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2066B - 地效翼船基地 - Google Patents

地效翼船基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2066B
CN107642066B CN201710907181.XA CN201710907181A CN107642066B CN 107642066 B CN107642066 B CN 107642066B CN 201710907181 A CN201710907181 A CN 201710907181A CN 107642066 B CN107642066 B CN 107642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effect
effect ship
fixed
movable rail
shap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71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2066A (zh
Inventor
石亚军
顾建民
周谦
吕伟高
席鹏
张慧
徐新发
王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zhou Spacecraft Hai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ipbuilding (hainan) Airship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ipbuilding (hainan) Airship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ipbuilding (hainan) Airship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071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2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2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2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2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2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地效翼船基地包括呈U型结构固定布置在固定式水泥码头上的固定式房箱集装箱,所述U型结构围成的空间用于停放地效翼船,移动式房箱集装箱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侧,通过转动移动式房箱集装箱打开或关闭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侧;输送单元,包括用于装载地效翼船的装载车,装载车由牵引车牵引移动;转泊单元,包括固定在固定式水泥码头上的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活动轨道铰接在固定轨道朝向水面的一端,且活动轨道在水深所在方向上可上下翻转;活动轨道自固定式水泥码头向水面延伸,通过装载车在固定轨道与活动轨道形成的轨道上移动实现地效翼船的上下水。本发明能实现基地的机械化作业,为地效翼船的运营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并满足防台风要求。

Description

地效翼船基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效翼船基地。
背景技术
地效翼船是利用机翼地面效应原理设计的新型高性能船舶,与水上飞机不同,它可以利用地面效应长时间贴近水面飞行。总体来说,地效翼船就是一个水上飞行器,因此,与水上飞机机场一样,地效翼船基地一般也建立在河边、湖边或海边。但永久式水上飞机机场(如青岛黄岛水上飞机基地)投资巨大,如果地效翼船基地建设以此为模板,将极大限制地效翼船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我国东南沿海是台风多发区域,在此区域建造地效翼船基地必须考虑台风对基地及停放在基地内的地效翼船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解决防台风问题。同时,建设的地效翼船基地必须保证在地效翼船转场时能够实现集装化运输,而在地效翼船到场时能够实现基地的机械化作业,并为地效翼船的运营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这些都是地效翼船基地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地效翼船基地,其既保证了地效翼船转场时的集装化运输和地效翼船到场时基地的机械化作业,同时具备防台风功能,为地效翼船的运营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地效翼船基地,包括固定式水泥码头,所述地效翼船基地还包括:
集装箱房箱单元,包括固定式房箱集装箱和移动式房箱集装箱,固定式房箱集装箱呈U型结构固定布置在固定式水泥码头上,所述U型结构围成的空间用于停放地效翼船,移动式房箱集装箱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侧,通过转动移动式房箱集装箱打开或关闭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侧;
输送单元,包括带有车轮的装载车,装载车用于装载地效翼船,装载车由牵引车牵引移动;
转泊单元,包括固定在固定式水泥码头上的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活动轨道铰接在固定轨道朝向水面的一端,且活动轨道在水深所在方向上可上下翻转;活动轨道自固定式水泥码头向水面延伸,通过装载车在固定轨道与活动轨道形成的轨道上移动实现地效翼船的上水或下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固定式水泥码头上固定设置有挡水混泥土平台,固定式房箱集装箱固定布置在挡水混泥土平台上并形成所述U型结构。
所述移动式房箱集装箱一端与所述U型结构两侧壁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转轴下端固定在固定式水泥码头上,转轴上端与所述U型结构侧壁上的固定式房箱集装箱箱体固接。
所述移动式房箱集装箱的底部带有移动轮。
所述活动轨道的两侧轨道体之间通过平衡水箱连接,平衡水箱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设有排水泵、进水泵;沿平衡水箱的深度方向设有传感器检测管,传感器检测管自平衡水箱外部伸入平衡水箱内,且位于平衡水箱外部和内部的传感器检测管管段上分别装有磁性浮子、液位控制开关,液位控制开关位于磁性浮子的上方;位于平衡水箱外部的传感器检测管管段内设有上、下两个控制位置,两个所述控制位置均带有干簧管磁性开关,分别用于控制排水泵、进水泵的工作启闭。
所述装载车包括用于装载地效翼船的车身,装载车沿其车身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从动的车轮和至少一组主动的车轮,车身与从动的车轮的轮轴固接,主动的车轮的轮轴可转动地铰接在车身上,主动的车轮的轮轴固接有连接架,连接架上设有挂钩和锁扣,挂钩用于与牵引车拖接,牵引车上设有牵引绞车,锁扣用于牵引绞车上牵引绳的活动端连接。
所述活动轨道带有至少两组滚轮。
所述固定式水泥码头系泊有浮码头单元,所述浮码头单元由多个浮筒体通过可拆式固定连接拼接而成。
所述浮筒体的外周均布有四个耳部,所述四个耳部在浮筒体上的设置位置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依次下降;耳部上设有耳孔,四个浮筒体通过连接栓拼接时,四个浮筒体分别通过一个耳部与连接栓固接;与连接栓连接的四个耳部在相应浮筒体上的设置位置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下降;所述浮码头单元外围的浮筒体中,相邻浮筒体之间,通过二者相邻的耳部与紧固件固接。
所述耳孔的内壁面上设有内凹槽,连接栓的栓体上设有凸台,凸台用于与内凹槽接合。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简易的固定式水泥码头和集装箱房箱单元的组合布局实现了对地效翼船的防风、防雨、遮阳、维护、保养和各种零部件、易损件的储存功能,同时满足基地人员对办公、生活和娱乐的要求,并实现对地效翼船运营的指挥和通讯功能;输送单元、转泊单元和浮码头单元构成了地效翼船在基地里的移动单元,通过输送单元可以完成地效翼船在固定式水泥码头上的快速移动,通过转泊单元可以完成固定式水泥码头与江、河、海之间的地效翼船的转泊移动,构建起地面和水面间的桥梁,通过浮码头单元可以作为地效翼船在水中停泊和人员上下岸使用的运营装备。上述所有系统及部件均可拆卸,并满足集装箱化及公路货车运输要求。
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实现了地效翼船基地的防风、防雨、遮阳、办公、生活、娱乐、维护、保养、指挥和通讯等基本功能,解决了地效翼船转场时集装化运输问题,并实现了地效翼船基地的机械化作业,构建起地面间、地面和水面间的移动连接桥梁。简易的固定式水泥码头和集装箱房箱单元的组合布局大幅降低了基地的建造成本,为拓展地效翼船发展领域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地效翼船基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地效翼船停放在地面。
图2为本发明所述地效翼船基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地效翼船处于牵引上下水状态。
图3为本发明所述地效翼船基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地效翼船停放在水面。
图4为所述集装箱房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挡水混泥土平台,图中还示出了移动式房箱集装箱从将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完全打开状态转动至将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完全关闭状态的两个转动位置。
图5为所述转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所述平衡水箱的结构图,图中为了示出平衡水箱的内部结构,平衡水箱外周的部分盖板未示出。
图8为本发明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装载车与牵引车之间为通过绳索柔性牵引。
图9为本发明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装载车与牵引车之间为刚性拖挂牵引。
图10为所述浮码头单元中部分浮筒体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两个浮筒体之间的可拆式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00、固定式水泥码头;200、集装箱房箱单元;300、输送单元;400、转泊单元;500、浮码头单元;1、固定式房箱集装箱;2、移动式房箱集装箱;3、地效翼船;4、装载车;401、车身;5、车轮;6、牵引车;7、固定轨道;8、活动轨道;9、挡水混泥土平台;10、转轴;11、移动轮;12、平衡水箱;13、排水泵;14、进水泵;15、传感器检测管;16、磁性浮子;17、液位控制开关;18、连接架;19、挂钩;20、锁扣;21、牵引绞车;22、牵引绳;23、滚轮;24、浮筒体;25、耳部;251、耳孔;2511、内凹槽;26、连接栓;261、凸台;27、紧固件;28、销轴;29、转动轴;30、定位桩;31、连接支座;32、工艺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发明所述地效翼船基地包括固定式水泥码头100,本发明所述地效翼船基地还包括:
集装箱房箱单元200,见图1、图4,所述集装箱房箱单元200包括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和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呈U型结构固定布置在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上,所述U型结构围成的空间用于停放地效翼船3,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侧,通过转动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打开或关闭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侧;具体地,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上固定设置有挡水混泥土平台9,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固定布置在挡水混泥土平台9上并形成所述U型结构;所述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一端与所述U型结构两侧壁的一侧通过转轴10铰接,转轴10下端固定在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上,转轴10上端与所述U型结构侧壁上的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箱体固接;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的底部带有移动轮11。其中,挡水混泥土平台9的高度一般要达到300mm~500mm,挡水混泥土平台9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雨水影响到房箱集装箱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增加了房箱集装箱的高度,从而保证在台风来袭时增加的高度能够起到对地效翼船3的遮蔽作用,有效提高防台风集装箱房箱单元200的抗台风能力;移动轮11的设置一方面便于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的移动,另一方面,抬高了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的高度,从而提升了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的防雨水能力。图1中,为了区别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与水域,针对陆地和水域分别采用不同的剖面线在可见面填充以区别示意,并且在图中分别用文字“地面”和“水面”进行明显的区别示意。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是具备住宿、办公、储藏、观察等功能的房箱,其重量重,将其固定在挡水混泥土平台9上,构成了地效翼船3在地面停放时的三面U型防风墙,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是具备会议、厨房和饭厅功能的房箱,其重量轻,所以便于移动,当有台风来袭时,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转动到关闭状态,与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构成了四面防风墙,与此同时,通过对地效翼船3实施辅助绑扎固定,就能保证地效翼船3能够有效地应对台风来袭。进一步在所述U型结构开口端与安装转轴10的相对端的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箱体与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箱体上均设有连接孔,则可以通过连接件,实现该端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箱体与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箱体的连接,从而形成四面均连接的防风墙。
输送单元300,见图1、图8、图9,所述输送单元300包括带有车轮5的装载车4,装载车4用于装载地效翼船3,装载车4由牵引车6牵引移动;具体地,所述装载车4包括用于装载地效翼船3的车身401,车身401与地效翼船3船体外形匹配,可以保证稳固地把地效翼船3装载在装载车4上,装载车4沿其车身401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从动的车轮5和至少一组主动的车轮5,车身401与从动的车轮5的轮轴固接,主动的车轮5的轮轴可转动地铰接在车身401上,即主动的车轮5的轮轴可绕竖向转动轴转动,所述竖向转动轴(图中未示出)固定设置在车身401上,主动的车轮5的轮轴固接有连接架18,连接架18上设有挂钩19和锁扣20,挂钩19用于与牵引车6上固设的销轴28拖接,牵引车6上设有牵引绞车21,锁扣20用于牵引绞车21上牵引绳22的活动端连接。装载车4既可以由牵引车6刚性拖挂牵引,也可以通过牵引绳22由牵引车6柔性牵引,具体地,装载车4与牵引车6之间通过连接架18和固定在牵引车6上的销轴28铰接,如同汽车牵引挂车一样,实现牵引车6对装载车4的拖挂牵引,完成装载车4在地面停放点与转泊单元400间的移动;装载车4通过连接架18、锁扣20与牵引绳22相连,实现牵引绳22在转泊单元400上对装载车4柔性释放或提拉牵引,从而能够完成地效翼船3向水中释放或从水中回收的输送工作。
转泊单元400,见图1、图5、图6,所述转泊单元400包括固定在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上的固定轨道7和活动轨道8,固定轨道7通过定位桩30安装在固定式水泥码头100地面上,在固定轨道7的两侧轨道体之间通过连接支座31给予连接加强,活动轨道8通过转动轴29铰接在固定轨道7朝向水面的一端,且活动轨道8在水深所在方向上可上下翻转,翻转方向如图6中箭头方向所示;活动轨道8自固定式水泥码头100向水面延伸,通过装载车4在固定轨道7与活动轨道8形成的轨道上移动实现地效翼船3的上水或下水,转泊单元400不仅为地效翼船3构建起地面和水面之间移动的桥梁,且为地效翼船3的上下水进行定位;活动轨道8带有至少两组滚轮23,用于转泊单元400的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调节活动轨道8在水中的位置,保证地效翼船3能够平稳地上下水,见图1、图5、图7,在活动轨道8的两侧轨道体之间通过平衡水箱12连接,平衡水箱12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设有排水泵13、进水泵14;沿平衡水箱12的深度方向设有传感器检测管15,传感器检测管15自平衡水箱12外部伸入平衡水箱12内,且位于平衡水箱12外部和内部的传感器检测管15管段上分别装有磁性浮子16、液位控制开关17,液位控制开关17位于磁性浮子16的上方;位于平衡水箱12外部的传感器检测管15管段内设有上、下两个控制位置,两个控制位置均带有干簧管磁性开关,分别用于控制排水泵13、进水泵14的工作启闭。具体地,可在平衡水箱12上开设有槽,用来安装进水泵14和传感器检测管15;排水泵13、进水泵14均为电控泵,通过液位控制开关17来控制,通过平衡水箱12的进水或排水来调节平衡水箱12的浮力大小,从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活动轨道8绕转动轴29上下摆动;在平衡水箱12上开设有工艺口盖32,用于安装和检查排水泵13。
见图1、图10、图11、图12,所述固定式水泥码头100系泊有浮码头单元500,浮码头单元500由多个浮筒体24通过可拆式固定连接拼接而成。具体地,所述浮筒体24的外周均布有四个耳部25,四个耳部25在浮筒体24上的设置位置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依次下降;耳部25上设有耳孔251,四个浮筒体24通过连接栓26拼接时,四个浮筒体24分别通过一个耳部25与连接栓26固接;与连接栓26连接的四个耳部25在相应浮筒体24上的设置位置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下降,当连接栓26与四个耳部25连接时,与连接栓26连接的四个耳部25在浮筒体24高度方向上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叠加不相碰,耳孔251的内壁面上设有内凹槽2511,连接栓26的栓体上设有凸台261,凸台261用于与内凹槽2511接合;浮码头单元500外围的浮筒体24中,相邻浮筒体24之间,通过二者相邻的耳部25与紧固件27固接,紧固件27包括固定螺栓、垫片和螺母。图11中所示浮筒体24采用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环保材料制造,具有足够的韧性、硬度,重量轻、浮力大、抗冲击性强,能经受自然环境变化,具备抗腐、防冻、抗氧化、抗紫外线能力,不受海水、化学品、药剂、油渍及水生物的侵蚀,无污染、不破坏环境,浮筒体24上部表面采用防滑花纹设计,四角皆为圆弧钝角造型,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每平方组合体(由四个浮筒体24组成)的浮力可达350kg以上。浮筒体24外周的四个耳部25的设置位置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降低,图11中在四个耳部25的设置位置对应的上表面上用圆点来标记相应耳部25设置位置的高低,从图11可以看出,每一浮筒体24的四个耳部25设置位置对应上表面上的圆点数量按顺时针方向由一增加到四,随着标记圆点数量的增加,耳部25的设置位置依次降低;在与连接栓26连接的四个耳部25中,按顺时针方向,标记圆点的数量依次增加,如此,确保浮式码头单元500的拼接组装顺利可靠。见图12,用连接栓26与四个耳部25连接时,将连接栓26以45°放入耳部25中的耳孔251,由于连接26下部有四个凸台261,正好与耳孔251四角的内凹槽2511相对应,这时采用专用安装工具转矩扳手逆时针转连接栓26上部45°,就可使四个浮筒体24连接在一起。由于浮码头单元500组装简易、快速、灵活,而且组装造型多样,所以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将两个浮筒体24组装在一起,或将三个浮筒体24组装在一起;浮码头单元500的外围一般由两个浮筒体24连接组装,因此,外围的浮筒体24一般采用紧固件27紧固连接,就相当于螺栓、螺母和垫片的连接。在连接过程中,采用螺母小扳手辅助安装紧固件27。组装完成后,浮码头单元500就建造完毕,这样停泊在水中的地效翼船3就可以系泊在浮码头单元500边,方便人员上下地效翼船3。
本发明的运行方式如下:
地面停放地效翼船3:地效翼船3停放在所述U型结构内,当有台风来袭时,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转动到关闭状态,与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构成了地效翼船3地面停放时的四面防风墙,见图1,地效翼船3的四面被集装箱房箱单元200围住。
地面移动地效翼船3:装载车4与牵引车6之间通过连接架18和固定在牵引车6上的销轴28铰接,实现拖挂牵引,从而带动装载有地效翼船3的装载车4在地面上移动,需要下水时,则牵引地效翼船3移动至转泊单元400;当地效翼船3上水至转泊单元400并在地面移动时,则牵引地效翼船3在地面移动或移动至地面停放点。此处装载车4的牵引,也可采用通过连接架18、锁扣20与牵引绳22形成的柔性牵引。
地效翼船3上下水:当地效翼船3移动至转泊单元400,需要下水时,通过连接架18、锁扣20与牵引绳22连接形成对装载车4的柔性牵引,释放牵引绳22,使得装载车4沿着固定轨道7进入活动轨道8,并沿着向下倾斜的活动轨道8朝向水面移动,直至地效翼船3达到浮动状态并脱离装载车4,由此实现地效翼船3的下水;当地效翼船3上水逐步驶上装载车4并安全装载到装载车4上,需要从水上移动至地面时,同样地,通过前述柔性牵引,回收牵引绳22,即可将装载有地效翼船3的装载车4回收至地面。见图2,图2为装载有地效翼船3的装载车4通过转泊单元400和输送单元300牵引上下水的状态图。
上下水过程中的姿态调节:保持装载有地效翼船3的装载车4姿态平稳的关键是通过平衡水箱12进水或排水的控制,使得平衡水箱12的浮力变化能够有效地来抵消在地效翼船3上下水过程中重力、其他浮力及外力的变化,保持总的合力平衡。而控制平衡水箱12的浮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水位,可以通过液位控制开关17、磁性浮子16、传感器检测管15以及设置在传感器检测管15管段内分别用来控制排水泵13、进水泵14工作启闭的上、下两个控制位置来加以实现.具体地,其中,上方的控制位置负责控制排水泵13,在这个控制位置之下干簧管磁性开关处于常断状态,称为排水位置,下方的控制位置负责控制进水泵14,在这个控制位置之下干簧管磁性开关处于常开状态,称为进水位置,而在这上、下两个控制位置之间,排水泵13和进水泵14均处于断开状态,即既不排水,也不进水,活动轨道8处于较为稳定的姿态角度。在地效翼船3没有下水时,水位或者磁性浮子16处于进水位置的下方,由于进水位置的干簧管磁性开关处于常开状态,通过液位控制开关17就会向进水泵14发出进水信号,由进水泵14将外面的水吸进平衡水箱12内,减小了平衡水箱12的浮力,使得活动轨道8向下摆动。当水位或者磁性浮子16达到进水位置以上时,带有环形磁铁的磁性浮子16就会使进水位置的干簧管磁性开关产生断开的动作,并通过液位控制开关17向进水泵14发出停止进水信号,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水位仍在排水位置之下,所以排水位置的干簧管磁性开关仍处于常断状态,排水泵13不动作,这时活动轨道8处于较为稳定的姿态角度。随着装载有地效翼船3的装载车4开始沿着活动轨道8向下行驶,重力逐渐增加并使活动轨道8向下摆动,造成磁性浮子16向上浮起并达到排水位置以上时,磁性浮子16就会使排水位置的干簧管磁性开关产生接通的动作,并通过液位控制开关17向排水泵13发出排水信号,排水泵13开始工作,一直到磁性浮子16下降到排水位置以下停止排水,活动轨道8又处于较为稳定的姿态。当地效翼船3达到浮动状态,并逐步脱离装载车4时,重力逐步减小并使活动轨道8向上摆动,造成磁性浮子16向下浮动并达到进水位置之下,磁性浮子16就会使进水位置的干簧管磁性开关产生接通的动作,并通过液位控制开关17向进水泵14发出进水信号。进水泵14开始工作,一直到磁性浮子16上升到进水位置以上停止,活动轨道8又处于较为稳定的姿态。反之,在地效翼船3上水逐步驶上装载车4的过程中,重力是逐渐增加的,活动轨道8逐步向下摆动。而且地效翼船3安全装载到装载车4上时重力达到最大值,所以,在地效翼船3驶上装载车4过程中,磁性浮子16会向上浮动,只要超过排水位置,就会使排水位置的干簧管磁性开关产生接通的动作,并通过液位控制开关17向排水泵13发出排水信号,排水动作一直到磁性浮子16下降到排水位置以下停止,活动轨道8又向上摆动恢复到原来稳定的姿态;随着装载有地效翼船3的装载车4在活动轨道8上被逐步拉升,重力逐步减小,活动轨道8向上摆动,磁性浮子16向下浮动。当磁性浮子16达到进水位置以下时,使得进水位置的干簧管磁性开关由断开状态恢复到常开状态,通过液位控制开关17向进水泵14发出进水信号,由进水泵14将外面的水吸进平衡水箱12内,减小了平衡水箱12的浮力,使得活动轨道8向下摆动,活动轨道8又向下摆动恢复到原来稳定的姿态。
下水后的地效翼船3系泊在浮码头单元500,见图3,方便人员上下地效翼船3。
总之,通过排水13和进水泵14的相应动作,使得水位控制在上、下两个进水和排水位置之间,就可以实现活动轨道8处于较为稳定的姿态角度,保证地效翼船3能够平稳地上下水。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地效翼船基地,包括固定式水泥码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效翼船基地包括:
集装箱房箱单元(200),包括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和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呈U型结构固定布置在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上,所述U型结构围成的空间用于停放地效翼船(3),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布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侧,通过转动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打开或关闭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侧;
输送单元(300),包括带有车轮(5)的装载车(4),装载车(4)用于装载地效翼船(3),装载车(4)由牵引车(6)牵引移动;
转泊单元(400),包括固定在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上的固定轨道(7)和活动轨道(8),活动轨道(8)铰接在固定轨道(7)朝向水面的一端,且活动轨道(8)在水深所在方向上可上下翻转;活动轨道(8)自固定式水泥码头(100)向水面延伸,通过装载车(4)在固定轨道(7)与活动轨道(8)形成的轨道上移动实现地效翼船(3)的上水或下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上固定设置有挡水混泥土平台(9),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固定布置在挡水混泥土平台(9)上并形成所述U型结构。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一端与所述U型结构两侧壁的一侧通过转轴(10)铰接,转轴(10)下端固定在固定式水泥码头(100)上,转轴(10)上端与所述U型结构侧壁上的固定式房箱集装箱(1)箱体固接。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房箱集装箱(2)的底部带有移动轮(11)。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轨道(8)的两侧轨道体之间通过平衡水箱(12)连接,平衡水箱(12)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设有排水泵(13)、进水泵(14);沿平衡水箱(12)的深度方向设有传感器检测管(15),传感器检测管(15)自平衡水箱(12)外部伸入平衡水箱(12)内,且位于平衡水箱(12)外部和内部的传感器检测管(15)管段上分别装有磁性浮子(16)、液位控制开关(17),液位控制开关(17)位于磁性浮子(16)的上方;位于平衡水箱(12)外部的传感器检测管(15)管段内设有上、下两个控制位置,两个所述控制位置均带有干簧管磁性开关,分别用于控制排水泵(13)、进水泵(14)的工作启闭。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车(4)包括用于装载地效翼船(3)的车身(401),装载车(4)沿其车身(401)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从动的车轮(5)和至少一组主动的车轮(5),车身(401)与从动的车轮(5)的轮轴固接,主动的车轮(5)的轮轴可转动地铰接在车身(401)上,主动的车轮(5)的轮轴固接有连接架(18),连接架(18)上设有挂钩(19)和锁扣(20),挂钩(19)用于与牵引车(6)拖接,牵引车(6)上设有牵引绞车(21),锁扣(20)用于牵引绞车(21)上牵引绳(22)的活动端连接。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轨道(8)带有至少两组滚轮(23)。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水泥码头(100)系泊有浮码头单元(500),所述浮码头单元(500)由多个浮筒体(24)通过可拆式固定连接拼接而成。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体(24)的外周均布有四个耳部(25),所述四个耳部(25)在浮筒体(24)上的设置位置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依次下降;耳部(25)上设有耳孔(251),四个浮筒体(24)通过连接栓(26)拼接时,四个浮筒体(24)分别通过一个耳部(25)与连接栓(26)固接;与连接栓(26)连接的四个耳部(25)在相应浮筒体(24)上的设置位置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下降;所述浮码头单元(500)外围的浮筒体(24)中,相邻浮筒体(24)之间,通过二者相邻的耳部(25)与紧固件(27)固接。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效翼船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孔(251)的内壁面上设有内凹槽(2511),连接栓(26)的栓体上设有凸台(261),凸台(261)用于与内凹槽(2511)接合。
CN201710907181.XA 2017-09-29 2017-09-29 地效翼船基地 Active CN107642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7181.XA CN107642066B (zh) 2017-09-29 2017-09-29 地效翼船基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7181.XA CN107642066B (zh) 2017-09-29 2017-09-29 地效翼船基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2066A CN107642066A (zh) 2018-01-30
CN107642066B true CN107642066B (zh) 2019-04-09

Family

ID=61122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7181.XA Active CN107642066B (zh) 2017-09-29 2017-09-29 地效翼船基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20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4231B (zh) * 2021-11-02 2024-01-30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打桩船的转场辅助装置及转场辅助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9453A (en) * 1989-01-06 1990-12-25 Infinity Dock Systems Floating dock system
CA2389102A1 (en) * 2002-06-13 2003-12-13 Donald Campbell Movable hut
JP2006188937A (ja) * 2005-01-07 2006-07-20 Hiromasa Tanabe 地下車庫等濁流浸入防止機
WO2012070281A1 (ja) * 2010-11-24 2012-05-31 Watanabe Susumu コンテナ型ユニット建築の連結工法
CN105113634B (zh) * 2015-09-23 2017-07-25 张金喜 一种板单元多边形模块化房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2066A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5274B2 (en) Seaworthy, watertight, floatable container for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 maintenance program
US11136740B1 (en) Underwater traffic tunnel
JP5860976B2 (ja) 浮体式風力発電装置及び該装置の部品搬送方法
CN110139798A (zh) 带延伸筒体的直筒式浮式平台和泳圈式浮筒组
WO2013084546A1 (ja) 浮体式風力発電装置
KR101380649B1 (ko) 해상 타워 접안시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해상 타워
US5501625A (en) Floating terminal
DE2160819A1 (de) Ankervorrichtung
CN107642066B (zh) 地效翼船基地
KR100952910B1 (ko) 부양식 수문 독 및 그의 선박 건조방법
US20090067961A1 (en) Raised marina
US200901621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draulic Displacement
CN106218837A (zh) 一种密闭型可精确投放的水下运输系统
CN206141768U (zh) 一种用于港口客船的快速登船系统
US6431791B2 (en) Hoisting machine to move several boat to and from land and sea simultaneously
KR102089054B1 (ko) 수상 계류형 부양중량체를 구비한 비행체
CN101870340B (zh) 随河附罩式污物贮运船或厢
CN205676840U (zh) 斜坡式客运码头结构
CN113513005B (zh) 海上浮岛
JPH07149286A (ja) ケーソン建造進水用非水密ドック及びバージ
CN208085962U (zh) 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
CN116837805A (zh) 过驳平台
RU79084U1 (ru) Плавучая платформа
JPS60271B2 (ja) 船底保護カ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2 Fenghuang Road, Jiyang District, Sanya City, Hainan Province, 572000

Patentee after: Xiangzhou Spacecraft (Haina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72000 No. 339, complex building, district a, Phoenix water city, 555 Hedong Road, Sanya City, Hai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SIC (HAINAN) AIRSHIP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