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5807A -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5807A
CN107565807A CN201710558807.0A CN201710558807A CN107565807A CN 107565807 A CN107565807 A CN 107565807A CN 201710558807 A CN201710558807 A CN 201710558807A CN 107565807 A CN107565807 A CN 107565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duration
control circuit
signal
switch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588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5807B (zh
Inventor
杨世红
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Reacto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Reacto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Reacto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Reacto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588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5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5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5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5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5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及其启动方法。通过在控制电路可以控制开关电源中功率管导通时间点,控制开关电源的工作模式;在上电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控制开关电源在临界导通模式下工作,提高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实现快速启动,避免现有技术中满载启动时重启现象;过了此时间段后,控制开关电源工作在DCM工作模式,使开关电源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开关电源的应用日益广泛,现有技术开关电源电路图如图1所示,包括原边电感线圈LP、副边电感线圈LS、辅助电感线圈Laux、电源充电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所述原边电感线圈LP、副边电感线圈LS、辅助电感线圈Laux构成变压器,原边电感线圈充电,把电能转化为磁能,副边电感线圈放电或退磁,再把磁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电源充电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1和电容C2,所述电阻R1和电容C2的连接端与辅助电感线圈Laux的同相端通过二极管D2相连。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Q1和采样电阻R4。
如图2所示,在系统刚上电的t0时刻,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的电源接入端VCC开始充电,此时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内部耗电为微安级别。在t1时刻,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充电达到内部启动电压。此时,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开始工作,其内部耗电可达到几百微安以上,其电源端VCC开始下降。由于电容C2开始放电,而输出端电容C5开始充电,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电压Vout开始上升。假设忽略二极管D2、D4管压降,当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电压Vout上升到使式(1)成立时,辅助电感线圈Laux通过D2给电容C2充电,此时,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的电源端Vcc电压再次上升。
式中:Ns、Naux分别为副边电感线圈LS、辅助电感线圈Laux的线圈匝数,Vcc为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电源端VCC的电压,Vout为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的电压。
对于上述开关电源电路,当电容C2放电、电容C5充电的速度不能实现公式(1)的要求时,即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电压Vout满足公式(2),而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的电源端电压Vcc已下降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内部重启电压uvlo(on)时,那么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会进入重启状态,即如图3所示。
上述这种重启在开关电源中是不允许出现的。由于在要求待机功耗低的前提下,启动电阻R1不能取值太小,因而在保证能满载启动且不会重启的情况下,减小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的电源端电压VCC端电容C2取值,缩小启动时间,加快启动,使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的电源端电压Vcc在下降到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内部重启电压uvlo(on)之前再次充电,实现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电压满足公式(1)避免重启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可以控制开关电源中功率管导通时间点。为方便使用,可将所述控制电路集成在芯片上。采用所述控制电路的开关电源,启动时可以提高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电流,从而保证开关电源控制芯片满载启动且而不会重启,并可以在满足待机功耗低的情况下,减小开关电源充电电路中电容的取值,缩小启动时间,加快启动。最后,本公开给出了一种关于背景技术中开关电源启动方法。
本发明包括任何顺序和/或任何组合的以下方面/实施方案/特征。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在开关电源上电后,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延时第二时长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
前述或以下实施方案/特征/方面中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计时电路、退磁检测电路、电流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计时电路在控制电路上电后进行计时,在所述第一时长内输出第一计时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长之后输出第二计时信号;所述退磁检测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过零点时,输出退磁检测信号;所述电流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计时信号,在接收到当前周期的第一个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电流控制信号;所述电流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计时信号,在接收到当前周期的第一个退磁检测信号时,延时第二时长后输出电流控制信号;所述驱动电路根据电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前述或以下实施方案/特征/方面中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包括选择电路、延时电路和逻辑电路;所述选择电路收到所述第一计时信号,并在接收到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选择电路收到所述第二计时信号,并在接收到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延时电路根据第二检测信号输出第三检测信号;所述逻辑电路根据第一检测信号或第三检测信号输出电流控制信号。
前述或以下实施方案/特征/方面中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启动电路,用于设定控制电路的启动与关断参数,并在上电时,输出启动信号;所述计时电路根据所述启动信号开始计时。
前述或以下实施方案/特征/方面中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集成在芯片中;所述启动电路连接芯片的电源端;所述退磁检测电路连接芯片的退磁检测端;所述驱动电路连接芯片的驱动端。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功率管、控制电路、原边电感线圈、副边电感线圈和辅助电感线圈,所述原边电感线圈、副边电感线圈和辅助电感线圈组成变压器;在开关电源上电后,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所述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即副边电感线圈退磁结束时,控制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开始充电;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所述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即副边电感线圈退磁结束时,延时第二时长后控制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开始充电;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所述控制电路为上述任一控制电路。
前述或以下实施方案/特征/方面中的开关电源电路,其中在第一时长之内的每个周期,所述副边电感线圈放电结束后功率管导通,放电时长与当前周期的占比大于50%;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所述第二时长、功率管导通时长之和与当前周期的占比等于50%。
一种开关电源的启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开关电源上电后,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在检测到辅助电感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使功率管导通;
S2、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在检测到辅助电感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延时第二时长后,使功率管导通;
其中:在上述步骤S1、S2中,当功率管导通时长达到设定的第三时长时,使功率管截止;并且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
在所述方法中,其中在第一时长之内的每个周期,所述副边电感线圈放电结束后功率管导通,放电时长与当前周期的占比大于50%;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第二时长、功率管导通时长之和与当前周期的占比等于50%。
在所述方法中,其中所述第一时长大于等于5m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下述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控制电路在开关电源上电的一段时间内,通过控制功率管导通的时间点,提高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电流,实现满载时快速启动且不会重启。由于提高了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电流,可缩短控制电路电源接入端电压下降时间,进而使得开关电源充电电路中电容的取值可减小,从而缩小开关电源的启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开关电源电路图;
图2为现有技术开关电源电路时序图;
图3为现有技术开关电源电路重启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开关电源工作在临界导通状态的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开关电源工作在DCM工作状态的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电流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开关电源快速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8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在开关电源上电后,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延时第二时长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控制具备控制功率管的导通时间点的特点。
当图1中的开关电源采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替换原有相应部分电路时:在开关电源上电启动的第一时长之内,开关电源采用临界导通模式。对于第一时长之内的每个周期,所述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的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控制功率管的导通,进而控制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在开关电源上电启动的第一时长之后,开关电源在DCM工作状态。对于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当所述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延时第二时长后控制功率管导通,进而控制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到达第三时长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功率管截止,副边电感线圈开始退磁。第三时长可设定调整。第二时长为当前周期中,副边电感线圈放电时长与原边电感充电时长之差。其中,在检测过零点时,根据检测的灵敏度情况,允许存在较小的误差。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可以进行调整,使开关电源的启动处于最优状态。
在开关电源上电启动的第一时长之内,由于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的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副边电感线圈退磁结束时,即副边电感线圈放电结束时,控制功率管的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副边电感线圈放电时长大于原边电感线圈的充电时长,将副边电感线圈放电时长记作Tons,将当前周期时长记作T1,则有占空比大于50%,此时有下式成立:
其中,Iolp1为系统的过载保护点电流,Ipk表示原边电感线圈电流最大值,Np表示原边电感线圈匝数,Isk表示副边电感线圈电流最大值,Ns表示副边电感线圈匝数。
结合图1,当开关电源输出端接恒流负载时,假设负载满载记作Tload,那么启动时给输出电容C5充电电流记作Ich,则有:
Ich=Iolp1-Iload,
这样启动时输出电容C5充电电流Ich增大,从而在保证能满载启动且不会重启的情况下,缩短了图3中Vcc电压的下降时间t1~t2,VCC端电容C2可以进一步减小,实现图3中t0~t1的时间减小,在Vcc下降到uvlo(on)之前,实现副边电感线圈输出端电压上升,并满足下式,从而达到快速启动的目的:
式中:Ns、Naux分别为副边电感线圈LS、辅助电感线圈Laux的线圈匝数,Vcc为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电源端VCC的电压,Vout为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的电压。
在开关电源上电启动的第一时长之后,开关电源采用DCM工作模式。根据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在开关电源的工作模式为DCM模式,副边电感线圈的占空比为50%,即: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第一驱动控制信号与第二时长之和与当前周期的占比为50%。
因此,将副边电感线圈的放电时长记作Tons,将此时的周期时长记作T2,则有:
占空比恢复到50%,开关电源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即,变压器一个周期(T2)内除副边电感线圈退磁以外的时长(Toffs)等于副边电感线圈退磁时长(Tons),从而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电流满足下式:
即:使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电流Iolp回归正常。其中,R4表示采样电阻,Vth表示功率管的阈值电压。
在外部电路设定的情况下,在开机后的第一时长内,系统工作在临界模式,占空比大于50%,提高了系统的过载保护点电流(Iolp),当开关电源输出端接恒流负载时,那么启动时给输出电容(C5)充电电流等于(Ich)等于过载保护点电流(Iolp)与负载满载电流(Iload)之差,因此,在采用上述控制电路启动时输出电容(C5)充电电流(Ich)增大,从而在保证在集成了上述控制电路的芯片能在满载下启动且不会重启的情况下,缩短图3中芯片电源接入端接入电压(Vcc)下降时长(t1~t2),并且与电源接入端连接的电容(C2)可以进一步减小,实现图3中启动时长(t0~t1)减小,在芯片电源端接入电压(Vcc)下降到控制芯片内部重启电压(uvlo(on))之前,使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电压(Vout)快速上升,且使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电压(Vout)满足式(1);在此时段时间后,占空比恢复到50%,电源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式中:Ns、Naux分别为副边电感线圈LS、辅助电感线圈Laux的线圈匝数,Vcc为开关电源控制芯片IC电源端(VCC)的电压,Vout为副边电感线圈LS输出端的电压。
在开关电源输出接恒压负载时,启动时刻的负载电流相当于零,那么输出电容C5充电电流Ich等于过载保护点电流Iolp,输出电容充电时间很短,因此在接恒压负载时不用担心开关电源开关电源控制芯片Vcc重启和启动时间之前的相互制约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计时电路、退磁检测电路、电流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计时电路在控制电路上电后进行计时,在所述第一时长内输出第一计时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长之后输出第二计时信号;所述退磁检测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过零点时,输出退磁检测信号;所述电流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计时信号,在接收到当前周期的第一个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电流控制信号;所述电流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计时信号,在接收到当前周期的第一个退磁检测信号时,延时第二时长后输出电流控制信号;所述驱动电路根据电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在这个实施例中,根据计时电路输出的计时信号、退磁检测信号确定是否需要延时输出以及何时输出。图4给出了本实施中的一种优选地电路结构连接方式。其中,所述电流控制电路(50)分别连接计时电路(40)一端、驱动电路(60)一端、退磁检测电路(20)一端;所述电流控制电路(50)根据接收的计时电路输出的计时信号(A1)与退磁检测电路(20)输出的退磁检测信号(A2),向驱动电路(60)输出电流控制信号(A3),驱动电路(60)根据电流控制信号(A3)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其中,计时信号(A1)在第一时长之内和第一时长之后不同。
当图1中的开关电源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替换原有相应部分电路时:
计时电路(40)输出计时信号(A1),若在第一时长之内输出高电平,此时的计时信号(A1)可以视为第一计时信号,在第一时长之后输出低电平,此时的计时信号可以视为第二计时信号。退磁检测电路(20)在当前周期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过零点时,输出退磁检测信号(A2)。假设当前周期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过零点时,输出的退磁检测信号(A2)是高电平;在没检测到过零点电压时,该退磁检测信号(A2)是低电平。
当电流控制电路(50)收到第一计时信号和当前周期的第一个高电平的退磁检测信号(A2)时,输出电流控制信号(A3)。驱动电路(60)根据输出的电流控制信号(A3)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当原边电感线圈充电达到第三时长时,电流控制电路(50)改变电流控制信号(A3),比如之前是高电平,现在变成低电平。驱动电路(60)根据改变后的电流控制信号(A3)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功率管截止,直至电流控制电路(50)再次改变电流控制信号的时刻,完成一个周期。
当电流控制电路(50)收到第二计时信号和当前周期的第一个高电平的退磁检测信号(A2)时,延时第二时长输出电流控制信号(A3)。相应地,功率管也被延时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延时充电。当控制第二时长等于副边电感线圈放电时长与原边电感线圈充电时长之差时,副边电感线圈的占空比为50%,开关电源处于正常工作模式。
图5给出了在上述连接方式下,开关电源工作在临界导通状态的时序图。图6给出开关电源工作在DCM工作状态的时序图。图中各个信号可以不限于图中所示的高电平或低电平。
在图5-6中,A1表示计时信号,A2表示退磁检测信号,A3表示电流控制信号,Driver表示驱动控制信号,Ip表示原边电感线圈中的电流,Is表示副边电感线圈中的电流,Ipk表示原边电感线圈电流最大值,Isk表示副边电感线圈电流最大值,Vds表示功率管输入端的电压。
图5中,计时电路(40)开始工作时,输出的计时信号(A1)为高电平。在一个周期时间内,退磁检测电路(20)检测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电压,在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电压小于零时,退磁检测电路输出的退磁检测信号(A2)为高电平。电流控制电路(50)根据高电平的计时信号(A1)和高电平的退磁检测信号(A2)输出的电流控制信号(A3)为高电平。驱动电路(60)根据电流控制信号(A3)驱动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充电。
在原边电感线圈充电一段时长(Tonp)后,原边电感线圈充电结束,电流控制电路(50)输出电流控制信号(A3)为低电平,驱动电路(60)驱动功率管关断。当功率管关断时,副边电感线圈开始退磁,并持续一段退磁时长(Tons)。其中,退磁时长(Tons)大于原边电感线圈充电时长(Tonp),且原边电感线圈充电时长(Tonp)与副边电感线圈退磁时长(Tons)之和等于一个周期(T1)。在开关电源工作在临界导通状态时,电流控制信号(A3)的波形与驱动控制信号(Driver)的波形相同。
在开关电源工作在临界导通状态时,占空比大于50%,从而开关电源的过载保护点电流满足下式:
其中,Iolp为系统的过载保护点电流,Np表示原边电感线圈匝数,Ns表示副边电感线圈匝数。
如图6所示,计时电路(40)计时到第一时长时,计时信号(A1)为低电平,开关电源采用DCM工作模式。优选地,第一时长大于等于5ms。在开关电源采用DCM工作模式时的一个周期时长内,退磁检测电路(20)检测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电压,在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电压小于零时退磁检测信号(A2)为高电平,电流控制电路(50)根据低电平的计时信号(A1)和高电平的退磁检测信号(A2),在退磁检测信号(A2)第一次高电平时延时,延时时长(Toff)达到第二时长后,再输出电流控制信号(A3),所述电流控制信号(A3)为高电平。驱动电路(60)根据电流控制信号(A3)驱动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在原边电感线圈充电一段时长(Tonp)后,原边电感线圈充电结束,电流控制电路(50)输出电流控制信号(A3)为低电平,驱动电路(60)驱动功率管关断,副边电感线圈开始退磁,并持续一段退磁时长(Tons),在副边电感线圈退磁结束后延时一段时间(Toff),功率管再次导通。电流控制信号(A3)波形与驱动控制信号(Driver)波形相同。
其中,延时时长(Toff)等于副边电感线圈退磁时长(Tons)与原边电感线圈充电一段时长(Tonp)之差,且延时时长(Toff)、副边电感线圈退磁时长(Tons)与原边电感线圈充电一段时长(Tonp)之和等于一个周期(T2)。在延时时长(Toff)内,原边电感线圈与功率管的寄生电容形成谐振。副边电感线圈退磁时长(Tons)等于延时时长(Toff)与原边电感线圈充电一段时长(Tonp)之和。因此占空比为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电流控制电路的一种具体构成,其中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包括选择电路、延时电路和逻辑电路;所述选择电路收到所述第一计时信号,并在接收到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选择电路收到所述第二计时信号,并在接收到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延时电路根据第二检测信号输出第三检测信号;所述逻辑电路根据第一检测信号或第三检测信号输出电流控制信号。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选择电路接收的计时信号(比如,第一计时信号)输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比如,第一检测信号)。不同的检测信号输出给不同的电路,通过延时电路来实现延时。图7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电流控制电路的结构,其中所述电流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选择电路(2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选择电路(21)的第一端与延时电路(22)的一端相连。选择电路(21)的第二端与逻辑电路(23)的第一端相连。延时电路(22)的另一端和逻辑电路(23)的第二端相连。逻辑电路(23)的第三端用于输出电流控制信号(A3)。当选择电路(21)的第三端收到计时信号(A1),该计时信号为低电平的第一计时信号,并在第四端接收到退磁检测信号(A2)时,向延时电路(22)输出第一检测信号(A22)。当选择电路(21)的第三端收到计时信号(A1),该计时信号为高电平的第二计时信号,并在第四端接收到退磁检测信号(A2)时,向延时电路(22)输出第二检测信号(A22);延时电路(22)延时第二时长后,向逻辑电路(23)输出第三检测信号(A23);逻辑电路(23)根据第一检测信号(A21)或第三检测信号(A23)输出电流控制信号(A3)。
当图1中的开关电源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替换原有相应部分电路时:其电流控制电路的结构可以优选为上述连接方式。通过选择电路接收不同的计时信号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不同的检测信号输出给不同的电路,包括延时电路和逻辑电路,通过延时电路来实现需要延时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启动电路,用于设定控制电路的启动与关断参数,并在上电时,输出启动信号;所述计时电路根据所述启动信号开始计时。
图8示意了在包括启动电路的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其中,电流控制电路(50)与计时电路(40)、退磁检测电路(20)、驱动电路(60)相连;计时电路(40)与启动电路(30)相连。更为具体地,计时电路(40)的一端与启动电路(30)一端相连,计时电路(40)的另一端与电流控制电路(50)相连。电流控制电路(50)包括三个连接端,剩余两个连接端分别与退磁检测电路(20)一端、驱动电路(60)一端相连。启动电路(30)的另一端作为控制电路(10)的电源端,用于外接电源,退磁检测电路(20)的另一端作为控制电路(10)的退磁检测端,驱动电路(60)的另一端作为控制电路(10)的驱动控制端。进一步地,退磁检测端与辅助电感线圈的同相端相连,驱动控制端与功率管的控制端相连。更进一步地,控制电路(10)集成到芯片中,以方便使用。其中,控制电路(10)的电源端连接芯片的电源端(VCC),退磁检测端连接芯片的退磁检测端(FB),驱动控制端连接芯片的控制端(DRIVER)。在这种情况下,图1所示开关电源中的芯片可以直接被替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时长,优选大于等于5ms。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的启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开关电源上电后,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在检测到辅助电感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使功率管导通;
S2、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在检测到辅助电感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延时第二时长后,使功率管导通;
其中:在上述步骤S1、S2中,当功率管导通时长达到第三时长时,使功率管截止;并且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
在所述方法中,其中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所述第二时长、功率管导通时长之和与当前周期的占比等于50%。
在所述方法中,其中所述第一时长大于等于5ms。
在步骤S1中,在开关电源上电启动的一段时间内,开关电源在临界导通状态,通过控制功率管的导通时间点,即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当检测到辅助电感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即副边电感退磁结束时,控制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功率管导通第三时长后,控制功率管截止,副边电感线圈放电,使副边电感线圈放电时长与当前周期的占比大于50%,即:开关电源副边电感线圈放电的占空比大于50%。
在步骤S2中、在所述第一时长后,开关电源在DCM工作状态。在当前的每个周期,当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即副边电感退磁结束时,延时第二时长后,控制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功率管导通第三时长后,控制功率管截止,副边电感线圈放电。当所述第二时长等于副边电感线圈放电时长与原边电感的充电时长之差时,副边电感线圈放电时长与当前周期的占比等于50%,即:开关电源副边电感线圈放电的占空比等于50%。
在这个实施例中,不关注具体的电路结构,其中,开关电源包括原边电感线圈、副边电感线圈、功率管。原边电感线圈、副边电感线圈和辅助电感线圈组成变压器。所述开关电源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开关管进行导通和截止,当功率管导通时,原边电感线圈充电;当功率管截止时,副边电感线圈放电。优选采用前述实施方案/特征/方面中的开关电源电路。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开关电源上电后,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当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延时第二时长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优选的,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计时电路、退磁检测电路、电流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计时电路在控制电路上电后进行计时,在所述第一时长内输出第一计时信号,在所述第一时长之后输出第二计时信号;
所述退磁检测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的过零点时,输出退磁检测信号;
所述电流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计时信号,在接收到当前周期的第一个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电流控制信号;
所述电流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计时信号,在接收到当前周期的第一个退磁检测信号时,延时第二时长后输出电流控制信号;
所述驱动电路根据电流控制信号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包括选择电路、延时电路和逻辑电路;
所述选择电路收到所述第一计时信号,并在接收到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
所述选择电路收到所述第二计时信号,并在接收到退磁检测信号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所述延时电路根据第二检测信号输出第三检测信号;
所述逻辑电路根据第一检测信号或第三检测信号输出电流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启动电路,用于设定控制电路的启动与关断参数,并在上电时,输出启动信号;
所述计时电路根据所述启动信号开始计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集成在芯片中;
所述启动电路连接芯片的电源端;
所述退磁检测电路连接芯片的退磁检测端;
所述驱动电路连接芯片的驱动端。
6.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功率管、控制电路、原边电感线圈、副边电感线圈和辅助电感线圈,所述原边电感线圈、副边电感线圈和辅助电感线圈组成变压器;
在开关电源上电后,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所述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即副边电感线圈退磁结束时,控制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开始充电;
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所述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辅助电感线圈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即副边电感线圈退磁结束时,延时第二时长后控制功率管导通,原边电感线圈开始充电;
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
所述控制电路为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控制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时长之内的每个周期,所述副边电感线圈放电结束后功率管导通,放电时长与当前周期的占比大于50%。
8.一种开关电源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开关电源上电后,在第一时长内的每个周期,在检测到辅助电感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使功率管导通;
S2、在第一时长之后的每个周期,在检测到辅助电感同相端电压的第一个过零点时,延时第二时长后,使功率管导通;
其中:在上述步骤S1、S2中,当功率管导通时长达到第三时长时,使功率管截止;
并且所述第一时长为设定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时长之内的每个周期,所述副边电感线圈放电结束后功率管导通,放电时长与当前周期的占比大于5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长大于等于5ms。
CN201710558807.0A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Active CN107565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8807.0A CN107565807B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8807.0A CN107565807B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5807A true CN107565807A (zh) 2018-01-09
CN107565807B CN107565807B (zh) 2023-04-14

Family

ID=60973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58807.0A Active CN107565807B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580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8493A1 (en) * 2003-09-08 2005-04-14 Jung-Won Kim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CN202424502U (zh) * 2011-12-15 2012-09-05 宁波升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JP2012253964A (ja) * 2011-06-06 2012-12-20 Fuji Electric Co Ltd 給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3051220A (zh) * 2013-01-25 2013-04-17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器
CN103795253A (zh) * 2012-10-29 2014-05-14 华润矽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反激式功率转换器装置及其恒流控制器
TW201640805A (zh) * 2015-04-24 2016-11-16 矽力杰半導體技術(杭州)有限公司 控制電路、控制方法和應用其的反激式變換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8493A1 (en) * 2003-09-08 2005-04-14 Jung-Won Kim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JP2012253964A (ja) * 2011-06-06 2012-12-20 Fuji Electric Co Ltd 給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CN202424502U (zh) * 2011-12-15 2012-09-05 宁波升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03795253A (zh) * 2012-10-29 2014-05-14 华润矽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反激式功率转换器装置及其恒流控制器
CN103051220A (zh) * 2013-01-25 2013-04-17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器
TW201640805A (zh) * 2015-04-24 2016-11-16 矽力杰半導體技術(杭州)有限公司 控制電路、控制方法和應用其的反激式變換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亚坡: "自适应可调延时控制的双耦合电感软开关零电压转换逆变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5807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8932U (zh)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
CN104980029B (zh) 用于开关模式电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55357B (zh) 开关电源控制器电路及开关电源系统
CN106208714B (zh) 同步整流开关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885694B (zh) 控制开关电源的电流和电压的控制电路及方法与开关电源
CN102231605B (zh) 一种开关电源副边的同步整流控制电路及反激式开关电源
US74661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plifying the control of a switch
KR101039019B1 (ko) 커패시터 충전 방법 및 장치
CN210142982U (zh) 用于转换器的控制器以及转换器控制系统
CN101592965B (zh) 多模式控制电路、方法及ac-dc变换电路
CN101867295B (zh) 一种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5471270A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消隐时间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1841242B (zh) 开关电源及其输出电流的调节方法
CN214506884U (zh) 功率变换器和电源控制芯片
CN103887984A (zh) 隔离式变换器及应用其的开关电源
CN101350565A (zh) 实现三极管基极电流补偿的电路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865546A (zh) 功率变换器及其供电控制方法和电源控制芯片
CN103607151A (zh) 一种电机驱动芯片中的混合衰减控制电路
CN107342680A (zh) Dcdc转换器
CN107508456A (zh)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启动方法
CN106374751A (zh) 一种同步整流控制芯片
CN203014666U (zh) 快速启动栅极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模块
CN115940944A (zh) 电流信号采样方法、采样电路和开关电源
CN106452086A (zh) 一种同步整流控制电路
WO2024087622A1 (zh) 开关电源及其补电电路和补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