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54381A -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54381A
CN107554381A CN201710917549.0A CN201710917549A CN107554381A CN 107554381 A CN107554381 A CN 107554381A CN 201710917549 A CN201710917549 A CN 201710917549A CN 107554381 A CN107554381 A CN 107554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ehicle frame
haulage vehicle
linking arm
runn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175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54381B (zh
Inventor
贾海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175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54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54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4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54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4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及运输车,属于运输技术领域。运输车辆包括车架、连接臂和行走装置,连接臂的一端与行走装置连接,连接臂远离行走装置的一端与车架活动连接,运输车辆具有相对的两个行走装置相互靠近的并拢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行走装置相互远离的张开状态。通过运输车辆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辆,其具有该运输车辆的全部功能。

Description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管廊市政建设,管廊是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其中管廊主体是一种大型预制件,通过每个管廊预制件节拼装成整体管道。
单个管廊预制件的尺寸长度在3-8米,宽度在1.5-3米,高度在2-4米,重量在30-50吨。目前管廊预制件通常都是放在半挂平板的运输车上进行运输。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运输车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装卸过程中需要借助起重设备;
装卸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通过运输车辆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运输车辆,其具有该运输车辆的全部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其包括车架、连接臂和行走装置,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行走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活动连接,所述运输车辆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相互靠近的并拢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相互远离的张开状态。
具体的,通过运输车辆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
可选的,所述车架的中部部分和/或所述连接臂的与所述车架连接的部分向上拱起且下方形成用于装载货物的装载空间。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车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行走装置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同步机构令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臂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车架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臂转动。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一点,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行走装置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二点,所述连接臂与所述行走装置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三点,所述连接臂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的点为第四点,所述第一点、所述第二点、所述第三点和所述第四点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辅助轮的转动轴心线沿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连接臂活动连接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车架,所述运输车辆具有所述行走装置接触地面且所述辅助轮悬空的运输状态,以及所述行走装置悬空且所述辅助轮接触地面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行走装置沿竖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连接臂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滑动。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装置,所述车架的相对两端均分布有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货物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运输车辆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相互靠近且夹持货物的夹持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相互远离且松开货物的松开状态。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装置,所述车架的相对两端均分布有所述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货物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沿竖向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运输车辆具有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所述车架伸出且兜住货物的兜住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所述车架缩回的收缩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还包括折叠座,所述第二固定件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折叠座,所述折叠座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运输车辆具有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所述车架缩回且所述折叠座贴靠所述车架的折叠状态,以及所述折叠座远离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
可选的,所述车架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可伸缩。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
可选的,所述车架设置有用于挂设货物的钩挂部。
可选的,所述车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牵引车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沿竖向可伸缩。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行走或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相对于所述连接臂转动。
可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轮子和连接轴,所述轮子绕第一转动轴心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绕第二转动轴心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一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心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心线相对于竖向倾斜设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运输车辆,其具有该运输车辆的全部功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通过运输车辆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行走装置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行走装置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夹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松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兜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车架处于缩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车架处于伸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连接臂处于伸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连接臂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运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行走装置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运输车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运输车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运输车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运输车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运输车处于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运输车处于第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运输车;200-货物;10-运输车辆;20-牵引车;11-车架;111-装载空间;12-连接臂;13-行走装置;131-行走轮;132-悬架;133-轮子;134-连接轴;1341-第二转动轴心线;141-第一驱动件;142-辅助轮;143-第一连接件;144-第二连接件;145-第三连接件;146-第二驱动件;15-第一固定装置;151-第一固定件;16-第二固定装置;161-第二固定件;162-折叠座;17-连接座;181-第一同步件;182-第二同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竖直”、“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10,其包括车架11、连接臂12和行走装置13,连接臂12的一端与行走装置13连接,连接臂12远离行走装置13的一端与车架11活动连接,运输车辆10具有相对的两个行走装置13相互靠近的并拢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行走装置13相互远离的张开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相对的”并不仅仅是指并排的两个行走装置13,两个行走装置13还可以是相对错开的,只要在运输车辆10张开状态下,两者之间能够预留出空间即可。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当连接臂12直接与牵引车20(图16中示出)连接时,该连接的部分可以称为车架11,则此时连接臂12作为主要承载货物200(图18中示出)的载体。
本实施例中,行走装置13包括行走轮131和悬架132,行走轮131可转动的连接于悬架132。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行走轮131可以直接与连接臂12连接,连接处的结构可以称为悬架132,当然了,该行走轮131也可以通过轴连接后再与连接臂12连接,那么这根轴也可以称为悬架132。因此悬架132不应当只是附图中展示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的能够起到连接的结构。
若行走装置13位于车架11的一端,则该车架11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在牵引车20上,该运输车辆10可以当做半挂车使用。
若行走装置13位于车架11的两端,则该车架11可以被货车牵引,该运输车辆10可以当做全挂车使用。
若行走装置13位于车架11的两端,且本身自带驱动装置,则该运输车辆10可以当做货车使用。
本实施例中,车架1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行走装置13,两个行走装置13均连接有连接臂12,连接臂12与行走装置13一一对应,两个连接臂12与车架11均活动连接,以起到更好的打开或关闭效果。
本实施例中,一个行走装置13有四个行走轮131,当然了,具体实施时,行走轮131的数量不限定。车架11一端的行走装置13数量也不限定,其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四个或者更多个。
当然了,也可以是仅有一个连接臂12是可活动的,也可以是一个行走装置13连接有多个连接臂12,因此只要能够实现运输车辆10的打开或并拢状态即可。
一般的货物200若体积较大,安放在车架11上时,往往需要起重设备将其放置在车架11上,本实施例中,两个行走装置13相互远离时,两个行走装置13之间预留出空间,货物200可以通过该空间直接进入到车架11的对应位置,不需要起重设备即可实现货物200的装卸过程。
具体的,通过运输车辆10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200,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
可选的,车架11的中部部分和/或连接臂12的与车架11连接的部分向上拱起且下方形成用于装载货物200的装载空间111。
本实施例中,车架11主要作为承载货物200的载体,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车架11正下方形成了装载空间111。当然了,该连接臂12作为承载货物200的载体的时候,其下方也可以形成该装载空间111。当车架11和连接臂12均作为承载货物200的载体的时候,则车架11与连接臂12的下方形成该承载空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方”指的是在运行过程中,行走轮131接触到地面时,车架11靠近地面的一侧。整个车架11相当于是呈现出拱形的状态。
货物200装载后,其与地面的距离相对较近,不会使货物200出现超高或超宽的现象,并且其距离地面较近,使得整体重心较低,运输稳定性较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货物200为管廊预制件,当然了,该运输车辆10也可以运输其他的一些尺寸或质量较大的混凝土预制件。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行走装置13可以为车轮,也可以为履带,还可以为万向轮等等。
结合图3,可选的,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41,连接臂12靠近车架1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车架11,连接臂12靠近行走装置1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行走装置13,第一驱动件141与车架11连接且用于驱动连接臂12转动。
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臂12均是与车架11转动连接的,两个第一驱动件141同时驱动,实现两个连接臂12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两个行走装置13的相互靠近或远离。
行走装置13与连接臂12也是转动连接的,可以保证连接臂12转动一定角度后,该行走轮131的行走方向始终是保持能够前行或后退的状态。
该第一驱动件141可以选用气缸、油缸、电机等驱动设备。
可选的,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43,第一连接件14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车架11,第一连接件14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行走装置13,第一连接件143与车架11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一点,第一连接件143与行走装置13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二点,连接臂12与行走装置13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三点,连接臂12与车架11转动连接的点为第四点,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和第四点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连接臂12、第一连接件143、车架11和行走装置13形成了四杆机构。
第一连接件143的设计,使得连接臂12转动一定角度后,该行走轮131的行走方向始终是保持能够前行或后退的状态。
可选的,运输车辆10还包括辅助轮142,辅助轮142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臂12,辅助轮142的转动轴心线沿连接臂12的长度方向延伸,行走装置13与连接臂12活动连接且能够靠近或远离车架11,运输车辆10具有行走装置13接触地面且辅助轮142悬空的运输状态,以及行走装置13悬空且辅助轮142接触地面的工作状态。
辅助轮142的设计,当需要运输车辆10在并拢状态和张开状态之间转换时,可以使行走装置13靠近车架11(也就是说行走装置13远离地面),使其处于悬空状态,此时第一驱动件141驱动连接臂12转动,辅助轮142作用在地面上,其随着连接臂12的转动而产生相对位置变化,辅助轮142起到支撑行走装置13的作用,通过辅助轮142的转动,实现带动行走装置13移动,可以有效减少行走轮131的磨损。
当需要运输车辆10正常运输时,该辅助轮142悬空并且位于车架11的后方,其不会影响运输车辆10的正常运行。
结合图4和图5,可选的,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44、第三连接件145和第二驱动件146,第二连接件144的一端和第三连接件145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144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臂12,第三连接件145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行走装置13,第二驱动件146与第二连接件144和第三连接件145连接且用于驱动第二连接件144与第三连接件145相互靠近或远离。
第二驱动件146的设置,可以起到提升和降低车架11的高度,使其能够靠近地面时将货物200进行装载,远离地面时对货物200进行运输。通过第二驱动件146的设计,可以不需要外部的起重设备对货物200进行提升。
当需要使行走装置13悬空时,可以控制第二驱动件146,使第二连接件144靠近第三连接件145,可以理解为第二驱动件146拉动第三连接件145,使其拉动行走装置13,最终使其悬空。
第二驱动件146可以为气缸、油缸、电机等驱动设备。
当然了,第二驱动件146也可以安装在连接臂12上,其也可以直接作用第三连接件145,因此该第二驱动件146的安装方式不限定。
图4中,行走装置13相对靠近连接臂12,也就是说其相对靠近车架11,远离地面。
图5中,行走装置13相对远离连接臂12,也就是说其相对远离车架11,靠近地面。
结合图6和图7,可选的,运输车辆1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装置15,车架11的相对两端均分布有第一固定装置15,第一固定装置15包括用于固定货物200的第一固定件151,第一固定件151沿车架11的宽度方向可伸缩的连接于车架11,运输车辆10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固定件151相互靠近且夹持货物200的夹持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一固定件151相互远离且松开货物200的松开状态。
图6中第一固定件151相对于车架11收缩。
图7中第一固定件151相对于车架11伸出。
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固定装置15均包括了两个第一固定件151,当然了,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有部分第一固定装置15仅有一个第一固定件151。因此第一固定装置15中第一固定件151的数量不限定。
当相对的两个第一固定件151均收缩时,可以夹紧位于装载空间111内的货物200,当相对的两个第一固定件151均伸出时,则松开了装载空间111内的货物200。
一般的,当需要装载货物200时,往往需要两个第一固定件151伸出,给货物200预留较大的空间。
该第一固定件151可以呈L型,以起到更好的支撑、夹持货物200的作用。
结合图8和图9,可选的,运输车辆1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装置16,车架11的相对两端均分布有第二固定装置16,第二固定装置16包括用于固定货物200的第二固定件161,第二固定件161沿竖向可伸缩的连接于车架11,运输车辆10具有第二固定件161相对于车架11伸出且兜住货物200的兜住状态,以及第二固定件161相对于车架11缩回的收缩状态。
图8中第二固定件161相对于车架11伸出,针对不同大小的货物200,其可以对应收缩,以起到更好的兜住效果,将货物200牢牢的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装置16之间。
没有货物200时,该第二固定件161可以收缩,整体不占用较大的空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臂12作为载体时,该第一固定装置15和第二固定装置16还可以是直接安装在连接臂12上的,则第一固定装置15和第二固定装置16与车架11呈间接连接的关系。
可选的,第二固定装置16还包括折叠座162,第二固定件161可伸缩的连接于折叠座162,折叠座162可转动的连接于车架11,运输车辆10具有第二固定件161相对于车架11缩回且折叠座162贴靠车架11的折叠状态,以及折叠座162远离车架11的展开状态。
图9中运输车辆10处于折叠状态,通过可折叠的作用,进一步释放了该空间的容量。
结合图10和图11,可选的,车架11沿车架11的长度方向可伸缩。
该车架11由多段架体构成,相邻的两段架体滑动连接,通过车架11的可伸缩,可以增大或减小车架11的有效长度。从而调节装载空间111的容量,以适应不同的货物200。
可选的,车架11设置有用于挂设货物200的钩挂部。
本实施例中,车架11的前端、中部和后端均可以选择性的设置钩挂部,该钩挂部的数量也不限定,只要能够固定货物200即可。
结合图1和图2,可选的,车架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牵引车20连接的连接座17,连接座17沿竖向可伸缩。
该连接座17本身可以伸缩,其安装在牵引车20上后,有利于车架11靠近或远离地面,可以有效的实现货物200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可选的方案在合理的情况下,其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组合,比如,同一个运输车辆10可以既安装有第一固定装置15,也安装有第二固定装置16,同时其车架11还可以伸缩等。
实施例2
请参考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10,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连接臂12的一端沿车架11的宽度方向可滑动的连接于车架11。
图12中连接臂12相对于车架11伸出。
图13中连接臂12相对于车架11收缩。
通过连接臂12与车架11的滑动连接,可以实现增大或减小两个行走装置13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使得货物200可以通过该空间安放在车架11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10,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行走装置13沿竖向可滑动的连接于连接臂12,第三驱动件与连接臂12连接且用于驱动行走装置13滑动。
同理,为了使行走装置13能够悬空,可以通过第三驱动件驱动行走装置13相对于连接臂12滑动来实现。
第三驱动件可以为气缸、油缸、电机等驱动设备。
实施例4
请参考图14,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10,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运输车辆10还包括同步机构,同步机构与车架11连接,同步机构令相对的两个连接臂12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
同步机构可以选用现有的同步油缸,同步齿轮等。
结合图14,可选的,同步机构包括第一同步件181和第二同步件182,第一同步件18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其中一个行走装置13的连接臂12,第一同步件181的一端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二同步件182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另一个行走装置13的连接臂12,第二同步件182的一端形成第二铰接点,第一同步件181的另一端与第二同步件182的另一端铰接且形成第三铰接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第三铰接点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第三铰接点沿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连线的中垂线可滑动的连接于车架11,同步机构令相对的两个行走装置13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
第三铰接点的部位可以通过滑轨、滑槽等结构实现与车架11的定向滑动,也就是说第三铰接点只能沿着车架1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保证了第一同步件181和第二同步件182同时移动并且使两个连接臂12转动相同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第一驱动件141,当第一驱动件141选用气缸或液压缸时,其活塞杆可以直接与第三铰接点的部位连接,通过驱动第一同步件181和第二同步件182,可以有效控制两个行走装置13的同步运动。
实施例5
请参考图15,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10,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行走装置13包括轮子133和连接轴134,轮子133绕第一转动轴心线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轴134,连接轴134绕第二转动轴心线1341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臂12,第一转动轴心线与第二转动轴心线1341垂直设置,第二转动轴心线1341相对于竖向倾斜设置。
轮子133和连接轴134构成万向轮,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轴134并不是标准的竖向的。以图15中的相对位置作介绍,也就是说当轮子133行走在水平路面上时,其受到地面对其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同时还会受到连接轴134对其施加的倾斜向后的力,该力在水平面上有分力,其有助于该万向轮回到初始的方向。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10,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运输车辆10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行走装置13连接且用于驱动行走装置13行走。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可以是直接安装在悬架132上,其用于驱动行走轮131行走。其目的可以实现货物200的正常运输。
当然了,在使用过程中,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作介绍,当行走装置13悬空后,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行走装置13相对于连接臂12转动90°,使其处于横向状态,当行走装置13触地后,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行走装置13行走,使相对的两个行走装置13相互远离,若车架11可以相对于地面移动,则可以实现车架11向后移动,实现倒车。
当然了,具体实施时,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行走装置13相对于连接臂12转动90°,此时可以使车架11相对于地面不动,两个行走装置13上的驱动装置均驱动行走装置13行走,可以使运输车辆10呈现出张开状态。
当然了,当驱动装置驱动行走装置13相对于连接臂12转动90°后,其可以同时驱动两个行走装置13向一个方向移动,可以实现车架11相对于牵引车20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预留出一定的空间,货物200可以通过该空间进入装载空间111内。
因此,该驱动装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个。
当一个行走装置13上仅有一个驱动装置时,该驱动装置可以通过离合器实现分别控制悬架132相对于连接臂12转动和行走轮131相对于悬架132转动。
上述提到的,在操作过程中使行走装置13相对于连接臂12转动90°,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该行走装置13相对于连接臂12可以是转动任意角度的,只是在转动90°后,运行相对较为平稳而已。
实施例7
请参考图16-图21,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运输车100,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运输车辆10,其具有该运输车辆10的全部功能。
本实施例中运输车100还包括牵引车20,该牵引车20与车架11连接且用于提供驱动力供运输车辆10行走。
该牵引车20通过牵引销和牵引座实现与车架11的转动连接,此时,该运输车辆10当半挂车使用。
当然了,该运输车100可以自带驱动装置,该车架11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装置13,驱动装置安装在车架11上,驱动装置提供驱动力使运输车辆10行走,此时该运输车100可以当成货车使用。
该运输车辆10还可以被前方的货车用挂钩连接,货车提供驱动力使运输车辆10行走,则该运输车辆10可以当全挂车使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运输车辆10的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1。运输车辆10中许多可以活动的部分均可以采用驱动装置进行驱动,而控制这些驱动装置运行的控制装置可以安装在牵引车20的驾驶室内,这样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就可以控制整车。
运输车100的装货过程如下:
正常运行时,两个行走装置13是相互靠近的,当需要装载货物200时,其倒车且使运输车100处于如图18中所示的状态。
此时第二驱动件146驱动第二连接件144和第三连接件145使行走装置13悬空,辅助轮142触地,同时第一驱动件141驱动连接臂12转动,辅助轮142相对于地面滚动并带动行走装置13移动,使两个行走装置13相互远离,最终使其处于图19中所示的状态。
此时可以将货物200通过两个行走装置13之间的空间送入装载空间111内,也可以是使行走装置13触地,牵引车20倒车,使货物200顺着两个行走装置13之间的空间进入装载空间111内,最终使其处于图20中所示的状态。
此时可以使行走装置13悬空,辅助轮142触地,通过第一驱动件141,实现两个行走装置13相互靠近,此时可以驱动第二驱动件146使行走装置13触地,辅助轮142悬空。在整个装货过程中,当辅助轮142触地时,相当于整个车架11靠近地面,货物200进入装载空间111内后其可以是直接与车架11相接触的,也就是说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51和第二固定件161实现货物200与车架11的相对固定。第二驱动件146驱动行走装置13触地的过程,也就是将货物200提升高度的过程。最终使其处于图21中所示的状态,完成装货过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装货之前,一般的,该第一固定件151和第二固定件161均相对于车架11是伸出的,以预留出较大的空间,货物200进入到对应位置后,第一固定件151和第二固定件161收缩并作用在货物200上,以实现货物200的固定。
卸货的原理可以参考装货的原理。卸货的过程相当于是装货的逆过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10,通过运输车辆10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200,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1)、连接臂(12)和行走装置(13),所述连接臂(12)的一端与所述行走装置(13)连接,所述连接臂(12)远离所述行走装置(13)的一端与所述车架(11)活动连接,所述运输车辆(10)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13)相互靠近的并拢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13)相互远离的张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的中部部分和/或所述连接臂(12)的与所述车架(11)连接的部分向上拱起且下方形成用于装载货物(200)的装载空间(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2)靠近所述车架(1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11),所述连接臂(12)靠近所述行走装置(1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与所述车架(11)连接,所述同步机构令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臂(12)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41),所述第一驱动件(141)与所述车架(11)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臂(1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43),所述第一连接件(14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11),所述第一连接件(14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13),所述第一连接件(143)与所述车架(11)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一点,所述第一连接件(143)与所述行走装置(13)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二点,所述连接臂(12)与所述行走装置(13)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三点,所述连接臂(12)与所述车架(11)转动连接的点为第四点,所述第一点、所述第二点、所述第三点和所述第四点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辅助轮(142),所述辅助轮(142)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2),所述辅助轮(142)的转动轴心线沿所述连接臂(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行走装置(13)与所述连接臂(12)活动连接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车架(11),所述运输车辆(10)具有所述行走装置(13)接触地面且所述辅助轮(142)悬空的运输状态,以及所述行走装置(13)悬空且所述辅助轮(142)接触地面的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44)、第三连接件(145)和第二驱动件(146),所述第二连接件(144)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件(145)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44)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2),所述第三连接件(145)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13),所述第二驱动件(146)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44)和所述第三连接件(145)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44)与所述第三连接件(145)相互靠近或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行走装置(13)沿竖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2),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连接臂(12)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13)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装置(15),所述车架(11)的相对两端均分布有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5),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5)包括用于固定货物(200)的第一固定件(151),所述第一固定件(151)沿所述车架(11)的宽度方向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车架(11),所述运输车辆(10)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51)相互靠近且夹持货物(200)的夹持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51)相互远离且松开货物(200)的松开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装置(16),所述车架(11)的相对两端均分布有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6),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6)包括用于固定货物(200)的第二固定件(161),所述第二固定件(161)沿竖向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车架(11),所述运输车辆(10)具有所述第二固定件(161)相对于所述车架(11)伸出且兜住货物(200)的兜住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161)相对于所述车架(11)缩回的收缩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6)还包括折叠座(162),所述第二固定件(161)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折叠座(162),所述折叠座(162)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11),所述运输车辆(10)具有所述第二固定件(161)相对于所述车架(11)缩回且所述折叠座(162)贴靠所述车架(11)的折叠状态,以及所述折叠座(162)远离所述车架(11)的展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沿所述车架(11)的长度方向可伸缩。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2)的一端沿所述车架(11)的宽度方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11)。
15.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设置有用于挂设货物(200)的钩挂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牵引车(20)连接的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沿竖向可伸缩。
17.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13)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13)行走或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13)相对于所述连接臂(12)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13)包括轮子(133)和连接轴(134),所述轮子(133)绕第一转动轴心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轴(134),所述连接轴(134)绕第二转动轴心线(1341)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2),所述第一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心线(134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心线(1341)相对于竖向倾斜设置。
19.一种运输车(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辆(10)。
CN201710917549.0A 2017-09-30 2017-09-30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Active CN107554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7549.0A CN107554381B (zh) 2017-09-30 2017-09-30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7549.0A CN107554381B (zh) 2017-09-30 2017-09-30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4381A true CN107554381A (zh) 2018-01-09
CN107554381B CN107554381B (zh) 2024-03-08

Family

ID=60983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7549.0A Active CN107554381B (zh) 2017-09-30 2017-09-30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5438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671663A (zh) * 1963-02-07 1966-04-29
WO2008097146A1 (en) * 2007-02-05 2008-08-14 Rolf Volungholen Vehicle for felling trees and/or transport of pieces of timber
CN102107621A (zh) * 2011-02-21 2011-06-29 吉林大学 自装卸式管材运输机
CN202089115U (zh) * 2011-06-15 2011-12-28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走车辆底盘
CN203593052U (zh) * 2013-06-24 2014-05-14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车辆底盘及采用该底盘的工程机械
DE202014102584U1 (de) * 2014-06-03 2014-07-03 Cortec Gmbh Portalfahrzeug zur Aufnahme und zum Transport großflächiger Bauteile
CN106515544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重型构件运输和安装的六自由度重载车辆
CN207190878U (zh) * 2017-09-30 2018-04-06 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671663A (zh) * 1963-02-07 1966-04-29
WO2008097146A1 (en) * 2007-02-05 2008-08-14 Rolf Volungholen Vehicle for felling trees and/or transport of pieces of timber
CN102107621A (zh) * 2011-02-21 2011-06-29 吉林大学 自装卸式管材运输机
CN202089115U (zh) * 2011-06-15 2011-12-28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走车辆底盘
CN203593052U (zh) * 2013-06-24 2014-05-14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车辆底盘及采用该底盘的工程机械
DE202014102584U1 (de) * 2014-06-03 2014-07-03 Cortec Gmbh Portalfahrzeug zur Aufnahme und zum Transport großflächiger Bauteile
CN106515544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重型构件运输和安装的六自由度重载车辆
CN207190878U (zh) * 2017-09-30 2018-04-06 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4381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4980B (zh) 基于电缆转筒分离结构的可移动式岸电系统自动提升装置
CN205840440U (zh) 一种停车机器人
CN206841700U (zh) 系留气球用锚泊设备及锚泊系统
CN109231073A (zh) 一种稳定举升装置、运输台车和立体停车场
CN205531555U (zh) 一种汽车堆垛机器人
CN201914226U (zh) 工程机械及其支腿
CN210317160U (zh) 一种锚杆钻车
CN101353028B (zh) 活动承载面式汽车
CN107618324A (zh) 一种公铁两用液压挖掘机行走转换机构
CN204355604U (zh) 垂直垃圾压缩站的集装箱自动翻转及启闭装置
CN207241542U (zh)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CN101830191B (zh) 集装箱双侧装卸车
US5733092A (en) Rotary loader and system
CN207190878U (zh)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CN109159828A (zh) 水下管道连接机器人
CN204749954U (zh) 自装自卸式三轮车
CN201842613U (zh) 伴随型自装卸电动叉车
CN105584492A (zh) 一种驮背式运输用新型铁路货车
CN107554381A (zh)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CN106183947B (zh) 多功能装卸机构及方法
CN209080045U (zh) 重载agv运输车
CN206830087U (zh) 一种自动化钻杆装卸装置
CN105281009A (zh) 液压翻转举升机构
CN102259803A (zh) 移动式起重机,特别是移动式建筑起重机
CN207417106U (zh) 一种带囊体箱自卸功能的锚泊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