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2624A - 液压缸 - Google Patents
液压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32624A CN107532624A CN201680025598.7A CN201680025598A CN107532624A CN 107532624 A CN107532624 A CN 107532624A CN 201680025598 A CN201680025598 A CN 201680025598A CN 107532624 A CN107532624 A CN 1075326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rod
- side room
- seal
- piston
- opposite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5B15/1447—Pistons; Piston to piston rod assemblies
- F15B15/1452—Piston seal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16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the sealing action depending on movements; pressure difference, temperature or presence of leaking fl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 F16J15/32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having two or more lips
- F16J15/323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having two or more lips with at least one lip for each surface, e.g. U-cup pack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46—Sealings with packing ring expanded or pressed into place by fluid pressure, e.g. inflatable packings
- F16J15/48—Sealings with packing ring expanded or pressed into place by fluid pressure, e.g. inflatable packings influenced by the pressure within the member to be seal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211/00—Circuit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211/70—Output members, e.g. hydraulic motors or cylinders or control therefor
- F15B2211/705—Output members, e.g. hydraulic motors or cylinders or control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utput members or actuators
- F15B2211/7051—Linear outpu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Actuator (AREA)
- Sealing With Elastic Sealing Lip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液压缸(100)包括缸筒(10)、活塞(20)、活塞杆(30)、轴承(50)和密封件(60),轴承(50)具有沿活塞(20)的轴线方向贯通该轴承(50)的贯通路(53)。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密封件(60)允许从活塞杆侧室(13)经由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工作油的流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作用型的液压缸。
背景技术
在单作用型的液压缸内,缸筒的内部空间被活塞分隔成活塞杆侧室和活塞杆相反侧室。活塞杆相反侧室经由形成在缸筒的底部的供排口与液压源相连接。利用设在活塞的外周的轴承将活塞滑动自如地支承于缸筒。
在日本JP2000-170711A中公开了一种单作用型的液压缸,具有将自活塞杆相反侧室漏出到活塞杆侧室的工作液排出到活塞杆相反侧室的单向阀机构。该单向阀机构由设在活塞的外周的作为密封件的U型密封圈和设于活塞的通孔构成。
U型密封圈配置为唇部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一侧。通孔与U型密封圈相对,并且向活塞杆相反侧室开口。当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高时,U型密封圈被压扁。其结果,活塞杆侧室内的工作液经由U型密封圈的外周以及通孔向活塞杆相反侧室排出。
发明内容
但是,日本JP2000-170711A所公开的活塞的通孔形成在比轴承靠活塞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活塞杆侧室内的工作液在被排出到活塞杆相反侧室内之前,需要从U型密封圈的外周朝向活塞的径向内侧流经比较长的距离。因而,起因于通路的长度的流动阻力较大,可能无法使活塞杆侧室的工作液经由单向阀机构的通路向活塞杆相反侧室排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内的工作液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排出的液压缸。
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液压缸包括:缸筒;活塞,其收纳在缸筒内,将缸筒的内部分隔成活塞杆侧室和进行工作液的供排的活塞杆相反侧室;活塞杆,其与活塞相连结;轴承,其设在活塞的外周,将活塞滑动自如地支承于缸筒;以及环状的密封件,其设在活塞的外周,轴承具有沿活塞的轴线方向贯通该轴承的贯通路,当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以下时,密封件阻断从活塞杆相反侧室经由贯通路朝向活塞杆侧室的工作液的流动,当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高时,密封件允许从活塞杆侧室经由贯通路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的工作液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剖视图,表示液压缸的收缩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剖视图,表示液压缸的伸长状态。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以下的状态。
图5是图2中的C部分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高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例子的液压缸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贯通路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是对应于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的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贯通路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是对应于图1中的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的图。
图9是表示贯通路的又一例子的剖视图,是对应于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的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贯通路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是对应于图1中的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以下的状态。
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高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以下的状态。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高的状态。
图1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以下的状态。
图17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液压缸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高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这里,对使用工作油作为工作液的液压缸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也能应用在使用工作水等其他的液体作为工作液的液压缸。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缸100。
图1以及图2是液压缸100的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液压缸100包括缸筒10、滑动自如地收纳在缸筒10内的活塞20和与活塞20结合的活塞杆30。
缸筒10具有筒状的管筒11和设在管筒11的一端的缸底12。在管筒11的另一端的开口嵌合有缸盖40。缸底12封堵管筒11的一开口,缸盖40封堵管筒11的另一开口。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管筒11的另一开口称为“缸盖侧开口”。
活塞20具有向缸盖40侧突出的突起部21。在活塞杆30的缸底12侧端面形成有凹部31,在凹部31内嵌合有突起部21。
活塞杆30自活塞20沿缸筒10的轴线延伸,通过缸盖侧开口而自缸筒10突出。缸盖40将活塞杆30支承为滑动自如。也就是说,活塞杆30移动自如地插入在缸筒10内。
缸筒10的内部被活塞20分隔成位于缸盖40侧的活塞杆侧室13和位于缸底侧的活塞杆相反侧室14。在缸底12形成有供排口15,活塞杆相反侧室14与供排口15相连通。
供排口15经由控制阀(未图示)与作为液压供给部的泵(未图示)和作为工作油存积部的罐(未图示)选择性地连接。控制阀控制工作油自泵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供给和工作油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向罐的排出。
当供排口15经由控制阀与泵相连接时,自泵排出的工作油经由供排口15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供给。其结果,活塞20以及活塞杆30向缸盖40侧移动,液压缸100伸长(参照图2)。此时,活塞杆侧室13被压缩。
当供排口15经由控制阀与罐相连接时,活塞20以及活塞杆30在与活塞杆30相连结的负载(未图示)的重量的作用下向缸底12侧移动,液压缸100收缩(参照图1)。此时,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工作油经由供排口15向罐排出。活塞杆侧室13膨胀。
另外,液压缸100还包括将活塞20滑动自如地支承于缸筒10的环状的轴承50和将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的内周面16之间封堵的环状的密封件60。轴承50以及密封件60设在活塞20的外周。
在这种液压缸100中,有时会因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工作油自密封件60泄漏、或附着在缸筒10的内周面16上的工作油被密封件60刮落,而在活塞杆侧室13内积存工作油。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对随着活塞20的移动而发生的活塞杆侧室13的收缩造成阻碍,缩窄活塞20的移动范围即液压缸100的伸缩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缸100为了防止伸缩范围变窄,具有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排出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单向阀机构。使用图3~图5说明这种单向阀机构。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处于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压力较高的状态的液压缸100的轴承50以及密封件60的周边(图1中的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处于活塞杆侧室13的压力较高的状态的液压缸100的轴承50以及密封件60的周边(图2中的C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活塞20具有形成在外周面23上的环状的轴承槽24以及环状的密封件槽25。轴承50配置在轴承槽24内,密封件60配置在密封件槽25内。
活塞20的外径D2比轴承50的外径D1小。因而,在利用轴承50将活塞20支承于缸筒10的状态下,在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之间存在间隙26。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之间的间隙称为“活塞间隙26”。
轴承50的外径D1与缸筒10的内径D3大致相等。因而,轴承50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相接触,随着活塞20的移动,轴承50在缸筒10的内周面16上滑动。
在轴承50的外周面51上形成有槽52。槽52沿活塞20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活塞间隙26相连通。利用槽52以及缸筒10的内周面16划分出贯通轴承50的贯通路53。
密封件槽25形成在比轴承槽24靠活塞杆侧室13侧的位置。换言之,密封件60位于比轴承50靠活塞杆侧室13侧的位置。因而,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经由活塞间隙26作用于密封件60,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经由活塞间隙26以及贯通路53作用于密封件60。
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壁25a作为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侧室13侧移动的第1限制部发挥功能。因而,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也能防止密封件60脱离活塞20。
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壁25b作为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移动的第2限制部发挥功能。因而,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侧室13侧作用于密封件60,也能防止密封件60脱离活塞20。
密封件60包括环状的基部61、自基部61的内侧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延伸的第1延伸部62和自基部61的外侧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延伸的第2延伸部63。在第2延伸部63与第1延伸部62之间存在间隙64。
在第1延伸部62与第2延伸部63之间存在间隙64,因此,在工作油的压力作用于密封件60时,密封件60变形。详细而言,当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侧室13侧作用于密封件60时,工作油自密封件60的外侧朝向间隙64地推压基部61以及第2延伸部63,因此密封件60变形,使得第2延伸部63靠近第1延伸部62。另外,当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时,工作油流入间隙64而使间隙64扩大,因此密封件60变形,使得第2延伸部63远离第1延伸部62。
当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以下时,密封件60变形,使得第2延伸部63远离第1延伸部62。因此,如图4所示,第1延伸部62被压靠于活塞20,第2延伸部63被压靠于缸筒10。由此,密封件60阻断从活塞杆相反侧室14经由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侧室13的工作油的流动。
当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密封件60变形,使得第2延伸部63靠近第1延伸部62。因此,如图5所示,第2延伸部63离开缸筒10。由此,密封件60允许从活塞杆侧室13经由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工作油的流动。
通过使密封件60允许工作油的流动,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经由活塞间隙26以及贯通路53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因而,在液压缸100伸长时,能够使活塞杆侧室13充分地缩小,能够使液压缸100的伸长行程得到充分确保。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机构由密封件60和贯通路53构成。利用单向阀机构能够防止液压缸100的伸缩范围变窄。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经由贯通轴承50的贯通路53流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因此不必在活塞20内设置通路。因此,工作油从活塞杆侧室13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排出基本不需要从密封件60的外周朝向活塞20的径向内侧的流动。因而,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减小,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作油的压力未作用于密封件60的状态下,密封件60的截面呈U字形,即,第1延伸部62与第2延伸部63平行延伸,并且第1延伸部62以及第2延伸部63的根部具有带有弧度的形状。也将具有这种形状的密封件60称为“U型密封圈”。本实施方式的密封件60并不限定于U型密封圈,也可以是V型密封圈这样的密封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60配置在比轴承50靠活塞杆侧室13侧的位置,但如图6所示,密封件60也可以配置在比轴承50靠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经由活塞间隙26以及贯通路53作用于密封件60,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经由活塞间隙26作用于密封件60。
在密封件60配置在比轴承50靠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6),从活塞杆相反侧室14朝向轴承50的工作油的流动被密封件60阻断。因此,工作油未被充分地供给到轴承50与管筒11之间的滑动面上,滑动性以及耐久性可能下降。
在密封件60配置在比轴承50靠活塞杆侧室13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1等),从活塞杆相反侧室14朝向轴承50的工作油的流动未被密封件60阻断。因此,能将工作油充分地供给到轴承50与管筒11之间的滑动面上,提高滑动性以及耐久性。出于这种理由,优选的是,将密封件60配置在比轴承50靠活塞杆侧室13侧的位置。
此外,贯通路53不限定于利用形成在轴承50的外周面51上的槽52和缸筒10的内周面16划分形成的形态。如图7以及图8所示,贯通路53可以利用形成在轴承50的内周面54上的槽52和活塞20的外周面23形成。采用图7以及图8所示的形态,取得以下的效果。
由于轴承50与活塞20一起移动,因此轴承50随着活塞20的移动而在缸筒10的内周面16上滑动。因此,在贯通路53由形成在轴承50的外周面51上的槽52和缸筒10的内周面16形成的情况下(参照图3以及图4),槽52的缘部在缸筒10的内周面16上滑动。其结果,槽52(贯通路53)可能变形。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贯通路53由形成在轴承50的内周面54上的槽52和活塞20的外周面23形成的情况下,槽52的缘部不在缸筒10的内周面16上滑动。另外,由于轴承50与活塞20一起移动,因此即使活塞20相对于缸筒10移动,槽52的缘部也基本不会在活塞20的外周面23上滑动。因而,能够防止槽52(贯通路53)的变形,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在使用了后述的支承圈70(参照图13以及图14)时,密封件60承受来自活塞杆侧室13的力而进行变形,使得第1延伸部62离开活塞20。也就是说,工作油在活塞20与密封件60之间流动。通过利用形成在轴承50的内周面54上的槽52和活塞20的外周面23形成贯通路53,在使用了支承圈70时,弯曲通路减少。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贯通路53也可以既设在轴承50的内周也设在轴承50的外周。此外,贯通路53也可以由沿活塞20的轴线方向贯通轴承50的通孔构成。
不过,优选的是,贯通路53由轴承50的槽52和缸筒10的内周面16划分形成。由于利用缸筒10的内周面16和轴承50的槽52划分形成贯通路,因此贯通路53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接下来,使用图1~图5说明液压缸100的动作。
首先,说明将工作油供给到液压缸100的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情况。
在将从未图示的泵排出的工作油经由供排口15供给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时,活塞20以及活塞杆30向缸盖40侧移动,液压缸100伸长。此时,活塞杆侧室13被压缩。
在活塞杆侧室13内积存有工作油的情况下,当活塞20靠近缸盖40时,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变得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压力高。此时,如图5所示,密封件60自活塞杆侧室13侧承受工作油的压力而进行变形,使得第2延伸部63靠近第1延伸部62。其结果,密封件60允许自活塞杆侧室13经由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工作油的流动。
由于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压力高,因此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经由活塞间隙26以及贯通路53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因而,在液压缸100伸长时,能使活塞杆侧室13充分地缩小,从而充分地确保液压缸100的伸长行程。也就是说,能够防止液压缸100的伸缩范围变窄。
接下来,说明将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工作油排出的情况。
当将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工作油经由供排口15排出时,活塞20以及活塞杆30向缸底12侧移动,液压缸100收缩。此时,活塞杆侧室13膨胀。
活塞杆侧室13内成为负压,从而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变得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压力低。此时,如图4所示,密封件60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承受工作油的压力而进行变形,使得第2延伸部63远离第1延伸部62。其结果,在液压缸100收缩时,从活塞杆侧室13经由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工作油的流动被密封件60阻断。因而,能够防止工作油从活塞杆相反侧室14向活塞杆侧室13漏出,能够使自泵排出的工作油的压力更加高效地作用于活塞20。
采用以上的第1实施方式,取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经由设于轴承50的贯通路53流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因此不必在活塞20内设置通路。因此,工作油从活塞杆侧室13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排出基本不需要从密封件60的外周朝向活塞20的径向内侧的流动。因而,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减小,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由于利用缸筒10的内周面16和轴承50的槽52划分形成贯通路53,因此贯通路53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够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壁25a作为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侧室13侧移动的第1限制部发挥功能。因而,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也能防止密封件60脱离活塞20。
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壁25b作为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移动的第2限制部发挥功能。因而,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侧室13侧作用于密封件60,也能防止密封件60脱离活塞20。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1以及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压缸200。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厚度”是指密封件60的径向上的尺寸。
图11以及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件60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11表示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以下的状态,图12表示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的状态。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密封件60的第2延伸部63的厚度比第1延伸部62的厚度薄。因此,第2延伸部63的刚度比第1延伸部62的刚度低。
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第2延伸部63向密封件60的径向内侧弯曲(参照图12)。其结果,第2延伸部63离开缸筒10的内周面16,在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形成更大的间隙。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延伸部63的刚度比第1延伸部62的刚度低,因此第2延伸部63比第1延伸部62容易变形。因此,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在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形成间隙(通路)。
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的通路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另外,基部61的外径D4比缸筒10的内径D3小。因此,在基部61与缸筒10之间存在间隙。
随着从活塞杆侧室13侧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第2延伸部63的外径D5则越增大,第2延伸部63的外周面只有前端与缸筒10相接触(参照图11)。也就是说,在第2延伸部63的外周面中的除前端以外的其他部分与缸筒10之间存在间隙。
利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的局部的间隙,使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作用至第2延伸部63的外周面的直到前端侧为止的范围。因此,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第2延伸部63容易朝向第1延伸部62地变形。因而,更容易在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形成间隙(通路)(参照图12)。
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的通路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密封件60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端部的外径即基部61的外径D4比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壁25a(第1限制部)的外径D6小。因此,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自密封件槽25露出,不会进入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第2实施方式的液压缸100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缸100的动作大致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采用以上的第2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以外,还取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由于第2延伸部63在活塞20的径向上的尺寸比第1延伸部62小,因此第2延伸部63的刚度比第1延伸部62的刚度低,第2延伸部63比第1延伸部62容易变形。因此,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在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形成通路。该通路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由于基部61的外径D4比缸筒10的内径D3小,并且随着从活塞杆侧室13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第2延伸部63的外径D5则越增大,因此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形成局部的间隙。因此,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工作油的压力作用至第2延伸部63的外周面的直到前端为止的范围,第2延伸部63容易朝向第1延伸部62地变形。因而,能在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更加可靠地形成通路。该通路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由于基部61的外径D4比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壁25a的外径D6小,因此即使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自密封件槽25露出,不会进入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3以及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压缸300。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3以及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件60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13表示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以下的状态,图14表示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的状态。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20不具有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的轴承槽24以及密封件槽25(参照图4以及图5)。
在活塞20的外周面23上的比轴承50以及密封件60靠活塞杆侧室13侧的位置形成有台阶部27。台阶部27作为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侧室13侧移动的第1限制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活塞20的外周面23上的比轴承50以及密封件60靠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位置设有止挡件28。止挡件28作为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移动的第2限制部发挥功能。
在台阶部27与密封件60之间设有环状的支承圈70。支承圈70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相接触。另外,支承圈70的刚度比密封件60的刚度高。
支承圈70具有自活塞间隙26向活塞20的径向内侧延伸而到达密封件60的环状通路71。因而,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经由活塞间隙26以及环状通路71作用于密封件60。
当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侧室13侧作用于密封件60,使密封件60变形,使得第1延伸部62靠近第2延伸部63。因此,如图14所示,第1延伸部62离开活塞20。也就是说,密封件60允许从活塞杆侧室13经由活塞间隙26、环状通路71以及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工作油的流动。
通过使密封件60允许工作油的流动,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经由活塞间隙26、环状通路71以及贯通路53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因而,当液压缸300伸长时,能使活塞杆侧室13充分地缩小,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液压缸300的伸长行程。
由于支承圈70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相接触,因此即使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进入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第3实施方式的液压缸300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缸100的动作大致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采用以上的第3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以外,还取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由于支承圈70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相接触地设置,因此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进入台阶部27与缸筒10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液压缸400。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件60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表示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以下的状态。如图15所示,密封件60具有与基部61一体地设置的支承部65。支承部65位于密封件60的径向外侧且位于台阶部27侧。支承部65的刚度比密封件60的其他部分(基部61、第1延伸部62以及第2延伸部63)的刚度高。
由于将支承部65设置在密封件60的径向外侧且设置在台阶部27侧,因此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进入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第4实施方式的液压缸400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缸100的动作大致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采用以上的第4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以外,还取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由于将支承部65设置在密封件60的径向外侧且设置台阶部27侧,因此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进入台阶部27与缸筒10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6以及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液压缸500。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6以及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件60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16表示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以下的状态,图17表示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的状态。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密封件槽25的沿活塞20的轴线方向彼此相对的壁25a、25b(第1限制部以及第2限制部)之间的尺寸L1比密封件60的尺寸L2大。
因而,密封件60在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承受了工作油的压力时,向活塞杆侧室13侧移动,被压靠于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壁25a(第1限制部)(参照图16)。另外,密封件60在自活塞杆侧室13侧承受了工作油的压力时,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移动,被压靠于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壁25b(第2限制部)(参照图17)。
在密封件槽25的壁25a与在密封件60被压靠于壁25a的状态下第1延伸部62的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前端所在的地点P之间的范围内,活塞20的外径D2大致恒定。因此,在密封件60被压靠于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壁25a(第1限制部)的状态下(参照图16),第1延伸部62被充分地压靠于活塞20,第2延伸部63被充分地压靠于缸筒10。因而,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不易形成间隙,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工作油从活塞杆相反侧室14向活塞杆侧室13漏出。
另外,随着从地点P朝向密封件槽25的壁25b,活塞20的外径D2则越减小。因此,在密封件60被压靠于密封件槽25的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壁25b(第2限制部)的状态下(参照图17),第1延伸部62未被充分地压靠于活塞20,第2延伸部63未被充分地压靠于缸筒10。因而,容易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形成间隙,能够更加可靠地将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另外,即使是随着从密封件槽25的壁25a朝向壁25b、活塞的外径D2则越减小的形态,在密封件60被压靠于壁25b的状态下,也容易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形成间隙。但是,在该形态的情况下,与活塞20的外径D2在壁25a与地点P之间大致恒定的形态(图15所示的形态)相比,在密封件60被压靠于壁25a的状态下,容易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形成间隙。出于这种理由,更优选的是,密封件槽25处的活塞的外径D2在壁25a与地点P之间的范围内大致恒定。
第5实施方式的液压缸500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缸100的动作大致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采用以上的第5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以外,还取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由于随着从活塞杆侧室13侧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密封件槽25处的活塞20的外径D2则越减小。因此,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容易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形成间隙。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将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以下,总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压缸100、200、300、400、500的特征在于,包括:缸筒10;活塞20,其收纳在缸筒10内,将缸筒10的内部分隔成活塞杆侧室13和进行工作油的供排的活塞杆相反侧室14;活塞杆30,其与活塞20相连结;轴承50,其设在活塞20的外周,将活塞20滑动自如地支承于缸筒10;以及环状的密封件60,其设在活塞20的外周,轴承50具有沿活塞20的轴线方向贯通该轴承50的贯通路53,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为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以下时,密封件60阻断从活塞杆相反侧室14经由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侧室13的工作油的流动,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密封件60允许从活塞杆侧室13经由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工作油的流动。
采用该结构,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经由设于轴承50的贯通路53流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因此不必在活塞20内设置通路。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贯通路53由形成在轴承50的外周面51上并沿活塞2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槽52和缸筒10的内周面16划分而成。
采用该结构,由于利用缸筒10的内周面16和轴承50的槽52划分形成贯通路53,因此贯通路53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密封件60包括:基部61;第1延伸部62,其自基部61的内侧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延伸;以及第2延伸部63,其自基部61的外侧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延伸,并在与第1延伸部62之间具有间隙64,当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密封件60的第2延伸部63靠近第1延伸部62,从而允许从活塞杆侧室13经由贯通路53朝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工作油的流动。
采用该结构,由于第2延伸部63靠近第1延伸部62,因此在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形成通路。该通路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第2延伸部63在密封件60的径向上的尺寸比第1延伸部62在密封件60的径向上的尺寸小。
采用该结构,由于第2延伸部63在密封件60的径向上的尺寸比第1延伸部62在密封件60的径向上的尺寸小,因此第2延伸部63的刚度比第1延伸部62的刚度低,第2延伸部63比第1延伸部62容易变形。因此,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在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形成通路。该通路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基部61的外径D4比缸筒10的内径D3小,随着从活塞杆侧室13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第2延伸部63的外径D5则越增大。
采用该结构,由于基部61的外径D4比缸筒10的内径D3小,且随着从活塞杆侧室13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第2延伸部63的外径D5则越增大,因此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形成局部的间隙。因此,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使工作油的压力作用至第2延伸部63的外周面的直到前端为止的范围,使第2延伸部63容易朝向第1延伸部62地变形。因而,能在第2延伸部63与缸筒10之间更加可靠地形成通路。该通路不经由弯曲通路地连通于活塞20的外周面23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减小从活塞杆侧室13到活塞杆相反侧室14的通路内的流动阻力,能将积存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活塞20具有密封件槽25的壁25a或台阶部27,其设在活塞20的外周的比密封件60靠活塞杆侧室13侧的位置,用于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侧室13侧的移动。
采用该结构,由于密封件槽25的壁25a或台阶部27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侧室13侧的移动,因此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也能防止密封件60脱离活塞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密封件60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端部的外径D4比密封件槽25的壁25a的外径D6小。
采用该结构,由于密封件60的活塞杆侧室13侧的端部的外径D4比密封件槽25的壁25a的外径D6小,因此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自密封件槽25的壁25a露出,不会进入活塞20与缸筒10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20与缸筒10之间的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还包括支承圈70,其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相接触地设在密封件60与密封件槽25的壁25a之间,并且刚度比密封件60的刚度高。
采用该结构,由于支承圈70与缸筒10的内周面16相接触地设置,因此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进入活塞20与缸筒10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20与缸筒10之间的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密封件60具有支承部65,其设在密封件60的径向外侧且设在密封件槽25的壁25a侧,且刚度比密封件60的其他部分的刚度高。
采用该结构,由于将支承部65设在密封件60的径向外侧且设在密封件槽25的壁25a侧,因此即使工作油的压力自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作用于密封件60,密封件60也不会进入活塞20与缸筒10之间的活塞间隙26。因而,能够防止因密封件60向活塞20与缸筒10之间的活塞间隙26进入而导致的密封件60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活塞20具有密封件槽25的壁25b,其设在活塞20的外周的比密封件60靠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位置,用于限制密封件60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侧的移动,密封件槽25的壁25a、25b之间的间隔比密封件60在活塞2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大,随着从密封件槽25的壁25a向壁25b,活塞的外径D2则越减小。
采用该结构,随着从密封件槽25的壁25a向壁25b,活塞20的外径D2则越减小。因此,在活塞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活塞杆相反侧室14内的压力高时,容易在密封件60与缸筒10之间形成间隙。因而,能够将活塞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更加可靠地向活塞杆相反侧室14排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所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本发明主张基于在2015年5月15日向日本专利厅提交的日本特愿2015-100031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援引该发明的全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液压缸,其中,
该液压缸包括:
缸筒;
活塞,其收纳在所述缸筒内,将所述缸筒的内部分隔成活塞杆侧室和进行工作液的供排的活塞杆相反侧室;
活塞杆,其与所述活塞相连结;
轴承,其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将所述活塞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缸筒;以及
密封件,其呈环状,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
所述轴承具有沿所述活塞的轴线方向贯通该轴承的贯通路,
当所述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为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以下时,所述密封件阻断从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经由所述贯通路朝向所述活塞杆侧室的工作液的流动,当所述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比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高时,所述密封件允许从所述活塞杆侧室经由所述贯通路朝向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的工作液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贯通路由形成在所述轴承的外周面上并沿所述活塞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槽和所述缸筒的内周面划分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密封件包括:
基部;
第1延伸部,其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向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一侧延伸;以及
第2延伸部,其自所述基部的外侧向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一侧延伸,并在与所述第1延伸部之间具有间隙,
当所述活塞杆侧室内的压力比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内的压力高时,所述密封件的所述第2延伸部靠近所述第1延伸部,从而允许从所述活塞杆侧室经由所述贯通路朝向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的工作液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第2延伸部在所述密封件的径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1延伸部在所述密封件的径向上的尺寸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基部的外径比所述缸筒的内径小,
随着从所述活塞杆侧室向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所述第2延伸部的外径则越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活塞具有环状的第1限制部,其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的所述密封件的所述活塞杆侧室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密封件向所述活塞杆侧室一侧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密封件的所述活塞杆侧室一侧的端部的外径比所述第1限制部的外径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液压缸还包括支承圈,其与所述缸筒的内周面相接触地设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1限制部之间,并且刚度比所述密封件的刚度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密封件具有支承部,其设在所述密封件的径向外侧且设在所述第1限制部侧,且刚度比所述密封件的其他部分的刚度高。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缸,其中,
所述活塞具有环状的第2限制部,其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的所述密封件的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密封件向所述活塞杆相反侧室一侧的移动,
所述第1限制部与第2限制部之间的间隔比所述密封件中的所述活塞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大,
随着从所述第1限制部向所述第2限制部,所述活塞的外径则越减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00031 | 2015-05-15 | ||
JP2015100031A JP6637255B2 (ja) | 2015-05-15 | 2015-05-15 | 液圧シリンダ |
PCT/JP2016/064049 WO2016185982A1 (ja) | 2015-05-15 | 2016-05-11 | 液圧シリン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32624A true CN107532624A (zh) | 2018-01-02 |
Family
ID=57320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25598.7A Pending CN107532624A (zh) | 2015-05-15 | 2016-05-11 | 液压缸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26893B2 (zh) |
JP (1) | JP6637255B2 (zh) |
KR (1) | KR20180006895A (zh) |
CN (1) | CN107532624A (zh) |
DE (1) | DE112016002191T5 (zh) |
WO (1) | WO20161859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764709A4 (en) | 2018-04-04 | 2021-01-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89534A (en) * | 1973-12-29 | 1978-05-16 | Polypac B.A.L. Limited | Packing assemblies |
JPS55113802U (zh) * | 1979-02-05 | 1980-08-11 | ||
JP2000170711A (ja) * | 1998-12-10 | 2000-06-20 | Kayaba Ind Co Ltd | 油圧シリンダ |
JP2012154409A (ja) * | 2011-01-26 | 2012-08-16 |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 弾性シール |
CN103097745A (zh) * | 2011-03-23 | 2013-05-08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流体压缸的活塞轴承构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14793A (en) * | 1948-12-23 | 1952-10-21 | Lynn W Storm | One-way seal |
US3155015A (en) * | 1961-01-30 | 1964-11-03 | Garlock Inc | Piston bearing-reinforced plastic wear ring |
JP2000009106A (ja) * | 1998-06-23 | 2000-01-11 | Kayaba Ind Co Ltd | 油圧シリンダのロッドシール構造 |
US20070278749A1 (en) * | 2006-06-01 | 2007-12-06 | Nakanishi Nobuhiro | U-packing and fluid pressure single acting cylinder |
-
2015
- 2015-05-15 JP JP2015100031A patent/JP6637255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11 CN CN201680025598.7A patent/CN107532624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5-11 US US15/572,206 patent/US106268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5-11 WO PCT/JP2016/064049 patent/WO201618598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5-11 DE DE112016002191.7T patent/DE112016002191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5-11 KR KR1020177030768A patent/KR20180006895A/ko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89534A (en) * | 1973-12-29 | 1978-05-16 | Polypac B.A.L. Limited | Packing assemblies |
JPS55113802U (zh) * | 1979-02-05 | 1980-08-11 | ||
JP2000170711A (ja) * | 1998-12-10 | 2000-06-20 | Kayaba Ind Co Ltd | 油圧シリンダ |
JP2012154409A (ja) * | 2011-01-26 | 2012-08-16 |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 弾性シール |
CN103097745A (zh) * | 2011-03-23 | 2013-05-08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流体压缸的活塞轴承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626893B2 (en) | 2020-04-21 |
JP2016217382A (ja) | 2016-12-22 |
KR20180006895A (ko) | 2018-01-19 |
DE112016002191T5 (de) | 2018-01-25 |
JP6637255B2 (ja) | 2020-01-29 |
US20180149176A1 (en) | 2018-05-31 |
WO2016185982A1 (ja) | 2016-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2709B (zh) | 双作用同步伸缩式多级液压缸以及液压设备 | |
US10184314B1 (en) | Downhole valve with cage inserts | |
CN103502705B (zh) | 一种径向轴封,径向轴封组件及安装方法 | |
US9518457B2 (en) | Downhole tool for opening a travelling valve assembly of a reciprocating downhole pump | |
US8647083B2 (en) | Plunger for a sucker rod pump | |
CN105473808A (zh) | 相对于环境压力调整介质压力的设备 | |
CN101469700A (zh) | 凡尔外置式液压自封柱塞抽油泵 | |
CN107532624A (zh) | 液压缸 | |
US8549987B2 (en) | Piston seal guide bearing | |
CN205025861U (zh) | 紧凑型高可靠性双作用多级油缸 | |
BR112018016801B1 (pt) | Tensionador de riser e método de tensionamento de um riser | |
US9851005B2 (en) | Actuator with screw-in gland and detent structure | |
CN210153522U (zh) | 一种防止柱塞偏磨的机油泵限压阀 | |
CN105298980A (zh) | 紧凑型高可靠性双作用多级油缸 | |
US20050249614A1 (en) | Pump for evacuation of viscous liquids | |
CN107407303A (zh) | 单动型液压缸 | |
CN106015393A (zh) | 离合器总泵 | |
CN106103989B (zh) | 液压旋转设备 | |
CN202100854U (zh) | 一种s管密封装置 | |
CN202850158U (zh) | 一种防止漏水的脚踏冲洗阀 | |
CN102897160A (zh) | 主油缸 | |
CN114321091A (zh) | 一种双作用多级油缸 | |
CN105952626A (zh) | 一种偏心抽油泵 | |
WO2008062482A3 (en) | Arrangements for pumping fluids from sumps | |
US20170167316A1 (en) | End reinforced valve stem seal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