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2070A - 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22070A CN107522070A CN201710722698.1A CN201710722698A CN107522070A CN 107522070 A CN107522070 A CN 107522070A CN 201710722698 A CN201710722698 A CN 201710722698A CN 107522070 A CN107522070 A CN 1075220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chain cable
- spacing
- cars
- elev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1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paternoster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33—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a single shaft and multiple c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66—Passive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包括电梯框架、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轿厢上绕有随行链缆,随行链缆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行,所述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安装在电梯框架内;轿厢包括有偶数个轿厢体,偶数个轿厢体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随行链缆两侧进行同步运动,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在随行链缆的两侧均设置有同样个数的轿厢,省去了补偿链的使用,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自身达到重量平衡,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不安全因素,也避免了由于增加的补偿链导致的其他问题,还能增加同一时间段内,电梯承载的人数,对于上班高峰期或者商场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具有很大的优势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楼建筑的快速发展,电梯被大量地用于生活及工作、生产过程中。传统电梯由轿厢、配重、钢丝绳及其控制系统组成,每一组电梯只有一个轿厢在电梯间作上下往返运动。此种结构的电梯承载人数有限且效率不高,因而在遇到危险需要紧急撤离人员时,难以将大量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撤离。再一个,电梯中一般都要设置补偿链,作为电梯补偿钢丝绳的重量,但是补偿链本身并不存在其他实际可利用的作用,有点资源浪费,而且补偿链自身也会存在晃动等不安全问题,增大了电梯的不安全性。
例如中国专利CN203699599U公开了一种电梯补偿链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倒U型导向架,导向架固定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导向架的开孔供补偿链贯穿其中以实现对补偿链的限位;导向架上套设有包覆件;导向架的两条支腿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电梯井道。该技术方案指出,其能够限制补偿链前后左右的摆动幅度,从而减少电梯运行时由于补偿链摆动而造成的碰撞井道内部件的危险,使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但是该方案中也只是做到减少电梯补偿链摆动造成碰撞,并不能完全避免,仍然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现有技术中仍没有对配重方式或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缺陷仍然存在。
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20662146.X公开了一种电梯上平衡链的安装结构,包括电梯轿架下梁、安装臂、悬挂在所述安装臂上的平衡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能够夹紧所述下梁和所述安装臂的一对压板、开设在所述压板上的安装穿孔、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穿孔固定所述一对压板的螺纹组件。该技术方案披露其可以针对不同规格、不同结构的轿架下梁,都可以通过一对压板将悬挂平衡链的安装臂压紧在下梁上,则无需针对不同的轿架下梁设计不同的安装臂,通过螺纹组件可以固定一对压板,实现了安装臂压紧在下梁上,当然通过螺纹组件也可以松开一对压板,这样安装臂相对于下梁可做移动,使得安装臂可以处于合适的位置,供平衡链悬挂,然后通过螺纹组件固定压板即可。但是该方案中仍然必须存在补偿链的作用,仍然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现有技术中仍没有对配重方式或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缺陷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仍没有对配重方式或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导致危险或者缺陷仍然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包括电梯框架、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轿厢上绕有随行链缆,所述随行链缆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行,所述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安装在电梯框架内;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轿厢包括有偶数个轿厢体,所述偶数个轿厢体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随行链缆两侧进行同步运动,所述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各个轿厢的顶部,与轿厢顶部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座、调节杆和限位圈;所述支撑座为U型支撑座,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与U型开口处嵌合;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两侧边上对称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限位圈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开口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调节杆与U型开口的两侧边分别通过卡槽与调节杆卡合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圈为弹性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有消音隔震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圈包括固定大圈和调节小圈,所述固定大圈和调节小圈通过过盈形式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大圈不可活动,所述调节小圈可以在过盈段运动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盈段为调节小圈底部与固定大圈顶部连接而成;所述固定大圈顶部设置有扇形状单向限位滑棱,所述调节小圈底部设置有与限位滑棱形状相同的滑凸,所述限位滑棱与滑凸配合滑动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轿厢还设置有轿厢保护座,所述轿厢保护座安装在轿厢底部;所述轿厢保护座在轿厢底部形成半包围状,且轿厢底部与轿厢保护座之间隔空有间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保护座为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四方型保护体,所述轿厢保护座开口处安装轿厢后形成密封保护座;所述轿厢保护座的底部内侧铺设有减震材料;所述轿厢保护座的底部外侧铺设有减震耐磨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随行链缆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将随行链缆均匀分隔成若干段,每段所述随行链缆上均包括左、右两种轿厢;每段所述随行链缆实现异步运动;位于同一段所述随行链缆上的左、右两种轿厢实现同步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轿厢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所述限位架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与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之间相互感应识别,获得的信息同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轿厢运行速度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在随行链缆的两侧均设置有同样个数的轿厢,省去了补偿链的使用,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自身达到重量平衡,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不安全因素,也避免了由于增加的补偿链导致的其他问题,还能增加同一时间段内,电梯承载的人数,对于上班高峰期或者商场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具有很大的优势性。
(2)本发明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两侧随行链缆上设置的各轿厢之间的设置距离,根据所用楼层的高度决定。例如,相邻轿厢两者之间可以差距2-5m,即差不多一个楼层的距离,这样的设计可以明显提高乘坐效率,缩小等待时间,分散人流,协调方便。
(3)本发明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随行链缆通过限位圈内,再与轿厢顶部连接,各个轿厢上设置限位圈,确保在轿厢2运动状态下,随行链缆不会因为摆动幅度过大、或者与其他部件刮碰而产生危险。
(4)本发明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为了防止限位圈在矫正限位随行链缆3时,两者会有接触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时发出摩擦或刺耳的碰撞声音,因此,在限位圈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消音隔震层,所述消音隔震层的厚度为2-3cm。
(5)本发明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将随行链缆均匀分隔成若干段,此种结构既能保证位于相对高层的乘客具有对应的高层电梯;对于相对低层的乘客也具有相应的低层电梯,两者可以不进行同步运行,分段运输,有效缓解人流量大的高峰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调节杆与卡槽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限位圈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固定大圈与固定小圈结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轿厢保护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安装有限位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限位架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如图1所示:包括电梯框架1、轿厢2、随行链缆3、主动轮4和从动轮5;轿厢2上绕有随行链缆,所述随行链缆3通过主动轮4和从动轮5带动运行,所述轿厢2、随行链缆3、主动轮4和从动轮5均安装在电梯框架1内;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发明点,如图1所示:所述轿厢2包括有偶数个轿厢体,所述偶数个轿厢体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随行链缆3两侧进行同步运动,所述随行链缆3上还设置有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6。在本发明中,在随行链缆3的两侧均设置有同样个数的轿厢2,省去了补偿链的使用,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自身达到重量平衡,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不安全因素,也避免了由于增加的补偿链导致的其他问题,还能增加同一时间段内,电梯承载的人数,对于上班高峰期或者商场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具有很大的优势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同一侧的轿厢2同步运动,例如左侧的随行链缆3上升,将用户送至高层,右侧的随行链缆3则下降,将用户送至低层,那么,左侧随行链缆3上的轿厢2随之同步上升,右侧随行链缆3上的轿厢2随之同步下降。两侧随行链缆3上设置的各轿厢2之间的设置距离,根据所用楼层的高度决定。例如,相邻轿厢2两者之间可以差距2-5m,即差不多一个楼层的距离,这样的设计可以明显提高乘坐效率,缩小等待时间,分散人流,协调方便。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为了适应各种随行链缆3的大小问题,避免各个类型的都需要定做的高成本和诸多麻烦,本发明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6安装在各个轿厢2的顶部,与轿厢2顶部垂直;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6包括支撑座61、调节杆62和限位圈63;所述支撑座61为U型支撑座(包括座面和支脚),U型支撑座主要是用于固定在轿厢2顶部,起固定作用;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圈63,所述限位圈63与U型开口处嵌合;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两侧边上对称设置有调节杆62,所述调节杆62与限位圈63连接。在本发明中,随行链缆3通过限位圈63内,再与轿厢2顶部连接,各个轿厢2上设置限位圈63,确保在轿厢2运动状态下,随行链缆3不会因为摆动幅度过大、或者与其他部件刮碰而产生危险。限位圈63本身具有帮助随行链缆3保持限位作用,当支撑架6随着轿厢2进行上、下运动时,限位圈63始终都在轿厢2行动轨迹之前,总能进行稳定、限位后保证随行链缆3按照正常的运行轨迹摆动和运动。另外,本发明的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两侧边上的调节杆62主要是进行调节限位圈63的大小,方便适应市面上各种尺寸的随行链缆大小,调节方便,适应范围强。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为了保证调节杆62在调节所需限位圈63大小后,能够很好的起到固定作用,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开口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卡槽64,所述调节杆62与U型开口的两侧边分别通过卡槽64与调节杆62卡合固定。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杆62与支撑座61相接触的的杆面上均匀设置有磁性小凸起620,设置方向以平行于调节杆杆面的方向为主,设置多排磁性小凸起(图中未示出),每排间隔距离较小,差距为0.5-1cm之间,以便多个方向进行微调;所述卡槽64内部预先填充有磁性剂或磁性材料(图中未示出),所述磁性剂或磁性材料的磁性与磁性小凸起620磁性相吸,起到固定作用,由于调节杆62的自身重力作用起到协同作用,大大增加了固定的可靠性和牢固性,同时又方便进行调整限位圈大小。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圈63为弹性限位圈,所述限位圈63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有消音隔震层。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限位圈在矫正限位随行链缆3时,两者会有接触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时发出摩擦或刺耳的碰撞声音,因此,在限位圈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消音隔震层,所述消音隔震层的厚度为2-3c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消音隔震层使用消音、隔震材料混合物进行涂层得到。在本发明中,所述消音、隔震材料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组成:弹性材料基体、载体和水性粘合剂;所述弹性材料基体与载体的数量比为2-3∶1;所述水性粘合剂与弹性材料基体的比例为28-33∶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材料基体可以选择为无机纤维与有机纤维的混合纤维、树脂材料或橡胶等;所述载体可以选择为金属氧化物;所述水性粘合剂为丙烯酸类树脂与增稠剂的混合物。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弹性材料基体选择为无机纤维与有机纤维的混合纤维,载体选择为氧化铁,水性粘合剂为丙烯酸类树脂与增稠剂的混合物;具体的,无机纤维选择为玻璃纤维,有机纤维选择聚乙烯纤维,玻璃纤维与聚乙烯纤维混合比例为1∶1;水性粘合剂中,丙烯酸类树脂与增稠剂的混合比例为40∶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消音、隔震材料制作成料浆后进行喷涂操作。上述消音、隔震材料制作成料浆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将混合比例为1∶1的玻璃纤维与聚乙烯纤维混合,作为弹性材料基体,再与水性粘合剂(丙烯酸类树脂与水基型增稠剂的混合物)混合,混合比例符合28-33∶1;优选的,混合比例为30∶1;
(2)将混合好的弹性材料基体与水性粘合剂作为整体,倒入载体中,形成硬性载体;
(3)将步骤(2)的混合物进行空压泵喷涂。
在本发明中,水性粘合剂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弹性材料基体与载体更好的结合作用。当声波传入消音、隔震材料中时,声能振动,由表及里,最开始由于弹性材料基体比重较小,且处于静态,较大比重的硬性载体的振动幅度由于弹性材料基体的反向拉力,形成回弹,与后期传入的声能形成对撞抵消。本发明的消音、隔震材料在声波传播中能够形成有效的阻碍作用,达到消音、减震的效果。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圈63包括固定大圈630和调节小圈631,所述固定大圈630和调节小圈631通过过盈形式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大圈630不可活动,所述调节小圈631可以在过盈段632运动调节。具体的,所述过盈段632为调节小圈631底部与固定大圈630顶部连接而成;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大圈630顶部设置有扇形状单向限位滑棱6300,所述调节小圈631底部设置有与限位滑棱形状相同的滑凸6310,所述限位滑棱6300与滑凸配合6310滑动调节。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每个轿厢2还设置有轿厢保护座7,所述轿厢保护座7安装在轿厢2底部;所述轿厢保护座7在轿厢2底部形成半包围状,且轿厢2底部与轿厢保护座7之间隔空有间距H。间距H的设置主要考虑到避免轿厢2与轿厢保护座7直接接触,间距H的设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缓冲距离。在本发明中,设计轿厢保护座7的用意,主要是为了保护当运行的轿厢2突然失灵或者往下掉落的时候,轿厢保护座7能够很好的实现保护轿厢2的作用,避免轿厢2中的乘客受到过大的冲击力导致危险或者威胁生命安全。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轿厢保护座7为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四方型保护体,所述轿厢保护座7开口处安装轿厢2后形成密封保护座;所述轿厢保护座7的底部内侧铺设有减震材料70;所述轿厢保护座7的底部外侧铺设有减震耐磨材料71。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轿厢保护座7的底部内侧铺设的减震材料70厚度为5-6cm;所述轿厢保护座7的底部外侧铺设的减震耐磨材料71厚度为5-6cm;在本发明中,内、外两侧增加的10-12cm的缓冲厚度,能够有效抵挡轿厢冲击力,减少危险发生。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中,轿厢保护座7的底部内侧铺设的减震材料70为本发明的消音、减震材料;轿厢保护座7的底部外侧铺设的减震耐磨材料71为在本发明消音、减震材料的配方内,增加耐磨材料成分,因此,总体配方为弹性材料基体、载体、水性粘合剂、聚烯烃和偶联剂;其中偶联剂用量为聚烯烃质量的0.5~5%,聚烯烃的用量为弹性材料基体的2.5~10%。在本发明中,偶联剂对于弹性材料基体与载体结合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加入偶联剂是一举两得。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点,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限位架8,所述限位架8将随行链缆3均匀分隔成若干段,每段所述随行链缆3上均包括左、右两种轿厢2;每段所述随行链缆3实现异步运动;位于同一段所述随行链缆3上的左、右两种轿厢2实现同步运动。在本发明中,此种结构既能保证位于相对高层的乘客具有对应的高层电梯;对于相对低层的乘客也具有相应的低层电梯,两者可以不进行同步运行,分段运输,有效缓解人流量大的高峰期。
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限位架8包括活动限位头、限位块82和限位板81;所述活动限位头一端密封,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板81,所述活动限位头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81。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活动限位头包括第一限位头800和第二限位头801,所述第一限位头800与第二限位头801结构、形状均相同,即,第一限位头800和第二限位头801均为月牙型,且月牙型口相对设置,所述月牙型的第一和第二限位头一端粗、一端细,细长端主要用于穿多随行链缆,粗的一端主要用于限制第一限位头800和第二限位头801过度穿入,保证固定牢度。为了保证异步运行的有效性,本发明每个所述轿厢2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所述限位架8的限位块81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与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之间相互感应识别,获得的信息同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轿厢2运行速度控制,当轿厢上的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感应到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的信号越来越强时,控制器控制轿厢2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最后轿厢停止在限位架8的限位块81上方。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包括电梯框架、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轿厢上绕有随行链缆,所述随行链缆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行,所述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安装在电梯框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链缆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将随行链缆均匀分隔成若干段,每段所述随行链缆上均包括左、右两种轿厢;每段所述随行链缆实现异步运动;位于同一段所述随行链缆上的左、右两种轿厢实现同步运动;所述限位架包括活动限位头、限位块和限位板;所述活动限位头一端密封,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活动限位头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活动限位头包括第一限位头和第二限位头,所述第一限位头与第二限位头结构、形状均相同,即,第一限位头和第二限位头均为月牙型,且月牙型口相对设置,所述月牙型的第一和第二限位头一端粗、一端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包括有偶数个轿厢体,所述偶数个轿厢体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随行链缆两侧进行同步运动,所述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各个轿厢的顶部,与轿厢顶部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座、调节杆和限位圈;所述支撑座为U型支撑座,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与U型开口处嵌合;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两侧边上对称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限位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开口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调节杆与U型开口的两侧边分别通过卡槽与调节杆卡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为弹性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有消音隔震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包括固定大圈和调节小圈,所述固定大圈和调节小圈通过过盈形式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大圈不可活动,所述调节小圈可以在过盈段运动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盈段为调节小圈底部与固定大圈顶部连接而成;所述固定大圈顶部设置有扇形状单向限位滑棱,所述调节小圈底部设置有与限位滑棱形状相同的滑凸,所述限位滑棱与滑凸配合滑动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每个轿厢还设置有轿厢保护座,所述轿厢保护座安装在轿厢底部;所述轿厢保护座在轿厢底部形成半包围状,且轿厢底部与轿厢保护座之间隔空有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保护座为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四方型保护体,所述轿厢保护座开口处安装轿厢后形成密封保护座;所述轿厢保护座的底部内侧铺设有减震材料;所述轿厢保护座的底部外侧铺设有减震耐磨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轿厢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所述限位架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与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之间相互感应识别,获得的信息同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轿厢运行速度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22698.1A CN107522070A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22698.1A CN107522070A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2070A true CN107522070A (zh) | 2017-12-29 |
Family
ID=60681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22698.1A Withdrawn CN107522070A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22070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76134A2 (en) * | 2006-07-07 | 2008-01-09 | Hitachi, Ltd. | Multi-car elevator |
CN101164858A (zh) * | 2006-10-16 | 2008-04-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多轿厢电梯 |
CN104986645A (zh) * | 2015-05-12 | 2015-10-21 | 李先登 | 安全高效节能电梯的约束装置 |
CN204980742U (zh) * | 2015-10-08 | 2016-01-20 | 陈国安 | 单旋链式多轿厢平衡电梯 |
CN206328029U (zh) * | 2016-12-27 | 2017-07-14 | 杨崇峻 | 循环式防坠电梯 |
-
2017
- 2017-08-21 CN CN201710722698.1A patent/CN10752207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76134A2 (en) * | 2006-07-07 | 2008-01-09 | Hitachi, Ltd. | Multi-car elevator |
CN101164858A (zh) * | 2006-10-16 | 2008-04-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多轿厢电梯 |
CN104986645A (zh) * | 2015-05-12 | 2015-10-21 | 李先登 | 安全高效节能电梯的约束装置 |
CN204980742U (zh) * | 2015-10-08 | 2016-01-20 | 陈国安 | 单旋链式多轿厢平衡电梯 |
CN206328029U (zh) * | 2016-12-27 | 2017-07-14 | 杨崇峻 | 循环式防坠电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11112U (zh) | 一种安全电梯 | |
CN202251652U (zh) | 一种隔振结构 | |
CN208732401U (zh) | 一种一体式无支架钢带平台别墅电梯 | |
CN107487684A (zh) | 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 |
CN107522070A (zh) | 一种可同步、异步运行切换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 |
CN107522069A (zh) | 一种抗震减压平衡电梯 | |
CN107487694A (zh) | 一种多轿厢平衡电梯 | |
CN206814225U (zh) | 轿厢吊架机构 | |
CN107265254A (zh) | 一种具有消音、减震作用的平衡电梯 | |
CN112408169B (zh) | 一种用于高速电梯的减震装置及其减震系统 | |
CN205328420U (zh) | 一种具有双重减震功能的电梯轿厢 | |
CN209242440U (zh) | 一种减震的背包式轿厢 | |
CN207759875U (zh) | 一种适用于大吨位客梯用的轿架 | |
CN204251131U (zh) | 一种垂直升降客梯的补偿链导向装置 | |
CN208793511U (zh) | 一种新型电梯曳引机减震装置 | |
CN207551644U (zh) | 乘客电梯用电梯曳引驱动结构 | |
CN106429727B (zh) | 无机房电梯系统 | |
CN215101376U (zh) | 一种用于抑制振动的电梯轿厢装置 | |
CN206156512U (zh) | 一种电梯坠落减震装置 | |
CN202272607U (zh) | 曳引机底座及曳引机的安装工装 | |
CN204251135U (zh) | 一种垂直升降电梯的补偿链导向装置 | |
CN102320512A (zh) | 曳引机底座及曳引机的安装工装和曳引机的安装方法 | |
CN206069169U (zh) | 一种对重加装安全钳的小机房电梯 | |
CN208790983U (zh) | 一种双对重架电梯 | |
CN209023995U (zh) | 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