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1525A -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1525A
CN107521525A CN201710573348.3A CN201710573348A CN107521525A CN 107521525 A CN107521525 A CN 107521525A CN 201710573348 A CN201710573348 A CN 201710573348A CN 107521525 A CN107521525 A CN 107521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parameter
transit node
data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33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1525B (zh
Inventor
杜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733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15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0563 priority patent/WO20190107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521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1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1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1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包括: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上述汇聚单元根据上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所述汇聚单元根据上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实现地铁乘客的合理分流,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Description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一个功能性网络,可能包括局部通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超宽带、射频识别或者无线局域网络,还可能包括远程通信需要依赖的移动通信网络或互联网。物联网终端在进行网络附着时,当不需要远程通信时,使用局域网或/短距无线网络定义的地址/标识和协议进行局部通信,在需要进行远程通信时,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定义的地址/标识和协议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进行通信。
目前,大多数上班族选择地铁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致使地铁站在客流高峰期会出现拥挤踩踏等现象,而且会出现地铁两头车厢人数较少,中间车厢人数较多的人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有利于实现地铁乘客的合理分流,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所述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中转节点、汇聚单元、服务器和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与所述中转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汇聚单元与所述服务器、所述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汇聚单元首先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然后,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最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可见,汇聚单元通过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从而控制终端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提示乘客合理选择上车车厢,有效实现地铁乘客的合理分流,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一个终端对应一节车厢,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显示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根据所述显示参数输出对应车厢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一个中转节点为多个中转节点,所述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接收第i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括物联网终端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i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第j个中转节点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j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j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i,j均为正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地板设置的多个力传感器采集的力度数据,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预测与当前时间以及当前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当前的位置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以当前的位置参数为查询标识,查询预存的位置与站点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位置参数是否为站点位置;
当所述位置参数为站点位置时,所述汇聚单元获取预设时段内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
所述汇聚单元当检测出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时,确定所述力度数据中与当前时间匹配的目标力度数据;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目标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受力参数小于预设阈值的位置空间;
所述汇聚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指示灯输出所述位置空间的指引信息。
可见,本设计中,汇聚单元根据力度数据确定可以利用的位置空间,并通过指示灯输出该位置空间的指引信息引导用户去往所述位置空间,有利于提升车厢的利用率,以及提升乘客乘车的秩序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中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检测车辆是否从站点发出;
所述汇聚单元当检测出所述车辆从站点发出时,根据当前的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人流密度;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与目标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图像数据,所述历史图像数据为所述车辆停靠所述目标站点时所述摄像头采集的车辆闸门处的图像数据;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图像数据预测与当前时间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人流密度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可见,本设计中,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摄像头获取图像数据既能预防不良乘客的偷盗等行为,还能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情况下获取人流密度参数,降低了额外的硬件开销,而且,通过对历史图像数据的智能数据学习预测某一站点的下车人数,确定人流密度参数,有利于提升人流密度参数确定的准确性以及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聚单元,该汇聚单元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设计中汇聚单元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具体来说,该汇聚单元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所述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中转节点、汇聚单元、服务器和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与所述中转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汇聚单元与所述服务器、所述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汇聚单元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一个终端对应一节车厢,在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方面,所述汇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显示参数;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根据所述显示参数输出对应车厢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一个中转节点为多个中转节点,在所述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i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括物联网终端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i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第j个中转节点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j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j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i,j均为正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地板设置的多个力传感器采集的力度数据,在所述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预测与当前时间以及当前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当前的位置参数;以及用于以当前的位置参数为查询标识,查询预存的位置与站点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位置参数是否为站点位置;以及用于当所述位置参数为站点位置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预设时段内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以及用于当检测出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时,确定所述力度数据中与当前时间匹配的目标力度数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汇聚单元,该汇聚单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汇聚单元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汇聚单元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汇聚单元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汇聚单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汇聚单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所提供的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所述计算机包括汇聚单元。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汇聚单元首先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然后,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最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可见,汇聚单元通过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从而控制终端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提示乘客合理选择上车车厢,有效实现地铁乘客的合理分流,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聚单元的功能单元框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的网络架构图,该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中转节点、汇聚单元、服务器和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设置有用于检测地铁各类数据的各类传感器和用于向所述中转节点发送数据的通信单元,所述物联网终端与所述中转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汇聚单元与所述服务器、所述终端通信连接,从而处理各种应用需求。
具体的,所述智能物联网地铁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智能地铁管理控制中心,所述智能地铁管理控制中心设置有大型服务器,通信连接每辆地铁设置的汇聚单元,所述汇聚单元直接或间接通信连接每节车厢设置的中转节点,以及通信连接每个地铁停靠站点设置的多个终端,所述终端可以是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所述中转节点通信连接地铁车厢中的各类物联网终端。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移动终端。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所述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中转节点、汇聚单元、服务器和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与所述中转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汇聚单元与所述服务器、所述终端通信连接,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
其中,所述上报数据是由物联网终端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中转节点的,并由所述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给所述汇聚单元,每个中转节点通信连接其信号范围内的多个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可以是传感器,摄像头装置等设备,所述上报数据可以是车厢地板铺设的大量力传感器获取的车厢的受力参数,也可以是车厢内安装的摄像头装置获取的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物联网终端,所述中转节点,所述汇聚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为无线短距离通信,所述无线短距离通信可以是蓝牙、无线保真WiFi,华为Hilink协议、无线网格网络Mesh、紫蜂协议ZigBee、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等。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中转节点为多个中转节点,所述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接收第i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括物联网终端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i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第j个中转节点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j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j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i,j均为正整数。
其中,一节车厢包括多个物联网终端,一节车厢对应一个中转节点。
举例而言,当第j个中转节点与汇聚单元的通信连接断连,所述第j个中转节点可以通过第i个中转节点建立与汇聚单元的通信连接,所述第j个中转节点首先将携带有第j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发送给第i个中转节点,然后由第i个中转节点发送给汇聚单元。
可见,本示例中,汇聚单元通过第i个中转节点接收第j个中转节点的上报数据,有利于修复地铁控制系统,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减小数据传输的延迟。
S202,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地板设置的多个力传感器采集的力度数据,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确定与当前时间以及当前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受力参数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受力参数,所述当前站点为当前即将停靠的站点。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存储在汇聚单元的储存单元中,包括站点,时间,下车人数,所述下车人数可以通过车厢内的摄像头装置在下车闸门开启时获取的闸门处的数据图像得到,所述汇聚单元通过所述数据图像通过图像识别获取下车人数。
可见,本示例中,汇聚单元通过智能学习历史下车记录预测可能的下车人数,有利于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并通过力传感器获取受力参数,根据受力参数以及预测的下车人数确定车厢的人流密度参数,有利于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在这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当前的位置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以当前的位置参数为查询标识,查询预存的位置与站点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位置参数是否为站点位置;
当所述位置参数为站点位置时,所述汇聚单元获取预设时段内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
所述汇聚单元当检测出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时,确定所述力度数据中与当前时间匹配的目标力度数据;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目标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其中,所述位置与站点的映射关系储存在汇聚单元的存储单元中。
其中,所述中转节点不断的给汇聚单元发送上报数据,但是不是每个上报数据均为有效上报数据,汇聚单元需要根据相应的条件筛选出需要的上报数据。
举例而言,汇聚单元当检测出当前位置参数为站点位置,且运行状态由静止转为动态时,说明车辆从某一站点出发,车上的人流密度不会改变,此时的上报数据为目标力度数据,根据目标力度数据确定的受力参数为有效受力参数,汇聚单元根据此时的受力参数在到达下一站点前控制终端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为实时提示信息,更加有效准确。
可见,本示例中,汇聚单元通过检测当前的位置参数是否为站点位置,以及检测当前的运行状态,确定目标力度数据,根据目标力度数据确定受力参数,有利于降低汇聚单元的工作量,提升汇聚单元的工作效率,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S203,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一个终端对应一节车厢,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显示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根据所述显示参数输出对应车厢的提示信息。
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是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以设立在站台每节车厢的砸门外侧,为在站台等车的乘客输出提示信息。
其中,当车辆即将到达站台时,汇聚单元通过通信连接,连接上站台闸门外侧的终端,控制终端显示提示信息。
其中,所述显示参数可以是颜色,数据等,举例而言,若显示参数为颜色,当车厢中的人流密度较大时,所述显示器终端显示红色,当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较小时,显示器终端显示绿色,乘客可以根据站台的提示信息在人流密度较小的车厢外等待上车,若所述显示参数为数据,则可以根据人流密度参数输出该节车厢当前能够上车的人数,乘客可以根据人数提示信息以及等待的人流量选择不同的车厢上车。
可见,本示例中,汇聚单元根据人流密度参数通过终端输出提示信息,有利于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便捷性,以及客流的秩序性。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汇聚单元首先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然后,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最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可见,汇聚单元通过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从而控制终端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提示乘客合理选择上车车厢,有效实现地铁乘客的合理分流,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受力参数小于预设阈值的位置空间;
所述汇聚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指示灯输出所述位置空间的指引信息。
可见,本设计中,汇聚单元根据力度数据确定可以利用的位置空间,并通过指示灯输出该位置空间的指引信息引导用户去往所述位置空间,有利于提升车厢的利用率,以及提升乘客乘车的秩序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中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检测车辆是否从站点发出;
所述汇聚单元当检测出所述车辆从站点发出时,根据当前的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参考人流密度;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与目标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图像数据,所述历史图像数据为所述车辆停靠所述目标站点时所述摄像头采集的车辆闸门处的图像数据;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图像数据预测与当前时间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参考人流密度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可见,本设计中,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摄像头获取图像数据既能预防不良乘客的偷盗等行为,还能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情况下获取人流密度参数,降低了额外的硬件开销,而且,通过对历史图像数据的智能数据学习预测某一站点的下车人数,确定人流密度参数,有利于提升人流密度参数确定的准确性以及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
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所述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中转节点、汇聚单元、服务器和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与所述中转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汇聚单元与所述服务器、所述终端通信连接,如图3所示,该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包括:
S301,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地板设置的多个力传感器采集的力度数据;
S302,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S303,所述汇聚单元获取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
S304,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确定与当前时间以及当前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
S305,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S306,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显示参数;
S307,所述汇聚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根据所述显示参数输出对应车厢的提示信息。
其中,上述S301-S307可参照图2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汇聚单元首先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然后,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最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可见,汇聚单元通过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从而控制终端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提示乘客合理选择上车车厢,有效实现地铁乘客的合理分流,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此外,汇聚单元通过智能学习历史下车记录预测可能的下车人数,有利于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并通过力传感器获取受力参数,根据受力参数以及预测的下车人数确定车厢的人流密度参数,有利于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而且,汇聚单元根据人流密度参数通过终端输出提示信息,有利于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便捷性,以及客流的秩序性。
与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所述物联网智能地铁控制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中转节点、汇聚单元、服务器和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与所述中转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汇聚单元与所述服务器、所述终端通信连接,如图4所示,该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包括:
S401,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中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
S402,所述汇聚单元检测车辆是否从站点发出;
S403,所述汇聚单元当检测出所述车辆从站点发出时,根据当前的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参考人流密度;
S404,所述汇聚单元获取与目标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历史图像数据为所述车辆停靠所述目标站点时所述摄像头采集的车辆闸门处的图像数据。
S405,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图像数据预测与当前时间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
S406,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参考人流密度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S407,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
其中,上述S401-S407可参照图2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汇聚单元首先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然后,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最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可见,汇聚单元通过确定每节车厢的人流密度从而控制终端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提示乘客合理选择上车车厢,有效实现地铁乘客的合理分流,提升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和便捷性。
此外,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摄像头获取图像数据既能预防不良乘客的偷盗等行为,还能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情况下获取人流密度参数,降低了额外的硬件开销,而且,通过对历史图像数据的智能数据学习预测某一站点的下车人数,确定人流密度参数,有利于提升人流密度参数确定的准确性以及地铁控制系统的智能性。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汇聚单元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5A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汇聚单元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汇聚单元500包括:处理单元502和通信单元503。处理单元502用于对汇聚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502用于支持汇聚单元执行图2中的步骤S201至S203、图3中的步骤S301至S307、图4中的步骤S401至S407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503用于支持汇聚单元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例如与中转节点之间的通信。汇聚单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501,用于存储汇聚单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5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5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501可以是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5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一个终端对应一节车厢,在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方面,所述汇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显示参数;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根据所述显示参数输出对应车厢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中转节点为多个中转节点,在所述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i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括物联网终端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i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第j个中转节点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j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j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i,j均为正整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地板设置的多个力传感器采集的力度数据,在所述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预测与当前时间以及当前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当前的位置参数;以及用于以当前的位置参数为查询标识,查询预存的位置与站点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位置参数是否为站点位置;以及用于当所述位置参数为站点位置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预设时段内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以及用于当检测出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时,确定所述力度数据中与当前时间匹配的目标力度数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当处理单元5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5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5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汇聚单元可以为图5B所示的汇聚单元。
参阅图5B所示,该汇聚单元510包括:处理器512、收发器513、存储器511。可选的,汇聚单元510还可以包括总线515。其中,收发器513、处理器512以及存储器511可以通过总线515相互连接;总线515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515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B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图5A或图5B所示的汇聚单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用于汇聚单元的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厢人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终端对应一节车厢,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显示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根据所述显示参数输出对应车厢的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转节点为多个中转节点,所述汇聚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接收第i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括物联网终端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i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第j个中转节点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j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j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i,j均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地板设置的多个力传感器采集的力度数据,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预测与当前时间以及当前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包括:
所述汇聚单元获取当前的位置参数;
所述汇聚单元以当前的位置参数为查询标识,查询预存的位置与站点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位置参数是否为站点位置;
当所述位置参数为站点位置时,所述汇聚单元获取预设时段内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
所述汇聚单元当检测出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时,确定所述力度数据中与当前时间匹配的目标力度数据;
所述汇聚单元根据所述目标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6.一种汇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单元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聚单元,其特征在于,一个终端对应一节车厢,在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控制至少一个终端输出提示信息方面,所述汇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显示参数;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根据所述显示参数输出对应车厢的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汇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转节点为多个中转节点,在所述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至少一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i个中转节点发送的携带有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括物联网终端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i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以及第j个中转节点发送给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的携带有第j个车厢标识的上报数据,所述第i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j个中转节点与所述汇聚单元的距离,i,j均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汇聚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数据为车厢地板设置的多个力传感器采集的力度数据,在所述根据所述上报数据确定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历史下车记录预测与当前时间以及当前站点匹配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下车人数以及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中的人流密度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汇聚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当前的位置参数;以及用于以当前的位置参数为查询标识,查询预存的位置与站点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位置参数是否为站点位置;以及用于当所述位置参数为站点位置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预设时段内的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以及用于当检测出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运行状态由静态转为动态时,确定所述力度数据中与当前时间匹配的目标力度数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力度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节车厢的受力参数。
CN201710573348.3A 2017-07-14 2017-07-14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7521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3348.3A CN107521525B (zh) 2017-07-14 2017-07-14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PCT/CN2017/100563 WO2019010783A1 (zh) 2017-07-14 2017-09-05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3348.3A CN107521525B (zh) 2017-07-14 2017-07-14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1525A true CN107521525A (zh) 2017-12-29
CN107521525B CN107521525B (zh) 2019-08-23

Family

ID=60749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3348.3A Active CN107521525B (zh) 2017-07-14 2017-07-14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1525B (zh)
WO (1) WO201901078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8534A (ja) * 2000-05-22 2001-1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交通機関利用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01445122A (zh) * 2008-12-25 2009-06-0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监控与紧急疏散系统
CN105564462A (zh) * 2014-10-16 2016-05-11 西安景行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乘客分流辅助系统
CN106218672A (zh) * 2016-08-08 2016-12-1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轨道交通运行车辆载客程度显示装置
CN106379379A (zh) * 2016-10-09 2017-02-0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下车时间的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404A (zh) * 2010-11-02 2012-05-16 上海直真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地铁应急管理系统
CN103547501B (zh) * 2011-06-23 2015-07-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N106203550B (zh) * 2016-07-06 2019-03-12 中南大学 地铁站台客流诱导方法、系统及其部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8534A (ja) * 2000-05-22 2001-1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交通機関利用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01445122A (zh) * 2008-12-25 2009-06-0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监控与紧急疏散系统
CN105564462A (zh) * 2014-10-16 2016-05-11 西安景行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乘客分流辅助系统
CN106218672A (zh) * 2016-08-08 2016-12-1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轨道交通运行车辆载客程度显示装置
CN106379379A (zh) * 2016-10-09 2017-02-0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下车时间的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里奇,刘嵩主编: "《现代通信网概论》", 1 September 2013, 天津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1525B (zh) 2019-08-23
WO2019010783A1 (zh)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4722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灯管理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汇聚单元
CN10669673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17344B (zh) 一种充电桩自动鉴权方法
CN102789695B (zh) 一种车联网停车管理接入系统和车联网停车管理系统
CN106853778A (zh) 用于发现evse的pd的方法和装置以及secc的操作方法
CN106033901A (zh) 一种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5652124A (zh) 一种基于Labview的汽车电池管理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0113378A (zh) 车辆认证方法及其装置
CN109765895A (zh) 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方法、装置、无人驾驶车辆及存储介质
CN205239173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智能排队系统
CN110223523A (zh) 基于lora技术的低功耗地磁车辆检测器及其休眠唤醒方法
CN106786856A (zh) 充电站对电动车辆故障诊断和记录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CN109398351A (zh) 泊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03248688B (zh) 车载智能终端的接入控制方法
CN108198409A (zh) 智能驾驶汽车的远程调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2870609U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信息处理系统
CN107645706A (zh)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3581223B (zh) 车载业务信息的处理系统、方法和车载通信装置
CN107521525A (zh) 信息控制方法及设备
CN207505154U (zh) 物联网道闸对讲系统
CN104298179B (zh) 智能开关、智能控制网络及智能控制方法
CN108859815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系统
CN108717787A (zh) 一种基于Zigbee模块的车辆交通事故应急系统
CN107548019A (zh) 无线传感网络中网络信标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Xu et al. Intelligent roadside unit deployment in vehicular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