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7372A - 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7372A
CN107577372A CN201710797776.4A CN201710797776A CN107577372A CN 107577372 A CN107577372 A CN 107577372A CN 201710797776 A CN201710797776 A CN 201710797776A CN 107577372 A CN107577372 A CN 107577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ion signal
contact
type
finger tip
edge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77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贞臻
罗尧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977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7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7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7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边缘触控方法及装置,属于人机交互领域,应用于设置有边缘触控区域的移动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判断是否响应接触信号。本申请解决了用户在拿起或放下移动终端时,由于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无意识地触碰到移动终端的边缘触控区域,导致边缘触控区域有很大的几率被误触发的问题。

Description

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中框上可以设置边缘触控传感器,用户通过边缘触控传感器来对移动终端进行边缘触控操作。该边缘触控传感器可以是压力传感器。
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左侧中框和右侧中框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用户在左侧中框上进行触摸操作时,左侧中框上的压力传感器产生第一触摸信号,移动终端根据该第一触摸信号对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当用户在右侧中框上进行触摸操作时,右侧中框上的压力传感器产生第二触摸信号,移动终端根据该第二触摸信号对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由于用户在拿起或放下移动终端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无意识地触碰到移动终端的中框,所以边缘触控操作有很大的几率被误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可以解决边缘触控操作有很大的几率被误触发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边缘触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
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判断是否响应接触信号。
可选的,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包括:
根据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信息中包含接触压力、接触面积、接触轮廓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边缘触控装置,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判断是否响应接触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边缘触控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边缘触控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位于移动终端的边缘(曲面屏边缘和/或中框)的边缘触控区域采集触发信号,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确定是否响应接触信号;解决了用户在拿起或放下移动终端时,用户的手掌部分或指中部分会无意识地触碰到移动终端的中框,而导致边缘触控区域有很大的几率被误触的问题;达到了根据接触类型对接触信号是否有效进行判断,只对一部分有效的接触信号进行响应,从而减少边缘触控区域被误触发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3A至图3F是本申请一部分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手掌接触类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指中接触类型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指尖接触类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提及的“模块”通常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方框图。该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电子书等。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触摸显示屏130。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1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1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存储器120还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110加载并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下方法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
以操作系统为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1所示,存储器120中存储有Linux内核层220、系统运行库层240、应用框架层260和应用层280。Linux内核层220为移动终端100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的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理等。系统运行库层240通过一些C/C++库来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支持。如SQLite库提供了数据库的支持,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Webkit库提供了浏览器内核的支持等。在系统运行库层240中还提供有安卓运行时库(Android Runtime),它主要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够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语言来编写Android应用。应用框架层260提供了构建应用程序时可能用到的各种API,开发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API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活动管理、窗口管理、视图管理、通知管理、内容提供者、包管理、通话管理、资源管理、定位管理。应用层280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联系人程序、短信程序、时钟程序、相机应用等;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应用程序,比如即时通信程序、相片美化程序等。
以操作系统为IOS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2所示,IOS系统包括:核心操作系统层320(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340(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360(Media layer)、可触摸层380(Cocoa Touch Layer)。核心操作系统层320包括了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以及底层程序框架,这些底层程序框架提供更接近硬件的功能,以供位于核心服务层340的程序框架所使用。核心服务层340提供给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系统服务和/或程序框架,比如基础(Foundation)框架、账户框架、广告框架、数据存储框架、网络连接框架、地理位置框架、运动框架等等。媒体层360为应用程序提供有关视听方面的接口,如图形图像相关的接口、音频技术相关的接口、视频技术相关的接口、音视频传输技术的无线播放(AirPlay)接口等。可触摸层380为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各种常用的界面相关的框架,可触摸层380负责用户在移动终端100上的触摸交互操作。比如本地通知服务、远程推送服务、广告框架、游戏工具框架、消息用户界面接口(User Interface,UI)框架、用户界面UIKit框架、地图框架等等。
在图2所示出的框架中,与大部分应用程序有关的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核心服务层340中的基础框架和可触摸层380中的UIKit框架。基础框架提供许多基本的对象类和数据类型,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和UI无关。而UIKit框架提供的类是基础的UI类库,用于创建基于触摸的用户界面,iOS应用程序可以基于UIKit框架来提供UI,所以它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绘图、处理和用户交互事件,响应手势等等。
触摸显示屏130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130通常设置在移动终端130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130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或异型屏。触摸显示屏130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其中:
全面屏
全面屏可以是指触摸显示屏130占用移动终端100的前面板的屏占比超过阈值(比如80%或90%或95%)的屏幕设计。屏占比的一种计算方式为:(触摸显示屏130的面积/移动终端100的前面板的面积)*100%;屏占比的另一种计算方式为:(触摸显示屏130中实际显示区域的面积/移动终端100的前面板的面积)*100%;屏占比的再一种计算方式为:(触摸显示屏130的对角线/在移动终端100的前面板的对角线)*100%。示意性的如图3A所示的例子中,移动终端100的前面板上近乎所有区域均为触摸显示屏130,在移动终端100的前面板40上,除中框41所产生的边缘之外的其它区域,全部为触摸显示屏130。该触摸显示屏130的四个角可以是直角或者圆角。
全面屏还可以是将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0内部或下层的屏幕设计。可选地,该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包括:摄像头、指纹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传统移动终端的前面板上的其他部件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0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中,比如将摄像头中的感光元件拆分为多个感光像素后,将每个感光像素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0中每个显示像素中的黑色区域中。由于将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集成在了触摸显示屏130的内部,所以全面屏具有更高的屏占比。
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传统移动终端的前面板上的前面板部件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侧边或背面,比如将超声波指纹传感器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下方、将骨传导式的听筒设置在移动终端130的内部、将摄像头设置成位于移动终端的侧边且可插拔的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100采用全面屏时,移动终端100的中框的单个侧边,或两个侧边(比如左、右两个侧边),或四个侧边(比如上、下、左、右四个侧边)上设置有边缘触控传感器,该边缘触控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在中框上的触摸操作、点击操作、按压操作和滑动操作等中的至少一种操作。该边缘触控传感器可以是触摸传感器、热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中的任意一种。用户可以在边缘触控传感器上施加操作,对移动终端100中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曲面屏
曲面屏是指触摸显示屏130的屏幕区域不处于一个平面内的屏幕设计。一般的,曲面屏至少存在这样一个截面:该截面呈弯曲形状,且曲面屏在沿垂直于该截面的任意屏幕方向上的投影为平面的屏幕设计,其中,该弯曲形状可以是U型。可选地,曲面屏是指至少一个侧边是弯曲形状的屏幕设计方式。可选地,曲面屏是指至少一个侧边是弯曲形状的屏幕设计方式。可选地,曲面屏是指触摸显示屏130的至少一个侧边延伸覆盖至移动终端100的中框上。由于触摸显示屏130的侧边延伸覆盖至移动终端100的中框,也即将原本不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中框覆盖为可显示区域和/或可操作区域,从而使得曲面屏具有了更高的屏占比。可选地,如图3B所示的例子中,曲面屏是指左右两个侧边42是弯曲形状的屏幕设计;或者,曲面屏是指上下两个侧边是弯曲形状的屏幕设计;或者,曲面屏是指上、下、左、右四个侧边均为弯曲形状的屏幕设计。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曲面屏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触摸屏材料制备。
异型屏
异型屏是外观形状为不规则形状的触摸显示屏,不规则形状不是矩形或圆角矩形。可选地,异型屏是指在矩形或圆角矩形的触摸显示屏130上设置有凸起、缺口和/或挖孔的屏幕设计。可选地,该凸起、缺口和/或挖孔可以位于触摸显示屏130的边缘、屏幕中央或两者均有。当凸起、缺口和/或挖孔设置在一条边缘时,可以设置在该边缘的中间位置或两端;当凸起、缺口和/或挖孔设置在屏幕中央时,可以设置在屏幕的上方区域、左上方区域、左侧区域、左下方区域、下方区域、右下方区域、右侧区域、右上方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中。当设置在多个区域中时,凸起、缺口和挖孔可以集中分布,也可以分散分布;可以对称分布,也可以不对称分布。可选地,该凸起、缺口和/或挖孔的数量也不限。
由于异型屏将触摸显示屏的上额区和/或下额区覆盖为可显示区域和/或可操作区域,使得触摸显示屏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上占据更多的空间,所以异型屏也具有更大的屏占比。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和/或挖孔中用于容纳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该前面板部件包括摄像头、指纹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听筒、环境光亮度传感器、物理按键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该缺口可以设置在一个或多个边缘上,该缺口可以是半圆形缺口、直角矩形缺口、圆角矩形缺口或不规则形状缺口。示意性的如图3C所示的例子中,异型屏可以是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上边缘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半圆形缺口43的屏幕设计,该半圆形缺口43所空出的位置用于容纳摄像头、距离传感器(又称接近传感器)、听筒、环境光亮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示意性的如图3D所示,异型屏可以是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下边缘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半圆形缺口44的屏幕设计,该半圆形缺口44所空出的位置用于容纳物理按键、指纹传感器、麦克风中的至少一种部件;示意性的如图3E所示的例子中,异型屏可以是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下边缘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半椭圆形缺口45的屏幕设计,同时在移动终端100的前面板上还形成有一个半椭圆型缺口,两个半椭圆形缺口围合成一个椭圆形区域,该椭圆形区域用于容纳物理按键或者指纹识别模组;示意性的如图3F所示的例子中,异型屏可以是在触摸显示屏130中的上半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小孔46的屏幕设计,该小孔46所空出的位置用于容纳摄像头、距离传感器、听筒、环境光亮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前面板部件。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100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移动终端1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边缘触控方法应用于设置有边缘触控区域的移动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边缘触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
当移动终端采用曲面屏时,边缘触控区域是指曲面屏上位于至少一个侧边呈弯曲形状的区域。当曲面屏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呈弯曲形状时,边缘触控区域包括位于左侧边和右侧边上呈弯曲形状的区域;当曲面屏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呈弯曲形状时,边缘触控区域包括位于上侧边和下侧边上呈弯曲形状的区域。
当用户在位于曲面屏的侧边区域上进行触摸时,触摸显示屏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该接触信号可以是由触摸显示屏上报的触摸事件,触摸事件包括:接触位置、接触面积和信号类型中的至少一种,信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单击、双击、长按、滑动中的任意一种。
当移动终端采用全面屏、异形屏或传统的矩形屏时,边缘触控区域是指位于移动终端的中框上的边缘触控传感器所在的区域。该接触信号可以是由边缘触控传感器上报的压力事件,该压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接触位置、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和信号类型中的至少一种,信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单击、双击、长按、滑动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402,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用户使用手指进行边缘触控时,手指的指尖会接触到边缘触控区域;用户的手在握持移动终端时,用户的手掌和/或手指中部会接触到边缘触控区域。
可选地,当指尖接触到边缘触控区域时,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对应的接触类型为指尖接触类型,当手掌和手指中部接触到边缘触控区域时,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对应的接触类型为非指尖接触类型。相应的,移动终端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该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非指尖接触类型细分为手掌接触类型和指中接触类型。
可选的,终端根据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该接触信息包括接触压力、接触面积、接触轮廓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由于边缘触控区域具有识别接触面积和接触轮廓的能力,因此该接触信息中包含接触面积和接触轮廓,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边缘触控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时,该接触信息中包含接触压力;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边缘触控区域具有采集纹路特征的能力时,该接触信息中包含纹路特征。
需要说明的,用于识别接触类型的接触信息可以是接触信息中的一种,也可以是至少两种接触信息的结合。
步骤403,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判断是否响应接触信号。
可选地,当接触类型为非指尖接触类型时,忽略该接触信号;当接触类型为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对该接触信号进行响应。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通过位于移动终端的边缘(曲面屏边缘和/或中框)的边缘触控区域采集触发信号,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确定是否响应接触信号;解决了用户在拿起或放下移动终端时,用户的手掌部分或指中部分会无意识地触碰到移动终端的中框,而导致边缘触控区域有很大的几率被误触的问题;达到了根据接触类型对接触信号是否有效进行判断,只对一部分有效的接触信号进行响应,从而减少边缘触控区域被误触发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有至少三种识别方式,第一种识别方式为: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压力和/或接触面积,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参考如下图5所示的实施例;第二种识别方式为:当边缘触控区域具有采集纹路特征(设置有指纹传感器或摄像头)的能力时,根据接触信号的纹路特征,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参考如下图6所示的实施例;第三种识别方式为: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轮廓,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参考如下图10所示的实施例。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针对第一种识别方式进行阐述。该边缘触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接触信号包含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
当移动终端采用全面屏、异形屏或传统的矩形屏时,边缘触控区域是指位于移动终端的中框上的边缘触控传感器所在的区域。该边缘触控传感器可以是压力传感器,该接触信号可以是由边缘触控传感器上报的压力事件,该压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接触位置、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和信号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集到的接触信号包含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
步骤502,判断接触压力是否大于压力阈值,和/或,接触面积是否大于面积阈值。
在一般情况下,非指尖接触类型(比如手掌接触或指中接触)的接触压力比指尖接触类型的接触压力大,而且非指尖接触类型的接触面积比指尖接触类型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可以预先根据经验值设置压力阈值与面积阈值,并根据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压力和/或接触面积判断接触类型。
可选地,压力阈值可设置为0.25N,面积阈值可设置为1.2平方厘米。可选的,预先设置一压力感应区,在边缘触控操作首次被启用时,操作系统接收用户进行习惯的点击或滑动操作产生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并将接收到的接触压力的统计结果录入为压力阈值,将接收到的接触面积的统计结果录入为面积阈值。
步骤503,当接触压力大于压力阈值,和/或,接触面积大于面积阈值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移动终端确定该接触信号不是由用户的指尖接触移动终端的边缘触控区域时产生的,也即移动终端识别该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步骤504,当接触压力小于压力阈值,和/或,接触面积小于面积阈值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移动终端确定该接触信号是用户的指尖接触移动终端的边缘触控区域时产生的,也即移动终端识别该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步骤505,当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移动终端确定具有指尖接触类型的接触信号是有效接触信号。
其中,操作指令与接触信号的对应关系预先设置。示意性的,当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时,移动终端获取该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和接触位置。可选地,本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移动终端确定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信号类型包括:单击、双击、长按和滑动中的一种。
第二,移动终端根据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中存储有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示意性的,表一示出了该对应关系的实现方式。
表一
接触位置 接触类型 操作指令
顶部边缘触控区域 左滑 调低亮度
顶部边缘触控区域 右滑 调高亮度
顶部边缘触控区域 双击 锁屏
左侧边缘触控区域 上滑 调高音量
左侧边缘触控区域 下滑 调低音量
右侧边缘触控区域 上滑 显示通知消息栏
右侧边缘触控区域 下滑 取消显示通知消息栏
在其它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根据接触位置、接触压力、接触类型、接触面积中的至少一项与操作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操作指令,具体的确定方式不加以限定。
步骤506,执行操作指令。
移动终端执行与该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步骤507,当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忽略接触信号。
由于非指尖接触类型大部分都是由用户握持移动终端时所产生的信号,当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移动终端确定该接触信号为无效接触信号,可以忽略接触信号而不进行响应。
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终端是根据接触压力和/或接触面积来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充分利用了用户在握持移动终端和使用边缘触控区域进行控制时的行为特征,能够准确和有效地识别出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提高了识别准确性。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针对第二种识别方式进行阐述。其中,边缘触控区域具有采集纹路特征的能力,比如,该边缘触控区域上设置有摄像头或指纹传感器。该边缘触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接触信号包含纹路特征。
当用户在位于曲面屏的侧边区域上进行触摸,且侧边区域内还集成有摄像头或指纹传感器时,触摸显示屏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该接触信号可以是由触摸显示屏上报的触摸事件,触摸事件包括:接触位置、触摸面积、信号类型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信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单击、双击、长按、滑动中的任意一种。触摸显示屏将该触摸事件上报至移动终端的CPU。可选地,该纹路特征也可以由摄像头或指纹传感器采集后,单独上报至移动终端的CPU。
当边缘触控区域是指位于移动终端的中框上的边缘触控传感器所在的区域,且移动终端的中框上集成有摄像头或指纹传感器时,该接触信号可以是由边缘触控传感器上报的压力事件,该压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接触位置、接触面积、接触压力、信号类型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信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点击、双击、长按、滑动中的任意一种。压力传感器将该压力事件上报至移动终端的CPU。可选地,该纹路特征也可以由摄像头或指纹传感器采集后,单独上报至移动终端的CPU。
其中,纹路特征为摄像头或指纹传感器采集到的纹路特征,包括:手掌纹路特征、指中纹路特征和指尖纹路特征。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集到的接触信号中即包含纹路特征。
步骤602,判断纹路特征是否与预存的指尖纹路特征匹配。
由于用户的手指指尖的纹路呈螺旋形纹路,与指中的条形纹路和手掌中的条形纹路具有显著差异,因此,移动终端可以预先存储有指尖纹路特征,在接收到接触信号后,可以获取接触信号中包含的纹路特征,通过判断该纹路特征是否与预存的指尖纹路特征匹配,即可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接触信号后,可以获取接触信号内携带的纹路特征和接触面积;或者,获取接触信号内携带的接触面积,并获取摄像头或指纹传感器单独上报的纹路特征。
由于用户的手指指尖呈螺旋纹路,与指中的条形纹路和手掌的条形纹路具有显著差异,所以手掌纹路特征与手指纹路特征差别较大,且手掌接触类型的接触面积较指尖接触类型的接触面积大;指中纹路特征与手指纹路特征差别较大,且指中接触类型的接触面积与指尖接触类型的接触面积相仿。因此,移动终端通过判断纹路特征及接触面积也可以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步骤603,当纹路特征与指尖纹路特征不匹配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示意性的,如图7所示,移动终端的中框71在用户的手掌握持情况下,识别到的纹路特征为条形纹路711,当CPU将该纹路特征与预存的指尖纹路特征匹配时,两者并不匹配。进一步的,CPU识别该接触信号的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的中框81在用户的手指握持情况下,识别到的纹路特征为条形纹路811,当CPU将该纹路特征与预存的指尖纹路特征匹配时,两者并不匹配。进一步的,CPU识别该接触信号的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可选的,当纹路特征与指尖纹路特征不匹配时,移动终端还能够进一步根据接触信息中包含的接触面积识别出非指尖接触类型是手掌接触类型还是指中接触类型。比如,移动终端进一步根据接触面积识别出图7中接触信号的类型为手掌接触类型,图8中接触信号的类型为指中接触类型。
步骤604,当纹路特征与指尖纹路特征匹配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示意性的,如图9所示,移动终端的中框91在用户的指尖接触情况下,识别到的纹路特征为螺旋形纹路911,当CPU将该纹路特征与预存的指尖纹路特征匹配时,两者匹配。进一步的,CPU识别该接触信号的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步骤605,当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移动终端确定具有指尖接触类型的接触信号是有效接触信号。
其中,操作指令与接触信号的对应关系预先设置。示意性的,当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时,移动终端获取该接触信号的接触位置和接触类型。可选地,本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移动终端确定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信号类型包括:单击、双击、长按和滑动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移动终端根据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在其它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接触位置、接触压力、接触类型、接触面积中的至少一项与操作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操作指令,具体的确定方式不加以限定。
步骤606,执行操作指令。
移动终端执行与该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步骤607,当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忽略接触信号。
由于非指尖接触类型大部分都是由用户握持移动终端时所产生的信号,当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移动终端确定该接触信号为无效接触信号,可以忽略接触信号而不进行响应。
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终端是根据纹路特征来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充分利用了用户的指尖、指中和手掌的生物学特征,能够准确和有效地识别出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提高了识别准确性。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针对第三种识别方式进行阐述。该边缘触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接触信号包含接触轮廓。
当用户在位于曲面屏的侧边区域上进行触摸,触摸显示屏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该接触信号可以是由触摸显示屏上报的触摸事件,触摸事件包括:接触位置、触摸面积、信号类型和接触轮廓中的至少一种,信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单击、双击、长按、滑动中的任意一种。触摸显示屏将该触摸事件上报至移动终端的CPU。
当边缘触控区域是指位于移动终端的中框上的边缘触控传感器所在的区域,且边缘触控传感器具有采集接触轮廓的能力时,该接触信号可以是由边缘触控传感器上报的压力事件,该压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接触位置、接触面积、接触压力、信号类型和接触轮廓中的至少一种,信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点击、双击、长按、滑动中的任意一种。压力传感器将该压力事件上报至移动终端的CPU。
其中,接触轮廓为边缘触控传感器采集到的轮廓特征,包括:手掌轮廓、指中轮廓和指尖轮廓。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集到的接触信号即包含接触轮廓。
步骤1002,判断接触轮廓是否与预存的指尖轮廓模板匹配。
由于用户的手指指尖的轮廓面积较小,且一般为椭圆形轮廓,与指中的条状轮廓和手掌的矩形轮廓具有显著差异,因此,移动终端可以预先存储有指尖轮廓模板。在接收到接触信号后,可以获取接触信号内携带的接触轮廓,移动终端通过判断该接触轮廓是否与预存的指尖轮廓模板匹配,即可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
步骤1003,当接触轮廓与指尖轮廓模板不匹配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示意性的,如图7所示,移动终端的中框71在用户的手掌握持情况下,识别到的接触轮廓为矩形轮廓712。当CPU将接触轮廓与预存的指尖接触轮廓模板匹配时,两者并不匹配。进一步的,CPU识别该接触信号的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可进一步识别为手掌接触类型)。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的中框81在用户的手指握持情况下,识别到的接触轮廓为条状轮廓812,当CPU将该接触轮廓与预存的指尖接触轮廓模板匹配时,两者并不匹配。进一步的,CPU识别该接触信号的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可进一步识别为指中接触类型)。
步骤1004,当接触轮廓与指尖轮廓模板匹配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示意性的,如图9所示,移动终端的中框91在用户的指尖接触情况下,识别到的接触轮廓为椭圆形轮廓912,当CPU将该接触轮廓与预存的指尖接触轮廓模板匹配时,两者匹配。进一步的,CPU识别该接触信号的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步骤1005,当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移动终端确定具有指尖接触类型的接触信号是有效接触信号。
其中,操作指令与接触信号的对应关系预先设置。示意性的,当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时,移动终端获取该接触信号的接触位置和接触类型。可选地,本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移动终端确定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信号类型包括:单击、双击、长按和滑动中的一种。
第二,移动终端根据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在其它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接触位置、接触压力、接触类型、接触面积中的至少一项与操作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操作指令,具体的确定方式不加以限定。
步骤1006,执行操作指令。
移动终端执行与该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步骤1007,当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忽略接触信号。
由于非指尖接触类型大部分都是由用户握持移动终端时所产生的信号,当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移动终端确定该接触信号为无效接触信号,可以忽略接触信号而不进行响应。
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终端是根据接触轮廓来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充分利用了用户的指尖、指中和手掌的生物学特征,能够准确和有效地识别出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提高了识别准确性。
在基于图5、图6或图10所示的可选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在不同的握持方式下,用于进行边缘触控的手指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配合左右手握持的不同触控习惯,本实施例中还针对左右手握持的不同情况设置了不同的接触位置与操作指令的对应关系。如图11所示,移动终端在根据接触位置和接触类型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时,还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101,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握持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预先存储有两组对应关系。其中,移动终端将左手握持方式与第一对应关系对应,将右手握持方式与第二对应关系对应。
可选地,操作系统可以提供有预设配置项,当该预设配置项被激活时执行步骤1101;当该预设配置项未被激活时,不执行步骤1101,使用第二对应关系作为默认的对应关系。
步骤1102,根据握持方式、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可选的,当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方式时,在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中查询与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对应的操作指令,确保查询到的操作指令符合用户左手握持习惯;当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方式时,在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中查询与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对应的操作指令,确保查询到的操作指令符合用户右手握持习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对用户的握持方式进行识别,根据用户的不同握持方式动态切换操作指令的确定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的握持方式实现自适应控制,从而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1101至1102可以结合至图5中的步骤505、图6中的步骤605或图10中步骤1005中进行实施。
假设移动终端的机体左侧设置有第一边缘触控区域,机体右侧设置有第二边缘触控区域。判断移动终端当前的握持方式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握持确定方式:
第一握持确定方式:根据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压力值和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压力值,确定持握方式,如图12所示。
第二握持确定方式:其中,边缘触控区域具有采集纹路特征的能力,根据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纹路特征和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纹路特征,确定握持方式,如图13所示。
图1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针对第一种握持确定方式进行举例说明,设移动终端的机体左侧设置有第一边缘触控区域,机体右侧设置有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述步骤1101可替代实现成为如下步骤:
步骤1201,判断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接触面积与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符合预设关系,且第一接触信号中的第一压力值和第二接触信号中的第二压力值是否均大于压力阈值。
可选地,第一接触信号包括:接触位置、第一接触面积、信号类型和第一压力值(或称第一接触压力值);第二接触信号包括:接触位置、第二接触面积、信号类型和第二压力值(或称第二接触压力值)。
由于在握持情况下,手掌对边缘触控区域的接触面积大于手指对边缘触控区域的接触面积大,因此移动终端将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接触面积与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接触面积比较,并将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均与压力阈值比较,通过两个比较结果确定握持方式。
步骤1202,当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接触面积大于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接触面积,且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均大于压力阈值时,确定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方式。
由于位于左侧的第一接触面积比位于右侧的第二接触面积更大,所以手掌部分位于左侧,手指部分位于右侧;移动终端确定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方式。
步骤1203,当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接触面积小于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接触面积,且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均大于压力阈值时,确定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方式。
由于位于左侧的第一接触面积比位于右侧的第二接触面积小,所以手掌部分位于右侧,手指部分位于左侧;移动终端确定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方式。
步骤1204,当第一压力值和/或第二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时,忽略本次判断。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根据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两方面来确定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充分利用了用户的手掌和手指在握持移动终端时的接触面积特征,能够准确和有效地识别出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提高了识别准确性。
图13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的流程图,针对第一种握持确定方式进行举例说明,设移动终端的机体左侧设置有第一边缘触控区域,机体右侧设置有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且第一边缘触控区域和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均设置有摄像头或指纹传感器,也即第一边缘触控区域和第二边缘触控区域均具有采集纹路特征的能力。上述步骤1101可替代实现成为如下步骤:
步骤1301,判断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纹路特征与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纹路特征是否符合预存的纹路特征;
其中,移动终端预存的纹路特征包括手掌纹路特征和手指纹路特征。手掌纹路特征用于识别手掌纹路的粗纹路和杂乱纹路,手指纹路特征用于识别手指纹路的细纹路和规律性纹路。
当纹路特征与手掌纹路特征匹配时,该纹路特征是手掌纹路特征;当纹路特征与手指纹路特征匹配时,该纹路特征是手指纹路特征。
步骤1302,当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纹路特征是手掌纹路特征,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纹路特征是手指纹路特征时,确定第一接触信号和第二接触信号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方式;
步骤1303,当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纹路特征是手指纹路特征,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纹路特征是手掌纹路特征时,确定第一接触信号和第二接触信号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方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纹路特征来确定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充分利用了用户的手掌和手指在握持移动终端时的生物学特征,能够准确和有效地识别出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提高了识别准确性。
请参考图14,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移动终端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该装置包括:采集模块1410、识别模块1420、判断模块1430。
采集模块1410,用于采集在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
识别模块1420,用于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判断模块1430,用于根据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判断是否响应接触信号。
可选的,识别模块1420用于根据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接触信息中包含接触压力、接触面积、接触轮廓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接触信号中包含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识别模块1420,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当接触压力大于压力阈值,和/或,接触面积大于面积阈值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当接触压力小于压力阈值,和/或,接触面积小于面积阈值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可选的,接触信号中包含纹路特征,识别模块1420,还包括:
第三识别单元,用于当纹路特征与指尖纹路特征不匹配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第四识别单元,用于当纹路特征与指尖纹路特征匹配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可选的,接触信号中包含接触轮廓,识别模块1420,还包括:
第五识别单元,用于当接触轮廓与指尖轮廓模板不匹配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
第六识别单元,用于当接触轮廓与指尖轮廓模板匹配时,识别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
可选的,判断模块143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操作指令;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忽略接触信号。
可选的,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和接触位置,信号类型包括:单机、双击、长按和滑动中的一种;根据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可选的,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终端当前的握持方式,握持方式包括左手握持方式和右手握持方式;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握持方式、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确定与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可选的,该装置中,边缘触控区域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边缘触控区域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边缘触控区域;
第一确定子单元,还用于当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接触面积大于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接触面积,且第一接触信号中的第一压力值和第二接触信号中的第二压力值均大于压力阈值时,确定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方式;
或,
第一确定子单元,还用于当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接触面积小于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接触面积,且第一接触信号中的第一压力值和第二接触信号中的第二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时,确定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方式。
可选的,该装置中,边缘触控区域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边缘触控区域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边缘触控区域
第一确定子单元,还用于当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纹路特征是手掌纹路特征,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纹路特征是手指纹路特征时,确定第一接触信号和第二接触信号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方式;
或,
第一确定子单元,还用于当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纹路特征是手指纹路特征,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纹路特征是手掌纹路特征时,确定第一接触信号和第二接触信号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装置在进行边缘触控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触控方法及装置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边缘触控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边缘触控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边缘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置有边缘触控区域的移动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在所述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
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所述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判断是否响应所述接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所述接触信息中包含接触压力、接触面积、接触轮廓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所述接触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所述根据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包括:
当所述接触压力大于压力阈值,和/或,所述接触面积大于面积阈值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非指尖接触类型;
当所述接触压力小于所述压力阈值,和/或,所述接触面积小于所述面积阈值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指尖接触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所述纹路特征,所述根据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包括:
当所述纹路特征与指尖纹路特征不匹配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非指尖接触类型;
当所述纹路特征与所述指尖纹路特征匹配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指尖接触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所述接触轮廓,所述根据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包括:
当所述接触轮廓与指尖轮廓模板不匹配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非指尖接触类型;
当所述接触轮廓与所述指尖轮廓模板匹配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指尖接触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触信号的所述接触类型,判断是否响应所述接触信号,包括:
当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与所述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当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忽略所述接触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所述信号类型包括:单击、双击、长按和滑动中的一种;
根据所述信号类型和所述接触位置,确定与所述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号类型和所述接触位置,确定与所述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握持方式,所述握持方式包括左手握持方式和右手握持方式;
根据所述握持方式、所述信号类型和所述接触位置,确定与所述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触控区域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边缘触控区域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边缘触控区域;
所述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握持方式,包括:
当所述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接触面积,且所述第一接触信号中的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接触信号中的第二压力值均大于所述压力阈值时,确定所述握持方式为所述左手握持方式;
或,
当所述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接触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接触面积,且所述第一接触信号中的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接触信号中的第二压力值大于所述压力阈值时,确定所述握持方式为所述右手握持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触控区域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边缘触控区域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边缘触控区域;
所述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握持方式,包括:
当所述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纹路特征是手掌纹路特征,所述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纹路特征是手指纹路特征时,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号和所述第二接触信号的握持方式为所述左手握持方式;
或,
当所述第一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一接触信号的第一纹路特征是手指纹路特征,所述第二边缘触控区域上采集到的第二接触信号的第二纹路特征是手掌纹路特征时,确定所述第一接触信号和所述第二接触信号的握持方式为所述右手握持方式。
11.一种边缘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置有边缘触控区域的移动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在所述边缘触控区域上触发的接触信号;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所述接触类型包括指尖接触类型和非指尖接触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判断是否响应所述接触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的接触信息,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所述接触信息中包含接触压力、接触面积、接触轮廓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所述接触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接触压力大于压力阈值,和/或,所述接触面积大于面积阈值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非指尖接触类型;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接触压力小于所述压力阈值,和/或,所述接触面积小于所述面积阈值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指尖接触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所述纹路特征,所述识别模块,还包括:
第三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纹路特征与所述指尖纹路特征不匹配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非指尖接触类型;
第四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纹路特征与所述指尖纹路特征匹配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指尖接触类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信号中包含所述接触轮廓,所述识别模块,还包括:
第五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接触轮廓与指尖轮廓模板不匹配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非指尖接触类型;
第六识别单元,用于当所述接触轮廓与所述指尖轮廓模板匹配时,识别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指尖接触类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与所述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接触信号的接触类型是所述非指尖接触类型时,确定忽略所述接触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接触信号的信号类型和接触位置,所述信号类型包括:单击、双击、长按和滑动中的一种;
根据所述信号类型和所述接触位置,确定与所述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握持方式,所述握持方式包括左手握持方式和右手握持方式;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握持方式、所述信号类型和所述接触位置,确定与所述接触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
1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边缘触控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边缘触控方法。
CN201710797776.4A 2017-09-06 2017-09-06 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7577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7776.4A CN107577372A (zh) 2017-09-06 2017-09-06 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7776.4A CN107577372A (zh) 2017-09-06 2017-09-06 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7372A true CN107577372A (zh) 2018-01-12

Family

ID=61030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7776.4A Pending CN107577372A (zh) 2017-09-06 2017-09-06 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7372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4000A (zh) * 2018-01-26 2018-06-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全面屏和智能终端
CN108733299A (zh) * 2018-05-17 2018-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分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815846A (zh) * 2018-05-30 2018-11-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2174A (zh) * 2018-11-12 2019-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输入响应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670463A (zh) * 2018-12-24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运行方法
CN109885201A (zh) * 2019-02-19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屏触摸面积检测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17989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装置、其显示模式的控制方法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11182137A (zh) * 2019-12-19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987958A (zh) * 2019-12-16 2021-06-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031802A (zh) * 2019-12-09 2021-06-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区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1907526B2 (en) 2019-12-09 2024-0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ouch reg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grasping gesture of a user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3239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ingle page soft input panels for larger character sets
CN104020878A (zh) * 2014-05-22 2014-09-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输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71792A (zh) * 2013-10-28 2015-04-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699401A (zh) * 2015-03-17 2015-06-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5224181A (zh) * 2015-10-20 2016-01-06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侧边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339884A (zh) * 2013-06-13 2016-02-17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输入的分类
CN105824559A (zh) * 2016-02-29 2016-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误触识别及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3239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ingle page soft input panels for larger character sets
CN105339884A (zh) * 2013-06-13 2016-02-17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输入的分类
CN104571792A (zh) * 2013-10-28 2015-04-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020878A (zh) * 2014-05-22 2014-09-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输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699401A (zh) * 2015-03-17 2015-06-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5224181A (zh) * 2015-10-20 2016-01-06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侧边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824559A (zh) * 2016-02-29 2016-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误触识别及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4000A (zh) * 2018-01-26 2018-06-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全面屏和智能终端
CN110417989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装置、其显示模式的控制方法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8733299A (zh) * 2018-05-17 2018-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分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815846A (zh) * 2018-05-30 2018-11-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2174A (zh) * 2018-11-12 2019-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输入响应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670463A (zh) * 2018-12-24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运行方法
CN109885201A (zh) * 2019-02-19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屏触摸面积检测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85201B (zh) * 2019-02-19 2021-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屏触摸面积检测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1802A (zh) * 2019-12-09 2021-06-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区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1907526B2 (en) 2019-12-09 2024-0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ouch reg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grasping gesture of a user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87958A (zh) * 2019-12-16 2021-06-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987958B (zh) * 2019-12-16 2024-04-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182137A (zh) * 2019-12-19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7372A (zh) 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547750B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577495B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089786B (zh)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74288B (zh) 应用程序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05430B (zh) 双屏移动终端、相应操控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8491127B (zh) 输入法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577415B (zh) 触摸操作响应方法及装置
US7777732B2 (en) Multi-event input system
CN107526509B (zh) 消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506086A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608551B (zh) 触摸操作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7688422A (zh) 通知消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704744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765835A (zh) 点亮屏幕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562361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589900A (zh)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831999A (zh)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562323A (zh) 图标移动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608550A (zh) 触摸操作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7526525B (zh) 一种截屏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62316A (zh) 界面展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491683A (zh) 一种应用解密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08615A (zh) 指纹识别功能开启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7613118A (zh) 一种开启快捷功能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