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96560A -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96560A
CN107596560A CN201710978199.9A CN201710978199A CN107596560A CN 107596560 A CN107596560 A CN 107596560A CN 201710978199 A CN201710978199 A CN 201710978199A CN 107596560 A CN107596560 A CN 107596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gular velocity
velocity signal
tibialis anterior
foot dr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81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榕
杜民
陈建国
杨徐
高沅
高一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9781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965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96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965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患者佩戴好足下垂助行仪后行走,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一信号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患者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一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患者的实时踝关节角速度信号,输出不同的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信号,刺激患者的胫骨前肌,产生背屈。本发明可以使得患者在行走时胫骨前肌的收缩特征与健康人一致,从而最大程度接近正常步态。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产品或已经发表的文献研究中,利用功能性电刺激对足下垂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于电刺激强度的调节,比较常见的有三种:1.电刺激输出的是全或无刺激包络线。即输出刺激强度为固定值,脉冲宽度和刺激幅度都不变,刺激强度在最大刺激和无刺激之间来回转换。在这种刺激包络线下,刺激强度的变化是瞬间的,这种陡增式的变化方式会造成足下垂患者在使用时足尖抬起过快,造成重心不稳,容易增加跌倒风险,导致二次中风,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2.电刺激输出的是梯形包络线。梯形包络线输出虽然很好解决了全或无刺激包络线开始时增大过快和结束时下降过快的问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第一个问题是刺激时存在冗余刺激和刺激盲区的现象。冗余刺激是指在患者行走时输出的电刺激强度大于胫骨前肌正常收缩时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导致患者胫骨前肌受到过多刺激而发生疲劳;刺激盲区是指输出的电刺激强度不能正常有效的使患者胫骨前肌产生完成步态周期的收缩,存在跌倒的风险。梯形包络线输出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不能根据患者行走的步态信息调节电刺激输出强度,无法使患者达到正常人步态。3.电刺激输出的是自然包络线,自然包络线是利用健康人正常行走时的胫骨前肌肌电发放强度曲线作为功能性电刺激输出包络线,能够使患者患侧肢体足尖或踝关节角度在自主行走时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健康人的正常步态,但是其输出的刺激包络线是固定的,即在一个步态周期内,对应于同一时刻输出的刺激强度是一定的,无法根据每个患者的实时步态信息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大大降低全或无刺激包络线容易使患者造成二次跌倒的风险,还解决了梯形包络线存在冗余刺激和刺激盲区的问题,根据患者行走的实时步态信息进行刺激强度调整,即利用患者行走时的角速度信息来实时调节输出电刺激强度,使足下垂患者行走时,能够最大程度接近健康人的步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患者佩戴好足下垂助行仪后行走,所述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一信号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患者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
步骤二:所述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到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实时踝关节角速度信号输出不同的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信号,刺激患者的胫骨前肌,产生背屈。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LSTM神经网络模块和线性模块,所述LSTM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接收踝关节角速度信号,根据离线建立的第一模型输出胫骨前肌肌电信号;所述线性模块用于接收胫骨前肌肌电信号,根据离线建立的第二模型输出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如下:让健康的试验者根据节拍器信号在平地正常直线行走,节拍器信号分别设置为60步/min、70步/min直到110步/min,将采集到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经过低通滤波,降采样和归一化处理后,使得两组数据的采样频率一致,再利用LSTM神经网络对踝关节角速度信号和胫骨前肌肌电信号进行建模,其中以踝关节角速度信号为输入,胫骨前肌肌电信号为输出,计算公式如下:
忘记门层:
ft=σ(Wf·[Et-1,At]+bf)
输入门层:
it=σ(Wi·[Et-1,At]+bi)
输出门层:
ot=σ(Wo·[Et-1,At]+bo)
状态更新:
Ct′=tanh(WC·[Et-1,At]+bC)
Ct=ft·Ct-1+it·Ct
单元输出:
Et=ot·tanh(Ct)
其中,At为输入时间长度为t的角速度信号,Et为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对于单个LSTM的单元而言,Ct-1和Et-1分别为上一个单元的状态和输出,Ct和Et为当前单元更新后的状态和输出,ft、it、ot和Ct’分别为当前单元中各层计算出来的参数,Wf、bf、Wi、bi、Wc、bc、Wo和bo分别为神经网络各层的权值和阈值,σ为Sigmoid函数,其值域为(0,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如下:给予健康的试验者胫骨前肌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并同步采集胫骨前肌肌电信号,经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建立胫骨前肌肌电信号Et和电刺激强度信号Ft之间的线性关系为:
Ft=k·Et
其中k为常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
通过在线采集足下垂患者行走时的实时角速度信号来控制输出足下垂助行仪电刺激强度,使得患者在行走时胫骨前肌的收缩特征与健康人一致,从而最大程度接近正常步态,实现实时调节电刺激强度。能够大大降低全或无刺激包络线容易使患者造成二次跌倒的风险,还解决了梯形包络线存在冗余刺激和刺激盲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LTSM神经网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足下垂助行仪控制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患者佩戴好足下垂助行仪后行走,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一信号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患者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
步骤二: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一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到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
步骤三: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实时踝关节角速度信号输出不同的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信号,刺激患者的胫骨前肌,产生背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LSTM神经网络模块和线性模块,LSTM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接收踝关节角速度信号,根据离线建立的第一模型输出胫骨前肌肌电信号;线性模块用于接收胫骨前肌肌电信号,根据离线建立的第二模型输出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如下:让健康的试验者根据节拍器信号在平地正常直线行走,节拍器信号分别设置为60步/min、70步/min直到110步/min,将采集到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经过低通滤波,降采样和归一化处理后,使得两组数据的采样频率一致,再利用LSTM神经网络对踝关节角速度信号和胫骨前肌肌电信号进行建模,其中以踝关节角速度信号为输入,胫骨前肌肌电信号为输出,计算公式如下:
忘记门层:
ft=σ(Wf·[Et-1,At]+bf)
输入门层:
it=σ(Wi·[Et-1,At]+bi)
输出门层:
ot=σ(Wo·[Et-1,At]+bo)
状态更新:
Ct′=tanh(WC·[Et-1,At]+bC)
Ct=ft·Ct-1+it·Ct
单元输出:
Et=ot·tanh(Ct)
其中,At为输入时间长度为t的角速度信号,Et为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对于单个LSTM的单元而言,Ct-1和Et-1分别为上一个单元的状态和输出,Ct和Et为当前单元更新后的状态和输出,ft、it、ot和Ct’分别为当前单元中各层计算出来的参数,Wf、bf、Wi、bi、Wc、bc、Wo和bo分别为神经网络各层的权值和阈值,σ为Sigmoid函数,其值域为(0,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如下:给予健康的试验者胫骨前肌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并同步采集胫骨前肌肌电信号,经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建立胫骨前肌肌电信号Et和电刺激强度信号Ft之间的线性关系为:
Ft=k·Et
其中k为常数。
本发明建立功能性电刺激数学模型,即首先以患者踝关节角速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以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作为输出信号,离线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模型。将该数学模型作为足下垂功能性电刺激助行仪的控制器,在患者康复过程中,通过在线采集患者行走的角速度信号来实时控制电刺激强度的输出大小,刺激胫骨前肌,产生背屈,实现正常步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患者佩戴好足下垂助行仪后行走,所述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一信号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患者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
步骤二:所述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到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实时踝关节角速度信号输出不同的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信号,刺激患者的胫骨前肌,产生背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LSTM神经网络模块和线性模块,所述LSTM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接收踝关节角速度信号,根据离线建立的第一模型输出胫骨前肌肌电信号;所述线性模块用于接收胫骨前肌肌电信号,根据离线建立的第二模型输出功能性电刺激强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如下:让健康的试验者根据节拍器信号在平地正常直线行走,节拍器信号分别设置为60步/min、70步/min直到110步/min,将采集到的踝关节角速度信号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经过低通滤波,降采样和归一化处理后,使得两组数据的采样频率一致,再利用LSTM神经网络对踝关节角速度信号和胫骨前肌肌电信号进行建模,其中以踝关节角速度信号为输入,胫骨前肌肌电信号为输出,计算公式如下:
忘记门层:
ft=σ(Wf·[Et-1,At]+bf)
输入门层:
it=σ(Wi·[Et-1,At]+bi)
输出门层:
ot=σ(Wo·[Et-1,At]+bo)
状态更新:
Ct′=tanh(WC·[Et-1,At]+bC)
Ct=ft·Ct-1+it·Ct
单元输出:
Et=ot·tanh(Ct)
其中,At为输入时间长度为t的角速度信号,Et为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对于单个LSTM的单元而言,Ct-1和Et-1分别为上一个单元的状态和输出,Ct和Et为当前单元更新后的状态和输出,ft、it、ot和Ct’分别为当前单元中各层计算出来的参数,Wf、bf、Wi、bi、Wc、bc、Wo和bo分别为神经网络各层的权值和阈值,σ为Sigmoid函数,其值域为(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如下:给予健康的试验者胫骨前肌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并同步采集胫骨前肌肌电信号,经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建立胫骨前肌肌电信号Et和电刺激强度信号Ft之间的线性关系为:
Ft=k·Et
其中k为常数。
CN201710978199.9A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596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8199.9A CN107596560A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8199.9A CN107596560A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96560A true CN107596560A (zh) 2018-01-19

Family

ID=61077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8199.9A Pending CN107596560A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965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246A (zh) * 2019-08-14 2019-12-20 上海电力大学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的直流微电网均流方法
CN113332597A (zh) * 2021-05-21 2021-09-03 福州大学 可自适应调整输出强度的功能性电刺激仪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1807A (zh) * 2016-03-24 2016-06-08 江苏德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程控神经肌肉电刺激装置
CN105727443A (zh) * 2016-02-05 2016-07-06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mems传感器的足下垂治疗方法
CN106693178A (zh) * 2017-02-17 2017-05-24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自主意愿的上肢康复功能性电刺激闭环控制方法
CN106951923A (zh) * 2017-03-21 2017-07-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视角信息融合的机器人三维形状识别方法
CN107153812A (zh) * 2017-03-31 2017-09-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运动辅助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7443A (zh) * 2016-02-05 2016-07-06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mems传感器的足下垂治疗方法
CN105641807A (zh) * 2016-03-24 2016-06-08 江苏德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程控神经肌肉电刺激装置
CN106693178A (zh) * 2017-02-17 2017-05-24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自主意愿的上肢康复功能性电刺激闭环控制方法
CN106951923A (zh) * 2017-03-21 2017-07-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视角信息融合的机器人三维形状识别方法
CN107153812A (zh) * 2017-03-31 2017-09-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运动辅助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金兰等: ""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黄金兰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第34卷第4期,第207-211页,2015年12月",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246A (zh) * 2019-08-14 2019-12-20 上海电力大学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的直流微电网均流方法
CN110601246B (zh) * 2019-08-14 2022-12-06 上海电力大学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的直流微电网均流方法
CN113332597A (zh) * 2021-05-21 2021-09-03 福州大学 可自适应调整输出强度的功能性电刺激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32597B (zh) * 2021-05-21 2023-08-15 福州大学 可自适应调整输出强度的功能性电刺激仪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3241B2 (en) Monitoring and regulating physiological states and functions via sensory neural inputs to the spinal cord
CN106377837A (zh) 基于步态识别的功能性肌肉电刺激助行装置及控制方法
WO2017101621A1 (zh) 闭环的脑控功能性电刺激系统
US9272139B2 (en) Universal closed-loop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US8828093B1 (en) Identif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comotion modes using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CN108744270A (zh) 用于中枢神经刺激和外周神经刺激的神经刺激系统
CN106659892A (zh) 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的系统和方法
CN106109176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智能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9276807A (zh) 基于镜像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
CN106334267A (zh) 具有辅助外骨架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
CN110507322B (zh) 一种基于虚拟诱导肌电定量状态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9550146A (zh) 一种基于电刺激与肌肉信息检测的疲劳缓解装置
CN106474623A (zh) 仿生多通道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及电刺激系统
KR101132889B1 (ko) 족하수 환자의 보행 보조를 위한 전기 자극장치
CN107405249A (zh) 步行训练用脊髓电刺激装置
US11752325B2 (e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offering coordinated and natural movements
CN110339024A (zh)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实时步态切换方法及存储装置
CN109106339A (zh) 一种功能性电刺激下肘关节力矩的在线估计方法
CN115177864A (zh) 基于肌肉激活度与lstm的功能性电刺激闭环调控方法
CN107596560A (zh) 一种基于角速度信号的足下垂助行仪的控制方法
CN106693178A (zh) 一种基于自主意愿的上肢康复功能性电刺激闭环控制方法
CN108543216A (zh) 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手部功能重建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0522999A (zh) 具有疲劳评估功能的电刺激系统
Tong et al. Gait control system for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ing neural networks
CN105816957B (zh) 肌群动态电刺激集成控制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