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0481B -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0481B
CN107650481B CN201711060213.3A CN201711060213A CN107650481B CN 107650481 B CN107650481 B CN 107650481B CN 201711060213 A CN201711060213 A CN 201711060213A CN 107650481 B CN107650481 B CN 107650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plate
supporting
limiting
suppor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02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50481A (zh
Inventor
王文长
吕晓胜
郭林波
刘海滨
朱龙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602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50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50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0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50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0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以及贴合组装方法。该装配工装,用于贴合组装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支承件、中间件和第二支承件;限定第一工件对应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工件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所述中间件可拆卸的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使所述第二支承件能沿纵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运动以逐渐缩小所述纵向间距而使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装配面贴合组装。所述贴合组装方法利用上面的装配工装,利用重力作用,使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扣合、粘贴,一次性形成多个同一规格的贴合件,保证良品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很多传统的制造流程都需经过板形工件上涂覆贴合介质、涂覆后再与结构件进行组装的加工工序。
业界原来的操作方式是先手工将板形工件与结构件组合在一起,然后将组合体定位在工装上进行手工或半自动点涂操作。板形工件与结构件的组装及板形工件的涂覆要逐个进行,作业效率比较低下。
另外一种操作方式是,先在板形工件表面涂覆贴合介质,然后再与结构件组合。具体操作方式是将板形工件单独定位在一套工装上进行涂覆,涂覆完贴合介质后再将板形工件逐个从定位夹具中取出,再逐个与结构件组装定位在另外一套夹具上,尽管也可以一次对多个工件进行同时作业,但整个作业流程需要在两种不同工装上进行操作,整体效率非常低;且在取装涂覆有贴合介质的板形工件时,贴合介质粘在取放的工具或人手上,造成涂覆好的贴合介质形状损坏,影响涂覆作业质量,同时也不能保证加工时作用现场和操作人员清洁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提高组装效率和保证涂覆质量的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用于实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面与第二工件的第二装配面之间的贴合组装;所述装配工装包括第一支承件、第二支承件、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及中间件;
所述第一支承件能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以形成将所述第一工件限位于所述第一支承件上的第一容置区间;
所述第二支承件能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形成将所述第二工件限位于所述第二支承件上的第二容置区间;
所述第一容置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区间呈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所述中间件能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所述中间件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时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容置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区间之间纵向间距的限位体,在所述中间件抽离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时,所述第二支承件能沿纵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运动以逐渐缩小所述纵向间距而使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装配面贴合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承件为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承件为限位板,所述中间件为插板,所述插板可插拔地支撑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承件上的限位孔,所述第一容置区间由所述限位孔所在的立体空间提供;
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限位孔外侧的所述限位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限位板上的定位销孔和销钉的组合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为L形定位凸台、定位槽;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将所述第二工件固定在所述限位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开设若干个定位孔,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对应所述定位孔设有插置于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进一步地,对应所述限位孔设有用于支撑第一工件的支撑凸台,
所述插板对应所述支撑凸台设有让位槽;当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抽出所述插板时,所述限位板沿所述定位柱轴向自由下落,所述支撑凸台插置于所述限位孔中而将第一工件顶出与第二工件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限位孔分成至少两部分的分隔条,所述支撑凸台对应所述分隔条设置供所述分隔条下落的让位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插拔方向的两侧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柱相抵接。
进一步地,包括两片所述插板,两片所述插板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板和限位板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工件与所述限位孔相对位置的工件固定板,所述工件固定板上设有涂覆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两端设为圆柱段,其中部设成倒锥形段,并且所述倒锥形段的外径小于圆柱段的直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设置依次层叠的所述第一支承件、所述中间件与所述第二支承件,并利用重力作用,使所述第二支承件在所述中间件从所述第一支承件与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拆除时自由下落,从而使所述第一定位部内的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固定的所述第二工件贴合,从而可一次性完成多个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贴合的加工工序,除了提高了生产效率外,由于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被分别定位支承,且中间件能使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保持一定的纵向间距,故即使在贴合组装中需要用到贴合介质,也能方便进行贴合介质的涂覆操作,且涂覆贴合介质后可在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仍分别被该工装定位、支承的前提下进行贴合组装,无需如现有技术一般多次取装工件或更换夹具,因此能够较好的避免受贴合介质的影响而导致贴合组装效果较差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组装良品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对应上述的装配工装,提供一种贴合组装方法,以在保证工件涂覆质量的同时,简化涂覆的操作工序,以最终实现提高涂覆的工作效率。
一种贴合组装方法,采用上述的装配工装实现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的组装,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次组装所述第一支承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
将所述第一工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中;
对所述第一工件涂覆贴合介质;
在所述第二支承件上固定所述第二工件;
抽离所述中间件,所述第二支承件沿纵向朝所述第一支承件所在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相互靠近而在所述贴合介质的作用下实现贴合组装。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贴合组装方法使用上述的装配工装,利用重力作用,使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贴合,一次性形成多个同一规格的贴合件,保证良品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工装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工装的另一俯视图;
图5为图4的B方向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利用重力作用实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面与第二工件的第二装配面之间的一次性贴合组装;所述装配工装包括第一支承件、第二支承件、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及中间件;所述第一支承件能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以形成将所述第一工件限位于所述第一支承件上的第一容置区间;所述第二支承件能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形成将所述第二工件限位于所述第二支承件上的第二容置区间;所述第一容置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区间呈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中间件能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所述中间件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时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容置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区间之间纵向间距的限位体,在所述中间件抽离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时,所述第二支承件能沿纵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运动以逐渐缩小所述纵向间距而使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装配面贴合组装。
如图1至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100。以下第一工件为板形工件200,第二工件为具有腔体的结构件300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定位装配工装的结构及其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装配工装100的所述第一支承件为支撑板110,所述第二支承件为限位板130,所述支撑板110与所述限位板130相互平行连接,并且可以沿垂直于该两块板的方向做相对运动。所述中间件为插板120,所述插板120可插拔地支撑于所述支撑板110与所述限位板130之间;以在插入时对限位板130形成纵向支撑,并构成拔出前后限位板130相对所述支撑板110的高度差。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承件上的限位孔131,所述第一容置区间由所述限位孔131所在的立体空间提供;所述第二定位部为靠近所述限位孔131设置的用于定位所述结构件300的第二定位部。
所述装配工装100中的所述支撑板110与所述限位板130均呈矩形。所述限位板130四个角端均开有一个定位孔134,对应地,所述支撑板110上表面对应定位孔134设有定位柱140,所述定位柱140插置于所述定位孔134中,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板110和限位板130,对所述限位板130进行垂直于其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导向。当抽离所述插板120时,所述限位板130沿着所述定位柱140轴向自由下落,向靠近所述支撑板110的方向掉落。
所述插板120沿着其插拔方向的两侧与处于该两侧的所述定位柱140相抵接,即所述定位柱140对所述插板120的插拔操作起导向作用。
所述限位板130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其上、下表面且用于放置所述板形工件200的限位孔131,并且所述限位板130上表面在靠近所述限位孔131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部,用于将所述结构件300固定于限位孔131处。所述支撑板110对应每一限位孔131设有支撑凸台111,并且所述支撑凸台111可在限位板130朝向所述支撑板110下落时伸入所述限位孔131内且不干涉限位板130的自由下落。所述支撑凸台111用于从下方支撑位于限位孔131内的板形工件200,并在限位板130下落时将板形工件200顶起与结构件300接合。
本发明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100采用限位板130容置可相对限位板130纵向活动的所述板形工件200和定位所述结构件300,在所述插板120被拔出,所述限位板120自由下落时,板形工件200可被所述支撑板110上的支撑凸台111顶出而被随所述限位板130同步下落的结构件300扣合,进而可实现二者的组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板形工件200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结构件300的第二装配面之间通过贴合介质,通常为膏状物(例如锡膏)贴合,因而,在二者扣合之前需要在所述板形工件200上表面涂覆贴合介质,而后再抽出所述插板120使限位板130自由下落,最终实现板形工件200与结构件300的贴合。
采用本发明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100,可以在第一支承件上设置支承多个板形工件200的多个安装位,相应的在第二支承件上设置支承多个结构件300的多个安装位,即可一次性加工多个产品,即同时完成多组所述板形工件200与所述结构件300的定位装配工作,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并且在板形工件200涂覆贴合介质后无需移动板形工件200,有利于保证涂覆质量,以及加工场所和操作人员的清洁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10上开设有安装孔113,所述定位柱140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13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140也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10上,或者所述定位柱140与所述支撑板110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140的两端设为圆柱段,其中部设成倒锥形段,并且所述倒锥形段的外径小于圆柱段的直径,可以减少所述限位板130下落时与所述定位柱140接触的可能性,保证所述其下落过程的顺畅性。
由上可知,所述支撑板110的支撑凸台111从下方将板形工件200支撑在所述限位板130的所述限位孔131内,为保证所述插板120的插拔过程的顺畅性,所述插板120在与所述支撑凸台111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让位槽121。当组装好该工装100时,所述支撑凸台111位于所述让位槽121和所述限位孔131所组合形成的凹槽之中,用于支撑所述板形工件200。这时,所述限位板130限定了所述板形工件200其放置的平面位置,所述支撑凸台111限定了所述板形工件200其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限位孔131内可以间隔设置多个支撑凸台111,以提高板形工件200的安装可靠性。
当放置好所述板形工件200并涂覆完毕后,放置所述结构件300于限位板130上并将其固定。此时,所述板形工件200与所述结构件300处于分离状态,这时,两者的位置可以是:一是使所述板形工件200在垂直于所述限位板130的方向上的高度稍低于所述限位板130,所述结构件300的第二装配面(即待贴合面)置于所述限位板130的上表面;二是使所述板形工件200的第一装配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装配面是作为待贴合面的板形工件200上表面)与所述限位板130的上表面齐平设置,并使所述结构件300的第二装配面以高于所述限位板130的上表面的方式设于所述限位板130上。其中,采用第一种结构进行设置时可使所述板形工件200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限位板13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与涂覆贴合介质的厚度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在使用刮板进行涂覆操作时,便于一次性对整个所述限位板130内的所述板形工件200涂覆贴合介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涂覆质量;采用第二种结构进行设置时还适用于下部呈腔体状的所述结构件300,即所述结构件300倒扣于所述限位孔131上,所述结构件300的第二装配面为与所述限位板130的上表面呈一定垂直间距的腔体内表面;和/或所述结构件300呈腔体结构。当抽离插板120时,所述板形工件200和所述结构件300逐渐缩小纵向间距,直至所述板形工件200的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结构件300的第二装配面贴合组装。
当需要将两个或更多板形工件200与一个结构件300同步组装时,每一限位孔131内还可设置分隔条132将限位孔分隔成多个部分,以容置多个板形工件200。对应地,所述支撑凸台111设有供分隔条132自由下落的让位缺口112,以保证所述限位板130顺畅地自由下落。该分隔条132优选与限位板130一体成型。
为了精准涂覆贴合介质,该定位装配工装100还可包括工件固定板(图未示),用于将所述板形工件200固定在所述限位孔131内,在所述板形工件200需要涂覆贴合介质的地方开设涂覆孔。待涂覆完毕后,取下所述工件固定板(图未示),贴合介质便留在所述工件固定板(图未示)的涂覆孔对应的位置,保证对所述述板形工件200精准涂覆。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靠近所述限位孔131设于限位板130上的定位销孔,以结合特制的柱状限位构件来固定所述结构件300,防止因所述限位板130的下落运动,导致所述结构件300与所述限位板130发生相对位移。此外所述第二定位部可为位于所述限位板130上的定位销孔133和销钉的组合结构,或L形定位凸台、定位槽等,在此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所述插板120的顺利插拔,所述插板120的实施方式可为:
所述插板可在进行插拔方向且远离所述限位孔131的一侧边上设置拉动把手122。
所述插板120设有两片,两片插板120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板和限位板之间,需要抽离所述插板120时,两个所述插板120沿着所相反的方向抽离。此种实施方式方便同时拆除两片插板120而使所述插板120对所述限位板130相对两侧的支撑可以同时消失,这样,所述限位板130可平行于支撑板110落下,增加所述板形工件200和所述结构件300贴合过程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工件为块状工件,其直接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块状工件的位置对应所述限位孔放置。因此无需再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限位孔的位置设置支撑凸台,对应地,所述插板对应所述限位孔开设让位槽。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面与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留有涂覆贴合介质的厚度间距,或者与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齐平;对应的所述第二工件的第二装配面高于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的方式设于所述限位板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固定第二工件的夹具135,如图4-5所示,使所述第二工件固定在所述限位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工件与所述限位板的相互固定情况至少两种情况:一是所述第二工件的第二装配面与所述限定板的上表面在垂直于所述限位板的方向上的高度存在一定的间距,这时所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面垂直于所述限位板的方向上的高度可略高于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在贴合工序之前,两个装配面处于分离的状态;二是所述第二工件放置于所述限位板上,其第二装配面置于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这时所述第一工件在垂直于所述限位板的方向上的高度稍低于所述限位板。
总而言之,本发明的所述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100利用所述第一支承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的依次层叠组装,所述第二支承件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部和可抽离的所述中间件的组合设计,使工装可以利用重力作用来一次性完成多个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贴合的加工工序,除了提高了生产效率外,因所述第二支承件对所述板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位置的限定,保证了加工的良品率。
与此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的装配工装完成的用于贴合组装方法。该方法的操作步骤为:
依次组装所述第一支承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
将所述第一工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中;
对所述第一工件涂覆贴合介质;
在所述第二支承件上固定所述第二工件;
抽离所述中间件,所述第二支承件沿纵向朝所述第一支承件所在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相互靠近而在所述贴合介质的作用下实现贴合组装。
若对应上述关于工装所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关系而言,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方法如下:
所述依次组装所述第一支承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具体为,依次组装所述支撑板110、所述插板120和所述限位板130;该步骤具体包括先将定位柱140紧配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10上,而后将所述插板120放置于所述支撑板110上,然后将所述限位板130以定位孔134套住定位柱140的方式覆盖在所述插板120上方。
所述将所述第一工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中,具体为,将所述板形工件200放置在所述限位孔131中;这时,所述限位孔131限定所述板形工件200在所述限位板130的平面方向的位置,所述支撑凸台111从所述板形工件200下方支撑,从而限定所述板形工件200的高度;
所述对所述第一工件涂覆贴合介质,具体为:对所述板形工件200涂覆贴合介质,所述贴合介质可为锡膏;该贴合介质用于贴合所述板形工件200的第一装配面和所述结构件300的第二装配面;
若所述板形工件200在垂直于所述限位板130的方向上的高度稍低于所述限位板130时,可以在使用刮板进行涂覆操作时,便于一次性对整个所述限位板130内的所述板形工件200涂覆贴合介质。
在所述第二支承件上固定所述第二工件,具体为:在所述限位板130上放置所述结构件300,并通过第二定位部将结构件300定位于限位板130上表面,以避免所述结构件300随所述限位板130落下时发生相对位移;
所述抽离所述中间件,所述第二支承件沿纵向朝所述第一支承件所在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相互靠近而在所述贴合介质的作用下实现贴合组装,具体为:抽离所述插板120,所述限位板130和固定在其上的所述结构件300同时落下,所述结构件300的第二装配面扣在所述板形工件200的第一装配面上,所述结构件300被所述板形工件200上的贴合介质贴合固定。
进一步地,涂覆贴合介质前,可以所述板形工件200上加设所述工件固定板,所述工件固定板固定所述板形工件200于所述限位孔131中。所述工件固定板上预留贴合介质涂覆孔,保证精确涂覆。当涂覆完毕后,在将所述工件固定板取下,原来所述涂覆孔的位置留有贴合介质,用于贴合所述结构件300。
若对应上述关于工装所描述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对应关系而言,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方法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第二步骤:所述第一工件直接放置于所述限位孔限定的所述支撑板区域内,贴合组装高度为其第一装配面的高度。
若对应上述关于工装所描述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对应关系而言,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方法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第四步骤:将所述第二工件通过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固定在所述限位孔的上方。
所述用于贴合组装的方法通过依次组装所述第一支承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利用所述第二支承件上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别限定所述板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的位置,再抽离所述中间件,利用重力作用,使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扣合、粘贴,一次性形成多个同一规格的贴合件,保证良品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用于实现第一工件的第一装配面与第二工件的第二装配面之间的贴合组装;所述装配工装包括第一支承件、第二支承件、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及中间件,所述第一支承件为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承件为限位板,所述中间件为插板,所述插板可插拔地支撑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承件上的限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限位孔外侧的所述限位板上;
所述第一支承件能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以形成将所述第一工件限位于所述第一支承件上的第一容置区间,所述第一容置区间由所述限位孔所在的立体空间提供;
所述第二支承件能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形成将所述第二工件限位于所述第二支承件上的第二容置区间;
所述第一容置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区间呈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所述中间件能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所述中间件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时作为控制所述第一容置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区间之间纵向间距的限位体,在所述中间件抽离所述第一支承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时,所述第二支承件能沿纵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运动以逐渐缩小所述纵向间距而使所述第一装配面与所述第二装配面贴合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所述限位板上的定位销孔和销钉的组合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为L形定位凸台、定位槽;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将所述第二工件固定在所述限位孔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开设若干个定位孔,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对应所述定位孔设有插置于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限位孔设有用于支撑第一工件的支撑凸台,所述插板对应所述支撑凸台设有让位槽;当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抽出所述插板时,所述限位板沿所述定位柱轴向自由下落,所述支撑凸台插置于所述限位孔中而将第一工件顶出与第二工件组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限位孔分成至少两部分的分隔条,所述支撑凸台对应所述分隔条设置供所述分隔条下落的让位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插拔方向的两侧与对应的所述定位柱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片所述插板,两片所述插板对称设于所述支撑板和限位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工件与所述限位孔相对位置的工件固定板,所述工件固定板上设有涂覆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两端设为圆柱段,其中部设成倒锥形段,并且所述倒锥形段的外径小于圆柱段的直径。
10.贴合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工装实现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的组装,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次组装所述第一支承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第二支承件;
将所述第一工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中;
对所述第一工件涂覆贴合介质;
在所述第二支承件上固定所述第二工件;
抽离所述中间件,所述第二支承件沿纵向朝所述第一支承件所在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相互靠近而在所述贴合介质的作用下实现贴合组装。
CN201711060213.3A 2017-11-01 2017-11-01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Active CN107650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0213.3A CN107650481B (zh) 2017-11-01 2017-11-01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0213.3A CN107650481B (zh) 2017-11-01 2017-11-01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0481A CN107650481A (zh) 2018-02-02
CN107650481B true CN107650481B (zh) 2023-12-22

Family

ID=61096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0213.3A Active CN107650481B (zh) 2017-11-01 2017-11-01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50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4437B (zh) * 2019-09-30 2021-08-17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件激光点焊治具及点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65407U (zh) * 2012-12-19 2013-06-05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
CN103660512A (zh) * 2012-09-17 2014-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贴附装置
CN207432961U (zh) * 2017-11-01 2018-06-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51006A (ja) * 2013-02-08 2014-08-25 Olympus Corp シート貼付治具およびシート貼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0512A (zh) * 2012-09-17 2014-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贴附装置
CN202965407U (zh) * 2012-12-19 2013-06-05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
CN207432961U (zh) * 2017-11-01 2018-06-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0481A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02124A (ko) 기판 분리 장치 및 기판 분리 방법
JP2000094398A (ja) 打抜き加工用パンチ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650481B (zh)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和贴合组装方法
CN106304694B (zh) 软硬结合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00330833A1 (en) Pcb connector
TW201442575A (zh) 連片電路板以及連片電路板之製作方法
CN106784963B (zh) 一种锂电池绝缘膜的连续上料装置
KR101192371B1 (ko) 외부전극형성용 캐리어 플레이트 및 제조방법
CN206318929U (zh) 一种电子产品电池表面贴双面胶的辅助治具
JP2007007829A (ja) プレス金型
WO2020199344A1 (zh) 浮动式压力定位器
US1037549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including a miniature voice coil
CN106514317B (zh) 四面铣孔夹具
CN212070826U (zh) 一种激光加工治具及激光加工设备
CN210449272U (zh) 一种模块化组装式离心管临时固定架
CN215601754U (zh) 一种载具
CN210982530U (zh) 一种电芯功能测试模块及机构
CN207432961U (zh) 用于贴合组装的装配工装
CN104440337A (zh) 微型刀具顶料器及上料装置
CN110816107B (zh) 一种印刷品的夹片式装订装置
CN210630888U (zh) 一种柜门或抽屉面拉手结构
CN210465611U (zh) 整拼板装pcb板测试工装
KR102118021B1 (ko) 전기접촉단자와 그 장착 구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08928631B (zh) Fpc拼板的自动分料装置
KR20110111027A (ko) 홀 가공용 금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0

Address after: 510730 No. 6, layered Road,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4

Address after: 510730, No. 6, Jin Lu,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730 No. 6, layered Road,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