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50982A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50982A
CN107550982A CN201710874228.7A CN201710874228A CN107550982A CN 107550982 A CN107550982 A CN 107550982A CN 201710874228 A CN201710874228 A CN 201710874228A CN 107550982 A CN107550982 A CN 107550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oxa
root
moxibustion
gansu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742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87422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509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50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0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制成:艾绒40~60份,羌活5~15份,桂枝5~15份,寻骨风5~15份,透骨草5~15份,制马钱子3~7份,炙麻黄3~7份,白芷3~7份,甘遂3~7份,细辛3~7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及艾灸药物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化瘀通络、止痛消肿、通利关节、通透腠理的功效,主治由风、寒、湿、瘀形成的痹症。经临床验证该药物对上述痹症的疗效好,起效快,效果好于单味艾灸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背景技术
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其中肢体的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对于痹症的治疗通常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艾灸做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籍《黄帝内经》有“针所不为,疚之所宜”的记载。由于原料分布广泛,采集方便,疗效确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艾灸的作用不断得到完善和推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艾灸做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
传统艾灸是由单味中草药艾绒制成,其作用主要是温经、散寒、通络,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本研究发现,传统艾灸的温经散寒作用不是很大,对轻度风、寒、湿痹症效果较好,而对较重的风、寒、湿痹症的作用较小,例如,重度肩周炎、滑膜炎,由于风、寒、湿、瘀之长期作用,使肌腱、滑膜长期炎症形成粘连,有的湿毒已侵袭骨骱,这时,传统单味艾灸收效甚微。为了更好的发挥艾灸的治疗效果,需要对其药物配方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该中药组合物及艾灸药物可有效治疗各种弊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由如下原料制成:
艾绒40~60份,羌活5~15份,桂枝5~15份,寻骨风5~15份,透骨草5~15份,制马钱子3~7份,炙麻黄3~7份,白芷3~7份,甘遂3~7份,细辛3~7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及艾灸药物是在传统艾灸的基础之上,添加了九味中药辅药,混合制成的。传统艾灸是由单味中草药艾绒制成,其作用主要是温经、散寒、通络,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本研究发现,传统艾灸的温经散寒作用不是很大,对轻度风、寒、湿痹症效果较好,而对较重的风、寒、湿痹症的作用较小,例如,重度肩周炎、滑膜炎,由于风、寒、湿、瘀之长期作用,使肌腱、滑膜长期炎症形成粘连,有的湿毒已侵袭骨骱,这时,传统单味艾灸收效甚微。为了使艾灸的药理作用更好地发挥,本研究在传统的艾灸的基础之上加入了细辛、桂枝使温经散寒之作用更强,羌活、寻骨风增强祛风除湿之效果,制马前子、透骨草增强舒筋活血、止痛、消除麻木感之作用,甘遂消除水肿和肿胀,麻黄宣通皮毛腠理,白芷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艾灸部位腠理畅通,更快更好地发挥艾灸的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的疗效,经临床应用十余年,深受广大患者的肯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贡献。
作为优选,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制成:
艾绒50份,羌活10份,桂枝10份,寻骨风10份,透骨草10份,制马钱子5份,炙麻黄5份,白芷5份,甘遂5份,细辛5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中,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制成:
艾绒40份,羌活15份,桂枝5份,寻骨风15份,透骨草5份,制马钱子7份,炙麻黄3份,白芷7份,甘遂3份,细辛7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制成:
艾绒60份,羌活5份,桂枝15份,寻骨风5份,透骨草15份,制马钱子3份,炙麻黄7份,白芷3份,甘遂7份,细辛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痹症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弊症为肩周炎、关节炎、滑膜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胃脘冷痛、少腹胀痛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艾灸药物,以重量份计,该艾灸药物包括如下原料:
艾绒40~60份,羌活5~15份,桂枝5~15份,寻骨风5~15份,透骨草5~15份,制马钱子3~7份,炙麻黄3~7份,白芷3~7份,甘遂3~7份,细辛3~7份。
作为优选,以重量份计,该艾灸药物包括如下原料:
艾绒50份,羌活10份,桂枝10份,寻骨风10份,透骨草10份,制马钱子5份,炙麻黄5份,白芷5份,甘遂5份,细辛5份。
在本发明中,艾灸药物为艾条、艾柱或艾塔。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艾灸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羌活、桂枝、寻骨风、透骨草、制马钱子、炙麻黄、白芷、甘遂、细辛粉碎,烧灰,得到草木灰;将草木灰与艾绒混合,得到艾灸药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制成:艾绒40~60份,羌活5~15份,桂枝5~15份,寻骨风5~15份,透骨草5~15份,制马钱子3~7份,炙麻黄3~7份,白芷3~7份,甘遂3~7份,细辛3~7份。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化瘀通络、止痛消肿、通利关节、通透腠理的功效,主治由风、寒、湿、瘀形成的痹症。如:肩周炎,关节炎,滑膜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胃脘冷痛,少腹胀痛等等,经临床验证该药物对上述痹症的疗效好,起效快,效果好于单味艾灸药物。
2、本发明艾灸药物组成及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中所用原料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以重量份计,本实施例艾灸散药物组成:
艾绒50份,羌活10份,桂枝10份,寻骨风10份,透骨草10份,制马钱子5份,炙麻黄5份,白芷5份,甘遂5份,细辛5份。
制备方法:
1、陈艾去梗留叶,用手搓出艾绒;
2、余药打粉烧灰,草木灰存性。
3、艾绒及草木灰用桑皮纸包卷,包成条,用胶水粘紧备用。
实施例2
以重量份计,本实施例艾灸散药物组成:
艾绒40份,羌活15份,桂枝5份,寻骨风15份,透骨草5份,制马钱子7份,炙麻黄3份,白芷7份,甘遂3份,细辛7份。
制备方法:
1、陈艾去梗留叶,用手搓出艾绒;
2、余药打粉烧灰,草木灰存性。
3、艾绒及草木灰用桑皮纸包卷,包成条,用胶水粘紧备用。
实施例3
以重量份计,本实施例艾灸散药物组成:
艾绒60份,羌活5份,桂枝15份,寻骨风5份,透骨草15份,制马钱子3份,炙麻黄7份,白芷3份,甘遂7份,细辛3份。
制备方法:
1、陈艾去梗留叶,用手搓出艾绒;
2、余药打粉烧灰,草木灰存性。
3、艾绒及草木灰用桑皮纸包卷,包成条,用胶水粘紧备用。
对比例1
以重量份计,本实施例艾灸散药物组成(与实施例1相比份数不同):
艾绒30份,羌活15份,桂枝15份,寻骨风15份,透骨草15份,制马钱子2份,炙麻黄2份,白芷2份,甘遂2份,细辛2份。
制备方法:
1、陈艾去梗留叶,用手搓出艾绒;
2、余药打粉烧灰,草木灰存性。
3、艾绒及草木灰用桑皮纸包卷,包成条,用胶水粘紧备用。
对比例2
以重量份计,本实施例艾灸散药物组成(与实施例1相比份数不同):
艾绒70份,羌活5份,桂枝5份,寻骨风5份,透骨草5份,制马钱子8份,炙麻黄8份,白芷8份,甘遂8份,细辛8份。
制备方法:
1、陈艾去梗留叶,用手搓出艾绒;
2、余药打粉烧灰,草木灰存性。
3、艾绒及草木灰用桑皮纸包卷,包成条,用胶水粘紧备用。
对比例3
本实施例艾灸散药物只包括艾绒。
制备方法:陈艾去梗留叶,用手搓出艾绒;艾绒用桑皮纸包卷,包成条,用胶水粘紧备用。
试验例1效果试验
经临床应用十余年,积累各种痹症患者共240例,使用上述实施例1-3、对比例1-3的艾灸散对上述患者进行治疗,各治疗组病患具体情况如下:
表1各治疗组病患组成
治疗组 肩周炎/例 腰部间盘突出/例 滑膜炎/例 总数/例
实施例1组 38 —— —— 38
实施例2组 —— 52 —— 52
实施例3组 —— —— 36 36
对比例1组 38 —— —— 38
对比例2组 38 —— —— 38
对比例3组 38 —— —— 38
施灸方法:
1、肩周炎:从肩中俞、肩外俞、秉风、曲恒、肩贞穴,每个穴位灸5-8分钟,患者有走窜感为宜,依次灸之,每天一次,5天一个疗程。
2、腿部滑膜炎:从髀关穴、伏兔穴、风市穴、足三里、阳陵泉、环跳、三阴交及阴陵泉,每个穴位灸8-10分钟,患者有明显的走窜感为宜,依次灸之,每天一次,8天为一疗程。
3、腰部间盘突出:悬枢穴、命门、腰阳关、痞根穴、腰眼、肾俞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委中,每个穴位灸10分钟,依次灸之,每天一次,7天一个疗程。
疗效评价方法:艾灸属于中药外疗法,有行气血、逐寒湿,对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腰酸疼痛,中药内服,疗效显著。患者经艾灸散施灸后,疼痛麻木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CT、核磁检查显示粘连消失,显效。疼痛麻木症状减轻,活动范围较前增大,CT、核磁检查显示减轻,有效。
试验结果如下:
表2各治疗组疗效统计
治疗组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实施例1组 25 12 1 97
实施例2组 32 16 4 92
实施例3组 21 12 3 91
对比例1组 20 13 5 86
对比例2组 18 14 6 84
对比例3组 17 16 5 86
由上述临床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对各种痹症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例1-3。表明本发明艾灸散可有效治疗肩周炎、关节炎、滑膜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胃脘冷痛、少腹胀痛等等弊症。
试验例2临床医案
1、王XX,男,52岁,建筑工人,因常年在野外施工,逐渐感觉右肩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在吉大二院骨科就诊,行右肩关节E斜位片和右肩关节MRI检查,发现右肩关节、滑膜及周围韧带粘连、水肿,确诊为右肩关节周围炎,给以大活洛丹和局部理疗,曾一度好转。但是,受风寒或疲劳之后,又复发而且病情加重,于是,来到我院之艾灸科治疗。中医四诊,舌紫暗、肿,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腻,脉沉、湿、缓。右上肢肿胀,压痛(1+),活动受限。中医诊断:右肩关节痹症(肩周炎重度)。治疗原则:健脾除湿、益肾祛寒、温经通络、止痛消肿、除痹症。外部结合实施例1的艾灸散治疗局部。治疗5天,患者右肩关节肿胀基本消失,疼痛明显缓解,右肩关节活动度增大,治疗14天左右,右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右肩关节活动度由原来之70度已经达到120度,嘱其继续治疗一个月,该患者重度肩周炎临床治愈。
2、刘XX,女,29岁,吉林市桦甸市人,自幼手足冰冷,大便溏泻,少腹冷痛,经期加重。中医四诊:面色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气田。刻诊:脾肾阳虚,寒湿阻滞宫胞。治疗原则:温补脾肾,化湿祛寒,通经止痛。局部应用实施例1的艾灸散(灸中脘、关元、脾俞、肾俞)一疗程。治疗7天后,患者面色红润,食欲增加。大便基本成形,少腹冷痛减轻,经期疼痛减轻,月经血块减少,经量增加。嘱其继续治疗一个月,该患者基本治愈。
3、李XX,女,68岁,吉林长春市人,右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加重三天。于吉林省中医院就诊,查抗O,800单位,右膝关节,从RI显示,胫骨踝间突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滑膜水肿,关节脘积液,临床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脘积液。给以抗风湿、消炎止痛治疗,局部理疗,一个月疗效不明显,患者出院来我处就诊,该患者体型肥胖,面色紫暗,右下肢活动受限,舌质暗胖边有齿痕,瘀,苔白厚腻。脉沉滑,查右膝关节肿胀,浮证(+),活动受限,压痛阳性。中医诊断:脾胃阳虚,右膝关节风寒湿痹。治疗原则:温经散寒、健脾除湿、祛湿通络、化饮,局部实施例1的艾灸(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伏......)灸之,治疗一个月,关节腔积液消失,活动自如,抗O降到正常。临床治愈出院。
4、张XX,男,57岁,内蒙古通辽市人,三天前,因抬重物,突觉得腰痛,右侧腿放射性疼痛,不敢活动,急诊来院。即往在通辽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腰4-5间盘突出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恐惧手术未能实施。刻诊:患者体形肥胖,面色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涩沉,局部检查,腰4-5压痛阳性,脊柱轻度右偏,直腿抬高实验阳性,加强实验阳性,膝健神经反射减弱,小腿腓侧肌肉皮肤麻木。诊断:4-5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坐骨神经。中医诊断:脾肾阳虚,风寒湿痹,给以健脾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局部实施例1的艾灸(脾俞、膀胱俞、腰俞、中)灸之,治疗一个月,直腿抬高实验阴性,加强实验阴性,膝健神经反射正常,腰痛治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如下原料制成:
艾绒40~60份,羌活5~15份,桂枝5~15份,寻骨风5~15份,透骨草5~15份,制马钱子3~7份,炙麻黄3~7份,白芷3~7份,甘遂3~7份,细辛3~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如下原料制成:
艾绒50份,羌活10份,桂枝10份,寻骨风10份,透骨草10份,制马钱子5份,炙麻黄5份,白芷5份,甘遂5份,细辛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如下原料制成:
艾绒40份,羌活15份,桂枝5份,寻骨风15份,透骨草5份,制马钱子7份,炙麻黄3份,白芷7份,甘遂3份,细辛7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如下原料制成:
艾绒60份,羌活5份,桂枝15份,寻骨风5份,透骨草15份,制马钱子3份,炙麻黄7份,白芷3份,甘遂7份,细辛3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痹症药物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弊症为肩周炎、关节炎、滑膜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胃脘冷痛、少腹胀痛中的一种或几种。
7.一种艾灸药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
艾绒40~60份,羌活5~15份,桂枝5~15份,寻骨风5~15份,透骨草5~15份,制马钱子3~7份,炙麻黄3~7份,白芷3~7份,甘遂3~7份,细辛3~7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艾灸药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
艾绒50份,羌活10份,桂枝10份,寻骨风10份,透骨草10份,制马钱子5份,炙麻黄5份,白芷5份,甘遂5份,细辛5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艾灸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药物为艾条、艾柱或艾塔。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艾灸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羌活、桂枝、寻骨风、透骨草、制马钱子、炙麻黄、白芷、甘遂、细辛粉碎,烧灰,得到草木灰;将所述草木灰与艾绒混合,得到艾灸药物。
CN201710874228.7A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Pending CN107550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4228.7A CN107550982A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4228.7A CN107550982A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0982A true CN107550982A (zh) 2018-01-09

Family

ID=60982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74228.7A Pending CN107550982A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509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0564A (zh) * 2018-02-01 2018-06-29 黄建民 一种治疗风湿病四叶艾条及制备方法
CN111110769A (zh) * 2020-01-21 2020-05-08 蜜拓蜜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镇痛灸的制备方法
CN111616960A (zh) * 2020-04-20 2020-09-04 南阳宛草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搓绒制作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8491A (zh) * 2011-05-01 2011-09-21 仲慧卿 雷火针所用灸具的配方和制作方法
CN102499882A (zh) * 2011-11-22 2012-06-20 刘远安 一种治疗痹证的黄金艾条
CN104887877A (zh) * 2015-06-24 2015-09-09 胡秀萍 具有驱寒除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艾条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8491A (zh) * 2011-05-01 2011-09-21 仲慧卿 雷火针所用灸具的配方和制作方法
CN102499882A (zh) * 2011-11-22 2012-06-20 刘远安 一种治疗痹证的黄金艾条
CN104887877A (zh) * 2015-06-24 2015-09-09 胡秀萍 具有驱寒除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艾条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0564A (zh) * 2018-02-01 2018-06-29 黄建民 一种治疗风湿病四叶艾条及制备方法
CN111110769A (zh) * 2020-01-21 2020-05-08 蜜拓蜜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镇痛灸的制备方法
CN111616960A (zh) * 2020-04-20 2020-09-04 南阳宛草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搓绒制作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0144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和膏药
CN107550982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弊症的艾灸药物
CN101284114A (zh) 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疾病的药物
CN101301406B (zh) 治疗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以及颈椎炎、风湿关节炎的外敷剂
CN106266939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包含该中药组合物的用于颈腰康复的透皮贴剂及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6039245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外用中药矿泉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66702C (zh) 一种浴足保健中药水
CN101293041B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的外用药物
CN103599404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汤剂
CN102389561B (zh) 一种外用热洗活血止痛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785578A (zh) 一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外敷药剂
CN107823280A (zh) 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1169B (zh) 一种具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寒湿的中药胶囊
CN104324096B (zh)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6237266A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温养督脉中药组合物
CN102579725A (zh) 一种足跟理疗中药
CN105943644B (zh) 一种针对腰肌劳损的中药灸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43221A (zh) 一种治疗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6389557B (zh) 一种用于中医灸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24108B (zh)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着痹)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3040966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的中药
CN109091570A (zh) 一种治疗硬皮病的中药
CN102526382A (zh) 一种消肿止痛的膏药
CN102406704B (zh)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制剂
CN106344882A (zh) 一种治疗风湿腰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