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5151A - 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5151A
CN107575151A CN201710920132.XA CN201710920132A CN107575151A CN 107575151 A CN107575151 A CN 107575151A CN 201710920132 A CN201710920132 A CN 201710920132A CN 107575151 A CN107575151 A CN 107575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window
haze
haze screen
preparation
electrostatic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201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5151B (zh
Inventor
吴宏良
王晓雄
焦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Nan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Nan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Nan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Nan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201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51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5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5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5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5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防雾霾纱窗是由高分子材料、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纱窗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成,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塑性聚氨酯、聚丙烯腈、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制备的防雾霾纱窗纺丝效率高,纳米纤维膜均匀,与纱窗贴合紧密,具有致密的孔洞,通风透气,能防雾霾、防灰尘、防花粉、防蚊虫,有效阻挡PM2.5颗粒物,PM2.5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保持室内室外洁净空气有效循环,有效阻挡汽车尾气的废气污染。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防雾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全球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影响着人类的能见度、直接和间接的辐射强迫、气候和生态系统。在各种类型的污染中,颗粒物(PM)污染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PM2.5(气溶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是特别容易穿透人类的肺和支气管由于小颗粒大小。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危险的PM2.5颗粒中会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PM2.5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并作为云凝结核,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公众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户外个人防护上,例如使用口罩过滤器,这些过滤器通常舒适性差,对空气流动有抵抗力。在室内空间,通过通风系统或中央空调的过滤是目前常用的防雾霾手段,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严重限制了其普适性,只有部分在现代商业建筑得到应用。此外,由于大量使用泵送系统,机械通风的所有主动空气交换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当人们呆在室内没有足够的空气交换时,室内空气质量也很重要。如果是被动的空气交换,通过窗户的自然通风可以用于室内空气过滤,那将是很理想的。由于大多数窗口面积很大,所以空气交换非常有效。窗户的保护要求空气过滤器不仅具有高的PM捕获能力,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光学透明度及透风性。结合静电纺丝纳米科学技术,在普通纱窗上沉积一层纳米纤维,可以有效阻断空气中包括PM2.5、粉尘、花粉、汽车尾气颗粒在内的多种有毒有害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同时保证室内的通风采光并降解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真正筑起一道健康、通风透气的“纳米屏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雾霾纱窗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纱窗上沉积一层纳米纤维膜,制备具有阻断空气中包括PM2.5、粉尘、花粉、汽车尾气颗粒在内的多种有毒有害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同时保证室内的通风采光并降解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的防雾霾纱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雾霾纱窗,所述的防雾霾纱窗是由高分子材料、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纱窗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成,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塑性聚氨酯、聚丙烯腈、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纱窗材料为普通纱窗材料。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分子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h,得高分子混合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持续搅拌2h,得均匀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
(3)将步骤(2)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储液机构中,将纱窗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收集机构上,利用静电纺丝法在收集机构上沉积纳米纤维,即制得所述防雾霾纱窗。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的高分子材料的质量分数为10‐15%。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
优选的,所述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的总质量分数为88%。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的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1。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所述高分子混合溶液质量分数为0.5‐2%。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静电纺丝过程中,喷头与收集机构的竖直距离为10‐30cm,纺丝电压为15‐30kV。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防雾霾纱窗纺丝效率高,纳米纤维膜均匀,与纱窗贴合紧密,具有致密的孔洞,通风透气,能防雾霾、防灰尘、防花粉、防蚊虫,有效阻挡PM2.5颗粒物,PM2.5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保持室内室外洁净空气有效循环,有效阻挡汽车尾气的废气污染。
(2)本发明制备的防雾霾纱窗具有很好的疏水性,结合其较小的孔径,能有效防雨水,有效阻挡雨水对室内的侵袭,并能自然清洗纱窗。
(3)本发明制备的防雾霾纱窗可以光催化降解甲醛等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防雾霾纱窗的低倍显微照片。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防雾霾纱窗的扫描电镜SEM照片。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防雾霾纱窗的接触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实施例1
(1)配置热塑性聚氨酯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22wt%,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混合溶液,其中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质量百分比为1:1,用磁力搅拌器将溶液搅拌2h,然后加入1wt%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继续搅拌2h,得到均匀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
(2)将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储液机构中,将纱窗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收集机构上,喷头与收集机构的竖直距离为10-18cm,纺丝电压为22kV,利用静电纺丝法在收集机构的纱窗上沉积纳米纤维,最终沉积为一层薄薄的纤维膜,即制得所述防雾霾纱窗。
图1为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防雾霾纱窗的低倍显微照片,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制得的防雾霾纱窗大面积致密均匀、透光性高。图2为防雾霾纱窗的扫描电镜SEM照片,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制得的防雾霾纱窗呈现致密的孔洞,这一特点使其具有高效防雾霾的特性,PM2.5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如图3所示,防雾霾纱窗的接触角为114.4°,说明防雾霾纱窗疏水性很好,结合其较小的孔径,可以有效的防雨水,也有利于水洗除尘,延长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2
(1)配置聚偏氟乙烯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18wt%,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质量百分比为1:1,用磁力搅拌器将溶液搅拌2h,然后加入1wt%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继续搅拌2h,获得均匀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
(2)将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储液机构中,将纱窗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收集机构上,喷头与收集机构的竖直距离为10-15cm,纺丝电压为17kV,利用静电纺丝法在收集机构的纱窗上沉积纳米纤维,最终沉积为一层薄薄的纤维膜,即制得所述防雾霾纱窗。
实施例3
(1)配置聚丙烯腈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16wt%,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用磁力搅拌器将溶液搅拌2h,然后加入1wt%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继续搅拌2h,获得均匀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
(2)将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储液机构中,将纱窗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收集机构上,喷头与收集机构的竖直距离为11-15cm,纺丝电压为18kV,利用静电纺丝法在收集机构的纱窗上沉积纳米纤维,最终沉积为一层薄薄的纤维膜,即制得所述防雾霾纱窗。
实施例4
(1)配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2-15wt%,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质量百分比为1:1,用磁力搅拌器将溶液搅拌2h,然后加入0.8-1.0wt%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继续搅拌2h,获得均匀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
(2)将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储液机构中,将纱窗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收集机构上,喷头与收集机构的竖直距离为13-15cm,纺丝电压为16kV,利用静电纺丝法在收集机构的纱窗上沉积纳米纤维,最终沉积为一层薄薄的纤维膜,即制得所述防雾霾纱窗。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或者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等,这些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等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雾霾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霾纱窗是由高分子材料、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纱窗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成,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塑性聚氨酯、聚丙烯腈、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窗材料为普通纱窗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分子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h,得高分子混合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持续搅拌2h,得均匀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
(3)将步骤(2)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储液机构中,将纱窗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收集机构上,利用静电纺丝法在收集机构上沉积纳米纤维,即制得所述防雾霾纱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的高分子材料的质量分数为10‐1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高分子混合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1。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所述高分子混合溶液质量分数为0.5‐2%。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纱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静电纺丝过程中,喷头与收集机构的竖直距离为10‐30cm,纺丝电压为15‐30kV。
CN201710920132.XA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防雾霾纱窗 Active CN107575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20132.XA CN107575151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防雾霾纱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20132.XA CN107575151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防雾霾纱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5151A true CN107575151A (zh) 2018-01-12
CN107575151B CN107575151B (zh) 2019-05-28

Family

ID=61040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20132.XA Active CN107575151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防雾霾纱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515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1332A (zh) * 2018-01-22 2018-05-25 青岛聚纳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防雾霾窗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4847A (zh) * 2018-01-22 2018-07-13 青岛聚纳达科技有限公司 紫外光催化静电纺丝防雾霾窗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4772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防雾霾透光隐形纱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2299A (zh) * 2018-06-28 2018-11-20 江苏弗瑞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过滤用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08866673A (zh) * 2018-05-28 2018-11-23 泽塔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光催化效果的防雾霾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2200A (zh) * 2018-03-08 2019-09-17 北京中科艾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静电防霾复合网格布及其制备的静电防霾纱窗
CN112523672A (zh) * 2020-11-17 2021-03-19 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一种静电除尘纱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5483A (zh) * 2015-04-20 2015-08-05 上海洁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抗菌空气过滤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441827A (zh) * 2017-08-17 2017-12-08 东华大学 一种多层驻极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5483A (zh) * 2015-04-20 2015-08-05 上海洁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抗菌空气过滤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441827A (zh) * 2017-08-17 2017-12-08 东华大学 一种多层驻极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1332A (zh) * 2018-01-22 2018-05-25 青岛聚纳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防雾霾窗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4847A (zh) * 2018-01-22 2018-07-13 青岛聚纳达科技有限公司 紫外光催化静电纺丝防雾霾窗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71332B (zh) * 2018-01-22 2019-06-11 青岛聚纳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防雾霾窗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2200A (zh) * 2018-03-08 2019-09-17 北京中科艾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静电防霾复合网格布及其制备的静电防霾纱窗
CN108866673A (zh) * 2018-05-28 2018-11-23 泽塔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光催化效果的防雾霾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6673B (zh) * 2018-05-28 2022-01-18 泽塔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光催化效果的防雾霾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4772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防雾霾透光隐形纱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2299A (zh) * 2018-06-28 2018-11-20 江苏弗瑞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过滤用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12523672A (zh) * 2020-11-17 2021-03-19 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一种静电除尘纱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5151B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5151B (zh) 一种防雾霾纱窗
CN106807250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US11571644B2 (en) Cyclonic vehicular traffic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Bian et al. Electrospun SF/PVA Nanofiber Filters for Highly Efficient PM $ _ {2.5} $ Capture
KR101747322B1 (ko) 자연 환기형 멤브레인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스템 창호
CN104047116A (zh) 一种防雾霾纳米窗纱制作方法
CN103861411B (zh) 一种仿生空气净化方法及其专用仿生肺装置
CN108722068A (zh) 一种可降解的过滤除菌膜及制备方法
CN103691206A (zh) 一种净化空气可降解纱窗用夹层材料
CN106639844A (zh) 防霾窗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5695A (zh) 空气净化器
CN104474808A (zh) 一种纳米微孔空气净化网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66888U (zh) 纳米纱窗
CN106693696A (zh) 一种纳米光催化防雾霾纱网
CN109011922A (zh) 一种基于tpu纳米纤维的pm2.5过滤网膜的制备方法
CN204478276U (zh) 一种房屋pm2.5过滤系统
CN206111059U (zh) 一种多功能防雾霾窗户组件
CN105275370B (zh) 一种防雾霾窗纱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96818A (zh) 一种用于防霾窗纱的聚合物/高介电纳米填料复合纤维膜及制备方法
CN206753406U (zh) 一种通过监测空气质量自动开闭的雾霾过滤窗
CN111013272A (zh) 一种pvdf树枝结构的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4404448U (zh) 动力墙式净风器
CN211115707U (zh) 一种防雾霾防花粉功能的纳米窗纱
CN204017188U (zh) 一种便携式可充电空气净化器
CN205477322U (zh) 一种能防尘的复合纱窗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Chunpi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xiong

Inventor after: Jiao Dongwei

Inventor before: Wu Hongl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xiong

Inventor before: Jiao Dong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