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0105A - 能量处置装置以及能量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量处置装置以及能量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0105A
CN107530105A CN201680026383.7A CN201680026383A CN107530105A CN 107530105 A CN107530105 A CN 107530105A CN 201680026383 A CN201680026383 A CN 201680026383A CN 107530105 A CN107530105 A CN 107530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coustic impedance
ultrasonic wave
state
imped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63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0105B (zh
Inventor
津布久佳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0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0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0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0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17/32009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2Localised ultrasound hyperther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022Sensing or detecting at the treatment site
    • A61B2017/00026Conductivity or impedance, e.g. of tissue
    • A61B2017/0003Conductivity or impedance, e.g. of tissue of parts of the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022Sensing or detecting at the treatment site
    • A61B2017/00106Sensing or detecting at the treatment site ultrason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2017/320069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for ablating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2017/320071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rticulating means for working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68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 A61B17/32009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 A61B2017/320095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e.g. ultrasonic with additional movable means for clamping or cutting tissue, e.g. with a pivoting jaw with sealing or cauteriz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42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with feedback, i.e. closed loop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6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using a threshold value
    • A61B2018/00678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using a threshold value upp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96Controlled or regulat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02Power or energy
    • A61B2018/00708Power or energy switching the power on or of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96Controlled or regulat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55Resistance or imped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875Resistance or imped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9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comb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kinds of non-mechanical energy or combining one or more non-mechanical energies with ultrasoun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能量处置装置的转变检测部基于声阻抗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所述声阻抗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的情况。在从能量源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的状态下,控制部基于检测到所述声阻抗从所述递减状态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来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基于高频阻抗达到了所设定的阈值来使所述高频电能的输出停止。

Description

能量处置装置以及能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使用超声波振动和高频电能来进行处置的能量处置装置以及能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第5540684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末端执行器使用被供给的高频电能来使处置对象凝固等对处置对象进行处置的能量处置装置。在该能量处置装置中,当开始进行高频电能的供给时,经时地对高频阻抗(组织阻抗)进行检测。而且,基于高频阻抗上升到设定的阈值,来使高频电能向末端执行器的输出停止。由此,能够防止被凝固的处置对象的炭化,并且能够防止处置对象(生体组织)附着于电极。
发明内容
在如美国专利第5540684号说明书那样地只使用高频电能来使处置对象凝固的情况下,根据处置对象的厚度、血液向末端执行器的附着状态等,直到处置对象的温度通过由高频电能产生的热而上升到某种程度为止需要长时间。在该情况下,直到高频阻抗达到阈值为止需要长时间,不会迅速地进行处置对象的凝固(血管的封闭)。
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开始输出能量起迅速且适当地使处置对象凝固(封闭)的能量处置装置和能量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能量处置装置具备:能量源,其能够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振动发生部,其通过从所述能量源被供给所述超声波电能来产生超声波振动;末端执行器,其能够使用由所述振动发生部产生的所述超声波振动和从所述能量源被供给的所述高频电能来进行处置;阻抗检测部,其在从所述能量源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声阻抗,在从所述能量源输出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高频阻抗;转变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所述声阻抗的检测结果,检测从所述声阻抗经时地递减的递减状态向所述声阻抗经时地递增的递增状态转变的情况;以及控制部,其用于对所述超声波电能从所述能量源的输出状态和所述高频电能从所述能量源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该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转变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声阻抗从所述递减状态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来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并且基于由所述阻抗检测部检测的所述高频阻抗达到了所设定的阈值来使所述高频电能的输出停止。
另外,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是能量控制装置,对能量向能量处置器具的供给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能量处置器具具备末端执行器和振动发生部,所述末端执行器能够使用超声波振动和高频电能来进行处置,所述振动发生部通过被供给超声波电能来产生向所述末端执行器传递的超声波振动,该能量控制装置具备:能量源,其能够输出向所述振动发生部供给的超声波电能和向所述末端执行器供给的所述高频电能;阻抗检测部,其在从所述能量源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声阻抗,在从所述能量源输出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高频阻抗;转变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所述声阻抗的检测结果,检测从所述声阻抗经时地递减的递减状态向所述声阻抗经时地递增的递增状态转变的情况;以及控制部,其用于对所述超声波电能从所述能量源的输出状态和所述高频电能从所述能量源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该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转变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声阻抗从所述递减状态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来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并且基于由所述阻抗检测部检测的所述高频阻抗达到了所设定的阈值来使所述高频电能的输出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能量处置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能量处置器具与能量控制装置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和向末端执行器供给能量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能量从能量源的输出进行控制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4是以与长边轴垂直的截面概要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末端执行器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通过操作按钮进行的操作输入的、能量控制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开始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的声阻抗的经时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7是示出开始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的高频阻抗的经时的变化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8是示出开始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的声阻抗的经时的变化的与图6不同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9是示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基于通过操作按钮进行的操作输入的、能量控制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开始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的声阻抗的经时的变化的与图6和图8不同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基于通过操作按钮进行的操作输入的、能量控制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能量处置装置(能量处置系统)1的图。如图1所示,能量处置装置(医疗处置装置)1具备能量处置器具(手持件)2和能量控制装置(能量控制单元)3。能量处置器具2具有长边轴C。在此,在沿着长边轴C的方向上,一侧为前端侧(图1的箭头C1侧),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为基端侧(图1的箭头C2侧)。能量处置器具2经由线缆5与能量控制装置3以能够相分离的方式连接。由能量控制装置3对能量(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向能量处置器具2的供给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能量处置器具2具备壳体6。壳体6具备:壳体主体7,其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以及把持部(固定手柄)8,其从壳体主体7朝向与长边轴C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手柄(可动手柄)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6。通过手柄11相对于壳体6进行转动,手柄11相对于把持部8打开或关闭。另外,旋钮12以能够相对于壳体6绕长边轴C进行旋转的方式连结于壳体主体7的前端侧。而且,用于进行使能量(处置能量)从能量控制装置3向能量处置器具2供给的操作输入的操作按钮(操作构件)13安装于壳体6。
振子外壳15以从基端侧插入到壳体主体7的内部的状态连结于壳体6。线缆5的一端连接于振子外壳15的基端部。另外,护套16以从前端侧插入到旋钮12的内部和壳体主体7的内部的状态连结于壳体6。护套16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另外,在能量处置器具2中,振动传递构件(探头)17从壳体主体7的内部通过护套16的内部而朝向前端侧延伸设置。振动传递构件17沿着长边轴C延伸设置,在振动传递构件17的前端部设置有第一把持部(探头处置部)21。振动传递构件17以第一把持部21从护套16的前端朝向前端侧突出的状态贯通护套16。
另外,在护套16的前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把持部(钳口)22。通过使手柄11相对于把持部8打开或关闭,在护套16的内部延伸设置的可动长柄(shaft)(未图示)沿着长边轴C进行移动。由此,第二把持部22相对于护套16进行转动,第二把持部22与第一把持部21之间打开或关闭。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被供给的能量来进行处置的末端执行器20由第一把持部21和第二把持部22构成。在末端执行器20中,利用被供给的能量来对被把持在第一把持部21与第二把持部22之间的生体组织等处置对象进行处置。另外,通过使旋钮12旋转,护套16、振动传递构件17(第一把持部21)和第二把持部22与旋钮12一起相对于壳体6绕长边轴C进行旋转。由此,对末端执行器20的绕长边轴C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
图2是示出能量处置器具2与能量控制装置3之间的电连接状态以及向末端执行器20供给能量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能量控制装置3具备控制部25、能量源26和存储器等存储介质27。能量源26能够输出超声波电能(用于使后述的振动发生部40产生超声波振动的电能)和高频电能(用于使高频电流过第一把持部21与后述的电极构件46之间的处置对象的电能)。控制部25具备例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的处理器等,能够经由总线等接口与能量源26和存储介质28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和信息。因此,控制部25能够对能量从能量源26的输出状态进行检测,并且能够对能量从能量源26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而且,控制部25能够从存储介质27读取信息,并且能够将信息写入存储介质27。
在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开关31。开关31经由通过壳体6的内部和线缆5的内部延伸设置的信号路径32A、32B而与控制部25电连接。开关31设置于能够被操作按钮13按压到的位置,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来改变开闭。控制部25通过经由信号路径32A、32B对开关31的开闭进行探测,来检测是否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了操作输入。而且,控制部25基于有无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的检测结果,来对能量从能量源26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通过检测利用操作按钮13进行了操作输入,来使能量源26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
图3是示出对能量从能量源26的输出进行控制的结构的图。如图3所示,能量源26具备超声波电能源(超声波电力源)35和高频电能源(高频电力源)36。超声波电能源35具备例如用于将从电池输出的电力或从插座输出的电力转换为超声波电能(超声波电力P)的转换电路(驱动电路)等。控制部25通过对超声波电能源35的驱动进行控制来对超声波电能从超声波电能源35的输出进行控制。另外,高频电能源36具备例如用于将从电池输出的电力或从插座输出的电力转换为高频电能(高频电力P′)的转换电路(驱动电路)等。控制部25通过对高频电能源36的驱动进行控制来对高频电能从高频电能源36的输出进行控制。
在振子外壳15的内部设置有振动发生部(超声波转换器)40。振动发生部40在壳体主体7的内部从基端侧与振动传递构件17连接。振动发生部40具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压电元件41和超声波电极42A、42B。各个压电元件41被夹在超声波电极(第一超声波电极)42A与超声波电极(第二超声波电极)42B之间。超声波电极42A经由通过线缆5的内部延伸设置的超声波电路径(第一超声波电路径)43A而与能量源26的超声波电能源35连接。另外,超声波电极42B经由通过线缆5的内部延伸设置的超声波电路径(第二超声波电路径)43B而与超声波电能源35连接。
超声波电能通过控制部25的控制而从超声波电能源35输出,由此超声波电能经由超声波电路径43A、43B向振动发生部40供给。由此,在超声波电极(第一超声波电极)42A与超声波电极(第二超声波电极)42B之间施加超声波电压V,从而超声波电流I流过超声波电路径43A、43B。而且,超声波电流I被压电元件41转换为超声波振动,由振动发生部40产生超声波振动。由振动发生部40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在振动传递构件17中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传递。而且,超声波振动被传递到末端执行器20的第一把持部21,由此第一把持部21例如在沿着长边轴C的方向上进行振动。由此,末端执行器20能够使用超声波振动来进行处置。此外,超声波电流I是流向周期性地发生变化的交流电流。
图4以与长边轴C垂直的截面示出末端执行器20。图4示出第一把持部21与第二把持部22之间关闭的状态。如图4所示,第二把持部22具备由PEEK(聚醚醚酮)等电绝缘材料形成的垫构件(抵接构件)45、以及由电导通材料形成的电极构件46。通过将第一把持部21与第二把持部22之间关闭,垫构件45能够与第一把持部21抵接。即,通过在处置对象没有被配置在第一把持部21与第二把持部22之间的状态下将第二把持部22相对于第一把持部21关闭,垫构件45与第一把持部21抵接。另外,在垫构件45与第一把持部21抵接的状态下,电极构件46与第一把持部21隔开间隔,不与第一把持部21接触。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把持部(第一高频电极)21经由通过壳体6的内部和线缆5的内部延伸设置的高频电路径(第一高频电路径)47A而与高频电能源36连接。另外,第二把持部22的电极构件(第二高频电极)46经由通过壳体6的内部和线缆5的内部延伸设置的高频电路径(第二高频电路径)47B而与高频电能源36连接。
高频电能通过控制部25的控制而从高频电能源36输出,由此高频电能经由高频电路径47A、47B向第一把持部21和电极构件46(第二把持部22)供给。由此,在第一把持部21与电极构件46之间施加高频电压V′,高频电流I′流过高频电路径47A、47B。此时,第一把持部21和电极构件46作为电位互不相同的高频电能(高频电力P′)的高频电极发挥功能。由此,末端执行器20能够使用高频电能来进行处置。此外,高频电流I′是流向周期性地发生变化的交流电流。
如图3所示,控制部25具备阻抗检测部51、转变检测部52以及判断部53。阻抗检测部51、转变检测部52和判断部53分别由例如构成处理器的一部分的电子电路形成,进行处理器的处理中的一部分处理。阻抗检测部51通过对超声波电能从超声波电能源35的输出状态经时地进行检测,来对超声波电流I的经时的变化和超声波电压V的经时的变化进行检测。此时,也可以对超声波电力P的经时的变化进行检测。而且,作为超声波电能的路径中的阻抗(振动发生部40中的阻抗),阻抗检测部51使用数式(1)来经时地检测(计算)声阻抗(超声波阻抗)Z。
[数式1]
Z=V/I=V2/P (1)
另外,阻抗检测部51通过对高频电能从高频电能源36的输出状态经时地进行检测,来对高频电流I′的经时的变化和高频电压V′的经时的变化进行检测。此时,也可以对高频电力P′的经时的变化进行检测。而且,作为高频电能的路径中的阻抗(第一把持部21与电极构件46之间的阻抗),阻抗检测部51使用数式(2)来经时地检测(计算)高频阻抗(组织阻抗)Z′。
[数式2]
Z′=V′/I′=V′2/P′ (2)
转变检测部52基于阻抗检测部51中的声阻抗Z的检测结果,来检测从声阻抗Z经时地递减的递减状态向声阻抗Z经时地递增的递增状态转变的情况。在此,声阻抗Z的递减状态是声阻抗Z经时地逐渐减少的状态,在该状态中也包括虽然包含数十Ω以下的微小的增减但声阻抗Z逐渐地减少的状态。同样,声阻抗Z的递增状态是声阻抗Z经时地逐渐增加的状态,在该状态中也包括虽然包含几十Ω以下的微小的增减但声阻抗Z逐渐地增加的状态。
在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从能量源26同时输出的状态下,判断部53基于阻抗检测部51的检测结果和转变检测部52的检测结果,来进行与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和高频电能的输出有关的判断。例如,判断部53基于阻抗检测部51的检测结果和转变检测部52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并且基于阻抗检测部51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使高频电能的输出停止。此外,关于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从能量源26同时输出的状态下的包含阻抗检测部51、转变检测部52以及判断部53的控制部25所进行的处理,在后面详细地记述。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能量处置装置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在使用能量处置装置1对生体组织进行处置时,手术操作者保持壳体6和手柄11,将护套16的前端部和末端执行器20插入到腹腔等体腔。而且,利用旋钮12对末端执行器20绕长边轴C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将生体组织(血管)等处置对象配置在第一把持部21与第二把持部22之间。而且,通过使手柄11相对于把持部8关闭,来将第一把持部21与第二把持部22之间关闭,将处置对象把持在第一把持部21与第二把持部22之间。
在处置对象被把持于末端执行器20的状态下,当通过操作按钮(操作构件)13进行操作输入时,控制部25通过控制能量源26来从能量源26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由此,由振动发生部40产生超声波振动,在所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向末端执行器20(第一把持部21)传递的同时,高频电能向末端执行器20(第一把持部21和电极构件46)供给。此外,优选为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但是也可以不是完全同时,只要是大致同时则也可以产生微小的时间偏差。即,此处的“同时”不仅包含完全同时的情况,也包含大致同时。
在本实施方式中,末端执行器20同时使用超声波振动和高频电能来使处置对象凝固,例如使血管封闭。此时,在通过垫构件45和基于超声波振动来进行振动的第一把持部21而被朝向第一把持部21按压的处置对象与第一把持部21之间产生摩擦热,处置对象通过摩擦热而凝固。而且,高频电流I′通过处置对象而在第一把持部21与电极构件46之间流过,由此处置对象被改性并被凝固。
图5是示出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的、能量控制装置3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当检测到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时,控制部25开始使能量源26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图5中表示为US)和高频电能(图5中表示为HF)(步骤S101)。而且,控制部25开始针对超声波电能进行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控制(步骤S102)。通过PLL控制,超声波电流I的频率被调整,超声波振动的共振频率Fr被调整。此时,例如,超声波振动的共振频率Fr被调整为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使声阻抗Z为最小的频率。
当开始进行PLL控制时,阻抗检测部51(控制部25)开始进行对声阻抗Z和高频阻抗Z′的检测(步骤S103)。由此,对声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和高频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进行检测。此时,对超声波电流I和超声波电压V(超声波电力P)经时地进行检测,使用数式(1)来计算声阻抗Z。而且,对高频电流I′和高频电压V′(高频电力P′)经时地进行检测,使用数式(2)来计算高频阻抗Z′。
在此,将以PLL控制开始时为零的时间t设定为变量,来规定时间t的声阻抗Z(t)和高频阻抗Z′(t)。另外,以PLL控制开始时以后且时间t之前的声阻抗Z的最小值规定最小阻抗值Zmin。当开始进行声阻抗Z的检测时,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基于声阻抗(超声波阻抗)Z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时间t的声阻抗Z(t)是否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步骤S104)。在时间t的声阻抗Z(t)为最小阻抗值Zmin以下的情况(步骤S104-“否”)下,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的声阻抗Z(t)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步骤S105)。当进行了步骤S105的处理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而且,在声阻抗Z变为在步骤S105中被更新的最小阻抗值Zmin的时间点之后,控制部25使用被更新的最小阻抗值Zmin来再次进行步骤S104的判断。
在步骤S104中,在时间t的声阻抗Z(t)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控制部25(判断部53)判断从声阻抗Z(t)减去最小阻抗值Zmin所得到的值是否为基准差值ΔZth以上(步骤S106)。即,当将最小阻抗值Zmin与基准差值ΔZ之和设为基准阻抗值Zth时,控制部25判断时间t的声阻抗Z(t)是否为基准阻抗值Zth以上。因而,通过进行步骤S106的判断,来判断数式(3)是否成立。此外,基准差值ΔZth和基准阻抗值Zth是基于最小阻抗值Zmin的值、声阻抗Z的变化的方式等而设定的,在某个实施例中,在50Ω以上且60Ω以下的范围内设定基准差值ΔZth。
[数式3]
Z(t)≥Zth (3)
在从声阻抗Z(t)减去最小阻抗值Zmin所得到的值小于基准差值ΔZth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而且,在成为步骤S106的判断对象的时间点之后,控制部25再次进行步骤S104的判断。另一方面,在从声阻抗Z(t)减去最小阻抗值Zmin所得到的值为基准差值ΔZ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控制部25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超声波电能源35)的输出停止(步骤S107)。由此,超声波振动不会被传递到末端执行器20(第一把持部21)。
当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基于高频阻抗Z′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时间t的高频阻抗Z′(t)是否为设定的阈值(高频阈值)Z′th以上(步骤S108)。在高频阻抗Z′(t)小于阈值Z′th的情况下(步骤S108-“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08。而且,在成为了步骤S108的判断对象的时间点之后,控制部25再次进行步骤S108的判断。另一方面,在高频阻抗Z′(t)为阈值Z′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8-“是”),控制部25使高频电能(HF)从能量源26(高频电能源36)的输出停止(步骤S109)。由此,高频电能不会被到供给到末端执行器20(第一把持部21和电极构件46)。此外,阈值Z′th是基于高频阻抗Z的变化的方式等而设定的。
图6示出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的声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的一例,图7是示出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的高频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6和图7中,横轴表示将PLL控制开始时设为零的时间t。而且,在图6中纵轴表示声阻抗Z,在图7中纵轴表示高频阻抗Z′。在某一个例子中,在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声阻抗Z如图6的实线所示那样发生变化,高频阻抗Z′如图7的实线所示那样发生变化。
如图6所示,当从PLL控制开始起经过了短时间时,通过PLL控制,超声波振动的共振频率Fr被调整,声阻抗Z开始经时地递减。而且,声阻抗Z经时地递减的递减状态持续短时间。而且,当第一把持部21通过超声波振动短时间内进行振动时,通过在第一把持部21与处置对象之间产生的摩擦热,处置对象的温度上升到某种程度,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处置对象变硬)。由于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从声阻抗Z经时地递减的递减状态向声阻抗Z经时地递增的递增状态转变。而且,声阻抗Z的递增状态持续短时间。在图6的一例中,在时间t1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
另外,当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时,通过超声波振动产生的摩擦热和通过高频电能产生的热作用于处置对象,处置对象的水分蒸发。因此,如图7所示,当开始输出高频电能时,高频阻抗Z′在稍微减少之后持续地递增。而且,当高频阻抗Z′上升到某种程度的值(例如,阈值Z′th)时,处置对象处于被适当地凝固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能量控制装置3进行图5所示的处理。因此,在声阻抗Z如图6的实线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时间t1之前的声阻抗Z递减状态的情况下,由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05的处理。即,在时间t1之前的声阻抗Z递减状态的情况下,持续地进行时间t的声阻抗Z(t)被更新(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处理。而且,时间t1的声阻抗Z(t1)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
在时间t1之后的声阻抗Z递增状态的情况下,时间t的声阻抗Z(t)大于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声阻抗Z(t1)。因此,时间t1的声阻抗Z(t1)持续地保持为最小阻抗值Zmin。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基于声阻抗Z(t1)保持为最小阻抗值Zmin,而检测为在时间t1声阻抗Z已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
当检测到在时间t1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基准差值ΔZth和基准阻抗值Zth。在声阻抗Z如图6的实线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设定基准差值ΔZth1和基准阻抗值Zth1。在此,基准阻抗值Zth1是时间t1的声阻抗Z(t1)与基准差值ΔZth1之和,大于时间t1的声阻抗Z(t1)。而且,在时间t1之后的声阻抗递增状态的情况下,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的处理、以及使用了所设定的基准差值ΔZth1和基准阻抗值Zth1的步骤S106的处理。
而且,通过步骤S106中的处理,控制部25(判断部53)检测到时间t2的声阻抗Z(t2)与基准阻抗值Zth1相等。即,检测到从时间t2的声阻抗Z(t2)减去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时间t1的声阻抗Z(t1)所得到的值与基准差值ΔZth1相等。由此,控制部25(判断部53)判断为在时间t2声阻抗Z达到基准阻抗值Zth1。
而且,控制部25通过步骤S107中的处理,在时间t2或紧接在时间t2之后的时间t3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基于检测到在时间t1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及在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后的时间t2声阻抗Z达到基准阻抗值Zth1,来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即,基于向递增状态转变的时间t1以后的声阻抗Z相对于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阻抗值Z(t1)的经时的变化,来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而且,在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1以后且声阻抗Z为递增状态的期间,控制部25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
在时间t2或t3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之后,高频电能还持续地被输出。在时间t3之后,控制部25(判断部53)使用所设定的阈值Z′th来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8的处理。在高频阻抗Z′如图7的实线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设定阈值(高频阈值)Z′1th。因而,在时间t3之后,持续地判断时间t的高频阻抗Z′(t)是否为阈值Z′th1以上。
而且,控制部25(判断部53)通过步骤S108中的处理检测到时间t4的高频阻抗Z′(t4)与阈值Z′th1相等。由此,控制部25(判断部53)判断为在时间t4高频阻抗Z′达到阈值Z′th1。
而且,控制部25通过步骤S109中的处理,在时间t4或紧接在时间t4之后的时间t5使高频电能(HF)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基于在时间t4高频阻抗Z′达到阈值Z′th1来使高频电能的输出停止。
在此,在图7中用单点划线表示不输出超声波电能且只输出高频电能的情况下的高频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在该情况下,不产生通过超声波振动产生的摩擦热,因此处置对象的温度上升到某种程度为止需要长的时间,高频阻抗Z′达到阈值Z′th(Z′th1)为止需要长的时间。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输出高频电能的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因此除了通过高频电能产生的热以外,通过超声波振动产生的摩擦热也作用于处置对象。因此,处置对象的温度迅速上升,高频阻抗Z′迅速地达到阈值Z′th。实际上,如图7所示,在只输出高频电能的情况下,在时间t6高频阻抗Z达到阈值Z′th1,与此相对,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的情况下,在时间t6之前的时间t4高频阻抗Z′达到阈值Z′th1。处置对象的温度迅速地上升,由此从开始输出高频电能起处置对象能够迅速地凝固,从而能够迅速地封闭血管等。此外,在只输出高频电能的情况下,从能量输出开始起到高频阻抗Z′达到阈值Z′th为止需要5秒左右,但是在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的情况下,高频阻抗Z′在从能量输出开始起3秒左右达到阈值Z′th。
另外,在图6中用单点划线表示在时间t2或t3不停止输出超声波电能且在时间t3之后还持续地输出超声波电能的情况下的声阻抗Z的变化。当在时间t3之后持续地输出超声波电能时,处置对象由于超声波振动引起的摩擦热而开始被局部性地切开。由于处置对象被局部性地切开,第二把持部22的垫构件45与通过超声波振动而进行振动的第一把持部21接触,垫构件45由于摩擦热而改性。由于垫构件45改性,声阻抗Z从递增状态向递减状态转变,产生声阻抗Z的经时的峰值(极大)。实际上,如图6所示,当在时间t3之后持续地输出超声波电能时,在时间t7声阻抗Z从递增状态向递减状态转变,产生声阻抗Z的峰值。即,时间t7的声阻抗Z(t7)变为声阻抗Z的峰值。而且,当从产生声阻抗Z的峰值起经过短时间时,处置对象被完全地切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的转变,检测在声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中产生极小(谷)的情况。而且,至少基于检测到在声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中产生极小(谷),来迅速地停止超声波电能从能量源26的输出。因此,在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后且处于声阻抗Z的递增状态的期间,停止输出超声波电能,在产生声阻抗Z经时的峰值之前(例如,时间t7之前),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由此,在使用高频电能的同时使用超声波振动来使处置对象凝固的情况下,也不会由于超声波振动引起的摩擦热使处置对象被切开,能够适当地使处置对象凝固(封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在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后声阻抗Z达到基准阻抗值Zth,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在此,在某一个例子中,在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的极小时(例如,t1),声阻抗(例如,Z(t1))为1300Ω左右,在极小时之后声阻抗Z从递增状态向递减状态转变的峰值时(例如,t7),声阻抗(例如,Z(t7))为1450Ω左右。在该情况下,峰值时的声阻抗(例如,Z(t7))比极小时的声阻抗(例如,Z(t1))大150Ω左右。实际上,峰值时的声阻抗(例如,Z(t7))与极小时的声阻抗(例如,Z(t1))之差最小也为135Ω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50Ω以上且135Ω以下的范围内设定基准差值ΔZth,基准阻抗值Zth是对极小时(向递增状态转变时)的声阻抗(例如,Z(t1))加上基准差值ΔZth所得到的值。因此,通过基于声阻抗Z达到基准阻抗值Zth来停止输出超声波电能,在产生声阻抗Z的峰值之前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可靠地被停止。由此,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摩擦热而处置对象被切开。
图8是示出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的声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的与图6不同的一例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将PLL控制开始时设为零的时间t,纵轴表示声阻抗Z。在图8的一例中,也随着处置对象的温度上升到某种程度而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在时间t10,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产生声阻抗Z的极小。但是,根据处置的状况等,如图8的一例所示那样在时间t10之前的时间t8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产生声阻抗Z的极小。即,有时在随着处置对象的温度的上升而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声阻抗Z的极小的时间点(例如,t10)之前产生声阻抗Z的极小(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的转变)。此外,在图8的一例中,在时间t8声阻抗Z变为极小之后,声阻抗Z再次开始递减,声阻抗Z持续地递减直到时间t10为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能量控制装置3进行图5所示的处理。因此,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时间t8之前的声阻抗Z递减状态的情况下,由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05的处理。而且,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8的声阻抗Z(t8)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8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基准差值ΔZth2和基准阻抗值Zth2。而且,在时间t8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的处理、以及使用了所设定的基准差值ΔZth2和基准阻抗值Zth2的步骤S106的处理。
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25通过步骤S104的处理,判断为时间t9的声阻抗Z(t9)变为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声阻抗Z(t8)以下。而且,通过步骤S105的处理,将时间t9的声阻抗Z(t9)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当最小阻抗值Zmin被更新为声阻抗Z(t9)时,在从时间t9至时间t10的声阻抗Z递减状态的情况下,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05的处理。而且,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10的声阻抗Z(t10)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10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基准差值ΔZth3和基准阻抗值Zth3。而且,在时间t10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的处理、以及使用了所设定的基准差值ΔZth3和基准阻抗值Zth3的步骤S106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25(判断部53)通过步骤S106中的处理,检测到时间t11的声阻抗Z(t11)与基准阻抗值Zth3相等,判断为在时间t11声阻抗Z达到基准阻抗值Zth3。而且,控制部25通过步骤S107中的处理,在时间t11或紧接在时间t11之后的时间t12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
如前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判断部53)基于从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后的声阻抗Z相对于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第一阻抗值(例如,Z(t8))的经时的变化,来判断是否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而且,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在检测到在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后声阻抗Z变为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第一阻抗值(例如,Z(t8))以下的第二阻抗值(例如,Z(t10))的情况下,将最小阻抗值Zmin更新为第二阻抗值(例如,Z(t10))。而且,控制部25(判断部53)基于声阻抗Z变为第二阻抗值(Z(t10))的时间点(t10)以后的声阻抗Z相对于被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第二阻抗值(Z(t10))的经时的变化,来判断是否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超声波电能的输出也不会基于在随着处置对象的温度的上升而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之前的时间点(例如,t8)产生的声阻抗Z的极小(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而被停止。因此,即使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由随着处置对象的温度的上升而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声阻抗Z的极小(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的转变),基于声阻抗Z相对于由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引起的极小时的阻抗值(例如,Z(t10))的经时的变化,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因而,能够在随着处置对象的温度的上升而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以后的适当的定时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
(变形例)
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中,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能量控制装置3进行图9所示的处理。在本变形例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进行的处理(步骤S101~S109)以外,还进行步骤S111~S113的处理。在此,在检测到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时的情况下,规定将转变时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在本变形例中,步骤S104中时间t的声阻抗Z(t)为最小阻抗值Zmin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的声阻抗Z(t)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步骤S105),并且以零保持计数时间T或将计数时间T复位为零(步骤S111)。当进行步骤S111的处理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而且,在声阻抗Z变为在步骤S105中被更新的最小阻抗值Zmin的时间点之后,控制部25使用被更新的最小阻抗值Zmin来再次进行步骤S104的判断。
在步骤S104中,在时间t的声阻抗Z(t)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控制部25(判断部53)开始进行计数时间T的计数或继续进行计数时间T的计数(步骤S112)。此外,在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05以及S111的处理的状态下,计数时间T不进行计数。而且,当进行步骤S112的处理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进行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的步骤S106的处理。即,判断为从声阻抗Z(t)减去最小阻抗值Zmin所得到的值是否为基准差值ΔZth以上(时间t的声阻抗Z(t)是否为基准阻抗值Zth以上)(步骤S106)。
在从声阻抗Z(t)减去最小阻抗值Zmin所得到的值小于基准差值ΔZth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控制部25(判断部53)判断计数时间T是否为规定的设定时间Tth以上(步骤S113)。即,判断是否从声阻抗Z转变为递增状态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此外,规定的设定时间Tth是基于最小阻抗值Zmin的值、声阻抗Z的变化的方式等而设定的。
在时间t的计数时间T小于规定的设定时间Tth的情况下(步骤S113-“否”),返回到步骤S104。而且,在成为步骤S106、步骤S113的判断对象的时间点之后,控制部25再次进行步骤S104的判断。另一方面,在时间t的计数时间T为规定的设定时间T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13-“是”),控制部25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超声波电能源35)的输出停止(步骤S107)。另外,在步骤S106中,在从声阻抗Z(t)减去最小阻抗值Zmin所得到的值为基准差值ΔZ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控制部25也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步骤S107)。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在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之后,基于高频阻抗Z′(t)为阈值Z′th以上,高频电能(HF)的输出被停止。
在本变形例中,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能量控制装置3进行图9所示的处理。因此,在声阻抗Z如图6的实线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1的声阻抗Z(t1)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1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基准差值ΔZth1和基准阻抗值Zth1,并且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Tth1。另外,通过步骤S112的处理,对将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1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而且,在时间t1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的处理、使用了所设定的基准差值ΔZth1和基准阻抗值Zth1的步骤S106的处理、以及使用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1的步骤S113的处理。
而且,通过步骤S106中的处理,控制部25(判断部53)检测到时间t2的声阻抗Z(t2)与基准阻抗值Zth1相等,在时间t2判断为声阻抗Z达到基准阻抗值Zth1。而且,通过步骤S107中的处理,控制部25在时间t2或紧接在时间t2之后的时间t3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此外,在声阻抗Z如图6的实线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从声阻抗Z的转变时(即时间t1)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1的时间t13之前,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
另外,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8的声阻抗Z(t8)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8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基准差值ΔZth2和基准阻抗值Zth2,并且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Tth2。另外,通过步骤S112的处理,对将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8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而且,在时间t8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的处理、使用了所设定的基准差值ΔZth2和基准阻抗值Zth2的步骤S106的处理、以及使用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2的步骤S113的处理。
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25通过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S106以及S113的处理,判断为从声阻抗Z转变为递增状态的时间t8起至经过规定的设定时间Tth2为止声阻抗Z没有达到基准阻抗值Zth2。另外,在从时间t8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2的时间点即时间t14之前,控制部25判断为声阻抗Z(t9)为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声阻抗Z(t8)以下。而且,通过步骤S105的处理,将时间t9中的声阻抗Z(t9)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并且通过步骤S111的处理,将计数时间T复位为零。而且,在从时间t9至时间t10为止的声阻抗Z递减状态的情况下,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05、S111的处理。而且,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10的声阻抗Z(t10)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10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基准差值ΔZth3和基准阻抗值Zth3,并且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Tth3。另外,通过步骤S112的处理,对将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10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而且,在时间t10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的处理、使用了所设定的基准差值ΔZth3和基准阻抗值Zth3的步骤S106的处理、以及使用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3的步骤S113的处理。
而且,通过步骤S106中的处理,控制部25(判断部53)检测到时间t11的声阻抗Z(t11)与基准阻抗值Zth3相等,判断为在时间t11声阻抗Z达到基准阻抗值Zth3。而且,通过步骤S107中的处理,控制部25在时间t11或紧接在时间t11之后的时间t12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此外,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从声阻抗Z的转变时(即时间t10)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3的时间t15之前,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
图10是示出同时开始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之后的声阻抗Z的经时的变化的与图6和图8不同的一例的图。在图10中,横轴表示将PLL控制开始时设为零的时间t,纵轴表示声阻抗Z。在图10的一例中,也随着处置对象的温度上升到某种程度而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在时间t16,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产生声阻抗Z的极小。但是,根据处置的状况等,如图10的一例所示,有时在时间t16产生了极小之后声阻抗Z几乎不增加。
在本变形例中,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能量控制装置3进行图9所示的处理。因此,在声阻抗Z如图10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时间t16之前的声阻抗Z递减状态的情况下,由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05、S111的处理。而且,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16的声阻抗Z(t16)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16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基准差值ΔZth4和基准阻抗值Zth4,并且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另外,通过步骤S112的处理,对将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16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而且,在时间t16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的处理、使用了所设定的基准差值ΔZth4和基准阻抗值Zth4的步骤S106的处理、以及使用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的步骤S113的处理。
在此,在声阻抗Z如图10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从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16起声阻抗Z几乎没增加,因此声阻抗Z没有达到基准阻抗值Zth4。但是,在从时间t16起至经过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为止的期间(即从时间t16起至时间t17为止的期间)内,声阻抗Z不为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阻抗值Z(t16)以下。因此,控制部25(判断部53)通过步骤S104、S113的处理,判断为在从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的时间点(即时间t16)起至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为止的期间内声阻抗Z被持续地维持为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即,阻抗值Z(t16))的值。而且,通过步骤S107中的处理,控制部25在时间t17或紧接在时间t17之后的时间t18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
如前所述那样,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基于检测到时间t1的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及在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后的时间t2声阻抗Z达到基准阻抗值Zth1,控制部25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基于检测到时间t16的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以及在从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的时间点(即时间t16)起至经过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为止的期间内声阻抗Z被持续地维持为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的值,控制部25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即,在本变形例中,至少基于从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的时间点(即时间t16)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
因而,在本变形例中,即使在声阻抗Z如图10所示那样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随着处置对象的温度的上升而处置对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以后的适当的定时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即,即使在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之后起声阻抗Z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处置对象由于摩擦热而被切开。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能量控制装置3进行图11所示的处理。本变形例与第一变形例同样,在步骤S104中时间t的声阻抗Z(t)为最小阻抗值Zmin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的声阻抗Z(t)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步骤S105),并且将计数时间T以零保持或将计数时间T复位为零(步骤S111)。当进行步骤S111的处理时,返回到步骤S104。
另外,在步骤S104中,在时间t的声阻抗Z(t)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控制部25(判断部53)与第一变形例同样,开始进行计数时间T的计数或继续进行计数时间T的计数(步骤S112)。此外,在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05以及S111的处理的状态下,不对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但是,在本变形例中,不进行第一变形例中所进行步骤S106的处理(判断)。因此,当进行步骤S112的处理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判断计数时间T是否为规定的设定时间Tth以上(步骤S113)。即,判断从声阻抗Z转变为递增状态起是否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
在时间t的计数时间T小于规定的设定时间Tth的情况下(步骤S113-“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而且,在成为步骤S113的判断对象的时间点之后,控制部25再次进行步骤S104的判断。另一方面,在时间t的计数时间T为规定的设定时间T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13-“是”),控制部25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超声波电能源35)的输出停止(步骤S107)。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在超声波电能的输出被停止之后,基于高频阻抗Z′(t)变为阈值Z′th以上,高频电能(HF)的输出被停止。
在本变形例中,基于通过操作按钮13进行的操作输入,能量控制装置3进行图11所示的处理。因此,在声阻抗Z如图6的实线所示那样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同样,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1的声阻抗Z(t1)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1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Tth1。另外,通过步骤S112的处理,对将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1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而且,在时间t1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的处理、以及使用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1的步骤S113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25(判断部53)通过步骤S104、S113中的处理,判断为从时间t1起至经过规定的设定时间Tth1为止(时间t1与时间t13之间)声阻抗Z被持续地维持为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阻抗值Z(t1))的值。而且,控制部25通过步骤S107中的处理,在时间t13或紧接在时间t13之后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
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同样,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8的声阻抗Z(t8)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8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Tth2。另外,通过步骤S112的处理,对将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8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而且,在时间t8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的处理、以及使用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2的步骤S113的处理。
在声阻抗Z如图8所示那样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25通过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以及S113的处理,判断为在从声阻抗Z转变为递增状态的时间t8起至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2的时间点即时间t14之前声阻抗Z(t9)变为被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的声阻抗Z(t8)以下。而且,通过步骤S105的处理来将时间t9的声阻抗Z(t9)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并且通过步骤S111的处理来将计数时间T复位为零。而且,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10的声阻抗Z(t10)更新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10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Tth3。另外,通过步骤112的处理,对将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10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而且,在时间t10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的处理、使用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3的步骤S113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25(判断部53)通过步骤S104、S113中的处理,判断为在从时间t10起至经过规定的设定时间Tth3为止(在时间t10与时间t15之间)声阻抗Z被持续地维持为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阻抗值Z(t10))的值。而且,控制部25通过步骤S107中的处理,在时间t15或紧接在时间t15之后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
另外,在声阻抗Z如图10所示那样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25(转变检测部52)将时间t16的声阻抗Z(t16)设定为最小阻抗值Zmin,检测到在时间t16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转变为递增状态。此时,控制部25(判断部53)设定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另外,通过步骤S112的处理,对将声阻抗Z向递增状态转变时即时间t16设为零的计数时间T进行计数。而且,在时间t16之后,经时地反复进行步骤S104、S112的处理、以及使用了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的步骤S113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25(判断部53)通过步骤S104、S113中的处理,判断为从时间t16起至经过规定的设定时间Tth4为止(在时间t16与时间t17之间)声阻抗Z被持续地维持为大于最小阻抗值Zmin(阻抗值Z(t16))的值。而且,控制部25通过步骤S107中的处理,在时间t17或紧接在时间t17之后的时间t18使超声波电能(US)从能量源26的输出停止。
在本变形例中,也起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等中,能量处置装置(1)具备:能量源(26),其能够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振动发生部(40),其通过从能量源(26)被供给超声波电能来产生超声波振动;以及末端执行器(20),其能够使用由振动发生部(40)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和从能量源(26)被供给的高频电能来进行处置。阻抗检测部(51)在从能量源(26)输出超声波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声阻抗(Z),在从能量源(26)输出高频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高频阻抗(Z′)。转变检测部(52)基于阻抗检测部(51)的声阻抗(Z)的检测结果,检测从声阻抗(Z)经时地递减的递减状态向声阻抗(Z)经时地递增的递增状态转变的情况。控制部(25)对超声波电能从能量源(26)的输出状态和高频电能从能量源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而且,在从能量源(26)同时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的状态下,控制部(25)至少基于由转变检测部(52)检测到声阻抗(Z)从递减状态向递增状态转变来使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并且基于由阻抗检测部(51)检测的高频阻抗(Z′)达到了所设定的阈值(Z′th)来使高频电能(Z′th)的输出停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是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等,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8)

1.一种能量处置装置,具备:
能量源,其能够输出超声波电能和高频电能;
振动发生部,其通过从所述能量源被供给所述超声波电能来产生超声波振动;
末端执行器,其能够使用由所述振动发生部产生的所述超声波振动和从所述能量源被供给的所述高频电能来进行处置;
阻抗检测部,其在从所述能量源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声阻抗,在从所述能量源输出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高频阻抗;
转变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所述声阻抗的检测结果,检测从所述声阻抗经时地递减的递减状态向所述声阻抗经时地递增的递增状态转变的情况;以及
控制部,其用于对所述超声波电能从所述能量源的输出状态和所述高频电能从所述能量源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该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转变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声阻抗从所述递减状态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来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并且基于由所述阻抗检测部检测的所述高频阻抗达到了所设定的阈值来使所述高频电能的输出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在向所述递增状态的所述转变以后且所述声阻抗为所述递增状态的期间,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所述输出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设定大于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的时间点的所述声阻抗的阻抗值的基准阻抗值,并且基于在向所述递增状态的所述转变以后所述声阻抗达到了所述基准阻抗值来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所述输出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声阻抗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的时间点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来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所述输出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变检测部将作为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的时间点的所述声阻抗的第一阻抗值设定为最小阻抗值,
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基于向所述递增状态的所述转变以后的所述声阻抗相对于被设定为所述最小阻抗值的所述第一阻抗值的经时的变化,来判断是否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量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基于从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的所述时间点起至经过规定的设定时间为止所述声阻抗被持续地维持为大于所述最小阻抗值的值,来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所述输出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量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递增状态的所述转变以后,所述转变检测部在检测到所述声阻抗变为被设定为所述最小阻抗值的所述第一阻抗值以下的第二阻抗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最小阻抗值更新为所述第二阻抗值,
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声阻抗变为所述第二阻抗值的时间点以后的、所述声阻抗相对于被更新为所述最小阻抗值的所述第二阻抗值的经时的变化,来判断是否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
8.一种能量控制装置,对能量向能量处置器具的供给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能量处置器具具备末端执行器和振动发生部,所述末端执行器能够使用超声波振动和高频电能来进行处置,所述振动发生部通过被供给超声波电能来产生向所述末端执行器传递的超声波振动,该能量控制装置具备:
能量源,其能够输出向所述振动发生部供给的超声波电能和向所述末端执行器供给的所述高频电能;
阻抗检测部,其在从所述能量源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声阻抗,在从所述能量源输出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经时地检测高频阻抗;
转变检测部,其基于所述阻抗检测部的所述声阻抗的检测结果,检测从所述声阻抗经时地递减的递减状态向所述声阻抗经时地递增的递增状态转变的情况;以及
控制部,其用于对所述超声波电能从所述能量源的输出状态和所述高频电能从所述能量源的输出状态进行控制,在从所述能量源同时输出所述超声波电能和所述高频电能的状态下,该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转变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声阻抗从所述递减状态向所述递增状态转变来使所述超声波电能的输出停止,并且基于由所述阻抗检测部检测的所述高频阻抗达到了所设定的阈值来使所述高频电能的输出停止。
CN201680026383.7A 2015-05-07 2016-04-15 能量处置装置以及能量控制装置 Active CN107530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4910 2015-05-07
JP2015094910 2015-05-07
PCT/JP2016/062129 WO2016178359A1 (ja) 2015-05-07 2016-04-15 エネルギー処置装置及びエネルギー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0105A true CN107530105A (zh) 2018-01-02
CN107530105B CN107530105B (zh) 2020-06-12

Family

ID=5721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6383.7A Active CN107530105B (zh) 2015-05-07 2016-04-15 能量处置装置以及能量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5815B2 (zh)
EP (1) EP3287085A4 (zh)
JP (1) JP6132991B2 (zh)
CN (1) CN107530105B (zh)
WO (1) WO20161783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9849A (zh) * 2018-08-28 2019-01-25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外科能量发生器的控制系统
CN114191041A (zh) * 2021-12-09 2022-03-18 上海益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向外科器械输出驱动信号的方法、设备、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9661B2 (en) 2017-05-22 2021-09-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ombination ultrasonic and electrosurgical system having EEPROM and ASIC components
WO2019142251A1 (ja) * 2018-01-17 2019-07-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装置の作動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4532A1 (en) * 2006-08-30 2008-03-0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 driving method
US20090254080A1 (en) * 2008-04-07 2009-10-08 Satoshi Honda Surgical operation apparatus
US20110144635A1 (en) * 2009-12-16 2011-06-16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ssue Sealing
CN102209502A (zh) * 2008-12-04 2011-10-0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手术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WO2012108295A1 (ja) * 2011-02-10 2012-08-16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高周波手術装置及び手術装置
JP2012533346A (ja) * 2009-07-15 2012-12-27 エシコン・エンド−サージェリィ・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超音波手術器具のための電気外科手術用電気発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8671A (en) * 1993-07-22 1996-09-24 Yates; David C. Impedance feedback monitor for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US5540684A (en) * 1994-07-28 1996-07-30 Hassler, Jr.; William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urgically treating tissue
US20090259221A1 (en) * 2008-04-15 2009-10-15 Naoko Tahara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operation
US8372070B2 (en) * 2008-06-26 2013-02-12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Surgical system and surgical operation method
US9017326B2 (en) * 2009-07-15 2015-04-28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Impedance monitor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4532A1 (en) * 2006-08-30 2008-03-0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 driving method
US20090254080A1 (en) * 2008-04-07 2009-10-08 Satoshi Honda Surgical operation apparatus
CN102209502A (zh) * 2008-12-04 2011-10-05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手术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JP2012533346A (ja) * 2009-07-15 2012-12-27 エシコン・エンド−サージェリィ・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超音波手術器具のための電気外科手術用電気発生器
US20110144635A1 (en) * 2009-12-16 2011-06-16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ssue Sealing
WO2012108295A1 (ja) * 2011-02-10 2012-08-16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高周波手術装置及び手術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9849A (zh) * 2018-08-28 2019-01-25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外科能量发生器的控制系统
CN109259849B (zh) * 2018-08-28 2021-01-05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外科能量发生器的控制系统
CN114191041A (zh) * 2021-12-09 2022-03-18 上海益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向外科器械输出驱动信号的方法、设备、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191041B (zh) * 2021-12-09 2024-04-02 上海益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向外科器械输出驱动信号的方法、设备、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36066A1 (en) 2018-02-08
WO2016178359A1 (ja) 2016-11-10
JPWO2016178359A1 (ja) 2017-05-18
EP3287085A1 (en) 2018-02-28
JP6132991B2 (ja) 2017-05-24
CN107530105B (zh) 2020-06-12
US10045815B2 (en) 2018-08-14
EP3287085A4 (en) 2018-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0105A (zh) 能量处置装置以及能量控制装置
US11678902B2 (en) Energy control device and treatment system
CN105916459B (zh) 超声波处置装置
CN106413613A (zh) 能量处置装置
US20150201960A1 (en) Ultrasonic treatment system
CN105873532B (zh) 把持处置装置
CN107106230A (zh) 电源装置、具备电源装置的手术系统以及电源装置的工作方法
US10182963B2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unit, vibrating body unit and ultrasonic treatment instrument
CN108463181A (zh) 能量控制装置和处置系统
US11399859B2 (en) Energy control device and treatment system
WO2018016016A1 (ja) エネルギー制御装置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US11547430B2 (en) Energy treatment system, controller of power supply to treatment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power supply to treatment device
CN108135652A (zh) 能量处置器具、处置系统和控制装置
US20200100832A1 (en) Treatment system
JP7009546B2 (ja) 処置システム
JP7024086B2 (ja) 制御装置、処置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の作動方法
WO2018011972A1 (ja) エネルギー処置具、制御装置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WO2017149765A1 (ja) エネルギー制御装置及びエネルギー処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