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8853A - 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8853A
CN107608853A CN201710796445.9A CN201710796445A CN107608853A CN 107608853 A CN107608853 A CN 107608853A CN 201710796445 A CN201710796445 A CN 201710796445A CN 107608853 A CN107608853 A CN 107608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ime
user
application program
scree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64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元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964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88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8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8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采用上述方案,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时,可以监测设定应用程序(如通话应用或音乐应用等)的后台运行时间,基于后台运行时间判定终端是否进入限制模式,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的漏检测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限制用户持续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间。

Description

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用户对其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以智能手机为例,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拨打电话,同时,用户还不知不觉地沉迷于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App Application,简称App),如微博、微信、游戏及视频等等。长时间沉迷于手机App,不仅浪费了人们宝贵的时间,还不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
现有技术提供的防沉迷方案存在漏检测的缺陷,不能有效地控制智能终端的使用时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可以有效地控制终端的使用时长。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屏幕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运行时间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间的控制方案,通过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在该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根据该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该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采用上述方案,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时,可以监测设定应用程序(如通话App或音乐App等)的后台运行时间,基于后台运行时间判定终端是否进入限制模式,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的漏检测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限制用户持续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用户长时间使用智能终端造成眼睛疲劳或其它损害身体健康的情况,智能终端通常会提供防沉迷功能。其中,该防沉迷功能可以理解为在检测到用户长时间使用智能终端后,限制用户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正常使用该智能终端的功能。例如,根据智能终端的运行时间或用户点击次数来判断是否触发防沉迷操作。其中,智能终端的运行时间是智能终端的亮屏时间。由于不管用户是聊微信、刷微博、看视频或玩游戏,智能终端均处于亮屏状态,因此,可以以亮屏时间标定智能终端的运行时间。然而,通过智能终端的运行时间判断是否触发防沉迷操作的方案,未考虑到通话应用或音乐App在后台运行的情况,不能有效地帮助用户限制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长。若通过用户点击次数判断是否触发防沉迷操作又会遗漏视频播放类应用程序,以及重力感应相关的游戏App。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漏检测的问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来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智能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其中,屏幕状态包括亮屏状态及熄屏状态。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检测触摸屏是否被点亮的方式,确定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或熄屏状态。其中,该处的触摸屏是触控显示屏。对于某些不具有触摸功能的智能终端,该触摸屏则为显示屏。例如,通过powerManager类的返回值判定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或熄屏状态。又如,检测亮屏广播或熄屏广播,基于此判定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或熄屏状态。此外,根据用户在亮屏时双眼不会长时间离开触摸屏的使用习惯,还可以通过检测用户未观看触摸屏的时间是否超过设定时间阈值的方式,判定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或熄屏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列举的示例均为确定终端的屏幕状态的举例而非限制。
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及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
步骤120、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其中,设定的应用程序为用户预先设定的可以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通话App、音乐App或电台App等。该设定的应用程序可以以白名单的形式预先配置于智能终端内。还可以是为用户提供防沉迷初始化功能,在该功能下,用户可以将可以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添加至白名单。可以理解的是,设置上述设定的应用程序的方式有很多种,本申请并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后台运行可以指应用程序不在智能终端的触摸屏上显示,但仍执行代码的运行方式,且智能终端熄屏也不会影响该应用程序的运行。例如,智能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触摸屏熄灭,但该通话并不会被切断,而是控制该通话应用在后台运行。又如,智能终端上运行有音乐App并正在播放歌曲,触摸屏熄灭并不会关闭该音乐App,而是控制该音乐App在后台运行。
后台运行时间可以是应用程序在后台运行时,记录该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间。若该应用程序切换至前台运行,则该应用程序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间不记录在上述后台运行时间内。
在智能终端的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确定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此时,可以将处于运行状态的应用程序作为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基于该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查询预设的白名单,判定是否存在设定的应用程序。其中,设定的应用程序包括用户自行设置的需要进行防沉迷操作的应用程序,或者,在智能终端出厂前,预先配置在智能终端中的需要进行防沉迷操作的应用程序。若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且在后台运行有设定的应用程序,则启动计时器,将该计时器的读数清零,并通过该计时器记录该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其中,该后台运行时间为熄屏状态时,该应用程序在后台连续运行的时间。
步骤130、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示例性地,对于智能终端,限制模式可以包括智能终端处于熄屏断网的状态。在限制模式下,用户无法正常的使用智能终端的设定功能。例如,限制用户使用上网功能、听音乐功能、看视频功能、聊微信功能及刷微博功能等,但是,在限制模式下,用户可以接听电话。
可以在智能终端出厂前配置第一时间阈值,该第一时间阈值用于表示用户可连续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长。还可以是在用户打开防沉迷初始化功能时,提示用户自行设置该第一时间阈值等方式,本申请并不作具体限定。
将该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与第一时间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控制智能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示例性地,在该后台运行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时,控制智能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在该后台运行时间未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时,控制智能终端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直至某一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超过该第一时间阈值。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在该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根据该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该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采用上述方案,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时,可以监测设定应用程序(如通话应用或音乐App等)的后台运行时间,基于后台运行时间判定终端是否进入限制模式,从而,避免发生仅检测亮屏时间导致的漏检测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限制用户持续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间。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步骤202、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步骤203、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属于预设的白名单,若是,则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15。
根据所述应用程序查询预设的白名单,从而,可以确定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中是否存在该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
步骤204、记录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对于后台运行的属于预设的白名单内的应用程序,启动计时器,并将该计时器的读数清零,开始记录该应用程序的连续运行时间。其中,该连续运行时间为后台运行时间。若在计时过程中,检测到该应用程序停止运行,则终止计时,并将该应用程序对应的计时器清零。若在计时过程中,检测到智能终端的触摸屏点亮,且该应用程序切换至前台运行设定时间长度后又切换回后台运行,该过程并不中断计时,通过该计时器持续计时。
步骤205、判断所述后台运行时间是否超过第一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4。
按照设定的周期读取后台预设的白名单内的应用程序对应的计时器的读数,该读数即为该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将该后台运行时间与第一时间阈值进行比较。在后台运行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时,执行步骤206。在后台运行时间未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时,暂时不控制智能终端进入限制模式,返回执行步骤204,并等待一个设定的周期,重新读取该计时器的读数,得到新的后台运行时间。
步骤206、判断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12。
示例性地,可以获取电话服务管理器,并通过电话服务管理器注册需要监听的电话状态改变事件;通过extends PhoneStateListener来定制自己的规则。将其对象传递给上述电话状态改变事件注册步骤作为参数;然后,为监听应用添加权限,使其可以读取通话状态。还可以通过读取日志的方式获取当前智能终端的通话状态。还可以是摄像头拍摄图像,根据图像识别出智能终端是否在耳朵附近,若是,则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送话器是否有语音信号输入智能终端,或者通过检测受话器是否有声音信号输出的方式,确定智能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另外,还可以检测耳机是否插入耳机插孔,若是,则检测耳机是否有语音信号输入智能终端,若是,则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列出的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的方式仅是举例而非限定。
步骤207、关闭除通话应用外的剩余应用程序,控制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并执行预设的提示操作。
示例性地,关闭除通话应用外的后台运行的设定的应用程序。并执行切断网络连接及自动锁屏等操作,以使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在限制模式下,用户不能正常使用智能终端的功能,从而,迫使用户中止使用智能终端。需要注意的是,当检测到来电时,即使当前处于限制模式,智能终端也会自动解锁触摸屏,以提供接听电话的功能。
若智能终端处于通话状态,则执行预设的提示操作,例如震动以提醒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时间过长,或者发出警报以提醒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时间过长等。
步骤208、判断是否检测到用户挂断电话,若是,则执行步骤209,否则继续检测用户是否挂断电话。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读取通话状态的方式判断用户是否挂断电话。还可以通过读取日志的方式检测用户是否挂断电话。另外,还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图像,若基于该图像判定智能终端由用户耳边移开,则确定用户挂断电话。还可以是检测到送话器无语音输入的时间超过设定通话阈值,并且,在送话器无语音信号输入智能终端时,受话器也无声音信号输出,则确定用户挂断电话。还可以是若检测到耳机无语音信号输入移动终端后,耳机由耳机插孔中拔出,则确定用户挂断电话等等。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列出的检测用户是否挂断电话的方式仅是举例而非限定。
步骤209、通过计时器进行计时,并按照设定的周期读取所述计时器,得到第一时间。
用户挂断电话的操作触发计时器计时,按照设定的周期,读取该计时器的读数作为第一时间。其中,该周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或者为用户自行设定的。
步骤210、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超过第二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11,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9。
其中,第二时间阈值可以为系统默认的时间,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防沉迷初始化功能自行设置的时间,且该第二时间阈值可以等于第一时间阈值,也可以与第一时间阈值不相等。将第一时间与预设的第二时间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一时间超过第二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211。若第一时间未超过第二时间阈值,则返回执行步骤209。
步骤211、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限制模式。
示例性地,控制智能终端退出限制模式,恢复正常工作。例如,可以是点亮触摸屏、连接网络及解锁触摸屏等。
步骤212、控制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若终端未处于通话状态,则控制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可以通过关闭智能终端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并暂时切断网络、锁定触摸屏等方式使智能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步骤213、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限制模式的第二时间。
将计时器清零,以智能终端进入限制模式的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记录智能终端持续处于限制模式的第二时间。
步骤214、判断所述第二时间是否超过第三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11,否则,执行步骤213。
其中,第三时间阈值可以为系统默认的时间,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防沉迷初始化功能自行设置的时间,且该第三时间阈值可以等于第一时间阈值,也可以与第一时间阈值不相等。
步骤215、不控制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若在熄屏状态下,智能终端的后台未运行设定的应用程序,则确定用户未继续使用智能终端,无需控制智能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检测熄屏状态下在后台运行的设定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间,避免因漏检测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而影响限制终端的使用时间的限制结果,同时,在终端进入限制模式的设定时间后,控制终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限制持续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长。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步骤302、在所述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
在检测到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启动计时器,并将该计时器的读数清零,开始记录终端持续处于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计时过程中,若检测到屏幕状态切换至熄屏,并不立即停止计时,需要判断是否在后台运行有设定的应用程序。
步骤303、判断所述亮屏时间是否超过第四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11。
其中,第四时间阈值可以为智能终端出厂前配置于智能终端内的时间,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防沉迷初始化功能自行设置的时间,且该第四时间阈值可以等于第一时间阈值,也可以与第一时间阈值不相等。
按照设定的周期读取该计时器的读数,作为亮屏时间,将亮屏时间与第四时间阈值进行比较。若亮屏时间超过第四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304。在亮屏时间未超过第四时间阈值时,检测终端是否熄屏。若未熄屏,则等待一个周期,重新读取计时器的读数,作为新的亮屏时间,比较该亮屏时间与第四时间阈值。若熄屏,则执行步骤311。
步骤304、获取内存使用率。
其中,内存也称为“运存”,即为智能终端运行程序时的内存。由于游戏等应用程序运行时,运存的使用率一般会比较高,通过检测运存的使用率可以判断用户否在玩游戏。例如,若终端的内存使用率较高,则可以认为运存占用较大,由此,确定用户可能正在玩游戏。在用户玩游戏,特别是联网玩在线游戏时,如果直接灭屏断网,使控制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则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读取智能终端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参数的方式,获取内存使用率。可以理解的是,获取内存使用率的方式有很多种,本申请并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305、判断所述内存使用率是否超过设定数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其中,设定数据阈值为系统默认,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防沉迷初始化功能自行设置的。
步骤306、控制所述终端暂不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
在内存使用率超过设定数据阈值时,控制终端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暂不控制智能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步骤307、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
若内存使用率由超过设定数据阈值变为小于设定数据阈值,则判定用户退出游戏,此时,控制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
步骤308、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限制模式的第二时间。
步骤309、判断所述第二时间是否超过第三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10,否则,返回执行步骤308。
步骤310、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限制模式。
步骤311、若熄屏,则获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在亮屏时间达到第四时间阈值前,检测到终端的触摸屏熄灭,获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步骤312、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属于预设的白名单,若是,则执行步骤313,否则,执行步骤314。
步骤313、通过计时器继续计时,并将该计时器的读数与第四时间阈值进行比较。
在亮屏时间达到第四时间阈值前,检测到终端的触摸屏熄灭,若此时后台运行预设的白名单内的应用程序,则控制计时器继续计时。按照设定周期读取计时器的读数,将当前读取的读数与第四时间阈值进行比较。若当前读取的读数超过第四时间阈值,则检测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终端处于通话状态,则关闭除通话应用之外的其它后台运行的设定的应用程序,并执行切断网络连接、锁屏等操作,使智能终端进入限制模式。若终端未处于通话状态,则执行关闭后台运行的设定的应用程序,并执行切断网络连接、锁屏等操作,以使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步骤314、停止计时,并将计时器清零。
在亮屏时间达到第四时间阈值前,检测到终端的触摸屏熄灭,若此时后台未运行预设的白名单内的应用程序,则控制计时器停止计时,并将计时器清零。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终端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检测终端持续处于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若亮屏时间超过第四时间阈值,则获取内存使用率;将该内存使用率与设定数据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控制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避免用户在网游戏时控制终端进入限制模式的误检测的情况发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准确度。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预设时间阈值T1和T2,以及灭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
在防沉迷初始化功能对应的界面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第一时间阈值T1和第二时间阈值T2,以及可能在熄屏情况下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通话应用、音频应用等)。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设置的第一时间阈值T1、第二时间阈值T2以及熄屏情况下使用的应用程序,并存储在设定存储空间内。
步骤402、手机亮屏或正在后台运行用户设定的应用程序。
检测手机的屏幕状态。根据该屏幕状态确定手机是否处于亮屏状态。若手机熄屏,获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判断该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是否有上述用户设定的应用程序。
步骤403、将计时器清零,并开始计时。
在手机亮屏,或者,虽然手机熄屏但后台运行有上述用户设定的应用程序,则将计时器清零,并开始计时。其中,在手机处于亮屏状态时,计时器记录的是手机处于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在手机处于熄屏状态时,计时器记录的是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步骤404、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其中,生物特征信息包括面部信息或眼部信息。按照设定的周期拍摄用户图像,以基于相邻两幅用户图像的面部信息或虹膜信息判定正在使用终端的用户是否发生变化。
可选的,还可以在终端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操作的压力值超出设定压力取值区间时,开启摄像头拍摄用户图像,基于用户图像判断当前使用终端的用户是否发生变化。
可选的,还可以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与陀螺仪检测到针对终端的传递动作时,开启摄像头拍摄用户图像,基于用户图像判断当前使用终端的用户是否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生物特征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本申请并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405、判断所述终端的用户是否由第一用户切换至第二用户,若是,则执行步骤406,否则执行步骤409。
基于该生物特征信息判断终端的用户是否由第一用户切换至第二用户。例如,采用人脸识别的方式或虹膜识别的方式判断终端的用户是否由第一用户切换至第二用户,若是,则执行步骤406,否则,执行步骤409。
步骤406、记录所述终端持续处于第二用户使用状态的使用时间。
若终端的用户由第一用户切换为第二用户,则将计时器清零,开始记录终端持续处于第二用户使用状态的使用时间。
步骤407、判断所述使用时间是否超过第五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08,否则,返回执行步骤406。
其中,第五时间阈值可以为系统默认的时间,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防沉迷初始化功能自行设置的时间,且该第五时间阈值可以等于第一时间阈值T1,也可以与第一时间阈值T1不相等。
步骤408、停止计时,并将计时器清零。
若终端持续处于第二用户使用状态的使用时间超过第五时间阈值,则确定终端当前正在被第二用户使用,控制计时器停止计时,并将计时器清零。然后,通过计时器记录第二用户的终端使用时间,以根据该终端使用时间判断是否控制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步骤409、判断计时器的读数是否达到T1,若是,则执行步骤410,否则继续判断计时器的读数是否达到T1。
若终端的用户仍为第一用户,则按照设定的周期读取计时器的读数,该周期可以是系统默认值,还可以是由用户自行设定。将当前读取的读数与第一时间阈值T1进行比较。若该读数大于第一时间阈值T1,则执行步骤410,否则等待一个周期,重新读取计时器的读数。进而,判断新读取的读数是否达到第一时间阈值T1。
需要说明的是,若手机的亮屏时间没有到达第一时间阈值T1,期间手机灭屏同时后台没有运行用户预设的应用程序,说明用户此次使用手机时长没有达到第一时间阈值T1,则待下一次手机亮屏或正在运行用户预设的应用程序时,重新计时。
步骤410、手机断网灭屏进入限制模式,若终端处于通话状态,则震动提醒,并获取用户切断通话的时刻。
若手机亮屏,且手机的使用者未由第一用户切换至第二用户,则在亮屏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T1时,控制手机断网灭屏,使手机进入限制模式。在限制模式下,用户可以接听电话,但是无法使用除接听电话之外的其它功能。
若手机熄屏,且手机的使用者未由第一用户切换至第二用户,则进一步判断手机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否,则关闭手机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并切断网络连接,使手机进入限制模式。若手机处于通话状态,则关闭后台运行的除通话应用外的剩余应用程序,使终端进入限制模式,此时,不影响用户的正常通话,但是,控制手机震动以提醒用户使用终端的时间过长。检测通话状态,以获取用户切断通话的时刻。
步骤411、计时器清零并开始计时。
以终端进入限制模式的时刻为计时起点,将计时器清零,并开始记录终端处于限制模式的时间。
可选的,若检测到用户挂断电话,则以电话挂断时刻为计时起点,将计时器清零,并开始计时。
步骤412、判断计时器的读数是否达到T2,若是,则执行步骤413,否则继续判断计时器的读数是否达到T2。
按照设定的周期读取计时器的读数,将该读数与第二时间阈值T2进行比较。其中,该读取计时器的周期可以是系统默认,还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的。
步骤413、手机退出限制模式,恢复正常。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监测终端的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基于该生物特征信息判断终端的使用者是否由第一用户切换至第二用户;若是,则针对第一用户的终端的使用时间的计时将被清零,对于第二用户使用终端的时间进行重新计时,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使用者对于同一终端的使用时间进行累加,从而影响控制终端的使用时间的控制效果。从而,避免未考虑切换终端的使用者对控制终端的使用时间的方案的影响导致的误检测的情况发生。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如图5所示,存储模块501用于存储用户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间阈值T1和第二时间阈值T2,以及储存用户认为可能在灭屏情况下使用的程序(通话应用、音频应用等)。
计时模块502用于记录时间。示例性地,当接收到来自监测模块503的信号S1时,时间记录清零,并开始计时。当计时模块502的读数达到第一时间阈值T1,计时停止并发送信号S2给执行模块504。当接收到来自执行模块504的信号S3时,计时模块502再次计时,达到第二时间阈值T2,发送信号S4给执行模块504。若计时模块502接收到信号S1开始计时后,未接收到来自执行模块504的信号S3,即未到达T1时间就收到监测模块503的信号S6,时间记录清零。
监测模块503用于检测手机的屏幕状态,或者,熄屏时手机后台是否正在运行用户预先设置在存储模块的应用程序。还用于当手机灭屏同时后台没有运行用户预先设置在存储模块的应用程序时,发送信号S6给计时模块502。示例性地,当手机亮屏时,或者手机熄屏但后台正在运行用户预先设置在存储模块的应用程序时,发送信号S1给计时模块,当手机灭屏同时后台没有运行用户预先设置在存储模块的应用程序时,发送信号S6给计时模块。
执行模块504用于当接收到来自计时模块502的信号S2时,检测手机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处于通话状态,发出震动提醒用户该进行休息。在用户掉话后发送信号S3给计时模块502。若用户当前未处于通话状态,则执行模块504还用于使手机断网并灭屏,期间只能接听电话,并立即发送信号S3给计时模块503。当接收到来自计时模块503的信号S4时,执行模块504还用于取消对手机进行限制,手机恢复正常状态。
如图5所示,当监测模块503检测到手机亮屏时或者手机后台正在运行用户预先设置在存储模块501的应用程序时,发送信号S1至计时模块502。该计时模块的时间记录清零并开始计时。当时间记录达到第一时间阈值T1,计时停止并发送信号S2给执行模块504。执行模块504接收到来自计时模块502的信号S2时,检测手机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若处于通话状态,发出震动提醒用户该进行休息,用户断话后发送信号S3给计时模块502。若用户当前未处于通话状态,则执行模块使手机断网并灭屏,期间只能接听电话,并立即发送信号S3给计时模块502。当接收到来自执行模块504的信号S3时,计时模块502再次计时,达到第二时间阈值T2,发送信号S4给执行模块504。当接收到来自计时模块502的信号S4时,执行模块504取消对手机进行限制,手机恢复正常状态。其间若计时模块502收到信号S6,同时未收到S3,则停止计数(此过程用户使用手机时长并未达到第一时间阈值T1)。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在该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在该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获取终端持续处于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根据上述时间判断是否控制该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采用上述方案,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时,可以监测设定应用程序(如通话应用或音乐App等)的后台运行时间,避免发生漏检测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限制用户持续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间。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有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智能终端中。如图6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屏幕状态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运行时间获取模块602,用于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模式控制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时,可以监测设定应用程序(如通话应用或音乐App等)的后台运行时间,避免发生漏检测的情况,可以有效地限制用户持续使用智能终端的时间。
可选的,运行时间获取模块602具体用于:
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应用程序查询预设的白名单,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属于所述白名单;
若是,则记录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可选的,模式控制模块603包括:
时间比较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后台运行时间与第一时间阈值进行比较;
模式控制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后台运行时间超过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
可选的,模式控制子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
若是,则关闭除通话应用外的剩余应用程序,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执行预设的提示操作,所述提示操作用于提示用户所述终端的使用时间超时。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模式退出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是否挂断电话;
若是,则启动计时器进行计时,并按照设定的周期读取所述计时器,得到第一时间;
在所述第一时间超过第二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限制模式。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模式退出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之后,,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限制模式的第二时间;
在所述第二时间超所第三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限制模式。
可选的,还包括:
亮屏限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在所述亮屏时间超过第四时间阈值时,获取内存使用率;将所述内存使用率与设定数据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用户使用设定功能的限制模式;即在所述内存使用率小于设定数据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进入所述限制模式;在所述内存使用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数据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处于正常工作模式。
可选的,亮屏限制模块还用于:
在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之后,在所述亮屏时间小于所述第四时间阈值时,获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在所述应用程序属于预设的白名单时,继续计时;
在所述应用程序不属于预设的白名单时,停止计时,并将计时器清零。
可选的,还包括:
用户验证模块,用于在开始计时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终端的用户是否由第一用户切换至第二用户;若是,则记录所述终端持续处于第二用户使用状态的使用时间;若所述使用时间超过第五时间阈值,则停止计时,并将计时器清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控制终端的使用时间的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中可集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其中,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及智能手表等。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智能手机可以包括:存储器7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7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和触摸屏712。所述触摸屏712,用于将用户操作转换成电信号输入至所述处理器,并显示可视输出信号;所述存储器7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CPU702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7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CPU702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
所述智能手机还包括:外设接口7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705、音频电路706、扬声器711、电源管理芯片7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709、其他输入/控制设备710以及外部端口7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7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智能手机700仅仅是智能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智能手机7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有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的智能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智能终端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701,所述存储器701可以被CPU702、外设接口7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7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703,所述外设接口7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702和存储器701。
I/O子系统709,所述I/O子系统7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7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710,连接到外设接口703。I/O子系统7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7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7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7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7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7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7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7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7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712,所述触摸屏712是用户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709中的显示控制器7091从触摸屏7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7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7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7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7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7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7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7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7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7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7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7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711。
扬声器7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7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708,用于为CPU7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可以有效地控制智能终端的使用时长。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包括:
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应用程序查询预设的白名单,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属于所述白名单;
若是,则记录所述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包括:
将所述后台运行时间与第一时间阈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后台运行时间超过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包括:
检测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
若是,则关闭除通话应用外的剩余应用程序,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
执行预设的提示操作,所述提示操作用于提示用户所述终端的使用时间超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之后,还包括:
检测用户是否挂断电话;
若是,则启动计时器进行计时,并按照设定的周期读取所述计时器,得到第一时间;
在所述第一时间超过第二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限制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则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限制模式的第二时间;
在所述第二时间超所第三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限制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
在所述亮屏时间超过第四时间阈值时,获取内存使用率;
将所述内存使用率与设定数据阈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内存使用率小于设定数据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进入所述限制模式;
在所述内存使用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数据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处于正常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终端持续处于所述亮屏状态的亮屏时间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亮屏时间小于所述第四时间阈值时,获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在所述应用程序属于预设的白名单时,继续计时;
在所述应用程序不属于预设的白名单时,停止计时,并将计时器清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开始计时后,获取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判断所述终端的用户是否由第一用户切换至第二用户;
若是,则记录所述终端持续处于第二用户使用状态的使用时间;
若所述使用时间超过第五时间阈值,则停止计时,并将计时器清零。
10.一种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屏幕状态;
运行时间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屏幕状态为熄屏状态时,获取设定的应用程序的后台运行时间;
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台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终端进入限制模式,其中,所述限制模式包括限制用户使用终端的设定功能的工作模式。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
12.一种智能终端,包括触摸屏、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
CN201710796445.9A 2017-09-06 2017-09-06 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ending CN1076088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6445.9A CN107608853A (zh) 2017-09-06 2017-09-06 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6445.9A CN107608853A (zh) 2017-09-06 2017-09-06 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8853A true CN107608853A (zh) 2018-01-19

Family

ID=61057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6445.9A Pending CN107608853A (zh) 2017-09-06 2017-09-06 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8853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5884A (zh) * 2018-06-29 2018-12-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方法、智能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16971A (zh) * 2018-09-06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由窗口控制方法、系统及安卓移动终端
CN110505679A (zh) * 2019-08-15 2019-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609602A (zh) * 2018-06-14 2019-12-2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10688973A (zh) * 2019-09-30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221633A (zh) * 2019-10-31 2020-06-0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479016A (zh) * 2020-04-07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使用时长提醒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799746A (zh) * 2019-11-14 2021-05-1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与终端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12988282A (zh) * 2021-04-27 2021-06-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应用保活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645682A (zh) * 2021-08-12 2021-11-12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590A (zh) * 2016-03-28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03037A (zh) * 2016-06-28 2016-12-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649062A (zh) * 2016-09-13 2017-05-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70134906A1 (en) * 2015-11-10 2017-05-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obile application and device feature regulation based on profile dat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34906A1 (en) * 2015-11-10 2017-05-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obile application and device feature regulation based on profile data
CN105867590A (zh) * 2016-03-28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03037A (zh) * 2016-06-28 2016-12-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649062A (zh) * 2016-09-13 2017-05-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9602A (zh) * 2018-06-14 2019-12-2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09085884A (zh) * 2018-06-29 2018-12-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方法、智能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16971A (zh) * 2018-09-06 2019-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由窗口控制方法、系统及安卓移动终端
CN110505679A (zh) * 2019-08-15 2019-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05679B (zh) * 2019-08-15 2022-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688973B (zh) * 2019-09-30 2022-05-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688973A (zh) * 2019-09-30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221633A (zh) * 2019-10-31 2020-06-0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799746A (zh) * 2019-11-14 2021-05-1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与终端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11479016A (zh) * 2020-04-07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使用时长提醒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88282B (zh) * 2021-04-27 2021-08-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应用保活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988282A (zh) * 2021-04-27 2021-06-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应用保活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645682A (zh) * 2021-08-12 2021-11-12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8853A (zh) 终端使用时间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4380254B (zh) 快速启动应用服务的方法和终端
CN108108142A (zh) 语音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06019A (zh) 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06095220B (zh) 通知消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7797841A (zh) 窗口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48685A (zh) 应用程序启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554255B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956432A (zh) 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919124A (zh) 设备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7580129A (zh) 终端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66583A (zh) 通话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7862203A (zh) 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6371831A (zh) 一种唤醒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076223A (zh) 任务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83790A (zh) 终端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3986815B (zh) 防止误拨电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85588A (zh) 应用服务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6657647A (zh) 来电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55002A (zh) 无线搜索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213537A (zh) 应用程序的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5142169B (zh) 异常操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021258A (zh) 终端设备误操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83805A (zh)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29854A (zh) 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