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9095B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39095B CN107539095B CN201610495280.7A CN201610495280A CN107539095B CN 107539095 B CN107539095 B CN 107539095B CN 201610495280 A CN201610495280 A CN 201610495280A CN 107539095 B CN107539095 B CN 1075390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shaft
- reverse
- output
- synchron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多个输入轴,发动机设置成接合多个输入轴,每个输入轴上设置有挡位主动齿轮;多个输出轴,每个输出轴上设置有挡位从动齿轮;倒挡轴,倒挡轴上空套设置有倒挡轴第一至第三齿轮,倒挡轴第一齿轮与一个挡位主动齿轮啮合,倒挡轴第二齿轮与一个挡位从动齿轮啮合,倒挡轴第一至第三齿轮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成可接合倒挡轴;与倒挡轴第三齿轮联动的倒挡输出齿轮,倒挡输出齿轮固定在一个输出轴上;与倒挡轴联动的第一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联动的第二电动发电机。这样在车辆处于纯电动模式时,传动效率高,而且车辆的控制逻辑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车型中的一种,通过发动机和/或电机进行驱动,具有多种模式,可以改善传动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但是,发明人所了解的相关技术中,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变速器一般结构复杂,传动模式少,而且在纯电动模式下,传动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动力驱动系统,该动力驱动系统的纯电动模式传动效率高。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多个输入轴,所述发动机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接合所述多个输入轴中的至少一个,每个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有挡位主动齿轮;多个输出轴,每个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挡位从动齿轮,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挡位主动齿轮对应地啮合;倒挡轴,所述倒挡轴上空套设置有倒挡轴第一齿轮、倒挡轴第二齿轮和倒挡轴第三齿轮,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与其中一个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轴第二齿轮与其中一个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所述倒挡轴第二齿轮和所述倒挡轴第三齿轮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成可接合所述倒挡轴;倒挡输出齿轮,所述倒挡输出齿轮与所述倒挡轴第三齿轮联动,所述倒挡输出齿轮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输出轴上;以及第一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设置成与所述倒挡轴联动;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设置成与所述发动机联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第一电动发电机与倒挡轴为联动关系,这样第一电动发电机具有很高的传动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传统动力驱动系统中需要经过变速器中复杂的换挡和传动链才可以实现纯电动模式的问题,这样纯电动模式传动所需部件少,传动过程可靠,传动效率高。另外,在控制逻辑上,发动机的控制逻辑和第一电动发电机的控制逻辑彼此独立,从而可以节省厂家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可以避免动力驱动系统较高的故障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驱动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倒挡轴第一同步器,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用于接合所述倒挡轴与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倒挡轴第二同步器,所述倒挡轴第二同步器用于接合所述倒挡轴与所述倒挡轴第二齿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倒挡轴第三同步器,所述倒挡轴第三同步器用于接合所述倒挡轴与所述倒挡轴第三齿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倒挡轴第二同步器和所述倒挡轴第三同步器为同一个同步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倒挡轴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齿轮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联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可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至少一个,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输入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输入端上设置有输入端外齿,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输入端外齿联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输入轴包括:第一输入轴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定设置有的一挡主动齿轮、三五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定设置有二挡主动齿轮和四六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空套设置有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和四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空套设置有五挡从动齿轮、六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之间的一三挡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之间的二四挡同步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五挡从动齿轮一侧的五挡同步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六挡从动齿轮一侧的六挡同步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轴第二齿轮与所述六挡从动齿轮啮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倒挡轴第一同步器,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倒挡轴上且用于接合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其中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与所述五挡同步器共用同一拨叉机构,在所述拨叉机构驱动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接合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时、所述五挡同步器与所述五挡从动齿轮分离,在所述拨叉机构驱动所述五挡同步器接合所述五挡从动齿轮时、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与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车辆的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
所述车辆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6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进行详细描述,该动力驱动系统100适用于诸如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中,并作为车辆的动力系统,为车辆正常行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电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其一可为动力源,动力源可以是发动机4、电动发电机等,其二可为变速器(包括多个输入轴、多个输出轴、挡位齿轮副等),变速器用于实现对动力源输出动力的变速功能,满足车辆行驶要求或充电要求等。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动力驱动系统100可以包括发动机4、第一电动发电机51和变速器,但不限于此。
结合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变速器主要包括多个输入轴(例如,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12)、多个输出轴(例如,第一输出轴21、第二输出轴22)、倒挡轴3和各轴上相关齿轮以及换挡元件(如,同步器)。
在发动机4与输入轴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时,发动机4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接合多个输入轴中的至少一个。换言之,例如,在发动机4向输入轴传输动力时,发动机4能够选择性地与多个输入轴中的一个接合以传输动力,或者发动机4还能够选择性地与多个输入轴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轴同时接合以传输动力。
例如,在图1-图6的示例中,多个输入轴可以包括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两根输入轴,发动机4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之一接合以传输动力。或者,特别地,发动机4还能与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同时接合以传输动力。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发动机4还可同时与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断开。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发动机4与输入轴的接合状态与动力驱动系统100的具体工况相关,这将在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述,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可以通过挡位齿轮副进行传动。例如,每个输入轴上均设置有挡位主动齿轮,每个输出轴上均设置有挡位从动齿轮,挡位从动齿轮与挡位主动齿轮对应地啮合,从而构成多对速比不同的齿轮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动力驱动系统100可以具有七个前进挡齿轮副,即具有一挡齿轮副、二挡齿轮副、三挡齿轮副、四挡齿轮副、五挡齿轮副、六挡齿轮副和七挡齿轮副,动力驱动系统100还具有一个倒挡齿轮副。
如图1-图6所示,倒挡轴3上空套设置有能够接合倒挡轴3的倒挡轴第一齿轮31,换言之,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一齿轮31之间可以传动,如图1-图2所示,倒挡轴3上还可以设置有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用于接合倒挡轴3与倒挡轴第一齿轮31。当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用于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一齿轮31时,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一齿轮31之间传动,倒挡输出齿轮39与倒挡轴3联动。
如图1-图6所示,倒挡轴3上空套设置有能够接合倒挡轴3的倒挡轴第二齿轮32,换言之,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之间可以传动,如图1-图2所示,倒挡轴3上还可以设置有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用于接合倒挡轴3与倒挡轴第二齿轮32。当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用于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时,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之间传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联动”可以理解为多个部件(例如,两个)关联运动,以两个部件联动为例,在其中一个部件运动时,另一个部件也随之运动。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齿轮与轴联动可以理解为是在齿轮旋转时、与其联动的轴也将旋转,或者在该轴旋转时、与其联动的齿轮也将旋转。
又如,轴与轴联动可以理解为是在其中一根轴旋转时、与其联动的另一根轴也将旋转。
再如,齿轮与齿轮联动可以理解为是在其中一个齿轮旋转时、与其联动的另一个齿轮也将旋转。
在本发明下面有关“联动”的描述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均作此理解。
如图1-图6所示,倒挡轴3上空套设置有能够接合倒挡轴3的倒挡轴第三齿轮33,换言之,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之间可以传动,倒挡轴3上还可以设置有倒挡轴第三同步器,倒挡轴第三同步器用于接合倒挡轴3与倒挡轴第三齿轮33。当倒挡轴第三同步器用于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时,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之间传动。其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和倒挡轴第三同步器为同一个同步器。换言之,倒挡轴第二齿轮32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共用一个同步器。这样可以减少变速器的零部件数量,可以减小变速器的轴向长度。
倒挡轴第一齿轮31与其中一个挡位主动齿轮啮合,例如,如图1-图2所示,倒挡轴第一齿轮31与一挡主动齿轮1a啮合,这样倒挡轴第一齿轮31与一挡主动齿轮1a共同构成倒挡齿轮副,倒挡轴3和输入轴之间可以动力传递。
倒挡轴第二齿轮32与其中一个挡位从动齿轮啮合,例如,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倒挡轴第二齿轮32与六挡从动齿轮6b啮合。如图3和图4所示,倒挡轴第二齿轮32与五挡从动齿轮5b啮合。
倒挡轴第三齿轮33与倒挡输出齿轮39啮合。倒挡输出齿轮39可以固定在其中一个输出轴上。如图1-图6所示,倒挡输出齿轮39固定在第二输出轴22上,这样可以使得倒挡输出齿轮39布置位置合理,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动力驱动系统100的体积。
多个输出轴与车辆的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联动。其中,每个输出轴上均设置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啮合,例如,如图1-图6所示,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21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输出轴2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第二输出轴2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分别与车辆的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啮合。由此,发动机4传递出的动力可以经过第一输出轴21上的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发动机4传递出的动力还可以经过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或者发动机4传递出的动力还可以通过上述两个输出轴的输出齿轮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
下面详细结合图1-图6详细描述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具体布置形式,第一电动发电机51设置成与倒挡轴3联动,第一电动发电机5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511和第二传动齿轮512与倒挡轴3传动,倒挡轴3通过倒挡轴第三齿轮33与倒挡输出齿轮39传动。如图3-图6所示,倒挡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齿轮34,第一电动发电机5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511与倒挡轴上的第一电机齿轮34传动。
下面结合图2详细描述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布置形式,如图2所示,第二电动发电机52设置成与发动机4联动。当第二电动发电机52作为电动机使用时,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可以用于启动发动机4,或者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可以用于驱动车轮转动。当第二电动发电机52作为发电机使用时,发动机4可以驱动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从车辆传递出的能量可以通过输出轴驱动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
如图1所示,动力驱动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双离合器2d,双离合器2d具有输入端23d、第一输出端21d和第二输出端22d,输入端23d可选择性地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和第二输出端22d的至少一个,发动机4与输入端23d相连。其中第一输出端21d与第一输出轴21相连,第二输出端22d与第二输出轴22相连。其中,输入端23d上设置有输入端外齿,第二电动发电机52与输入端外齿联动。由于输入端23d与发动机4相连,这样第二电动发电机52和发动机4之间可以通过输入端23d联动。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电机轴上可以固定设置有一个与输入端外齿相连的传动齿轮。
应当理解,双离合器2d的具体接合状态受到控制策略的影响,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传动模式而适应性设定控制策略,从而可以在输入端23d与两个输出端全部断开以及输入端23d与两个输出端至少之一接合的多种模式中进行切换。
如图1-图2所示,第二输入轴12套设在第一输入轴11上,这样可以使得动力驱动系统100结构紧凑,而且可以有效减小动力驱动系统100的轴向长度,可以使得动力驱动系统100的体积较小,可以便于动力驱动系统100在车辆上的布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输入轴11上可以布置有一挡主动齿轮1a、三五挡主动齿轮35a和七挡主动齿轮7a,第二输入轴12上可以布置有二挡主动齿轮2a和四六挡主动齿轮46a,每个挡位主动齿轮均随对应的输入轴同步转动。
对应地,如图1-图7所示,第一输出轴21上设置有一挡从动齿轮1b、二挡从动齿轮2b、三挡从动齿轮3b和四挡从动齿轮4b,第二输出轴22上设置有五挡从动齿轮5b、六挡从动齿轮6b和七挡从动齿轮7b,每个挡位从动齿轮均空套在对应的输出轴上,即每个挡位从动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输出轴能够差速转动。
其中,一挡从动齿轮1b与一挡主动齿轮1a啮合从而构成一挡齿轮副,二挡从动齿轮2b与二挡主动齿轮2a啮合从而构成二挡齿轮副,三挡从动齿轮3b与三五挡主动齿轮35a啮合从而构成三挡齿轮副,四挡从动齿轮4b与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啮合从而构成四挡齿轮副,五挡从动齿轮5b与三五挡主动齿轮35a啮合从而构成五挡齿轮副,六挡从动齿轮6b与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啮合从而构成六挡齿轮副、七挡从动齿轮7b与七挡主动齿轮7a啮合从而构成七挡齿轮副,一挡从动齿轮1b与倒挡轴第一齿轮31啮合从而构成倒挡齿轮副。
其中四挡齿轮副和六挡齿轮副共用四六挡主动齿轮46a,三挡齿轮副和五挡齿轮副共用三五挡主动齿轮35a,从而可以减少两个挡位主动齿轮,使得动力驱动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轴向尺寸更小。
由于从动齿轮与输出轴之间为空套结构,因此需要设置同步器对相应的从动齿轮与输出轴进行同步,以实现动力的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7所示,动力驱动系统100包括一三挡同步器13c、二四挡同步器24c、五七挡同步器57c和六挡同步器6c。
如图1所示,一三挡同步器13c设置在第一输出轴21上且位于一挡从动齿轮1b与三挡从动齿轮3b之间,一三挡同步器13c可将一挡从动齿轮1b或三挡从动齿轮3b与第一输出轴21进行接合,从而使该从动齿轮与输出轴能够同步转动。
例如,结合图1所示,一三挡同步器13c的接合套向左移动可将三挡从动齿轮3b与第一输出轴21接合,从而三挡从动齿轮3b与第一输出轴21能够同步转动。一三挡同步器13c的接合套向右移动可将一挡从动齿轮1b与第一输出轴21接合,从而一挡从动齿轮1b与第一输出轴21能够同步转动。
如图1所示,类似地,二四挡同步器24c设置在第一输出轴21上且位于二挡从动齿轮2b与四挡从动齿轮4b之间,二四挡同步器24c可将二挡从动齿轮2b或四挡从动齿轮4b与第一输出轴21进行接合,从而使该从动齿轮与输出轴能够同步转动。
例如,结合图1所示,二四挡同步器24c的接合套向左移动可将二挡从动齿轮2b与第一输出轴21接合,从而二挡从动齿轮2b与第一输出轴21同步转动。二四挡同步器24c的接合套向右移动可将四挡从动齿轮4b与第一输出轴21接合,从而四挡从动齿轮4b与第一输出轴21同步转动。
如图1所示,类似地,五七挡同步器57c设置在第二输出轴22上,五七挡同步器57c位于五挡从动齿轮5b和七挡从动齿轮7b之间,五七挡同步器57c用于将五挡从动齿轮5b或七挡从动齿轮7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例如五七挡同步器57c的接合套向右移动,则可将七挡从动齿轮7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从而七挡从动齿轮7b与第二输出轴22同步转动。又如,五七挡同步器57c的接合套向左移动,则可将五挡从动齿轮5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从而五挡从动齿轮5b与第二输出轴22同步转动。
如图1所示,类似地,六挡同步器6c设置在第二输出轴22上,六挡同步器6c位于六挡从动齿轮6b的一侧,例如左侧,六挡同步器6c用于将六挡从动齿轮6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例如六挡同步器6c的接合套向右移动,则可将六挡从动齿轮6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从而六挡从动齿轮6b与第二输出轴22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二挡主动齿轮2a、四六挡主动齿轮46a、三五挡主动齿轮35a、一挡主动齿轮1a和其挡主动齿轮7a与发动机4的距离递增。由此,挡位布置更加合理,动力驱动系统100更加紧凑,径向及轴向尺寸相对更小。
倒挡轴第一齿轮31空套在倒挡轴3上,而且倒挡轴3上设置有用于接合倒挡轴第一齿轮31的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其中六挡同步器6c位于六挡从动齿轮6b的左侧,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位于倒挡轴第一齿轮31的右侧,这样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与六挡同步器6c可以共用同一拨叉机构,在拨叉机构驱动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接合倒挡轴第一齿轮31时、六挡同步器6c与六挡从动齿轮6b分离,在拨叉机构驱动六挡同步器6c接合六挡从动齿轮6b时、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与倒挡轴第一齿轮31分离。
具体地,当拨叉机构带动接合套向左移动时,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接合倒挡轴第一齿轮31且六挡同步器6c与六挡从动齿轮6b分离,当拨叉机构带动接合套向右移动时,六挡同步器6c接合六挡从动齿轮6b且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与倒挡轴第一齿轮31分离。由此,动力驱动系统100可以省去一个拨叉机构,从而可以使得动力驱动系统100结构简单,重量轻。
下面以图1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的工作模式。
驻车发电模式一: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发动机4的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一输入轴11、一挡主动齿轮1a、倒挡轴第一齿轮31、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驻车发电模式二: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二输出端22d,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发动机4的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二输入轴12、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行车发电模式一: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一输入轴11、一挡主动齿轮1a、倒挡轴第一齿轮31、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通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行车发电模式二: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二输出端22d,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发动机4的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二输入轴12、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通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行车发电模式三:发动机4的一部分传递到第二输出轴22上,倒挡轴第三同步器同步倒挡轴第三齿轮33和倒挡轴3,这样该部分动力通过倒挡输出齿轮39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传递到倒挡轴3,由于第一电动发电机51和倒挡轴3联动,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纯电动模式一: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电动机使用,倒挡同步器接合倒挡输出齿轮39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电机齿轮34、倒挡轴3、倒挡轴第三齿轮33、倒挡输出齿轮39、倒挡同步器、第二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
纯电动模式二: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电动机使用,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六挡同步器6c接合六挡从动齿轮6b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电机齿轮34、倒挡轴3、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第二齿轮32、六挡从动齿轮6b、六挡同步器6c、第二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
能量回收模式一:车轮传递来的能量依次经过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二输出轴22、倒挡同步器、倒挡输出齿轮39、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能量回收模式二:车轮传递来的能量依次经过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二输出轴22、六挡同步器6c、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相较于图1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图2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还包括第二电动发电机52,第二电动发电机52与发动机4联动。
驻车发电模式一: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和第二输出端22d分别断开,发动机4的动力全部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
驻车发电模式二: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一输入轴11、一挡主动齿轮1a、倒挡轴第一齿轮31、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驻车发电模式三: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二输出端22d,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二输入轴12、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行车发电模式一: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行车发电模式二: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一输入轴11、一挡主动齿轮1a、倒挡轴第一齿轮31、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再一部分动力可以通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行车发电模式三: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二输出端22d,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发动机4的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二输入轴12、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再一部分动力可以通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纯电动模式一: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电动机使用,倒挡同步器接合倒挡输出齿轮39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电机齿轮34、倒挡轴3、倒挡轴第三齿轮33、倒挡输出齿轮39、倒挡同步器、第二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
纯电动模式二: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电动机使用,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六挡同步器6c接合六挡从动齿轮6b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电机齿轮34、倒挡轴3、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第二齿轮32、六挡从动齿轮6b、六挡同步器6c、第二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
纯电动模式三:第一电动发电机51和第二电动发电机52同时作为电动机使用,第一电动发电机51和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动力可以在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处耦合,对于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传动过程不再描述,可以参照上述的纯电动模式一和二,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动力需要经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能量回收模式一:车轮传递来的能量依次经过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二输出轴22、倒挡同步器、倒挡输出齿轮39、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能量回收模式二:车轮传递来的能量依次经过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二输出轴22、六挡同步器6c、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其中,图3和图5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与图1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图4和图6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与图2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可以实现驻车发电功能,从而可以丰富动力驱动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由于第一电动发电机51与倒挡轴3为联动关系,这样第一电动发电机51具有很高的传动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传统动力驱动系统100中需要经过变速器中复杂的换挡和传动链才可以实现纯电动模式的问题,这样纯电动模式传动所需部件少,传动过程可靠,传动效率高。
另外,在控制逻辑上,发动机4的控制逻辑和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控制逻辑彼此独立,从而可以节省厂家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可以避免动力驱动系统100较高的故障率。
下面结合图7-图8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进行详细描述,该动力驱动系统100适用于诸如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中,并作为车辆的动力系统,为车辆正常行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电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其一可为动力源,动力源可以是发动机4、电动发电机等,其二可为变速器(包括多个输入轴、多个输出轴、挡位齿轮副等),变速器用于实现对动力源输出动力的变速功能,满足车辆行驶要求或充电要求等。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动力驱动系统100可以包括发动机4、第一电动发电机51和变速器,但不限于此。
结合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变速器主要包括多个输入轴(例如,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12)、多个输出轴(例如,第一输出轴21、第二输出轴22)、倒挡轴3和各轴上相关齿轮以及换挡元件(如,同步器)。
在发动机4与输入轴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时,发动机4设置成通过离合器可选择性地接合多个输入轴中的至少一个,离合器可以控制发动机4和多个输入轴的接合和断开。换言之,例如,在发动机4向输入轴传输动力时,发动机4能够选择性地与多个输入轴中的一个接合以传输动力,或者发动机4还能够选择性地与多个输入轴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轴同时接合以传输动力。
例如,在图7-图8的示例中,离合器可以为双离合器2d,后面内容再详细描述双离合器2d。多个输入轴可以包括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两根输入轴,发动机4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之一接合以传输动力。或者,特别地,发动机4还能与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同时接合以传输动力。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发动机4还可同时与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断开。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发动机4与输入轴的接合状态与动力驱动系统100的具体工况相关,这将在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述,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可以通过挡位齿轮副进行传动。例如,每个输入轴上均设置有挡位主动齿轮,每个输出轴上均设置有挡位从动齿轮,挡位从动齿轮与挡位主动齿轮对应地啮合,从而构成多对速比不同的齿轮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动力驱动系统100可以具有六个前进挡齿轮副,即具有一挡齿轮副、二挡齿轮副、三挡齿轮副、四挡齿轮副、五挡齿轮副、六挡齿轮副,动力驱动系统100还具有一个倒挡齿轮副。
如图7-图8所示,倒挡轴3上空套设置有能够接合倒挡轴3的倒挡轴第一齿轮31,换言之,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一齿轮31之间可以传动,如图7-图8所示,倒挡轴3上还可以设置有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用于接合倒挡轴3与倒挡轴第一齿轮31。当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用于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一齿轮31时,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一齿轮31之间传动,倒挡输出齿轮39与倒挡轴3联动。
如图7-图8所示,倒挡轴3上空套设置有能够接合倒挡轴3的倒挡轴第二齿轮32,换言之,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之间可以传动,如图7-图8所示,倒挡轴3上还可以设置有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用于接合倒挡轴3与倒挡轴第二齿轮32。当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用于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时,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之间传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联动”可以理解为多个部件(例如,两个)关联运动,以两个部件联动为例,在其中一个部件运动时,另一个部件也随之运动。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齿轮与轴联动可以理解为是在齿轮旋转时、与其联动的轴也将旋转,或者在该轴旋转时、与其联动的齿轮也将旋转。
又如,轴与轴联动可以理解为是在其中一根轴旋转时、与其联动的另一根轴也将旋转。
再如,齿轮与齿轮联动可以理解为是在其中一个齿轮旋转时、与其联动的另一个齿轮也将旋转。
在本发明下面有关“联动”的描述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均作此理解。
如图7-图8所示,倒挡轴3上空套设置有能够接合倒挡轴3的倒挡轴第三齿轮33,换言之,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之间可以传动,倒挡轴3上还可以设置有倒挡轴第三同步器,倒挡轴第三同步器用于接合倒挡轴3与倒挡轴第三齿轮33。当倒挡轴第三同步器用于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时,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之间传动。其中,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和倒挡轴第三同步器为同一个同步器。换言之,倒挡轴第二齿轮32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共用一个同步器。这样可以减少变速器的零部件数量,可以减小变速器的轴向长度。
倒挡轴第一齿轮31与其中一个挡位主动齿轮啮合,例如,如图7-图8所示,倒挡轴第一齿轮31与一挡主动齿轮1a啮合,这样倒挡轴第一齿轮31与一挡主动齿轮1a共同构成倒挡齿轮副,倒挡轴3和输入轴之间可以动力传递。
倒挡轴第二齿轮32与其中一个挡位从动齿轮啮合,例如,如图7-图8所示,倒挡轴第二齿轮32与六挡从动齿轮6b啮合。
倒挡轴第三齿轮33与倒挡输出齿轮39啮合。倒挡输出齿轮39可以固定在其中一个输出轴上。如图7-图8所示,倒挡输出齿轮39固定在第二输出轴22上,这样可以使得倒挡输出齿轮39布置位置合理,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动力驱动系统100的体积。
多个输出轴与车辆的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联动。其中,每个输出轴上均设置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啮合,例如,如图7-图8所示,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21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输出轴2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第二输出轴2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分别与车辆的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啮合。由此,发动机4传递出的动力可以经过第一输出轴21上的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发动机4传递出的动力还可以经过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或者发动机4传递出的动力还可以通过上述两个输出轴的输出齿轮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
下面详细结合图7-图8详细描述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具体布置形式。如图7所示,第一电动发电机51设置成与倒挡轴3联动,倒挡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齿轮34,第一电动发电机5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电机齿轮34与倒挡轴3传动,倒挡轴3通过倒挡轴第三齿轮33与倒挡输出齿轮39传动。
下面结合图8详细描述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布置形式,如图8所示,第二电动发电机52设置成与发动机4联动。当第二电动发电机52作为电动机使用时,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可以用于启动发动机4,或者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可以用于驱动车轮转动。当第二电动发电机52作为发电机使用时,发动机4可以驱动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从车辆传递出的能量可以通过输出轴驱动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
如图7所示,动力驱动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双离合器2d,双离合器2d具有输入端23d、第一输出端21d和第二输出端22d,输入端23d可选择性地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和第二输出端22d的至少一个,发动机4与输入端23d相连。其中第一输出端21d与第一输出轴21相连,第二输出端22d与第二输出轴22相连。其中,输入端23d上设置有输入端外齿,第二电动发电机52与输入端外齿联动。由于输入端23d与发动机4相连,这样第二电动发电机52和发动机4之间可以通过输入端23d联动。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电机轴上可以固定设置有一个与输入端外齿相连的传动齿轮。
应当理解,双离合器2d的具体接合状态受到控制策略的影响,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传动模式而适应性设定控制策略,从而可以在输入端23d与两个输出端全部断开以及输入端23d与两个输出端至少之一接合的多种模式中进行切换。
如图7-图8所示,第二输入轴12套设在第一输入轴11上,这样可以使得动力驱动系统100结构紧凑,而且可以有效减小动力驱动系统100的轴向长度,可以使得动力驱动系统100的体积较小,可以便于动力驱动系统100在车辆上的布置。
如图7-图8所示,第一输入轴11上可以布置有一挡主动齿轮1a、三五挡主动齿轮35a,第二输入轴12上可以布置有二挡主动齿轮2a和四六挡主动齿轮46a,每个挡位主动齿轮均随对应的输入轴同步转动。
对应地,如图7-图8所示,第一输出轴21上设置有一挡从动齿轮1b、二挡从动齿轮2b、三挡从动齿轮3b和四挡从动齿轮4b,第二输出轴22上设置有五挡从动齿轮5b、六挡从动齿轮6b,每个挡位从动齿轮均空套在对应的输出轴上,即每个挡位从动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输出轴能够差速转动。
其中,一挡从动齿轮1b与一挡主动齿轮1a啮合从而构成一挡齿轮副,二挡从动齿轮2b与二挡主动齿轮2a啮合从而构成二挡齿轮副,三挡从动齿轮3b与三五挡主动齿轮35a啮合从而构成三挡齿轮副,四挡从动齿轮4b与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啮合从而构成四挡齿轮副,五挡从动齿轮5b与三五挡主动齿轮35a啮合从而构成五挡齿轮副,六挡从动齿轮6b与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啮合从而构成六挡齿轮副,一挡从动齿轮1b与倒挡轴第一齿轮31啮合从而构成倒挡齿轮副。
其中四挡齿轮副和六挡齿轮副共用四六挡主动齿轮46a,三挡齿轮副和五挡齿轮副共用三五挡主动齿轮35a,从而可以减少两个挡位主动齿轮,使得动力驱动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轴向尺寸更小。
由于从动齿轮与输出轴之间为空套结构,因此需要设置同步器对相应的从动齿轮与输出轴进行同步,以实现动力的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动力驱动系统100包括一三挡同步器13c、二四挡同步器24c、五挡同步器5c和六挡同步器6c。
如图7所示,一三挡同步器13c设置在第一输出轴21上且位于一挡从动齿轮1b与三挡从动齿轮3b之间,一三挡同步器13c可将一挡从动齿轮1b或三挡从动齿轮3b与第一输出轴21进行接合,从而使该从动齿轮与输出轴能够同步转动。
例如,结合图7所示,一三挡同步器13c的接合套向左移动可将三挡从动齿轮3b与第一输出轴21接合,从而三挡从动齿轮3b与第一输出轴21能够同步转动。一三挡同步器13c的接合套向右移动可将一挡从动齿轮1b与第一输出轴21接合,从而一挡从动齿轮1b与第一输出轴21能够同步转动。
如图7所示,类似地,二四挡同步器24c设置在第一输出轴21上且位于二挡从动齿轮2b与四挡从动齿轮4b之间,二四挡同步器24c可将二挡从动齿轮2b或四挡从动齿轮4b与第一输出轴21进行接合,从而使该从动齿轮与输出轴能够同步转动。
例如,结合图7所示,二四挡同步器24c的接合套向左移动可将二挡从动齿轮2b与第一输出轴21接合,从而二挡从动齿轮2b与第一输出轴21同步转动。二四挡同步器24c的接合套向右移动可将四挡从动齿轮4b与第一输出轴21接合,从而四挡从动齿轮4b与第一输出轴21同步转动。
如图7所示,类似地,五挡同步器5c设置在第二输出轴22上,五挡同步器5c位于五挡从动齿轮5b的一侧(例如右侧),五挡同步器5c用于将五挡从动齿轮5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又如,五挡同步器5c的接合套向左移动,则可将五挡从动齿轮5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从而五挡从动齿轮5b与第二输出轴22同步转动。
如图7所示,类似地,六挡同步器6c设置在第二输出轴22上,六挡同步器6c位于六挡从动齿轮6b的一侧,例如左侧,六挡同步器6c用于将六挡从动齿轮6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例如六挡同步器6c的接合套向右移动,则可将六挡从动齿轮6b与第二输出轴22接合,从而六挡从动齿轮6b与第二输出轴22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二挡主动齿轮2a、四六挡主动齿轮46a、三五挡主动齿轮35a、一挡主动齿轮1a与发动机4的距离递增。由此,挡位布置更加合理,动力驱动系统100更加紧凑,径向及轴向尺寸相对更小。
倒挡轴第一齿轮31空套在倒挡轴3上,而且倒挡轴3上设置有用于接合倒挡轴第一齿轮31的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其中五挡同步器5c位于五挡从动齿轮5b的右侧,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位于倒挡轴第一齿轮31的左侧,这样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与五挡同步器5c可以共用同一拨叉机构,在拨叉机构驱动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接合倒挡轴第一齿轮31时、五挡同步器5c与五挡从动齿轮5b分离,在拨叉机构驱动五挡同步器5c接合五挡从动齿轮5b时、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与倒挡轴第一齿轮31分离。具体地,当拨叉机构带动接合套向右移动时,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接合倒挡轴第一齿轮31且五挡同步器5c与五挡从动齿轮5b分离,当拨叉机构带动接合套向左移动时,五挡同步器5c接合五挡从动齿轮5b且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与倒挡轴第一齿轮31分离。由此,动力驱动系统100可以省去一个拨叉机构,从而可以使得动力驱动系统100结构简单,重量轻。
下面以图7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的工作模式。
驻车发电模式一: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发动机4的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一输入轴11、一挡主动齿轮1a、倒挡轴第一齿轮31、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驻车发电模式二: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二输出端22d,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发动机4的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二输入轴12、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行车发电模式一: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一输入轴11、一挡主动齿轮1a、倒挡轴第一齿轮31、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通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行车发电模式二: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二输出端22d,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发动机4的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二输入轴12、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通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行车发电模式三:发动机4的一部分传递到第二输出轴22上,倒挡轴第三同步器同步倒挡轴第三齿轮33和倒挡轴3,这样该部分动力通过倒挡输出齿轮39和倒挡轴第三齿轮33传递到倒挡轴3,由于第一电动发电机51和倒挡轴3联动,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纯电动模式一: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电动机使用,倒挡同步器接合倒挡输出齿轮39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电机齿轮34、倒挡轴3、倒挡轴第三齿轮33、倒挡输出齿轮39、倒挡同步器、第二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
纯电动模式二: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电动机使用,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六挡同步器6c接合六挡从动齿轮6b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电机齿轮34、倒挡轴3、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第二齿轮32、六挡从动齿轮6b、六挡同步器6c、第二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
能量回收模式一:车轮传递来的能量依次经过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二输出轴22、倒挡同步器、倒挡输出齿轮39、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能量回收模式二:车轮传递来的能量依次经过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二输出轴22、六挡同步器6c、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相较于图7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图8所示的动力驱动系统100还包括第二电动发电机52,第二电动发电机52与发动机4联动。
驻车发电模式一: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和第二输出端22d分别断开,发动机4的动力全部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
驻车发电模式二: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一输入轴11、一挡主动齿轮1a、倒挡轴第一齿轮31、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驻车发电模式三: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二输出端22d,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二输入轴12、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行车发电模式一: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行车发电模式二: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一输出端21d,发动机4的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一输入轴11、一挡主动齿轮1a、倒挡轴第一齿轮31、倒挡轴第一同步器3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再一部分动力可以通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行车发电模式三: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接合第二输出端22d,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发动机4的动力依次经过双离合器2d、第二输入轴12、四六挡主动齿轮46a、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可以用于供第二电动发电机52发电,发动机4的再一部分动力可以通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发动机4的另一部分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纯电动模式一: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电动机使用,倒挡同步器接合倒挡输出齿轮39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电机齿轮34、倒挡轴3、倒挡轴第三齿轮33、倒挡输出齿轮39、倒挡同步器、第二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
纯电动模式二: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电动机使用,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接合倒挡轴3和倒挡轴第二齿轮32,六挡同步器6c接合六挡从动齿轮6b和第二输出轴22,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电机齿轮34、倒挡轴3、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第二齿轮32、六挡从动齿轮6b、六挡同步器6c、第二输出轴2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
纯电动模式三:第一电动发电机51和第二电动发电机52同时作为电动机使用,第一电动发电机51和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动力可以在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处耦合,对于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传动过程不再描述,可以参照上述的纯电动模式一和二,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动力需要经过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下面以一挡为例详细说明,双离合器2d的输入端23d与第一输出端21d相连,一三挡同步器13c接合一挡从动齿轮1b和第一输出轴21,第二电动发电机52的动力依次经过一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b、一三挡同步器13c、第一输出轴2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11和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传递给车轮以驱动车辆运动。其他挡位传递过程与一挡相似,在此不再详述。
能量回收模式一:车轮传递来的能量依次经过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二输出轴22、倒挡同步器、倒挡输出齿轮39、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和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能量回收模式二:车轮传递来的能量依次经过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221、第二输出轴22、六挡同步器6c、六挡从动齿轮6b、倒挡轴第二齿轮32、倒挡轴第二同步器32c、倒挡轴3、第一电机齿轮34、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一传动齿轮511传递给第一电动发电机51,第一电动发电机51作为发电机使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可以实现驻车发电,从而可以丰富动力驱动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第一电动发电机51与倒挡轴3为联动关系,这样第一电动发电机51具有很高的传动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传统动力驱动系统100中需要经过变速器中复杂的换挡和传动链才可以实现纯电动模式的问题,这样纯电动模式传动所需部件少,传动过程可靠,传动效率高。
另外,在控制逻辑上,发动机4的控制逻辑和第一电动发电机51的控制逻辑彼此独立,从而可以节省厂家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可以避免动力驱动系统100较高的故障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100的车辆。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构成例如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对习知结构的详细说明此处进行省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
发动机;
多个输入轴,所述发动机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接合所述多个输入轴中的至少一个,每个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有挡位主动齿轮;
多个输出轴,每个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挡位从动齿轮,所述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挡位主动齿轮对应地啮合;
倒挡轴,所述倒挡轴上空套设置有倒挡轴第一齿轮、倒挡轴第二齿轮和倒挡轴第三齿轮,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与其中一个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轴第二齿轮与其中一个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所述倒挡轴第二齿轮和所述倒挡轴第三齿轮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成可接合所述倒挡轴;
倒挡输出齿轮,所述倒挡输出齿轮与所述倒挡轴第三齿轮联动,所述倒挡输出齿轮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输出轴上;以及
第一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设置成与所述倒挡轴联动;
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设置成与所述发动机联动;
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可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至少一个,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入端上设置有输入端外齿,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输入端外齿联动;
倒挡轴第二同步器,所述倒挡轴第二同步器用于接合所述倒挡轴与所述倒挡轴第二齿轮;
倒挡轴第三同步器,所述倒挡轴第三同步器用于接合所述倒挡轴与所述倒挡轴第三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倒挡轴第一同步器,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用于接合所述倒挡轴与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轴第二同步器和所述倒挡轴第三同步器为同一个同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轴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齿轮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轴包括:第一输入轴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固定设置有的一挡主动齿轮、三五挡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定设置有二挡主动齿轮和四六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空套设置有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和四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空套设置有五挡从动齿轮、六挡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之间的一三挡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与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之间的二四挡同步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五挡从动齿轮一侧的五挡同步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六挡从动齿轮一侧的六挡同步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轴第二齿轮与所述六挡从动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挡轴第一同步器,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倒挡轴上且用于接合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
其中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与所述五挡同步器共用同一拨叉机构,在所述拨叉机构驱动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接合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时、所述五挡同步器与所述五挡从动齿轮分离,在所述拨叉机构驱动所述五挡同步器接合所述五挡从动齿轮时、所述倒挡轴第一同步器与所述倒挡轴第一齿轮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车辆的差速器动力输入齿轮啮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95280.7A CN107539095B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95280.7A CN107539095B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39095A CN107539095A (zh) | 2018-01-05 |
CN107539095B true CN107539095B (zh) | 2020-08-07 |
Family
ID=6096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95280.7A Active CN107539095B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390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14282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CN111251868B (zh) * | 2018-11-30 | 2022-09-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62059B1 (ko) * | 2012-12-10 | 2014-02-12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더블 클러치 변속기 |
JP2014177251A (ja) * | 2013-03-15 | 2014-09-25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
KR20150071608A (ko) * | 2013-12-18 | 2015-06-2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전기자동차의 변속장치 |
CN105398321B (zh) * | 2014-09-10 | 2018-09-1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
CN204340646U (zh) * | 2014-11-28 | 2015-05-20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
2016
- 2016-06-29 CN CN201610495280.7A patent/CN10753909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39095A (zh) | 2018-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39108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07539102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07539103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KR101637271B1 (ko) | 차량의 변속장치 | |
RU2625689C2 (ru) | Гибридная трансмиссия для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WO2018000965A1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WO2010055905A1 (ja) |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 |
JP2010164192A (ja) |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 |
WO2018000964A1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07539110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US8359948B2 (en) | Transmission for industrial vehicle | |
KR20180067307A (ko) | 차량용 변속장치 | |
CN107539107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06945500B (zh) |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装置 | |
WO2018000961A1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07867164B (zh) |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2776585A (zh) | 一种三离合器混合动力系统 | |
CN107539095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CN107867171B (zh) |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2744067B (zh) | 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9381782U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106696673B (zh)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变速结构 | |
CN206067489U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
KR20160035330A (ko) | 차량의 변속장치 | |
CN209381784U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