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741B - 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741B
CN107615741B CN201580080700.9A CN201580080700A CN107615741B CN 107615741 B CN107615741 B CN 107615741B CN 201580080700 A CN201580080700 A CN 201580080700A CN 107615741 B CN107615741 B CN 107615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unit
resistance
differential signal
adjustabl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7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741A (zh
Inventor
湛永坚
赵治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5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9/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 H04M9/08Two-way loud-speaking telephone systems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signal, e.g. for suppressing echoes for one 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20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用以提高回波抵消效果。回波抵消电路中,第一电阻单元的一端、第四电阻单元的一端均接收第一差分信号,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第三电阻单元的一端均接收第二差分信号,第一电阻单元与第三电阻单元为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第二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定值电阻和第二定值电阻、第四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三定值电阻和第四定值电阻;可调电阻单元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定值电阻与第二定值电阻之间、另一端连接于第三定值电阻与第四定值电阻之间,用于调节流经第二电阻单元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幅值,以及调节流经第四电阻单元的第一差分信号的幅值;可调电阻单元还与可调电流源连接,用于接收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

Description

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带宽要求的不断增长,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系统在不断升级,以使得传输速率不断提高,使用频谱不断增加。xDSL表示不同类型的数字用户线路,包括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ery High Bit-rate DSL,VDSL)、以及G.Fast系统等。
如图1所示为xDSL系统的一般结构。通常而言,xDSL系统包括一个中心局(CentralOffice,CO)端,一个或多个分线盒,若干个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EP)。不同的xDSL系统使用的都是早期布放的电话双绞线信道,CEP与CO端通过双绞线连接,xDSL系统使用混合(Hybrid)电路来实现收发信号分离。
如图2所示为混合电路的功能实现示意图。发射器为线路驱动器(Line Driver,LD),接收器为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NA)。本端发射器LD发出的信号经过混合电路输出到达U接口,U接口为混合电路与双绞线的接口,图2中虚线Tx为本端发射器发送的信号的传输方向,虚线Rx为本端接收器接收的信号的传输方向。
实际应用中,本端发射器LD发出的信号经过混合电路,会有一部分信号传输到本端接收器LNA,对本端接收器LNA在Rx方向的接收信号造成干扰。
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xDSL系统中混合电路示例。混合电路中包含两个匹配电阻12.5Ω,变压器,和回波抵消电路。U接口阻抗为100Ω,变压器线圈匝数比为1∶2。混合电路采用差分电路,发射器LD差分出两个输出端,输出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两路差分信号。回波抵消电路采用均为1KΩ和499Ω的两对电阻参数,用于两路差分信号在到达本端LNA的两个输入端时,均可以相互抵消。
以其中一对电阻参数为例对回波抵消电路的原理进行介绍。1KΩ的一端接收一路差分信号,499Ω的一端通过匹配电阻12.5Ω接收另一路差分信号,1KΩ的另一端和499Ω的另一端连接作为本端LNA的一个输入端。由于另一路差分信号经过匹配电阻12.5Ω后幅度下降一半,因此采用阻值比值为1∶2的1KΩ与499Ω,可以使两路差分信号到达本端LNA的一个输入端时幅度相同、相位相反,正好相互抵消。这样,可以使本端LD发出的信号不被本端LNA接收,不对本端LNA在Rx方向的接收信号造成干扰。
传统的混合电路使用的是固定的电阻参数,一旦出厂无法更改,从图3的分析可知,要使混合电路中的回波抵消电路达到理想的抵消效果,要求匹配电阻和U接口阻抗完全匹配才可以,然而在真实应用环境中,由于各种应用环境因素的影响,匹配电阻和U接口阻抗并不能时刻达到完全匹配,这样,一旦匹配电阻和U接口阻抗不匹配,在混合电路中电阻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抵消效果,也就无法使本端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隔离开来。
现有技术中,为了促使本端收发信号的隔离,往往增大回波抵消电路中电阻参数的阻值,但这样就会增加本端接收器接收对端发送的信号的衰减程度。
另外,现有技术中,采用模拟开关切换选择不同的电阻参数,这种方法虽然控制简单,比使用单一电阻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进,但是,一方面,模拟开关的输入电容很大,会严重影响高频信号的性能;另一方面,一般电路板的面积有限,不能安置很多组电阻,因此电阻参数的组数受限,导致调节粒度很大,无法达到理想的抵消效果,也就无法避免接收信号收到发送信号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回波抵消电路中电阻参数调节粒度很大,无法达到理想的抵消效果,以及无法避免接收信号收到发送信号干扰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回波抵消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单元、第二电阻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和/或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第一差分信号,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第二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反;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相连形成的端点作为流经第一电阻单元后的第一差分信号与流经第二电阻单元后的第二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还与可调电流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调电阻单元为PIN二极管;或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定值电阻和PIN二极管;或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包括并联的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与PIN二极管;或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与PIN二极管,其中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串联后与所述PIN二极管并联。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和/或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为定值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
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定值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和所述第二电阻单元均为可调电阻单元。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回波抵消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单元、第二电阻单元、第三电阻单元、第四电阻单元、可调电阻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一端均接收第一差分信号,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单元的一端均接收第二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反;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另一端相连,相连形成的端点分别作为流经第一电阻单元后的第一差分信号与流经第二电阻单元后的第二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流经第三电阻单元后的第二差分信号与流经第四电阻单元后的第一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与所述第三电阻单元为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定值电阻和第二定值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三定值电阻和第四定值电阻;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定值电阻与所述第二定值电阻之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定值电阻与所述第四定值电阻之间,用于调节流经第二电阻单元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幅值,以及调节流经第四电阻单元的第一差分信号的幅值;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还与可调电流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调电阻单元为PIN二极管。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IN二极管包括并联的第一子PIN二极管和第二子PIN二极管。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混合电路,包括第一匹配电阻、第二匹配电阻、变压器、以及如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所述的回波抵消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的一个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匹配电阻和所述第二匹配电阻相连;
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一匹配电阻或第二匹配电阻的第二差分信号。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混合电路,包括第一匹配电阻、第二匹配电阻、变压器、以及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所述的回波抵消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的一个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匹配电阻和所述第二匹配电阻相连;
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二匹配电阻的第二差分信号;
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一匹配电阻的第一差分信号。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回波抵消电路系统,包括控制器、发射器、接收器、可调电流源、以及如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提供的混合电路;
所述发射器、所述接收器、所述可调电流源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所述发射器、所述接收器、所述可调电流源均与所述混合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发射器,向所述混合电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混合电路基于所述第一测试信号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在所述输出点处未相互抵消时,连续调节所述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来改变与所述可调电流源连接的可调电阻单元的阻值,直到根据对每次接收的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相互抵消时为止。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回波抵消的方法,包括:
控制器向混合电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混合电路基于所述第一测试信号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
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混合电路输出的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未相互抵消时,连续调节所述混合电路中可调电阻的阻值,直到根据对每次接收的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相互抵消时为止。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调电阻为PIN二极管;所述控制器连续调节所述混合电路中可调电阻的阻值,包括:
所述控制器连续调节与所述混合电路中PIN二极管连接的可调电流源的电流来改变所述PIN二极管的阻值。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回波抵消的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混合电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混合电路基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一测试信号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
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混合电路输出的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未相互抵消时,连续调节所述混合电路中可调电阻的阻值,直到根据所述分析单元对每次接收的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相互抵消时为止。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调电阻为PIN二极管;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连续调节与所述混合电路中PIN二极管连接的可调电流源的电流来改变所述PIN二极管的阻值。
本申请提供的回波抵消电路中,引入了连续可调电阻,通过连续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使得两路差分信号能够在本端发送器向本端接收器的输出信号为零,电路结构改变较小的前提下,实现自动调节电阻匹配,获得更大的收发信号的隔离度,减少来自对端发送的接收信号的衰减,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xDSL系统的一般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混合电路的功能实现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xDSL系统中混合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第一种回波抵消电路结构图;
图4a和图4b为本申请中第一种回波抵消电路结构示例图;
图5和图5a为本申请中第二种回波抵消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中第一种混合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中第二种混合电路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中回波抵消电路系统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回波抵消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中回波抵消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发射器可以但不限于图2中的线路驱动器LD,接收器可以但不限于图2中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本申请同样采用差分电路,发射器差分出两个输出端,输出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两路差分信号,这两路差分信号经过混合电路,到达接收器的输入端时,相互抵消。
为了避免混合电路中的回波抵消电路抵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本端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在经过混合电路后,会有一部分信号传输到本端接收器,对本端接收器接收信号造成干扰、以及来自于对端的接收信号衰减的问题,本申请在回波抵消电路中引入连续可调电阻单元,通过对所述连续可调电阻单元的调节,使本端发射器输出的两路差分信号能够完成抵消,获得更大的收发信号隔离度,减少本端接收器接收来自于对端的接收信号的衰减,提高通信质量。
本申请提供两种回波抵消电路,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第一种回波抵消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单元41、第二电阻单元42,其中:
第一电阻单元41和/或第二电阻单元42为可调电阻单元;
第一电阻单元41的一端接收第一差分信号,第二电阻单元42的一端接收第二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反;
第一电阻单元4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单元42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相连形成的端点作为流经第一电阻单元41后的第一差分信号与流经第二电阻单元42后的第二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还与可调电流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
即,图4提供的回波抵消电路中,第一电阻单元的电阻和/或第二电阻单元的电阻为可调电阻,在接收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时,第一电阻单元的电阻和/或第二电阻单元能够产生连续可调的电阻,这样能够使第一电阻单元可第二电阻单元形成匹配,进而使得流经第一电阻单元后的第一差分信号与流经第二电阻单元后的第二差分信号在输出点处相互抵消,所述输出点即本端接收器的输入点,也就是由本端发射器发送的两路差分信号不会到达本端接收器,对本端接收器接收来自于对端发送器的接受信号不会造成干扰。
较佳地,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和/或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包括多种情况:所述第一电阻单元为定值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定值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和所述第二电阻单元均为可调电阻单元。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可以通过调节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使得第一电阻单元和第二电阻单元的阻值形成匹配。
较佳地,图4所示的回波抵消电路中的可调电阻单元包括多种形式,例如:可调电阻单元为PIN二极管;或者,可调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定值电阻和PIN二极管;或者,可调电阻单元包括并联的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与PIN二极管;或者,可调电阻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与PIN二极管,其中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串联后与所述PIN二极管并联。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形式仅是举例,可调电阻单元还可以为其他形式。
例如,若图4提供的回波抵消电路中,第一电阻单元41为定值电阻,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且所述可调电阻包括串联的PIN二极管和两个定值电阻,则形成如图4a所示的结构图。
又例如,若图4提供的回波抵消电路中,第一电阻单元41为定值电阻,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且所述可调电阻包括两个定值电阻与PIN二极管,其中两个定值电阻串联后与所述PIN二极管并联,则形成如图4b所示的结构图。
上述图4提供的回波抵消电路适用于本端接收器的输入端为一个的场景,针对本端接收器采用两个输入端的场景,本申请提供了第二种回波抵消电路,参阅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回波抵消电路50包括第一电阻单元51、第二电阻单元52、第三电阻单元53、第四电阻单元54、可调电阻单元55,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51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单元54的一端均接收第一差分信号,所述第二电阻单元52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单元53的一端均接收第二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反;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单元52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单元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单元54的另一端相连,相连形成的端点分别作为流经第一电阻单元51后的第一差分信号与流经第二电阻单元52后的第二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流经第三电阻单元53后的第二差分信号与流经第四电阻单元54后的第一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51与所述第三电阻单元53为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单元52包括串联的第一定值电阻和第二定值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单元54包括串联的第三定值电阻和第四定值电阻;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5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定值电阻51与所述第二定值电阻52之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定值电阻与所述第四定值电阻之间,用于调节流经第二电阻单元52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幅值,以及调节流经第四电阻单元54的第一差分信号的幅值;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55还与可调电流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
较佳地,所述可调电阻单元55为PIN二极管。PIN二极管可以作为可变阻抗元件使用,所以对交流电信号只呈现一个线性电阻,可调电流源为高精度静态可调电流源,可输出连续可变电流,PIN二极管呈现的阻值随着流入电流的变化而呈线性变化。
图5所示的回波抵消电路中,通过PIN二极管阻值的改变,可以同时调节流经第二电阻单元52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幅值,以及调节流经第四电阻单元54的第一差分信号的幅值,由于第一电阻单元51和第三电阻单元53为定值电阻,因此流经第一电阻单元51的第一差分信号和流经第三电阻单元53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幅值不变,这样可以通过调节使得流经第一电阻单元51的第一差分信号、流经第二电阻单元52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幅值相同,以及,流经第三电阻单元53的第二差分信号、流经第四电阻单元52的第一差分信号的幅值相同,由于第一差分信号和第二差分信号的相位相反,因此流经第一电阻单元51的第一差分信号和流经第二电阻单元52的第二差分信号可以在输出点处相互抵消,以及,流经第三电阻单元53的第二差分信号和流经第四电阻单元54的第一差分信号可以在另外一个输出点处相互抵消,所述输出点即本端接收器的输入端,这样本端发射器发出的两路差分信号都不会被本端接收器的两个输入端接收到,也就是本端接收器接收来自于对端发送的接收信号不会受到本端发射器发送信号的干扰。
较佳地,所述PIN二极管包括并联的第一子PIN二极管和第二子PIN二极管。参阅图5a所示,即,采用并联的两个子PIN二极管作为可调电阻单元55,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可调电阻单元55的调节粒度更小,并且降低PIN二极管产生的失真。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回波抵消电路,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第一种混合电路,包括第一匹配电阻61、第二匹配电阻62、变压器63、以及如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回波抵消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63的一个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匹配电阻61和所述第二匹配电阻62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41的一端接收第一差分信号;
所述第二电阻单元42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一匹配电阻61或第二匹配电阻62的第二差分信号。
其中,变压器63通过U接口连接双绞线,U接口阻抗未在图6中显示,根据变压器63中线圈的匝数比以及U接口阻抗,可确定第一匹配电阻61、第二匹配电阻62的阻值,第一匹配电阻61和第二匹配电阻62的阻值相同,第一电阻单元41直接接收第一差分信号,第二电阻单元42接收流经第一匹配电阻61或流经第二匹配电阻62的第二差分信号,本申请提供的图6中,以第二差分信号流过第二匹配电阻62作为示例,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经过回波抵消电路后,在输出点处相互抵消,输出点连接本端接收器的输入端,回波抵消电路工作的原理如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回波抵消电路,参阅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第二种混合电路,包括第一匹配电阻71、第二匹配电阻72、变压器73、以及如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回波抵消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73的一个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匹配电阻71和所述第二匹配电阻72相连;
所述第二电阻单元52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二匹配电阻72的第二差分信号;
所述第四电阻单元54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一匹配电阻71的第一差分信号。
同样,变压器73通过U接口连接双绞线,U接口阻抗未在图7中显示,根据变压器73中线圈的匝数比以及U接口阻抗,可确定第一匹配电阻71、第二匹配电阻72的阻值,第一匹配电阻71和第二匹配电阻72的阻值相同,第一电阻单元51直接接收第一差分信号,第二电阻单元52接收流经第二匹配电阻72的第二差分信号,第三电阻单元53直接接收第二差分信号,第四电阻单元54接收流经第一匹配电阻71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经过回波抵消电路后,在两个输出点处分别相互抵消,两个输出点连接本端接收器的两个输入端,回波抵消电路工作的原理如本申请提供的图5中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混合电路或第二种混合电路,参阅图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回波抵消电路系统80,包括控制器81、发射器82、接收器83、可调电流源84、以及如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混合电路;
所述发射器82、所述接收器83、所述可调电流源84均与所述控制器81连接,且所述发射器82、所述接收器83、所述可调电流源84均与第一种混合电路或第二种混合电路连接;较佳地,所述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经过其他组件间接连接。
所述控制器81,用于通过所述发射器82,向第一种混合电路或第二种混合电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通过所述接收器83接收第一种混合电路或第二种混合电路基于所述第一测试信号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在所述输出点处未相互抵消时,连续调节所述可调电流源84输出的电流来改变与所述可调电流源84连接的可调电阻单元的阻值,直到根据对每次接收的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相互抵消时为止。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在正常通信之前,系统对混合电路的抵消效果进行校准,校准过程中,较佳地,控制器81通过数模转换器、发射器82向第一种混合电路或第二种混合电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若混合电路的抵消效果不理想,则控制器81会通过接收器83、模数转换器接收到混合电路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所述第二测试信号为未被混合电路抵消掉的信号,此时控制器81通过调节可调电流源84输出的电流,可以调节混合电路中可调电阻的阻值,进而调节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的幅值相匹配,使得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在输出点出相互抵消,其中,判定两路差分信号相互抵消的依据为,控制器81对第二差分信号信号进行分析,判定第二差分信号小于阈值,或者为零时,则判定两路差分信号相互抵消。
基于上述回波抵消电路系统80,参阅图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回波抵消的方法,包括:
步骤900:控制器向混合电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步骤910: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混合电路基于所述第一测试信号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
步骤920: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
步骤930: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混合电路输出的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未相互抵消时,连续调节所述混合电路中可调电阻的阻值,直到根据对每次接收的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相互抵消时为止。
较佳地,所述可调电阻为PIN二极管;所述控制器连续调节与所述混合电路中PIN二极管连接的可调电流源的电流来改变所述PIN二极管的阻值。
基于上述回波抵消的方法,参阅图1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回波抵消的装置100,包括:
发送单元101,用于向混合电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接收单元102,用于接收所述混合电路基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一测试信号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
分析单元103,用于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分析结果;
控制单元104,用于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混合电路输出的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未相互抵消时,连续调节所述混合电路中可调电阻的阻值,直到根据所述分析单元对每次接收的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相互抵消时为止。
较佳地,所述可调电阻为PIN二极管;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用于:
连续调节与所述混合电路中PIN二极管连接的可调电流源的电流来改变所述PIN二极管的阻值。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回波抵消电路中,引入了连续可调电阻,通过连续调节可调电阻的阻值,使得两路差分信号能够在本端发送器向本端接收器的输出信号为零,电路结构改变较小的前提下,实现自动调节电阻匹配,获得更大的收发信号的隔离度,减少来自对端发送的接收信号的衰减,提高通信质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回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单元、第二电阻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和/或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所述可调电阻单元为PIN二极管;或所述可调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定值电阻和PIN二极管;或所述可调电阻单元包括并联的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与PIN二极管;或所述可调电阻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与PIN二极管,其中至少一个定值电阻串联后与所述PIN二极管并联;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第一差分信号,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第二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反;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相连形成的端点作为流经第一电阻单元后的第一差分信号与流经第二电阻单元后的第二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还与可调电流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和/或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为定值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
所述第二电阻单元为定值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单元为可调电阻单元;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和所述第二电阻单元均为可调电阻单元。
3.一种回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单元、第二电阻单元、第三电阻单元、第四电阻单元、可调电阻单元,所述可调电阻单元为PIN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一端均接收第一差分信号,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单元的一端均接收第二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第二差分信号幅值相同、相位相反;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另一端相连,相连形成的端点分别作为流经第一电阻单元后的第一差分信号与流经第二电阻单元后的第二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流经第三电阻单元后的第二差分信号与流经第四电阻单元后的第一差分信号形成的混合信号的输出点;
所述第一电阻单元与所述第三电阻单元为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定值电阻和第二定值电阻、所述第四电阻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三定值电阻和第四定值电阻;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定值电阻与所述第二定值电阻之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定值电阻与所述第四定值电阻之间,用于调节流经第二电阻单元的第二差分信号的幅值,以及调节流经第四电阻单元的第一差分信号的幅值;
所述可调电阻单元还与可调电流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IN二极管包括并联的第一子PIN二极管和第二子PIN二极管。
5.一种混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匹配电阻、第二匹配电阻、变压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波抵消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的一个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匹配电阻和所述第二匹配电阻相连;
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一匹配电阻或第二匹配电阻的第二差分信号。
6.一种混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匹配电阻、第二匹配电阻、变压器、以及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回波抵消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的一个线圈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匹配电阻和所述第二匹配电阻相连;
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二匹配电阻的第二差分信号;
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一端接收流经所述第一匹配电阻的第一差分信号。
7.一种回波抵消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发射器、接收器、可调电流源、以及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混合电路;
所述发射器、所述接收器、所述可调电流源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所述发射器、所述接收器、所述可调电流源均与所述混合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发射器,向所述混合电路发送第一测试信号,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混合电路基于所述第一测试信号返回的第二测试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在所述输出点处未相互抵消时,连续调节所述可调电流源输出的电流来改变与所述可调电流源连接的可调电阻单元的阻值,直到根据对每次接收的所述第二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差分信号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相互抵消时为止。
CN201580080700.9A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 Active CN107615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3454 WO2017070951A1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741A CN107615741A (zh) 2018-01-19
CN107615741B true CN107615741B (zh) 2020-04-14

Family

ID=5862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700.9A Active CN107615741B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5741B (zh)
WO (1) WO2017070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928B (zh) * 2021-08-02 2021-11-09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回波消除电路
CN113328766B (zh) * 2021-08-02 2021-11-09 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 回波消除电路
CN114567345B (zh) * 2022-03-31 2023-08-01 北京神经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器电路、芯片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6359A (zh) * 2002-06-10 2004-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回波抵消的方法
CN1618180A (zh) * 2001-12-26 2005-05-18 格鲁斯番维拉塔公司 简易自适应混合电路
US7002931B2 (en) * 2002-01-31 2006-02-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North America Corp. Power efficient line driver with high performance echo cancellation for 1000BASE-T
CN101359932A (zh) * 2008-09-03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用户线线路驱动装置、方法和接入系统
CN201766644U (zh) * 2010-06-29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和耳机
CN202035056U (zh) * 2011-02-22 2011-11-09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通信回波消除装置
CN102761673A (zh) * 2012-07-10 2012-10-31 河北工业大学 Lte中继系统多路回波抵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180A (zh) * 2001-12-26 2005-05-18 格鲁斯番维拉塔公司 简易自适应混合电路
US7002931B2 (en) * 2002-01-31 2006-02-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North America Corp. Power efficient line driver with high performance echo cancellation for 1000BASE-T
CN1466359A (zh) * 2002-06-10 2004-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回波抵消的方法
CN101359932A (zh) * 2008-09-03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用户线线路驱动装置、方法和接入系统
CN201766644U (zh) * 2010-06-29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和耳机
CN202035056U (zh) * 2011-02-22 2011-11-09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通信回波消除装置
CN102761673A (zh) * 2012-07-10 2012-10-31 河北工业大学 Lte中继系统多路回波抵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70951A1 (zh) 2017-05-04
CN107615741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777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line imbalance measurement and mitigation based on a common mode sensor
US84279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MT crosstalk cancellation
CN107615741B (zh) 一种回波抵消的相关电路及方法
WO201100958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ctored data communication
EP2566064A2 (en) Adaptive monitoring of crosstalk coupling strength
TWI504173B (zh) 數位用戶迴路之訊號收發電路
US20140119419A1 (en) Channel Estimation
US2008028056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built-in channel emulator/noise generator
KR101687929B1 (ko) 다운스트림 벡터링 시스템들을 위한 이득 적응
CN110100406A (zh) 用于有线传输介质上的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2528241A1 (en) Crosstalk mitigation in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70071079A1 (en) Selectable hybrid circuitry for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for
CN1918811B (zh) 多信道通信系统
US11063628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echo cancellation
US85700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ransmitter AC-coupling droop
EP2876872B1 (en)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for send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to customer devices
US10484044B1 (en) Differential termination modulation for back-channel communication
EP1333591A1 (en) DSL mod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ransmit echo therein
CN105830353B (zh) 信号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79406A (zh) 数字用户回路的讯号收发电路
CN112311419B (zh) 能够消除回音的通信装置
US20170359130A1 (en) Prevention of Crosstalk During Single-Ended Line Testing
EP3278549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EP3076560A1 (en) Vectoring on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CN104838595A (zh) 用于有线通信系统的dm-cm分集接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