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7908A - 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7908A
CN107637908A CN201710292922.8A CN201710292922A CN107637908A CN 107637908 A CN107637908 A CN 107637908A CN 201710292922 A CN201710292922 A CN 201710292922A CN 107637908 A CN107637908 A CN 107637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kle socks
yarn
knitted
pin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929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7908B (zh
Inventor
郭铭昇
杨千慧
李昱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Textile International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郭铭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郭铭昇 filed Critical 郭铭昇
Publication of CN107637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7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7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7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鞋体形成件包含鞋身部件及袜套部件,其中鞋身部件包含鞋面部及一对鞋跟部间隔设置于鞋面部的一端,以使鞋身部件是具有由外部边缘及内部边缘构成的实质U形轮廓,袜套部件具有连接侧是至少部分连接于内部边缘,鞋身部件及袜套部件是由至少一纱线针织形成具有多个纬列及经行的单一体结构,以使针织完成后的鞋体形成件不具有任何缝合部分,当鞋体形成件经加工形成鞋体时,鞋身部件是对应足部的足前部分、足侧部分及足跟部分,且袜套部件是对应足部的脚踝部分。

Description

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是关于一种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袜套的针织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鞋子,会由于所使用的材质而造成整个鞋子的透气性不佳,甚至于有不舒适的感觉。又加上穿者的足部长时间都包覆于鞋子内,若鞋子的透气性不足,很容易造成足部的疾病问题。再者,在传统的鞋子工艺中,会有大量的鞋材在剪、接、裁等过程中损耗,容易造成环保问题,相对的也会提高制鞋的成本。
此外,传统的鞋子通常仅包覆在脚踝以下的足部,在登山、跑步、打球等足部运动较大的活动时,对脚踝部分的保护明显不足,容易造成脚部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具有针织形成鞋身部件及袜套部件的单一体结构,不仅使人体穿着上具有合脚舒适及吸湿透气的效果,更进一步提供对脚踝的保护,以利于应用在适合各种足部活动频繁的鞋类。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鞋体形成件的制造方法包含:依据预定编织目数,提供至少一纱线针织形成袜套部件,且于袜套部件形成后保留多个待编织纱环;提供至少二纱线分别于袜套部件的两侧外针织形成二相对称的鞋跟部,当针织该对鞋跟部达至该些待编织纱环时,同步针织该些待编织纱环,以连接该对鞋跟部及袜套部件;以及延续该对鞋跟部其中的一纱线针织形成鞋面部,使得鞋面部与该对鞋跟部合并形成鞋身部件,当针织该鞋面部达至该些待编织纱环时,同步针织该些待编织纱环,以连接该鞋面部及该袜套部件。
于一实施例,于袜套部件形成后保留的该些待编织纱环小于预定编织目数,使得袜套部件仅与鞋身部件部分连接。于另一实施例,于袜套部件形成后保留的该些待编织纱环等于预定编织目数,使得袜套部件的一侧与沿该对鞋跟部及鞋身部件所围成的内部边缘实质完全连接。
于一实施例,袜套部件是以隔针双面袋编方式针织而成,使得袜套部件包含第一织面及第二织面,且隔针双面袋编方式包含:隔针编织至少一纱线达预定编织目数,以编成第一织面的第一起始边;逆向隔针编织至少一纱线达预定编织目数,以编成第二织面的第二起始边;针织至少一纱线以连接第一起始边编成第一织面后,逆向针织至少一纱线以连接第二起始边编成第二织面,依此循环编织第一织面及第二织面;于袜套部件形成后,仅保留第一织面及第二织面其中之一的多个纱环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该些待编织纱环。
于一实施例,编成第一起始边及第二起始边的步骤包含:针织至少一纱线,以隔两针交错方式织成第一起始边;于形成第二起始边前,将第一起始边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逆向编织至少一纱线,以隔两针交错方式织成第二起始边;将第二起始边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将第一起始边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
于一实施例,循环编织第一织面及第二织面的步骤包含:逆向针织第二织面前,将第一织面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将第二起始边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逆向针织第二织面;于循环针织第一织面前,将第一织面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以针织第一织面;于循环针织第二织面前,将第二织面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以针织第二织面。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更包含于针织至少一纱线形成袜套部件时,嵌设镶嵌线绳于袜套部的相对两端。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拉紧镶嵌线绳,使袜套部件的相对两端是通过镶嵌线绳缝合,以使袜套部件具有套筒构造。
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至成的鞋体形成件,该对鞋跟部是间隔设置于鞋面部的一端,以使鞋身部件具有实质U形轮廓,该U形轮廓具有外部边缘及内部边缘;袜套部件具有至少部分连接于内部边缘的连接侧,使得袜套部件与鞋身部件之间具有连接线。
于一实施例,连接线仅沿内部边缘的一部分延伸。于另一实施例,连接线实质沿内部边缘延伸。
于一实施例,袜套部件为无缝合的一体成形套筒构造,袜套部件部分连接于内部边缘,使得袜套部件与鞋身部件之间具有一连接线仅沿内部边缘的一部分延伸。
本发明提供一种鞋体形成件,其包含鞋身部件及袜套部件,其中鞋身部件包含鞋面部及一对鞋跟部,该对鞋跟部是间隔设置于鞋面部的一端,以使鞋身部件是具有实质U形轮廓,该U形轮廓具有外部边缘及内部边缘;袜套部件具有连接侧是至少部分连接于内部边缘,其中鞋身部件及袜套部件是由至少一纱线针织形成具有多个纬列及经行的单一体结构,以使针织完成后的鞋体形成件不具有任何缝合部分,当鞋体形成件经加工形成鞋体时,鞋身部件是对应足部的足前部分、足侧部分及足跟部分,且袜套部件是对应足部的脚踝部分。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体形成件的示意图;
图1B是由图1A的鞋体形成件所制成的鞋体的示意图;
图1C是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体形成件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包含图1B的鞋体的鞋子的爆炸图及组合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鞋体形成件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鞋体形成件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形成初始形成袜套部件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形成图4A的袜套部件的示意图;
图4D是由图4A的鞋体形成件所制成的鞋体的示意图;
图4E是图4A的鞋体形成件的制造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鞋体形成件的制造方法示意图;以及
图5B是图5A的鞋体形成件的针织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鞋子
10、10’ 鞋体
12 足部空间
14 开口
20 鞋底
100、100’ 鞋体形成件
110 鞋身部件
110a 外部边缘
110b 内部边缘
112 鞋面部
114 鞋跟部
114’ 左侧鞋跟部
114” 右侧鞋跟部
114a、114b 末端
120、220、320 袜套部件
120a、220a、320a 连接侧
120b、220b 侧边
120c、220c 侧边
122 环形袜口部
130 开口
130’ 环形鞋口部
140 镶嵌线绳
150、150’ 连接线
200~206 纬列
240 连接线
241 连接纱环
321 第一织面
321a 第一起始边
322 第二织面
322a 第二起始边
401 第一顺位山角
402 第二顺位山角
403 第二顺位山角A~H纱环
a~i 待编织纱环
a’~i’ 纱环
P1 第一织程期间
P2 第二织程期间
P3 第三织程期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具有袜套的针织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可应用于各种鞋类,以提供良好的弹性、舒适性及透气性,并强化对脚踝的保护。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将说明步骤及结构的细节。众所周知的针织制作方式及详细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
如图1A所示,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鞋体形成件100包含鞋身部件110 及袜套部件120,其中鞋身部件110及袜套部件120是由至少一纱线针织形成具有多个纬列及经行的单一体结构,以使针织完成后的鞋体形成件100不具有任何缝合部分。纬列为织针纱环构成的水平列,而经行为交互相接的织针纱环构成的垂直行。换言之,沿纱线针织的蜿蜒路径是定义为纬列,且经行的延伸方向是与纬列的延伸方向相交。因此,鞋身部件110及袜套部件120是由纱线以预定顺序针织以包含多个纬列及经行,使得鞋身部件110及袜套部件120之间是通过针织连接而没有任何缝合加工部。在此需注意,用以针织鞋体形成件100的纱线的数目、颜色、材料或织法是依据所欲形成的鞋体不同部分的伸缩需求、颜色或图案设计等来决定。在此需注意,鞋体形成件100(尤其是鞋身部件110)可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可具有不同的图案设计,以应用于各种鞋类。
鞋身部件110包含鞋面部112及一对鞋跟部114,该对鞋跟部114是间隔设置于鞋面部112的一端,以使鞋身部件110是具有实质U形轮廓,且U 形轮廓具有外部边缘110a及内部边缘110b。具体而言,鞋身部件110是为鞋面部112及该对鞋跟部114连接而成的扁平U形轮廓,其外部边缘110a 是由鞋面部112的外缘及该对鞋跟部114的远离侧的外缘连接构成,而内部边缘110b是由该对鞋跟部114的相邻侧的边缘及鞋面部112的上缘连接构成。换言之,该对鞋跟部114的相邻侧及鞋面部112于该对鞋跟部114之间的上缘部分是定义U形轮廓的开口130,即内部边缘110b是定义U形轮廓的开口130。袜套部件120是具有实质矩形轮廓,且袜套部件120具有连接侧120a(例如下侧)是至少部分连接于内部边缘110b。于此实施例,袜套部件 120的连接侧120a是部分连接于内部边缘110b,尤其是连接侧120a的中央部分是连接于开口130底部的内部边缘110b。
具体而言,鞋体形成件100的制造方法是包含针织至少一纱线以形成由多个纬列及经行构成的鞋身部件110及袜套部件120。于此实施例,至少一纱线是先针织形成实质矩形的袜套部件120,且自连接侧120a延伸针织形成鞋身部件110,以使连接侧120a仅部分连接鞋身部件110的内部边缘110b。具体而言,至少一纱线是沿X轴方向往复针织形成矩形袜套部件120,使得袜套部件120的纬列方向实质平行于X轴方向,且袜套部件120的经行方向实质平行于Y轴方向,使得沿Y轴方向排列的下方纬列是作为袜套部件 120的连接侧120a,且袜套部件120的经行方向是垂直于连接侧120a。接着,至少一纱线自连接侧120a的中央部分突出地延伸针织以形成鞋跟部114及鞋面部112,而使得袜套部件120仅通过连接侧120a的中央部分连接鞋身部件110。换言之,一旦在针织程序完成后,鞋身部件110及袜套部件120之间不需要车缝加工来连接,从而简化了制造过程,并节省了传统剪裁及缝合程序所产生的材料及劳动力成本。
举例而言,如图1C所示,鞋体形成件100的制造方法包含步骤(a),依据预定编织目数,提供至少一纱线针织形成袜套部件120,且于袜套部件120 形成后保留多个待编织纱环(例如a~c);步骤(b),提供至少二纱线分别于袜套部件120的两侧外针织形成对称的该对鞋跟部(例如左侧鞋跟部114’、右侧鞋跟部114”),当针织该对鞋跟部114’、114”达至该些待编织纱环a~c时,同步针织该些待编织纱环a~c,以连接该对鞋跟部114’、114”及袜套部件120;以及步骤(c),延续该对鞋跟部114’、114”其中的一纱线针织形成鞋面部112,使得鞋面部112与该对鞋跟部114’、114”合并形成鞋身部件110,当针织鞋面部112达至该些待编织纱环a~c时,同步针织该些待编织纱环a~c,以连接鞋面部112及袜套部件120。
具体而言,于一实施例中,较佳使用例如双针床横编机进行鞋体形成件 100的编织。例如,于步骤(a)中,较佳使用双面编织方式形成具有相对两技术正面的实质矩形扁平袜套部件120,且于袜套部件120形成后,于连接侧 120a保留多个待编织纱环a~c。例如,可仅保留中间部分的多个待编织纱环 a~c于织针上,以待后续与鞋身部件110编织连接。亦即,于袜套部件120 形成后保留的该些待编织纱环小于预定编织目数,使得袜套部件120仅与鞋身部件110部分连接。
于步骤(b)中,于袜套部件120的一侧(例如图式的左侧120b)外,以双面编织方式由左至右提供至少一纱线针织达预定目数的左侧鞋跟部114’,接着于袜套部件120的另一侧(例如图式的右侧120c)外,也以双面编织方式由左至右提供至少另一纱线针织达预定目数的右侧鞋跟部114”。然后,逆向编织,由右至左分别针织右侧鞋跟部114”及左侧鞋跟部114’,并依此循环针织左侧鞋跟部114’及右侧鞋跟部114”直到达到该些待编织纱环a~c。当针织左侧鞋跟部114’及右侧鞋跟部114”达到该些待编织纱环a~c时,依序同步针织该些待编织纱环a~c,以连接该对鞋跟部114’、114”及袜套部件120。例如,当左侧鞋跟部114’的纱环a’对应袜套部件120的待编织纱环a时,移动针床使得待编织纱环a可与纱环a’同步针织。然后,于对称的右侧鞋跟部 114”,同步针织对应右侧鞋跟部114”的纱环b’与待编织纱环b,依此方式往复针织连接该对鞋跟部114’、114”及袜套部件120,直到完成所有待编织纱环(例如a~c)与该对鞋跟部114’、114”的纱环a’~c’的针织连接。
于步骤(c)中,延续该对鞋跟部114’、114”其中的一纱线针织形成鞋面部112,使得鞋面部112与该对鞋跟部114’、114”合并形成鞋身部件110,,当针织鞋面部112达至该些待编织纱环a~c时,同步针织该些待编织纱环 a~c,以连接鞋面部112及袜套部件120,例如当逆向编织使得右侧鞋跟部 114”的纱环c’与袜套部件120的待编织纱环c同步针织后,可延续使用右侧鞋跟部114”的纱线针织连接左侧鞋跟部114’,并往复循环针织而形成鞋面部112。以上述制造方法可织成例如图1A所示的鞋体形成件100,其中该对鞋跟部114是间隔设置于鞋面部112的一端,以使鞋身部件100是具有实质U形轮廓,该U形轮廓具有外部边缘110a及内部边缘110b,且袜套部件 120具有至少部分连接于内部边缘110b的连接侧120a,使得袜套部件120 与鞋身部件110之间具有连接线150,其中连接线150仅沿内部边缘110b的一部分延伸。
如图1B所示,当鞋体形成件100经加工形成鞋体10时,鞋身部件110 是对应足部的足前部分、足侧部分及足跟部分,且袜套部件120是对应足部的脚踝部分。于此实施例,鞋体10的制造方法包含针织形成上述的鞋体形成件100;缝合该对鞋跟部114,以使内部边缘110b形成环形鞋口部130’,且鞋身部件110定义足部空间12;缝合袜套部件120,以使袜套部件120的连接侧120a的相对端形成环形袜口部122。具体而言,可通过上述方式针织形成图1A的鞋体形成件100,且将该对鞋跟部114的末端114a、114b(参见图1A)对接缝合,以使得定义U形轮廓的开口130的内部边缘110b连接形成封闭式的环形鞋口部130’。由此,鞋身部件110是形成立体结构,以于其内部定义出供容置足部的足部空间12,且足部空间12的下方是开放式的开口14。亦即,外部边缘100a是定义开口14。
再者,将袜套部件120平行于Y轴方向的两侧边120b、120c(参见图1A) 对接缝合,以使得袜套部件120相对于连接侧120a的自由端形成封闭式的环形袜口部122。换言之,袜套部件120的下端是部分连接鞋身部件110于环形鞋口部130’的周缘,使得袜套部件120与鞋身部件110之间部分分离而具有较大的相对移动范围。由此足部可较轻易地自环形袜口部122套入环形鞋口部130’,以伸入足部空间12,且于足部活动时可通过袜套部件120保护脚踝,又通过袜套部件120与鞋身部件110部分连接的特性增进足部的活动弹性。
此外,形成鞋身部件110及/或袜套部件120时,可加入热塑纱线进行针织。当利用鞋体形成件100形成鞋体10时,可通过热塑纱线的可热固化特性,利用热塑成型法加工使得热塑纱线熔化以均匀地分布在鞋体10(例如鞋面部112及鞋跟部114),然后硬化以支撑鞋体10的形状,并增强鞋体10 的结构强度,以定型鞋面部110及鞋跟部120。热塑纱线的材料包含任何合适的热可固化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尼龙、聚酯、丙烯酸等。在此需注意,鞋体10可通过其他方式定型,不限上述针织时加入热塑纱线热固化的方式。
如图2A及图2B所示,鞋体形成件100经加工形成鞋体10后,可与鞋底20组合,以形成鞋子1。举例而言,鞋体10可通过粘着、缝合等方式与鞋底20结合。
于另一实施例,如图3A所示,于针织至少一纱线形成袜套部件120时,可同时嵌设镶嵌线绳140于袜套部件120垂直于连接侧的相对两端。由此,如图3B所示,当拉紧镶嵌线绳140时,袜套部件120的相对两端是通过镶嵌线绳140缝合,以使袜套部件120具有套筒构造,免除后续加工缝合。具体而言,当沿X轴方向往复针织形成袜套部件120时,镶嵌线绳140同时往复自袜套部件120的侧边120b嵌设到袜套部件120的另一侧边120c,使得袜套部件120的相对两端120b、120c通过镶嵌线绳140连接。当完成整个鞋体形成件100的针织程序后,沿Y轴方向拉紧嵌线绳140,可使袜套部件120平行于Y轴方向的两侧边120b、120c对接缝合,以使得袜套部件120 相对于连接侧120a的自由端形成封闭式的环形袜口部122。
再者,上述实施例虽说明袜套部件120是部分连接鞋身部件110,但鞋身部件与袜套部件可具有不同的连接方式。于又一实施例,如图4A所示,鞋体形成件100’的袜套部件220的连接侧220a是沿鞋身部件110的内部边缘110b连接鞋身部件110。亦即,袜套部件220的连接侧220a是自内部边缘110b的一端(例如右端)持续连接至内部边缘110b的另一端(例如左端)。于此实施例,至少一纱线是先针织形成袜套部件220,且自连接侧220a持续针织以形成鞋身部件110,以使连接侧220a与鞋身部件110的内部边缘110b 完全连接,使得袜套部件220的连接侧220a与鞋身部件110之间实质不分离。如图4B所示,至少一纱线是沿X轴方向往复针织形成类似图1A的矩形袜套部件220,接着运用针织技术使矩形袜套部件220形成具有如图4A 所示对应U形内部边缘110b的连接侧220a。具体而言,如图4B及4C所示,当袜套部件220沿X轴方向往复针织于完成最后几排纬列(仅显示 200~202)时,自例如侧边220c朝侧边220b继续针织纬列203的前两个纱环﹐然后通过连接纱线240将纬列203的第二个纱环A与纬列202的第三个纱环B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连接纱环241,如图4C所示。接着,针织纬列204的前两个纱环,然后以相同方式通过连接纱线240将纬列204的第二个纱环C与纬列202的第四个纱环D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二连接纱环。接着,针织纬列205的前两个纱环,然后通过连接纱线240将纬列205的第二个纱环E与纬列202的第五个纱环F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三连接纱环。接着,针织纬列206的前两个纱环,然后通过连接纱线240将纬列206的第二个纱环G与纬列202的第六个纱环H相互连接,并形成第四连接纱环。然后,以类似的方式,将后续纬列的第二个纱环与纬列202后续的纱环相互连接,并形成后续的连接纱环,直到连接线240完成纬列202所有纱环的连接,而形成图4D的弧形袜套部件220。于此实施例,袜套部件220的经行方向是实质沿弧形连接侧220a(或内部边缘110b)排列。接着,至少一纱线自连接侧 220a端点(例如侧边220b、220c)沿X轴方向持续往复针织并与弧形袜套部件220的连接侧220a连接,以形成上述鞋跟部114及鞋面部112,而使得袜套部件220的连接侧220a与鞋身部件110实质完全连接。在此需注意,袜套部件220及鞋身部件110可具有不同的织法或针数,以形成图4A的类U 型轮廓。由此,一旦在针织程序完成后,鞋身部件110及袜套部件220之间不需要车缝加工来连接,从而简化了制造过程,并节省了传统剪裁及缝合程序所产生的材料及劳动力成本。
举例而言,于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类似于图1C所示的方式进行鞋体形成件100’的编织。如图4E所示,鞋体形成件100’的制造方法包含前述的步骤(a)~步骤(c),其变化在于,于步骤(a)中,于袜套部件220形成后,于连接侧220a保留在织针上的多个待编织纱环a~g实质等于预定编织目数,以待后续与鞋身部件110编织连接。
于步骤(b)中,于袜套部件220的一侧(例如图式的左侧220b)外,以双面编织方式由左至右提供至少一纱线针织达预定目数的左侧鞋跟部114’后,同步针织袜套部件220最左侧220b的待编织纱环a。接着,于袜套部件220 的另一侧(例如图式的右侧220c)外,提供至少另一纱线同步针织袜套部件 220最右侧220c的待编织纱环b,并以双面编织方式由左至右针织达预定目数的右侧鞋跟部114”。然后,逆向编织,由右至左针织右侧鞋跟部114”达至袜套部件220右侧220c的待编织纱环c时,同步针织待编织纱环c,接着于针织左侧鞋跟部114’时,同步针织袜套部件220左侧220b的待编织纱环 d后,由右至左针织左侧鞋跟部114’。依此循环针织左侧鞋跟部114’及右侧鞋跟部114”,并依序分别同步针织其余待编织纱环e~i直到达到所有待编织纱环a~i分别与该对鞋跟部114’、114”的纱环a’~i’依序对应连接。
于该些待编织纱环a~i与该对鞋跟部114’、114”的纱环a’~i’分别针织连接完成后,执行类似图1C所述的步骤(c),延续该对鞋跟部114’、114”其中的一纱线针织形成鞋面部112,使得鞋面部112与该对鞋跟部114’、114”合并形成鞋身部件110,例如当编织使得左侧鞋跟部114’的纱环i’与袜套部件 220的待编织纱环i同步针织后,可延续使用左侧鞋跟部114’的纱线针织连接右侧鞋跟部114”,并往复循环针织而形成鞋面部112。以上述制造方法可织成例如图4A所示的鞋体形成件100’,其中,该对鞋跟部114是间隔设置于鞋面部110的一端,以使鞋身部件100’具有实质U形轮廓,该U形轮廓具有外部边缘110a及内部边缘110b,且袜套部件220具有实质完全连接于内部边缘110b的连接侧220a,使得袜套部件220与鞋身部件110之间具有连接线150’,亦即连接线150’实质沿内部边缘110b延伸。
如图4D所示,当鞋体形成件100’经加工形成鞋体10’时,鞋身部件110 是对应足部的足前部分、足侧部分及足跟部分,且袜套部件220是对应足部的脚踝部分。于此实施例,鞋体10’的制造方法包含针织形成上述的鞋体形成件100’;缝合该对鞋跟部114,以使内部边缘110b形成环形鞋口部,且鞋身部件110定义足部空间12;缝合袜套部件220,以使袜套部件220的连接侧220a的相对端形成环形袜口部122。具体而言,可通过上述方式针织形成图4A的鞋体形成件100’,且将该对鞋跟部114的末端114a、114b(参见图4A)对接缝合,以使得定义U形轮廓的内部边缘110b连接形成封闭式的环形鞋口部。由此,鞋身部件110是形成立体结构,以于其内部定义出供容置足部的足部空间12,且足部空间12的下方是开放式的开口14。
再者,将袜套部件220与该对鞋跟部114的末端114a、114b连接的两侧边220b、220c(参见图4A)对接缝合,以使得袜套部件220相对于连接侧 220a的自由端形成封闭式的环形袜口部122,其中环形袜口部122是与环形鞋口部连通。换言之,袜套部件220的下端是连接鞋身部件110于环形鞋口部的周缘,使得袜套部件220与鞋身部件110紧密连接。由此足部可自环形袜口部122直接伸入足部空间12,且于足部活动时具有较佳的包覆性可加强对脚踝的保护。此外,鞋体10’可以图2A及2B所述方式与鞋底结合而形成类似的鞋子,于此不再赘述。
此外,前述实施例虽以双面编织方式形成具有相对两技术正面的实质矩形扁平袜套部件120或220,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如图5A所示,可通过隔针双面袋织方式形成套筒式的立体袜套部件320,其中袜套部件 320包含第一织面321及第二织面322。举例而言,隔针双面袋编方式包含:步骤(a1),隔针编织至少一纱线达预定编织目数,以编成第一织面321的第一起始边321a;步骤(a2),逆向隔针编织至少一纱线达预定编织目数,以编成第二织面322的第二起始边322a;步骤(a3)针织至少一纱线以连接第一起始边321a编成第一织面321后,逆向针织至少一纱线以连接第二起始边322a 编成第二织面322,依此循环编织第一织面321及第二织面322;步骤(a4) 于袜套部件320形成后,仅保留第一织面321及第二织面322其中之一的多个纱环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该些待编织纱环a~e。
举例而言,如图5B所示,可通过可变换凸轨路径并带动织针动作的山角(Cam)的双针床横编机进行套筒式袜套320及鞋身部件110的编织,其中编成第一起始边321a及第二起始边322a的步骤S10包含:以隔两针交错方式织成第一起始边321a;于形成第二起始边322a前,将第一起始边321a 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举例而言,于步骤S10的第一织程期间P1,由左至右,利用第一顺位山角401,以隔两针交错方式于前、后针床织成第一起始边321a,亦即一前、一后并隔两针,再一前、一后并隔两针的交错方式织成第一起始边321a。然后利用第二顺位山角402,将第一起始边321a于后针床的纱环转移至前针床针,以使第一起始边321a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亦即前二针并隔一针,再前二针并隔一针的非交错方式。
步骤S10进一步包含:逆向编织至少一纱线,以隔两针交错方式织成第二起始边322a;将第二起始边322a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以及将第一起始边321a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举例而言,于步骤S10的第二织程期间P2,利用第一顺位山角401,由右至左逆向编织,以隔两针交错方式于前、后针床织成第二起始边322a,亦即使用前个织程步骤中,第一起始边322a未占用的前、后针床位置,以一前、一后并隔两针,再一前、一后并隔两针的交错方式由右至左织成第二起始边322a。然后,利用第二顺位山角402,将前针床的纱环转移至后针床针,以使第二起始边322a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亦即后二针并隔一针,再后二针并隔一针的非交错方式。接着,利用第三顺位山角403,将第一起始边321a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亦即将原先转移至前针床的纱环转移回到后针床。由此,完成第一起始边321a及第二起始边322a的编织步骤(a1)及(a2)。在此需注意,在逆向编织时,因为针织路径逆向变换,使得山角的配置顺序也逆向改变。也就是说,在逆向编织时,于步骤S10的第二织程期间P2最先遇到的第一顺位山角401 会是在步骤S10的第一织程期间P1没有作用到的第三顺位山角403。于步骤S10的第二织程期间P2最后遇到的第三顺位山角403会是在步骤S10的第一织程期间P1最先遇到的第一顺位山角401。于步骤S10的第二织程期间P2的第二顺位山角402则仍然是在步骤S10的第一织程期间P1的第二顺位山角402。
循环编织第一织面321及第二织面322的步骤S11包含:逆向针织第二织面322前,将第一织面321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将第二起始边322a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再逆向针织第二织面322;于循环针织第一织面321前,将第一织面321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以针织第一织面321;以及于循环针织第二织面322前,将第二织面322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以针织第二织面322。
举例而言,于步骤S11的第一织程期间P1,由左至右,利用第一顺位山角401(即步骤S10的第二织程期间P2所用的第三顺位山角403),依隔两针交错方式针织至少一纱线连接第一起始边321a以编织第一织面321;然后利用第二顺位山角402(即步骤S10的第二织程期间P2所用的第二顺位山角 402),将第一织面321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例如纱环由后针床转移至前针床);接着利用第三顺位山角403(即步骤S10的第二织程期间P2所用的第一顺位山角401),将第二起始边322a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亦即将原先转移至后针床的纱环转移回到前针床。于步骤S11的第二织程期间P2,由右至左逆向编织,利用第一顺位山角401(即步骤S11的第一织程期间P1所用的第三顺位山角403),依隔两针交错方式针织至少一纱线连接第二起始边322a以编织第二织面322;然后利用第二顺位山角402(即步骤S11的第一织程期间P1所用的第二顺位山角 402),将第二织面322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例如纱环由前针床转移至后针床);接着利用第三顺位山角403(即步骤S11的第一织程期间P1所用的第一顺位山角401),将第一织面321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亦即将原先转移至前针床的纱环转移回到后针床。于步骤S11的第三织程期间P3,由左至右,利用第一顺位山角401(即步骤S11的第二织程期间P2所用的第三顺位山角403),依隔两针交错方式针织至少一纱线以编织第一织面321;然后利用第二顺位山角402(即步骤 S11的第二织程期间P2所用的第二顺位山角402),将第一织面321的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例如纱环由后针床转移至前针床);接着利用第三顺位山角403(即步骤S11的第二织程期间P2所用的第一顺位山角401),将第二织面322的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隔两针交错方式,亦即将原先转移至后针床的纱环转移回到前针床。依此方式,重复步骤S11 的第二织程及第三织程,以循环针织第一织面321及第二织面322,进而完成套筒式袜套部件320。在此需注意,于袜套部件320形成后,仅保留第一织面321及第二织面322其中之一的多个纱环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该些待编织纱环a~e,例如保留第一织面321的至少部分纱环作为待编织纱环a~e,而完成步骤(a4)。
于图5A的套筒式袜套部件320完成后,以类似图1C所述的步骤(b),提供至少二纱线以分别形成左侧鞋跟部114’于袜套部件320的左侧及右侧鞋跟部114”于袜套部件320的右侧,并于针织左侧/右侧鞋跟部114’、114”达至该些待编织纱环a~e时,通过左侧/右侧鞋跟部114’、114”的对应纱环 a’~e’分别同步针织待编织纱环a~e,以连接左侧/右侧鞋跟部114’、114”及袜套部件320。于该些待编织纱环a~e与该对鞋跟部114’、114”的纱环a’~e’分别连接完成后,执行类似图1C所述的步骤(c),延续该对鞋跟部114’、114”其中的一纱线针织形成鞋面部112,使得鞋面部112与该对鞋跟部114’、114”合并形成鞋身部件110,例如当编织使得左侧鞋跟部114’的纱环e’与袜套部件320的待编织纱环e同步针织后,可延续使用左侧鞋跟部114’的纱线针织连接右侧鞋跟部114”,并往复循环针织而形成鞋面部112。以上述制造方法织成的鞋体形成件具有套筒式袜套部件320,而该对鞋跟部114’、114”是间隔设置于鞋面部112的一端,以使鞋身部件具有实质U形轮廓,该U形轮廓具有外部边缘110a及内部边缘110b,且套筒式袜套部件320具有至少部分连接于内部边缘110b的连接侧320a。
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目的而非用于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知在不悖离本发明精神下,于此特别说明的实施例可有例示实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发明范畴亦涵盖此类修改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Claims (14)

1.一种鞋体形成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含:
依据一预定编织目数,提供至少一纱线针织形成一袜套部件,且于该袜套部件形成后保留多个待编织纱环;
提供至少二纱线分别于该袜套部件的两侧外针织形成二相对称的鞋跟部,当针织该对鞋跟部达至该些待编织纱环时,同步针织该些待编织纱环,以连接该对鞋跟部及该袜套部件;以及
延续该对鞋跟部其中的一纱线针织形成一鞋面部,使得该鞋面部与该对鞋跟部合并形成一鞋身部件,当针织该鞋面部达至该些待编织纱环时,同步针织该些待编织纱环,以连接该鞋面部及该袜套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袜套部件形成后保留的该些待编织纱环小于该预定编织目数,使得该袜套部件仅与该鞋身部件部分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袜套部件形成后保留的该些待编织纱环等于该预定编织目数,使得该袜套部件的一侧与沿该对鞋跟部及该鞋面部所围成的一内部边缘实质完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袜套部件是以一隔针双面袋编方式针织而成,使得该袜套部件包含一第一织面及一第二织面,且该隔针双面袋编方式包含:
隔针编织该至少一纱线达该预定编织目数,以编成该第一织面的一第一起始边;
逆向隔针编织该至少一纱线达该预定编织目数,以编成该第二织面的一第二起始边;
针织该至少一纱线以连接该第一起始边编成该第一织面后,逆向针织该至少一纱线以连接该第二起始边编成该第二织面,依此循环编织该第一织面及该第二织面;以及
于该袜套部件形成后,仅保留该第一织面及该第二织面其中之一的多个纱环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该些待编织纱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编成该第一起始边及该第二起始边的步骤包含:
针织该至少一纱线,以一隔两针交错方式织成该第一起始边;
于形成该第二起始边前,将该第一起始边的该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一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
逆向编织该至少一纱线,以该隔两针交错方式织成该第二起始边;
将该第二起始边的该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该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以及
将该第一起始边的该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该隔两针交错方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编织该第一织面及该第二织面的步骤包含:
逆向针织该第二织面前,将该第一织面的该隔两针交错方式改为该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
将该第二起始边的该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该隔两针交错方式,逆向针织该第二织面;
于循环针织该第一织面前,将该第一织面的该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该隔两针交错方式,以针织该第一织面;以及
于循环针织该第二织面前,将该第二织面的该非交错两针隔一针方式改回该隔两针交错方式,以针织该第二织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于针织该至少一纱线形成该袜套部件时,嵌设一镶嵌线绳于该袜套部的相对两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拉紧该镶嵌线绳,使该袜套部件的该相对两端是通过该镶嵌线绳缝合,以使该袜套部件具有套筒构造。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制成的鞋体形成件,其特征在于,
该对鞋跟部是间隔设置于该鞋面部的一端,以使该鞋身部件具有实质U形轮廓,该U形轮廓具有一外部边缘及一内部边缘;以及
该袜套部件,具有一至少部分连接于该内部边缘的连接侧,使得该袜套部件与该鞋身部件之间具有一连接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体形成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线仅沿该内部边缘的一部分延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体形成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线实质沿该内部边缘延伸。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体形成件,其特征在于,一镶嵌线绳是嵌设于该袜套部件垂直于该连接侧的相对两端,当拉紧该镶嵌线绳时,该袜套部件的该相对两端是通过该镶嵌线绳缝合,以使该袜套部件具有套筒构造。
13.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制成的鞋体形成件,其特征在于,
该对鞋跟部是间隔设置于该鞋面部的一端,以使该鞋身部件具有实质U形轮廓,该U形轮廓具有一外部边缘及一内部边缘;以及
该袜套部件为无缝合的一体成形套筒构造,该袜套部件部分连接于该内部边缘。
14.一种鞋体形成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鞋身部件,包含一鞋面部及一对鞋跟部,该对鞋跟部是间隔设置于该鞋面部的一端,以使该鞋身部件是具有实质U形轮廓,该U形轮廓具有一外部边缘及一内部边缘;以及
一袜套部件,具有一连接侧是至少部分连接于该内部边缘,
其中,该鞋身部件及该袜套部件是由至少一纱线针织形成具有多个纬列及经行的单一体结构,以使针织完成后的该鞋体形成件不具有任何缝合部分,当该鞋体形成件经加工形成一鞋体时,该鞋身部件是对应一足部的足前部分、足侧部分及足跟部分,且该袜套部件是对应该足部的脚踝部分。
CN201710292922.8A 2016-07-11 2017-04-28 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637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9907 2016-07-11
CN2016105399074 2016-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7908A true CN107637908A (zh) 2018-01-30
CN107637908B CN107637908B (zh) 2020-05-12

Family

ID=6111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2922.8A Active CN107637908B (zh) 2016-07-11 2017-04-28 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79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1509A (zh) * 2019-12-24 2020-06-23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两针板横机三层独立针织物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2553774A (zh) * 2020-11-26 2021-03-26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套机的自动锁边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1509A (zh) * 2019-12-24 2020-06-23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两针板横机三层独立针织物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2553774A (zh) * 2020-11-26 2021-03-26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套机的自动锁边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7908B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018B (zh)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US11761127B2 (en) Multiple layer knitted components having multi-bed area
CN105121725B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以及鞋帮
CN205831190U (zh) 编织系紧元件和鞋类物品
CN107105821B (zh) 穿在脚上的物品的编织方法、制造方法及穿在脚上的物品
TWI586290B (zh) 鞋面之編織方法
CN105163617B (zh) 包含具有抗拉绳的编织部件的鞋类物品
KR101954655B1 (ko) 슈즈 어퍼 및 슈즈 어퍼의 제조방법
TWI688685B (zh) 橫編機編織的立體鞋胚及其織造方法
CN105188442A (zh) 包含带有整体编织轮廓部分的编织部件的鞋类物品
TWI645794B (zh) 鞋體形成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06455753B (zh)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CN105578917A (zh) 包含具有单丝区域的编织部件的鞋类物品
CN105795581A (zh) 鞋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46426A (zh) 具有带编织元件的鞋面的鞋类物品
CN107217377B (zh) 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
CN107920630A (zh) 鞋类
CN107637908A (zh) 鞋体形成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106851A (ja) 一体的なアイレットを含む編成シューアッパー
ES2906759T3 (es) Pieza de calzado en bruto de punto tridimensional y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la misma usando una máquina de tricotar plana de lecho doble
CN108978009B (zh)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CN205682558U (zh) 一种针织鞋
CN108978011A (zh) 二针床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CN116163059A (zh) 一种一体成型的拖鞋的编织方法
TW201826958A (zh) 鞋類物品及其針織鞋面與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02

Address after: Samoa baodeli abya reputation group P.O. Box No. 1225

Applicant after: Hong Textile International Limited

Address before: Taichung City Guoqiang Street No. 8-4 Lane 119

Applicant before: Guo Mingsh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