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6315A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基座及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36315A CN107636315A CN201780001080.4A CN201780001080A CN107636315A CN 107636315 A CN107636315 A CN 107636315A CN 201780001080 A CN201780001080 A CN 201780001080A CN 107636315 A CN107636315 A CN 1076363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proof
- proof housing
- housing
- pedestal
- noise elim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座(100)及无叶风扇(1000),基座(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外壁(12),外壁(12)形成有进气口(121);设置在壳体(10)内的动力系统(20),动力系统(20)形成有进风口(211);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消声结构(40),消声结构(40)包括:第一消声罩(41),第一消声罩(41)形成有第一消声腔(411),第一消声罩(41)开设有连通进气口(121)的第一导通孔(412);收容在第一消声腔(411)内的第二消声罩(42),第二消声罩(42)包围覆盖进风口(211),第二消声罩(42)形成有连通进风口(211)的第二消声腔(421),第二消声罩(42)开设有连通第二消声腔(421)的第二导通孔(422);和连接管(44),连接管(44)连接第一消声罩(41)和第二消声罩(42),并对应连通第一导通孔(412)和第二导通孔(422),连接管(44)的管壁开设有穿孔(441),穿孔(441)连通第一消声罩(41)与第二消声罩(42)之间的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上述基座(100)能够降低无叶风扇(1000)工作时的噪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座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叶风扇包括基座。基座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动力系统。外壳形成有进气口,工作时,动力系统通过进气口吸入空气并建立气流。然而动力系统工作时发出的噪声可以通过进气口向外扩散,导致无叶风扇的噪声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座及无叶风扇。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用于无叶风扇,所述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壁,所述外壁形成有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用于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空气并建立气流,所述动力系统形成有进风口;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消声结构,所述消声结构包括:第一消声罩,所述第一消声罩形成有第一消声腔,所述第一消声罩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导通孔;收容在所述第一消声腔内的第二消声罩,所述第二消声罩包围覆盖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消声罩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的第二消声腔,所述第二消声罩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消声腔的第二导通孔;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消声罩和所述第二消声罩,并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导通孔和所述第二导通孔,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所述第一消声罩与所述第二消声罩之间的所述第一消声腔的空腔部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通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消声腔的截面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导通孔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导通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管的数量相同,所述多个连接管沿所述第一消声罩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多个连接管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多个第一导通孔的分布位置和所述多个第二导通孔的分布位置对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连接管沿所述第一消声罩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为10-40mm,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为5-15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孔的直径为1-4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穿孔设置成多个穿孔阵列,所述多个穿孔阵列间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穿孔阵列沿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消声罩及所述第二消声罩均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消声罩与所述第二消声罩同轴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消声罩和所述第二消声罩之间的吸音棉,所述吸音棉位于所述空腔部分中且覆盖所述穿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声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消声罩及所述第二消声罩连接的安装板,所述消声结构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系统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外壁并弹性悬挂在所述壳体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固定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弹性件构成第一弹性件组和第二弹性件组,所述第一弹性件组弹性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弹性件组弹性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固定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组的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动力系统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组的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动力系统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组的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动力系统的圆周方向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组的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动力系统在圆周方向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消声罩的上端设置有凸环,所述第二消声罩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侧缘,所述侧缘的下表面开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凸环紧密收容在所述凹槽中。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包括扇头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座,所述扇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扇头用于将所述动力系统建立的所述气流喷射出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进气端及出气端,所述出气端较所述进气端更靠近所述扇头,所述进气端开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无叶风扇包括呈环状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扇头和所述出气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出气端,所述第一端呈锥形扩张结构;所述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扇头,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卡进所述扇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头开设有出风隙缝,所述出风隙缝呈弯曲状。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及无叶风扇中,由于连接管管壁的穿孔连通该第一消声罩与该第二消声罩之间的该第一消声腔的空腔部分,动力系统工作时,从进气口吸入空气时所产生的噪声会经穿孔进入空腔部分,噪声会在空腔部分内部来回被反射消耗掉,进而降低了无叶风扇工作时的噪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的截面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消声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消声结构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消声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消声结构的第一消声罩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消声结构的第二消声罩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声压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1000包括基座100和扇头102。扇头102设置在基座100上。无叶风扇1000在工作时,扇头102可以吹出风。相对于传统的风扇,无叶风扇1000由于没有外露的扇叶,不易于伤到用户的手指等部位,因此,无叶风扇1000具有安全的特点。另外,无叶风扇1000的体积较小,使得用户容易清洁无叶风扇1000。
请参阅图2及图3,基座100包括壳体10、动力系统20和消声结构40。动力系统20设置在壳体10内。消声结构40设置在壳体10内。
壳体10包括底板11及外壁12。底板11自外壁12向外延伸以使无叶风扇1000可以稳定地支撑在支撑面上,支撑面例如为地面或桌面等平面。
外壁12呈环状,环状的外壁12使得无叶风扇1000更加美观,还可以增大外壁12的表面积以使进风面积较大。外壁12形成有进气口121,进气口121形成有阵列排布的多个进气孔1211。进气口121使得动力系统20能够吸入空气从而建立气流,从而使得无叶风扇1000可以形成风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多个进气孔1211沿外壁12的圆周方向分布。这样使得进气口121的进风面积较大,有利于增加进入基座100内的空气流量。另外,还可以使得空气从壳体10的四周进入,以使进入基座100内的气流更加均匀,从而可以降低空气流动时的噪声。
为了使得外壁12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壳体10因摔落、撞击等意外而损坏,进气口121沿外壁12的圆周方向呈多个阵列排布,相邻的两个阵列间隔设置。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进气口121阵列之间的外壁12为连续结构。另外,这样还有利于进气孔1211形成,从而提高壳体10的成品率。
具体地,进气口121靠近底板11设置,从而使得空气由下向上运动至动力系统20以缩短空气的路径及阻力,因此,进气口121靠近底板11设置可以降低空气流动产生的噪声。
每个进气孔1211呈圆形,进气孔1211的直径为1-3mm。例如进气孔1211的直径为2mm。这样可以在保证无叶风扇1000正常吸入空气的同时,可以降低气体流动时产生的噪声。
在同一个进气口121阵列中,相邻的两个进气孔1211之间的间隔为1-3mm。优选地,相邻的两个进气孔1211之间的间隔为2mm。由此可以降低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噪声。
壳体10还包括自外壁12向内延伸的隔板14。隔板14形成有过孔141,过孔141与外壁12同轴设置。
请结合图3,动力系统20用于通过进气口121吸入空气并建立气流。动力系统20包括叶轮外壳21、叶轮22、电机23、扩压器24和电机外壳25。
叶轮外壳21架设在壳体10内,叶轮外壳21形成有与进气口121连通的进风口211。叶轮22设置在叶轮外壳21内。电机23用于驱动叶轮22。具体地,电机23位于叶轮外壳21内,电机23的输出轴与叶轮22固定连接,使得电机23工作时可以驱动叶轮22转动。
叶轮22旋转时,叶轮22周围可以产生负压,从而可以从进风口211吸入空气,空气经过叶轮22加压后,可以形成高压气流。
扩压器24设置于叶轮22产生的气流的下游,扩压器24与叶轮外壳21连接。扩压器24可以对叶轮22所产生的高速气流进行增压、减速及消旋,引导高速气流向扇头102运动。
可以理解,扩压器24包括多个翼片241,多个翼片241可以对叶轮22产生的高速气流进行整合,并且可以实现消除旋风的效果,使得从扩压器24的出风口242排出的气流更加柔和。
电机外壳25形成在电机23外且用于固定电机23。电机外壳25与叶轮外壳21连接。电机外壳25可以避免电机23在工作过程中晃动。
具体地,电机外壳25与叶轮外壳21之间形成有气体通道25a,气体通道25a和扩压器24连通。叶轮22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经过气体通道25a后流向扩压器24,经过扩压器24后流向扩压器24外以进入扇头102内。
请结合图3和图5-图9,消声结构40包括第一消声罩41、第二消声罩42和连接管44。
第一消声罩41形成有第一消声腔411,第一消声罩41开设有第一导通孔412。第一导通孔412连通进气口121。
第二消声罩42收容在第一消声腔411内,第二消声罩42包围覆盖进风口211,第二消声罩42形成有连通进风口211的第二消声腔421,第二消声罩42开设有连通第二消声腔421的第二导通孔422。
连接管44连接第一消声罩41和第二消声罩42,并对应连通第一导通孔412和第二导通孔422,连接管44的管壁开设有穿孔441,穿孔441连通第一消声罩41与第二消声罩42之间的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100中,由于连接管44管壁的穿孔441连通第一消声罩41与第二消声罩42之间的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动力系统20工作时,从进气口121吸入空气时所产生的噪声会经穿孔441进入空腔部分4111,噪声会在空腔部分4111内部来回被反射消耗掉,进而降低了无叶风扇1000工作时的噪声。
具体地,第一消声罩41包括第一基板416和第一侧板417,第一侧板417设置在第一基板416上,例如,第一侧板417呈环状且连接在第一基板416的边缘。第二消声罩42包括第二基板426和第二侧板427,第二侧板427设置在第二基板426上,例如,第二侧板427呈环状且连接在第二基板426的边缘。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426与第一基板416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消声罩41与第二消声罩42固定,同时,使得第一消声罩41与第二消声罩42之间的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呈环形以形成使噪声循环反射的空腔,进一步降低了噪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416与第二基板426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第一基板416和第二基板426均开设有安装孔418,螺钉穿设安装孔418而将第一基板416和第二基板426固定在一起。同时,螺钉也可进一步与基座100的底板11连接,而将消声结构40固定在底板11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4连接第一消声罩41的内表面和第二消声罩42的外表面。如此,消声结构40易于制造,降低了无叶风扇1000的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通孔422的截面积小于第二消声腔421的截面积。
如此,噪声难以从截面积较大的第二消声腔421向截面积较小的第二导通孔421传播,使得声音在第二消声腔421内来回反射消耗掉,降低了无叶风扇1000的噪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4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导通孔412的数量和第二导通孔422的数量与连接管44的数量相同,多个连接管44沿第一消声罩41的周向间隔分布,多个连接管44的分布位置与多个第一导通孔421的分布位置和多个第二导通孔422的分布位置对应。
如此,可使空气进入壳体10内时所产生的噪声能够更多地经穿孔441进入空腔部分4111内而进行反射消除,进一步降低了无叶风扇1000的噪声。
在本发明示例中,连接管44的数量、第一导通孔412的数量和第二导通孔422的数量均为6个。连接管44呈中空的圆柱状,第一导通孔412和第二导通孔422均呈圆形。多个连接管44的轴线X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而形成一个连接管层。可以理解,在其它例子中,多个连接管44的轴线X也可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而形成二个或以上的连接管层。
需要指出的是,连接管44的数量还可为其它数量,较佳地,连接管44的数量范围为3-9,在保证一定进风量的同时,也具有较佳的隔声消声效果。例如,除上述例子外,连接管44的数量还可为1、2、4、5、8、12等数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连接管44沿第一消声罩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如此,实现消声结构40在各个方向上的均匀消声能力,提高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4的数量、第一导通孔421的数量和第二导通孔422的数量均为6个。6个连接管44沿第一消声罩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也就是说,相邻两个连接管44的轴线X所形成的夹角为60度,同时,每个第一导通孔412和每个第二导通孔422与连接管44一一对应,如图6所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4的内径为10-40mm,连接管44的长度为5-15mm。如此,保证了进风量与隔声消声效果之间取得较佳的平衡。
具体地,在一个例子中,当连接管44呈中空的圆柱状时,连接管44的内径指的是连接管44内所形成的通道的直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穿孔441的直径为1-4mm。如此,保证了进风量与隔声消声效果之间取得较佳的平衡。在一个例子中,穿孔441为圆形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穿孔4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穿孔441设置成多个穿孔阵列,多个穿孔阵列间隔。如此,在连接管44内的噪声能够从多个方向被导入至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保证了隔声消声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穿孔阵列沿连接管44的管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如此,可保证在连接管44内的噪声能够从多个方向被均匀地导入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保证了消声的均匀性。
具体地,每个穿孔阵列包括多个穿孔441,每个穿孔阵列的多个穿孔441沿连接管44的轴线X排列。这样连接管44的制造工艺较简单,降低了基座100的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消声罩41及第二消声罩42均呈圆柱形,第一消声罩41与第二消声罩42同轴设置。
如此,第一消声罩41和第二消声罩42易于制造,同轴设置使得消声结构40在各个方向上具有较均匀的消声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00包括设置在第一消声罩41和第二消声罩42之间的吸音棉(图未示),吸音棉位于空腔部分4111中且覆盖穿孔441。
如此,从穿孔441进入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的噪声会被吸音棉吸收,进入空腔部分4111的噪声会被反复消耗掉,进一步提升了无叶风扇1000的降噪效果。具体地,由于吸音棉具有多个交错分布的孔隙,从而具有较好的吸音效果。较佳地,吸音棉的厚度在5-15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消声结构40包括与第一消声罩41及第二消声罩42连接的安装板43,消声结构40通过安装板43固定在壳体10上。
如此,通过安装板43来安装消声结构40,不会对第一消声罩41和第二消声罩42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安装板43设置在第二消声罩42的上端且呈环状。在一个例子中,安装板43与第二消声罩42为一体成型结构,组装消声结构40时,将安装板43和第二消声罩42一起组装至第一消声罩41上,使第二消声罩42收容在第一消声腔411内,第一消声罩41与安装板43安装在一起,然后通过安装板43安装至壳体10上。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安装板43开设有多个螺孔43a,安装板43可以通过螺钉穿过螺孔43a固定在隔板14上。安装板43开设有过孔43b,过孔43b连通第二消声腔421。动力系统20穿过过孔43b而部分收容在第二消声腔421内,使得第二消声罩42包围覆盖进风口21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8和图9,第一消声罩41的上端设置有凸环419,第二消声罩42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侧缘428,侧缘428的下表面开设有环状的凹槽429,凸环419紧密收容在凹槽429中,如图3所示。
如此,能够使位于第一消声罩41和第二消声罩42之间的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形成相对密封的腔室,使空腔部分4111内的噪声不容易或无法向外部传播,进一步提升无叶风扇1000的降噪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示例中,侧缘428与安装板43在第二消声罩42的上端连接成一板体431,如此,可节省消声结构40的材料和降低制造难度。
请再次参阅图1,扇头102形成有风道和连通风道的出风隙缝1021,出风隙缝1021呈弯曲状。扇头102与基座100连通以将动力系统20产生的气流送入风道内并经出风隙缝1021向外喷射。出风隙缝1021形成喷嘴。
如此,呈弯曲状的出风隙缝1021可使无叶风扇的出风面积增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扇头102的风道内可设置有泡棉。由此,泡棉可以吸收风道中所产生的噪声,从而可以降低无叶风扇1000的噪声。扇头102向上延伸的部分呈曲线状,以使风道呈曲线状,由此可以减低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噪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动力系统20包括进气端28及出气端29,出气端29较进气端28更靠近扇头102,进气端28开设有进风口211。
无叶风扇1000包括呈环状的密封件80,密封件80密封连接扇头102和出气端29。如此,密封件80的设置可减少气流从扇头102倒灌在基座100的腔体内的机率,进而减少了风噪,提升了无叶风扇1000的出风效果。
具体地,为了使无叶风扇100的出风效果较佳,扇头102一般较基座100长,这使气流到风道的路径较长,阻力较大,风道呈曲线形状,会使路径更长,阻力更大。若缺少密封件80,由于风道的路径长阻力大,会容易使气流倒灌在基座100的腔体内,形成很大的风噪,而且出风效果差。密封件80的设置使得密封件80与动力系统20的出气端29和与扇头102均呈贴合密封状态,则可解决上述问题。
在一个例子中,密封件80可选用硅胶密封软管,其硬度在50-60范围,弹性适中可以伸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密封件80包括第一端81及第二端82,第一端81密封连接出气端29,第一端81呈锥形扩张结构。第二端82密封连接扇头102,第二端82的端面开设有定位槽821,定位槽821卡进扇头102。
如此,密封件80的结构有利于扇头102和密封件80安装在基座100上及提高了出气端29和扇头102的密封性。
具体地,在将密封件80和扇头102安装在基座100上时,先将第二端82的定位槽821直接卡进扇头102,在将带有密封件80的扇头102安装在基座100上时,带有密封件80的扇头102经基座100的开口端向下滑动使第一端81直接套进动力系统20的出气端29,以完成密封件80密封连接动力系统20的出气端29和扇头102。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定位槽82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端82呈圆形,两个定位槽821沿第二端82的径向方向间隔排列。
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4,基座100和扇头102之间设有连接板50,连接板50连接基座100和扇头102。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连接板50连接外壁12的上边缘。
在连接板50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6,隔板1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27,第二固定板27与第一固定板26均位于壳体10内。弹性件70拉伸连接第一固定板26及动力系统20,及拉伸连接第二固定板27及动力系统20。也就是说,动力系统20通过弹性件70连接外壁12并弹性悬挂在壳体10内。
如此,弹性件70使得动力系统20可以悬挂起来,动力系统20产生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到壳体10上,从而可以减少基座100产生的噪声。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板27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71,动力系统2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72,第一固定部271开设有第一卡孔,第二固定部272开设有第二卡孔,弹性件70的一端可勾住第一卡孔,弹性件70的另一端可勾住第二卡孔,而将动力系统20弹性悬挂在壳体10内。较佳地,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均形有倒角结构,使得弹性件70的安装更便捷。第一固定板26的下表面和动力系统20的上端设置有与上述固定部的类似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弹性件70的安装可采用其它手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板26可直接固定在外壁12的内表面上,第二固定板27可直接固定在外壁12的内表面上。第一固定板26和第二固定板27间隔。
在一个例子中,弹性件70为拉伸弹簧。较佳地,拉伸弹簧70的劲度系数在2-4N/mm,原长度的范围为15-25mm。例如,拉伸弹簧70的劲度系数为3N/mm,原长度为20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7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件70包括第一弹性件组和第二弹性件组,第一弹性件组连接第一固定板26及动力系统20的上端。较佳地,第一弹性件组的多个弹性件70沿动力系统2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发明示例中,第一弹性件组的弹性件70数量为3个,相邻两个弹性件70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第二弹性件组连接第二固定板27及动力系统20的下端。较佳地,第二弹性件组的多个弹性件70沿动力系统2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发明示例中,第二弹性件组的弹性件70数量为3个,相邻两个弹性件70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在本发明示例中,动力系统20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端29,动力系统20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端2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组的多个弹性件70在动力系统20的圆周方向的位置分别与第二弹性件组的多个弹性件70在动力系统20在圆周方向的位置一一对应。
如此,弹性件70可提供均匀的支撑力,避免第一弹性件组的弹性件70与第二弹性件组的弹性件70错位而使动力系统20在工作时产生过多的晃动。
如图3的虚线箭头所示,无叶风扇1000工作时,电机23驱动叶轮22转动,空气依次经过进气口121、消声结构40及进风口211而被叶轮22吸入,叶轮22将空气加速加压后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依次经过气体通道25a及扩压器24后进入扇头102的风道中,最后从出风隙缝1021喷出,从而出风隙缝1021喷出的高速气流可以卷吸周围的空气,从而形成风,以实现为用户降温纳凉的效果。
如图10的虚线AA所示,空气经进气口121进入消声结构40时,先经第一消声罩41的第一导通孔412进入连接管44,经连接管44和第二导通孔422进入第二消声腔421,之后再经进风口211进入动力系统20。空气在经过连接管44时,噪声会从穿孔441进入空腔部分4111内而被反射消除,和被吸音棉吸收。
同时空气从第一消声罩41进入第二消声罩42的时候,属于从小截面流入大截面的过程,在管道声学理论中,气流在从小截面到大截面的过程中,声音会衰减变小。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消声结构40形成阻抗复合穿孔管式消声器,在气流经过的时候就会形成这样的一个过程,声音会衰减变小,起到降噪的作用,声音很难反向从第二消声罩42通过连接管44传出去,声音来回被反射被消耗,噪音的能量被隔断和衰减。
另外,在无叶风扇1000启动时,电机23的转速逐渐增加,在无叶风扇1000停止运行时,电机23的转速逐渐降低,由此可以使得无叶风扇1000缓慢启动及停止运行,从而可以降低无叶风扇1000的振动,以减少噪声的产生。
如图7所示,曲线a为无叶风扇1000省略消声结构40时的声压级曲线,曲线b为无叶风扇1000内设置有消声结构40时的声压级曲线。其中,纵坐标SPL表示无叶风扇1000所产生的声音的声压级,横坐标f表示无叶风扇1000所产生的声音的频率。由图7可以看出,当在壳体10内设置有消声结构40时,无叶风扇1000所产生的声音的声压级下降。
综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100包括:
壳体10,壳体10包括外壁12,外壁12形成有进气口121;
设置在壳体10内的动力系统20,动力系统20用于通过进气口121吸入空气并建立气流,动力系统20形成有进风口211;和
设置在壳体10内的消声结构40,消声结构40包括:
第一消声罩41,第一消声罩41形成有第一消声腔411,第一消声罩411开设有连通进气口121的第一导通孔412;
收容在第一消声腔411内的第二消声罩42,第二消声罩42包围覆盖进风口211,第二消声罩42形成有连通进风口211的第二消声腔421,第二消声罩42开设有连通第二消声腔421的第二导通孔422;和
连接管44,连接管44连接第一消声罩41和第二消声罩42,并对应连通第一导通孔412和第二导通孔422,连接管44的管壁开设有穿孔441,穿孔441连通第一消声罩41与第二消声罩42之间的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1000,包括扇头102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座100,扇头102设置在基座100上,扇头102用于将动力系统20建立的气流喷射出去。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座100和无叶风扇1000中,由于连接管44管壁的穿孔441连通第一消声罩41与第二消声罩42之间的第一消声腔411的空腔部分4111,动力系统20工作时,从进气口121吸入空气时所产生的噪声会经穿孔441进入空腔部分4111,噪声会在空腔部分4111内部来回被反射消耗掉,进而降低了无叶风扇1000工作时的噪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某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基座,用于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壁,所述外壁形成有进气口;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用于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空气并建立气流,所述动力系统形成有进风口;和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消声结构,所述消声结构包括:
第一消声罩,所述第一消声罩形成有第一消声腔,所述第一消声罩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导通孔;
收容在所述第一消声腔内的第二消声罩,所述第二消声罩包围覆盖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消声罩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的第二消声腔,所述第二消声罩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消声腔的第二导通孔;和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消声罩和所述第二消声罩,并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导通孔和所述第二导通孔,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所述第一消声罩与所述第二消声罩之间的所述第一消声腔的空腔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消声腔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导通孔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导通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管的数量相同,所述多个连接管沿所述第一消声罩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多个连接管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多个第一导通孔的分布位置和所述多个第二导通孔的分布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管沿所述第一消声罩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为10-40mm,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为5-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直径为1-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穿孔设置成多个穿孔阵列,所述多个穿孔阵列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穿孔阵列沿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罩及所述第二消声罩均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消声罩与所述第二消声罩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消声罩和所述第二消声罩之间的吸音棉,所述吸音棉位于所述空腔部分中且覆盖所述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消声罩及所述第二消声罩连接的安装板,所述消声结构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外壁并弹性悬挂在所述壳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固定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弹性件构成第一弹性件组和第二弹性件组,所述第一弹性件组弹性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弹性件组弹性连接所述动力系统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固定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组的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动力系统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弹性件组的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动力系统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组的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动力系统的圆周方向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组的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动力系统在圆周方向的位置一一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罩的上端设置有凸环,所述第二消声罩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侧缘,所述侧缘的下表面开设有环状的凹槽,所述凸环紧密收容在所述凹槽中。
17.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头和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座,所述扇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扇头用于将所述动力系统建立的所述气流喷射出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进气端及出气端,所述出气端较所述进气端更靠近所述扇头,所述进气端开设有所述进风口;
所述无叶风扇包括呈环状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扇头和所述出气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出气端,所述第一端呈锥形扩张结构;
所述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扇头,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卡进所述扇头。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开设有出风隙缝,所述出风隙缝呈弯曲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78466 WO2018176234A1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36315A true CN107636315A (zh) | 2018-01-26 |
CN107636315B CN107636315B (zh) | 2019-05-07 |
Family
ID=61108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1080.4A Active CN107636315B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36315B (zh) |
WO (1) | WO2018176234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804800T2 (de) * | 1997-07-07 | 2002-08-22 | Nelson Industries, Inc. | Modularaufgebauter schalldämpfer |
US20090045006A1 (en) * | 2005-06-24 | 2009-02-19 | Toshiyuki Kondo | Noise Eliminator for Fuel Cell |
GB2468331B (en) * | 2009-03-04 | 2011-02-16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 fan |
CN103912479A (zh) * | 2013-01-06 | 2014-07-09 | 任文华 | 无叶风扇 |
CN106368967A (zh) * | 2016-11-15 | 2017-02-01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02106A (en) * | 2012-05-16 | 2013-11-20 | Dyson Technology Ltd | Bladeless fan |
CN104819132B (zh) * | 2015-05-27 | 2017-08-01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无叶风扇的基座及无叶风扇 |
KR20160148917A (ko) * | 2015-06-17 | 2016-12-27 | 주식회사 도무스씨앤엠 | 날개 없는 선풍기의 본체 틸팅장치 |
CN205937178U (zh) * | 2016-08-15 | 2017-02-08 | 宁波小恐龙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带导向板的无叶风扇 |
CN106321525B (zh) * | 2016-11-15 | 2019-05-31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2017
- 2017-03-28 CN CN201780001080.4A patent/CN107636315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8 WO PCT/CN2017/078466 patent/WO201817623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804800T2 (de) * | 1997-07-07 | 2002-08-22 | Nelson Industries, Inc. | Modularaufgebauter schalldämpfer |
US20090045006A1 (en) * | 2005-06-24 | 2009-02-19 | Toshiyuki Kondo | Noise Eliminator for Fuel Cell |
GB2468331B (en) * | 2009-03-04 | 2011-02-16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 fan |
CN103912479A (zh) * | 2013-01-06 | 2014-07-09 | 任文华 | 无叶风扇 |
CN106368967A (zh) * | 2016-11-15 | 2017-02-01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76234A1 (zh) | 2018-10-04 |
CN107636315B (zh) | 2019-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28949B2 (ja) | 装着型空気浄化器 | |
CN105339030B (zh) | 低噪声风机 | |
CN203272177U (zh) | 风扇 | |
CN206290465U (zh) | 扇头及无叶风扇 | |
CN102536751B (zh) | 风扇 | |
CN106368967B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06321525A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03423178A (zh) | 风扇 | |
CN106762777B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03477084A (zh) | 涡轮风扇以及空调机 | |
CN106438503A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07636317A (zh) | 扇头及无叶风扇 | |
CN106593929B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03939371A (zh) | 无叶风扇 | |
CN104359213B (zh) | 降噪软管、降噪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室外机 | |
CN106870417A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06438502B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07636315B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206234152U (zh) | 壳体、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206290494U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206234167U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06499671B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111102247B (zh) | 消音组件、离心式风机的蜗壳组件、离心式风机及油烟机 | |
CN106640764B (zh) | 壳体、基座及无叶风扇 | |
CN206409435U (zh) | 基座及无叶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0 Address after: 528311 4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industrial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EIDI WHITE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Ltd. Patentee after: MIDEA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26-28, B District, Mei headquarters building, 6 Mei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