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9289A -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 Google Patents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9289A
CN107669289A CN201711085578.1A CN201711085578A CN107669289A CN 107669289 A CN107669289 A CN 107669289A CN 201711085578 A CN201711085578 A CN 201711085578A CN 107669289 A CN107669289 A CN 107669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integration
detector
focus
secondary l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855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9289B (zh
Inventor
李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855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692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69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9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9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9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27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data acquisition trajectory, e.g. helical or spir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5Mechanical aspects of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焦点拖尾校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探测器的积分时间;确定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利用该校正时间进行成像,可以使得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进行辐射的时间与探测器的积分时间同步,有效抑制焦点拖尾现象。

Description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断层扫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点拖尾校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技术是一种对待检测物体进行三维成像的技术。在CT扫描系统中,X射线源和探测器相对设置。在扫描过程中,X射线源和探测器围绕待检测物体旋转且保持相对静止。X射线源辐射X射线,X射线穿过待检测物体后被探测器接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待检测物体的三维图像。
飞焦点技术是从两个或多个焦点产生X射线并对检测物进行不间断的重叠数据采集,获得双倍或多倍的采样,这样获得的数据重建出的图像将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不同位置的焦点在辐射X射线时,需要保持在期望位置辐射X射线的时间与探测器接收X射线的时间同步。然而,在快速成像的情况下很难保证X射线源的焦点位置与探测器的接收完全同步,导致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中会出现拖尾(旁瓣),最终影响成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焦点拖尾的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披露了一种焦点拖尾校正方法。所述焦点拖尾校正方法包括:确定探测器的积分时间;确定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可选的,所述校正时间为积分时间与旁瓣能占比的乘积。
可选的,所述焦点拖尾校正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校正时间,提前或延迟射线源在一个焦点位置的辐射时间。
可选的,所述焦点拖尾校正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校正时间,提前或延迟开启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射线的积分时间。
本申请另一方面披露了一种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所述焦点拖尾校正装置包括:积分时间获取模块,用来确定探测器的积分时间;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用来确定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校正时间确定模块,所述校正时间确定模块基于积分时间和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可选的,所述校正时间为积分时间与旁瓣能占比的乘积。
本申请另一方面披露了一种CT扫描系统。所述CT扫描系统包括射线源,所述射线源具有多个不同焦点位置,所述射线源从所述多个不同焦点位置处辐射射线;探测器,所述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射线;焦点拖尾校正装置。
可选地,所述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提前或延迟射线源在一个焦点位置的辐射时间。
可选地,所述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提前或延迟开启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射线的积分时间。
本发明另一方面披露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媒质,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探测器在至少一次积分时间内接受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
基于所述X射线强度分布计算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
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本发明另一方面披露了一种成像方法,包括获取探测器在至少一次积分时间内接受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
基于所述X射线强度分布计算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
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基于校正时间控制成像扫描,使得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进行辐射的时间与探测器的积分时间同步。
因为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达到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一、焦点拖尾校正装置基于积分时间和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能够更接近地表征真实的拖尾时间;
二、根据校正时间控制射线源和探测器,达到射线源在焦点位置辐射射线时间和探测器接收射线的积分时间的精确同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CT扫描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示的焦点拖尾校正装置中射线源和探测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焦点拖尾校正装置中焦点拖尾校正装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焦点拖尾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焦点拖尾示例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校正后的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无拖尾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使用了多种结构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形。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的结构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CT扫描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CT扫描系统100可以包括机架110、射线源120、探测器130、检测床140、图像重建模块150、显示模块160、操作模块170和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机架110可以用于支撑扫描系统100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10中间可以开设有扫描腔体。射线源120可以用于辐射射线或信号,所述射线可以包括X射线、γ射线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射线源120为X射线球管。探测器130可以用于接收穿过检测对象之后的射线。其中,所述探测器130可以与所述射线源120相对地设置于机架110中。检测床140可以用于放置检测对象,所述检测对象可以包括人或物体。图像重建模块150可以基于探测器采集的数据重建医学图像。所述医学图像包括2D图像和3D图像。显示模块160可以显示图像重建模块150重建的图像以及CT扫描系统的用户操作界面。操作模块170可以用于产生控制射线源120、探测器130、检测床140、图像重建模块150和显示模块160的控制信号,实现对各个部分的控制。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用于产生校正信号,所述校正信号用于抑制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中出现的拖尾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行检查时,检测对象可以被置于检测床140上并沿着Z轴方向被推入到所述扫描腔体中。其中,所述Z轴方向可以为检测床140移动的方向(射线源120的旋转轴方向)。进一步地,射线源120可以绕Z轴方向旋转并辐射X射线。探测器130与射线源120相对设置并可以一起同步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探测器130可以采集扫描数据,所述扫描数据可以是X射线穿过人体后产生的数据。当扫描完成后,探测器130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图像重建模块150。进一步地,操作模块170控制所述图像重建模块150基于所述采集到的数据重建检测对象的医学影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CT扫描系统100可以进行螺旋扫描。例如,在进行扫描期间,支撑检测对象的检测床可以沿着Z轴方向在扫描腔体中移动,同时射线源120和探测器130可以绕Z轴方向进行旋转,这样相对于检测对象,射线源120可以产生一个螺旋的运动轨迹。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器130可以将采集到的经过螺旋扫描后的数据发送给图像重建模块150进行重建,并获得检测对象的三维影像图像。
为提高图像重建模块150重建出的图像的分辨率,CT扫描系统100可以进行螺旋扫描。在一些实施例中,射线源120也可以采用飞焦点技术。
在X线球管中,阳极靶与阴极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阴极产生的电子束轰击阳极靶上的某个位置,从该位置产生X射线,该位置即为一个焦点位置。在飞焦点技术中,阴极产生电子束,电子束在磁偏转线圈的作用下,轰击在阳极靶面的不同位置上,由于磁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周期性改变,从而使电子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靶面位置快速变换。采用飞焦点技术可以在不增加X射线剂量的情况下,使探测器的采样频率提高1倍,从而提高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机架110、射线源120和探测器13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射线源120包括两个焦点123和焦点124。焦点为射线源120的阴极(未在图中示出)产生的电子束轰击阳极靶(未在图中示出)产生的X射线的焦点。焦点的位置可以在磁场的作用下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内移动,例如在位置123和位置124之间变换。当焦点完成在位置124处的辐射时,焦点迅速移动至位置123。射线源120在旋转运动时,探测器130与射线源120同步运动,保持与射线源120在机架110内的相对设置不变。探测器130包括探测单元阵列131。其中,探测单元阵列131可以包括若干个探测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探测单元阵列131可以包括探测单元131-1、131-2、131-3、131-4、131-5、131-6、131-7、131-8、131-9和131-10。其中,探测单元131-2、131-3、131-4、131-5、131-6、131-7和131-8组成阵列1,131-1、131-2、131-3、131-4、131-5、131-6和131-7组成阵列2。焦点从位置123处变换到位置124处时,射线源120产生的X射线入射到探测器130上的辐射范围不同,探测器130上接收X射线的探测单元阵列也会不同。焦点在位置123处放射X射线时,探测器130上接收数据的阵列为阵列1,焦点在位置124处放射X射线时,探测器130上接收数据的阵列为阵列2。理想情况下,焦点在位置123时,探测器130开启一次积分时间T,同时焦点在位置123停留时间T;焦点移动到位置124时,探测器130开启下一次积分时间T,同时焦点在位置124停留时间T。焦点的位置切换与探测器上接收X射线的两组探测器阵列间的切换需要保持同步。然而,焦点在目标位置(例如位置123和位置124)进行放线的时间与探测器的积分时间会有不一致的现象。在一些实施例中,焦点位置的切换滞后于探测器阵列的切换。例如,当探测器130上接收X射线的探测单元阵列已由阵列1切换至阵列2时,焦点尚未从位置123切换至位置124;当探测器130上接收X射线的像素点阵列已由阵列2切换至阵列1时,焦点尚未从位置124切换至位置123。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器阵列的切换滞后于焦点位置的切换。例如,当焦点由位置123移动至位置124时,探测器130尚未从阵列1切换至阵列2;当焦点由位置124移动至位置123时,探测器130尚未从阵列2切换至阵列1。焦点在目标位置进行放线的操作与探测器开启积分时间的操作在时间上的不一致导致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中出现拖尾(旁瓣)现象,如图5所示,横坐标为焦点位置,纵坐标为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强度,波形510上出现旁瓣540,波形520上出现旁瓣530。
值得说明的是,图2只为方便说明,实际应用中,焦点并非一个点,而是包含一个位置分布范围,而且两个位置分布范围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大小可调;阵列1和阵列2包含的探测单元可以是同一组探测单元,例如阵列1和阵列2的切换相当于探测器的同一组探测单元在一次积分时间结束之后再次开启下一次积分时间。这里进行区分只为表明探测器130两次接收射线源120的不同焦点位置处辐射的X射线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CT扫描系统100包括一个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所述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用于控制射线源120的焦点位置或探测器130接收数据,即当发生焦点位置切换与探测器阵列切换不同步时,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产生校正信号,用于控制射线源120在目标焦点位置产生X射线的时间或探测器130接收X射线的时间提前或延迟,以校正拖尾现象。在一些实施例中,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确定校正时间,以同步射线源120在目标焦点位置的放线操作和探测器130的接收射线操作。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同步射线源和探测器的过程详见图3、4及其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焦点可以在两个以上的位置辐射X射线。在每个焦点位置辐射射线的时间与对应的探测器130的积分时间同步。当焦点在不同位置间移动时,探测器13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不采集扫描数据。在本申请中,为了表述方便,假设不同焦点位置对应不同探测单元阵列。在焦点从一个位置切换至另一个位置,或者探测器从一组阵列切换至另一组阵列时,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确定校正时间,以校正图5中的旁瓣。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包括积分时间获取模块310、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320和校正时间确定模块330。
积分时间获取模块310可以确定探测器130开启一次的积分时间T。在积分时间T内,探测器130接收射线源120辐射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积分时间T为探测器130以一个阵列(例如,阵列1或阵列2)接收射线源120辐射的X射线的时间。理想情况下,当探测器130阵列的切换与射线源120中焦点的位置切换同步时,探测器130以一个阵列接收射线源120辐射的X射线的时间与射线源120在一个焦点位置处辐射射线的时间相等。也就是,当探测器130中阵列切换与射线源120中焦点位置切换同步时,射线源120在一个焦点位置处的辐射时间也为T。在一实施例中,积分时间T是用户预先设置的时间,可以直接读取。
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320可以确定旁瓣能占比。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320根据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的强度分布确定。例如,启动CT扫描系统进行扫描,获得如图5所示的X射线的强度分布。可以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获得焦点的形状和位置分布图,结合探测器在积分时间T接收到的能量,可以得到光强随焦点位置的分布图,如图5中的波形510或520。根据图5所示的强度分布计算旁瓣能占比。用R表示旁瓣能占比,则旁瓣能占比R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整个焦点的能量之比,所述整个焦点的能量即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能量的具体计算过程可以采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实现,例如积分计算。以波形510为例,所述旁瓣能量可以通过积分计算波形510中的旁瓣540对应的能量,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可以通过积分计算波形510对应的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器阵列的切换滞后于焦点位置的切换。例如,在探测器的阵列1的积分时间T内,当焦点从位置123移动至位置124时,探测器尚未由阵列1切换至阵列2,探测器130在一次积分时间T内以阵列1接收焦点在错误位置(非位置123)处辐射的X射线能量为旁瓣能量E1;探测器130以阵列1在积分时间T内接收的射线源120辐射的X射线能量为E2。旁瓣的能占比R为R=E1/E2。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器130中阵列1和阵列2接收的能量相等。因此,在探测器的阵列2的积分时间T内,当焦点从位置124移动至位置123时,探测器尚未由阵列2切换至阵列1,探测器在一次开启时间T内以阵列2接收的旁瓣的能占比R与以阵列1接收的旁瓣的能占比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焦点位置的切换滞后于探测器阵列的切换。例如,当探测器开始用阵列2接收数据时,焦点尚未由位置123切换至位置124,探测器130以阵列2接收焦点在错误位置(非位置124)处辐射的能量为E1’,探测器130以阵列2接收的射线源120辐射的X射线能量为E2’。旁瓣的能占比R为R=E1’/E2’。同理,当探测器开始用阵列1接收数据时,焦点尚未由位置124切换至位置123,探测器以阵列1接收的旁瓣的能占比与以阵列2接收的旁瓣的能占比相等。
校正时间确定模块330确定校正时间,并根据校正时间,控制射线源在焦点位置的辐射时间,或者控制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射线的时间,以使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辐射射线和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射线同步。在探测器的一次开启时间T内,焦点位置与探测器阵列不对应的时间为t,即焦点在错误位置的时间(亦称拖尾时间)为t。在一些实施例中,拖尾时间可以基于积分时间和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确定模块330可以确定该拖尾时间为t=T*R。为了校正该拖尾,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控制射线源120在目标焦点位置辐射射线的时间或探测器130接收射线的时间,使得射线源120在目标焦点位置辐射射线的时间与探测器接收射线的时间同步。在一实施例中,若探测器阵列的切换滞后于焦点位置的切换,则将射线源120的焦点在目标位置停留时间t或者将探测器的积分时间提前t开启,从而使得探测器的积分时间与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辐射射线的时间同步。在一实施例中,若焦点位置的切换滞后于探测器阵列的切换,则将探测器130的积分时间延迟时间t开启或者将射线源120的焦点提前时间t移至目标焦点位置,从而使得探测器的积分时间与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辐射射线的时间同步。
在一实施例中,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产生的校正信号传递至操作模块170,操作模块170根据校正信号(例如校正时间)控制探测器的开启或关闭以及控制射线源的焦点位置,从而使得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例如位置123、124)辐射射线的时间与探测器开启积分的时间同步。
需要注意的是,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设备,也可以与CT系统的其他组件进行整合。例如,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是操作模块17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图像重建模块150的一部分,还可以是显示模块160的一部分。焦点拖尾校正装置还可以分散在各个模块。例如,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分为两部分(探测器调整部分和射线源调整部分),分别位于射线源120和探测器130中。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焦点拖尾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步骤410中,确定探测器的积分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积分时间T由积分时间获取模块310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积分时间T为探测器130接收射线源120辐射射线的一次开启时间。
在步骤420中,可以确定旁瓣能占比。在一些实施例中,旁瓣能占比R由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320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旁瓣对应的数据传输到图像重建模块150进行图像重建时,会影响图像质量。以图2为例,射线源120中焦点在两个位置(位置123和位置124)处辐射X射线时,探测器130上的两组阵列(阵列1和阵列2)分别接收射线源辐射的X射线。当探测器130开始用阵列2接收数据时,焦点仍处于位置123处或尚未切换至位置124,此时焦点位于错误位置。探测器130的阵列2接收到焦点位于错误位置处辐射的X射线能量为旁瓣能量。当焦点从位置123移动至位置124时,探测器130尚未由阵列1切换至阵列2,此时焦点位于错误位置。探测器以阵列1接收到的焦点位于错误位置处辐射的X射线能量为旁瓣能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确定探测器130在积分时间T内接收的X射线能量。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通过确定旁瓣能量占积分时间T内能量的比例确定旁瓣能占比R。
在步骤430中,可以基于积分时间和旁瓣能占比,校正时间确定模块330确定校正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校正时间t与拖尾时间相等,为积分时间T与旁瓣能占比R的乘积,即t=T*R。
在步骤440中,可以基于校正时间,控制射线源的焦点位置或探测器的开启或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校正射线源120移动至目标焦点位置的时间或者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时间。具体地,当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辐射射线的时间滞后于探测器的积分时间时,延迟时间t开启探测器的积分时间或者提前时间t将射线源的焦点移至目标焦点位置;当探测器的积分时间滞后于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辐射射线的时间时,将射线源在该目标焦点位置辐射射线的时间延迟t或者将探测器的积分时间提前t开启。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当射线源在某焦点位置辐射射线与探测器的积分时间不同步时,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对射线源或探测器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射线源和探测器的不同步可以由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测出。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中的时间获取模块310确定探测器的积分时间T。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320确定旁瓣能占比R。校正时间确定模块330基于积分时间T和旁瓣能占比R确定校正时间t。在一些实施例中,校正时间t=T*R。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基于校正时间t校正射线源或探测器。图2中所述结构,例如,当探测器由阵列1切换至阵列2时,射线源120的焦点仍处在位置123处,即焦点位置间的切换滞后于探测器阵列间的切换,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将射线源在焦点位置123处的辐射时间提前t,或者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也可以将探测器130的阵列1的积分时间延迟t开启。又例如,当射线源120的焦点由位置123移动至位置124时,探测器130尚未由阵列1切换至阵列2,探测器阵列间的切换滞后于焦点位置间的切换,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可以将射线源在焦点123位置上的辐射时间延迟t,或者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也可以将探测器在阵列1上的积分时间提前t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焦点拖尾校正方法可由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实现,所述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媒质中。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未校正的焦点辐射X射线能量分布示例图。其中,横坐标为焦点的位置,纵坐标为探测器接收到的焦点在不同位置辐射的X射线能量强度。如图5所示,焦点辐射X射线能量分布图中存在旁瓣530和旁瓣540。其中,旁瓣530峰值坐标为(18,0.6573),旁瓣540峰值坐标为(23,0.6112)。所述旁瓣能量为旁瓣530的能量或旁瓣540的能量。所述积分时间T内的光强分布为峰值坐标为(18,3.016)的波形510或峰值坐标为(23,3.007)的波形520。其中,波形510包括旁瓣540,波形520包括旁瓣530。在一些实施例中,旁瓣能占比R为旁瓣能量530占波形520能量的比值或旁瓣能量540占波形510的能量。在本申请中,旁瓣能占比R也可以通过总旁瓣能量与总能量计算。其中总旁瓣能量为旁瓣530的能量和旁瓣540的能量之和,总能量为波形510的能量和波形520的能量之和。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校正后的焦点辐射X射线能量分布示例图。其中横坐标为焦点的位置,纵坐标为探测器接收到的焦点在不同位置辐射的X射线能量强度。例如,如图6所示,当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基于校正时间t=T*R调整射线源120或探测器130后,探测器接收到的焦点辐射X射线能量分布图中旁瓣630的峰值坐标为(18,0.2814),旁瓣640的峰值坐标为(23,0.2344)。积分时间T内的光强分布为峰值坐标为(18,3.356)的波形610或峰值坐标为(23,3.007)的波形620。从图中可以看出,旁瓣630和旁瓣640的峰值相较于图5中的旁瓣530和旁瓣540大大减小。旁瓣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并且波形610和波形620的能量峰值相较于图5中的波形510和波形520相应地增加。因此,采用图3所示的焦点拖尾校正装置180和图4所示的时间延迟积分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旁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焦点拖尾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探测器在至少一次积分时间内接受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
基于所述X射线强度分布计算旁瓣能占比,
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本实施例的具体细节请参考本申请其它部分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探测器在至少一次积分时间内接受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
基于所述X射线强度分布计算旁瓣能占比;
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基于校正时间控制成像扫描,使得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进行辐射的时间与探测器的积分时间同步。
本实施例的具体细节请参考本申请其它部分的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申请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申请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申请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焦点拖尾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探测器的积分时间;
确定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
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拖尾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所述校正时间,提前或延迟射线源在一个焦点位置的辐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拖尾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所述校正时间,提前或延迟开启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积分时间。
4.一种焦点拖尾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积分时间获取模块,用来确定探测器的积分时间;
旁瓣能占比获取模块,用来确定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
校正时间确定模块,所述校正时间确定模块基于积分时间和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点拖尾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时间为积分时间与旁瓣能占比的乘积。
6.一种CT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线源,所述射线源具有多个不同焦点位置,所述射线源从所述多个不同焦点位置处辐射射线;
探测器,所述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射线;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所述焦点拖尾校正装置调整射线源在一个焦点的辐射时间或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射线的积分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T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提前或延迟射线源在一个焦点位置的辐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T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提前或延迟开启探测器接收射线源辐射的射线的积分时间。
9.一种存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媒质,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探测器在至少一次积分时间内接受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
基于所述X射线强度分布计算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
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10.一种成像方法,包括:
获取探测器在至少一次积分时间内接受到的X射线强度分布;
基于所述X射线强度分布计算旁瓣能占比,所述旁瓣能占比为所述积分时间内,旁瓣能量与所述积分时间内探测器接收到的能量之比;
基于所述积分时间和所述旁瓣能占比确定校正时间;
基于校正时间控制成像扫描,使得射线源在目标焦点位置进行辐射的时间与探测器的积分时间同步。
CN201711085578.1A 2017-11-07 2017-11-07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Active CN107669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5578.1A CN107669289B (zh) 2017-11-07 2017-11-07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5578.1A CN107669289B (zh) 2017-11-07 2017-11-07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9289A true CN107669289A (zh) 2018-02-09
CN107669289B CN107669289B (zh) 2020-09-11

Family

ID=6114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5578.1A Active CN107669289B (zh) 2017-11-07 2017-11-07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692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2514A (zh) * 2021-01-29 2021-06-11 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飞焦点模式下的虚拟积分时间的插值计算方法、系统、成像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3089A1 (en) * 2003-12-09 2005-06-09 Man Bruno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i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CN1636514A (zh) * 2003-12-30 2005-07-13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减少射线散射的多检测器ct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01272453A (zh) * 2007-03-20 2008-09-24 索尼株式会社 拖尾校正信号发生电路、方法、程序、拖尾校正电路和成像器件
CN101933323A (zh) * 2008-02-01 2010-12-29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CN103385732A (zh) * 2013-07-25 2013-11-13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静态ct扫描仪
CN104939859A (zh) * 2015-06-23 2015-09-30 李彬 一种ct图像校正方法
US20160110892A1 (en) * 2014-10-21 2016-04-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ormalizing contrast across multiple acquisitio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3089A1 (en) * 2003-12-09 2005-06-09 Man Bruno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i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CN1636514A (zh) * 2003-12-30 2005-07-13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减少射线散射的多检测器ct成像方法和装置
CN101272453A (zh) * 2007-03-20 2008-09-24 索尼株式会社 拖尾校正信号发生电路、方法、程序、拖尾校正电路和成像器件
CN101933323A (zh) * 2008-02-01 2010-12-29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控制方法
CN103385732A (zh) * 2013-07-25 2013-11-13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静态ct扫描仪
US20160110892A1 (en) * 2014-10-21 2016-04-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ormalizing contrast across multiple acquisitions
CN104939859A (zh) * 2015-06-23 2015-09-30 李彬 一种ct图像校正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2514A (zh) * 2021-01-29 2021-06-11 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飞焦点模式下的虚拟积分时间的插值计算方法、系统、成像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9289B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1900B (zh) 静态实时ct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控制方法
JP3864106B2 (ja) 透過x線データ獲得装置およびx線断層像撮影装置
US7885378B2 (en) Imaging system and related techniques
EP3010417B1 (en) Calibration of imagers with dynamic beam shapers
CN102781327B (zh) 相衬成像
US7333588B2 (en) Virtual spherical anode computed tomography
CN105101879B (zh) X射线ct装置及ct图像显示方法
CN105832357A (zh) 使用多光谱x射线源的全景成像
US20100172472A1 (en) Collecting images for image stitching with rotating a radiation detector
CN114199907B (zh) 多分辨率ct成像系统及方法
JP2000271112A (ja) 物体の像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
EP2222227A2 (en) Movable wedge for improved image quality in 3d x-ray imaging
CN102715914B (zh) G型臂x光机的三维图像生成方法及装置与g型臂x光机
JP4056922B2 (ja) 放射線計算断層画像装置
US7330594B2 (en) 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software,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ubstantially minimizing blur in the scanned image
JPH06233757A (ja) 3次元撮影装置
JP2000350725A (ja) コンピュータトモグラフィ装置の作動方法
CN107157505B (zh) 一种提高锥形束spect成像分辨率的方法
KR20140145032A (ko) 엑스선 촬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669289A (zh) 焦点拖尾校正装置、方法、成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媒质
JP7345292B2 (ja) X線トモシンセシス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U2019201125B2 (en) Geometric alignment, sample motion correction, and intensity normaliz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projections using pi-line optimization
CN112932514B (zh) 插值计算方法、系统、成像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3233955B2 (ja) X線ct装置
JPH09215687A (ja) X線撮影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x線ct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any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