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075B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075B
CN107615075B CN201680032875.7A CN201680032875A CN107615075B CN 107615075 B CN107615075 B CN 107615075B CN 201680032875 A CN201680032875 A CN 201680032875A CN 107615075 B CN107615075 B CN 107615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section
pedestal component
hole portion
axle
ax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28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075A (zh
Inventor
原田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6958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43160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615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 G01P1/02Housings
    • G01P1/026Housings for speed measuring devices, e.g. pulse genera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24Housings ; Casings for instruments
    • G01D11/245Housings for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30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 instrument;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et of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4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 G01D5/24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us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pulses in a trai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 G01P1/02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2240/00Monitoring, detecting wheel/tire behaviour; counteracting thereof
    • B60T2240/03Tire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3/00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linear or angular speeds
    • G01P3/42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P3/44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 G01P3/48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 G01P3/481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of pulse signals
    • G01P3/487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angular speed by measuring frequency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of pulse signals delivered by rotating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轮速检测装置(1)具备检测元件(10)、台座部件(11)以及固定部件(12)。检测元件(10)具备主体部(100)和从主体部(100)突出的引线(101、102)。而且,通过固定部件(12),不将主体部(100)按压于台座部件(11),而将引线(101、102)按压于台座部件(11),来将检测元件(10)固定于台座部件(11)。在本构成中,也可以以将检测元件(10)配置于台座部件(11),将引线(101、102)按压于台座部件(11)的方式将固定部件(12)固定于台座部件(11)。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5年9月7日提交的日本申请号为2015-175738号与2016年2月16日提交的日本申请号为2016-26542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检测元件和固定有检测元件的台座部件的检测装置,其中,检测元件具备主体部和从主体部突出的引线。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备检测元件和固定有检测元件的台座部件的检测装置,并且检测元件具备主体部从主体部突出的引线,例如存在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轮速传感器。
轮速传感器为搭载于车辆并检测车轮的旋转的装置。轮速传感器具备模制IC和保持部。模制IC和保持部相当于检测元件和台座部件。
模制IC为检测旋转的元件。模制IC具备主体部和引线。主体部为对用于检测旋转的IC芯片等进行树脂模制而构成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位。引线为用于将IC芯片等连接于外部的板状的部件。引线设置为从主体部的侧面突出。
保持部为用于固定模制IC的部件。保持部具备由底面和侧壁构成的凹部。在侧壁形成有压入固定用的肋形状部。
在将模制IC固定于保持部的情况下,首先,使模制IC相对于保持部的底面沿铅垂方向移动,而配置于底面的附近。然后,使模制IC相对于保持部的底面沿水平方向移动,而将模制IC的主体部压入由底面与侧壁构成的凹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79083号公报
在上述的轮速传感器中,模制IC的主体部被压入保持部的由底面与侧壁构成的凹部。因此,存在由压入引起的负载施加于主体部内的IC芯片等的可能性。在施加了负载的情况下,存在检测结果受其影响而变化的担忧。
另外,在上述的轮速传感器中,在将模制IC固定于保持部的情况下,必须使模制IC相对于保持部的底面沿铅垂方向移动,然后,进一步沿水平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必须使模制IC沿两个方向移动。在使模制IC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必须考虑与四周形成的干涉,从而设备的结构变得复杂,进而存在设备费用增大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负载外加于主体部、并且能够通过一个方向的移动动作将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检测装置。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检测装置具有具备主体部和从主体部突出的引线的检测元件。检测装置进一步具有供检测元件做固定的台座部件。检测装置进一步具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固定于台座部件,不将主体部按压于台座部件,而将引线按压于台座部件,以将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及以下的详细的叙述,变得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的检测元件周边部的局部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检测元件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检测元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台座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台座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固定部件的一侧的侧视图。
图7是图1的固定部件的另一侧的侧视图。
图8是图1的固定部件的仰视图,
图9是用于对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第一说明图。
图10是用于对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第二说明图。
图11是用于对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第三说明图。
图12是用于对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第四说明图。
图13是用于对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第五说明图。
图14是用于对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第六说明图。
图15是一个轴部的肋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另一个轴部的肋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变形方式的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18是其他的变形方式的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一侧的侧视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另一侧的侧视图。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仰视图。
图22是用于对间隙部进行说明的第一说明图。
图23是用于对间隙部进行说明的第二说明图。
图24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毛边部进行说明的第一说明图。
图25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毛边部进行说明的第二说明图。
图26是用于对毛边部与间隙部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第一说明图。
图27是用于对毛边部与间隙部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第二说明图。
图28是一个肋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29是另一个肋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0是变形方式的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31是其他的变形方式的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32是又一其他的变形方式的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33是另一其他的变形方式的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3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一方的固定部的侧视图。
图3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方的固定部的侧视图。
图3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固定部周边的俯视图。
图37是用于对间隙部进行说明的第一说明图。
图38是用于对间隙部进行说明的第二说明图。
图39是用于对毛边部与间隙部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第一说明图。
图40是用于对毛边部与间隙部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第二说明图。
图41是一个肋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2是另一个肋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列举实施方式,对本公开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将本公开的检测装置应用于搭载于车辆,并对车轮的旋转进行检测的轮速检测装置的例子。
肋121b、122b从柱部121a、122a的外周面向远离轴心侧突出。肋121b、122b为沿柱部121a、122a的轴向延伸并使向远离轴心侧突出的顶端部的在轴向上的局部与孔部113、114成为过盈配合的部位。具体而言,肋121b、122b使插入过盈配合部113a、114a的部分成为过盈配合状态。另外,肋121b、122b使插入间隙配合部113b、114b的部分成为间隙配合状态。肋121b、122b在柱部121a、122a的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三个。另外,肋121b、122b设置为,在柱部121a、122a的外周面,从柱部121a、122a的按压部120侧沿轴向延伸至柱部顶端近前附近。另外,在柱部121a、122a的顶端侧设置有随着靠向柱部121a、122a的顶端而向轴心侧倾斜的楔状部121d、122d。肋121b、122b设定为由肋121b、122b的径向顶端部形成的圆的直径成为Dr。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轮速检测装置1具备检测元件10、台座部件11以及固定部件12。检测元件10为基于磁性变化检测旋转速度的元件,具备主体部100和从主体部100突出的引线101、102。台座部件11为固定检测元件10的部件。固定部件12固定于台座部件11。固定部件12为将引线101、102按压于台座部件11而将检测元件10固定于台座部件11的部件。而且,通过固定部件12,不将主体部100按压于台座部件11,而将引线101、102按压于台座部件11。由此,通过固定部件12,将检测元件10固定于台座部件11。因此,能够使施加于主体部100的负载减少或者为零。只要以将检测元件10配置于台座部件11,并将引线101、102按压于台座部件11的方式,将固定部件12固定于台座部件11即可。另外,无需使检测元件10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通过一个方向的移动动作将检测元件10固定于台座部件11。因此,能够简化设备的结构、能够抑制设备费用。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台座部件11具备孔部113、114。固定部件12具备按压部120与轴部121、122。按压部120为不将主体部100按压于台座部件11而将引线101、102按压于台座部件11的部位。轴部121、122为从按压部120突出,并插入孔部113、114,且使一部分与孔部113、114成为过盈配合状态的部位。因此,轴部121、122通过插入孔部113、114,并使一部分与孔部113、114成为过盈配合状态,而能够将固定部件12可靠地固定于台座部件11。因此,通过按压部120,能够将引线101、102可靠地按压于台座部件11。其结果,能够将检测元件10可靠地固定于台座部件11。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按压部120将主体部100附近的引线101、102的规定区域按压于台座部件11。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主体部100由振动等引起的位移。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轴部121、122具备柱部121a、122a与肋121b、122b。柱部121a、122a为从按压部120突出的部位。肋121b、122b从柱部121a、122a的外周面向远离轴心侧突出。肋121b、122b沿柱部121a、122a的轴向延伸。肋121b、122b使向远离轴心侧突出的顶端部的在轴向上的局部与孔部113、114成为过盈配合状态。因此,若将轴部121、122插入孔部113、114,则仅肋121b、112b的径向顶端部与孔部113、114成为过盈配合状态。因此,与不存在肋,而使轴部的外周面在周向整周与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插入负载。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孔部113、114具备过盈配合部113a、114a和间隙配合部113b、114b。过盈配合部113a、114a为设置于轴部插入侧,并与轴部121、122成为过盈配合状态的部位。间隙配合部113b、114b为与过盈配合部113a、114a的与轴部插入方向相反一侧邻接地设置,并与轴部121、122成为间隙配合状态的部位。因此,若将轴部121、122插入孔部113、114,则在轴部121、122的配置于过盈配合部113a、114a的部分与轴部121、122的配置于间隙配合部113b、114b的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台阶部121e、122e。该台阶部121e、122e与在过盈配合部113a、114a和间隙配合部113b、114b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的台阶部113c、114c卡合。因此,能够抑制固定部件12的脱落。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轴部121、122在顶端部具备朝向顶端变细的顶端渐细部121c、122c。因此,顶端渐细部121c、122c成为引导件,从而能够将轴部121、122容易地插入孔部113、114。因此,能够提高固定部件12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轴部121、122的局部与孔部113、114成为过盈配合状态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轴部的全部与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只要轴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即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了设置有两组轴部与供该轴部插入的孔部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轴部与供该轴部插入的孔部可以为一组,也可以为三组以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将轴部121、122与孔部113、114设置于成为引线101、102的外侧的区域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轴部与孔部也可以设置于引线101、102之间。例如,也可以设置为能够将引线可靠地按压于台座部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在轴部121、122分别设置三个肋121b、122b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一个轴部设置有两个或者四个以上的肋。如图17所示,也可以不设置肋,而设定为使柱部121a的外径与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顶端渐细部121c由楔状部121d和柱部121a的顶端部形成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如图18所示,顶端渐细部121c也可以由楔状部121d和柱部121a的顶端面形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轴部121、122由树脂构成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在使轴部121、122经过过盈配合部113a、114a而配置于间隙配合部113b、114b时,使缩径的轴部121、122的变形复原、进行扩径的材料形成轴部121、122。在轴部121、122的配置于过盈配合部113a、114a的部分与轴部121、122的配置于间隙配合部113b、114b的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台阶部121e、122e,从而能够防止固定部件12的脱落。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变更固定部件的轴部的形状,从而在轴部的靠按压部侧的外周面与孔部的靠按压部侧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
第二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除了轴部的肋的靠按压部侧的形状之外有所不同之外,其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肋以外的说明。首先,参照图19~图2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9~图21所示,固定部件12具备按压部120和轴部121、122。轴部121、122具备柱部121a、122a、肋121f、122f以及顶端渐细部121c、122c。
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肋121b、122b,肋121f、122f将靠按压部120侧的规定区域去除至柱部121a、122a的外周面。肋121f、122f设置为从柱部121a、122a的靠按压部120侧的按压部120近前附近沿轴向延伸至柱部121a、122a的顶端近前附近。因此,轴部121、122形成为在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朝向轴心侧离开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其结果,如图22和图23所示,轴部121、122与孔部113、114为,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中,直至按压部120与作为固定部111、112的表面的固定面111a、112a接触的情况下,在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118a、118b。
第二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除了在肋的按压部侧的形状上有所不同之外,其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相同。因此,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原则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接下来,参照图19~图29对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若使固定部件12朝向台座部件11移动,而将轴部121插入孔部113,则在肋121b的位于孔部113的靠按压部120侧的开口部周边处的径向顶端部以与固定面111a接触的方式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毛边部121g。如图25所示,若进一步使固定部件12朝向台座部件11移动,则毛边部121g向按压部120侧移动。然后,使得毛边部121g与固定面111a和按压部120接触。其结果,毛边部121g形成干涉而无法将按压部120按压于固定面111a。在引线101较厚的情况下且毛边部121g较小的情况下,不存在问题,但在引线101较薄的情况下且毛边部121g较大的情况下,存在无法通过按压部120将引线101按压于固定部111的可能性。
如图19~图21所示,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肋121b、122b而言,第二实施方式的肋121f、122f将靠按压部120侧的规定区域去除至柱部121a、122a的外周面。肋121f、122f设置为从柱部121a、122a的靠按压部120侧的按压部120近前附近沿轴向延伸至柱部121a、122a的顶端近前附近。因此,如图22和图23所示,轴部121、122与孔部113、114为,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直至按压部120与固定面111a、112a接触的情况下,在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间隙部118a、118b。
因此,如图26和图27所示,即使使轴部121、122插入孔部113、114,而肋121f、122f的位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开口部周边处的径向顶端部形成有毛边部121g、122g,该毛边部121g、122g也收容于间隙部118a、118b。其结果,能够将按压部120按压于固定面111a、112a。由此,即便在引线101、102较薄的情况下且毛边部121g、122g较大的情况下,也如图28和图29所示,能够不由毛边部121g、122g形成干涉地通过按压部120将引线101、102按压于固定部111、112。
过盈配合部113a、114a在肋121f、122f通过时进行扩径。换句话说,过盈配合部113a、114a的与肋121f、122f的径向顶端部接触的部分向径向外侧扩张。而且,若肋121f、122f通过,则扩径了的部分缩径而复原。换句话说,扩径了的部分返回径向内侧。其结果,在肋121f、122f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按压部120一侧形成有台阶部113d、114d。而且,该台阶部113d、114d与肋121f、122f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角部121h、122h卡合。由此,能够抑制固定部件12的脱落。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从而能够获得与和该相同结构对应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轴部121、122与孔部113、114为,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直至按压部120与固定面111a、112a接触的情况下,在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118a、118b。因此,即使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中时形成了毛边部121g、122g,该毛边部121g、122g也收容于间隙部118a、118b。因此,能够通过按压部120将主体部附近的引线101、102的规定区域可靠地按压于台座部件11。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轴部121、122形成为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朝向轴心侧离开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因此,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直至按压部120与固定面111a、112a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在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可靠地形成间隙部118a、118b。另外,在肋121f、122f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按压部120一侧形成有台阶部113d、114d,该台阶部113d、114d与肋121f、122f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角部121h、122h卡合。因此,能够抑制固定部件12的脱落。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了肋121f、122f设置为从柱部121a、122a的靠按压部120侧的按压部120近前附近沿轴向延伸至柱部121a、122a的顶端近前附近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如图30所示,肋121f、122f也可以设置为从柱部121a、122a的靠按压部120侧部分沿轴向延伸,并去除靠按压部120侧部分的径向顶端部的规定区域。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在轴部121、122分别设置有三个肋121f、122f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一个轴部设置两个或者四个以上的肋。如图31所示,也可以不设置肋,而设定为柱部121i的外径与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了顶端渐细部121c由楔状部121d和柱部121a的顶端部形成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如图32所示,顶端渐细部121c也可以由楔状部121d和柱部121a的顶端面形成。另外,如图33所示,肋121f也可以设置为从柱部121a的靠按压部120侧部分沿轴向延伸,并去除靠按压部120侧部分的径向顶端部的规定区域。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进行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而言,第三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变更了台座部件的孔部的形状,从而在轴部的靠按压部侧的外周面与孔部的靠按压部侧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
第三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除了在孔部的靠按压部侧的形状上有所不同之外,其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孔部以外的说明。首先,参照图34~图36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台座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4~图36所示,台座部件11具备固定部111、112和孔部113、114。孔部113、114具备过盈配合部113a、114a、间隙配合部113b、114b以及大径部113e、114e。
大径部113e、114e为在其与轴部121、122之间形成间隙部的部位。具体而言,大径部113e、114e为内径大于轴部121、122的外径的部位。更加具体而言,大径部113e、114e为内径Dg大于由肋121b、122b形成的圆的直径Dr的部位。大径部113e、114e设置于供轴部121、122插入的入口侧亦即靠轴部插入侧的端部。因此,孔部113、114形成为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朝向远离轴心侧离开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其结果,如图37和图38所示,轴部121、122与孔部113、114为,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直至按压部120与作为固定部111、112的表面的固定面111a、112a接触的情况下,在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118c、118d。
第三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除了在孔部的靠按压部侧的形状上有所不同之外,其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相同。因此,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原则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接下来,参照图34~图42对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的方法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34~图36所示,孔部113、114在靠轴部插入侧的端部具备内径Dg大于由肋121b、122b形成的圆的直径Dr的大径部113e、114e。因此,如图37和图38所示,轴部121、122与孔部113、114为,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直至按压部120与固定面111a、112a接触的情况下,在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118c、118d。
因此,如图39和图40所示,即使使轴部121、122插入孔部113、114,而在肋121b、122b的径向顶端部形成有毛边部121g、122g,该毛边部121g、122g也收容于间隙部118c、118d。其结果,能够将按压部120按压于固定面111a、112a。由此,即便在引线101、102较薄的情况下,或是在毛边部121g、122g较大的情况下,也如图41和图42所示,能够不存在毛边部121g、122g形成干涉地通过按压部120将引线101、102按压于固定部111、112。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轮速检测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从而能够获得与该相同结构对应的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轴部121、122与孔部113、114为,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直至按压部120与固定面111a、112a接触的情况下,在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118c、118d。因此,即使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时,形成有毛边部121g、122g,该毛边部121g、122g也收容于间隙部118c、118d。因此,能够通过按压部120将主体部附近的引线101、102的规定区域可靠地按压于台座部件11。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孔部113、114形成为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朝向远离轴心侧离开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因此,在将轴部121、122插入到孔部113、114,直至按压部120与固定面111a、112a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在轴部121、122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孔部113、114的靠按压部120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可靠地形成间隙部118c、118d。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列举了轴部为图6~图8所示的形状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轴部也可以为图19~图21、图30~图33所示的形状。
如上述那样,检测装置具有:检测元件,其具备主体部和从主体部突出的引线;台座部件,其固定有检测元件;以及固定部件,其固定于台座部件,不将主体部按压于台座部件,而将引线按压于台座部件,来将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
根据该构成,通过固定部件,不将主体部按压于台座部件,而将引线按压于台座部件,来将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因此,能够使施加于主体部的负载减少或者为零。只要以将检测元件配置于台座部件,将引线按压于台座部件的方式,将固定部件固定于台座部件即可。无需使检测元件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通过一个方向的移动动作将检测元件固定于台座部件。
本公开基于实施例进行了叙述,但应理解为本公开不限定于该实施例、构造。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此外,各种组合、形态,进而在该各种组合、形态仅包含一个要素,多于一个或者少于一个的其他的组合、形态也在本公开的范畴、思想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元件(10),其具备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引线;
台座部件(11),其具有供所述检测元件做固定的固定面(111a、111b);以及
固定部件(12),其固定于所述台座部件,且不将所述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而将所述引线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的所述固定面,以将所述检测元件固定于所述台座部件的所述固定面,
所述台座部件具有供所述固定部件插入的孔部(113、114),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
按压部(120),其不将所述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而将所述引线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和
轴部(121、122),其从所述按压部突出,插入于所述孔部,至少局部与所述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
所述轴部具有:
从所述按压部突出的柱部(121a、122a);和
多个肋(121b、122b),它们从所述柱部的外周面向远离轴心侧突出,并且沿所述柱部的轴向延伸,向远离轴心侧突出的顶端部的在轴向上的至少局部与所述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
所述轴部与所述孔部构成为,在将所述轴部插入到所述孔部,直至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台座部件的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在所述轴部的靠按压部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孔部的靠按压部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将所述引线的位于所述主体部附近的规定区域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
3.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元件(10),其具备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引线;
台座部件(11),其供所述检测元件做固定;以及
固定部件(12),其固定于所述台座部件,不覆盖所述主体部而覆盖所述引线的局部,不将所述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而将所述引线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以将所述检测元件固定于所述台座部件,
所述台座部件具有供所述固定部件插入的孔部(113、114),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
按压部(120),其不将所述主体部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而将所述引线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和
轴部(121、122),其从所述按压部突出,插入于所述孔部,至少局部与所述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
所述轴部具有:
从所述按压部突出的柱部(121a、122a);和
多个肋(121b、122b),它们从所述柱部的外周面向远离轴心侧突出,并且沿所述柱部的轴向延伸,向远离轴心侧突出的顶端部的在轴向上的至少局部与所述孔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
所述轴部与所述孔部构成为,在将所述轴部插入到所述孔部,直至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台座部件的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在所述轴部的靠按压部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孔部的靠按压部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上形成有间隙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将所述引线的位于所述主体部附近的规定区域按压于所述台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具有:
过盈配合部(113a、114a),其设置于轴部插入侧,与所述轴部成为过盈配合状态;和
间隙配合部(113b、114b),其设置为与所述过盈配合部的与轴部插入方向相反一侧邻接,与所述轴部成为间隙配合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在顶端部具有朝向顶端变细的顶端渐细部(121c、122c)。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形成为靠按压部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朝向轴心侧离开所述孔部的靠按压部侧的端部的内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形成为靠按压部侧的端部的内周面朝向远离轴心侧离开所述轴部的靠按压部侧的端部的外周面。
CN201680032875.7A 2015-09-07 2016-07-01 检测装置 Active CN107615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5738 2015-09-07
JP2015175738 2015-09-07
JP2016-026542 2016-02-16
JP2016026542A JP6478117B2 (ja) 2015-09-07 2016-02-16 検出装置
PCT/JP2016/069588 WO2017043160A1 (ja) 2015-09-07 2016-07-01 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075A CN107615075A (zh) 2018-01-19
CN107615075B true CN107615075B (zh) 2019-11-22

Family

ID=58320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2875.7A Active CN107615075B (zh) 2015-09-07 2016-07-01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1784B2 (zh)
JP (1) JP6478117B2 (zh)
CN (1) CN1076150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0740B (zh) * 2021-06-02 2021-12-21 徐州海瑞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轮毂承压测试台
CN114111916A (zh) * 2021-12-24 2022-03-01 苏州国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检测仪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1968A (zh) * 2002-04-16 2003-10-2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检测传感器
CN1725018A (zh) * 2004-07-20 2006-01-25 住电电子株式会社 旋转传感器
CN2901612Y (zh) * 2006-02-10 2007-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与pcb板连接的连接器
CN101802425A (zh) * 2007-09-12 2010-08-11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及车轴模块
CN104795674A (zh) * 2015-04-22 2015-07-22 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插拔连接器界面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3659Y2 (ja) * 1990-04-28 1996-07-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素子取付け装置
DE60330036D1 (de) * 2002-10-18 2009-12-24 Nsk Ltd Lagereinheit für ra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lagereinheit
JP4179083B2 (ja) 2003-07-08 2008-1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検出装置
EP1667177B1 (en) * 2003-09-17 2012-02-15 Hitachi Powdered Metals Co., Ltd. Sintered movable iron-co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5227095A (ja) * 2004-02-12 2005-08-25 Sumiden Electronics Kk 磁気変量センサ
DE102007060604A1 (de) * 2007-12-13 2009-06-18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Magnetfeld-Sensorelement
JP6017401B2 (ja) * 2013-11-05 2016-11-0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角度検出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1968A (zh) * 2002-04-16 2003-10-2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检测传感器
CN1725018A (zh) * 2004-07-20 2006-01-25 住电电子株式会社 旋转传感器
CN2901612Y (zh) * 2006-02-10 2007-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与pcb板连接的连接器
CN101802425A (zh) * 2007-09-12 2010-08-11 Ntn株式会社 车轮用轴承装置及车轴模块
CN104795674A (zh) * 2015-04-22 2015-07-22 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插拔连接器界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53834A (ja) 2017-03-16
US10641784B2 (en) 2020-05-05
CN107615075A (zh) 2018-01-19
US20180245949A1 (en) 2018-08-30
JP6478117B2 (ja)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5075B (zh) 检测装置
CN103502666B (zh) 滚动轴承保持架段、滚动轴承保持架以及用来组合滚动轴承保持架的方法
CN102027254B (zh) 组装方法及装置
CN101228361B (zh) 滚针轴承及轴承结构
TR201819635T4 (tr) Segman oluğunun altında düzenlenen bir çevresel radyal girintiyi içeren piston.
US7832943B2 (en) Cage for roller bearing
CN100470066C (zh) 动压轴承
US9388856B2 (en) Thrust ball bearing cage and thrust ball bearing
CN103511260B (zh) 旋转压缩机
US10228021B2 (en) Machined cage for thrust ball bearing, design method of the same, and thrust ball bearing including the cage
EP2386772A3 (en) Rolling bearing with internal lubrication
CN101285501A (zh) 一种传感轴承
EP1840412A3 (en) Bear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resin-made pulley
KR20050117516A (ko) 조합 오일링
JP2006283838A (ja) 転動体間にセパレータを配設した転がり案内装置
CN106895079A (zh) 圆锥滚子轴承
JP2017053834A5 (zh)
KR20130122936A (ko) 앵귤러 볼 베어링
US11143240B2 (en) Inner ring unit and tapered roller bearing
WO2017043160A1 (ja) 検出装置
JP4969548B2 (ja) 玉軸受
KR200417111Y1 (ko) 정밀 금형을 위한 몰드 베이스의 가이드 부싱과 가이드핀의 결합 장치
CN209671407U (zh) 一种单列耐磨滚动轴承
CN108071708A (zh) 分离轴承
CN214794611U (zh) 探头收纳装置及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