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4938A - 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4938A
CN107544938A CN201710352034.0A CN201710352034A CN107544938A CN 107544938 A CN107544938 A CN 107544938A CN 201710352034 A CN201710352034 A CN 201710352034A CN 107544938 A CN107544938 A CN 107544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equency
nude film
transceiver
pass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20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焕能
周淳朴
郭丰维
卓联洲
沈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44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4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 H04B1/007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using different intermediate frequencied for the different bands
    • H04B1/0078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using different intermediate frequencied for the different bands with a common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mplifier for the different intermediate frequencies, e.g. when using switche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18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2027/0022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using the carrier of the associated receiver of a trans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揭露实施例提供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安置在第一裸片上的第一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第一数据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第一收发器包含接收区段,接收区段经配置以从发射线接收信号。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一通带内的频率,第一通带包含第二频率。第一频率在第一通带之外。第二收发器经安置在第二裸片上,并且经配置以经由发射线而与第一收发器通信。第二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第二数据于具有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第二收发器包含接收区段,其包含滤波器,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二通带内的频率,第二通带包含第一频率。第二频率在第二通带之外。

Description

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揭露实施例涉及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裸片对裸片通信用于许多电子与计算机系统。例如,计算机系统通常包含位于第一裸片(即第一芯片、第一集成电路)上的存储器控制器以及位于第二裸片上的存储器模块。存储器控制器通过传送读取请求到存储器模块而起始读取操作。读取请求包含从内存中的特定地址读取数据的请求。存储器模块通过传送数据信号与计时信号到存储器模块以响应所述读取请求。读取请求、数据信号与计时信号的传送为裸片对裸片通信的范例。使用类似的裸片对裸片通信以完成存写操作。其它的裸片对裸片通信用于各种电子与计算机系统。
发明内容
本揭露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包括:第一收发器,位于第一裸片上,所述第一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第一数据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于经由发射线传送,以及接收区段,经配置以从所述发射线接收多个信号,所述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所述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一通带内的多个频率,所述第一通带包含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在所述第一通带之外;以及第二收发器,位于第二裸片上并且经配置以经由所述发射线而与所述第一收发器通信,所述第二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第二数据于具有所述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于经由所述发射线传送,以及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所述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二通带内的多个频率,所述第二通带包含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在所述第二通带之外。
在本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中的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所述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数据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于经由发射线而传送。接收区段经配置以从发射线接收信号。所述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通带内的频率,所述通带包含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在所述通带之外。
在本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裸片对裸片通信的范例方法中,使用位于第一裸片上的第一收发器,第一数据经调节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使用所述第一收发器,经由发射线,传送经调节的第一数据。使用第一滤波器,过滤经由所述发射线于所述第一收发器所接收的信号。所述第一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一通带内的频率,所述第一通带包含第二频率,以及所述第一频率在第一通带之外。使用位于第二裸片上的第二收发器,第二数据经调节于具有所述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使用所述第二收发器,经由所述发射线传送经调节的第二数据。使用第二滤波器,过滤经由所述发射线于所述第二收发器所接收的信号。所述第二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二通带内的频率,所述第二通带包含所述第一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频率在所述第二通带之外。
附图说明
为协助读者达到最佳理解效果,建议在阅读本揭露实施例时同时参考附件图式及其详细文字叙述说明。请注意为遵循业界标准作法,本专利说明书中的图式不一定按照正确的比例绘制。在某些图式中,尺寸可能刻意放大或缩小,以协助读者清楚了解其中的讨论内容。
图1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的范例。
图1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两个裸片之间的双向数据传送时间表,两个裸片在差动发射线(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line)上同步发射数据。
图2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图1A的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范例的其它特征。
图3A至图3D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达成两个裸片之间的双向同步数据传送的载波划分(carrier partitioning)的使用。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i)从第一裸片传送错误检测或校正码到第二裸片以及(ii)从第二裸片传送响应到第一裸片的时间表,其中两种传输皆发生在单一时间期间内。
图5A至图5J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范例的特征。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图5A至图5J的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范例的模式过渡的范例状态图式。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在两个裸片之间通信数据的方法范例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露实施例提供了数个不同的实施方法或实施例,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为简化说明起见,本揭露实施例也同时描述了特定零组件与布置的范例。请注意提供这些特定范例的目的仅在于示范,而非予以任何限制。举例而言,在以下说明第一特征如何在第二特征上或上方的叙述中,可能会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为直接接触,而叙述中也可能包括其它不同实施例,其中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中间另有其它特征,以致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并不直接接触。此外,本揭露实施例中的各种范例可能使用重复的参考数字和/或文字注记,以使文件更加简单化和明确,这些重复的参考数字与注记不代表不同的实施例与/或配置之间的关联性。
图1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的范例。图1A的系统包含经由单一差动发射线114而耦合在一起的第一裸片120与第二裸片122。第一收发器102位于第一裸片120上,以及第二收发器104位于第二裸片122上。第一与第二收发器102、104经配置而经由差动发射线114通信,因而启用两个裸片120、122之间的裸片对裸片通信。
在范例中,第一裸片120与第二裸片122包括双重数据速率(double data rate,DDR)装置与/或DDR装置的组件。例如,第一裸片120可包括存储器控制器或其部分,以及第二裸片122可包括存储器模块或其部分。在从存储器模块读取数据与存写数据到存储器模块中,数据在第一裸片120与第二裸片122之间交换。此数据包含例如数据信号与计时信号(例如DQ数据信号与DQS数据频闪(strobe)信号)。在其它范例中,裸片120、122未使用于DDR装置中,而是使用于不同的电子或计算机系统中。
在图1A的范例中,双向数据传输发生在第一裸片120与第二裸片122之间,裸片120、122经配置以于差动发射线114上方同步传送数据。为了说明此双向同步数据传输,参阅图1B。此图式说明包含时间T1与T2的两期间的时间表。在时间T1的第一期间中,数据传输发生于(i)第一裸片120到第二裸片122,以及(ii)第二裸片122到第一裸片120,如图所示。由于数据传输发生于两个方向(即从第一裸片120到第二裸片122,反之亦然),因而数据传输为双向,并且由于第一收发器102与第二收发器104在发射线114上方同时传输数据,因而数据传输为同步的。在第二时间期间T2的数据传输同样为双向且同步的,如图1B所示。
为了达到裸片120、122之间的双向同步数据传输,使用载波划分(carrierpartitioning)。在载波划分方式中,第一收发器102传送经调节的数据到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108上,以及第二收发器104传送经调节的数据到具有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112上。在图1A的范例中,载波信号108、112是由位于个别裸片120、122上的载波产生器106、110产生。第一载波信号108与第二载波信号112频率上间隔够远,使得它们的频率不会干扰或重叠。因此,第一收发器102与第二收发器104可于发射线114上同步传送数据而没有造成通信困难的显著干扰,因而启用裸片120、122之间的双向同步数据传输。使用标准单一差动发射线114于裸片120、122之间以达成此数据传输,这相对于常规方式需要额外的发射线达到双向数据传输。以下描述载波划分方式(carrier partitioning approach)的其它细节。
为了说明收发器102、104的其它特征,请参阅图2。如图所示,位于第一裸片122上方的第一收发器102包含发射区段206与接收区段208。在范例中,发射区段206经配置以调节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的第一数据,用于经由差动发射线114而传送。注意到在一些范例中,发射区段206调节于具有多个不同频率的不同载波信号上的数据。此细节的描述请参阅以下说明及图3A至图3D。
第一收发器102的接收区段208经配置以从不差动发射线114接收信号。接收区段208包含滤波器210,滤波器210经配置以通过第一通带内的频率,而拒绝第一通带外的频率。滤波器210的第一通带包含第二收发器104传送数据的第二频率,以及第一收发器102传送数据的第一频率在第一通带之外。在此方式中,滤波器210经特别配置以通过第二收发器104传送的信号,而拒绝其它频率的信号。滤波器210包括例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进一步注意到在范例中,滤波器210包含多个滤波器区段。例如,在一些范例中,滤波器210包含具有两种不同通带的两个不同的带通滤波器。以下说明与图3D描述接收区段中使用多个带通滤波器。
位于第二裸片124上的第二收发器104经配置经由差动发射线114而与第一收发器102通信。类似于第一收发器102,第二收发器104包含发射区段216与接收区段218。发射区段216经配置以调节于具有前述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的第二数据,用于经由差动发射线114而传送。
第二收发器104的接收区段218经配置以从差动发射线114接收信号,并且包含滤波器220。滤波器220经配置以通过第二通带内的频率,而拒绝第二通带外的频率。滤波器220的第二通带包含第一收发器102传送数据的第一频率,以及第二收发器104传送数据的第二频率在第二通带之外。在此方式中,滤波器220经特别配置以通过由第一收发器102传送的信号,而拒绝其它频率的信号。在范例中,滤波器210的第一通带与滤波器220的第二通带并非重叠。如同滤波器210,在范例中,接收区段218的滤波器220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例如,个别收发器102、104使用的第一与第二频率为射频,因而收发器102、104的特征可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收发器。
在不同的第一与第二频率的数据传输与选择性滤波器210、220实施载波划分系统。具体而言,第一收发器102的发射区段206传送经调节的数据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以及第二收发器104的传输区段216传输经调节的数据于具有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个别载波信号的第一与第二频率相隔够远的频率,因而频率不会干扰或重叠,因而启用第一收发器102与第二收发器104,以于发射线114上以双向方式同步传送数据,而没有造成通信困难的显著干扰。滤波器210经特别调整以通过具有第二频率的信号,以及同样地,滤波器220经调整以通过具有第一频率的信号。如上所知,使用标准的单一差动发射线,且不使用其它的发射线,达成同步双向的数据传输。
为了说明载波划分方式的其它方面,参阅图3A至图3D。如上所述,载波划分方式使用多个非干扰、非重叠频率,用于在两个裸片之间同时双向传输。虽然图2的范例描述通过个别的收发器102、104于第一与第二频率传输数据,然而在其它范例中,使用超过两种频率。例如,图3A说明于N个频率302-312传输数据,其中N大于2。图3B说明在给定的时间期间内,经由单一差动发射线,同步携载于N种不同频率的数据。
在本揭露实施例的方式之下,第一收发器于N种频率302-312的第一子组频率传送数据,以及第二收发器于N种频率302-312的第二子组频率传送数据。为了说明这一点,请参阅图3C。在图3C的范例中,第一收发器“A”传送经调节的数据于具有频率302、304、306、308的载波信号上。第二收发器“B”传送经调节的数据于具有频率310、312的载波信号上。为了接收由第一收发器A所传送的数据,第二收发器B的接收器使用具有通带314的低通滤波器320。如图所示,通带314包含第一收发器A传送数据的频率302、304、306、308。同样地,为了接收由第二收发器B传送的数据,第一收发器A的接收器使用具有通带315的高通滤波器322。通带315包含第二收发器B传送数据的频率310、312。通带314、315非重叠,如图所示。
在图3D的范例中,第一收发器A传送经调节的数据于具有频率302、304、310的载波信号上。第二收发器B传送经调节的数据于具有频率306、308、312的载波信号上。为了接收由第一收发器A传送的数据,第二收发器B的接收器使用具有通带316、318的带通滤波器324。如图所示,通带316、318包含第一收发器A传送数据的频率302、304、310。同样地,为了接收由第二收发器B传送的数据,第一收发器A的接收器使用具有通带317、319的带通滤波器326。通带319、319包含第二收发器B传送数据的频率306、308、312。通带316-319为非重叠,如图所示。
在使用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中,通常使用错误控制技术,以检测与/或校正经由传输信道所接收的数据中的错误。例如,使用错误检测技术,检测在信道上传输过程中的噪声或其它损害造成的错误。使用错误校正技术检测,检测错误并且重建原始的无错误数据。在本揭露实施例的方式之下,于第一与第二裸片之间使用同步双向数据传输,使得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错误检测与/或校正。
为了说明本揭露实施例的方法改善错误检测与/或校正,请参阅图4。此图式说明两个时间期间T1与T2的范例时间表。在第一时间期间T1中,位于第一裸片上的第一收发器传送数据402经由差动发射线到位于第二裸片上的第二收发器。在范例中,数据402包含错误检测码与/或错误校正码(例如所述技艺中具有通常技术者已知的CRC码与/或ECC码)。数据402另包含有效负载(payload)数据。在范例中,数据402的传输是经由具有预定数据结构(例如具有前同步码(preamble)、标头(header)、指令位、有效负载数据以及错误检测/校正码等的数据结构)的帧(frame)。
在接收数据402的错误检测码与/或错误校正码之后,第二收发器经配置以进行检查,以判定所接收的数据402中是否有错误。如果检测到此错误,那么第二收发器经配置以传送响应404到第一收发器。在范例中,响应404包含“重传请求”,其请求第一收发器重新传送数据402。
如图4所示,在第一时间期间T1中,第二收发器传送响应404与第一收发器传送数据402同步。第一与第二收发器之间同步双向的数据传输因而使得第二收发器(i)进行错误检查,以及(ii)在检测错误之后,立即传送重传请求或其它响应到第一收发器。在范例中,重传请求或其它响应的传送与第一收发器的有效负载数据的传输同步。在接收重传请求之后,第一收发器可根据所述重传请求,中断数据402的传输并且开始重传数据402。
在图4的第二时间期间T2中,同样有(i)从第一收发器到第二收发器的数据406以及(ii)从第二收发器到第一收发器的重传请求408的同步传输。在本揭露实施例的方法下提供的同步双向的数据传输因而使得第二收发器在接收错误之后立即响应第一收发器。这对比于习知的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不使用同步双向通信。
在此种习知的系统中,根据预定的排程(schedule),发生分别位于第第二裸片上的第一与第二收发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因此,例如在预定排程的第一时间期间中,第一收发器传送数据(例如错误检测码与/或错误校正码与有效负载数据等)。无论第二收发器是否检测所接收数据中的错误,此数据全部被传送。这是由于排程是固定的,并且第二收发器无法第一时间期间中响应第一收发器指示错误。在第一时间期间之后的预定排程的第二时间期间中,第二收发器可响应第一收发器(例如重传请求或其它响应)。习知的系统没有效率,因为其需要第二收发器等待直到第二时间期间才能传送重传请求。尽管错误,第一收发器持续传输数据,所传送的数据无法使用且必须在后续时间期间中被重新传送,因而浪费带宽与时间。
相较于这些常规系统,在本揭露实施例的方法下,未使用固定排程,并且第二收发器可在检测错误之后立即响应第一收发器。如上所述,重传请求的传送可与从第一收发器传送有效负载数据或其它数据至第二收发器同步发生。这使得第一收发器接收重传请求并且立即中断数据传输。相对于常规的系统,第一收发器不需要继续传送数据,直到固定时间期间结束。在中断传送具有错误的数据之后,第一收发器而后可开始重新传送数据。
图5A至图5J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的范例的特征。在图5A至图5J的范例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中,使用基带频率502与载波频率504、506。如图5A所示,基带频率502在0Hz(DC)到4GHz的频率范围内。载波频率f1 504的频率为10GHz+/-4GHz,以及载波频f2 506的频率为20GHz+/-4GHz。频率502、504、506频率间隔够远,因而他们干扰或重叠。在图5B、5C、5E、5G与5I中,基带频率502被标示为“CLKBB”、载波频率f1 504被标示为“CLK 1”、以及载波频率f2 506被标示为“CLK 2”。
图5B为说明包含第一收发器的第一裸片596以及包含第二收发器的第二裸片597。第一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508与接收区段510,以及第二收发器同样包含发射区段514与接收区段512。发射区段508包含多个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s,DAC),用于将所接收的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数据,以于差动发射线598(例如信道)上传输。发射区段508另包含调节器520、522、524、526、528、530用于从个别DAC接收的模拟数据于载波信号上。因此,例如,图式所示的第一DAC经配置以接收数字计时数据(标示为DQS)并且将此数据转换为第一模拟信号,以及调节器520经配置以调节第一模拟信号于具有基带频率502的载波信号上。同样地,第二DAC经配置以接收数字掩模数据(标示为DM)并且将此数据转换为第二模拟信号,以及调节器522经配置以调节第二模拟信号于具有基带频率502的载波信号上。DQS与DM数据通常用于例如DDR装置中,以及对于所述记忆中具有通常技术者而言,此数据为已知的。
在发射区段508中,标示为“3b/4G”的DAG各自经配置以接收3位的数据,以“3b”标记表示。“4G”标记表示各个位可于4Gbps的数据速率传输,进一步详述如下。这些DAC另经配置以将所接收的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数据,以及调节器524、526、528、530经配置以调节模拟数据于具有载波频率504、506的载波信号上。具体而言,如图所示,调节器524、526接收载波频率504(标示为CLK1),因而调节器524、526经配置以调节所接收的模拟数据于具有载波频率504的载波信号上。调节器528、530接收载波频率506(标示为CLK2),因而调节器528、530经配置以调节所接收的模拟信号于具有载波频率506的载波信号上。发射区段508耦合至差动发射线598,并且经配置以于发射线598上传送经调节的数据。
位于第二裸片597上的发射区段514所包含的组件类似于发射区段508的组件。这些组件包含DAC与调节器572、574、576、578、580、582。这些组件经配置以进行类似于上述参阅发射区段508的功能。在范例中,发射区段508、514的调节器实施正交振幅调变(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调节或是所述技艺中具有通常技术者已知的另一调节技术。在QAM调节技术下,载波频率的I与Q相可用于数据传输。因此,例如,在发射区段508中,调节器524接收载波频率504的I相,以及调节器526接收载波频率504的Q相。I与Q相彼此异相90°,因而可称为正交载波或正交分量(quadrature component)。数据的三位原可经由I相位而传送,以及数据的三位可经由Q相位而传送。同样地,调节器528接收载波频率506的I相位,以及调节器530接收载波频率506的Q相位。
位于第一裸片596的接收区段510包含解调器532、534、536、538、540、542以及滤波器544、546、548、550、552、554经配置用于接收回复来自所接收的经调节的载波信号的信息内容。滤波器544、546、548、550、552、554的每一个经配置以通过特定通带内的频率,而拒绝所述通带之外的频率。具体而言,滤波器544、546经配置以通过于载波频率506传送的数据,滤波器548、550经配置以通过于载波频率504传送的数据,以及滤波器552、554经配置以通过于基带频率502传送的数据。在个别的模数转换器(ADC)接收通过所述滤波器的模拟数据。ADC经配置以将模数转换为数字数据,因而启用传送的原始数字数据被回复。因此,例如,通过接收区段510的ADC,输出发射区段514所传送的数字计时数据(标示为DQS)与数字掩模数据(标示为DM),如图所示。同样地,通过标示为3b/4G的ADC输出发射区段514所传送的数字数据位。“3b”标记表示这些ADC各自输出数字数据的3位,以及“4G”标记表示发射区段514以4Gbps的数据速率传送此数据的每一个位,进一步详述如下。
位于第二裸片597上的接收区段512所包含的组件类似于接收区段510的组件。这些组件包含ADC、调节器560、562、564、566、568、570以及滤波器584、586、588、590、592、594。这些组件经配置以进行类似于上述关于接收区段510的功能。在范例中,接收区段510、512的解调器实施QAM解调技术或其它解调技术。如上所述,在QAM调节技术下,载波频率的I与Q相位可用于数据传输。因此,例如,在接收区段510中,解调器532接收载波频率506的I相位,以及解调器534接收载波频率506的Q相位。解调器532、534使用个别的I与Q相位以解调所接收的信号。同样地,解调器536接收载波频率504的I相位,以及解调器538接收载波频率504的Q相位。
图5的范例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经配置以于至少四种不同模式中操作。这些模式包含两个“正常”模式与两个“突发(burst)”模式。为了说明第一正常模式,请参阅图5C。在此模式中,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经配置以于载波频率504(标示为CLK1)传送数据802的六位。发射区段以4Gbps的数据速率传送数据802的六位的每一个,因而启用总数据速率为24Gbps将此数据从第一裸片596传送到第二裸片597。在第一正常模式中,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另经配置以于基带频率502(标示为CLKBB)传送计时信号DQSa与数据掩模DMa。第二裸片597的接收区段使用解调器560、562、564、566与滤波器584、586、588、590,以回复数据802的六位、计时信号DQSa、以及数据掩模DMa。
再者,在第一正常模式中,第二裸片597的发射区段经配置以于载波频率506(标示为CLK2)传送1位计时信号DQSb、1位数据掩模DMb、数据DQb(1:0)与DQb(3:2)的四位。在范例中,数据DQb(1:0)与DQb(3:2)的四位包括重传请求(例如在所接收的数据中检测到错误之后所产生的重传请求)或另一响应到在第二裸片597的接收区段中所回复的数据802的六位。在范例中,对于第二裸片597的接收区段所接收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查,以及数据DQb(1:0)与DQb(3:2)的四位包括基于所述错误检查的响应(例如重传请求等)到第一裸片596。第二裸片597的发射区段以1.333Gbps的数据速率传送所述六位的每一个(即1位计时信号DQSb、1位数据掩模DMb、以及数据DQb(1:0)与DQb(3:2)的四位),因而启用总数据速率为8Gbps将此数据从第二裸片597传送到第一裸片596。第一裸片596的接收区段使用解调器532、534与滤波器544、546以回复1位计时信号DQSb、1位数据掩模DMb、以及数据DQb(1:0)与DQb(3:2)的四位。
在第一正常模式中,第二裸片597的发射区段传送1位计时信号DQSb、1位数据掩模DMb、数据DQb(1:0)与DQb(3:2)的四位与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传送数据802的六位同时。在此方式中,在裸片596、597之间达成同步双向的数据传输。如图5D所示,其说明第一正常模式,在给定的时间期间中,同时(i)以24Gbps的数据速率从第一裸片596传送到第二裸片597,以及(ii)以8Gbps的数据速率从第二裸片597传送到第一裸片596。再者,如上所述,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以基带频率502传送计时信号DQSa与数据掩模DMs至第二裸片597。
注意到在第一正常模式中,位于第一与第二裸片596、597上的收发器的多个部分为不起作用的(inactive)。这些部分于图5C中是以组件符号1002、1004表示。例如,如上所述,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以载波频率504而非载波频率506传送。因此,此发射区段的未配置以调节数据于具有载波频率506的载波信号上的多个部分是不起作用的。
为了说明第二正常模式,请参阅图5E与图5F。第二正常模式类似于第一正常模式,差别在于数据传输发生于相反方向。因此,第二裸片597的发射区段经配置以总数据速率为24Gbps于载波频率504(标示为CLK1)传送数据804的六位。在第二正常模式中,第二裸片597的发射区段另经配置以于基带频率502(标示为CLKBB)传送计时信号DQS与数据掩模DM。第一裸片596的接收区段使用解调器536、538、540、542以及滤波器548、550、552、554以回复数据804的六位、计时信号DQS、以及数据掩模DM。再者,在第二正常模式中,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经配置以总数据速率为8Gbps于载波频率506(标示为CLK2)传送1位计时信号DQSa、1位数据掩模DMa、以及数据DQb(1:0)与DQb(3:2)的四位。第二裸片597的接收区段使用解调器568、570与滤波器592、594,以回复此数据。
如图5F所示,关于第二正常模式,在给定的时间期间中,同时(i)以24Gbps的数据速率从第二裸片597传送到第一裸片596,以及(ii)以8Gbps的数据速率从第一裸片596传送到第二裸片597。再者,如上所述,第二裸片597的发射区段以基带频率502传送计时信号DQS与数据掩模DM至第二裸片597。
为了说明第一突发模式,请参阅图5G与图5H。在此模式中,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经配置以于载波频率504、506(分别标示为CLK1与CLK2)传送数据806的十二位。发射区段以4Gbps的数据速率传送数据806的十二位的每一个,因而启用总数据速率为48Gbps将此数据从第一裸片596传送到第二裸片597。在第一突发模式中,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另经配置以于基带频率502(标示为CLKBB)传送计时信号DQS与数据掩模DM。第二裸片597的接收区段使用其解调器与滤波器以回复数据806的十二位、计时信号DQS与数据掩模DM。
在第一突发模式中,数据传输为单向。此如图5H所示,其说明对于第一突发模式,在给定的时间期间中,以48Gbps的数据速率从第一裸片596数据传输至第二裸片597,并且无数据传输从第二裸片597至第一裸片596。再者,如上所述,第一裸片596的发射区段以基带频率502传送计时信号DQS与数据掩模DM至第二裸片597。
为了说明第二突发模式,请参阅图5I与图5J。第二突发模式类似于第一突发模式,差别在于数据传输发生于相反方向。因此,在第二突发模式中,第二裸片597的发射区段经配置以于载波频率504、506传送数据808的十二位,以达成总数据速率为48Gbps。在第二突发模式中,第二裸片597的发射区段另经配置以基带频率502传送计时信号DQS与数据掩模DM。第一裸片596的接收区段使用其解调器与滤波器以回复数据808的十二位、计时信号DQS、以及数据掩模DM。图5J说明第二突发模式的单向数据传输。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图5A至图5J的范例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的模式过渡的例示状态图式。如图6所示,在范例中,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经配置以操作于两种正常模式602、604与两种突发模式606、608。根据第一规则610,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可于任何时间过渡于第一与第二正常模式之间。根据第二规则612,完成后,系统可用定义的数据包或突发长度(burst length)与动作而从正常模式过渡到突发模式。换句话说,根据第二规则612,如果系统从正常模式过渡到突发模式,则可通过从第一裸片传送预先定义的数据包或指定的突发长度到第二裸片而完成。在范例中,预定的数据包或指定的突发长度为顺序码(sequential code)。在第一裸片传送此顺序码且在第二裸片接收此顺序码之后,突发模式被启用(enabled)。根据第三规则614,一旦完成突发,系统可过渡返回到正常模式中任一者。在范例中,根据第三规则614,一旦完成突发模式,预先定义的数据包被传送(例如通过在突发模式中传送数据的裸片)以将系统过渡返回正常模式中任一者。根据第四规则616,系统不会在两个突发模式之间切换。注意到图6所示的状态图式仅为范例,并且在其它范例中,使用不同的状态图式与/或不同的规则。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说明在两个裸片之间通信数据的方法范例的步骤流程图。在702,使用位于第一裸片上的第一收发器,第一数据经调节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在704,使用第一收发器,经由发射线传送经调节的第一数据。在706,使用第一滤波器,过滤经由发射线接收于第一收发器的信号。第一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一通带内的频率,所述第一通带包含第二频率,并且第一频率在第一通带之外。在708,使用位于第二裸片上的第二收发器,第二数据经调节于具有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在710,使用第二收发器,经由发射线,传送经调节的第二数据。在712,使用第二滤波器,过滤经由发射线于第二收发器所接收的信号。第二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二通带内的频率,所述第二通带包含第一频率,以及第二频率在第二通带之外。注意到在实施例中,图7的步骤702至712中的一些同步进行且非需要依序,以及在实施例中,步骤702至712的顺序可不同于图式中所示的顺序。
本揭露实施例涉及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裸片对裸片通信的范例系统包含位于第一裸片上的第一收发器。第一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第一数据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于经由发射线而传送。第一收发器另包含接收区段,经配置以从发射线接收信号。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一通带内的频率,所述第一通带包含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在所述第一通带之外。第二收发器位于第二裸片上,并且经配置以经由所述发射线而与所述第一收发器通信。所述第二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第二数据于具有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于经由所述发射线而传送。所述第二收发器另包含接收区段,所述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二通带内的频率,所述第二通带包含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在第二通带之外。
在另一范例中,裸片对裸片通信系统中的收发器包含发射区段。所述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数据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于经由发射线而传送。接收区段经配置以从发射线接收信号。所述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通带内的频率,所述通带包含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在所述通带之外。
在裸片对裸片通信的范例方法中,使用位于第一裸片上的第一收发器,第一数据经调节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使用所述第一收发器,经由发射线,传送经调节的第一数据。使用第一滤波器,过滤经由所述发射线于所述第一收发器所接收的信号。所述第一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一通带内的频率,所述第一通带包含第二频率,以及所述第一频率在第一通带之外。使用位于第二裸片上的第二收发器,第二数据经调节于具有所述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使用所述第二收发器,经由所述发射线传送经调节的第二数据。使用第二滤波器,过滤经由所述发射线于所述第二收发器所接收的信号。所述第二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二通带内的频率,所述第二通带包含所述第一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频率在所述第二通带之外。
前述内容概述一些实施方式的特征,因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更加理解本揭露实施例的各方面。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轻易使用本揭露实施例作为基础,用于设计或修饰其它制程与结构而实现与本申请案所述的实施例具有相同目的与/或达到相同优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亦应理解此均等架构并不脱离本揭露实施例揭示内容的精神与范围,并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变化、取代与替换,而不脱离本揭露实施例的精神与范围。
符号说明
102 第一收发器
104 第二收发器
106 载波产生器
108 载波信号
110 载波产生器
112 载波信号
114 差动发射线
120 第一裸片
122 第二裸片
206 发射区段
208 接收区段
210 滤波器
216 发射区段
218 接收区段
220 滤波器
302 频率
304 频率
306 频率
308 频率
310 频率
312 频率
314 通带
315 通带
316 通带
317 通带
318 通带
319 通带
320 低通滤波器
322 高通滤波器
324 带通滤波器
326 带通滤波器
502 基带频率
504 载波频率
506 载波频率
508 发射区段
510 接收区段
512 接收区段
514 发射区段
520 调节器
522 调节器
524 调节器
526 调节器
528 调节器
530 调节器
532 解调器
534 解调器
536 解调器
538 解调器
540 解调器
542 解调器
544 滤波器
546 滤波器
548 滤波器
550 滤波器
552 滤波器
554 滤波器
572 调节器
574 调节器
576 调节器
578 调节器
580 调节器
582 调节器
584 滤波器
586 滤波器
588 滤波器
590 滤波器
592 滤波器
594 滤波器
596 第一裸片
597 第二裸片
598 差动发射线
602 正常模式
604 正常模式
606 突发模式
608 突发模式
610 第一规则
612 第二规则
614 第三规则
616 第四规则
802 数据
804 数据
806 数据
808 数据
1002 组件符号
1004 组件符号

Claims (1)

1.一种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包括:
第一收发器,位于第一裸片上,所述第一收发器包含:
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第一数据于具有第一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于经由发射线传送,以及
接收区段,经配置以从所述发射线接收多个信号,所述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所述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一通带内的多个频率,所述第一通带包含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在所述第一通带之外;以及
第二收发器,位于第二裸片上并且经配置以经由所述发射线而与所述第一收发器通信,所述第二收发器包含:
发射区段,经配置以调节第二数据于具有所述第二频率的载波信号上,用于经由所述发射线传送,以及
接收区段,包含滤波器,所述滤波器经配置以通过第二通带内的多个频率,所述第二通带包含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在所述第二通带之外。
CN201710352034.0A 2016-06-28 2017-05-18 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Pending CN1075449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94,776 US10447328B2 (en) 2016-06-28 2016-06-28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e-to-die communication
US15/194,776 2016-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4938A true CN107544938A (zh) 2018-01-05

Family

ID=60678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2034.0A Pending CN107544938A (zh) 2016-06-28 2017-05-18 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447328B2 (zh)
CN (1) CN107544938A (zh)
TW (1) TW2018109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0483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频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7328B2 (en) * 2016-06-28 2019-10-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e-to-die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113129D0 (en) * 2011-07-29 2011-09-14 Bae Systems Plc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US9172402B2 (en) * 2012-03-02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reuse architecture
US20150178092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Asit K. Mishra Hierarchical and parallel partition networks
US9240878B2 (en) * 2014-01-27 2016-01-19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ymmetric,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US10447328B2 (en) * 2016-06-28 2019-10-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e-to-die communication
US10276909B2 (en) * 2016-12-30 2019-04-30 Invensas Bonding Technologies, Inc. Structure comprising at least a first element bonded to a carrier having a closed metallic channel waveguide formed therei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0483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频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44680A1 (en) 2020-02-06
US10447328B2 (en) 2019-10-15
US20210344374A1 (en) 2021-11-04
US20170373714A1 (en) 2017-12-28
TW201810969A (zh) 2018-03-16
US11509346B2 (en) 2022-11-22
US11095333B2 (en)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9390B2 (en) Approximate bit-load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over frequency-selective channels
CN1284305C (zh) 高数据速率扩展频谱收发信机与相关方法
US7372914B2 (en) Control system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uctive communication across an isolation barrier
CN103501201B (zh) 一种基于线性调频信号的跳频脉位编码水声通信方法
CN107544938A (zh) 用于裸片对裸片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CN103973349A (zh) 一种信号干扰的抑制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TW574787B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packets to a receiver
JPH0724397B2 (ja)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装置
US20060140287A1 (en) Simultaneous bi-directional link
JPS6247008B2 (zh)
CN106375023A (zh) 一种基于多进制chirp‑rate键控调制的声波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1217333A (zh) 一种信道资源复用的传输方式及其接收方法
CN1957552B (zh) 调制装置以及调制方法
CN101208867A (zh) 采用多码字的超宽带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5978595A (zh) 多模接收装置、多模发送装置和多模收发方法
CN205336269U (zh) 一种车载网平台上的跳频收发信机
US9014283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650205A (zh) 适用于fbmc传输的并行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37634B (zh) 基于2维基带直接序列扩频的扩频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1166170A (zh) 一种简单的基于多子带滤波器组的发射和接收装置与方法
DE60303332T2 (de) DSL-Initialisierung mit Benutzung vom Verschachtelungsspeicher
JP3229732B2 (ja) 赤外線送信装置、及び赤外線受信装置
JP3651875B2 (ja) データ伝送装置
CN110351060A (zh) 一种配置及发送上行探测导频的方法及设备
CN200956594Y (zh) Td-scdma数据传送和接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