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6075B -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6075B
CN107566075B CN201610514068.0A CN201610514068A CN107566075B CN 107566075 B CN107566075 B CN 107566075B CN 201610514068 A CN201610514068 A CN 201610514068A CN 107566075 B CN107566075 B CN 107566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data flow
information
map
data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40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6075A (zh
Inventor
钟其文
徐小飞
张小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140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6075B/zh
Priority to JP2018568914A priority patent/JP6736701B2/ja
Priority to EP17818891.8A priority patent/EP346807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80316 priority patent/WO2018000894A1/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02264A priority patent/KR102226021B1/ko
Publication of CN107566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6075A/zh
Priority to US16/236,845 priority patent/US1084834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6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6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6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94Allocation of channels in TDM/TDMA networks, e.g. distributed 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89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SONET
    • H04J2203/0091Time slot ass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7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using pulse stuffing for systems with different or fluctuating information rates or bit rat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其中,发送业务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生成第三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提高了网络带宽资源的利用率,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了业务的统计复用。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灵活以太网(FlexE)结合了以太网和传送网(例如,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Network,OTN)、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等)的一些技术特性,是对以太网技术演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灵活以太网技术的出现,以太网接口呈现了虚拟化的特性。对多个以太网物理接口进行级联,以支持若干个虚拟的逻辑端口。例如,4个100吉比特以太网(100Gigabit Ethernet,100GE)的物理接口级联成的一个400吉比特(400Gigabit,400G)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组,可以支持若干个逻辑端口。每个逻辑端口的带宽都可以任意调整,所有的逻辑端口共同划分4个100G物理接口的总带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灵活传输不同带宽的业务。
当前,灵活以太网采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的传输方式,即对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的带宽进行时隙划分。逻辑端口可以由若干个时隙组成。如上文所述的4个100GE物理接口级联而成的400G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组,可以划分为80个5G粒度的时隙。每个业务单独分配若干个时隙,其中,被分配的时隙为某个业务独享。
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Pa、Pb之间传输了三个业务C1、C2、C3,每个业务占用一定的时隙带宽。例如,业务C1占用了两个时隙,这两个时隙并不能被业务C2、C3或者其他的业务共享,业务C2、C3亦如此。如果这些业务为较低流量的分组业务时,例如较低流量的以太网业务时,在这些业务所占用的时隙上,在网络设备之间会传输大量的分组间隙(Interpacket Gap,IPG),例如空闲信息(Idle)。空闲信息(Idle)实际上没有承载业务的数据信息,导致时隙带宽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可以解决灵活以太网在业务传输的过程中存在时隙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业务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两路数据流,所述至少两路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生成第三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由所述第二数据流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数据流承载第一数据流,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数据流可以是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的,第一数据流可以是BE(Best Effort,尽力而为)业务形成的,利用第二数据流的空闲时隙资源,可以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业务的统计复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将第二数据流中的空闲块识别出来,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以及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充分利用了空闲时隙资源。可选地,还可以将其他冗余信息块识别出来,例如ERROR块,进一步利用了冗余时隙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一信息块;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插入到所述第二信息块。可选地,可以先将第一数据流插入到第一信息块,再生成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还可以先生成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再将第一数据流插入到第一信息块。通过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可以指示第一信息块的位置,便于接收端设备从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包括: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中的空闲块,得到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对第二数据流进行分区段处理,可以实现第一数据流的分区段插入,降低处理延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两个空闲块之后,还包括:生成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和/或非空闲块的位置;根据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生成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获取第二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可以通过掩码等方式指示可以用于插入第一数据流的位置,或者指示不能插入第一数据流的位置,实现了第一数据流的灵活插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调整为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通过对第二信息块,或者第一区段数据流,或者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进行重排,可以提高接收端设备的数据恢复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业务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流;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所述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本发明实施例中,从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数据流可以是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的,第一数据流可以是BE业务形成的,利用第二数据流的空闲时隙资源,可以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业务的统计复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包括: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二信息块,从所述第二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从所述第一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对第三数据流进行分区段处理,可以实现第一数据流的分区段提取,降低处理延时。通过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可以指示第一信息块的位置,便于接收端设备从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预设的参与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获取第二区段数据流,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从第二区段数据流中获取第一数据流。可以通过掩码等方式指示可以用于提取第一数据流的位置,或者指示不能提取第一数据流的位置,实现了第一数据流的灵活提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包括:从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通过对第二信息块,或者第一区段数据流,或者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进行重排,可以提高接收端设备的数据恢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通过第一比特标识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包括:在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生成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业务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路数据流,所述至少两路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生成第三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由所述第二数据流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数据流承载第一数据流,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数据流可以是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的,第一数据流可以是BE业务形成的,利用第二数据流的空闲时隙资源,可以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业务的统计复用。
第三方面的装置实施例可以实现第一方面方法实施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一信息块;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插入到所述第二信息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中的空闲块,得到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生成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和/或非空闲块的位置;根据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生成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获取第二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调整为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业务的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数据流;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所述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本发明实施例中,从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数据流可以是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的,第一数据流可以是BE业务形成的,利用第二数据流的空闲时隙资源,可以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业务的统计复用。
第四方面的装置实施例可以实现第二方面方法实施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二信息块,从所述第二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从所述第一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预设的参与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获取第二区段数据流,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通过第一比特标识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生成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装置,以及如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装置。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网络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网络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背景技术和实施例时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灵活以太网的业务传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的业务传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的业务传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开销块格式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控制块格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业务复用的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业务的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闲块分布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E业务分布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块的格式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图块的格式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BE业务分布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掩码比特的格式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开销块格式示意;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流重排的分布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流重排的分布示意图;
图1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图块的格式示意图;
图1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图块的格式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业务的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业务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业务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灵活以太网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网络中,例如以太网、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网络、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网络等。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灵活以太网为例进行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灵活以太网的业务传输示意图。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Pa、Pb传输了三个业务C1、C2、C3。假设网络设备Pa、Pb中用于传输这三个业务的物理接口为一个100G的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该物理接口被划分为20个5G粒度的时隙。其中,业务C1带宽为10G,占用了2个时隙,时隙1和时隙2;业务C2带宽为25G,占用了5个时隙,时隙3~时隙7;业务C3带宽为25G,占用了5个时隙,时隙8~时隙12。如果业务C1、C2为分组业务,例如以太网业务,那么业务C1、C2可能包含空闲信息。空闲信息并不包含业务的数据信息,占用的时隙为空闲时隙,造成了时隙资源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业务的空闲信息占用的空闲时隙共享给其他的业务使用,例如尽力而为(Best Effort,BE)业务。图2中,BE业务可以使用业务C1和业务C2中的空闲时隙进行传输,即BE业务(BE业务1)和业务C1共享时隙1和时隙2,BE业务(BE业务2)和业务C2共享时隙3~时隙7。可选地,如图3所示,BE业务还可以部分(BE业务3)使用单独占用的时隙,例如未分配给其他业务的时隙13~时隙20,部分(BE业务1、BE业务2)使用业务C1、C2的空闲时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BE业务,可以为灵活以太网业务、分组业务(例如,以太网业务)、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业务、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业务、无限带宽(InfiniBand)业务等。BE业务通常优先级比较低,在网络中存在优先级更高的业务时,不能一定保证满足BE业务的传输带宽,但是可以尽力而为地满足其传输带宽。因此,BE业务可以使用其他优先级更高的业务的空闲时隙或者空闲带宽来承载并传输,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当业务在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上传输时,会形成具有灵活以太网数据帧格式的码块流。例如,一个100G的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可以划分为20个5G粒度的时隙。如图4所示,100G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上形成的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结构包括8行,每行(1+20*1023)个码块。该数据帧结构一行为一个子帧,8行为一个基本帧,32行为一个超帧。这里的码块可以为64B/66B码块。其中,每行的第一个码块为开销块,其他20*1023个码块为净荷块。每行的净荷块可以以20个码块为单位,划分为1023个区段,每个区段的20个码块分别对应20个时隙。比如,每个区段中标识为1的码块对应时隙1,标识为2的码块对应时隙2,……,标识为20的码块对应时隙20。在整个灵活以太网数据帧中,包括8行净荷块,标识为1的各列码块对应时隙1,标识为2的各列码块对应时隙2,……,标识为20的各列码块对应时隙20。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隙为TDM传输时间片,可以对应一个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多列码块的位置,也可以对应连续的多个灵活以太网数据帧中的多列码块的位置。
其中,第一行的第一个码块,即整个数据帧的第一个开销块。如图5a所示,该开销块包含控制块类型“0x4B”加上“05”,用于指示该位置为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第一个开销块。
净荷块的块类型包括控制块和数据块,可以通过块类型标识。块类型可以包括2比特的同步头(Sync Header),“01b”指示后面跟随的8个字节为数据字符,块类型为数据块;“10b”指示后面跟随的是控制字符和/或数据字符,块类型为控制块。进一步地,控制块中可以通过控制块类型字段标识控制块类型,现有技术中共有15种控制块类型。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对空闲块的识别和处理,空闲块属于控制块中的一种。空闲块承载空闲信息,空闲信息实际上是冗余信息。空闲块是业务在独享物理接口时,当业务流量较低时对所在逻辑端口的带宽填充。逻辑端口可以看作是由若干时隙组成的,当逻辑端口中填充了空闲块时,空闲块对应的时隙为空闲时隙。可以通过特定的控制块类型来识别。如图5b所示的一种码块格式示意图,第一、二比特为同步头“10”,指示该码块为控制块。控制块类型“0x1E”可以标识的控制块类型包括错误指示块和空闲块。错误指示块中,控制块类型后面跟随的都是压缩为7个比特的“0x1E”;空闲块中,控制块类型后面跟随的都是压缩为7个比特的“0x00”。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传输具有灵活以太网数据帧格式的业务为例进行说明。首先介绍下通过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进行业务复用的实现过程。如图6所示,对两路业务C1、C2在4路100GE物理接口级联而成的400G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组进行复用。400G的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组可以划分为80个5G粒度的时隙,每个100GE物理接口可以划分为20个5G粒度的时隙。假设业务C1带宽为10G,占用2个时隙,业务C2带宽为25G,占用5个时隙。把两路业务C1、C2分发到80个时隙流中对应各自占用的时隙,然后把80个时隙流分别发送到400G灵活以太网接口组中对应的物理接口。例如,业务C1分发到其占用的两个时隙之后,发送到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A中;业务C2分发到其占用的五个时隙后,发送到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B和C。即,业务C1通过物理接口A传输到物理链路中,业务C2通过物理接口B、C传输到物理链路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上述业务复用的过程中执行,还可以在上述业务复用之前或之后执行。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和上述业务复用的过程不产生任何联系,下面把业务复用的过程和本发明实施例结合进行描述,仅是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业务的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灵活以太网设备、以太网设备等网络设备执行,该网络设备可以为发送端网络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S11,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一路业务,所述至少一路业务包括尽力而为BE业务。
至少一路业务中可以包括BE业务,还可以包括带宽独享的业务(例如,图2中的业务C1、C2、C3)。带宽独享的业务通常来说优先级比BE业务的优先级高,因此网络设备会根据业务的带宽需求分配足以承载该业务的带宽资源,能够确保满足其带宽的需求。例如,带宽独享的业务为以太网业务,该业务中可能包含空闲信息,由于空闲信息不包含业务的数据信息,但同样需要占用时隙,则会产生空闲时隙资源。此时,BE业务可以利用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资源进行承载并传输。但是,由于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资源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一定能确保这些空闲时隙资源能够满足BE业务的带宽的需求,但可以尽力而为地为BE业务提供带宽。可选地,BE业务还可以使用带宽独享的业务释放的带宽进行传输。网络设备接收到BE业务后,可以暂时进行缓存,等到接收到带宽独享的业务之后,然后对BE业务执行S12-S14。
S12,获取原始数据流,识别所述原始数据流中的第一空闲块和第二空闲块,将所述BE业务插入到所述第一空闲块所在的位置。
原始数据流可以是由带宽独享的业务转化而成的。例如,网络设备接收至少一路带宽独享的业务,将所述至少一路带宽独享的业务转化为所述原始数据流。其中,带宽独享的业务可以和BE业务同时接收,也可以和BE业务在不同的时刻分别接收。
在一个例子中,该步骤可以在如图6所示的业务复用的过程中执行。S11中的至少一路业务包括BE业务和带宽独享的业务。BE业务和带宽独享的业务是在同一时刻接收的,或者是不同的时刻接收的。BE业务可以和带宽独享的业务一起进行复用,即在业务进行复用的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复用的过程可以参考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外一个例子中,该步骤可以在如图6所示的业务复用之后执行。在执行S12之前,网络设备可以接收至少一路带宽的独享业务,并对至少一路带宽独享的业务进行复用,形成原始数据流。复用的过程可以参考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其中,至少一路带宽独享的业务可以和BE业务一起接收的,也可以是单独接收的。
S13,生成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将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插入到所述第二空闲块所在的位置,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空闲块的位置,所述第二空闲块所在的位置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识别所述原始数据流的第一空闲块和第二空闲块的实施方式可以为:识别所述原始数据流的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包括第一空闲块和第二空闲块。其中,第二空闲块可以为至少两个空闲块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空闲块,用于承载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和/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第一空闲块可以为除了第二空闲块之外的其余空闲块,用于承载BE业务。即,将第一空闲块替换为携带BE业务的码块(称为“BE业务块”),将第二空闲块替换为携带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和/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码块(称为“地图块”)。其中,第一空闲块、第二空闲块还可以为原始数据流中(例如,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的数据流)包含冗余信息的码块,例如ERROR块等。
其中,识别所述原始数据流中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可以为:所述原始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中的空闲块,得到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识别所述原始数据流的至少两个空闲块之后,还包括:生成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和/或非空闲块的位置。
原始数据流中包括空闲块“/I/”和非空闲块“D/C”。原始数据流可以是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流,还可以是未编码的数据流。编码后的数据流可以是64B/66B编码,还可以是8B/10B编码、512B/514B编码等。可以针对具体的数据流格式,识别数据流的空闲块,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数据流是64B/66B编码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参见图5b,可以通过空闲块类型,例如同步头(10)、控制块类型(0x1E),以及控制块类型后面跟随的至少一个0x00,识别出数据流中的空闲块“/I/”。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可以对业务复用后的数据流进行检测:在图6中,针对400G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中的每一个物理接口发送的原始数据流,参照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从第一个开销块后的第一个码块开始,依次连续取20个码块作为一个区段数据流,形成如图8所示的空闲块分布图。上述第一区段数据流可以是原始数据流中连续20个码块形成的区段数据流。由于灵活以太网的数据帧格式可以划分为20个时隙,取20个码块刚好可以对应20个时隙。如图8所示,每一行均具有20个码块,其中,20个码块可以全部为非空闲块“D/C”,或者全部为空闲块“/I/”,还可以为空闲块和非空闲块的组合。图8中示出了一些空闲块分布的例子,实际中还可以包含更多的分布情况。
图8中,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可以采用20个比特表示对应的20个码块中空闲块和非空闲块的位置分布情况。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可以指示空闲块的位置分布和数量,也可以指示非空闲块的位置分布和数量。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包括第一比特和第二比特,所述第一比特指示空闲块,所述第二比特指示非空闲块。例如,图8中,通过比特“0”指示空闲块,比特“1”指示非空闲块。可选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还可以使用两个比特或以上指示一个码块。例如,通过“00”指示空闲块,通过“01”指示非空闲块。
如图9所示,在原始数据流中取20个码块为一个区段数据流,各个区段数据流中有的不包含空闲块,有的包含一个空闲块,或者有的包含两个以上空闲块。当区段数据流中的空闲块包含至少两个时,可以在其中的一个空闲块(第二空闲块)的位置插入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和/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形成地图块;在其余的空闲块(第一空闲块)的位置插入BE业务,形成BE业务块。对于只包含一个空闲块或者不包含空闲块的区段数据流,可以不使用其进行承载BE业务,也不需要承载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和/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例如图9中未被使用的空闲块“/I/”。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可以指示第一空闲块的位置,即BE业务块的位置;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可以指示空闲块的位置,包括第一空闲块和第二空闲的位置。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可以由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生成的。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包含的比特数量和比特取值可以是相同的。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生成可以在插入BE业务执行,也可以在插入BE业务之后执行,本发明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位置”指的是相对位置。两个块(例如两个空闲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是不变的。例如,第一行的区段数据流中,第一个空闲块和第二个空闲块之间相隔了八个非空闲块,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这两个空闲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是不变的。所述第二空闲块所在的位置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如图10a所示,地图块类型可以包括同步头“10”、控制块类型“4B”以及“0xA”。通过D1、D2、D3三个字节共24个比特,可以任意取其中20个比特携带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值得说明的是,地图块类型可以采用其他的标识方式,只要和现有技术中64B/66B编码的15种控制块类型形成区别,并满足物理接口的码块类型定义的约束要求即可。例如,如图10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定义了一种新的控制块类型“0x00”。可以通过D0~D6七个字节共56个比特来携带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
所述识别所述原始数据流中的第一空闲块和第二空闲块,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原始数据流中获取第二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包括所述第一空闲块和所述第二空闲块;通过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
可选地,可以对部分时隙预先指定为不参与空闲块(包括第一空闲块和第二空闲块)识别的时隙(下文简称“不参与时隙”)。如图11所示,时隙3和时隙4为指定不参与时隙,可以不必识别这两个时隙对应的码块是否为空闲块。其中,这两个时隙对应的两列码块包含的空闲块“/I/”为未被使用的空闲块,即不参与时隙对应的空闲块,不携带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也不携带BE业务。
一个例子中,预设的参与信息可以在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中表示。例如,通过“00”指示第一空闲块,通过“01”指示非空闲块,通过“10”指示不参与时隙对应的空闲块。预设的参与信息也可以携带在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中,例如,通过“00”指示第一空闲块和第二空闲块,通过“01”指示非空闲块,通过“10”指示不参与时隙对应的空闲块。
另一个例子中,预设的参与信息也可以通过掩码操作后的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表示。可选地,还可以对业务分布指示地图进行掩码操作,原理类似。例如,发送端设备通过第二空闲块所在的位置承载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接收端设备使用如图12所示的掩码比特对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进行掩码操作。例如,图12为一段20比特的掩码比特,第三、四比特均为“1”,表示不参与时隙;其他比特均为“0”,表示参与时隙。使用该20个掩码比特和一个20个码块的区段数据流的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1标识非空闲块,0标识空闲块)进行“相或”掩码操作,可以使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的第三、四个比特在非0的情况下设置为1,即这两个比特对应的码块的位置不能插入BE业务,也不能插入业务分布指示地图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
可选地,还可以直接传输掩码比特作为预设的参与信息。如表1所示,不参与时隙可以通过比特“0”指示,参与时隙通过比特“1”指示。或者,不参与时隙通过比特“1”指示,参与时隙通过比特“0”指示。
表1
不参与时隙传输的频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可以不相同:
如果不参与时隙为静态配置的,即不参与时隙是固定不变的,预设的参与信息可以不必实时传输。预设的参与信息可以直接配置在发送端网络设备和接收端网络设备上,例如通过网管配置;或者也可以在业务传输开始之前,预设的参与信息通过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开销块进行携带等。
如果不参与时隙为动态配置的,即不参与时隙是实时变化的,预设的参与信息最好携带在数据流中实时传输。可以通过地图块进行携带,例如,可以在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中进行掩码,或者直接传输掩码比特等。
如果不参与时隙为半动态配置的,即不参与时隙在一段时间内不变,预设的参与信息还可以周期性地传输。例如,当不参与时隙在灵活以太网的帧边界发生变化时,由时隙3、4变为时隙5、6,可以在灵活以太网的数据帧的开销块中携带预设的参与信息。从图4中可以看出,每1023个20码块就会出现一个开销块。如图13所示,可以利用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第二个开销和/或第三个开销块的保留字段(Reserved)来携带掩码比特等预设的参与信息。
上述应用场景中,预设的参与信息可以为掩码比特,也可以通过掩码操作后的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表示。例如,图10a中,除了D1、D2、D3之外,还有28个保留比特可以使用。在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中通过“10”或掩码操作指示不参与时隙对应的空闲块;或者采用保留比特来携带掩码比特等。
可选地,还可以预先指定参与空闲块识别的时隙(简称“参与时隙”),例如,图11中指定除了时隙3、4之外的其他时隙,实现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可选地,可以将不参与时隙部分或者全部分配给BE业务作为单独占用的时隙,该单独占用的时隙为BE业务的基本保证带宽。BE业务的实际带宽可能超过基本保证带宽,即还可以占用其他业务的空闲时隙资源。BE业务插入到第一空闲块所在的位置和/或基本保证带宽对应的码块位置时,可以在区段数据流中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插入。
将所述第二空闲块(或地图块)所在的位置调整为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为了使接收端网络设备快速地获取到BE业务,还可以对插入BE业务后的区段数据流进行重排。可选地,也可以先对区段数据流进行重排,然后再插入BE业务。一个例子中,如图14所示,将第二空闲块(或地图块)放置于第一个位置,然后依次放置非空闲块和第一空闲块(或BE业务块)。或者,也可以先放置第一空闲块(或BE业务块),再放置非空闲块。对于不用于承载BE业务的区段数据流,例如第三行、第四行的区段数据流,可以不进行重排。另一个例子中,如图15所示,可以交换第一个码块和第二空闲块的位置,使得第二空闲块(或地图块)固定在第一个位置出现。可选地,第二空闲块(或地图块)还可以设置于其他固定的位置上。
S14,发送携带所述BE业务和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数据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在S12中,还可以在400G的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组中各个物理接口上,从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第一个开销块之后的第一个码块开始,依次连续取40个码块作为一个区段数据流。可选地,还可以在一个100G的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中自第一个开销块后的第一个码块,依次连续取50个码块作为一个区段数据流。可选地,还可以连续取5个码块、10个码块等作为一个区段数据流。本发明不作限定。
参见图10a,D1、D2、D3共24个比特,加上保留的28个比特共52个比特,可以承载40个比特的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当区段数据流的码块数量超过52时,可以使用至少两个码块来承载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如图10b中的地图块,可以承载56个比特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当区段数据流的码块数量超过56时,可以使用至少两个码块来承载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同步头为“01”的数据码块来承载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
当使用至少两个码块来承载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时,可以通过指针字段指示一个或多个地图块的位置。例如,图16a中,在至少两个地图块中的第一个地图块上增加了MapEx字段,用于标识除了第一个地图块之外的其他地图块的位置。使用包括控制块类型“4B”以及“0xA”的地图块类型标识第一个地图块。MapEx可以为一个指针,用于指示其余地图块的位置;也可以通过第一个地图块的MapEx指示第二个地图块的位置,通过第二个地图块的MapEx指示第三个地图块的位置,依次类推。可选地,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地图块类型标识第一个地图块,例如控制块类型“0x00”,还可以增加一个区段长度指示字段,L Indicator,用于标识区段数据流的长度L,例如80。可选地,还可以不使用MapEx指针,直接对所有地图块使用地图块类型标识。
如果区段数据流的长度为L,则区段数据流的边界位置相对于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边界位置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例如,L为50时,区段数据流的边界相对于20*1023码块长度的子帧、20*1023*8码块长度的基本帧、20*1023*8*32码块长度的超帧都存在边界位置对齐问题。即一个灵活以太网帧内第一个区段数据流的第一个码块的位置可能在该灵活以太网帧的第pi个码块上,L≥pi≥1。因此,可能需要在灵活以太网的开销中增加一个区段边界指针pi。例如在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开销中定义6比特的边界指针字段(0~63)来指示当前帧中的第一个区段数据流的开始位置等。
可选地,在灵活以太网中,存在多个物理接口级联成一个物理接口组的情况,区段数据流可以在多个物理接口上并行获取。例如,由n路物理接口级联而成的一个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组中,在每个物理接口中取k个码块,区段数据流长度为L=n*k个码块。例如,4路100G的物理接口,每路取20个码块,n=4,k=20,n*k=80。值得说明的是,n*k越大,其中出现两个以上空闲块的概率越高,即可以插入BE业务的概率越大。在多个物理接口上并行获取区段数据流,有利于提升带宽利用效率,并且降低处理延迟。区段数据流可以参照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边界,即灵活以太网数据帧的第一个开销块确定区段边界。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两路数据流,所述至少两路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生成第三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由所述第二数据流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实现。例如,第一数据流可以为BE业务形成的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可以为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的原始数据流,第一信息块可以为BE业务块,第二信息块可以为地图块,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可以为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和/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但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不限于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例如,在S12中,可以不需要对空闲块进行识别,而是在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原始数据流的过程中,确定需要生成空闲块的位置,在需要生成空闲块的位置插入BE业务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块或冗余信息块承载BE业务,充分利用了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了业务的统计复用。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业务的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灵活以太网设备、以太网设备等网络设备执行,该网络设备可以为接收端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业务解复用的过程中执行,也可以在业务解复用之前或之后执行。业务解复用的过程和图6所示的复用过程互为逆向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案可以和业务解复用的过程不产生任何联系,下面把业务解复用的过程和本发明实施例结合进行描述,仅是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网络设备接收携带BE业务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数据流。
携带BE业务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数据流中还可以携带带宽独享的业务,BE业务可以是通过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进行携带的。BE业务如何通过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进行携带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实施例。
S22,在第二信息块中获取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在一个例子中,该步骤可以是在业务解复用的过程中执行。即对接收的数据流进行解复用的同时,执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另一个例子中,该步骤可以在业务解复用之前执行。即先将BE业务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出来,再对带宽独享的业务进行解复用。
第一信息块可以为携带BE业务的BE业务块,第二信息块可以为携带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地图块。在第二信息块中获取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从所述携带BE业务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中的地图块类型,在所述地图块类型所在的第二信息块中获取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段数据流可以和发送端网络设备选取的长度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图块类型、在地图块中获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可以参见图10a、图10b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获取预设的参与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从所述携带BE业务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数据流中获取第二区段数据流,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如果发送端网络设备在第一区段数据流中指定了部分不参与空闲块识别的时隙(不参与时隙),接收端网络设备需要根据发送端网络设备的指定规则获取预设的参与信息,根据预设的参与信息从第二区段数据流(参与时隙)中获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BE业务。发送端网络设备指定不参与时隙的规则可以参见图11、12、13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在第二信息块中获取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包括:从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获取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如果发送端网络设备对区段数据流进行了重排(参见图14、15所示的实施例),接收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发送端重排的规则,从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中预设的第一位置中获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
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通过第一比特标识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例如,如图9所示,通过比特“0”标识用于插入BE业务的第一信息块的位置。
S23,根据所述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在所述第一信息块中获取所述BE业务。
业务分布指示地图能够指示BE业务所在的位置,例如通过比特“0”指示。如果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对第一信息块所在的位置和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采用相同的比特(例如“0”)进行指示,则先根据地图块类型识别出第二信息块,在第二信息块中获取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在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中将第二信息块的位置排除后得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
S24,将所述携带BE业务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数据流恢复为原始数据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生成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在第二信息块中提取出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之后,以及将在第一信息块中提取出BE业务之后,可以分别在第二信息块、第一信息块的位置生成空闲块。由于BE业务占用了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空闲块的位置)进行传输,将BE业务块和地图块恢复为原来的空闲块,即恢复了只携带带宽独享业务的原始数据流。空闲块的字段格式可以参见图5b所示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流;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所述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如图17所示的方法流程实现,例如,第三数据流可以为携带BE业务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的数据流,第一数据流可以为BE业务形成的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可以为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的原始数据流,第一信息块可以为BE业务块,第二信息块可以为地图块,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可以为业务分布指示地图。但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不限于图17所示的方法流程。例如,在S21中,BE业务和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可以从不同的数据流中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块或冗余信息块承载BE业务,从带宽独享的业务中提取BE业务。充分利用了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了业务的统计复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除了应用于灵活以太网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网络类型中,例如,以太网、OTN、SDH等。当前,灵活以太网采用64B/66B编码对数据流进行编码,实际上,未编码的数据流或者解码后的数据流中的一个8字节的字节组可以与一个64B/66B编码相对应。例如,在以太网的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face,媒质不相关接口)接口中,MII接口数据可以为未编码或解码后的字符。按照不同的接口速率,MII接口可以为1Gbps媒质不相关接口(1000Mbps Media Independent Inteface,GMII)、10Gbps媒质不相关接口(10Gbps Media Independent Inteface,XGMII)、40Gbps媒质不相关接口(40GbpsMedia Independent Inteface,XLGMII)、100Gbps媒质不相关接口(100Gbps MediaIndependent Inteface,CGMII)、400Gbps媒质不相关接口(400Gbps Media IndependentInteface,CDGMII)等。如表2所示,前两列为MII接口数据字符,包括发送(字符)控制(信号)(Transmit(character)Control(signals),TXC)/接收(字符)控制(信号)(Received(character)Control(signals),RXC)、发送(字符)数据(Transmit(character)Data,TXD)/接收(字符)数据(Received(character)Data,RXD)。每一对<TXC,TXD>或<RXC,RXD>可以和64B/66B编码的一种编码块类型相对应。例如,TXC/RXC为“0b1”,TXD/RXD为“0x07”时,对应的是空闲块。在进行64B/66B编码时,TXD/RXD的“0x07”被压缩为7个比特的“0x00”。
表2
表2中存在多种保留字符(灰色部分),可以取任意一种保留字符来承载业务分布指示地图和/或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例如,如表3所示,可以取MII接口数据字符<TXC,TXD>或者<RXC,RXD>为<0b1,0xFF>,与具有64B/66B编码格式的地图块建立映射关系。因此,还可以基于MII接口数据字符等非编码字符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兼容其他的编码格式,例如8B/10B编码、512B/514B编码等。
表3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业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为灵活以太网设备、以太网设备、OTN设备、SDH设备等。如图1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01、处理模块102和发送模块103。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逻辑上的划分,划分的方式不唯一。例如,各个模块可以为独立的电路模块,还可以为集成到一个电路模块中。各个模块可以通过芯片等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业务的装置可以执行如图7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其中,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至少两路数据流,所述至少两路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
处理模块102,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生成第三数据流;
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由所述第二数据流生成;
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发送模块103,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块或冗余信息块承载BE业务,充分利用了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了业务的统计复用。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业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为灵活以太网设备、以太网设备、OTN设备、SDH设备等。如图19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01和处理模块202。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逻辑上的划分,划分的方式不唯一。例如,各个模块可以为独立的电路模块,还可以为集成到一个电路模块中。各个模块可以通过芯片等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业务的装置可以执行如图17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其中,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第三数据流;
处理模块202,用于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所述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
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
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块或冗余信息块承载BE业务,从带宽独享的业务中提取BE业务。充分利用了带宽独享的业务的空闲时隙,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在灵活以太网中实现了业务的统计复用。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系统可以为灵活以太网、以太网、OTN、SDH网络等。如图20所示,该网络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301、网络设备302。每一个网络设备可以为发送端网络设备,也可以为接收端网络设备,可以具有如图18和/或图19所示的结构。
图21为本发明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灵活以太网设备、以太网设备、OTN设备、SDH设备等。如图21示,网络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403、网络接口404)、解复用芯片405和复用芯片406。如果网络设备包含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可以包括解复用芯片405和复用芯片406;如果网络设备只包含发送功能,可以只包括复用芯片406;如果网络设备只包含接收功能,可以只包含解复用芯片405。
处理器401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4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4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402中,并由处理器401来执行。
网络接口403、404使用例如但不限于收发器一类的收发装置,来实现网络设备400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例如,网络接口403可以具有发送功能或接收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这里,网络接口403、404可以为逻辑端口(例如由若干时隙形成的逻辑端口),也可以为物理接口(例如100G的灵活以太网物理接口)。
解复用芯片405和复用芯片406,可以通过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实现。可以为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专用芯片,还可以为包含本发明技术方案功能的通用芯片。解复用芯片405,用于对接收到的BE业务进行解复用,复用芯片406,用于对BE业务进行复用并发送。
一个例子中,网络设备400通过网络接口403或404接收至少一路业务,所述至少一路业务包括尽力而为BE业务。网络设备400通过处理器401执行保存于存储器402的代码,或者复用芯片406执行自身存储的代码,在复用芯片406上执行: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两路数据流,所述至少两路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生成第三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由所述第二数据流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流。
另一个例子中,网络设备400通过网络接口403或404接收携带尽力而为BE业务的数据流。网络设备400通过处理器401执行保存于存储器402的代码,或者解复用芯片405执行自身存储的代码,在解复用芯片405上执行: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流;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所述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具体地,通过图21所示的网络设备400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注意,尽管图21所示的网络设备400仅仅示出了处理器401、存储器402、网络接口403、404、解复用芯片405、复用芯片406,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网络设备400还包含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器件。同时,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网络设备400还可包含实现其他附加功能的硬件器件。例如,网络设备400还包括电源、风扇、时钟单元、主控单元等。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网络设备400也可仅仅包含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器件,而不必包含图21中所示的全部器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带宽独享的业务形成的原始数据流的空时隙中插入BE业务,提高了网络带宽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发送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获取至少两路数据流,所述至少两路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生成第三数据流;
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由所述第二数据流生成;
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一信息块;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插入到所述第二信息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包括:
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中的空闲块,得到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两个空闲块之后,还包括:
生成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和/或非空闲块的位置;
根据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生成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获取第二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
通过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调整为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
8.一种接收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流;
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所述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
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三数据流以及所述第三数据流中包含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
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包括:
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
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二信息块,从所述第二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从所述第一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的参与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获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包括:
从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通过第一比特标识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三数据流以及所述第三数据流中包含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生成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
14.一种发送业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路数据流,所述至少两路数据流包括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二数据流中,生成第三数据流;
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由所述第二数据流生成;
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插入到所述第一信息块;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插入到所述第二信息块。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中的空闲块,得到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
18.如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生成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和/或非空闲块的位置;
根据所述空闲块分布指示地图生成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第二数据流中获取第二区段数据流,识别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至少两个空闲块,在所述至少两个空闲块的位置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
通过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调整为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
21.一种接收业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数据流;
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提取第一数据流,将所述第三数据流恢复为第二数据流;
所述第三数据流包含第一信息块和第二信息块,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三数据流以及所述第三数据流中包含的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恢复生成;
所述第一信息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二信息块用于承载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所述第二信息块通过预设的地图块类型标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获取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
识别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二信息块,从所述第二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从所述第一信息块中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预设的参与信息,根据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从所述第三数据流中获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所述预设的参与信息指示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的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第一区段数据流或所述第二区段数据流中的第一位置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流分布指示地图通过第一比特标识所述第一信息块的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在所述第一信息块和所述第二信息块所在的位置生成至少两个空闲块,所述空闲块携带空闲块类型。
27.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20任一所述的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21-26任一所述的装置。
CN201610514068.0A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Active CN107566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4068.0A CN107566075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JP2018568914A JP6736701B2 (ja) 2016-07-01 2017-04-12 サービス送信方法及び装置、サービス受信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EP17818891.8A EP3468075B1 (en) 2016-07-01 2017-04-12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ervices
PCT/CN2017/080316 WO2018000894A1 (zh) 2016-07-01 2017-04-12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KR1020197002264A KR102226021B1 (ko) 2016-07-01 2017-04-12 서비스 송신 방법과 장치, 서비스 수신 방법과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
US16/236,845 US10848344B2 (en) 2016-07-01 2018-12-31 Servic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ervice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4068.0A CN107566075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6075A CN107566075A (zh) 2018-01-09
CN107566075B true CN107566075B (zh) 2019-10-25

Family

ID=6078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4068.0A Active CN107566075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8344B2 (zh)
EP (1) EP3468075B1 (zh)
JP (1) JP6736701B2 (zh)
KR (1) KR102226021B1 (zh)
CN (1) CN107566075B (zh)
WO (1) WO20180008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09665B1 (en) * 2016-10-24 2022-1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in flexible ethernet
CN109698732B (zh) 2017-10-23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38498B (zh) * 2018-02-02 2021-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交织方法与数据解交织方法、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0120848B (zh) * 2018-02-07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流的方法和网元设备
CN110324110B (zh) * 2018-03-30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83987A1 (zh) 2018-03-31 2019-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转发设备
CN110417542B (zh) * 2018-04-26 2022-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客户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890936B (zh) 2018-09-07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码块生成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0932999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业务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1147181B (zh) * 2018-11-02 2022-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US10868662B2 (en) * 2018-11-30 2020-12-15 Ciena Corporation Virtualized synchronous Ethernet interfaces
EP4012993B1 (en) * 2019-08-13 2023-10-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ervice data
CN112636883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345A (zh) * 2006-09-13 2008-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prs系统中下行资源动态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99800A (zh) * 2007-09-27 2009-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资源分配信息表示方法
WO2009089905A1 (en) * 2008-01-15 2009-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lecom multiplexer for variable rate composite bit stre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5195A (ja) * 1998-06-05 1999-12-24 Nec Corp 衛星通信装置
JP3691383B2 (ja) 2000-11-29 2005-09-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システムに収容された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GB0320506D0 (en) * 2003-09-02 2003-10-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ell scheduling
US8340101B2 (en) * 2006-09-25 2012-12-2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xed data stream payload format
CN101335751A (zh) * 2007-06-29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以太网编码块映射到光传输网络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09051445A2 (en) * 2007-10-18 2009-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19546B2 (en) * 2011-07-07 2017-11-14 Ciena Corporation Data connectivity systems and methods through packet-optical switches
US9294418B2 (en) * 2012-11-28 2016-03-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64B/66B codec for ethernet applications
US9609400B2 (en) * 2013-08-22 2017-03-28 Nec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and variable-rate shared multi-transponder architecture for flexible ethernet-based optical networks
US10637604B2 (en) * 2014-10-24 2020-04-28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and multi link gearbox mapping procedure t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CN104579764A (zh) * 2014-12-26 2015-04-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共享时隙池的数据链资源动态分配方法
US10158448B2 (en) * 2016-01-08 2018-12-18 Ciena Corporation Multilay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rbitration in transport networks
JP2018046373A (ja) * 2016-09-13 2018-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345A (zh) * 2006-09-13 2008-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prs系统中下行资源动态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99800A (zh) * 2007-09-27 2009-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资源分配信息表示方法
WO2009089905A1 (en) * 2008-01-15 2009-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lecom multiplexer for variable rate composite bit stre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26021B1 (ko) 2021-03-09
JP6736701B2 (ja) 2020-08-05
EP3468075B1 (en) 2023-11-29
US20190140861A1 (en) 2019-05-09
EP3468075A4 (en) 2019-04-10
WO2018000894A1 (zh) 2018-01-04
EP3468075A1 (en) 2019-04-10
CN107566075A (zh) 2018-01-09
US10848344B2 (en) 2020-11-24
KR20190020129A (ko) 2019-02-27
JP2019527499A (ja)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6075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US1116569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ervice signal by using ethernet channel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7438028B (zh) 一种客户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53028B9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100567326B1 (ko) Sonet/sdh, pdh, 그리고 이더넷 신호의 통합스위칭/전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5122763B (zh) 以太网信号传送方法、调度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EP2127167B1 (en) Multiplexed data stream circuit architecture
CN101578794B (zh) 数据通信装置及网络组件
US84120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traffic using virtual concatenation
US910013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rrying synchronization over ethernet an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WO2019071369A1 (zh) 光网络中数据传输方法及光网络设备
US20190159104A1 (en) Radio Link Aggregation
EP3909209B1 (en) Ethernet signal format using 256b/257b block encoding
WO2018228420A1 (zh) 一种传输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和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00332717A (ja) マルチプレクサ、デマルチプレクサおよび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WO2008073636A1 (en) Data byte load based network byte-timeslot allocation
CN105790883A (zh) 一种处理信号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110058555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21013025A1 (zh) 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81870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2183875A1 (zh) 确定传输时隙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6264587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7413472A (zh) 用于对具有可变数量空闲块的恒定比特率(cbr)客户端数据执行速率适配以供通过城域传送网络(mtn)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17203916A (zh) 用于对具有固定数量空闲块的恒定比特率(cbr)客户端数据执行速率适配以供通过城域传送网络(mtn)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17441301A (zh) 用于对恒定比特率(cbr)客户端数据执行速率适配和复用以供通过城域传送网络(mtn)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