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6564B - 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6564B
CN107636564B CN201680033184.9A CN201680033184A CN107636564B CN 107636564 B CN107636564 B CN 107636564B CN 201680033184 A CN201680033184 A CN 201680033184A CN 107636564 B CN107636564 B CN 107636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b
electronic device
signal
connection
usb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31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6564A (zh
Inventor
宫冈大定
内田薰规
伊藤克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36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6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5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06F13/4081Live connection to bus, e.g. hot-plugg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5/00On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5/003On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comprising distributed impedance elements together with lumped impedanc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通过其可以增加数字装置之间的连接模式的变化。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待检测的机构,其连接到第一电子装置并且对应于容纳在接收第一电子装置输出的基带信号的第二电子装置内的机构,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二电子装置时,所述待检测机构由第一电子装置检测;连接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装置输出的基带信号,并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和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单元,当通过所述连接检测单元检测到第一电子装置和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时,将待检测机构连接到第一电子装置。作为示例,可以将本技术应用于连接,其中,通用串行总线(USB)主机识别与USB装置的连接。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和一种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增加电子设备,例如,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标准的USB主机和USB装置,之间的连接模式的多样性的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符合USB标准的示例性电子设备包括USB主机(用作USB主机的电子设备)和USB装置(用作USB装置的电子设备)。
USB主机和USB装置通过使用例如USB电缆连接,USB主机主动控制USB主机和USB装置之间的通信。
USB标准支持总线电源(供电)模式,不仅可以通过USB电缆从USB主机向USB装置提供信号(数据),还可以提供电源。
然而,在USB标准中规定了可以作为电源由一根USB电缆提供的电流的上限。因此,提出了将电源从USB主机提供给具有超过USB标准中规定的上限的消耗电流的USB装置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2-00871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需要增加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模式的多样性。
本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做出的,旨在增加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模式的多样性。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通信装置包括:检测目标机构,当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到接收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的第二电子设备时,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且与包括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机构相对应,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并且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由所述连接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在所述连接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所述基带信号达预定时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
所述检测目标机构可以由共模阻抗形成。
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其适于发送通过对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进行频率转换使其转换为具有高于所述基带信号的频带的信号而获得的毫米波段信号。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控制方法是一种用于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检测目标机构,当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到接收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的第二电子设备时,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且与包括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机构相对应,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并且所述方法包括:检测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并且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提供了检测目标机构,当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到接收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的第二电子设备时,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且与包括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机构相对应,所述检测目标机构适于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检测到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的情况下,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注意,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装置,或者可以是构成一个装置的内部块。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可以提高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模式的多样性。
注意,本文所述的效果不一定限于此,并且可以是本公开中所述的任何一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电子设备通过电缆彼此连接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2是描述通信系统的示例性操作的示图;
图3是示出适于通过毫米波段调制信号执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4是示出通信单元53和63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发送单元71、接收单元72、发送单元81和接收单元82的配置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7是示出通信单元20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8是示出通信系统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发送单元211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10是示出通信系统中的USB主机10的示例性操作的示图;
图11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12是示出通信单元25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3是示出控制单元27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4是示出检测目标机构262和连接检测单元281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15是示出由确定单元291检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例性处理的示图;
图16是示出控制单元271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控制单元27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8是示出检测目标机构262和连接检测单元302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19是示出控制单元271'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21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22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由电缆连接的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
图1是示出电子设备通过电缆彼此连接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在图1的通信系统中,电子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通过电缆30连接。
电子设备10包括连接器11,其可以连接到电缆30的连接器31并且可以经由连接器11与诸如电子设备20等另一设备交换(输入和输出)基带的基带信号。
电子设备20包括连接器21,其可以连接到电缆30的连接器32并且可以经由连接器21与诸如电子设备10等另一设备交换(输入和输出)基带的基带信号。
此外,当电子设备10连接到适于接收从电子设备10输出的基带信号的电子设备20时,电子设备20包括要由电子设备10检测的检测目标机构22。
电缆30是一种电缆,其包括作为芯线(将连接器31、32连接的线路)的用于发送作为基带信号的电信号的导体(以下也称为基带导体),其一端设置有连接到电子设备10的连接器31,并且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到电子设备20的连接器32。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通信系统中,当通过使用电缆30连接电子设备10和20时,换言之,当电子设备10的连接器11和电缆30的连接器31连接并且电子设备20的连接器21和电缆30的连接器32也连接时,包含在电子设备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由电子设备10经由电缆30检测,并通过检测该检测目标机构22来识别到电子设备20的连接。
如上所述,在例如USB(USB 3.0)标准等采用通过检测该检测目标机构22来检测(识别)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方法。
在下文中,假定电子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例如是符合USB标准的电子设备,来描述本技术。
在电子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是符合USB标准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和20以及电缆30分别是USB主机、USB装置和USB电缆,并且在下文中也将被称为USB主机10、USB装置20和USB电缆30。
此外,在电子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是符合USB标准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的连接器11和电子设备20的连接器21是USB连接器(插座)(插孔),连接器11和21在下文中也将分别称为USB连接器11和21。
此外,在电子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是符合USB标准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USB电缆30的连接器31和32是USB连接器(插头),并且连接器31和32在下文中也将分别称为USB连接器31和32。
USB主机10是诸如个人计算机(PC)或数字相机等电子设备,其适于通过从外部电源单独接收电源(独立于总线电源)或通过从内置的电池接收电力来操作,并且至少具有用作USB主机的功能。
对于USB主机10,USB连接器11和31通过将USB电缆20的USB连接器31插入USB主机10的USB连接器11来连接(耦合)。
USB装置20是诸如圆盘驱动器等电子设备,其适于通过接收总线电源的电力或者通过从外部电源或内置的电池的电源接收电力来操作,并且至少具有用作USB装置的功能。
对于USB装置20,通过将USB电缆20的USB连接器32插入USB装置20中包括的USB连接器21来连接USB连接器21和32。
USB电缆30是符合USB标准的电缆,其一端设置有连接到USB主机10的USB连接器31,并且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到USB装置20的USB连接器32。USB电缆30的芯线由铜等基带导体构成。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通信系统中,当通过使用USB电缆30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时,由USB主机10经由USB电缆30检测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并且通过检测该检测目标机构22来识别到USB装置20的连接。
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例如由用作在USB 3.0标准或USB 3.1标准中采用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形成。
当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时,用作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的共模阻抗(电)连接到USB主机10,结果,在从USB主机10(的内部)观看USB连接器11侧时的阻抗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连接的情况与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连接的情况之间改变。
在USB主机10中,基于以下事实来识别(检测)USB装置20的连接:在从USB主机10观看USB连接器11侧时的阻抗已经变成在用作检测目标机构22的共模阻抗连接到USB主机10的情况下的阻抗。
同时,在USB主机10中,通过检测在从USB主机10观看USB连接器11侧时的电压的时间常数(从USB主机10观看USB连接器11侧时的电压变化率),等效地执行在从USB主机10观看USB连接器11侧时的阻抗的检测,即,用作检测目标机构22的共模阻抗的检测。
图2是示出图1中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操作的示图。
在没有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的情况下,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未连接到USB主机10,因此检测目标机构22不能被USB主机10检测到。
当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通过USB电缆30连接时,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通过USB电缆30连接到USB主机10,检测目标机构22由USB主机10检测到。
在检测到目标机构22时,USB主机10识别(检测)与USB装置20的连接,转移到轮询状态进行轮询,并且开始从USB连接器11输出基带信号作为轮询。
然后,当USB装置20响应来自USB主机10的轮询时,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进入能够执行通信(基带信号的交换)的状态。
<适用于通过毫米波段调制信号执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
图3是示出适于通过使用毫米波段调制信号执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注意,在附图中,与图1的情况下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将适当地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3中的通信系统与图1的情况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
然而,图3中的通信系统与图1的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提供毫米波电缆50和60,代替USB电缆30。
此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是具有约30至300GHz的频率的信号,即,约1至10mm的波长。根据毫米波段信号,由于具有高频率,可以以高数据速率执行数据传输,并且可以在将各种波导用作传输路径的同时,执行通信。换言之,根据毫米波段信号,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小天线来执行通信(无线电通信),同时将自由空间用作传输路径。此外,根据毫米波段信号,可以在将金属线或诸如塑料等介电材料用作传输路径的同时,执行通信。
毫米波电缆50是一种电缆,其一端设置有要连接到USB主机10的USB连接器51,并且另一端设置有要与毫米波连接器62配合的毫米波连接器52。在毫米波电缆50中,基带导体用作芯线,以将USB连接器51连接到毫米波连接器52(的通信单元53),类似于USB电缆30。
毫米波连接器52由诸如用作适于传输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射频(RF)信号)的波导的介电材料等材料形成,并且包括适于执行与毫米波段调制信号通信的通信单元53。
通信单元53将对差分信号实施频率转换使其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且经由作为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传输调制信号(传输到通信单元63),其中,差分信号是通过USB连接器51的未示出的数据传输端子(例如,在USB 3.0标准的情况下,USB 3.0的信号传输线的+和-端子)从USB主机10提供的基带信号。
此外,通信单元53接收经由作为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从通信单元63)发送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将频率转换应用到毫米波段调制信号使其转换为基带信号,并且通过USB连接器51的未示出的数据传输端子(例如,在USB 3.0的情况下,USB 3.0的信号接收线的+和-端),将基带信号提供到USB主机10。
毫米波电缆60以类似于毫米波电缆50的方式形成。
换言之,毫米波电缆60的一端设置有要连接到USB装置20的USB连接器61,另一端设置有要与毫米波连接器52配合的毫米波连接器62。在毫米波电缆60中,采用基带导体作为适于以类似于USB电缆30的方式将USB连接器61连接到毫米波连接器62(的通信单元63)的芯线。
毫米波连接器62由诸如用作适于传输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波导的介电材料等材料形成,并且包括适于执行与毫米波段调制信号通信的通信单元63。
通信单元63将频率转换应用到差分信号使其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且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62和52传输调制信号(传输到通信单元53),其中,差分信号为通过USB连接器61的未示出的数据传输端从USB装置20提供的基带信号。
此外,通信单元63接收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从通信单元53)发送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对基带信号应用频率转换,并经由USB连接器61的未示出的数据传输终端将基带信号提供给USB装置20。
注意,作为毫米波电缆50和60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可以采用例如约10cm到1μm。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图3的通信系统中,当分别连接USB连接器11和51、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以及USB连接器21和61时,可以经由毫米波电缆50和60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执行数据传输。
换言之,在通信单元53中,在通过应用频率转换成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之后传输作为要由USB主机10发送的数据的基带信号。
在通信单元63中接收由通信单元53发送的调制信号,并通过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来应用,然后提供给USB装置20。
另一方面,在通信单元63中,发送作为要由USB装置20发送的数据的基带信号,通过频率转换成毫米波段调制信号来应用。
在通信单元53中接收由通信单元63发送的调制信号,并通过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来应用,然后提供给USB主机10。
如上所述,在图3的通信系统中,用作电子设备的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不是由USB电缆30连接,而是由毫米波电缆50和60连接,经由毫米波段调制信号执行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数据传输,因此,可以增加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模式的多样性。
此处,在图3的通信系统中,包含适用于发送和接收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通信单元53和63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由诸如塑料或其它非金属等介电材料形成。
因此,根据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与由金属形成的连接器相比,更容易处理防水和防尘,并且不需要考虑由插入/移除引起的接触点的劣化,此外,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
同时,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可由金属而不是非金属形成。
此外,在图3中,通信单元53包含在毫米波连接器52中,但是此外,通信单元53也可以包含在例如USB连接器51中。
在通信单元53包含在USB连接器51中的情况下,需要形成毫米波电缆50的USB连接器51和毫米波连接器52之间的空间,不作为基带导体,而是作为用作毫米波传输路径的波导(例如,形成为通过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介电材料等引导毫米波的传输路径)。
类似地,通信单元63也可以不包含在毫米波连接器62中,但是包含在USB连接器61中。在通信单元63包含在USB连接器61中的情况下,需要形成USB连接器61和毫米波电缆60的毫米波连接器62之间的空间,作为用作毫米波传输路径的波导。
<通信单元53和63的示例性配置>
图4是示出图3中的通信单元53和63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通信单元53包括发送单元71和接收单元72。
发送单元71在载波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数据),在系统中,例如,毫米波段信号用作载波。换言之,发送单元71将频率转换(由USB主机10提供)应用于基带信号使其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通过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图3)发送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到接收单元82)。
接收单元72接收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62和52由载波通信系统(从发送单元81)发送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将频率转换应用于毫米波段调制信号使其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基带信号(到USB主机10)。
通信单元63包括发送单元81和接收单元82。
例如,发送单元81通过载波通信系统发送信号,该系统中,与发送单元71的频带相同的频带或与发送单元71的频带不同的频带的毫米波信号用作载波。换言之,发送单元81将频率转换(从USB装置20提供)应用于基带信号,使其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通过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62和52发送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到接收单元72)。
接收单元82接收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由载波通信系统(从发送单元71)发送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将频率转换应用于毫米波段调制信号,使其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基带信号(到USB装置20)。
如上所述,由于通信单元53包括发送单元71和接收单元72,并且通信单元63包括发送单元81和接收单元82,因此可以在通信单元53和63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注意,在将相同频带的毫米波信号用作发送单元71和81中的载波的情况下,可以在通信单元53和63之间执行半双工通信。然而,甚至在将相同频带的毫米波信号用作发送单元71和81中的载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发送单元71和81之间进行隔离来执行全双工通信。此外,在将不同频带的毫米波信号用作发送单元71和81中的载波的情况下,可以在通信单元53和63之间执行全双工通信。
<发送单元71、接收单元72、发送单元81和接收单元82的示例性配置>
图5是示出图4的发送单元71、接收单元72、发送单元81以及接收单元82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发送单元71包括放大器91、振荡器92、混合器93和放大器94。
对应于基带信号的差分信号(例如,在USB 3.0的情况下,USB 3.0的信号传输线的+和-信号)从USB主机10提供给放大器91。
放大器91根据需要放大差分信号,并将其提供给混合器93。
振荡器92通过振荡产生诸如56GHz等毫米波段的载波,并将载波提供给混合器93。
此处,根据诸如56GHz等毫米波段的载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送具有例如11Gbps的数据速率的差分信号。例如,由于USB 3.0中的最大数据速率为5Gbps(千兆比特每秒),所以USB 3.0的数据(差分信号)可以毫无问题地由诸如56GHz的毫米波段的载波传输。
混合器93通过通过将来自放大器91的差分信号与来自振荡器92的载波混合(相乘)来使用来自振荡器92的载波对差分信号进行频率转换,并且向放大器94提供例如作为其结果获得的幅移键控(ASK)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
放大器94根据需要放大来自混合器93的调制信号,并在波导(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上输出调制信号。
接收单元82包括放大器101、混合器102、放大器103和电容器104和105。
放大器101接收通过波导(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从发送单元71发送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根据需要放大调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混合器102。
混合器102通过执行将从放大器101提供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混合(调制信号求平方)的平方律检测,将频率转换应用于来自放大器101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使其转换为与基带信号相对应的差分信号,并将差分信号提供给放大器103。
放大器103根据需要放大来自混合器102的差分信号,并将其作为USB的差分信号提供给USB装置20(例如,在USB的情况下,USB 3.0的信号传输线的+和-信号3.0)。
注意,作为在放大器103中获得的差分信号的两个(基带)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以下也称为正信号)经由电容器104提供给USB装置20,另一个信号(以下也称为负信号)经由电容器105提供给USB装置20。在电容器104和105中,切断直流元件。
此外,图5中假设接收单元82通过平方律检测将频率转换应用于毫米波段调制信号,使其转换为基带信号,但是,可选地,接收单元82可以通过进行除了平方律检测以外的检测来将频率转换应用于调制信号,使其转换为基带信号,例如,再现载波并且载波与调制信号混合的同步检测。
发送单元81包括放大器111、振荡器112、混合器113和放大器114。
由于放大器111至114具有类似于发送单元71的放大器91至94的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接收单元72包括放大器121、混合器122、放大器123和电容器124和125。
由于放大器121到电容器125具有类似于接收单元82的放大器101到电容器105的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发送单元71、接收单元72、发送单元81和接收单元82中,通过从发送单元71发送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且在接收单元82中接收调制信号,来执行从USB主机10到USB装置20发送基带信号。
此外,通过从发送单元81发送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调制信号,来执行从USB装置20到USB主机10发送基带信号。
顺便提及,在图3的通信系统中,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经由适于交换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通信单元53和63连接。因此,甚至通过使用毫米波电缆50和60来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时,USB主机10也难以检测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
此外,在USB主机10没有检测到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的情况下,不能识别(检测)与USB装置20的连接,并且不执行轮询。
结果,甚至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通过使用毫米波电缆50和60连接时,也可能存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不执行数据传输(基带信号的交换)的问题。
因此,在本技术中,防止在增加电子设备之间,即,在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模式的多样性的同时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
<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图6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注意,在附图中,与图3的情况下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图6的通信系统与图3的情况的相似之处在于包括USB主机10、USB装置20和毫米波电缆60。
然而,图6中的通信系统与图3的情况不同之处在于提供毫米波电缆200,代替毫米波电缆50。
毫米波电缆200与图3的毫米波电缆50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USB连接器51和毫米波连接器52。
然而,毫米波电缆200与图3的毫米波电缆50不同之处在于,毫米波连接器52包含通信单元201而不是通信单元53。
同时,类似于图3的情况,通信单元201可以不包含在毫米波连接器52中,而是包含在USB连接器51中。
类似于图3中的通信单元53,通信单元201将频率转换应用于差分信号(即,来自USB主机10的基带信号)使其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发送差分信号,还接收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将频率转换应用于毫米波段调制信号使其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将基带信号提供给USB主机10。
此外,通信单元201包括检测目标机构202。检测目标机构202对应于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类似于检测目标机构22的机构),并且当USB连接器51连接到USB主机10的USB连接器11时,检测目标机构202(电)连接到USB主机10。
因此,以与在USB主机10通过图1中的USB电缆30连接到USB装置20的情况下,USB主机10检测包含在USB装置20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2并识别与USB装置20的连接的方式相似的方式,在连接毫米波电缆200的情况下,USB主机10检测包括在通信单元201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02并识别与USB装置20的连接(甚至当USB装置20实际上没有连接时)。
结果,在USB主机10中启动轮询,并且利用USB装置20(在USB装置20实际连接的情况下)执行数据传输(基带信号的交换)。
如上所述,根据图6的通信系统,可以解决不能够在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执行数据传输的问题。
<通信单元201的示例性配置>
图7是示出图6中的通信单元20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注意,在附图中,与图4中的通信单元53的元件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通信单元201与图4的通信单元53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接收单元72。
然而,通信单元201与图4的通信单元53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发送单元211而不是发送单元71。
类似于图4中的发送单元71,发送单元211将频率转换(由USB主机10提供)应用于基带信号使其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通过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发送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发送到接收单元82)。
此外,发送单元211包括检测目标机构202。检测目标机构202设置在从USB主机10向发送单元211提供基带信号的路径上。
因此,当将毫米波电缆200(图6)(USB连接器51)连接到USB主机10(的USB连接器11)时,USB主机10经由该路径检测该检测目标机构202,以将基带信号提供给发送单元211,并且识别与USB装置20的连接(甚至当USB装置20未实际连接时)。
同时,在图6的通信系统中,在以与USB主机10相似的方式使用检测目标机构并识别与通信伙伴的连接的装置代替USB装置20的情况下,在图7中为通信单元63提供具有与通信单元201类似的配置的通信单元,代替通信单元63。
<通信系统的示例性操作>
图8是示出图6中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当毫米波电缆200(图6)连接到USB主机10时,USB主机10经由该路径连接到发送单元211,以将基带信号提供给发送单元211,因此,在步骤S11中,发送单元211使USB主机10检测设置在路径上的检测目标机构202,以将来自USB主机10的基带信号提供给发送单元211。
在检测到检测目标机构202时,USB主机10识别到USB装置20的连接并开始轮询。
然后,当存在来自USB装置20的对轮询的响应时,USB主机10开始与USB装置20的数据传输(基带信号的交换)。
<发送单元211的示例性配置>
图9是示出发送单元211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注意,在附图中,与图5中的发送单元71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发送单元211与图5的发送单元71的相同之处在于包括放大器91、振荡器92、混合器93和放大器94。
然而,发送单元211与图5的发送单元71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检测目标机构202。
检测目标机构202由用作USB 3.0标准和USB 3.1标准中采用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构成。
每个电阻器R11和R12的一端连接到放大器91的输入端子,以被提供差分信号,即来自USB主机10的基带信号,并且电阻器R11和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d和Vs
换言之,电阻器R11的一端连接到放大器91的两个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以被提供(接收)作为差分信号的一个信号的正信号,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电源Vd
电阻器R12的一端连接到放大器91的两个输入端子中的一个输入端子,以被提供(接收)作为差分信号的另一信号的负信号,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电源Vs
此处,作为差分信号的负信号和正信号理想地是负信号和正信号的相加值变为零的信号。
另外,电源Vd例如是具有电压+v(>0)的电源,电源Vs例如是具有电压-v的电源。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发送单元211中,当毫米波电缆200(图6)连接到USB主机10时,USB主机10检测用作构成连接到放大器91的输入端的检测目标机构20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因此,USB主机10识别到USB装置20的连接并开始轮询。
然后,当存在来自USB装置20的对轮询的响应时,USB主机10开始与USB装置20的数据传输(基带信号的交换)。
如下所述,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进行基带信号的交换。
换言之,基带信号,即从USB主机10输出的差分信号,通过放大器91、混合器93和放大器94,在发送单元211中被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且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发送到接收单元82。
来自发送单元211的调制信号在接收单元82中被接收,并通过放大器101、混合器102、放大器103和电容器104和105转换成基带信号,即差分信号,然后提供给USB装置20。
另一方面,基带信号,即从USB装置20输出的差分信号,通过放大器111、混合器113和放大器114在发送单元81中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通过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62和52发送到接收单元72。
来自发送单元81的调制信号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并通过放大器121、混合器122、放大器123和电容器124和125转换成基带信号,即差分信号,然后提供给USB主机10。
<USB主机10的示例性操作>
图10是用于描述图6的通信系统中的USB主机10的示例性操作的示图。
如图6至图9所述,当毫米波电缆200连接到USB主机10时,USB主机10检测设置在毫米波电缆200的毫米波连接器52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02,从而识别与USB装置20的连接并开始轮询。
现在,在通过如图6所示的毫米波电缆200和60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的情况下,USB装置20响应来自USB主机10的轮询,然后,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执行数据传输。
顺便提及,例如,甚至当毫米波电缆200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毫米波电缆60的毫米波连接器62未如图10所示连接时,毫米波电缆200连接到USB主机10的情况下,USB主机10检测设置在毫米波电缆200的毫米波连接器52中的通信单元201的检测目标机构202,并且识别与USB装置20的连接,并作为其结果执行轮询。
然而,在毫米波电缆200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毫米波电缆60的毫米波连接器62未连接的情况下(在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彼此相隔超过可以以最小必要水平接收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距离的情况下),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被切断,因此USB装置20不响应于USB主机10的轮询。
因此,USB主机10继续轮询(其数据传输),并且尽管没有连接到USB装置20(到USB装置20的连接被切断),但是浪费地消耗功率。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技术中,通过根据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控制在检测目标机构(例如,用作检测目标机构的共模阻抗)与USB主机10之间的连接来防止如上所述的USB主机10中的浪费的功耗。
<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图11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注意,在附图中,与图6的情况下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图11的通信系统与图6的情况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USB主机10、USB装置20和毫米波电缆60。
然而,图11中的通信系统与图6的情况不同之处在于提供毫米波电缆250,而不是毫米波电缆200。
毫米波电缆250与图6的毫米波电缆200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USB连接器51和毫米波连接器52。
然而,毫米波电缆250与图6的毫米波电缆200的不同之处在于,毫米波连接器52包括通信单元251,而不是通信单元201。
同时,类似于图3和图6的情况,通信单元251不能包含到毫米波连接器52中,而是包含在USB连接器51中。
通信单元251与图6中的通信单元201的共同之处在于,将频率转换应用于差分信号(即,来自USB主机10的基带信号)使其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发送调制信号,接收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将到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频率转换应用于基带信号,然后将基带信号提供给USB主机10。
然而,通信单元251与图6的通信单元201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检测目标机构262,而不是检测目标机构202(图6和图7)。
检测目标机构262与检测目标机构202的共同之处在于,当USB连接器51连接到USB主机10的USB连接器11时,检测目标机构262(电)连接到USB主机10,并且因此由USB主机10检测。
然而,检测目标机构262与检测目标机构202的不同之处在于被配置为能够控制与USB主机10的连接。
<通信单元251的示例性配置>
图12是示出图11中的通信单元25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注意,在附图中,与图7中的通信单元201的元件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通信单元251与图7的通信单元201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接收单元72。
然而,通信单元251与图7的通信单元201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发送单元261,而不是发送单元211。
此外,通信单元251还与图7的通信单元201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单元271是新设置的。
与图7中的发送单元211类似,发送单元261将频率转换(由USB主机10提供)应用于基带信号使其转换为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并通过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发送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发送到接收单元82)。
此外,发送单元261包括检测目标机构262。检测目标机构262设置在从USB主机10提供基带信号的路径上,与图7的检测目标机构202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一点。
然而,如图11所示,检测目标机构262被配置为能够控制与USB主机10的连接,并且在这一点上与检测目标机构202不同。
控制单元271根据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来控制检测目标机构262和USB主机10之间的连接。
换言之,控制单元271检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
然后,在检测到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这一事实)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71将检测目标机构262(电)连接到USB主机10。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断开(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未连接这一事实)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71使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断开。
同时,在图11的通信系统中,在以与USB主机10相同的方式使用用于检测目标机构并识别与通信伙伴的连接的装置而不是USB装置20的情况下,在图12中为通信单元63提供具有与通信单元251类似的配置的通信单元,代替通信单元63。
<控制单元271的示例性配置>
图13是示出图12中的控制单元27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在图13中,控制单元271具有连接检测单元281和连接控制单元282。
连接检测单元281检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并向连接控制单元282提供指示检测结果的检测信息。
连接控制单元282根据来自连接检测单元281的检测信息来控制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之间的连接。
换言之,在检测信息指示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282控制检测目标机构262,以便连接到USB主机10。
另一方面,在检测信息指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连接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282控制检测目标机构262,以便与USB主机10断开(释放与USB主机10的连接)。
<检测目标机构262和连接检测单元281的示例性配置>
图14是示出图13的检测目标机构262和连接检测单元281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此处,如图14所示,发送单元261与图9的发送单元211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放大器91、振荡器92、混合器93和放大器94。
然而,发送单元261与图9的发送单元211不同之处在于包括检测目标机构262,而不是检测目标机构202。
检测目标机构262与图9的检测目标机构202的共同之处在于:检测目标机构由用作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构成;每个电阻器R11和R12的一端连接到提供有对应于来自USB主机10的基带信号的差分信号的放大器91的输入端子;并且电阻器R11和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源Vd和Vs
然而,检测目标机构262与图9的检测目标机构20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电阻器R11的一端和提供有正信号的放大器91的输入端子之间新设开关SW11,并且在电阻器R12的一端和提供有负信号的放大器91的输入信号之间新设开关SW12
在连接控制单元282的控制下,开关SW11和SW12接通或关闭。
在图14中,在将毫米波电缆200(图6)连接到USB主机10的情况下,当开关SW11和SW12接通时,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因此,USB主机10可以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此外,在图14中,甚至在毫米波电缆200(图6)连接到USB主机10的情况下,当开关SW11和SW12断开时,USB主机10与检测目标机构262的连接断开,因此,USB主机10不能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在来自连接检测单元281的检测信息指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连接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282接通开关SW11和SW12,因此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从而使USB主机10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此外,在来自连接检测单元281的检测信息指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连接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282关闭开关SW11和SW12,因此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262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不会使USB主机10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在图14中,连接检测单元281包括电阻器R21和R22,电容器C21和C22以及确定单元291。
电阻器R21的一端连接到两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以输出混合器122的差分信号,以输出对应于差分信号的一个信号的正信号,另一端连接到电容器C21的一端。电容器C2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Vd
电阻器R22的一端连接到两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以输出混合器122的差分信号,以输出作为差分信号的另一信号的负信号,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电容器C22的一端。电容器C22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Vs.
确定单元291在电阻器R21和电容器C21之间的连接点处被提供电压V1,并且在电阻器R22和电容器C22之间的连接点处也被提供电压V2
此处,差分信号的正信号输出的直流(DC)偏移出现在电阻器R21和电容器C21之间的连接点处,差分信号中的负信号输出的DC偏移出现在电阻器R22和电容器C22之间的连接点处。
因此,电压V1是正信号的DC偏移,电压V2是负信号的DC偏移。
确定单元291检测电压V1和V2之间的差V1-V2,作为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的调制信号的功率。
此处,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通过毫米波电缆250和60连接的情况下,来自USB装置20侧的发送单元81的调制信号不能在USB主机10侧的接收单元72中被接收,并且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的调制信号的功率变为零(包括可以被认为是零的值)。结果,作为电压V1和V2的正信号和负信号的DC偏移变为(基本上)零。
另一方面,在通过毫米波电缆250和60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的情况下,在USB主机10的接收单元72中接收从USB装置20侧的发送单元81发送的调制信号,并且作为电压V1和V2的正信号和负信号的DC偏移变为与来自发送单元81的调制信号的功率相对应的幅度。
确定单元291检测在正信号和负信号的DC偏移V1和V2(作为其电压)之间的差V1-V2,即差分信号,作为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的调制信号的功率。
此处,例如,假设正信号的DC偏移V1为+a(>0),则负信号的DC偏移V2理想地变为-a。换言之,正信号的DC偏移V1和负信号的DC偏移V2理想地变成具有反相符号的具有相同幅度的值。
因此,在确定单元291中,仅正信号的DC偏移V1和负信号的DC偏移V2中的一个可被检测为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的调制信号的功率。
然而,由于确定单元291如上所述检测DC偏移V1和V2之间的差值V1-V2作为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的调制信号的功率,因此可以比仅检测DC偏移V1和V2中的一个作为调制信号的功率的情况更多地提高对检测调制信号的功率的灵敏度。
同时,在图14中,连接检测单元281通过使用接收单元72的混合器122的输出来检测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到的调制信号的功率,另外,连接检测单元281可以检测通过使用例如放大器123的输出和放大器121的输出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的调制信号的功率。
如上所述,确定单元291检测DC偏移V1和V2之间的差值V1-V2作为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的调制信号的功率,并且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是通过基于调制信号的功率来确定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是否连接来检测的。
然后,确定单元291向连接控制单元282提供指示关于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的检测信息。
图15是示出由图14中的确定单元291检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例性处理的示图。
在调制信号的功率为预定阈值以上(更大),因此连接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并且可以认识到调制信号从USB装置20发送到USB主机10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91确定(检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连接。
另一方面,在调制信号的功率为预定阈值以下(更小),因此释放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之间的连接,并且在USB主机10中认识到(确定)调制信号不能从USB装置20接收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91确定(检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连接。
此处,注意,在确定单元291确定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连接的情况下的第一阈值也称为连接阈值THclose,并且在确定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连接的情况下的第二阈值也称为断开阈值THopen
此外,注意,在关于确定单元291中的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中,指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连接的检测结果也将被称为连接检测结果,并且指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连接的检测结果也被称为断开检测结果。
在采用相同的预定阈值作为连接阈值THclose和断开阈值THopen的情况下,调制信号的功率为接近预定阈值的值的情况下,连接检测结果和断开检测结果频繁切换,作为关于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结果,可以频繁地切换USB主机10与检测目标机构262之间的连接和断开。
因此,如图15所示,采用彼此不同且满足关系THclose>THopen的值,作为连接阈值THclose和断开阈值THopen,并且可以提供所谓的迟滞,不仅用于关于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而且还用于在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262之间的连接和断开之间进行切换。
在这种情况下,当调制信号的功率变为连接阈值THclose或更大时,获得连接检测结果,作为关于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并且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到USB主机10。
然后,当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到USB主机10时,甚至在调制信号的功率变为连接阈值THclose或更小的情况下,获得连接检测结果,作为关于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并且检测目标机构262保持连接到USB主机10而不断开。
当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到USB主机10时,在调制信号的功率成为小于连接阈值THclose的断开阈值THopen或更小的情况下,获得断开检测结果,作为关于在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并且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断开。
此外,当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断开时,甚至在调制信号的功率变为断开阈值THopen或更高的情况下,也获得断开检测结果,作为关于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并且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保持断开而不连接。
当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断开时,在调制信号的功率变为阈值THclose或高于断开阈值THopen的的情况下,获得连接检测结果,作为关于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连接。
如上所述,由于在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262之间的连接和断开之间的切换中提供迟滞,所以可以防止在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262之间的连接和断开之间频繁发生切换。
图16是示出连接检测单元281如图14所示配置的情况下的控制单元271(图13)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注意,根据图16的流程图,假设检测目标机构262在开始操作之前与USB主机10断开。
在步骤S21中,连接检测单元281的确定单元291检测差分信号的正信号的DC偏移V1和差分信号的负信号的DC偏移V2之间的差V1-V2作为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的调制信号的功率,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2。DC偏置V1和V2对应于基带信号,所述基带信号从接收单元72的混合器122输出并通过对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应用频率转换而获得。
在步骤S22中,确定单元291确定调制信号的功率(以下也称为信号功率)是否为连接阈值THclose或更大。
在步骤S22中,在确定信号功率不是连接阈值THclose或更大的情况下,换言之,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经由毫米波电缆250和60连接并且没有调制信号从USB主机10发送到USB装置20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21,并且此后重复类似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22中,在确定信号功率为连接阈值THclose或更大的情况下,换言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经由毫米波电缆250和60连接并且调制信号从USB主机10发送到USB装置20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91向连接控制单元282提供指示连接检测结果的检测信息,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连接控制单元282通过根据来自确定单元291的检测信息接通开关SW11和SW12(图14)来将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到USB主机10,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4。
由于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到USB主机10,所以USB主机10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当检测到用作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时,USB主机10识别(检测)到USB装置20的连接,并开始输出基带信号,作为轮询。
然后,当USB装置20响应来自USB主机10的轮询时,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建立连接,并且可以执行数据传输。
在步骤S24中,与步骤S21相似,连接检测单元281的确定单元291检测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到的调制信号的功率,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确定单元291确定调制信号的功率(信号功率)是否为断开阈值THopen或更小。
在步骤S25中,在确定信号功率不是断开阈值THopen或更小的情况下,换言之,例如,在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之间的连接未释放并且可以在USB主机10侧(其上的接收单元72)中接收来自USB装置20侧(其上的发送单元81)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24,之后重复类似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25中,在确定信号功率为断开阈值THopen或更小的情况下,换言之,例如,在释放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之间的连接并且不能在USB主机10中接收来自USB装置20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确定单元291向连接控制单元282提供指示断开检测结果的检测信息,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连接控制单元282通过根据来自确定单元291的检测信息关闭开关SW11和SW12(图14)来将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断开,处理返回到步骤S21,然后重复类似的处理。
由于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断开,所以USB主机10不能检测到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R11和R12(图14)。因此,USB主机10识别(检测)与USB装置20的断开,停止输出基带信号。
因此,虽然USB主机10没有连接到USB装置20,但是可以防止由于连续输出基带信号而引起的浪费的功耗。
此处,在图16中,在执行步骤S21、S22和S26中的处理的情况下,检测目标机构262进入与USB主机10断开的状态,在步骤S23至S25中执行处理的情况下,检测目标机构262进入连接到USB主机10的状态。
同时,在图11的通信系统中,隐含地假设:当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连接时,USB装置20侧的发送单元81(图12)发送调制信号;并且基于调制信号的功率在连接检测单元281(图13)中检测到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然而,检测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方法不限于此。
换言之,例如,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设置有在连接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时与释放其间的连接时之间具有不同状态的机械机构,并且可以基于机械机构的状态来检测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当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连接时通过操作通信单元251和63(图12)并且当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连接时通过停止操作通信单元251和63,可以降低功耗。
<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第二实施例>
将描述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配置。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对于确定单元291检测在接收单元72中接收到的调制信号的功率的示例给出描述,并且通过基于调制信号的功率来确定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是否连接,来检测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
接下来,作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配置,将描述通过检测在接收单元72中是否接收到基带信号来检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情况。
由于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配置与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配置中的通信系统的配置类似,因此在此,将省略其描述。此外,由于图12所示的通信单元251的配置也可以应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控制单元271'的示例性配置>
图17是示出图12中的控制单元27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以下描述中,将图17所示的控制单元271附有破折号,作为控制单元271'来描述,以便与图13所示的控制单元271区分开来。
在图13中,控制单元271'具有信号检测单元301和连接控制单元302。
信号检测单元301检测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并向连接控制单元302提供指示检测结果的检测信息。信号检测单元301通过检测基带信号来确定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是否处于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状态。
连接控制单元302根据来自信号检测单元301的检测信息来控制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之间的连接。
换言之,在检测信息表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连接(可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302控制检测目标机构262,以便连接到USB主机10。
另一方面,在检测信息表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未连接(不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302控制检测目标机构262,以便与USB主机10断开(释放与USB主机10的连接)。
<检测目标机构262和信号检测单元301的示例性配置>
图18是示出图17中的检测目标机构262和信号检测单元301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此处,如图18所示,发送单元261具有与图14的发送单元211的配置相似的配置,包括放大器91、振荡器92、混合器93、放大器94以及检测目标机构262。
与图14所示的检测目标机构262相同,图18所示的检测目标机构262也由用作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构成,电阻器R11和R12中的每一个的一端与提供有对应于来自USB主机10的基带信号的差分信号的放大器91的输入端子连接,电阻器R11和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源Vd和Vs
此外,检测目标机构262具有设置在电阻器R11的一端和提供有正信号的放大器91的输入端子之间的开关SW11,并且还具有设置在电阻器R12的一端和提供有负信号的放大器91的输入端子之间的开关SW12
开关SW11和SW12与图14所示的检测目标机构262不同之处在于,在连接控制单元302的控制下接通或断开开关。
在图18中,当在毫米波电缆200(图6)连接到USB主机10的情况下接通开关SW11和SW12时,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因此,USB主机10可以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此外,在图18中,即使毫米波电缆200(图6)连接到USB主机10,当断开开关SW11和SW12时,USB主机10与检测目标机构262之间的连接断开,因此,USB主机10不能检测出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在来自信号检测单元301的检测信息指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在可通信状态下连接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302接通开关SW11和SW12,因此,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从而使USB主机10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此外,在来自信号检测单元301的检测信息指示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在可通信状态下未连接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302关闭开关SW11和SW12,结果,USB主机10与检测目标机构262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不使USB主机10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可通信状态是可以发送和接收基带信号的状态。开始发送和接收基带信号是轮询时间。如上所述,当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中的一个发送轮询并且另一个响应于轮询,从而建立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并实现数据传输。
信号检测单元301检测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建立连接。当连接建立时,连接控制单元302接通开关SW11和SW12,从而连接USB主机10和检测目标机构,并且使USB主机10检测用作构成检测目标机构262的共模阻抗的电阻器R11和R12
在图18中,信号检测单元301设置在放大器123和电容器124(电容器125)之间。换言之,信号检测单元301接收从放大器123输出的差分信号,并将差分信号输出到电容器124和电容器125。
当接收到差分信号时,信号检测单元301确定检测到信号,并且检测到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建立了连接。
信号检测单元301向连接控制单元302提供指示关于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的检测信息。
图19是描述图18中的信号检测单元301检测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例性处理以及连接控制单元302基于检测结果的示例性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注意,根据图19的流程图,假定检测目标机构262在开始操作之前与USB主机10断开。另外,USB主机10的信号检测单元301(图18)监视是否接收基带信号。
在步骤S41中,信号检测单元301确定是否检测到作为基带信号的差分信号,其中,通过对从接收单元72的放大器123输出的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应用频率转换来获得基带信号。在步骤S41中,重复步骤S41的处理,直到确定检测到基带信号,并且继续进行与基带信号的检测有关的监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1中由信号检测单元301检测到基带信号时,在步骤S42中接通开关SW11和SW12(图18)。在来自信号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结果指示检测到基带信号的情况下,连接控制单元302通过接通开关SW11和SW12将检测目标机构262连接到USB主机10。
在步骤S43中,清除监视非信号周期的定时器(以下称为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信号检测单元301或连接控制单元302包括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此处,假设信号检测单元301包括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将继续进行描述。
信号检测单元301包括对没有差分信号从放大器123输出的周期进行计数的计时器(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换言之,没有检测到基带信号的周期。在步骤S43中,将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中的计数器值重设为零。
同时,在连接控制单元302包括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来自信号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结果来监视非信号周期。
在步骤S44中,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的计数器值被计数。例如,计数器值递增1。
在步骤S45中,确定是否检测到基带信号。在信号检测单元301确定检测到基带信号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43,并且清除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
另一方面,在步骤S45中信号检测单元301确定没有检测到基带信号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46。在步骤S46中,确定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的计数器值是否为非信号周期阈值或更大。
在步骤S46中,在确定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的计数器值不是非信号周期阈值或更大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44,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继续计数。
另一方面,在步骤S46中确定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的计数器值为非信号周期阈值或更大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47,关闭开关SW11和SW12(图18)。在信号检测单元301包括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的情况下,信号检测单元301向连接控制单元302输出检测结果,指示在确定计数器值为非信号周期阈值或更大时未检测到基带信号。
在来自信号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结果指示没有检测到基带信号的情况下,通过连接控制单元302关闭开关SW11和SW12,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断开。此后,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41,并且重复其后续处理。
因此,当提供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并且非信号状态持续预定周期时,已经被接通的开关SW11和SW12被控制为关闭。
例如,当提供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并且没有检测到基带信号时,在执行控制以便立即关闭开关SW11和SW12的情况下,可以频繁地接通和关闭开关SW11和SW12
因此,由于在提供非信号周期监视定时器的同时,在预定周期内没有检测到基带信号时,开关SW11和SW12从接通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所以可以提供所谓的滞后,用于在USB主机10与检测目标机构262之间的连接和断开之间切换。
因此,通过检测基带信号来控制检测目标机构262与USB主机10的连接,开始或结束与USB装置20的通信。
USB装置20包括各种装置,例如,需要很短时间的装置和需要长时间输出基带信号的装置,例如,在连接到USB主机10之后进行轮询(响应于轮询)。由于检测目标机构262在检测到基带信号之后连接到USB主机10,所以无论USB装置20变为能够输出基带信号的状态的所需时间如何,都可以确定地建立USB主机10与USB装置20之间的通信。
此外,由于USB主机10在检测到来自USB装置20的基带信号之后连接检测目标机构262,并且在不再检测到来自USB装置20的基带信号之后断开检测目标机构262,所以可以防止连续输出基带信号引起的浪费的功耗,尽管USB主机10未连接到USB装置20。
换言之,当检测到来自USB装置20的基带信号时,USB主机10保持与检测目标机构262的连接,并且当由于例如释放到USB装置20的连接而来自USB装置20的基带信号停止时,基站信号从USB主机10向USB装置20的输出停止,因此能够防止连续地输出基带信号引起的浪费的功耗。
<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
图20是示出了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在图20的通信系统中,USB主机310和USB装置320通过毫米波就绪电缆330连接。
USB主机310是具有用作类似于USB主机10的USB主机的功能的电子设备,并且包括USB接口311和毫米波连接器312。
USB接口311是用于控制USB的传输数据的接口,并连接到毫米波连接器312(包含在其内的通信单元313)。
类似于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图6和11),毫米波连接器312由诸如用作适于传输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波导的介电材料等材料形成,并且包含通信单元313。
通信单元313具有与通信单元201(图6)和通信单元251(图11)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并且利用USB接口311进行基带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且还通过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312和331利用通信单元333执行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USB装置320是具有用作与USB装置20类似的USB装置的功能的电子设备,并且包括USB接口321和毫米波连接器322。
USB接口321是用于控制USB的数据传输的接口,并且连接到毫米波连接器322(包含在其内的通信单元323)。
类似于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图6和11),毫米波连接器312由诸如用作适于传输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波导的介电材料等材料形成,并且包含通信单元323。
通信单元323具有与例如通信单元63(图6和图11)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并且利用USB接口321进行基带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且还通过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322和332利用通信单元334执行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毫米波就绪电缆330是具有由导体形成的芯线的电缆,其中:在一端设置要与USB主机310的毫米波连接器312配合的毫米波连接器331;并且在另一端设置要与USB装置320的毫米波连接器322配合的毫米波连接器332。
类似于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图6和11),毫米波连接器331和332均由诸如用作适于传输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波导的介电材料等材料形成。此外,毫米波连接器331包括通信单元333,并且毫米波连接器332包括通信单元334。
通信单元333具有与例如通信单元63(图6和图11)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并且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331和312利用通信单元313进行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且还经由用作毫米波就绪电缆330的芯线的导体利用通信单元334进行基带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通信单元334具有与例如通信单元53(图3)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并且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332和322利用通信单元323进行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且还经由用作毫米波就绪电缆330的芯线的导体利用通信单元333进行基带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在图20中,通过将毫米波就绪电缆330的毫米波连接器331连接到USB主机310的毫米波连接器312,并且还将毫米波就绪电缆330的毫米波连接器332连接到USB装置320的毫米波连接器322,USB主机310和USB装置320通过毫米波就绪电缆330连接。
此外,通过执行通信单元313和333之间的调制信号的交换,通信单元333和334之间的基带信号的交换,以及通信单元334和323之间的调制信号的交换,在USB主机310的USB接口311和USB装置320的USB接口321之间执行基带信号的数据传输。
在图20中,毫米波连接器312、322、331和332可以均以类似于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的方式由非金属形成,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与由金属形成的连接器相比,更容易处理防水和防尘,并且不需要考虑由插入/移除引起的接触点的劣化,此外,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
此处,在图6和图11的通信系统中,为了在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需要用2个毫米波电缆200(或250)和60连接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
然而,在图6和图11的通信系统中,无需像图20的情况那样向USB主机10和USB装置20提供诸如毫米波连接器312和322等毫米波连接器。
另一方面,在图20的通信系统中,需要向USB主机310提供毫米波连接器312,并且还向USB装置320提供毫米波连接器322。
然而,在图20的通信系统中,USB主机310和USB装置320可以通过一个毫米波就绪电缆330连接,以便在USB主机310和USB装置320之间执行数据传输。
此外,在图20的通信系统中,可以在USB主机310和毫米波就绪电缆330之间的连接部分和在USB装置320和毫米波就绪电缆330之间的连接部分处,获得诸如容易防尘和防水等优点。
<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
图21是示出了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注意,在附图中,与图20的情况下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图21的通信系统与图20的情况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USB主机310和USB装置320,但是与图20的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提供毫米波传输电缆350,而不是毫米波就绪电缆330。
毫米波传输电缆350是电缆,其中,传输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波导用作芯线,在一端设置配合USB主机310的毫米波连接器312的毫米波连接器351,在另一端设置配合USB装置320的毫米波连接器322的毫米波连接器352。
与毫米波连接器52和62(图6和11)相似,毫米波连接器351和352均由诸如用作适于传输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波导的介电材料等材料形成。
因此,整个毫米波传输电缆350(从毫米波连接器351至352)用作适于传输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波导。
在图21中,通过将毫米波传输电缆350的毫米波连接器351连接到USB主机310的毫米波连接器312,并且还将毫米波传输电缆350的毫米波连接器352连接到USB装置320的毫米波连接器322,USB主机310和USB装置320经由毫米波传输电缆350连接。
另外,通过在通信单元313和323之间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传输电缆350交换毫米波段调制信号,在USB主机310的USB接口311和USB装置320的USB接口321之间执行基带信号的数据传输。
在图21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获得与图20的情况中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五实施例>
图22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注意,在附图中,与图20的情况下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图22的通信系统与图20的情况的共同之处在于包括USB主机310和USB装置320,但是与图20的情况不同之处在于,不提供毫米波就绪电缆330。
USB主机310的毫米波连接器312和USB装置320的毫米波连接器322分别配合毫米波就绪电缆330的毫米波连接器331和332(或毫米波传输电缆350的毫米波连接器351和352),并且还可以彼此直接配合。
在图22中,例如,USB主机310的毫米波连接器312和USB装置320的毫米波连接器322直接连接,与用作USB装置的USB存储器直接连接到用作USB主机的个人计算机(PC)的情况一样。
此外,通过在包括在毫米波连接器312中的通信单元313和包括在毫米波连接器322中的通信单元323之间经由用作波导的毫米波连接器312和322执行毫米波段调制信号的交换,在USB主机310的USB接口311和USB装置320的USB接口321之间执行基带信号的数据传输。
在图22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获得与图20的情况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同时,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毫米波段信号,作为调制信号,但可以采用低于或高于毫米波的频带中的信号,作为调制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本技术应用于符合USB标准的电子设备(由其形成的通信系统)中的情况,但是本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符合USB设备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应用于采用以下系统的电子设备等:通过使用包括在通信伙伴中的检测目标机构来检测通信伙伴(与通信伙伴的连接),例如,包括PCI Express作为接口的电子设备。
此外,在图6的通信系统中,通信单元201包含在毫米波连接器52中,但是在传输调制信号的波导形成在通往通信单元62的途中的条件下,通信单元201可以包含在毫米波电缆200的任意位置中。在波导形成在通往通信单元201的途中的条件下,通信单元62也可以包含在毫米波连接器62之外的毫米波电缆60的任意位置上。这同样适用于图11的通信系统。
此处,在本说明书中,系统是指包括多个构成要素(装置、模块(部件)等)的组件,不考虑所有构成要素是否位于相同外壳中。因此,容纳在不同外壳中并且经由网络连接的多个装置和具有容纳在单个外壳中的多个模块的装置都是该系统。
另外,注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是示例,而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提供额外效果。
同时,本技术也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检测目标机构,当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到接收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的第二电子设备时,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且与包括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机构相对应,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被适配为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连接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并且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由所述连接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所述连接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所述基带信号达预定周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共模阻抗形成。
(4)根据上述(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其被配置为发送通过将频率转换应用于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使其转换为具有高于所述基带信号的频带的信号而获得的毫米波段信号。
(5)一种用于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检测目标机构,当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到接收从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的第二电子设备时,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且与包括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机构相对应,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基带信号,并且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附图标记列表
10 USB主机
11 USB连接器
20 USB装置
21 USB连接器
22 检测目标机构
30 USB电缆
31、32 USB连接器
50 毫米波电缆
51 USB连接器
52 毫米波连接器
53 通信单元
60 毫米波电缆
61 USB连接器
62 毫米波连接器
63 通信单元
71 发送单元
72 接收单元
81 发送单元
82 接收单元
91 放大器
92 振荡器
93 混合器
94,101 放大器
102 混合器
103 放大器
104、105 电容器
111 放大器
112 振荡器
113 混合器
114,121 放大器
122 混合器
123 放大器
124、125 电容器
200 毫米波电缆
201 通信单元
202 检测目标机构
211 发送单元
250 毫米波电缆
251 通信单元
261 发送单元
262 检测目标机构
271 控制单元
281 连接检测单元
282 连接控制单元
291 确定单元
301 信号检测单元
302 连接控制单元
310 USB主机
311 USB接口
312 毫米波连接器
313 通信单元
320 USB装置
321 USB接口
322 毫米波连接器
323 毫米波连接器
330 毫米波就绪电缆
331、332 毫米波连接器
333、334 通信单元
350 毫米波传输电缆
351、352 毫米波连接器

Claims (5)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检测目标机构,当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到接收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基带信号的第二电子设备时,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且与包括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机构相对应,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连接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二基带信号,并且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由所述连接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及在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后,在由所述连接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所述第二基带信号而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未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所述连接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所述第二基带信号达预定时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共模阻抗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通过对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所述第一基带信号进行频率转换使其转换为具有高于所述第一基带信号的频带的信号而获得的毫米波段信号。
5.一种用于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检测目标机构,当第一电子设备连接到接收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一基带信号的第二电子设备时,所述检测目标机构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并且与结合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机构相对应,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被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输出的第二基带信号,并且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后,在未检测到所述第二基带信号而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未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目标机构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
CN201680033184.9A 2015-06-15 2016-06-02 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36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9952A JP2017004404A (ja) 2015-06-15 2015-06-15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5-119952 2015-06-15
PCT/JP2016/066419 WO2016203973A1 (ja) 2015-06-15 2016-06-02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6564A CN107636564A (zh) 2018-01-26
CN107636564B true CN107636564B (zh) 2021-07-30

Family

ID=57545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318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36564B (zh) 2015-06-15 2016-06-02 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9964B2 (zh)
JP (1) JP2017004404A (zh)
CN (1) CN107636564B (zh)
WO (1) WO20162039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6913B2 (en) * 2015-06-09 2020-12-15 Sony Semiconductors Solution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JP6661342B2 (ja) * 2015-11-26 2020-03-11 Dynabook株式会社 ポート接続回路、ポート接続制御方法、電子機器
WO2017122555A1 (ja) * 2016-01-15 2017-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機、送信方法、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JP2018113612A (ja) * 2017-01-12 2018-07-19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
JP6873814B2 (ja) * 2017-05-11 2021-05-19 株式会社東芝 ケーブル及び電子機器
FR3082647B1 (fr) * 2018-06-18 2020-07-10 Ingenico Group Module et procede de detection de presence d'un terminal de paiement electronique sur un socle d'accueil, socle d'accueil correspondant
US11527924B2 (en) 2019-01-21 2022-12-13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2651B1 (en) * 1998-03-31 2005-06-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 bus link for a computer system
CN203574792U (zh) * 2013-10-18 2014-04-30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传输电路和系统以及一种音视频输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1914B1 (ko) * 2001-09-15 2007-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에스비 전원 제어장치
JP2003186584A (ja) * 2001-12-13 2003-07-0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US6957368B2 (en) * 2002-01-23 2005-10-18 Medtronic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s, Inc. Hazard mitigation in medical device
JP4931912B2 (ja) * 2006-04-26 2012-05-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方法、送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412873B2 (en) * 2007-12-21 2013-04-02 Gemalto Sa USB bridge
US8260279B2 (en) * 2008-11-15 2012-09-04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that conform to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and a non-cellula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CN101427916B (zh) * 2008-12-05 2012-02-22 张锦景 电生理数据与病理图像监测的移动网络终端装置及方法
US8452734B2 (en) * 2009-04-30 2013-05-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FAT file in reserved cluster with ready entry state
US8971423B1 (en) * 2010-03-10 2015-03-03 Smsc Holdings S.A.R.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king an oscillator to an incoming data signal
JP5500679B2 (ja) * 2010-03-19 2014-05-21 シリコンライブラリ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無線送信方法、無線受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10273197A1 (en) * 2010-05-07 2011-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generator for a built-in self test
EP2390679B1 (en) * 2010-05-27 2012-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Automotive radar with 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 avoidance
KR101810724B1 (ko) * 2010-09-03 2017-12-19 로스 알라모스 내셔널 씨큐어리티 엘엘씨 다상 유체 특성화 시스템
US8694276B2 (en) * 2011-01-20 2014-04-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uilt-in self-test methods, circuits and apparatus for concurrent test of RF modules with a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test structure
US9276428B2 (en) * 2011-07-06 2016-03-01 Htc Corporation System powe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architecture, management circuit,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 and portable apparatus
EP2728899A4 (en) * 2011-10-20 2014-09-03 Huawei Device Co Ltd MULTIPLE PLUGS FOR MULTIPLEXING A HEADPHONE INTERFACE IN A HIGH RESOLUTION VIDEO AND AUDIO INTERFA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762605B2 (en) * 2011-11-30 2014-06-24 Apple Inc. Adapt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4272216A (zh) * 2012-05-11 2015-0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016034A1 (en) * 2012-07-16 2014-01-16 Video Products, Inc. High definition video extender and method
US9929776B2 (en) * 2013-03-15 2018-03-27 Keyssa, Inc. Physical layer adapted for EHF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KR102207110B1 (ko) * 2014-02-19 2021-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초기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JP6118286B2 (ja) * 2014-03-25 2017-04-19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9450635B2 (en) * 2014-04-03 2016-09-20 Intel Corporation Cableless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assis
US9465759B2 (en) * 2014-07-17 2016-10-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niversal serializer architecture
KR102228782B1 (ko) * 2014-10-22 2021-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이상 여부 판단 방법
US9798689B2 (en) * 2014-11-03 2017-10-24 Icr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B type-C connections and legacy connections over an extension medium
US20190104549A1 (en) * 2014-11-26 2019-04-04 Idac Holdings, Inc.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US10725150B2 (en) * 2014-12-23 2020-07-2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ar
KR20160092671A (ko) * 2015-01-28 2016-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력 관리 방법
US10268815B2 (en) * 2015-06-26 2019-04-23 Intel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of a multiple protocol connection
EP3314836B1 (en) * 2015-06-27 2022-10-26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atible with ofdm
US10185670B2 (en) * 2015-09-15 2019-01-22 Gatekeeper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ly connecting to a peripheral device
US10054636B2 (en) * 2015-10-23 2018-08-21 Intel IP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o support communication of test, debug or trace information with an external input/output interface
US10224764B2 (en) * 2016-02-05 2019-03-05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link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US11263165B2 (en) * 2016-12-31 2022-03-01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for periodic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transaction scheduling at fractional bus intervals
DE102019115107B3 (de) * 2019-06-05 2020-09-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Radar-system mit mehreren radar chip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2651B1 (en) * 1998-03-31 2005-06-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 bus link for a computer system
CN203574792U (zh) * 2013-10-18 2014-04-30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传输电路和系统以及一种音视频输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43931A1 (en) 2018-05-24
CN107636564A (zh) 2018-01-26
US11119964B2 (en) 2021-09-14
WO2016203973A1 (ja) 2016-12-22
JP2017004404A (ja)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6564B (zh) 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
JP6118286B2 (ja)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2019033256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462580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ケーブル、電子機器、及び、通信装置
JP6381522B2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US935110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5186068A5 (zh)
US1086691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2021028131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1028129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20544399U (zh) 数据线、第一连接装置、电子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4126885A (ja) 非接触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CN112652927A (zh) 射频传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293523A (zh) 用于高速有线通信的混合连接器
CN110729777A (zh) 充电、通信电路和方法及其充电设备、配件和系统
EP2521214A1 (en) Switch arrangement, system &amp; device.
WO2013150346A1 (en) Communications aid for end user cellula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