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678B - 一种双频相控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频相控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678B
CN107615678B CN201580079960.4A CN201580079960A CN107615678B CN 107615678 B CN107615678 B CN 107615678B CN 201580079960 A CN201580079960 A CN 201580079960A CN 107615678 B CN107615678 B CN 107615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signal
phase
module
s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99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678A (zh
Inventor
杨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5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双频相控阵,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频相控阵中的两个频段独立占用资源的问题,节省系统资源。所述双频相控阵包括:调频模块、与所述调频模块连接的移相模块;所述调频模块用于基带信号与中频信号之间的调频;所述移相模块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串馈移相,所述移相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移相器串联,所述第一耦合器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所述移相器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移相。

Description

一种双频相控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频相控阵。
背景技术
相控阵技术是阵列天线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具有阵列天线的高增益特性,而且具有天线波束可调的特性,在军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技术成本高,极大的限制了该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发展。随着民用通信的发展,大通信容量成为重要的技术突破点,在4G通信中,传统的6GHz频段已经达到极限,为了满足未来大通信容量,发掘更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几乎成为必然,毫米波频段由于其具有广阔的可用频段,如今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在毫米波频段,由于其空间损耗大,非视线传输(英文全称:non line of sight,缩写:NLOS)能力差等问题,使得相控阵技术在民用通信领域重新被研究。
现代通信领域,双频段问题一直存在,因此开发双频段通信系统成为必然。如图1所示为传统的双频相控阵,其包含三个部分,其一是变频模块,用于完成基带信号到射频信号的变频,其二是移相通道,用于完成射频信号的移相,其三是阵列天线,用于完成射频信号的辐射。如图1所示的双频相控阵是传统的并馈射频移相相控阵,为了通过该结构实现双频,简单的将两个频段的移相通道分别独立,当需要某个频段的相控阵时,将开关切到该频段的通道上。这种简单拼凑的双频相控阵,其两个频段独立占用资源,导致系统较为拢余,耗费系统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频相控阵,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频相控阵中的两个频段独立占用资源的问题,有效节省系统资源。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频相控阵,包括:
调频模块、与所述调频模块连接的移相模块;
所述调频模块用于基带信号与中频信号之间的调频;
所述移相模块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串馈移相,所述移相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移相器串联,所述第一耦合器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所述移相器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移相;
其中,所述移相模块与所述调频模块之间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双频相控阵的第一频段,所述第二端用于控制所述双频相控阵的第二频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与所述移相模块连接的阵列天线,所述阵列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当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时,辐射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用于当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时,辐射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
与所述移相模块与所述阵列天线连接的变频模块、与所述变频模块连接的本振模块;
所述本振模块用于为所述变频模块提供本振,使得所述变频模块进行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与变频信号之间的变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串馈移相信号包括第一串馈移相信号和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变频信号包括第一变频信号,所述第一串馈信号和所述第一变频信号位于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第二串馈信号位于所述第二天线上;
所述变频模块包括第一混频器;
所述本振模块包括第一本振,所述第一本振用于为所述第一混频器提供第一本振幅度以及第一本振频率,使得所述第一混频器进行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与所述第一变频信号之间的混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中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一变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将所述中频信号从所述移相模块的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移相器将所述第一耦合器未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得到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n-1)φ],其中,a为所述调频模块的幅度,w0为所述调频模块的频率,φ为所述移相器提供的相位差,t为时间变量,n为所述第一天线的支路个数;
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混频器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一变频信号,所述第一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041
其中,b为第一本振幅度,w1为第一本振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中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将所述中频信号从所述移相模块的第二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所述移相器将所述第一耦合器未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得到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m-1)φ],m为所述第二天线的支路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本振模块还包括:第二本振;
所述变频信号还包括第二变频信号,所述第二变频信号位于所述第二天线上;
所述变频模块还包括第二混频器;
所述第二本振用于为所述第二混频器提供第二本振幅度以及第二本振频率,以使得所述第二混频器进行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与所述第二变频信号之间的混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变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混频器将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二变频信号,所述第二变频信号记作c为第二本振幅度,w2为第二本振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一变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中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混频器将所述第一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n-1)φ];
所述移相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上,在所述移相模块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变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混频器将所述第二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m-1)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预转换成所述中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上,在所述移相模块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与所述本振模块连接的负载模块;
所述负载模块用于吸收所述本振模块提供本振后剩余的能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频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本振模块连接的第二耦合器;
所述第二耦合器用于确保所述本振模块为所述变频模块提供恒定的本振。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二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与所述移相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移相器的相位差控制所述阵列天线的波束指向。
应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调频模块进行基带信号与中频信号之间的调频,通过移相模块进行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串馈移相,其中,移相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分别用于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与移相,通过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串馈移相实现双频,而第一耦合器与移相器串联共用系统资源,有效节省系统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频相控阵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相控阵,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频相控阵中的两个频段独立占用资源的问题,有效节省系统资源。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在此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会引入的几个要素;
移相器;
移相器是控制信号相位变化的元件,广泛地应用于雷达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和测量系统等,根据不同的定义方法,移相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分为反射型和传输型;根据电路拓扑的不同,分为加载线型、开关线型和开关网络(高通/低通滤波器)型等。
耦合器;
耦合器是用于功率分配的元件,耦合器可分为定向耦合器、功率分配器以及各种微波分支器等。定向耦合器是一种通用的微波/毫米波元件,可用于信号的隔离、分离和混合,如功率的监测、源输出功率稳幅、信号源隔离、传输和反射的扫频测试等。它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方向性、驻波比、耦合度、插入损耗。定向耦合器采用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金属波导或介质波导等各种型式。它的工作原理是主线中传输的功率通过多种途径耦合到副线,并互相干涉而在副线中只沿一个方向传输。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调频模块201、与所述调频模块201连接的移相模块202;
所述调频模块201用于基带信号与中频信号之间的调频;
基带信号是信源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频率较低,通过调频模块可将基带信号调频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的频率比基带信号的频率高;反之,调频模块还可以将中频信号调频为基带信号。
所述移相模块202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串馈移相,所述移相模块202包括第一耦合器2021和移相器2022,所述第一耦合器2021与所述移相器2022串联,所述第一耦合器2021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所述移相器2022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移相;
例如,第一耦合器可以有多个,部分第一耦合器直接进行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而该部分第一耦合器没有直接实现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的情况下,进一步通过移相器进行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移相,移相到另一部分第一耦合器上,直到另一部分第一耦合器进行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因此,充分利用第一耦合器的定向耦合功能,实现中频信号和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其中,串馈移相信号为中频信号进行串馈移相后的信号,即串馈移相信号是将中频信号通过第一耦合器定向耦合到阵列天线上的信号。在本发明中,第一耦合器与移相器之间是串联的,从而共用系统资源,有效节省了系统资源。
其中,所述移相模块202与所述调频模块201之间设置有开关(如图6或图7所示的开关602),所述开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双频相控阵的第一频段,所述第二端用于控制所述双频相控阵的第二频段。
由于双频相控阵能够实现两个频段,而具体为开关控制频段,开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当第一端连通时,第一端用于控制双频相控阵的第一频段;当第二端连通时,第二端用于控制双频相控阵的第二频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频模块进行基带信号与中频信号之间的调频,通过移相模块进行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串馈移相,其中,移相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分别用于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与移相,通过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串馈移相实现双频,而第一耦合器与移相器串联共用系统资源,有效节省了系统资源。
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调频模块301、与所述调频模块301连接的移相模块302、与所述移相模块连接302的阵列天线303。
调频模块301,移相模块302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调频模块201,移相模块202相似,具体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移相模块302包括第一耦合器3021和移相器3022;
所述阵列天线303包括第一天线3031和第二天线3032;
所述第一天线3031用于当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时,辐射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信号;所述第二天线3032用于当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时,辐射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信号。
例如,当信号从移相模块发射到阵列天线,且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时,充分利用第一耦合器的定向耦合功能,以及移相器的移相功能,将中频信号进行串馈移相到第一天线上得到串馈移相信号,第一天线辐射该第一天线上的串馈移相信号,实现第一频段;当信号从移相模块发射到阵列天线,且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时,在第二天线上得到串馈移相信号,第二天线辐射该第二天线上的串馈移相信号,实现第二频段。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天线上的串馈移相信号或者第二天线上的串馈移相信号发生变频后,对应的天线辐射变频后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充分利用第一耦合器的定向耦合与移相器的移相,并且通过开关的两个端控制相控阵的两个频段,而第一耦合器与移相器之间是串联的,从而共用系统资源,有效节省了系统资源。
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调频模块401、与所述调频模块401连接的移相模块402、与所述移相模块连接402的阵列天线403、与所述移相模块402与所述阵列天线403连接的变频模块404、与所述变频模块404连接的本振模块405。
调频模块401,移相模块402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调频模块201,移相模块202相似,具体参阅图2所示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阵列天线403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阵列天线403相似,具体参阅图3所示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本振模块405用于为所述变频模块404提供本振,使得所述变频模块404进行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与变频信号之间的变频。
可以理解的是,本振模块给变频模块提供本振,使得变频模块更有效的变频,其中,本振具体为本振幅度,本振频率,本振相位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所述串馈移相信号包括第一串馈移相信号和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变频信号包括第一变频信号,所述第一串馈信号和所述第一变频信号位于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第二串馈信号位于所述第二天线上;
所述变频模块404包括第一混频器4041;
所述本振模块405包括第一本振4051,所述第一本振4051用于为所述第一混频器4041提供第一本振幅度以及第一本振频率,使得所述第一混频器4041进行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与所述第一变频信号之间的混频。
当所述中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一变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402用于将所述中频信号从所述移相模块402的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移相器将所述第一耦合器未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得到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n-1)φ],其中,a为所述调频模块的幅度,w0为所述调频模块的频率,φ为所述移相器提供的相位差,t为时间变量,n为所述第一天线的支路个数;
所述变频模块404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混频器4041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一变频信号,所述第一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01
其中,b为第一本振幅度,w1为第一本振频率。
当所述中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402用于将所述中频信号从所述移相模块的第二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所述移相器将所述第一耦合器未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得到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m-1)φ],m为所述第二天线的支路个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所在的支路上有第一混频器,因此会发生变频,而第二天线所在的支路上没有混频器,则不需要进一步变频。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变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中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混频器将所述第一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n-1)φ];
所述移相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上,在所述移相模块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
当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预转换成所述中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上,在所述移相模块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别介绍了信号从调频模块发射到阵列天线以及信号从阵列天线发射到变频模块的过程,其中,在第一天线上,变频模块进行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与第一变频信号之间的变频,而第一本振给提供相应的本振,通过移相模块中的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串馈移相实现双频,而第一耦合器与移相器串联共用系统资源,有效节省了系统资源。
本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阵列天线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调频模块501、与所述调频模块501连接的移相模块502、与所述移相模块连接502的阵列天线503、与所述移相模块502与所述阵列天线503连接的变频模块504、与所述变频模块504连接的本振模块505。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与所述本振模块连接的负载模块;所述负载模块用于吸收所述本振模块提供本振后剩余的能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变频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本振模块连接的第二耦合器;
所述第二耦合器用于确保所述本振模块为所述变频模块提供恒定的本振。可见,第二耦合器对本振模块起到辅助作用,使得本振模块提供恒定的本振,即提供恒定不变的本振频率和本振相位,此外本振相位也需要有相等的相位关系或者确定的相位关系以便波束能通过移相器得到很好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串馈移相信号包括第一串馈移相信号和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变频信号包括第一变频信号,所述第一串馈信号和所述第一变频信号位于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第二串馈信号位于所述第二天线上;
所述变频模块504包括第一混频器5041;
所述本振模块505包括第一本振5051,所述第一本振5051用于为所述第一混频器5041提供第一本振幅度以及第一本振频率,使得所述第一混频器5041进行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与所述第一变频信号之间的混频。
当所述中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一变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502用于将所述中频信号从所述移相模块502的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移相器将所述第一耦合器未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得到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n-1)φ],其中,a为所述调频模块的幅度,w0为所述调频模块的频率,φ为所述移相器提供的相位差,t为时间变量,n为所述第一天线的支路个数;
所述变频模块504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混频器5041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一变频信号,所述第一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21
其中,b为第一本振幅度,w1为第一本振频率。
所述本振模块505还包括:第二本振5052;
所述变频信号还包括第二变频信号,所述第二变频信号位于所述第二天线上;
所述变频模块504还包括第二混频器5042;
所述第二本振5052用于为所述第二混频器5042提供第二本振幅度以及第二本振频率,以使得所述第二混频器5042进行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与所述第二变频信号之间的混频。
当所述中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将所述中频信号从所述移相模块的第二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所述移相器将所述第一耦合器未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得到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m-1)φ],m为所述第二天线的支路个数。
当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变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504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混频器将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二变频信号,所述第二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22
c为第二本振幅度,w2为第二本振频率。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变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中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504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混频器将所述第一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n-1)φ];
所述移相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上,在所述移相模块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
进一步,当所述第二变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504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混频器将所述第二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m-1)φ]。
当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预转换成所述中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上,在所述移相模块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与所述移相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移相器的相位差控制所述阵列天线的波束指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别介绍了信号从调频模块发射到阵列天线以及信号从阵列天线发射到变频模块的过程,其中,在第一天线上,变频模块进行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与第一变频信号之间的变频,而第一本振给提供相应的本振,在第二天线上,变频模块进行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与第二变频信号之间的变频,而第二本振给提供相应的本振,通过移相模块中的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串馈移相实现双频,而第一耦合器与移相器串联共用系统资源,有效节省了系统资源。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6和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频相控阵的一个应用场景的实施例包括:
请参阅图6,以第一频段工作为例,当发射链路工作时,即信号从调频模块601发射到阵列天线605,首先调频模块601将基带信号调频到移相模块603上,得到中频信号,开关602可为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可以看作左侧,第二端可以看作右侧,将开关602切换到左侧,中频信号将从左到右依次经过第一耦合器6031和移相器6032,到达阵列天线605上,具体到达为第一天线A1所在的支路,得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其中,A表示阵列天线,第一串馈移相信号分别与各支路的第一混频器6041进行混频,得到第一变频信号,第一本振模块6061的信号从左到右依次经过各级第二耦合器6062分别到达各级第一混频器6041以提供本振,负载模块607用于吸收所述第一本振提供本振后剩余的能量。其中,在A11天线上的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为a cos w0t,在A11天线上的第一混频器信号为b cosw1t,经混频之后得到的第一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41
在A12天线上的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w0t+φ),与第一混频器混频之后得到的第一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42
同理A1n天线经混频之后得到的第一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43
其中,当开关切换到左侧时,将双频相控阵以w0+w1频率工作,并且各相邻第一天线的支路之间仍然存在由移相器6032产生的相位差φ,因此当调节移相器6032的移相值时就可以调节天线波束指向。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移相模块603中各支路的第一耦合器6031还是本振模块中各支路的第二耦合器6062,需要保证的是耦合到各支路的信号能量一致,即各支路幅度一致,此外各本振支路的相位也需要有相等的相位关系或者确定的相位关系以便波束能通过移相器6032得到很好的控制。
当接收链路工作时,即信号从阵列天线605发射到调频模块601,接收链路与发射链路原理相同,只是信号方向相反。当开关602连通左侧,阵列天线605接收第一变频信号,各级第一混频器6041与第一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n-1)φ],移相模块60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6031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603上,在所述移相模块603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然后,调频模块601将该中频信号调频为基带信号。
以第二频段工作为例,当发射链路工作时,即信号从调频模块601发射到阵列天线,首先调频模块601将基带信号调制到移相模块603上,得到中频信号,当开关602连通右侧时,中频信号从右到左依次经过各级第一耦合器6031和移相器6032,到达阵列天线605上,具体为第二天线A2所在的支路,得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第一耦合器将一定能量的中频信号耦合到A2m天线所在的支路上,得到的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为a cosw0t,移相器将未耦合到A2m天线的中频信号进行移相,依次从右到左经过每一级耦合移相,到达A22天线的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w0t+(m-2)φ],到达A21天线的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w0t+(m-1)φ],相邻天线之间具有固定的相位差φ,即为各移相器提供的移相值,经各级天线辐射后,将形成特定的波束指向,当调节各级移相器移相值φ时也就调节了天线波束指向,后续第二天线将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进行辐射。
当接收链路工作时,当开关602连通右侧时,第二天线接收第二串馈移相信号,移相模块603通过第一耦合器6031将将第二天线上的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移相模块603上,在移相模块603上得到中频信号,然后,调频模块601将该中频信号调频为基带信号。
在图6的基础上,请参阅图7,与图6所示结构不同的是,图7所示的结构中包含两个本振,即:第一本振6061和第二本振6063,包括两类混频器,即:第一混频器6041和第二混频器6042,其中第一本振6061为所有的第一天线A1支路的第一混频器6041提供本振,第二本振6063为所有的第二天线A2支路的第二混频器6042提供本振,负载模块607用于吸收所述第一本振和第二本振提供本振后剩余的能量,两个本振工作频率不同,分别以w1,w2频率工作,与以w0工作的串馈移相信号分别混频后得到频率为w0+w1的第一变频信号经A1天线辐射,频率为w0+w2的第二变频信号经A2天线辐射,由于频率为w0的串馈移相信号经过了相位控制,因此经混频过后的第一变频信号以及第二变频信号也经过相位控制,因此经A1、A2天线阵辐射后就能得到特定的天线波束指向,并且通过调节移相器6032的移相值可以随意控制天线的波束指向。同样第一本振6061、第二本振6063经第二耦合器6062到达各第一混频器6041及第二混频器6042时应保证等幅同相或者具有等幅以及确定的相位关系。
以第一频段工作为例,当发射链路工作时,首先,第一本振6061提供的本振信号从左到右依次经过各第二耦合器6062到达各A1天线的第一混频器6041处提供本振,该第一本振6061提供的本振包括等幅同相或者等幅以及具有确定的相位关系;当开关连通左侧,中频信号从左到右依次经过第一耦合器6031和移相器6032,到达A1天线上,得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到达A11天线上的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 w0t,A12天线上的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w0t+φ),到达A1n天线上的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w0t+(n-1)φ],第一串馈移相信号分别与第一混频器6041混频得到第一变频信号,在A11天线上的第一变频信号为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61
A12天线上的第一变频信号为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62
A1n天线上的第一变频信号为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63
此时相控阵将以ω01频率工作,并且各相邻第一天线的支路之间也存在固定的相位差φ,通过控制移相器6032的移相值φ进而控制天线波束指向。
当接收链路工作时,当开关602连通左侧,阵列天线605接收第一变频信号,各级第一混频器6041与第一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n-1)φ],移相模块60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6031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603上,在所述移相模块603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然后,调频模块601将该中频信号调频为基带信号。
以第二频段工作为例,当发射链路工作时,首先,第二本振6063提供的本振信号从左到右依次经过各第二耦合器6062到达各A2天线的第二混频器6042处提供本振,当开关连通右侧,中频信号从左到右依次经过第一耦合器6031和移相器6032,到达A2天线上,得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到达A21天线上的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 w0t,在A21天线上的第一混频器信号为c cos w2t,经混频之后得到的第二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71
A22天线上的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w0t+φ),与第二混频器6042混频之后得到的第二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72
同理达A2m天线上的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为a cos[w2t+(m-1)φ],与第二混频器6042混频得到第二变频信号为
Figure GPA0000234104370000173
此时相控阵将以ω02频率工作,并且各相邻第二天线的支路之间也存在固定的相位差φ,通过控制移相器6032的移相值φ进而控制天线波束指向。
当接收链路工作时,即信号从阵列天线605发射到调频模块601,接收链路与发射链路原理相同,只是信号方向相反。当开关602连通右侧,阵列天线605接收第二变频信号,各级第二混频器6042与第二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 cos[w0t+(m-1)φ],移相模块60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6031将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603上,在所述移相模块603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然后,调频模块601将该中频信号调频为基带信号。
综上所述,通过调频模块进行基带信号与中频信号之间的调频,通过移相模块进行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串馈移相,其中,移相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分别用于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与移相,通过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串馈移相实现双频,而第一耦合器与移相器串联共用系统资源,有效的节省了系统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4)

1.一种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频模块、与所述调频模块连接的移相模块;
所述调频模块用于基带信号与中频信号之间的调频;
所述移相模块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串馈移相,所述移相模块包括第一耦合器和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移相器串联,所述第一耦合器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定向耦合,所述移相器用于所述中频信号与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之间的移相,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获得所述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移相器将未直接耦合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进行定向耦合获得所述串馈移相信号;
其中,所述移相模块与所述调频模块之间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双频相控阵的第一频段,所述第二端用于控制所述双频相控阵的第二频段,当所述第一端连通时,所述移相模块工作在所述第一频段;当所述第二端连通时,所述移相模块工作在所述第二频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与所述移相模块连接的阵列天线,所述阵列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当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时,辐射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用于当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时,辐射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
与所述移相模块与所述阵列天线连接的变频模块、与所述变频模块连接的本振模块;
所述本振模块用于为所述变频模块提供本振,使得所述变频模块进行所述串馈移相信号与变频信号之间的变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串馈移相信号包括第一串馈移相信号和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变频信号包括第一变频信号,所述第一串馈信号和所述第一变频信号位于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第二串馈信号位于所述第二天线上;
所述变频模块包括第一混频器;
所述本振模块包括第一本振,所述第一本振用于为所述第一混频器提供第一本振幅度以及第一本振频率,使得所述第一混频器进行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与所述第一变频信号之间的混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一变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将所述中频信号从所述移相模块的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移相器将所述第一耦合器未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上,得到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cos[w0t+(n-1)φ],其中,a为所述调频模块的幅度,w0为所述调频模块的频率,φ为所述移相器提供的相位差,t为时间变量,n为所述第一天线的支路个数;
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混频器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一变频信号,所述第一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FDA0002621004890000021
其中,b为第一本振幅度,w1为第一本振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将所述中频信号从所述移相模块的第二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移相器,所述第一耦合器将部分所述中频信号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所述移相器将所述第一耦合器未直接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的剩余中频信号移相到所述第一耦合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上,得到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cos[w0t+(m-1)φ],m为所述第二天线的支路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振模块还包括:第二本振;
所述变频信号还包括第二变频信号,所述第二变频信号位于所述第二天线上;
所述变频模块还包括第二混频器;
所述第二本振用于为所述第二混频器提供第二本振幅度以及第二本振频率,以使得所述第二混频器进行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与所述第二变频信号之间的混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变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混频器将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二变频信号,所述第二变频信号记作
Figure FDA0002621004890000022
c为第二本振幅度,w2为第二本振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变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中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混频器将所述第一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cos[w0t+(n-1)φ];
所述移相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第一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上,在所述移相模块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
当第二变频信号预转换成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变频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混频器将所述第二变频信号进行混频,变频为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记作acos[w0t+(m-1)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预转换成所述中频信号时,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移相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器将所述第二串馈移相信号耦合到所述移相模块上,在所述移相模块上得到所述中频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与所述本振模块连接的负载模块;
所述负载模块用于吸收所述本振模块提供本振后剩余的能量。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本振模块连接的第二耦合器;
所述第二耦合器用于确保所述本振模块为所述变频模块提供恒定的本振。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任一项所述的双频相控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频相控阵还包括:与所述移相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移相器的相位差控制所述阵列天线的波束指向。
CN201580079960.4A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双频相控阵 Active CN107615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78772 WO2016179799A1 (zh)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双频相控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678A CN107615678A (zh) 2018-01-19
CN107615678B true CN107615678B (zh) 2020-11-27

Family

ID=57248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9960.4A Active CN107615678B (zh)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双频相控阵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11807B1 (zh)
CN (1) CN107615678B (zh)
WO (1) WO20161797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8352A1 (zh) * 2018-05-18 2019-11-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CN110034749B (zh) * 2019-03-20 2020-12-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移相量分别可控的大频率比双频移相器
CN110661100B (zh) * 2019-10-08 2021-04-02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相控阵天线波束控制装置及方法
EP4300841A4 (en) * 2021-03-26 2024-03-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HASE CONTROLLED GROUP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7335822B (zh) * 2023-11-30 2024-02-23 上海安其威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前端接收电路、相控阵天线电路及芯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7328A (en) * 1981-10-26 1984-08-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Radar jammer with an antenna array of pseudo-randomly spaced radiating elements
DE19750033A1 (de) * 1997-11-12 1999-05-20 Daimler Benz Aerospace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phasengesteuerten Antenne
US6266011B1 (en) * 1999-09-30 2001-07-24 Rockwell Science Center, Llc Electronically scanned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with scan control independent of radiating frequency
CN1613167A (zh) * 2001-11-09 2005-05-04 Ipr特许公司 使用空间二次谐波的双频带相控阵
CN101834348A (zh) * 2010-04-14 2010-09-15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相控阵天线中的波束控制器
CN102610920A (zh) * 2012-03-22 2012-07-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馈系统和相位校准方法
CN103474724A (zh) * 2013-09-24 2013-12-25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高性能可调双频移相器及其双频通带调整方法
CN103916171A (zh) * 2014-04-04 2014-07-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波束赋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3910969U (zh) * 2014-06-19 2014-10-29 西安展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8667B1 (en) * 2007-04-05 2017-10-11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System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ortabl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JP4341699B2 (ja) * 2007-05-31 2009-10-07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移相器
CN103579757A (zh) * 2012-07-24 2014-02-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改变天线工作频率的方法、天线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7328A (en) * 1981-10-26 1984-08-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Radar jammer with an antenna array of pseudo-randomly spaced radiating elements
DE19750033A1 (de) * 1997-11-12 1999-05-20 Daimler Benz Aerospace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phasengesteuerten Antenne
US6266011B1 (en) * 1999-09-30 2001-07-24 Rockwell Science Center, Llc Electronically scanned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with scan control independent of radiating frequency
CN1613167A (zh) * 2001-11-09 2005-05-04 Ipr特许公司 使用空间二次谐波的双频带相控阵
CN101834348A (zh) * 2010-04-14 2010-09-15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相控阵天线中的波束控制器
CN102610920A (zh) * 2012-03-22 2012-07-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馈系统和相位校准方法
CN103474724A (zh) * 2013-09-24 2013-12-25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高性能可调双频移相器及其双频通带调整方法
CN103916171A (zh) * 2014-04-04 2014-07-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波束赋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3910969U (zh) * 2014-06-19 2014-10-29 西安展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heterodyne-scan phased-array antenna;M. Kim等;《IEEE Microwave and Guided Wave Letters》;19991231;第9卷(第12期);全文 *
Bi-directionally fed phased-array antenna downsized with variable impedance phase shifter for ISM band;M. Tsuji等;《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20060705;第54卷(第7期);全文 *
Novel Approaches to the Design of Phased Array Antennas;Danial Ehyaie;《Novel Approaches to the Design of Phased Array Antennas》;20120126;正文第7-8,44-45,55-73,76-97,103页,图3.5,3.6,3.11,3.12,3.23 *
双频相控阵天线研究;邢松;《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11215(第S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1807A4 (en) 2018-02-21
CN107615678A (zh) 2018-01-19
EP3211807B1 (en) 2020-03-25
WO2016179799A1 (zh) 2016-11-17
EP3211807A1 (en) 2017-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5678B (zh) 一种双频相控阵
US9172569B2 (en) Phased array antenna and associated methods
KR101444659B1 (ko) 3중 대역 위성 통신용 안테나 시스템
US8410988B2 (en) Dual mode rotary joint for propagating RF and optical signals therein
US2015018866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modes
US9998171B2 (en) IBFD transceiver with non-reciprocal frequency transposition module
US11265055B2 (en) Flexible beamforming using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Qin et al. Parametric conversion with distributedly modulated capacitors (DMC) for low-noise and non-reciprocal RF front-ends
CN108352607B (zh) 相控阵天线
EP3376596B1 (en) Feeding network of dual-beam antenna and dual-beam antenna
US9899736B2 (en) Low cost active antenna system
EP1561259B1 (en) Optically and frequency scanned array
CN105186143B (zh) 三频三功能时间调制和非时间调制可重构共孔径天线阵
CN108736928B (zh) 波束成型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4731614A (en) Phased array scanning system
Elhefnawy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n analog beamforming phased array antenna
Chen et al. A bidirectional dual-frequency retrodirective array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KR102235152B1 (ko) Rf 밀리미터파 대역의 신호 크기 및 위상을 캘리브레이션하기 위한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
WO2019163061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Yang et al. Butler matrix beamforming network based on substrate integrated technology for 5G mobile devices
Lialios et al. A novel rf to millimeter waves frequency translation scheme for ultra-wideband beamformers supporting the sub-6 ghz band
US9137749B2 (en)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node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al modes
JP6466275B2 (ja) フェーズドアレーアンテナ
Rahayu et al. A Compact Design of 4× 4 Butler Matrix with Four Linear Array Antenna at 38 GHz
WO2022228045A1 (zh) 一种天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