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7351B -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7351B
CN107517351B CN201710978011.0A CN201710978011A CN107517351B CN 107517351 B CN107517351 B CN 107517351B CN 201710978011 A CN201710978011 A CN 201710978011A CN 107517351 B CN107517351 B CN 107517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photo
target
subunit
phot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80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7351A (zh
Inventor
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780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7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7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7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7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7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包括: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判断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其中,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所述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如果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就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从而提升照片的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当用户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将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在实践中发现,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没有掌握摄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以在拍照时并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切换为夜景模式才能拍出好的照片,导致用户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还使用非夜景模式(如普通模式)进行拍照时,容易使拍出来的照片噪点多、画质模糊,降低照片的拍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能够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进而提升照片的拍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判断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其中,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所述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
如果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
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所述若干张照片合并成目标照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所述若干张照片合并成目标照片,包括:
获取所述若干张照片;
选取所述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
确定所述若干张照片中除所述初始照片之外的剩余照片为补充照片;
识别所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
提取所述初始照片中所述噪点的位置的图像;
获取所述补充照片中与所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判断所述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噪点,如果不存在,从所述补充照片中提取所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
将所述初始照片中所述噪点的位置的图像替换为所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取目标照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获得目标照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输入的手势;
判断所述手势与所述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是否相匹配,如果相匹配,开启所述社交应用;
检测在所述用户设备上输入的用户指纹,所述用户指纹是针对目标联系人进行设置的;
根据所述用户指纹,查询所述社交应用是否包括所述目标联系人,如果包括,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包括:
检测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
如果检测出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是否为wifi网络;
如果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wifi网络,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
如果所述目标联系人接收所述目标照片,发送所述目标照片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若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不是wifi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是否为移动网络;
如果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移动网络,检测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当前的剩余流量值;
检测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所需要的发送流量值;
判断所述发送流量值是否小于所述剩余流量值;
如果所述发送流量值小于所述剩余流量值,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
如果所述目标联系人接收所述目标照片,发送所述目标照片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其中,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所述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时,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之后,控制所述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
合并单元,用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所述若干张照片合并成目标照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合并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若干张照片;
选取子单元,用于选取所述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
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若干张照片中除所述初始照片之外的剩余照片为补充照片;
识别子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
第一提取子单元,用于提取所述初始照片中所述噪点的位置的图像;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补充照片中与所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噪点;
第二提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相对应的位置不存在噪点时,从所述补充照片中提取所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
替换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初始照片中所述噪点的位置的图像替换为所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取目标照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替换子单元获取所述目标照片之后,获取在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输入的手势;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手势与所述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是否相匹配;
开启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手势与所述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相匹配之后,开启所述社交应用;
指纹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用户设备上输入的用户指纹,所述用户指纹是针对目标联系人进行设置的;
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指纹,查询所述社交应用是否包括所述目标联系人;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查询单元查询所述社交应用包括所述目标联系人时,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第一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查询单元查询出所述社交应用包括所述目标联系人时,检测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
第二子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子单元检测出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时,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是否为wifi网络;
第三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子单元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wifi网络时,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
第四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子单元询问出所述目标联系人接收所述目标照片时,发送所述目标照片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发送单元还包括:
第五子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子单元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不是wifi网络时,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是否为移动网络;
第六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五子单元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移动网络时,检测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当前的剩余流量值;以及,检测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所需要的发送流量值;
第七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发送流量值是否小于所述剩余流量值,如果所述发送流量值小于所述剩余流量值,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如果所述目标联系人接收所述目标照片,发送所述目标照片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机在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通过判断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来确定是否要切换相机的拍照模式为夜景模式,如果判断出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就将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使用户更加方便智能的进行拍照,从而提升照片的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能够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以提升照片的拍摄效果。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适用于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摄影手表、摄影眼镜、数码照相机等各类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各类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 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8操作系统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该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电子设备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其安装的相机(即相机APP)进行图像预览时,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即ISO值)。
102、电子设备判断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03;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其中,上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可以是大于1600的任意一个值,本发明不做限定。
103、电子设备将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可以是风景模式、人像模式、动态模式、微距模式、全景模式、夜景模式等,本发明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相机根据相机预览的图像中的感光度值的大小自动切换相机的拍照模式,例如,在晚上用手机进行拍照时,打开手机中的相机,手机就开始检测预览的图像中的即时感光度,当确定检测到的预览的图像中的即时感光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感光度阈值,相机就自动切换到夜景模式进行拍照。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方便了普通用户的使用,提升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中,相机可以是数码照相机,也可以是车载记录仪上的相机,或者是马路上限速拍照的相机,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2所示,该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电子设备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其安装的相机(即相机APP)进行图像预览时,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即ISO值);其中,上述即时感光度是随着拍摄的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当拍摄的环境光线变化时,预览的图像的感光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202、电子设备判断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3~步骤207;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其中,上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可以是大于1600的任意一个值,本发明不做限定。
203、电子设备将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可以是风景模式、人像模式、动态模式、微距模式、全景模式、夜景模式等,本发明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相机根据相机预览的图像中的感光度大小自动切换相机的拍照模式,举例来说,当相机是位于马路上的限速拍照仪上时,在阴雨天或者是晚上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相机就会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
204、电子设备控制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中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其中,若干张至少为两张,可以是3张,也可以是6张,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205、电子设备选取上述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并确定上述若干张照片中除初始照片之外的剩余照片为补充照片。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初始照片可以是相机连续拍摄的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举例来说,如果选择若干张照片中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那若干张照片中除第一张照片之外的照片都是补充照片。
206、电子设备识别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并提取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的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可以在照片的任意位置,相机识别出噪点的具体位置,并获取到噪点所处的位置处的图像。
207、电子设备获取补充照片中与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并判断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噪点,如果否,执行步骤208;如果是,结束本流程。
208、电子设备从补充照片中提取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将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的图像替换为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取目标照片。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的目标照片可以直接在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的屏幕上显示出来,以供用户进行欣赏。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避免了因用户不清楚切换夜景模式的具体时间而导致的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还使用普通模式进行拍照的情况,提升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2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连续拍摄的若干张照片合并成一张照片,降低了照片的噪点,使照片画质变得清晰,进而提高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3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中,相机可以是数码照相机,也可以是车载记录仪上的相机,或者是马路上限速拍照的相机,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3所示,该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电子设备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其安装的相机(即相机APP)进行图像预览时,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即ISO值);其中,上述即时感光度是随着拍摄的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拍摄的环境光线变化时,预览的图像的感光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302、电子设备判断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3~步骤307;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其中,上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可以是大于1600的任意一个值,本发明不做限定。
303、电子设备将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304、电子设备控制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
305、电子设备选取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并确定若干张照片中除初始照片之外的剩余照片为补充照片。
306、电子设备识别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并提取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的图像。
307、电子设备获取补充照片中与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并判断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噪点,如果否,执行步骤308~步骤310;如果是,结束本流程。
308、电子设备从补充照片中提取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将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的图像替换为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取目标照片。
309、电子设备获取在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输入的手势。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机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用户在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以点击或滑动输入的手势。
310、电子设备判断上述手势与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是否相匹配,如果是,执行步骤311~步骤313;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311、电子设备开启该社交应用。
312、电子设备检测在用户设备上输入的用户指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机在开启该社交应用之后,可以启动用户设备上的指纹检测功能,并利用启动的指纹检测功能来检测用户在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输入的针对目标联系人的用户指纹。举例来说,用户输入的针对目标联系人的指纹可以为食指的指纹,也可以是中指的指纹,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313、电子设备查询社交应用是否包括目标联系人,如果是,执行步骤314;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314、电子设备检测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如果是,执行步骤315;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观察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的屏幕上有没有出现接入网络的标识符来确定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
315、电子设备判断用户设备接入的网络是否为wifi网络,如果是,执行步骤316;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316、电子设备询问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目标照片,如果是,发送目标照片给目标联系人。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避免了因用户不清楚切换夜景模式的具体时间而导致的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还使用普通模式进行拍照的情况,提升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3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连续拍摄的若干张照片合并成一张照片,降低了照片的噪点,使照片画质变得清晰,进而提高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3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获取噪点低、画质清晰的照片后,通过指纹检测出目标联系人,将照片发送给目标联系人,提高了用户发送照片的速度,使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及时的与朋友分享好的照片。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4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中,相机可以是数码照相机,也可以是车载记录仪上的相机,或者是马路上限速拍照的相机,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4所示,该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电子设备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其安装的相机(即相机APP)进行图像预览时,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即ISO值);其中,上述即时感光度是随着拍摄的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拍摄的环境光线变化时,预览的图像的感光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402、电子设备判断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403~步骤407;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其中,上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可以是大于1600的任意一个值,本发明不做限定。
403、电子设备将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404、电子设备控制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
405、电子设备选取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并确定若干张照片中除初始照片之外的剩余照片为补充照片。
406、电子设备识别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并提取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的图像。
407、电子设备获取补充照片中与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并判断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噪点,如果否,执行步骤408~步骤410;如果是,结束本流程。
408、电子设备从补充照片中提取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将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的图像替换为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取目标照片。
409、电子设备获取在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输入的手势。
410、电子设备判断上述手势与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是否相匹配,如果是,执行步骤411~步骤413;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411、电子设备开启该社交应用,检测在用户设备上输入的用户指纹。
412、电子设备查询该社交应用是否包括目标联系人,如果是,执行步骤413;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413、电子设备检测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如果是,执行步骤414;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观察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的屏幕上有没有出现接入网络的标识符来确定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
414、电子设备判断用户设备接入的网络是否为wifi网络,如果是,执行步骤415;如果否,执行步骤416。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的屏幕上出现了wifi的标识符,那么用户设备接入的网络就是wifi网络。
415、电子设备询问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目标照片,如果是,发送目标照片给目标联系人。
本发明实施例中,询问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时,可以通过发送短信询问,也可以通过发送语音询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416、电子设备判断接入的网络是否为移动网络,如果是,执行步骤417~步骤418;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417、电子设备检测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当前的剩余流量值,以及,检测将目标照片发送给目标联系人所需要的发送流量值。
418、电子设备判断发送流量值是否小于剩余流量值,如果是,执行步骤415;如果否,结束本流程。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避免了因用户不清楚切换夜景模式的具体时间而导致的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还使用普通模式进行拍照的情况,提升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4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连续拍摄的若干张照片合并成一张照片,降低了照片的噪点,使照片画质变得清晰,进而提高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4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相机在获取噪点低、画质清晰的照片后,通过指纹检测出目标联系人,将照片发送给目标联系人,提高了用户发送照片的速度,使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及时的与朋友分享好的照片。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501,用于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第一判断单元502,用于判断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其中,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
切换单元503,用于在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时,将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方便了普通用户的使用,提升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是由图5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5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相比较,图6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还可以包括:
控制单元504,用于在切换单元503将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之后,控制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
合并单元505,用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若干张照片合并成目标照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6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中,合并单元505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5051,用于获取若干张照片。
选取子单元5052,用于选取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
确定子单元5053,用于确定若干张照片中除初始照片之外的剩余照片为补充照片。
识别子单元5054,用于识别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
第一提取子单元5055,用于提取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的图像。
第二获取子单元5056,用于获取补充照片中与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判断子单元5057,用于判断上述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噪点。
第二提取子单元5058,用于在判断子单元5057判断出上述相对应的位置不存在噪点时,从确定子单元5053确定出的补充照片中提取上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
替换子单元5059,用于将识别子单元5054识别出的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的图像替换为第二提取子单元5058提取到的上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取目标照片。
可见,实施图6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避免了因用户不清楚切换夜景模式的具体时间而导致的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还使用普通模式进行拍照的情况,提升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6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连续拍摄的若干张照片合并成一张照片,降低了照片的噪点,使照片画质变得清晰,进而提高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是由图6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6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相比较,图7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506,用于在替换子单元5059获取目标照片之后,获取在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输入的手势。
第二判断单元507,用于判断上述手势与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是否相匹配。
开启单元508,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507判断出上述手势与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相匹配之后,开启该社交应用。
指纹检测单元509,用于检测在用户设备上输入的用户指纹,用户指纹是针对目标联系人进行设置的。
查询单元510,用于查询社交应用是否包括目标联系人。
发送单元511,用于在查询单元510查询出该社交应用包括目标联系人时,将目标照片发送给目标联系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7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中,发送单元511可以包括:
第一子单元5111,用于在查询单元510查询出该社交应用包括目标联系人时,检测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
第二子单元5112,用于第一子单元5111检测出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时,判断接入的网络是否为wifi网络。
第三子单元5113,用于在所述第二子单元5112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wifi网络时,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
第四子单元5114,用于在第三子单元5113询问出目标联系人接收目标照片时,发送目标照片给目标联系人。
可见,实施图7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避免了因用户不清楚切换夜景模式的具体时间而导致的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还使用普通模式进行拍照的情况,提升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7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连续拍摄的若干张照片合并成一张照片,降低了照片的噪点,使照片画质变得清晰,进而提高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7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获取噪点低、画质清晰的照片后,通过指纹检测出目标联系人,将照片发送给目标联系人,提高了用户发送照片的速度,使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及时的与朋友分享好的照片。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是由图7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在图8所示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中,发送单元511还可以包括:
第五子单元5115,用于第二子单元5112判断出接入的网络不是wifi网络时,判断接入的网络是否为移动网络。
第六子单元5116,用于在第五子单元5115判断出接入的网络为移动网络时,检测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当前的剩余流量值;以及,检测将目标照片发送给目标联系人所需要的发送流量值。
第七子单元5117,用于判断发送流量值是否小于剩余流量值,如果发送流量值小于剩余流量值,询问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目标照片;如果目标联系人接收目标照片,发送目标照片给目标联系人。
可见,实施图8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拍照时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避免了因用户不清楚切换夜景模式的具体时间而导致的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还使用普通模式进行拍照的情况,提升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8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自动切换为夜景模式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连续拍摄的若干张照片合并成一张照片,降低了照片的噪点,使照片画质变得清晰,进而提高了照片的拍摄效果。
此外,实施图8所描述的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使相机在获取噪点低、画质清晰的照片后,通过指纹检测出目标联系人,将照片发送给目标联系人,提高了用户发送照片的速度,使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及时的与朋友分享好的照片。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901。
与存储器901耦合的处理器902。
其中,处理器902调用存储器9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图1~图4任意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图4任意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判断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其中,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所述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
如果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所述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
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所述若干张照片合并成目标照片;
所述获取目标照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输入的手势;
判断所述手势与所述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是否相匹配,如果相匹配,开启所述社交应用;
检测在所述用户设备上输入的用户指纹,所述用户指纹是针对目标联系人进行设置的;
根据所述用户指纹,查询所述社交应用是否包括所述目标联系人,如果包括,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所述若干张照片合并成目标照片,包括:
获取所述若干张照片;
选取所述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
确定所述若干张照片中除所述初始照片之外的剩余照片为补充照片;
识别所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
提取所述初始照片中所述噪点的位置的图像;
获取所述补充照片中与所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判断所述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噪点,如果不存在,从所述补充照片中提取所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
将所述初始照片中所述噪点的位置的图像替换为所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取目标照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包括:
检测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
如果检测出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是否为wifi网络;
如果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wifi网络,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
如果所述目标联系人接收所述目标照片,发送所述目标照片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不是wifi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是否为移动网络;
如果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移动网络,检测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当前的剩余流量值;
检测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所需要的发送流量值;
判断所述发送流量值是否小于所述剩余流量值;
如果所述发送流量值小于所述剩余流量值,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
如果所述目标联系人接收所述目标照片,发送所述目标照片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5.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相机进行图像预览时,获取相机的即时感光度;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其中,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是根据所述相机在夜景模式下拍照时的参考感光度值来确定的;
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相机的即时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机预设的感光度阈值时,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相机的拍照模式切换为夜景模式之后,控制所述相机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
合并单元,用于利用多帧合成算法将所述若干张照片合并成目标照片;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获取所述目标照片之后,获取在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上输入的手势;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手势与所述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是否相匹配;
开启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手势与所述用户设备安装的某一社交应用设置的开启手势相匹配之后,开启所述社交应用;
指纹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用户设备上输入的用户指纹,所述用户指纹是针对目标联系人进行设置的;
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指纹,查询所述社交应用是否包括所述目标联系人;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查询单元查询出所述社交应用包括所述目标联系人时,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若干张照片;
选取子单元,用于选取所述若干张照片中的任意一张照片作为初始照片;
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若干张照片中除所述初始照片之外的剩余照片为补充照片;
识别子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
第一提取子单元,用于提取所述初始照片中所述噪点的位置的图像;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补充照片中与所述初始照片中噪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相对应的位置是否存在噪点;
第二提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相对应的位置不存在噪点时,从所述补充照片中提取所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
替换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初始照片中所述噪点的位置的图像替换为所述相对应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取目标照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第一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查询单元查询出所述社交应用包括所述目标联系人时,检测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是否接入网络;
第二子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子单元检测出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接入网络时,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是否为wifi网络;
第三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子单元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wifi网络时,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
第四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子单元询问出所述目标联系人接收所述目标照片时,发送所述目标照片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包括:
第五子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子单元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不是wifi网络时,判断所述接入的网络是否为移动网络;
第六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五子单元判断出所述接入的网络为移动网络时,检测所述相机所在的用户设备当前的剩余流量值;以及,检测将所述目标照片发送给所述目标联系人所需要的发送流量值;
第七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发送流量值是否小于所述剩余流量值,如果所述发送流量值小于所述剩余流量值,询问所述目标联系人是否接收所述目标照片;如果所述目标联系人接收所述目标照片,发送所述目标照片给所述目标联系人。
CN201710978011.0A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7517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8011.0A CN107517351B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8011.0A CN107517351B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7351A CN107517351A (zh) 2017-12-26
CN107517351B true CN107517351B (zh) 2020-03-24

Family

ID=60727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8011.0A Active CN107517351B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17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9041A (zh) * 2018-08-22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场景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10941B (zh) * 2018-12-11 2021-08-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6711B (zh) * 2019-06-13 2021-07-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542573A (zh) * 2020-04-14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804449A (zh) * 2020-12-30 2021-05-14 深圳市慧眼视讯电子有限公司 摄像头图像采集模式的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99580B (zh) * 2022-08-15 2023-09-19 珠海视熙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式融合的智能取景方法、装置及摄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7398A1 (en) * 2009-06-10 2010-12-16 Ola Thorn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ash-based photography
CN103841324A (zh) * 2014-02-20 2014-06-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4793742B (zh) * 2015-04-09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预览方法及装置
CN106454077B (zh) * 2016-09-26 2021-02-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和终端
CN107105165A (zh) * 2017-05-24 2017-08-29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147851B (zh) * 2017-05-31 2019-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7351A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7351B (zh)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RU2651240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фотографий
JP4930302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991285B2 (en) Using a captured background image for taking a photograph
JP6117446B2 (ja) リアルタイム・ビデオの提供方法、リアルタイム・ビデオの提供装置、サーバ、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9774776B2 (en) Video recording device and camera function control program
CN105763812B (zh) 智能拍照方法及装置
CN111491102B (zh) 拍照场景的检测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1793183B1 (ko) 촬영 파라미터 설정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CN111416940A (zh) 拍摄参数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20223969A1 (en) Device for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images of objects, in particular digital binoculars, digital camera or digital video camera
JP4910584B2 (ja) 撮像装置、携帯電話、撮像制御方法、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CN104486542A (zh) 一种触发拍照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65599A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10604B (zh) 文档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566746B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1669495B (zh) 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017137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13700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KR20080109519A (ko) 영상 촬영 장치 및 촬영 방법
JP6396798B2 (ja) 推薦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5525140A (zh) 手势识别方法、手势识别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13120B (zh)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7872622B (zh) 一种近距离成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8648925B2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for reproducing captured image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