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776B - 一种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776B
CN107615776B CN201580080166.1A CN201580080166A CN107615776B CN 107615776 B CN107615776 B CN 107615776B CN 201580080166 A CN201580080166 A CN 201580080166A CN 107615776 B CN107615776 B CN 107615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earphone
metal plug
enameled wi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776A (zh
Inventor
臧永强
陈石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5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金属插头通过第一漆包线和听筒连接,在金属插头和漆包线连接处设有弹片旋转件、两个导电弹片、固定件,固定件上设置有两个导电曲面,两个导电弹片的第一端固定在弹片旋转件上,且与漆包线电连接,两个导电弹片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导电曲面中的一个导电曲面以可滑动的方式电连接,两个导电曲面的第一端分别与金属插头电连接;当弹片旋转件相对固定件旋转时,两个导电弹片分别沿与之电连接的导电曲面滑动,以用于两个导电弹片保持第一漆包线和金属插头之间的电连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实现了金属插头和漆包线连接处的自由旋转,并保持耳机信号的正常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使用的耳机虽然种类很多,但常见的耳机的金属插头和漆包线的连接方式只有两种,一种为直头连接,另一种为L形连接。
但耳机的金属插头和漆包线的连接方式为直头连接或L形连接的耳机,不能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场景,例如:耳机配合外部终端的携带、使用等,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都存在耳机受力导致断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通过在耳机的金属插头和漆包线连接处设置旋转机构,实现了耳机的金属插头和漆包线的自由旋转,且保持了耳机信号的正常传输。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金属插头、第一漆包线(可以为实现耳机基本功能的两条线路)和听筒,该听筒也可以叫做“耳塞”,用于用户通过该耳机听取外部设备输出的声音,金属插头通过第一漆包线与听筒连接。在金属插头和第一漆包线连接处设置有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包括:弹片旋转件,两个导电弹片、固定件,固定件上设置有两个导电曲面。两个导电弹片的一端与第一漆包线电连接,且连接点固定在弹片旋转件上,两个导电弹片的另一端分别于两个导电曲面一对一的接触,该接触为可滑动接触;两个导电曲面的一端与金属插头电连接。
当弹片旋转件相对固定件旋转时,两个导电弹片分别在导电曲面的表面滑动,实现了金属插头到听筒的信号的正常传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在金属插头和第一漆包线的连接处设置弹片旋转件、固定件以及导电弹片,且固定件上设置导电曲面,导电弹片的一端固定在弹片旋转件弹片上,且和第一漆包线相连接,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导电曲面相接触,旋转件可以围绕固定件旋转,当旋转件相对固定件旋转时,导电弹片在相对应的导电曲面上滑动,实现了金属插头和第一漆包线连接处的自由旋转,并保持耳机信号的正常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导电曲面的形状可以为半圆球形。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可以将导电曲面进行分离,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造成的连线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旋转件的材质为聚甲醛,降低弹片旋转件沿固定件旋转过程中的磨损,延长弹片旋转件的使用寿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耳机还可以包括第二漆包线,该第二漆包线可以为实现耳机附加的多功能的线路,第二漆包线可以通过设置在固定件上的穿线孔与金属插头电连接。其中,穿线孔可以设置为任意的曲线孔或者直线孔,只需要保证第二漆包线可以通过穿线孔与金属插头进行电连接。第二漆包线为可拉伸的漆包线,以便于旋转件相对于固定件旋转时,保证第二漆包线与金属插头之间正常信号的传输,以实现耳机的功能配置。
结合上述的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金属插头包括至少两个导体,至少两个导体中的两个导体与两个导电曲面的第一端一对一电连接,即一个导体与一个导电曲面的一端连接,第二漆包线和除与两个导体曲面的第一端电连接的之外的导体电连接。
结合以上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法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耳机还包括褶皱形缓冲件和外被,褶皱形缓冲件连接金属插头和外被,外被包裹弹片旋转件,褶皱缓冲件包裹所述固定件,且与固定件之间留有空隙,褶皱形缓冲件和外被用户保护耳机的内部构造,且保证弹片旋转件可以相对固定件旋转。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褶皱缓冲件与外被可以双色成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法或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褶皱缓冲件的材质为硅胶,以便于耳机相对外部终端的自由旋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可以配合各种终端使用。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可以输出音频信号的设备。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仅是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个例子,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的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耳机100包括:金属插头110、第一漆包线120和听筒(图中未示出),金属插头110通过第一漆包线120和听筒连接;在金属插头110和第一漆包线120连接处设有弹片旋转件130、两个导电弹片140、固定件150,固定件150上设置有两个导电曲面160,两个导电弹片140的第一端固定在弹片旋转件130上,且与第一漆包线120电连接,两个导电弹片140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导电曲面160中的一个导电曲面以可滑动的方式电连接,两个导电曲面160的第一端分别与金属插头110电连接。
当弹片旋转件130相对固定件150旋转时,两个导电弹片140分别沿与之电连接的导电曲面160滑动,以用于保持第一漆包线120和金属插头110之间的电连接。
具体的,金属插头110用于连接外部终端的耳机插孔;漆包线120用于实现金属插头110和听筒之间的信号和声音的传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金属插头110和漆包线120的连接处设置固定件150和弹片旋转件130,弹片旋转件130可以相对固定件150转动,以实现金属插头插入外部终端插孔时,耳机相对于外部终端上部多维空间任一角度的旋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件150可以为球体。弹片旋转件130可以套设在固定件150上,以实现弹片旋转件130绕固定件150的多维空间任一角度的旋转。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弹片旋转件130可以绕固定件150旋转的情况下,弹片旋转件130和固定件150的连接关系可以采用任一连接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弹片旋转件130和固定件150的连接关系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保持信号的正常传输,耳机100中还设置有两个导电弹片140和两个导电曲面160,其中,两个导电曲面160设置在固定件150上。导电弹片140与第一漆包线120的连接点固定在弹片旋转件130上;两个导电弹片140的另一端与两个导电曲面160一对一相接触,也就是说,一个导电弹片140与两个导电曲面160中的一个导电曲面接触,另一个导电弹片140与另一个导电曲面接触,以使弹片旋转件130相对固定件150旋转时,导电弹片140可以在导电曲面160表面上滑动,保证弹片旋转件130相对固定件150旋转时,信号的正常传输,且避免了信号传输过程中造成的连线问题。其中,两个导电曲面160的一端分别连接金属插头1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插头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导体(图中未示出),至少两个导体中的两个导体分别与两个导电曲面的第一端一对一电连接,也就是说一个导体连接一个导电曲面,以配合外部终端的耳机插孔的接口,实现相应的信号传输。
优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弹片14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弹片140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两层材料组成,金属层与导电曲面接触,以实现弹片旋转件130绕固定件150旋转过程中,金属插头110到听筒之间的信号正常传输。在在可以保证信号正常传输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在金属插头和漆包线的连接处设置弹片旋转件、固定件以及导电弹片,且固定件上设置导电曲面;导电弹片的一端固定在弹片旋转件弹片上,且和漆包线相连接,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导电曲面相接触,弹片旋转件可以围绕固定件旋转,当弹片旋转件相对固定件旋转时,导电弹片在相对应的导电曲面上滑动,实现了金属插头和漆包线连接处的自由旋转,并保持耳机信号的正常传输。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两个导电曲面的形状可以为半圆球形。
具体的,耳机的固定件150可以为球体固定件,固定件150的表面上设置两个分离的半球形状的导电曲面160,以及两个导电弹片140。当弹片旋转件相对固定件在垂直于金属插头的半球面内旋转时,导电弹片在半球形导电曲面的表面滑动,以保持金属插头到听筒之间的电连接。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在金属插头和漆包线的连接处设置弹片旋转件、固定件以及导电弹片,且固定件上设置导电曲面;导电弹片的一端固定在弹片旋转件弹片上,且和漆包线相连接,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导电曲面相接触,旋转件可以围绕固定件旋转,当旋转件相对固定件旋转时,导电弹片在相对应的导电曲面上滑动,实现了金属插头和漆包线连接处的自由旋转,并保持耳机信号的正常传输。同时,设置导电曲面为半球形可以保持耳机在垂直于金属插头的半球内旋转时,耳机信号的正常传输。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件150的材质可以为绝缘材料。
具体的,固定件150的材料可以是陶瓷、塑料、玻璃等绝缘材料。以用于将两个导电曲面160保持分离,避免在信号传输过程中造成的连线问题。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片旋转件130的材质为聚甲醛(英文:polyformaldehyde,简称“POM”)热塑性结晶聚合物,俗称“赛刚”,以延长弹片旋转件13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褶皱形缓冲件170和外被180,褶皱形缓冲件170连接金属插头110和外被180,外被180包裹弹片旋转件130,褶皱缓冲件170包裹所述固定件150,且褶皱缓冲件170与所述固定件150之间留有空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褶皱形缓冲件170设置在固定件150的外侧,且与固定件150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该空隙满足导电弹片140的放置空间,且弹片旋转件130相对固定件150旋转时,导电弹片可以不受阻的在导电曲面160上滑动。褶皱形缓冲件170一端连接金属插头110,一端连接外被180,用于保护固定件150,且保证弹片旋转件130可以相对固定件150旋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褶皱形缓冲件170的材质可以为硅胶。
外被180设置在弹片旋转件130的外侧,与褶皱形缓冲件170相连接,用以保护导电弹片140和漆包线120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被180的材质可以为聚碳酸酯塑料(英文:polycarbonate,简称“PET”),也可以为其他高强度的硬塑料。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褶皱缓冲件170与外被180可以双色成型。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在金属插头和漆包线的连接处设置弹片旋转件、固定件以及导电弹片,且固定件上设置导电曲面;导电弹片的一端固定在弹片旋转件弹片上,且和漆包线相连接,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导电曲面相接触,弹片旋转件可以围绕固定件旋转,当弹片旋转件相对固定件旋转时,导电弹片在相对应的导电曲面上滑动,实现了金属插头和漆包线连接处的自由旋转,并保持耳机信号的正常传输。
可选的,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耳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漆包线190,第二漆包线190通过设置在固定件150上的穿线孔与金属插头电110连接。
具体的,穿线孔为设置在固定件上的一个孔洞,该孔洞可以从弹片旋转件贯穿整个固定件到金属插头处,用于为耳机布线。
在耳机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漆包线,比如:用于语音通话的漆包线,可以通过穿线孔与金属插头连接,实现耳机相对外部终端多维空间任一角度旋转的同时,实现多功能信号的正常传输。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漆包线和除与所述两个导体曲面的第一端电连接的之外的导体电连接。
具体的,通过穿线孔与金属插头连接的漆包线,分别于金属插头上的导体一一连接,以配合外部终端耳机插孔的接口,实现相应的信号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耳机,包括金属插头、第一漆包线和听筒,所述金属插头通过所述第一漆包线和所述听筒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插头和所述第一漆包线连接处设有弹片旋转件、两个导电弹片、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两个导电曲面,所述两个导电弹片的第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弹片旋转件上,且与所述第一漆包线电连接,所述两个导电弹片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导电曲面以可滑动的方式一对一电连接,所述两个导电曲面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插头电连接;所述固定件为球体固定件,所述两个导电曲面均为半圆球形;
当所述弹片旋转件相对所述固定件旋转时,所述两个导电弹片分别沿与之电连接的所述导电曲面滑动,以用于保持所述第一漆包线和所述金属插头之间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旋转件的材质为聚甲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第二漆包线,所述第二漆包线通过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的穿线孔与所述金属插头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插头包括至少两个导体,所述至少两个导体中的两个导体分别与所述两个导电曲面的第一端一对一电连接,第二漆包线和除与所述两个导体曲面的第一端电连接的之外的导体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褶皱形缓冲件和外被,所述褶皱形缓冲件连接所述金属插头和所述外被,所述外被包裹弹片旋转件,所述褶皱缓冲件包裹所述固定件,且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留有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缓冲件与所述外被双色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缓冲件的材质为硅胶。
CN201580080166.1A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耳机 Active CN107615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6017 WO2017091954A1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776A CN107615776A (zh) 2018-01-19
CN107615776B true CN107615776B (zh) 2020-02-14

Family

ID=5879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166.1A Active CN107615776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耳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5776B (zh)
WO (1) WO201709195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9011478U1 (de) * 2009-08-26 2010-02-11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Hörer und Adapter
CN202197392U (zh) * 2011-07-22 2012-04-18 郭春 一种耳机连接装置
CN203523003U (zh) * 2013-10-24 2014-04-02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耳机模式的耳机插头
CN203590417U (zh) * 2013-11-27 2014-05-07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进行直型和l型转换的耳机插头
CN204517075U (zh) * 2015-04-24 2015-07-2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插头式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60432U (zh) * 2010-10-27 2011-06-0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防断线可拆卸耳机
KR101479605B1 (ko) * 2013-08-29 2015-01-13 김현준 이어독 이어폰
CN203686781U (zh) * 2014-01-13 2014-07-02 宁波港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由旋转定向照射的led灯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9011478U1 (de) * 2009-08-26 2010-02-11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Hörer und Adapter
CN202197392U (zh) * 2011-07-22 2012-04-18 郭春 一种耳机连接装置
CN203523003U (zh) * 2013-10-24 2014-04-02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耳机模式的耳机插头
CN203590417U (zh) * 2013-11-27 2014-05-07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进行直型和l型转换的耳机插头
CN204517075U (zh) * 2015-04-24 2015-07-2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插头式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776A (zh) 2018-01-19
WO2017091954A1 (zh)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6756B2 (en) Multi-contact universally jointed power and/or signal connector devices constructed utilizing deform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201726512U (zh) 有线耳机
US2009000492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two electrical devices together
EP2736268A1 (en) Earphone cable structure
WO2009138115A1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WO2010124711A1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TWI430530B (zh) A cable - like flexible circuit cable with a waterproof section
TWI718836B (zh) 具有扁平電纜的擴充基座及扁平電纜
US9436761B2 (en) Data communications via limited length audio jack
US10536766B1 (en) Earphone cord organizer
US20170085045A1 (en) Interchangeable cable connection system
US8011971B2 (en) Adjustable plug and earphone utilizing the same
US20130323951A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CN107615776B (zh) 一种耳机
CN109524169B (zh) 一种数据线
KR200482852Y1 (ko) 플렉서블 외부케이블이 구비된 단말기 연결용 케이블
CN105977740B (zh) 一种耳机转接头
US20070054508A1 (en) Rotatable connector
WO2018209684A1 (zh) 插头、插座和终端设备
US20090103746A1 (en) Audio adapter having volume adjusting function
CN201887215U (zh) 一种音频连接器
CN109068223A (zh) 电声装置
CN106302877B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套
CN206332248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6060885U (zh) 一种手机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