。
实施例5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生物的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重金属污染修复:将步骤(1)中得到的微生物加入重金属污染海水中,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为中国小球藻和链状假丝酵母,其中所述的中国小球藻和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的加入的数量比为4∶5。所述的中国小球藻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28℃,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7500lx,每天照射11h光照,在转速为120rpm摇床上培养19h,离心收集重悬,并调整中国小球藻的藻液的OD600在0.9;所述链状假丝酵母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标准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培养箱中培养20h,保持培养温度25℃,菌株连续活化两次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保持培养温度27℃,在转速为140rpm摇床上培养18h,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并调整链状假丝酵母菌液浓度使得链状假丝酵母菌液的OD600在0.9。
其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包括:硝酸钠2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05重量份,硫酸镁0.07重量份,氯化钙0.04重量份,柠檬酸0.007重量份,柠檬酸铁0.007重量份、微量元素溶液2重量份、蒸馏水1050重量份,葡萄糖45重量份,碳酸钠0.01重量份。
所述的微量元素溶液包括:蒸馏水1000重量份、硼酸3重量份、氯化锰11.9重量份、硫酸锌0.2重量份、钼酸钠0.35重量份、硫酸铜0.05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在制备完成后均经过灭菌处理,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所述的LB固体培养基和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在126°C蒸汽加热下灭菌35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120°C蒸汽加热下灭菌30min。
其中,将在步骤(2)中的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菌液和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混合后将载体加入到所述的混合液中,加入3重量份安息香二甲醚,4重量份四甲基乙二胺,3重量份过硫酸钾,快速搅拌均匀,进行固化,静置3h,而后在辐射光源下辐照2min,随后固化后的包埋物取出对海水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
其中,所述的载体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80℃的水中加入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5~6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搅拌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3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0.3重量份的柠檬酸钠,然后加入3重量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钙溶液,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缓冲液至其为中性。
下面选取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进行实验:
海水中重金属浓度设置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进行,设置铜离子浓度为50μg/L和100μg/L的溶液,然后将实施例3得到的包埋物放置于溶液培养1d后,海水中Cu的去除率为0.26,培养4d后,去除率达到了0.70。当海水浓度100μg/L时,1d、4d后去除率分别为0.32和0.75。由此可知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去除金属铜离子的能力。

Claims (9)

1.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生物的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重金属污染修复:将步骤(1)中得到的微生物加入重金属污染海水中,进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是芽孢杆菌,黄曲霉,中国小球藻,东海原甲藻,链状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为中国小球藻和链状假丝酵母,其中所述的中国小球藻和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的加入的数量比为4∶5~5∶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国小球藻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25~30℃,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光照强度为6000~8000lx,每天照射11~12h光照,在转速为100~120rpm摇床上培养18~24h,离心收集重悬,并调整中国小球藻的藻液的OD600在0.8~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状假丝酵母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将标准菌株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培养箱中培养18~24h,保持培养温度25℃~28℃,菌株连续活化两次后,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上,保持培养温度25℃~28℃,在转速为120~160rpm摇床上培养18-24h,离心收集菌体,重悬,并调整链状假丝酵母菌液浓度使得链状假丝酵母菌液的OD600在0.8~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包括:硝酸钠1~2重量份,磷酸氢二钾0.02~0.05重量份,硫酸镁0.05~0.08重量份,氯化钙0.03~0.04重量份,柠檬酸0.005~0.007重量份,柠檬酸铁0.005~0.007重量份、微量元素溶液1~2重量份、蒸馏水1000~1050重量份,葡萄糖40~50重量份,碳酸钠0.01~0.02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元素溶液包括:蒸馏水950~1000重量份、硼酸2~3重量份、氯化锰1.5~1.9重量份、硫酸锌0.2~0.3重量份、钼酸钠0.3~0.35重量份、硫酸铜0.05~0.06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所述的液体培养基在制备完成后均经过灭菌处理,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所述的LB固体培养基和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在121~126°C蒸汽加热下灭菌30~40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在115~120°C蒸汽加热下灭菌25~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步骤(2)中的所述的链状假丝酵母菌液和所述的中国小球藻混合后将载体加入到所述的混合液中,加入3~5重量份安息香二甲醚,4~5重量份四甲基乙二胺,2~3重量份过硫酸钾,快速搅拌均匀,进行固化,静置3~4h,而后在辐射光源下辐照1~2min,随后固化后的包埋物取出对海水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75~80℃的水中加入10~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5~6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搅拌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20~3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0.1~0.5重量份的柠檬酸钠,然后加入3~5重量份的质量分数为4~8%的氯化钙溶液,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缓冲液至其为中性。
CN201710931794.7A 2017-10-09 2017-10-09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Active CN107673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1794.7A CN107673483B (zh) 2017-10-09 2017-10-09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1794.7A CN107673483B (zh) 2017-10-09 2017-10-09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3483A true CN107673483A (zh) 2018-02-09
CN107673483B CN107673483B (zh) 2020-06-26

Family

ID=6113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1794.7A Active CN107673483B (zh) 2017-10-09 2017-10-09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7348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3978B2 (en) 2016-08-19 2020-09-15 Noblegen, Inc. Methods and us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erial fractions for binding metal ions
US11053139B2 (en) 2017-04-07 2021-07-06 Noblegen Inc. Methods and uses of encapsulated exudates and dried euglena biomass for binding metal
CN114368827A (zh) * 2021-11-29 2022-04-1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生物微胶囊技术的高效污水净化可降解填料
CN115026128A (zh) * 2022-06-17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基于周丛生物的稻田重金属阻控与消纳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183A (zh) * 2010-08-27 2011-01-19 暨南大学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31537A (zh) * 2014-11-13 2015-04-2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黄曲霉菌株及其应用
CN106145389A (zh) * 2016-08-25 2016-11-23 山东科技大学 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929422A (zh) * 2017-03-15 2017-07-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小球藻和酵母共培养净化酵母废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183A (zh) * 2010-08-27 2011-01-19 暨南大学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31537A (zh) * 2014-11-13 2015-04-2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黄曲霉菌株及其应用
CN106145389A (zh) * 2016-08-25 2016-11-23 山东科技大学 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929422A (zh) * 2017-03-15 2017-07-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小球藻和酵母共培养净化酵母废水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加工应用专委会: "《2011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31 July 2011, 《工程塑料应用》杂质社 *
何连生等: "《水产养殖废水治理技术》", 31 December 2010,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吴文礼: "《食品微生物学进展》", 31 May 2002,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孟宪林等: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实用技术》", 31 December 2015,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李永祺,唐学玺: "《海洋恢复生态学》", 31 March 2016,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赵玲等: "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 《环境科学》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3978B2 (en) 2016-08-19 2020-09-15 Noblegen, Inc. Methods and us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erial fractions for binding metal ions
US11440822B2 (en) 2016-08-19 2022-09-13 Noblegen, Inc. Methods and us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erial fractions for binding metal ions
US11053139B2 (en) 2017-04-07 2021-07-06 Noblegen Inc. Methods and uses of encapsulated exudates and dried euglena biomass for binding metal
CN114368827A (zh) * 2021-11-29 2022-04-1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生物微胶囊技术的高效污水净化可降解填料
CN114368827B (zh) * 2021-11-29 2024-03-22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生物微胶囊技术的高效污水净化可降解填料
CN115026128A (zh) * 2022-06-17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基于周丛生物的稻田重金属阻控与消纳方法
CN115026128B (zh) * 2022-06-17 2023-08-1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基于周丛生物的稻田重金属阻控与消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3483B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3483A (zh) 一种铜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US8673619B2 (en) Production of cyanobacterial or algal biomass using chitin as a nitrogen source
CN108949739A (zh) 一种用于深度处理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8756A (zh) 一种用于处理餐饮油脂废水的微生物菌剂及处理方法
CN109626584A (zh) 一种微藻处理酱油废水的方法
CN109082393A (zh) 一种可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7641A (zh) 一种提高作物抗盐性的海洋寡糖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30711A (zh) 含有高叶绿素的耐盐性小球藻
CN1785851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去除微囊藻毒素的方法
CN104651282A (zh) 一种复合光合细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5002110B (zh) 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在水华爆发水体处理中的应用
CN105060499B (zh) 一种提高养殖水体透明度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
CN103255073B (zh) 一种光合细菌快速繁殖的方法
CN113860512B (zh) 一种土著溶藻菌激活药剂及采用其防止蓝藻水华的方法
CN114591878B (zh) 一种制备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菌剂的工艺及尾水处理方法
CN109609405A (zh) 产抑藻活性物质的芽孢杆菌及用途
CN109554310A (zh) 一种用于消减水体氨氮的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及生物菌剂
CN108408921A (zh) 一种提升养殖水体透明度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0945A (zh) 一种高密度培养异胶藻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CN112723560A (zh) 一种北方越冬池塘水质的处理方法
CN1778717A (zh) 一种净化水质的制剂
CN109090007A (zh) 一种淡、海水族鱼池虾池全生态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CN107828676A (zh) 一种汞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CN1234849C (zh) 一种肠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30577B (zh) 萼花臂尾轮虫的连续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