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8940A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8940A
CN107528940A CN201710672001.4A CN201710672001A CN107528940A CN 107528940 A CN107528940 A CN 107528940A CN 201710672001 A CN201710672001 A CN 201710672001A CN 107528940 A CN107528940 A CN 107528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olding mobile
lens
terminal accord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20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8940B (zh
Inventor
林煜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720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89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28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9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9261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543A1/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9259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54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8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上述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连接模组和元器件,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侧面,第一侧面设有凹槽;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侧面和位于第二侧面的凸台;连接模组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通过连接模组翻转至叠合状态,在叠合状态下,凸台能够容纳于凹槽中;元器件位于第一部分内,且元器件设置于凹槽。在第一侧面设置的凹槽可以容纳凸台,从而减小折叠式移动终端在叠合状态下的体积。上述折叠式移动终端利用凹槽设置元器件,相比于将元器件设置在表面,将元器件设置于凹槽的外观效果更佳,由于无需将元器件与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外表面设置为共面结构,可以简化加工,提高外观表现力。

Description

折叠式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可折叠手机,通过将手机的显示屏对折,实现减小手机的体积,便于携带的目的。
传统的手机壳体上经常需要设置摄像头、闪光灯、红外传感器等元器件,为了避免这些元器件造成手机外观效果不佳或手感不好的问题,经常需要通过复杂的工艺步骤使元器件与壳体共面,以保证平整的手感和较佳的视觉效果。然而,复杂的加工过程会导致生成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可以利用侧面的凹槽设置元器件,从而简化加工,提高产品的外观表现力。
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凹槽;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侧面和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凸台;
连接模组,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模组翻转至叠合状态,在所述叠合状态下,所述凸台能够容纳于所述凹槽中;以及
元器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且所述元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凹槽的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包括指纹识别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电容识别组件和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电容识别组件,所述盖板构成所述凹槽的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还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盖板为透光结构,所述盖板覆盖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入光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还包括基座,所述电容识别组件和所述摄像头模组均固定于所述基座并于所述基座的一端露出,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且与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所述入光口位于所述镜筒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镜头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器和两个所述镜头组件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折叠式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四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折叠式移动终端还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模组翻转时,所述柔性屏能够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为用于接收或发送红外线或可见光信号的元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凹槽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凹槽的底壁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元器件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整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或所述元器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包括补光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光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LED灯、设置于所述LED灯上的聚光透镜,以及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上的保护镜片;其中,所述保护镜片嵌于所述开口内或位于所述凹槽中覆盖所述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包括摄像头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且与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所述镜筒的入光口与所述开口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镜头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器和两个所述镜头组件一一对应;
两个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筒的入光口均与同一个所述开口相对应,或者所述开口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所述开口与两个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筒的入光口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覆盖所述镜筒的入光口,所述保护盖板嵌于所述开口内或位于所述凹槽中覆盖所述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包括红外传感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传感模组包括红外发射灯和透镜;所述透镜包括第一透光面和相对所述第一透光面设置的第二透光面,所述第一透光面内凹形成聚光区;所述第一透光面用于射入红外线与所述红外发射灯相对应,所述第二透光面用于出射红外线与所述开口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为摄像头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凹槽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主体,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壳主体;所述连接模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凸台连接在所述壳主体上,所述壳主体和所述凸台一体成型;所述凸台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折叠式移动终端还包括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位于所述空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壳主体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敞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具有外侧壁,所述外侧壁靠近所述壳主体处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开口端处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壁呈由所述壳主体向所述开口端逐渐缩紧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敞开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跑道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且与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所述镜筒的入光口与所述敞开口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镜头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器和两个所述镜头组件一一对应;
两个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筒的入光口均与所述敞开口相对应,所述敞开口呈椭圆形或跑道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LED灯、设置于所述LED灯上的聚光透镜,以及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上的保护镜片;其中,所述保护镜片嵌于所述敞开口中,并与所述开口端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红外传感模组,所述红外传感模组包括红外发射灯和透镜;所述透镜包括第一透光面和相对所述第一透光面设置的第二透光面,所述第一透光面内凹形成聚光区;所述第一透光面用于射入红外线与所述红外发射灯相对应,所述第二透光面用于出射红外线与所述敞开口相对应。
上述折叠式移动终端,为了保证整体足够轻薄,折叠式移动终端的部分器件的位置需要凸出于第二侧面形成凸台。在第一侧面设置的凹槽可以容纳凸台,从而减小折叠式移动终端在叠合状态下的体积。上述折叠式移动终端利用凹槽设置元器件,相比于将元器件设置在表面,将元器件设置于凹槽的外观效果更佳,由于无需将元器件与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外表面设置为共面结构,可以简化加工,提高产品的外观表现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叠合状态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9A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9B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9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12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14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17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18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20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21为图20所示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22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23为又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式移动终端10为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10也可以为包括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电子类设备。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同时参见图2、图3,折叠式移动终端10包括第一部分100、第二部分200、连接模组300和元器件400,第一部分100包括第一侧面110,第一侧面110设有凹槽120。第二部分200包括第二侧面210和位于第二侧面210的凸台22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00还包括第三侧面130,第三侧面130与第一侧面110相对设置。第二部分200还包括第四侧面230,第四侧面230与第二侧面210相对设置。连接模组300连接第一部分100和第二部分200,同时参见图4、图5,第一部分100和第二部分200能够通过连接模组300翻转至叠合状态,在叠合状态下,凸台220能够容纳于凹槽120中。参见图6,凸台220既可以全部容纳于凹槽120,参见图7,凸台220也可以是部分容纳于凹槽120。
元器件400位于第一部分100内,且元器件400设置于凹槽120。在一实施例中,凹槽120可以呈圆柱状、半球状或立方体状。元器件400可以位于凹槽120外的靠近凹槽120的位置,元器件400也可以部分位于凹槽120内,元器件400的部分表面还可以构成凹槽120的壁面。在一实施例中,元器件400的一部分可以构成凹槽120的底壁,同时参见图8,该部分元器件400可以构成局部的底壁,再参见图6、图7,该部分元器件400也可以构成全部的底壁。
为了保证整体足够轻薄,折叠式移动终端10的部分器件的位置需要凸出于第二侧面210形成凸台220,例如凸台220可以用于收容摄像头模组,或者凸台220为摄像头模组的一部分。在第一侧面110设置的凹槽120可以容纳凸台220,从而减小折叠式移动终端10在叠合状态下的体积。上述折叠式移动终端10利用凹槽120设置元器件400,相比于将元器件400设置在表面,将元器件400设置于凹槽120的外观效果更佳,由于无需将元器件400与折叠式移动终端10的外表面设置为共面结构,可以简化加工,提高产品的外观表现力。
再参见图6,在一实施例中,凸台220的高度小于5mm,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凸台220的高度H可以是2mm。该高度是指凸台220的端面至第二侧面210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10还包括柔性屏500,再参见图2,柔性屏500设置在第三侧面130和第四侧面230。当第一部分100和第二部分200通过连接模组300翻转时,柔性屏500能够弯折。参见图9A,在另一实施例中,柔性屏50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210。参见图9B,在另一实施例中,折叠式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屏510和第二显示屏520,第一显示屏510设置在第三侧面130,第二显示屏520设置在第四侧面230,第一显示屏510和第二显示屏520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两部分。
参见图9、图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元器件400包括指纹识别模组410,用于识别用户的指纹。指纹识别模组410可以是电容式,也可以是超声波式,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用于指纹识别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410为电容式,在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410包括电容识别组件412和盖板414,盖板覆盖电容识别组件412,盖板414构成凹槽120的底壁。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元器件400还包括摄像头模组420,盖板为透光结构,盖板覆盖摄像头模组420的入光口。选用透光结构作为盖板,摄像头模组420和指纹识别模组共用一个盖板,壳体进一步简化加工。盖板可以局部透明,露出入光口,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也可以全部透明。在一实施例中,元器件400还可以包括基座430,电容识别组件和摄像头模组420均固定于基座430并于基座430的一端露出,盖板覆盖于基座430上。组装过程中,可以向将摄像头模组420和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在基座430上,再将基座430安装到凹槽120处。
参见图11,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20包括电路板422、设置于电路板422上的传感器424,以及与电路板422相连且与传感器424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426。其中,镜头组件426包括镜筒426a和设在镜筒426a内的透镜组426b,透镜组426b包括沿镜筒426a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入光口位于镜筒426a的端部。光线穿过入光口和多个透镜后,传感器424能够检测入射光线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电路板422。摄像头模组420可以是单摄模组,也可以是双摄模组,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20为双摄模组,传感器424和镜头组件42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传感器424和两个镜头组件426一一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元器件400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或发送红外线或可见光信号的元器件400,例如上述图9至图11或图12至图14所示的用于接收可见光信号的摄像头模组420、440,还可以是图15至图17所示的用于发送可见光信号的补光模组450,以及图18、图19所示的用于接收和发送红外线信号的红外传感模组460。再参见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00包括第一壳体140,第一侧面110和凹槽120均位于第一壳体140。凹槽120的底壁设有用于露出元器件400的开口122,该开口122用于通过红外线或可见光。在一实施例中,元器件400可以整体位于第一壳体140内,也可以元器件400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40内,另一部分通过开口122伸入凹槽120。在一实施例中,凹槽120可以直接开设在第一壳体140上,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40上开设通孔,通孔的一端由其他部件封堵以形成凹槽120。
再参见图13,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40包括电路板442、设置于电路板442上的传感器444,以及与电路板442相连且与传感器444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446。其中,镜头组件446包括镜筒446a和设在镜筒446a内的透镜组446b,透镜组446b包括沿镜筒446a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镜筒446a的入光口与开口122相对应。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40还包括保护盖板448,保护盖板448覆盖镜筒446a的入光口,保护盖板448嵌于开口122内。同时参见图14,在另一实施例中,保护盖板448位于凹槽120中覆盖底壁,底壁的一致性较好。
在图14的实施例中,传感器444和镜头组件44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传感器444和两个镜头组件446一一对应。两个镜头组件446的镜筒446a的入光口均与同一个开口122相对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开口122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两个开口122与两个镜头组件446的镜筒446a的入光口一一对应。另外,图14的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440为双摄模组,其他实施例中的双摄模组可以参照图14。
再参见图15、图16,在一实施例中,补光模组450可以具体包括电路板452、设置于电路板452上的LED灯454、设置于LED灯454上的聚光透镜456,以及设置于聚光透镜456上的保护镜片458。保护镜片458嵌于开口122内,参见图17,在另一实施例中,保护镜片458也可以位于凹槽120中覆盖底壁,底壁的一致性较好。补光模组450可以作为闪光灯或手电筒。
再参见图18、图19,在一实施例中,红外传感模组460包括红外发射灯462和透镜464。透镜464包括第一透光面464a和相对第一透光面464a设置的第二透光面464b,第一透光面464a内凹形成聚光区。第一透光面464a用于射入红外线与红外发射灯462相对应,第二透光面464b用于出射红外线与开口122相对应。红外传感模组460可以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红外信号连接。
参见图20、图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0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240,第二壳体240包括壳主体242,第二侧面210位于壳主体242。连接模组300连接第一壳体140和第二壳体240。凸台220可以作为第二壳体240的一部分,凸台220连接在壳主体242上,在一实施例中,壳主体242和凸台220可以一体成型。凸台220的内部设有空腔222。折叠式移动终端10还包括功能器件600,功能器件600位于空腔222内。具体的,功能器件600可以全部或部分位于空腔222中。第一壳体140设有开孔,该开孔可以为盲孔,盲孔即为上述凹槽120,再参见图6,该开孔也可以为通孔,通孔的一端由其他部件封堵以形成上述凹槽120。
第二壳体240具体容纳功能器件600的凸台220,在叠合状态下,凸台220位于第一壳体140的开孔中,使得折叠式移动终端10的正面平整,外观效果较佳。同时,由于凸台220是第二壳体240的一部分,功能器件600安装在凸台220内,方便组装,可以提高加工制造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凸台220远离壳主体242的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设有与空腔222连通的敞开口224,功能器件600可以通过敞开口224露出。敞开口224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或跑道形,敞开口224的形状可以根据功能器件600的需要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凸台220具有外侧壁,外侧壁靠近壳主体242处的宽度大于靠近开口端处的宽度,使得凸台220的结构稳固。进一步的,外侧壁呈由壳主体242向开口端逐渐缩紧状。凸台220的形状类似于火山口,既能够保证凸台220的结构强度,又使得凸台220外周不容易积攒灰尘。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凸台220远离壳主体242的一端也可以为封闭端,功能器件600的一部分收容在凸台220内。
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器件600可以是摄像头模组610、补光模组620或红外传感模组630,也可以是其他具体特定功能的器件。
参见图21,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610包括电路板612、设置于电路板612上的传感器614,以及与电路板612相连且与传感器614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616。其中,镜头组件616包括镜筒616a和设在镜筒616a内的透镜组616b,透镜组616b包括沿镜筒616a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镜筒616a的入光口与敞开口224相对应。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610为双摄模组,传感器614和镜头组件61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传感器614和两个镜头组件616一一对应。两个镜头组件616的镜筒616a的入光口均与敞开口224相对应,敞开口224呈椭圆形或跑道形,以配合两个镜头组件616。
参见图22,在一实施例中,补光模组620包括电路板622、设置于电路板622上的LED灯624、设置于LED灯624上的聚光透镜626,以及设置于聚光透镜626上的保护镜片628。其中,保护镜片628嵌于敞开口224中,并与开口端平齐。补光模组620可以作为闪光灯或手电筒。
参见图23,在一实施例中,红外传感模组630包括红外发射灯632和透镜634。透镜包括第一透光面634a和相对第一透光面634a设置的第二透光面634b,第一透光面634a内凹形成聚光区。第一透光面634a用于射入红外线与红外发射灯632相对应,第二透光面634b用于出射红外线与敞开口224相对应。红外传感模组630可以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红外信号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1)

1.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凹槽;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侧面和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凸台;
连接模组,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模组翻转至叠合状态,在所述叠合状态下,所述凸台能够容纳于所述凹槽中;以及
元器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且所述元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凹槽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包括指纹识别模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电容识别组件和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电容识别组件,所述盖板构成所述凹槽的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还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盖板为透光结构,所述盖板覆盖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入光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还包括基座,所述电容识别组件和所述摄像头模组均固定于所述基座并于所述基座的一端露出,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且与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所述入光口位于所述镜筒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镜头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器和两个所述镜头组件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折叠式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四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折叠式移动终端还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接模组翻转时,所述柔性屏能够弯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为用于接收或发送红外线或可见光信号的元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凹槽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凹槽的底壁设有用于露出所述元器件的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整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或所述元器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另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包括补光模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LED灯、设置于所述LED灯上的聚光透镜,以及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上的保护镜片;其中,所述保护镜片嵌于所述开口内或位于所述凹槽中覆盖所述底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包括摄像头模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且与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所述镜筒的入光口与所述开口相对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镜头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器和两个所述镜头组件一一对应;
两个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筒的入光口均与同一个所述开口相对应,或者所述开口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所述开口与两个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筒的入光口一一对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覆盖所述镜筒的入光口,所述保护盖板嵌于所述开口内或位于所述凹槽中覆盖所述底壁。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包括红外传感模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模组包括红外发射灯和透镜;所述透镜包括第一透光面和相对所述第一透光面设置的第二透光面,所述第一透光面内凹形成聚光区;所述第一透光面用于射入红外线与所述红外发射灯相对应,所述第二透光面用于出射红外线与所述开口相对应。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摄像头模组。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凹槽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主体,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壳主体;所述连接模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凸台连接在所述壳主体上,所述壳主体和所述凸台一体成型;所述凸台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折叠式移动终端还包括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位于所述空腔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壳主体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敞开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具有外侧壁,所述外侧壁靠近所述壳主体处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开口端处的宽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呈由所述壳主体向所述开口端逐渐缩紧状。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跑道形。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且与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在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透镜;所述镜筒的入光口与所述敞开口相对应。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镜头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器和两个所述镜头组件一一对应;
两个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筒的入光口均与所述敞开口相对应,所述敞开口呈椭圆形或跑道形。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LED灯、设置于所述LED灯上的聚光透镜,以及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上的保护镜片;其中,所述保护镜片嵌于所述敞开口中,并与所述开口端平齐。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红外传感模组,所述红外传感模组包括红外发射灯和透镜;所述透镜包括第一透光面和相对所述第一透光面设置的第二透光面,所述第一透光面内凹形成聚光区;所述第一透光面用于射入红外线与所述红外发射灯相对应,所述第二透光面用于出射红外线与所述敞开口相对应。
CN201710672001.4A 2017-08-08 2017-08-08 折叠式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5289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2001.4A CN107528940B (zh) 2017-08-08 2017-08-08 折叠式移动终端
PCT/CN2018/099261 WO2019029543A1 (zh) 2017-08-08 2018-08-07 折叠式移动终端、壳体组件
PCT/CN2018/099259 WO2019029542A1 (zh) 2017-08-08 2018-08-07 折叠式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2001.4A CN107528940B (zh) 2017-08-08 2017-08-08 折叠式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940A true CN107528940A (zh) 2017-12-29
CN107528940B CN107528940B (zh) 2020-01-10

Family

ID=60680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2001.4A Active CN107528940B (zh) 2017-08-08 2017-08-08 折叠式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8940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9542A1 (zh) * 2017-08-08 2019-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09639868A (zh) * 2019-02-18 2019-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417958A (zh) * 2018-05-04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WO2019210727A1 (en) * 2018-05-04 2019-11-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WO2019210730A1 (en) * 2018-05-04 2019-11-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CN110445895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904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45903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902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89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45893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90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894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327731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折叠终端
KR20200132986A (ko) * 2018-05-04 2020-11-25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이동 단말기
CN112153255A (zh) * 2020-09-07 2020-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1007836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987325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终端镜头模组治具
CN113055508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终端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496B1 (en) * 2001-01-18 2003-06-10 Palm, Inc. Non-rigid mounting of a foldable display
US20130342090A1 (en) * 2012-06-26 2013-12-26 Sung-Sang Ah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05407187A (zh) * 2014-09-05 2016-03-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6603773A (zh) * 2017-01-26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6962893U (zh) * 2017-08-08 2018-0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496B1 (en) * 2001-01-18 2003-06-10 Palm, Inc. Non-rigid mounting of a foldable display
US20130342090A1 (en) * 2012-06-26 2013-12-26 Sung-Sang Ah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05407187A (zh) * 2014-09-05 2016-03-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6603773A (zh) * 2017-01-26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6962893U (zh) * 2017-08-08 2018-0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ited B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9542A1 (zh) * 2017-08-08 2019-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WO2019029543A1 (zh) * 2017-08-08 2019-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壳体组件
KR20200132986A (ko) * 2018-05-04 2020-11-25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이동 단말기
JP7354142B2 (ja) 2018-05-04 2023-10-02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移動端末
WO2019210727A1 (en) * 2018-05-04 2019-11-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WO2019210730A1 (en) * 2018-05-04 2019-11-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CN110445895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904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45903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902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903B (zh) * 2018-05-04 2024-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893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90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894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US10609190B2 (en) 2018-05-04 2020-03-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US10866620B2 (en) 2018-05-04 2020-12-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camera assembly
US10742787B2 (en) 2018-05-04 2020-08-1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bile terminal
KR102435650B1 (ko) * 2018-05-04 2022-08-24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이동 단말기
KR20200132972A (ko) * 2018-05-04 2020-11-25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이동 단말기
KR20200132971A (ko) * 2018-05-04 2020-11-25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이동 단말기
CN11044589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17958A (zh) * 2018-05-04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JP7048817B2 (ja) 2018-05-04 2022-04-05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移動端末
KR102379962B1 (ko) * 2018-05-04 2022-03-29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이동 단말기
US10917507B2 (en) 2018-05-04 2021-02-09 Guangdg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with movable camera
CN110445894B (zh) * 2018-05-04 2021-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445895B (zh) * 2018-05-04 2021-06-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KR102376039B1 (ko) * 2018-05-04 2022-03-18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이동 단말기
CN110445893B (zh) * 2018-05-04 2021-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JP2021520171A (ja) * 2018-05-04 2021-08-12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移動端末
JP2021517994A (ja) * 2018-05-04 2021-07-29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移動端末
CN111327731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折叠终端
WO2020168969A1 (zh) * 2019-02-18 2020-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639868A (zh) * 2019-02-18 2019-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21007836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987325A (zh) * 2019-12-13 2021-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终端镜头模组治具
WO2021129207A1 (zh) * 2019-12-27 2021-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终端设备
CN113055508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终端设备
CN113055508B (zh) * 2019-12-27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终端设备
CN112153255A (zh) * 2020-09-07 2020-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940B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8940A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06962892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07321315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及其壳体组件
US726944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unit with camera lens opening means in closed folder
US7386331B2 (en) Bi-directional slid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KR100689531B1 (ko) 폴더형 휴대 장치
KR100532334B1 (ko) 슬라이딩 겸용 폴딩 타입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US7443979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 housing capable of both sliding and swinging
US20060121959A1 (en) Folding-type portable apparatus
CN206962893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US7016712B2 (en) Hingeless mobile station
CN207410377U (zh) 移动终端壳体组件及折叠手机
US20060093133A1 (e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combination of optical waveguide and sound resonance space
KR20050029597A (ko) 단차 보상 메카니즘을 구비한 스윙 타입 휴대용 디지털통신 장치
KR20030035305A (ko) 외장형 카메라 렌즈 모듈이 장착된 스타일러스 및 이를채용한 무선 단말기
US7395101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9029543A1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壳体组件
CN207117763U (zh) 摄像头的盖板组件、终端的壳体组件及终端
US20010029198A1 (en) Microphone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telephone with a foldable flap element
KR100526528B1 (ko) 데이터 입력 확장성이 제공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KR20040107690A (ko) 발광 램프를 구비한 폴더형 휴대 단말기
KR20050075561A (ko)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KR200313753Y1 (ko) 폴더형 휴대폰용 방수케이스
KR100374349B1 (ko) 화상통신용 보조 단말기
US20050018395A1 (en) Cradle having beam projector for portab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