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7125A -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7125A
CN107577125A CN201710522354.6A CN201710522354A CN107577125A CN 107577125 A CN107577125 A CN 107577125A CN 201710522354 A CN201710522354 A CN 201710522354A CN 107577125 A CN107577125 A CN 107577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conveying
diameter
blade
develop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23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7125B (zh
Inventor
佐佐木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77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7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7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7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03G2215/083Augers with two opposed pitches on one shaf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03G2215/0833Augers with varying pitch on one shaf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容器和第二搅拌构件。显影容器具有第二输送室和设置在第二输送室的下游侧端部的显影剂排出口。第二搅拌构件包括:第二输送叶片;阻挡构件,阻挡由第二输送叶片输送的显影剂;限制部,向与第二输送叶片相反的方向输送显影剂;以及排出叶片,将显影剂从显影剂排出口排出。第二转动轴具有:大轴径部,设置有第二输送叶片;小轴径部,设置有限制部和排出叶片;以及轴径变化部,配置在大轴径部和小轴径部的边界。阻挡构件配置在从轴径变化部到第二输送叶片的下游侧端部之间。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其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补充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且排出多余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显影装置对形成在由感光体等构成的像载体上的潜影进行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像。作为这种显影装置的一种,采用了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方式。这种显影装置在显影容器内收容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仅称为显影剂),其配置有向像载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辊,并且配置有搅拌构件,该搅拌构件边输送并搅拌显影容器内部的显影剂边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因显影动作而消耗调色剂,另一方面,载体不会消耗而是残留在显影装置内。因此,在显影容器内与调色剂一起被搅拌的载体伴随着搅拌频率增加而劣化,其结果,载体使调色剂带电的性能逐渐下降。
在此,公知一种显影装置,通过向显影容器内补充包含载体的显影剂并排出多余的显影剂,从而抑制带电性能下降。
例如,公知一种显影装置,在向显影容器内补充载体和调色剂的系统中,搅拌构件包括:第一输送部,输送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第二输送部,在第一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下游侧,由朝向与第一输送部相反的方向输送显影剂的反向卷绕的螺旋叶片构成;圆盘部(阻挡构件),在第二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上游侧;以及第三输送部,在第二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圆盘部的上游侧,朝向与第一输送部相同的方向输送显影剂,并且将显影剂从显影剂排出口排出。
按照具有上述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第三输送部的显影装置,如果向显影容器内补充显影剂,则利用第一输送部的转动,边对显影剂进行搅拌边将显影剂输送到输送室的下游侧。如果第二输送部的反向螺旋叶片朝向与第一输送部相同的方向转动,则向显影剂赋予与第一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相反方向的输送力。显影剂利用上述相反方向的输送力而被阻挡从而量增多,所以多余的显影剂越过第二输送部和圆盘部(阻挡构件),向显影剂排出口移动并向外部排出。
此外,以往公知一种显影装置,搅拌并输送显影剂的搅拌构件包括:第一输送部,输送显影剂;以及圆盘部(阻挡构件),在第一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下游侧,阻挡由第一输送部输送的显影剂。这种搅拌构件有时使用转动轴,该转动轴具有:大轴径部,设置有第一输送部;小轴径部,与大轴径部相比直径小;以及轴径变化部,配置在大轴径部和小轴径部的边界。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搅拌构件中,例如圆盘部配置在小轴径部中的轴径变化部附近时,在圆盘部和轴径变化部之间形成有凹部。因此,存在显影剂滞留于凹部而使显影剂容易凝聚的问题。特别是像上述以往的搅拌构件那样将圆盘部相邻地设置在第一输送部的下游侧时,与具有上述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第三输送部的显影装置那样在第一输送部和圆盘部之间设置反向螺旋叶片时不同,由于利用第一输送部向圆盘部输送的显影剂的压力高,所以显影剂容易凝聚在圆盘部附近。另外,如果显影剂凝聚,则产生由色点引起的图像不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显影剂凝聚的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容器,收容包含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并具有:多个输送室,包含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输送室和第二输送室;连通部,在第一输送室和第二输送室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侧连通第一输送室和第二输送室;显影剂补充口,补充显影剂;以及显影剂排出口,设置在第二输送室的下游侧端部,排出多余的显影剂;第一搅拌构件,由第一转动轴和形成在第一转动轴的外周面上的第一输送叶片构成,沿着第一转动轴的轴向搅拌并输送第一输送室内的显影剂;第二搅拌构件,由第二转动轴和形成在第二转动轴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输送叶片构成,沿着与第一搅拌构件相反的方向搅拌并输送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以及显影剂载体,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显影容器,在表面承载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第二搅拌构件具有:由输送叶片构成的限制部,输送叶片在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形成在第二输送叶片的下游侧,将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朝向与第二输送叶片相反的方向输送;排出叶片,在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形成在限制部的下游侧,将显影剂朝向与第二输送叶片相同的方向输送,并且将显影剂从显影剂排出口排出;以及阻挡构件,在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形成在限制部的上游侧,阻挡由第二输送叶片输送的显影剂。第二转动轴具有:大轴径部,设置有第二输送叶片;小轴径部,设置有限制部和排出叶片,并且具有比大轴径部小的直径;以及轴径变化部,配置在大轴径部和小轴径部的边界。阻挡构件配置在从轴径变化部到第二输送叶片的下游侧端部之间。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上述结构的显影装置。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显影装置和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阻挡构件配置在从轴径变化部到第二输送叶片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在阻挡构件附近形成凹部,所以能够抑制显影剂滞留于凹部而使显影剂凝聚。因此,可以抑制产生由色点引起的图像不良。
另外,在第二输送叶片和向与第二输送叶片相反的方向输送调色剂的限制部之间设置有阻挡构件时,利用第二输送叶片向阻挡构件输送的显影剂的压力高,显影剂容易凝聚在阻挡构件附近,因而应用本发明是特别有效的。
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能够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由本发明得到的具体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a~3d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简要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的侧视断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的搅拌部的俯视断面图。
图4是图3的显影剂排出部22h周边的放大图。
图5是比较例的显影装置3b的显影剂排出部22h周边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在从轴径变化部44e到第二螺旋叶片44a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大轴径部44c)配置有圆盘55的显影装置3b(本发明)和在小轴径部44d中的轴径变化部44e附近配置有圆盘55的显影装置3b(比较例)中,产生由显影剂凝聚引起的色点的页数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a~3d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简要断面图,在此表示串列式彩色打印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内,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图1中的右侧)依次配置有四个图像形成部Pa、Pb、Pc、Pd。上述图像形成部Pa~Pd设置成与不同的四种颜色(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图像对应,分别利用带电、曝光、显影和转印的各工序,依次形成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图像。
上述图像形成部Pa~Pd配置有感光鼓1a、1b、1c、1d,上述感光鼓1a、1b、1c、1d承载有各种颜色的可视图像(调色剂像),此外,利用驱动装置(未图示)而沿着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中间转印带8与各图像形成部Pa~Pd相邻设置。形成在上述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像在依次转印到边与各感光鼓1a~1d抵接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上之后,在二次转印辊9处一次转印到转印纸P上,进而在定影部7处定影在转印纸P上,然后从装置主体排出。在使感光鼓1a~1d沿着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对各感光鼓1a~1d执行图像形成工序。
用于转印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收容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下部的纸盒内,并借助供纸辊和对准辊对朝向二次转印辊9输送。此外,在二次转印辊9的下游侧配置有刮板状的带清洁器19,该带清洁器19用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接着,对图像形成部Pa~Pd进行说明。在配置成能够转动的感光鼓1a~1d的周围和下方设置有:带电器2a、2b、2c、2d,使感光鼓1a~1d带电;曝光单元4,使图像信息曝光于各感光鼓1a~1d;显影装置3a、3b、3c、3d,在感光鼓1a~1d上形成调色剂像;以及清洁部5a、5b、5c、5d,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a~1d上的显影剂(调色剂)。
如果从个人计算机等上位装置进行了开始图像形成的输入,则首先利用带电器2a~2d使感光鼓1a~1d的表面均匀带电,接着利用曝光单元4照射光,从而在各感光鼓1a~1d上形成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影。利用补充装置(未图示)向显影装置3a~3d分别以规定量填充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利用显影装置3a~3d向感光鼓1a~1d上供给上述调色剂,并且利用静电附着来形成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与利用曝光单元4的曝光形成的静电潜影对应。
并且,以规定的转印电压向中间转印带8赋予电场之后,利用一次转印辊6a~6d,将感光鼓1a~1d上的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此后,为了准备接下来进行的新静电潜影的形成,利用清洁部5a~5d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a~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8架设于多个张紧架设辊,所述张紧架设辊包含上游侧的输送辊10和下游侧的驱动辊11,如果中间转印带8伴随着由驱动电机(未图示)驱动的驱动辊11的转动而开始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转印纸P在规定的时机朝向与中间转印带8相邻设置的二次转印辊9输送,从而被转印彩色图像。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被朝向定影部7输送。
向定影部7输送的转印纸P被定影辊对13加热和加压,调色剂像定影于转印纸P的表面,从而形成规定的彩色图像。形成有彩色图像的转印纸P利用向多个方向分路的分路部14来分配输送方向。仅在转印纸P的单面形成图像时,直接利用排出辊对15向排出盘17排出,或者在向翻转输送通道18输送并进行双面印刷之后,利用排出辊对15向排出盘17排出。
图2是表示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显影装置3a的结构的侧视断面图。另外,在此对图1的图像形成部Pa所配置的显影装置3a进行说明,由于图像形成部Pb~Pd所配置的显影装置3b~3d的结构也基本相同,所以省略了说明。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3a包括收纳有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容器22。显影容器22形成有使显影辊20朝向感光鼓露出的开口22a,并利用分隔壁22b划分为第一输送室22c和第二输送室22d。在第一输送室22c和第二输送室22d中,由第一螺旋式搅拌器(第一搅拌构件)43和第二螺旋式搅拌器(第二搅拌构件)44构成的搅拌构件42配置成能够转动,第一螺旋式搅拌器43和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用于进行搅拌以使从未图示的调色剂容器供给的调色剂(带正电的调色剂)与载体混合从而带电。
并且,利用第一螺旋式搅拌器43和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边搅拌显影剂边沿着轴向输送显影剂,并且显影剂借助形成在分隔壁22b的两端的连通部22e、22f(参照图3)而在第一输送室22c和第二输送室22d之间循环。在图示的例子中,显影容器22向左斜上方延伸,在显影容器22内且在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的上方配置有磁辊(显影剂载体)21,在磁辊21的左斜上方相对地配置有显影辊20。并且,显影辊20在显影容器22的开口22a侧(图2的左侧)与感光鼓1a相对,磁辊21和显影辊20沿着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另外,显影容器22配置有与第一螺旋式搅拌器43相对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未图示),根据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从补充装置(未图示)借助显影剂补充口22g向显影容器22内补充调色剂。
磁辊21由非磁性的转动套筒21a和固定磁铁构件21b构成,该固定磁铁构件21b具有内置于转动套筒21a的多个磁极。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磁铁构件21b的磁极是主极35、限制极(切头用磁极)36、输送极37、剥离极38和吸取极39这五极结构。磁辊21和显影辊20在其对置位置(相对位置)处隔开规定的间隔相对。
此外,显影容器22沿着磁辊21的长边方向(图2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安装有切头刮板25,切头刮板25在磁辊21的转动方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上相比于显影辊20和磁辊21的相对位置更位于上游侧。并且,在切头刮板25的顶端部和磁辊21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间隔)。
显影辊20由非磁性的显影套筒20a和固定在显影套筒20a内的显影辊侧磁极20b构成。显影辊侧磁极20b的极性与固定磁铁构件21b的相对的磁极(主极)35的极性不同。
如上所述,利用第一螺旋式搅拌器43和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边对显影剂进行搅拌边使显影剂在显影容器22内循环,从而使调色剂带电,并且利用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将显影剂朝向磁辊21输送。由于切头刮板25与固定磁铁构件21b的限制极36相对,所以切头刮板25通过使用非磁性体或与限制极36不同极性的磁性体,在切头刮板25的顶端与转动套筒21a之间的间隙产生相互吸引方向的磁场。
利用上述磁场,在切头刮板25和转动套筒21a之间形成磁刷。并且,如果磁辊21上的磁刷在被切头刮板25限制层厚之后向与显影辊20相对的位置移动,则由于被固定磁铁构件21b的主极35和显影辊侧磁极20b赋予相互吸引的磁场,所以磁刷与显影辊20的表面接触。并且,利用向磁辊21施加的直流偏压与向显影辊20施加的直流偏压之间的电位差以及磁场,在显影辊20上形成调色剂薄层。
由磁刷形成在显影辊20上的调色剂薄层利用显影辊20的转动而向感光鼓1a与显影辊20的相对部分输送,并且调色剂利用显影辊20与感光鼓1a之间的电位差而飞翔,从而使感光鼓1a上的静电潜影显影。
如果转动套筒20a进一步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此时利用与主极35相邻的不同极性的剥离极38产生的水平方向(辊的周向)的磁场,磁刷离开显影辊20的表面,未用于显影而残留的调色剂从显影辊20回收到转动套筒21a上。如果转动套筒21a进一步转动,则由于被固定磁铁构件21b的剥离极38和与其相同极性的吸取极39赋予排斥的磁场,所以调色剂在显影容器22内脱离转动套筒21a。并且,在利用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进行搅拌和输送之后,再次以适当的调色剂浓度均匀带电的双组分显影剂利用吸取极39在转动套筒21a上再次形成磁刷,并且向切头刮板25输送。
接着,对显影装置3a的搅拌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显影装置3a的搅拌部的俯视断面图(从图2的XX’箭头方向观察的断面图)。
如上所述,显影容器22形成有第一输送室22c、第二输送室22d、分隔壁22b、上游侧连通部22e、下游侧连通部22f和显影剂补充口22g,此外还形成有显影剂排出口22h、上游侧壁部22i和下游侧壁部22j。另外,在第一输送室22c中,将图3的左侧作为上游侧,将图3的右侧作为下游侧,此外,在第二输送室22d中,将图3的右侧作为上游侧,将图3的左侧作为下游侧。因此,连通部和侧壁部以第二输送室22d为基准来称呼上游和下游。
分隔壁22b沿着显影容器22的长边方向延伸,将第一输送室22c和第二输送室22d划分成并列。分隔壁22b的长边方向的右侧端部与上游侧壁部22i的内壁部一起形成上游侧连通部22e,另一方面,分隔壁22b的长边方向的左侧端部与下游侧壁部22j的内壁部一起形成下游侧连通部22f。并且,显影剂能够在第一输送室22c、上游侧连通部22e、第二输送室22d和下游侧连通部22f内循环。
显影剂补充口22g配置在第一输送室22c的上游侧(图3的左侧),是用于从设置在显影容器22的上部的显影剂补充容器(省略图示)向显影容器22内补充新的调色剂和载体的开口。
显影剂排出口22h在第二输送室22d的下游侧沿着第二输送室22d的长边方向连续地设置,是用于排出因补充显影剂而在第一输送室22c和第二输送室22d内多余的显影剂的开口。
在第一输送室22c内配置有第一螺旋式搅拌器43,在第二输送室22d内配置有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
第一螺旋式搅拌器43具有第一转动轴43b和第一螺旋叶片(第一输送叶片)43a,该第一螺旋叶片43a与第一转动轴43b一体设置,并且沿着第一转动轴43b的轴向以固定节距形成为螺旋状。此外,第一螺旋叶片43a延伸至第一输送室22c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侧,并与上游侧连通部22e和下游侧连通部22f相对设置。第一转动轴43b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撑于显影容器22的上游侧壁部22i和下游侧壁部22j。
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具有第二转动轴44b和第二螺旋叶片(第二输送叶片)44a,该第二螺旋叶片44a与第二转动轴44b一体设置,由沿着第二转动轴44b的轴向以与第一螺旋叶片43a相同的节距且与第一螺旋叶片43a朝向相反方向的(相反相位的)叶片形成为螺旋状。此外,第二螺旋叶片44a具有磁辊21的轴向长度以上的长度,并且延伸至与上游侧连通部22e相对的位置。第二转动轴44b与第一转动轴43b平行配置,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撑于显影容器22的上游侧壁部22i和下游侧壁部22j。
此外,限制部52和排出叶片53与第二螺旋叶片44a一起一体地配置于第二转动轴44b。
限制部52配置在第二输送室22d内,在第二输送室22d内阻挡向下游侧输送的显影剂,并且能够将规定量以上的显影剂朝向显影剂排出口22h输送。限制部52由设置于第二转动轴44b的螺旋叶片构成,并且由与第二螺旋叶片44a朝向相反方向的(相反相位的)叶片形成为螺旋状。此外,限制部52具有比第二螺旋叶片44a小且比排出叶片53大的外径,并且设定成比第二螺旋叶片44a的节距小。此外,限制部52设置成在显影容器22的内周面(例如下游侧壁部22j等)和限制部52的外周部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多余的显影剂通过上述间隙向显影剂排出口22h输送。
第二转动轴44b延伸至显影剂排出口22h内。显影剂排出口22h内的第二转动轴44b设置有排出叶片53。排出叶片53由与第二螺旋叶片44a朝向相同方向的螺旋状叶片构成,但是与第二螺旋叶片44a相比节距小且叶片的外径小。因此,如果第二转动轴44b转动,则排出叶片53也转动,越过限制部52而输送到显影剂排出口22h内的多余的显影剂朝向图3的左侧输送,并且向显影容器22的外部排出。另外,排出叶片53、限制部52和第二螺旋叶片44a利用合成树脂与第二转动轴44b一体成型。
显影容器22的外壁配置有齿轮61~64。齿轮61、62固定于第一转动轴43b,齿轮64固定于第二转动轴44b,齿轮63能够转动地保持于显影容器22,并且与齿轮62、64啮合。
在未补充新的显影剂的显影时,如果利用电机等驱动源使齿轮61转动,则第一螺旋叶片43a与第一转动轴43b一起转动,利用第一螺旋叶片43a,将第一输送室22c内的显影剂朝向箭头P方向输送,此后显影剂通过上游侧连通部22e向第二输送室22d内输送。此外,如果与第二转动轴44b联动的第二螺旋叶片44a与第二转动轴44b一起转动,则利用第二螺旋叶片44a,将第二输送室22d内的显影剂朝向箭头Q方向输送。因此,显影剂从第一输送室22c通过上游侧连通部22e向第二输送室22d内输送,并且不越过限制部52而是通过下游侧连通部22f向第一输送室22c输送。
如上所述,显影剂边从第一输送室22c沿着上游侧连通部22e、第二输送室22d和下游侧连通部22f循环边被搅拌,并且搅拌后的显影剂朝向磁辊21供给。
接着,对从显影剂补充口22g补充显影剂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果因显影而消耗了调色剂,则从显影剂补充口22g向第一输送室22c内补充包含载体的显影剂。
与显影时同样,补充的显影剂利用第一螺旋叶片43a在第一输送室22c内朝向箭头P方向输送,此后通过上游侧连通部22e向第二输送室22d内输送。此外,利用第二螺旋叶片44a,将第二输送室22d内的显影剂朝向箭头Q方向输送。如果限制部52伴随着第二转动轴44b的转动而转动,则利用限制部52向显影剂赋予相反方向(箭头P方向)的输送力。显影剂由于被上述限制部52阻挡从而量增多,多余的显影剂越过限制部52并通过显影剂排出口22h向显影容器22的外部排出。
接着,对显影剂排出口22h周边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第二转动轴44b具有:大轴径部44c;小轴径部44d,具有比大轴径部44c小的直径;以及轴径变化部44e,配置在大轴径部44c和小轴径部44d的边界。大轴径部44c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44a,小轴径部44d设置有限制部52和排出叶片53。即,轴径变化部44e设置在第二螺旋叶片44a和限制部52之间。
小轴径部44d的直径在大轴径部44c的直径的3/4以上。即,大轴径部44c的直径例如为8mm时,小轴径部44d的直径在6mm以上。轴径变化部44e配置在与下游侧连通部22f相对的位置,并且形成为轴径沿着第二转动轴44b的轴向逐渐变化的锥形。
第二输送室22d具有:大内径部22k,配置有第二螺旋叶片44a,并具有第一内径;以及小内径部22l,配置有限制部52,并具有比第一内径小且比显影剂排出口22h的内径大的第二内径。
限制部52的外周部与小内径部22l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螺旋叶片44a的外周部与大内径部22k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且大于排出叶片53的外周部与显影剂排出口22h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螺旋叶片44a的外周部与大内径部22k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排出叶片53的外周部与显影剂排出口22h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为相同尺寸。
此外,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在第二螺旋叶片44a和限制部52之间配置有圆盘(阻挡构件)55。圆盘55与第二螺旋叶片44a、限制部52和排出叶片53一起,由合成树脂与第二转动轴44b一体成型。
圆盘55遍布第二转动轴44b的整个周向沿着径向突出,并且阻挡由第二螺旋叶片44a输送的显影剂。圆盘55配置在从轴径变化部44e到第二螺旋叶片44a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大轴径部44c),在此,与轴径变化部44e的位于第二螺旋叶片44a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
圆盘55具有第二螺旋叶片44a以下且限制部52以上的外径。此外,圆盘55配置在大内径部22k内,并且配置在与下游侧连通部22f相对的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结构,利用第二螺旋叶片44a向箭头Q方向输送的显影剂的输送力被圆盘55阻挡而暂时变弱。并且,利用限制部52向显影剂赋予相反方向的输送力而将显影剂朝向箭头P方向推回。即,圆盘55起到缓冲的作用,用于降低从第二输送室22d朝向限制部52的显影剂的输送力(压力)。此外,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的转速越快,则由圆盘55产生的缓冲效果(减速效果)越大,通过限制部52的显影剂的速度和量难以依存于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的转速(显影剂输送速度)。
此外,将圆盘55设置在与下游侧连通部22f相对的位置,由此起到调整向第一螺旋式搅拌器43侧移动的显影剂量和通过限制部52的显影剂量的作用,可以利用圆盘55的设置位置和圆盘55的尺寸(直径、厚度)来调整上述的显影剂量。
另外,圆盘55的外径小于构成限制部52的反向卷绕的螺旋叶片的外径时,圆盘55的缓冲效果(减速效果)不充分,由第二螺旋叶片44a输送来的显影剂容易向限制部52移动。因此,优选的是,圆盘55的外径在构成限制部52的反向卷绕的螺旋叶片的外径以上。
并且,如果从显影剂补充口22g补充显影剂,显影容器22内的显影剂的量增多,则利用圆盘55来降低压力,限制部52附近的显影剂越过限制部52向排出叶片53(显影剂排出口22h)移动,并从显影剂排出口22h排出多余的显影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圆盘55配置在从轴径变化部44e到第二螺旋叶片44a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在圆盘55附近形成凹部,所以能够抑制显影剂滞留于凹部而使显影剂凝聚。因此,可以抑制凝聚的显影剂(和调色剂)借助磁辊21而附着于显影辊20从而产生由色点引起的图像不良。
另外,在第二螺旋叶片44a和将显影剂朝向与第二螺旋叶片44a相反的方向输送的限制部52之间设置圆盘55时,利用第二螺旋叶片44a向圆盘55输送的显影剂的压力高,显影剂容易凝聚在圆盘55附近,所以采用本发明是特别有效的。
此外,与将限制部52设置于大轴径部44c时相比,通过将限制部52设置于小轴径部44d,可以使限制部52的外径(从第二转动轴44b外周面的突出量)的设计范围变大。
此外,如上所述,轴径变化部44e形成为轴径沿着第二转动轴44b的轴向逐渐变化的锥形。因此,由于能够使第二转动轴44b的轴径逐渐变化,所以利用限制部52朝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的显影剂不会滞留在轴径变化部44e的台阶部分。其结果,可以使显影剂沿着轴径变化部44e朝向径向外侧(圆盘55的外周部侧)顺畅地扩散。
此外,如上所述,限制部52具有比第二螺旋叶片44a小的外径。由此,能够抑制限制部52的表面面积变得过大而使朝向相反的方向的显影剂输送力变得过大。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输送室22d具有:大内径部22k,配置有第二螺旋叶片44a,并具有第一内径;以及小内径部22l,配置有限制部52,并具有比第一内径小且比显影剂排出口22h的内径大的第二内径。由此,可以抑制限制部52的外周部与显影容器2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变得过大,从而能够使朝向显影剂排出口22h移动的显影剂量适当。
此外,显影剂排出口22h具有比第二输送室22d小的内径,且轴径变化部44e配置在第二螺旋叶片44a和限制部52之间。由此,与轴径变化部44e配置在限制部52和排出叶片53之间时不同,可以防止大轴径部44c一直配置到显影剂排出口22h的附近。因此,由于能够抑制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的第二转动轴44b的外周面与显影剂排出口22h的上游侧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变窄,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剂凝聚。
圆盘55配置在大内径部22k内。因此,由于可以抑制圆盘55的外周部与第二输送室22d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变窄,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剂凝聚。
此外,如上所述,小轴径部44d的直径在大轴径部44c的直径的3/4以上。因此,由于可以抑制小轴径部44d的直径变得过小而限制部52的表面面积变得过大,所以能够抑制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的转矩增大。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具有磁辊21和显影辊20的显影装置,也能够应用于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各种显影装置。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输送室22c和第二输送室22d作为显影容器22内的显影剂循环路径的两轴输送式显影装置,但是也能够应用于具有回收输送室的三轴输送式显影装置,该回收输送室回收从磁辊21剥离的显影剂并使显影剂在第二输送室22d中合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在第一转动轴43b和第二转动轴44b的外周面上分别连续地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43a和第二螺旋叶片44a的第一螺旋式输送器43和第二螺旋式输送器44,但是输送显影剂的输送叶片并不限定于螺旋叶片,例如也可以使用如下的搅拌输送构件:该搅拌输送构件将多个半月状板件(将圆形板分割成两部分)以规定的倾斜角度交替配置在第一转动轴43b和第二转动轴44b的外周面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圆盘55作为阻挡构件,但是例如也可以设置多边形状的构件作为阻挡构件。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串列式彩色打印机,也能够应用于数字或模拟方式的黑白复印机、黑白打印机、彩色复印机和传真机等采用双组分显影方式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以下利用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
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调查了改变圆盘55的配置位置时产生由显影剂凝聚引起的色点的页数的变化。另外,在包含感光鼓1b和显影装置3b的品红色的图像形成部Pb中进行实验。
作为实验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图4所示的从轴径变化部44e到第二螺旋叶片44a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大轴径部44c)配置有圆盘55的显影装置3b。此外,如图5所示,比较例采用了在小轴径部44d中的轴径变化部44e附近配置有圆盘55的显影装置3b。另外,在比较例中,在圆盘55和轴径变化部44e之间形成有凹部D。
用于本发明和比较例的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的第二螺旋叶片44a是外径18mm、节距30mm的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44a的外周部与大内径部22k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间隔)是1.0mm。此外,限制部52由外径12mm、节距5mm的两个反向卷绕(相反相位)的螺旋叶片构成,限制部52的外周部与小内径部22l的内周面之间之间的间隙是1.5mm。排出叶片53是外径8mm、节距5mm的螺旋叶片,排出叶片53的外周部与显影剂排出口22h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是1.0mm。大轴径部44c的直径是8mm,小轴径部44d的直径是6mm。
圆盘55的外径是17mm,圆盘55的外周部与大内径部22k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是1.5mm。
向本发明和比较例的显影装置3b的显影容器22分别填充包含平均粒径6.7μm的带正电的调色剂和铁氧体载体的显影剂270g,将第一螺旋式搅拌器43和第二螺旋式搅拌器44的转动速度固定为300rpm,在以印刷率20%连续印刷20000页之后,以印刷率0%印刷100页,通过目视调查产生由显影剂凝聚引起的色点的页数。另外,在上述实验中,使用在高温高湿环境下(32.5℃、80%)为低熔点的调色剂,并使调色剂浓度(T/C)为8%,以便容易发生显影剂凝聚。并且,本发明和比较例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图6表示其结果。
从图6可以明显看出,与比较例的显影装置3b相比,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b中,产生色点的页数减少。这是因为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b中通过在从轴径变化部44e到第二螺旋叶片44a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大轴径部44c)配置圆盘55,可以抑制在圆盘55附近形成凹部,从而抑制显影剂滞留于凹部而使显影剂凝聚,因而具有抑制产生由色点引起的图像不良的效果。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确认,在从轴径变化部44e到第二螺旋叶片44a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大轴径部44c)配置有圆盘55的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b中,由于可以抑制显影剂滞留于凹部而使显影剂凝聚,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产生由色点引起的图像不良。

Claims (10)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影容器,收容包含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并具有:多个输送室,包含相互并列配置的第一输送室和第二输送室;连通部,在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侧连通所述第一输送室和所述第二输送室;显影剂补充口,补充显影剂;以及显影剂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室的下游侧端部,排出多余的显影剂;
第一搅拌构件,由第一转动轴和形成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周面上的第一输送叶片构成,沿着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向搅拌并输送所述第一输送室内的显影剂;
第二搅拌构件,由第二转动轴和形成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周面上的第二输送叶片构成,沿着与所述第一搅拌构件相反的方向搅拌并输送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以及
显影剂载体,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显影容器,在表面承载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
所述第二搅拌构件具有:
由输送叶片构成的限制部,所述输送叶片在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第二输送叶片的下游侧,将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朝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叶片相反的方向输送;
排出叶片,在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限制部的下游侧,将显影剂朝向与所述第二输送叶片相同的方向输送,并且将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排出口排出;以及
阻挡构件,在所述第二输送室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限制部的上游侧,阻挡由所述第二输送叶片输送的显影剂,
所述第二转动轴具有:大轴径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输送叶片;小轴径部,设置有所述限制部和所述排出叶片,并且具有比所述大轴径部小的直径;以及轴径变化部,配置在所述大轴径部和所述小轴径部的边界,
所述阻挡构件配置在从所述轴径变化部到所述第二输送叶片的下游侧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径变化部形成为轴径沿着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向逐渐变化的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具有比所述第二输送叶片小且比所述排出叶片大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构件具有在所述第二输送叶片以下且在所述限制部以上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室具有:大内径部,配置有所述第二输送叶片,并且具有第一内径;以及小内径部,配置有所述限制部,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内径小且比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的内径大的第二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构件配置在所述大内径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的外周部与所述小内径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输送叶片的外周部与所述大内径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轴径部的直径在所述大轴径部的直径的3/4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构件形成在与所述第二输送室的下游侧的所述连通部相对的位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1710522354.6A 2016-07-05 2017-06-30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7577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3237 2016-07-05
JP2016133237A JP6519542B2 (ja) 2016-07-05 2016-07-05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7125A true CN107577125A (zh) 2018-01-12
CN107577125B CN107577125B (zh) 2020-09-04

Family

ID=60910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2354.6A Active CN107577125B (zh) 2016-07-05 2017-06-30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64896B2 (zh)
JP (1) JP6519542B2 (zh)
CN (1) CN1075771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5547B2 (en) 2007-06-05 2015-11-03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oilfield production operations
JP7379976B2 (ja) 2019-09-12 2023-11-1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67449B2 (ja) * 2019-10-15 2023-10-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0430A1 (en) * 2007-04-19 2008-10-23 Fuji Xerox Co., Ltd.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carri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57577A (zh) * 2009-07-15 2011-01-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03344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9174A (zh) * 2010-06-21 2011-12-2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59816A (ja) * 2011-01-12 2012-08-2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93878A (zh) * 2014-05-13 2015-11-25 夏普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348262B1 (en) * 2015-02-19 2016-05-2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veloper supply port and developer discharge por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910A (zh) * 2008-11-17 2010-06-16 株式会社东芝 显影装置、显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144A (ja) * 2011-01-26 2012-08-1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92419B2 (ja) * 2011-02-07 2013-09-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攪拌搬送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573B2 (ja) * 2012-12-12 2015-09-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07258B2 (ja) 2013-06-28 2017-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177037B2 (ja) * 2013-07-23 2017-08-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261294B2 (ja) * 2013-11-15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195370B2 (ja) * 2013-11-21 2017-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167365B2 (ja) * 2013-11-26 2017-07-26 エスプリンティン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4520A (ja) * 2014-03-25 2015-10-2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5903B2 (ja) * 2014-09-03 2018-09-05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現像装置
JP6241437B2 (ja) * 2015-03-10 2017-12-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08175B2 (ja) * 2015-06-19 2018-04-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80250B2 (ja) * 2015-06-19 2018-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18297B2 (ja) * 2015-08-20 2019-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447532B2 (ja) * 2016-02-01 2019-0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0430A1 (en) * 2007-04-19 2008-10-23 Fuji Xerox Co., Ltd.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carri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57577A (zh) * 2009-07-15 2011-01-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03344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9174A (zh) * 2010-06-21 2011-12-2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59816A (ja) * 2011-01-12 2012-08-2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93878A (zh) * 2014-05-13 2015-11-25 夏普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348262B1 (en) * 2015-02-19 2016-05-2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veloper supply port and developer discharge por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7125B (zh) 2020-09-04
JP2018005030A (ja) 2018-01-11
US9964896B2 (en) 2018-05-08
US20180011425A1 (en) 2018-01-11
JP6519542B2 (ja) 2019-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4844B (zh)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11832B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393765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257337B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77125A (zh)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57336B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57338B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74758B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8062013B (zh) 搅拌输送部件、具备该部件的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055405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7577124B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627735B2 (ja) 攪拌搬送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5095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27736B2 (ja) 攪拌搬送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4572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782A (ja) スクリュー及び現像装置
CN102135746A (zh)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JP2020056947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649664B2 (ja) 現像装置
JP2019191240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S6375767A (ja) 現像剤供給装置における現像剤撹拌構造
JP2017111294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11597B2 (ja) 現像装置
JP2016173455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