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6023B -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6023B
CN107576023B CN201710852692.6A CN201710852692A CN107576023B CN 107576023 B CN107576023 B CN 107576023B CN 201710852692 A CN201710852692 A CN 201710852692A CN 107576023 B CN107576023 B CN 107576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lothes drying
indoor unit
chamber
communica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26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6023A (zh
Inventor
刘超超
李英舒
曾福祥
王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526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60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6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6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6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6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干衣腔室和多个换热腔室,且具有换热模式和多种干衣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当室内机运行于任一干衣模式时,连通干衣腔室和多个换热腔室,以使换热腔室内的气流进入干衣腔室并流过放置于其内的潮湿衣物;以及当室内机运行于换热模式时,阻断干衣腔室和多个换热腔室受控,并使得多个换热腔室分别向室内吹送换热气流。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使室内机在运行干衣模式时持续促使其内的换热腔室和干衣腔室进行气体交换,以利用室内机内部整体空间实现干衣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立式空调的室内机部分空间浪费,空调除了制冷制热季节利用率不高。如何在温度适宜季节也能利用空调进行一些必要的日常工作,是本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干衣腔室和多个换热腔室,且具有换热模式和多种干衣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运行于任一所述干衣模式时,连通所述干衣腔室和所述多个换热腔室,以使至少一个所述换热腔室内的至少部分气流进入所述干衣腔室并流过放置于其内的潮湿衣物;以及
当所述室内机运行于所述换热模式时,阻断所述干衣腔室和所述多个换热腔室受控,并使得多个所述换热腔室分别向室内吹送换热气流。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包括其内限定有作为换热腔室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作为干衣腔室的第三腔室的壳体,所述第一腔室具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具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促使所述壳体内空气流动,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干衣模块,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配置成分别通过可受控打开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多种干衣模式中包括普通干衣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及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运行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以使环境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并促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三腔室,以及促使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以及经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分别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受控制热,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热,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受控制冷,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获取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处温度;以及
当所述第二连通口处温度升至与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终止温度差值时,判定干衣完成。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切换为普通干衣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并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获取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的启动运行频率;
当所述室内机切换为普通干衣模式后,若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在第一时间内不能达到预设的初始温度值,则增加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
若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在连续多个所述第一时间内不能达到预设的初始温度值,则降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若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高于预设的运行温度阈值,则增加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
若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增加后的第二时间内仍高于所述运行温度阈值,则降低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换热模式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以使分别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空气分别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以及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形成独立的换热气流并分别自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至周围环境。
可选地,所述干衣模式还包括制热干衣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制热干衣模式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以及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制热干衣模式时,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制热,使所述第二换热器根据所述室内机所处环境湿度在制热和制冷运行状态之间切换;且
所述第二换热器在运行制热时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热温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制热干衣模式时,获取所述环境湿度,并比较其与预设的湿度阈值的大小;其中
当所述环境湿度大于所述湿度阈值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受控制冷;以及
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等于预设的湿度阈值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受控制热。
可选地,所述干衣模式还包括制冷干衣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制冷干衣模式时,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并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同时受控制冷;以及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制冷干衣模式时,关闭所述第一风机,运行所述第二风机,以促使环境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并经由第一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三腔室,以及促使所述第三腔室内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并经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所述室内机。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使室内机在运行干衣模式时持续促使其内的换热腔室和干衣腔室进行气体交换,以利用室内机内部整体空间实现干衣功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使室内机在运行干衣模式时持续吸入环境空气并在干衣后将其排出,以提高干衣效率且促进室内空气循环。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使室内机的依次连通用于形成烘干气流的第一腔室、用于放置潮湿衣物的第三腔室和用于冷却除湿的第二腔室的风路中形成持续的干衣气流,以持续将第一腔室内相对干燥且温度较高的干衣气流吹入第三腔室,并将第三腔室的干衣模块内的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中的水分带走,形成湿热空气,以及将该湿热空气吸入至第二腔室内,并通过其内运行制冷的第二换热器使该湿度较大的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以对该湿热空气进行降温除湿,而后将干燥后的空气吹送回室内环境中。由此,可避免干衣产生的湿热空气从室内机直接流出至室内环境,使在正在进行干衣的空调器不会对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且可持续地提供干燥舒适的空气促进室内环境空气循环。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普通干衣模式和制热干衣模式下的风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换热模式下的风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制冷干衣模式下的风路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原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普通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热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冷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室内机具有干衣腔室和换热腔室,且具有换热模式和多种干衣模式。具体地,当室内机运行于任一干衣模式时,干衣腔室和换热腔室受控连通,以使气流流过放置在干衣腔室内的潮湿衣物。当室内机运行于换热模式时,干衣腔室和换热腔室受控阻断。本发明的室内机通过设置干衣腔室并使其可受控地与室内机原有的换热腔室连通,因此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干衣功能,提高其实用性。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的示意性结构图。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壳体内可限定有作为换热腔室的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以及作为干衣腔室的第三腔室30。壳体上可设置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以及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以分别允许或阻止室内环境空气进入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以及分别允许或阻止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内的空气流出至室内环境。
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100和第二风机200,以促使壳体内空气流动。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以分别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地,第三腔室30内可设置有干衣模块,且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配置成分别通过可受控打开的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与第三腔室30连通。
特别地,多种干衣模式包括普通干衣模式、制热干衣模式和制冷干衣模式。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在普通干衣模式和制热干衣模式下的风路示意图。
参见图2,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22在普通干衣模式下受控打开,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21在普通干衣模式下受控关闭,以使环境空气经由第一进风口11流入壳体,并经由第二出风口22流出壳体。进一步地,第一风机100和第二风机200在普通干衣模式下配置成促使第一腔体内的空气经由第一连通口31进入第三腔室30,以及促使第三腔室30内的空气经由第二连通口32进入第二腔室20。
也即是,本发明的室内机1由于具有依次连通的具有第一风机100的第一腔室10、具有第二风机200的第二腔室20和设置有干衣模块的第三腔室30以实现干衣功能,并可在运行普通干衣模式时持续吸入环境空气并在干衣后将其排出,以提高干衣效率且促进室内空气循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01配置成在普通干衣模式下受控制热,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二换热器201配置成在普通干衣模式下受控制冷,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冷却。
也即是,环境空气可在第一风机100的作用下被吸入至机壳进入第一腔室10内,并在第一换热器101的作用下换热形成相对干燥的高温气体。而后,该高温气体被第一风机100吹送至第三腔室30内并流经存放有潮湿衣物的干衣模块。高温气体带走潮湿衣物中的水分形成高温高湿度气流,并在第二风机200的作用下被吸入至第二腔室20内。进入第二腔室20内的湿热气流接触制冷运行的第二换热器201发生冷凝,并形成温度降低的干燥空气被吹送出机壳回到周围环境中。
本发明的室内机1具有可依次连通的用于形成烘干气流的第一腔室10、用于放置潮湿衣物的第三腔室30和用于冷却除湿的第二腔室20,其连通的风路中形成持续的干衣气流,以持续将第一腔室10内相对干燥且温度较高的干衣气流吹入第三腔室30,并将第三腔室30的干衣模块内的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中的水分带走,形成湿热空气,以及将该湿热空气吸入至第二腔室20内,并通过其内运行制冷的第二换热器201使该湿度较大的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以对该湿热空气进行降温除湿,而后将干燥后的空气吹送回室内环境中。
由此,本发明的室内机1可避免干衣产生的湿热空气从室内机1直接流出至室内环境,使在正在进行干衣的空调器不会对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有效防止室内机1在处于普通干衣模式下给室内用户带来不便或不舒适的感觉,且可持续地提供干燥舒适的空气促进室内环境空气循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可分别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内侧。第一风机100和第二风机200分别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01与第一出风口12之间以及第二换热器201与第二出风口22之间。具体地,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分别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一风机100之间以及第二进风口21与第二换热器201之间。
也即是,第一连通口31配置成位于第一换热器101的下游。由此,自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腔室10的环境空气可先流经第一换热器101并与其进行热交换形成高温空气,而后被第一风机100吹送至第一连通口31并通过第一连通口31进入第三腔室30。进一步地,第二连通口32配置成位于第二换热器201的上游。由此,在第三腔室30内形成的湿热气流在进入第二腔室20后可首先接触第二换热器201进行冷凝除湿以形成相对干燥低温的空气,而后在第二风机200的吹送下流向第二出风口22并流出至周围环境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干衣模块配置成设置于自第一连通口31至第二连通口32的送风路径上,以使经由第一连通口31进入第三腔室30的空气通过干衣模块后,再经由第二连通口32流出第三腔室30。也即是,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可错开设置,以保证进入第三腔室30的相对干燥高温的全部烘干气体均可流经干衣模块并对其内放置的潮湿衣物进行烘干。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配置成分别位于第三腔室30的上方和下方。第一连通口31设置于将第一腔室10和第三腔室30隔离开的第一分隔板的前部,且位于第一风机100的下游,第二连通口32设置于将第二腔室20和第三腔室30隔离开的第二分隔板的后部,且位于第二风机200的上游,以使第一腔室10内的空气自第三腔室30的前侧顶部流入第三腔室30,并向后向下流动通过干衣模块后自第三腔室30的后侧底部流出第三腔室30。
也即是,第一腔室10、第三腔室30和第二腔室20依次自上向下设置在室内机1的机壳内部,并通过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相互分开,以使室内机1内部结构紧凑,且减小室内机1整体的占地面积。具体地,第一腔室10和第三腔室30之间可通过第一分隔板隔离开。第一分隔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一腔室10的底壁,其下表面形成第三腔室30的上表面。第一连通口31为开设在第一分隔板上的通孔。相应地,第三腔室30和第二腔室20之间可通过第二分隔板隔离开。第二分隔板的上表面形成第三腔室30的底壁,其下表面形成第二腔室20的上表面。第二连通口32为开设在第二分隔板上的通孔。进一步地,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可分别具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风门,以使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受控连通或封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处均可设置导风结构,以引导第一腔室10内的空气进入第三腔室30以及引导第三腔室30内的空气进入第二腔室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干衣模块包括容纳桶300,容纳桶300的桶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301,以允许第三腔室30内的空气流入和流出容纳桶300。桶壁与至少部分壳体共同限定出干衣风道302,以引导自第一连通口31进入第三腔室30的至少部分空气流动至容纳桶300的背离第一连通口31的顶部、底部和周侧,并通过通气孔301进入至容纳桶300内。
也即是,自第一腔室10进入第三腔室30的烘干气流可分别多个部分,并分别经由容纳桶300的顶壁、侧壁和底壁上的多个通气孔301进入到容纳桶300内与其内的潮湿空气和潮湿衣物接触。具体地,至少部分换热气流可沿着侧壁和形成第三腔室30的部分壳体之间限定出的干衣风道302自上向下流动至容纳桶300的下方、第三腔室30的底部,并在流动过程中经由侧壁和底壁上的通气孔301进入容纳桶300。由此,容纳桶300内的潮湿衣物的顶部、周侧和底部均可与干燥的烘干气流接触,从而使得室内机1的干衣效率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容纳桶300可配置成可转动。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腔室30内可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容纳桶300进行类似洗衣机滚筒转动的运动。具体地,容纳桶300可呈圆柱形或截锥形,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其中心轴转动,从而使得其内潮湿衣物与自第一腔室10进入第三腔室30的用于干衣的换热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干衣效率,增强干衣效果。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在换热模式下的风路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具有换热模式,也即是普通的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的换热模式。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在换热模式下均受控打开,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在换热模式下均受控关闭,以使分别经由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进入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的空气分别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一风机100以及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201和第二风机200,形成独立的换热气流并分别自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流出至周围环境。
具体的,室内机1可在遥控器等输入端的控制下,由用户选取进入制冷或制热的换热模式运行。在换热模式下,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受控关闭,此时第三腔室30封闭。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受控打开,以允许环境空气分别进入至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内。在换热模式下,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可同时制冷或同时制热。进入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的环境空气分别与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进行热交换,以分别形成换热气流。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在换热模式下也受控打开,并允许第一腔室10内和第二腔室20内形成的换热气流分别自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流出机壳。也即是,在换热模式下,室内机1具有两个用于换热及送风的换热部(第一腔室10以及第二腔室20),且该两个换热部分别位于室内机1的上部和下部,以在竖直方向上覆盖室内的用户活动范围并向室内均匀送风,从而提高室内机1的换热效率,增强换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具有制热干衣模式。参见图2,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22在制热干衣模式下受控打开,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21在制热干衣模式下受控关闭。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101配置成在制热干衣模式下受控制热,第二换热器201配置成在制热干衣模式下根据室内机1所处环境湿度在制热和制冷运行状态之间切换。第二换热器201在运行制热时的温度小于第一换热器101的制热温度。
也即是,室内机1可通过制热干衣模式在运行干衣功能的同时实现制热。制热干衣模式与普通干衣模式具有相同的风路。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可同时运行制热,但第二换热器201的制热温度低于第一换热器101,由此使得与第三腔室30内形成的高湿度空气在进入第二腔室20并接触温度稍低的第二换热器201时温度降低,并在其内水分析出实现除湿后再经由第二出风口22吹送至周围环境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室内机1运行制热干衣模式的情况下,当环境湿度大于预设的湿度阈值时,第二换热器201受控制冷。当环境湿度小于等于预设的湿度阈值时,第二换热器201受控制热。环境湿度为此时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湿度阈值可根据环境温度和用户需求设置为60%至80%之间的任意湿度值。
也即是,室内机1运行制热干衣模式可增加室内湿度。当室内环境较为干燥时,上下换热器均制热,烘干气流内存留的部分水分被吹送回室室内环境。当室内环境较为湿润时,位于下游的第二换热器201可受控切换为运行制冷,由此,烘干气流内的大部分水分在接触第二换热器201时均已冷凝析出,由此室内机1可向室内吹送较为舒适干燥的气流。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在制冷干衣模式下的风路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还具有制冷干衣模式。参见图4,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在制冷干衣模式下均受控关闭,第一出风口12、第一连通口31、第二连通口32和第二出风口22在制冷干衣模式下均受控打开。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在制冷干衣模式下均受控制冷。特别地,第一风机100在制冷干衣模式下受控关闭,第二风机200在制冷干衣模式下受控运行。
也即是,室内机1可通过制冷干衣模式在运行干衣功能的同时实现制冷。此时,第一腔室10的第一进风口11关闭,第一出风口12打开用于进风。第一连通口31可靠近第一出风口12设置,第二风机200通过送风使第二腔室20产生负压,并持续吸入第三腔室30内空气,以使得室内的环境空气持续自第一出风口12、第一连通口31进入第三腔室30。也即是,制冷干衣模式下,室内机1通过环境空气进行干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还包括至少两个接水盘。两个接水盘可分别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的下方,以收集第一换热器101和/或第二换热器201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冷凝水。
也即是,接水盘的数量和尺寸需保证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上凝结的冷凝水在落下时均能够被收集。例如,每个换热器下方均可设置一个具有不小于其上方换热器的厚度和宽度的接水盘。第二换热器201下方的接水盘可配置成具有更大的容积,以收集干衣模式下产生大量冷凝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可均为平板型换热器,并分别垂直于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的进风风路。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可均具有不小于两个进风口宽度的横向尺寸和不小于两个进风口高度的纵向尺寸,以在壳体内部完全覆盖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以保证经由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进入壳体的空气均进行换热。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也可具有弧度或具有弯折角度等,以增大其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原理图。
参见图5,空调器具有与室内机1相连接的室外机。室外机内设置有压缩机、室外四通阀、室外蒸发器、外电子膨胀阀以及外风机组成室外机换热系统。当室内机1工作于换热模式中的制热模式、普通干衣模式以及制热干衣模式时,室外四通阀配置成使冷媒自此时位于第一换热器101上游的冷媒管路进入室内机1换热系统,自此时位于第二换热器201下游的冷媒管路流出室内机1换热系统。当室内机1工作于换热模式中的制冷模式以及制冷干衣模式时,室外四通阀配置切换状态使冷媒自此时位于第二换热器201上游的冷媒管路进入室内机1换热系统,自此时位于第一换热器101下游的冷媒管路流出室内机1换热系统。
如图5所示,室内机1中的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可通过冷媒管路连通,进一步地,冷媒管路中可设置有内电子膨胀阀51以控制冷媒流量以及调节其温度。
具体地,电子膨胀阀可配置成当室内机1处于换热模式时设置为最大开度,以使流经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的冷媒具有大致相同的温度,以实现同步制冷或制热。当室内机1处于普通干衣模式时,电子膨胀阀减小开度,以对自第一换热器101流向第二换热器201的冷媒进行降压节流,使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01后迅速蒸发吸热,由此对流经第二换热器201的湿热空气进行快速降温及除湿。
进一步地,当室内机1工作于制热干衣模式时,若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等于湿度阈值,则电子膨胀阀设置为最大开度,若室内环境湿度大于湿度阈值,则电子膨胀阀减小开度至普通干衣模式下的开度。
再进一步地,当室内机1工作于制冷干衣模式时,电子膨胀阀设置为最大开度。此时,第二换热器201内的冷媒首先与自第三腔室30内流动至第二腔室20的湿热气体换热,升温后的冷媒经由电器膨胀阀进入第一换热器101而后流出室内机1换热系统。
空调器具有分别工作于换热模式、普通干衣模式、制热干衣模式和制冷干衣模式的控制方法。换热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该相应的控制方法为一般热泵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普通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6,空调器在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运行普通干衣模式。
步骤S102,选取普通干衣模式档位。
步骤S104,获取室内温度Tr、室外温度Tw,并根据Tr和Tw获取压缩机的启动运行频率Hs。
步骤S106,室外四通阀切换为第一连通状态,压缩机以Hs频率启动运行。
步骤S108,将内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调节至第一内开度FN0,外电子膨胀阀调节至最大开度。
步骤S110,启动运行第一风机100和第二风机200,关闭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21,打开第一进风口11、第二出风口22、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
步骤S112,获取第一连通口31处温度Tg以及第二连通口32处温度Ts
步骤S114,判断Tg是否达到初始温度值Tg0,若是则执行步骤S118,若否,则执行步骤S116;
步骤S116,判断普通干衣模式是否已经持续运行第一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120,若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S114;
步骤S120,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加一频率差值Hz
步骤S124,判断Tg是否仍未达到Tg0,若是,则执行步骤S127,若否,则执行步骤S118。
步骤S127,将第一风机100转速和第二风机200转速均降低一转速值Z,并返回执行步骤S114。
步骤S118,判断Tg是否高于运行温度阈值Tg1,若是,则执行步骤S122,若否,则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22,将第一风机100转速和第二风机200转速均增加一转速值Z。
步骤S126,判断Tg是否仍高于Tg1,若是,则执行步骤S128,若否则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28,将压缩机运行频率降低至一预设的运行频率Ht
步骤S130,判断Tg与Ts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终止温度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3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18。
步骤S132,结束干衣。
在步骤S102中,普通干衣模式档位可以为多个,每档模式均具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温度不同的初始温度值Tg0。例如档位可以划分为:轻柔、普通以及强力,相应的初始温度值则可以为50℃、60℃以及70℃。当然,干衣档位也可分为多个并以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等依次命名排序,与之相对应的干衣温度(初始温度值Tg0)也可进一步地细化为50℃、55℃、60℃等。最低档和最高档的普通干衣模式对应的初始温度值Tg0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设定,例如可以分别为40℃和80℃。
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具有基准运行频率H,其具体数值由试验数据获取,优选压缩机额定制冷运行频率确定。在步骤S104中,压缩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下的启动运行频率Hs可根据以下公式获取:
Hs=H*(1-Tr/Tg0-(Tw-20)/100))
其中,H即是以赫兹为单位的基准运行频率值,Tr是以摄氏度为单位的室内机1所处环境的温度数值,Tw是以摄氏度为单位的室外机所处环境的温度数值,Tg0即是以摄氏度为单位的初始温度数值。
也即是,通过以上公式根据室内外温度进行校准后的压缩机运行频率,以通过调节换热器的温度保证室内机具有最佳的干衣效率。
在步骤S106中,室外四通阀的第一连通状态是指空调器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室外机四通阀的连通状态。
内电子膨胀阀51的第一内开度FN0可根据试验数据获取并预设在运行程序中,以保证第二换热器201的表面温度足够低,以对流经其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凝。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0之后还可再次循环执行一次或多次步骤S114至步骤S120。也即是,空调器可持续运行普通干衣模式达多个第一时间的时长,若期间第一连通口31处的干燥气流的温度仍一直未达到与其干衣档位相对应的初始温度值,可多次增加压缩机频率。具体地,第一时间可以为5至15分钟之间的任意值,例如可以为8分钟、10分钟、12分钟等。每次增加的频率差值Hz可由以下公式获取:
Hz=H*(Tg0-Tg)/Tg0
其中,Hz为以赫兹为单位的频率差值,也即是压缩机频率调节过程中的增加量或减小量。
进一步地,增加循环执行步骤S114至S120的次数可优选为1次,也即是若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连续增加两次后,第一连通口31处的干燥气流的温度Tg仍不能满足需求,则执行降低第一风机100和第二风机200转速的步骤S127。
进一步地,步骤S127中,风机降低的转速值Z可由以下公式获取:
Z=10*(Tg-Tg0)
其中,Z为以r/min为单位的风机转速值。若第一连通口31处的干燥气流的温度Tg持续不能满足干衣需求,则降低风机转速减少热量损失。
本发明的用于普通干衣模式的控制方法在调节烘干气流温度时先调整也即是增加压缩机频率,而后降低风机转速,以保证干衣效率。在步骤S118中,运行温度阈值Tg1可以略高于初始温度阈值,例如可以比初始温度阈值高1℃至3℃。由此,可在满足干衣需求的前提下,避免对压缩机频率或风机转速进行过于频繁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14或步骤S124之后也可再次循环执行一次或多次步骤S118至步骤S122。也即是,空调器在干燥气流满足档位要求的温度后,继续对其进行多次检测,并可在干燥气流温度过高时,增加第一风机100和第二风机200的风速,以促进空气流动调节温度。若在风速调整后干燥气流的温度仍持续偏高,可相应地降低压缩机运行频率值Ht。可选地,步骤S126中可具体为判断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转速增加后的第二时间内Tg是否仍高于Tg1。第二时间的时长可与第一时间的时长大致相等。
进一步地,Ht的具体数值可由以下公式获取:
Ht=Hs*(1-(Tg-Tg0)/100)
其中,Ht为以赫兹为单位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值。
步骤S130中,终止温度差值可根据用户需求具体设定,例如可以为0℃、1℃或2℃等。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热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7,空调器在工作于制热干衣模式时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0,运行制热干衣模式。
步骤S202,选取制热干衣模式档位。
步骤S204,运行换热模式中的制热模式。
步骤S206,启动运行第一风机100和第二风机200,关闭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21,打开第一进风口11、第二出风口22、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
步骤S208,获取第一连通口31处温度Tg、第二连通口32处温度Ts以及室内环境湿度。
步骤S210,判断环境湿度是否大于湿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12,若否,则执行步骤S211。
步骤S211,内电子膨胀阀51和外电子膨胀阀均保持制热模式下的开度。
步骤S212,将内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调节至FN1,将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至FW1,并返回再次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14,判断Tg是否达到初始温度值Tg0,若是则执行步骤S218,若否,则执行步骤S216;
步骤S216,判断制热干衣模式是否已经持续运行第一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220,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20,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加一频率差值Hz
步骤S224,判断Tg是否仍未达到Tg0,若是,则执行步骤S227,若否,则执行步骤S218。
步骤S227,将第一风机100转速和第二风机200转速均降低一转速值Z,并返回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18,判断Tg是否高于运行温度阈值Tg1,若是,则执行步骤S222,若否,则执行步骤S230。
步骤S222,将第一风机100转速和第二风机200转速均增加一转速值Z。
步骤S226,判断Tg是否仍高于Tg1,若是,则执行步骤S228,若否则执行步骤S230。
步骤S228,将压缩机运行频率降低至Ht
步骤S230,判断Tg与Ts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终止温度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32,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18。
步骤S232,结束制热干衣。
上述步骤中,制热干衣模式档位可以与普通干衣模式同为多个,每档模式也均具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温度不同的初始温度值Tg0。例如档位同样可以划分为:轻柔、普通以及强力,相应的初始温度值则可以为50℃、60℃以及70℃。当然,制热干衣档位也可分为多个并以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等依次命名排序,与之相对应的制热干衣温度(初始温度值Tg0)也可进一步地细化为50℃、55℃、60℃等。最低档和最高档的制热干衣模式对应的初始温度值Tg0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设定,例如可以分别为40℃和80℃。
在步骤S210中,若环境湿度大于湿度阈值,则需要强制第二换热器201制冷以对流经其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也即是通过改变内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对流向第二换热器201的冷媒进行限流降压,直至环境湿度降至湿度阈值以下。优选地,湿度阈值可以为70%。若环境湿度小于等于湿度阈值,则可直接利用制热模式的控制方法对室内机1的换热器和风机进行控制。
在执行步骤S210后,也即是第二换热器201持续制冷时,空调器持续监测环境湿度并判断其与湿度阈值的大小,并在环境湿度降低至湿度阈值以下后将内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恢复,使两个换热器再次同时制热。
在步骤S212中,内电子膨胀阀51的开度FN1可以为据试验数据获取,预设在程序中,外电子膨胀阀的开度FW1可以据试验数据获取,并预设在运行程序中。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制热干衣模式中,对于第一连通口31处干衣气流的温度调节与普通干衣模式下对干衣气流进行调节的控制方法相同。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冷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8,空调器在工作于制冷干衣模式时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0,运行制冷干衣模式。
步骤302,运行换热模式中的制冷模式。
步骤304,停止运行第一风机100,启动运行第二风机200,关闭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打开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22、第一连通口31和第二连通口32。
步骤306,获取第一连通口31处温度Tg以及第二连通口32处温度Ts
步骤308,判断Tg与Ts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终止温度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310,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4。
步骤S310,结束制冷干衣。
其中,上述步骤还可包括室外四通阀切换为第二连通状态,也即是室外四通阀在空调器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的连通状态。制冷干衣模式下,空调器利用室内常温空气对潮湿衣物进行烘干,其判断烘干完成的标准与普通干衣模式和制热干衣模式相同。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使室内机在运行任一干衣模式时持续促使其内的换热腔室和干衣腔室进行气体交换,以利用室内机内部整体空间实现干衣功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使室内机在运行任一干衣模式时持续吸入环境空气并在干衣后将其排出,以提高干衣效率且可在干衣的同时促进室内空气循环。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8)

1.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干衣腔室和多个换热腔室,且具有换热模式和多种干衣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运行于任一所述干衣模式时,连通所述干衣腔室和所述多个换热腔室,以使至少一个所述换热腔室内的至少部分气流进入所述干衣腔室并流过放置于其内的潮湿衣物;以及
当所述室内机运行于所述换热模式时,阻断所述干衣腔室和所述多个换热腔室受控,并使得多个所述换热腔室分别向室内吹送换热气流;其中
所述室内机包括其内限定有作为换热腔室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作为干衣腔室的第三腔室的壳体,所述第一腔室具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室具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促使所述壳体内空气流动,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干衣模块,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配置成分别通过可受控打开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且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配置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一连通口设置于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隔离开的第一分隔板的前部,所述第二连通口设置于将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隔离开的第二分隔板的后部,
所述多种干衣模式中包括普通干衣模式,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及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运行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以使环境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并促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三腔室,以及促使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以及经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以及
当所述室内机切换为普通干衣模式时,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并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获取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的启动运行频率;
当所述室内机切换为普通干衣模式后,若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在第一时间内不能达到预设的初始温度值,则增加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
若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在连续多个所述第一时间内不能达到预设的初始温度值,则降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分别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受控制热,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热,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受控制冷,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获取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处温度;以及
当所述第二连通口处温度升至与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的终止温度差值时,判定干衣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普通干衣模式时,若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高于预设的运行温度阈值,则增加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
若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温度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增加后的第二时间内仍高于所述运行温度阈值,则降低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换热模式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以使分别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空气分别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以及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形成独立的换热气流并分别自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至周围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干衣模式还包括制热干衣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制热干衣模式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以及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制热干衣模式时,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制热,使所述第二换热器根据所述室内机所处环境湿度在制热和制冷运行状态之间切换;且
所述第二换热器在运行制热时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热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制热干衣模式时,获取所述环境湿度,并比较其与预设的湿度阈值的大小;其中
当所述环境湿度大于所述湿度阈值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受控制冷;以及
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等于预设的湿度阈值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受控制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干衣模式还包括制冷干衣模式,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制冷干衣模式时,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并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同时受控制冷;以及
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制冷干衣模式时,关闭所述第一风机,运行所述第二风机,以促使环境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并经由第一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三腔室,以及促使所述第三腔室内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并经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所述室内机。
CN201710852692.6A 2017-09-19 2017-09-19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576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2692.6A CN107576023B (zh) 2017-09-19 2017-09-19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2692.6A CN107576023B (zh) 2017-09-19 2017-09-19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6023A CN107576023A (zh) 2018-01-12
CN107576023B true CN107576023B (zh) 2019-12-31

Family

ID=6103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2692.6A Active CN107576023B (zh) 2017-09-19 2017-09-19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6023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4698A (ja) * 1986-06-04 1987-12-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装置
CN1139163A (zh) * 1995-06-29 1997-01-01 上海家用空调器总厂 热泵加热制冷去湿内循环排湿干衣机
JP2004089415A (ja) * 2002-08-30 2004-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衣類乾燥装置
CN1886628A (zh) * 2003-09-29 2006-12-27 自推进研发专家公司 热泵式干衣机
JP2008136848A (ja) * 2007-09-27 2008-06-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乾燥機
CN101545195A (zh) * 2009-04-07 2009-09-30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多联式空调干衣机
CN102002843A (zh) * 2010-11-12 2011-04-0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式干衣机
CN102206916A (zh) * 2011-06-23 2011-10-0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用于滚筒干衣的热泵烘干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040066A (zh) * 2012-01-05 2014-09-10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衣物的器具
JP2015042203A (ja) * 2013-08-26 2015-03-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装置
CN205012085U (zh) * 2015-09-06 2016-02-03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式干衣机
CN105953334A (zh) * 2016-05-16 2016-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柜机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5986451A (zh) * 2015-03-17 2016-10-05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98682A (zh) * 2015-09-06 2017-03-15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式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39200A (zh) * 2017-01-06 2017-06-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具有干衣组件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4698A (ja) * 1986-06-04 1987-12-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装置
CN1139163A (zh) * 1995-06-29 1997-01-01 上海家用空调器总厂 热泵加热制冷去湿内循环排湿干衣机
JP2004089415A (ja) * 2002-08-30 2004-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衣類乾燥装置
CN1886628A (zh) * 2003-09-29 2006-12-27 自推进研发专家公司 热泵式干衣机
JP2008136848A (ja) * 2007-09-27 2008-06-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乾燥機
CN101545195A (zh) * 2009-04-07 2009-09-30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多联式空调干衣机
CN102002843A (zh) * 2010-11-12 2011-04-0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式干衣机
CN102206916A (zh) * 2011-06-23 2011-10-0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用于滚筒干衣的热泵烘干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040066A (zh) * 2012-01-05 2014-09-10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衣物的器具
JP2015042203A (ja) * 2013-08-26 2015-03-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装置
CN105986451A (zh) * 2015-03-17 2016-10-05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12085U (zh) * 2015-09-06 2016-02-03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式干衣机
CN106498682A (zh) * 2015-09-06 2017-03-15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式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53334A (zh) * 2016-05-16 2016-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柜机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6839200A (zh) * 2017-01-06 2017-06-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具有干衣组件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热泵式干衣机的试验研究与性能分析;王大伟,翁文兵等;《制冷与空调》;20081231;第42-4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6023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0470B1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EP2333141B1 (en) Clothes dryer
EP3026168B1 (en) Clothes drying device
CN107621009B (zh) 室内机
CN112227043B (zh) 烘干系统的烘干控制方法
KR101809130B1 (ko) 의류건조기
JP2007209526A (ja) 衣類乾燥機
CN106245295B (zh) 干衣机的控制方法
CN107917468A (zh) 空调挂机及其控制方法
KR20180066742A (ko) 의류 건조기
CN107702208A (zh) 室内机
JP7319028B2 (ja) 衣類乾燥機
CN107687676B (zh) 室内机
CN107560088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7094880U (zh) 加湿空调
CN107576023B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260403B (zh) 上下出风柜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7543251B (zh) 室内机
CN107702209B (zh) 室内机
CN107726452B (zh) 空调器
CN115235000B (zh) 一种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81907B (zh) 室内机
CN107543250B (zh) 室内机
CN107726495B (zh) 室内机
WO2007069836A1 (en) Dryer using condensing heat of air conditioner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system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