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7244A -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7244A
CN107497244A CN201710914905.3A CN201710914905A CN107497244A CN 107497244 A CN107497244 A CN 107497244A CN 201710914905 A CN201710914905 A CN 201710914905A CN 107497244 A CN107497244 A CN 107497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ing unit
emission
control equipment
separator
ro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149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7244B (zh
Inventor
田静思
李爱权
徐萍
王金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Zhong L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Zhong L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Zhong L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Zhong L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149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7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7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7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7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7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0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 B01D2259/402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using two be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吸附箱主体,所述吸附箱主体包括第一吸附单元和第二吸附单元,两者互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附单元的前端;以及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的前端以及后端,并且交错间隔安装,通入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一吸附单元至所述隔离件后形成循环,并进入所述第二吸附单元。本发明具有两个独立且不同吸附方式的吸附单元共同配合工作。在第一吸附单元,通过在其两个端面交错间隔地设置隔离件,能够形成循环风道,使废气强制进行循环流动,提高废气的吸附率。同时,废气经过第一吸附单元后,接触到第二吸附单元的竖向格栅,再次进行过滤,极大提升了装置的净化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吸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程度日趋严峻,废气处理问题成为工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有机废气,其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可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永久性病变,且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
有机废气的处理是指用多种技术措施,通过不同的途径减少石油损耗、减少有机溶剂用量或排气净化以消除污染。其中排期净化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治理途径,目前有机废气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冷凝回收法、吸附法、生物法、液体吸收法和直接燃烧法等。
吸附法因其成本低,净化效率高等特性被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吸附法所涉及的核心材料——活性炭材料,是经过加工处理得到的无定形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对气体、溶液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及胶体颗粒等都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活性炭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剂,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吸附表面结构特性和表面化学性能所决定的。
目前常用的吸附法工作机制就是将有机废气由排气风机送入吸附床内,有机废气在吸附床被吸附剂吸附,从而净化废气,当吸附饱和后,吸附剂脱附再生。但这种方式由于工艺简单,且吸附剂吸附速度与废气的输入速度不成比例,导致废气净化率低,且净化不彻底,就直接排入大气。因此目前常用的吸附装置只能适用于一些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处理实例。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废气处理决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具有两个吸附单 元,且能将废气循环吸收,提高净化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具有外部的壳体以及由所述壳体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部结构包括第一吸附单元,第一吸附单元包括隔离部件,设置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前端,所述第一吸附单元的前端面设置有进风端;以及第二吸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的后端,气体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经所述隔离部件后形成气流路径,然后进入所述第二吸附单元。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吸附单元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偶数个承载件,每一层高度对应的两个所述承载件组合使用以放置水平吸附部件,所述水平吸附部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离部件包括第一隔离件、第二隔离件和第三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前端面,所述第三隔离件设置于所述后端面,且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之间形成的间隔段。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吸附单元包括竖直吸附部件,所述竖直吸附部件竖直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本装置结构还包括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包括排风管道和出风口,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附单元的顶端;以及,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口、废气风机和变径风管,所述废气风机与所述进风口连接,同时通过所述变径风管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的进风端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门组件,所述门组件的侧边设置有锁定部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定部件包括外杆件、内杆件、连接杆以及固定件,所述连接杆和固定件均分别与所述外杆件和内杆件相连接,形成一个几何可变体,所述锁定部件在外力作用下形状能够发生变化,所述锁定部件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定部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压紧并关闭门组件,并形成自锁,其具有如下过程,
盖合门组件,向内侧推动所述外杆件的外端,此时所述外杆件通过所述连 接杆将所述内杆件向内推动;
当所述内杆件的外端接触到门组件,所述固定件与外杆件的连接点以及连接杆两端的两个连接点,此三点尚未共线,同时,所述锁定部件开始受到门组件反向形成的阻力作用;
继续推动所述外杆件,所述门组件发生形变,锁定部件各杆件之间的联动仍能够继续,直至上述三点共线,阻力达到最大值;
继续推动所述外杆件直至所述外杆件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点接触到所述固定件,联动终止,自锁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两个独立且不同吸附方式的吸附单元共同配合工作。在第一吸附单元,通过在其两个端面交错间隔地设置隔离件,能够形成循环风道,使废气强制进行循环流动,提高废气的吸附率。同时,废气经过第一吸附单元后,接触到第二吸附单元的竖向格栅,再次进行过滤,极大提升了装置的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进风端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排风端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第一吸附单元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二中所述的门式结构抽屉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框式结构抽屉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三中所述的第二吸附单元正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三中所述的格栅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三中所述的条板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四中所述的隔离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五中所述的锁定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2~17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五中所述的锁定部件作用路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六中所述的锁扣组件和定位组件分布图。
图19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六中所述的旋转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六中所述的固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六中所述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六中所述的按压件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六中所述的卡件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施例六中所述的锁扣组件和定位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2、3,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具有外 部的壳体M以及由所述壳体M形成的容置空间N。主体结构包括第一吸附单元100和第二吸附单元200。具体的,参照图1,整个装置的外壳M为四棱柱箱体结构,棱边以及棱边之间设置有支撑骨架。较佳的,棱边骨架采用角钢焊接形成,水平方向两平行棱边之间的支撑采用方管,方管既起到骨架的支撑作用,也能起到隔断的作用。骨架的其他空挡位置全部用薄钢板封堵,形成一个除两个通风端以外的密闭的容置空间N,薄钢板外缘经加工折板后焊接于各个骨架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单元100与第二吸附单元200紧密连接,互相连通。其中,第一吸附单元100位于装置的前端位置,而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前端面102设置有进风端,用于连接进风组件400。第二吸附单元200位于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后端,其上端连接排风端,用于连接排风组件300。如图1、2所示,进风组件400包括进风口401、废气风机402和变径风管403,废气风机402与进风口401连接,同时通过变径风管403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的进风端相连通。如图1、3所示,排风组件300,包括排风管道301和出风口302,排风管道301与出风口302衔接并与吸附箱主体100的顶部连接,出风口302通过排风管道501与第二吸附单元200形成连通。如上所述,箱体的各组平行棱边之间设置有方管支撑,可以隔断形成单元边界。两个吸附单元的外侧各安装一个门组件106,门组件106采用的是单扇平开门,且其中一个单扇平开门上设置有锁定部件500,锁定部件500的作用就是关闭和锁扣单扇平开门,保证在无人为的外界因素下无法自然打开。
锁定部件500关闭单扇平开门后,装置的外壳M内部形成自然的通风通道。气体被从废气风机402从进风口401吸收引进,经过变径风管403流经进风端,从而进入第一吸附单元100,并进行第一级的吸附过程。在内部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形成气流通道,同时进入到第二吸附单元200,进行第二级吸附过程。经过第二级吸附处理之后的气体由顶部的排风端进入排风管道301,最终从出风口302排出装置,完成处理,进入大气。
参照图4、5、6,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吸附单元100内部具有水平吸附部件104。本发明的整体装置包括外部的壳体M以及由所述壳体M形成的容置空间N,内部包括第一吸附单元100和第二吸附单元200。第一吸附单元100设置于第二吸附 单元200的前端,并且互相连接,内部连通。
整个装置的外壳M为四棱柱箱体结构,棱边以及棱边之间设置有支撑骨架。较佳的,棱边骨架采用角钢焊接形成,水平方向两平行棱边之间的支撑采用方管,方管既起到骨架的支撑作用,也能起到隔断的作用。具体的,如图1所示,箱体的所有棱边均采用角钢,相交之处采用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在水平方向的两条棱边之间(如图1中箱体的侧段)设置有若干根竖直安装的方管。方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条平行的角钢焊接,且互相平行,形成若干个隔断。第一吸附单元100的横向范畴为两个隔断对应的空间。
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前端面102设置有进风端,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前端面102与进风端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的空间为进风箱107,参照图4,作为废气进入第一吸附单元100的过渡空间。进风端设置在进风箱107的前端。第一吸附单元100设置于进风箱107的后端,且与之相连通。如上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的横向范围为两个隔断对应的空间。具体的,在进风箱107后端方向的连续三个竖直方管上,等距、等高设置有偶数个承载件103(此处以6个作为示例),承载件103作为横担梁的作用焊接在箱体两侧。每一层高度对应的两个承载件103组合搭配使用,放置水平吸附部件104,也即每个水平吸附部件104的两端均对应搁置在承载件103上面。水平吸附部件104与承载件103的连接并非固定连接,仅为搁置,水平吸附部件104可任意取出。
水平吸附部件104的结构为抽屉结构,且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分别为门式结构和框式结构。如图5所示,门式结构的抽屉四周的矩形框架为槽钢104a焊接而成,上表面铺设铁丝网104b,铁丝网104b其中一条长边安装两个合页104c,合页104c与槽钢104a框架的一条长边连接,可翻转。铁丝网104b另一边设置一个插销104d。抽屉下表面由铁丝网104b与槽钢104a的下表面焊接而成,不可翻转。门式结构抽屉整体放置于第一吸附单元100的承载件103上面,可以翻转并打开上表面铁丝网104b,直接放入填料。
框式结构的抽屉的外框结构不同于门式结构的四面焊接,如图6所示,框式结构的其中三边由槽钢104a焊接而成,留一条长边作为放料口,上表面铺设铁丝网104b,且铁丝网104b的三条边与各边对应槽钢104a的上表面进行焊接,铁丝网104b不能转动,所留一边与窄钢板条焊接形成。下表面的安装方式同上表面相同。框式结构抽屉整体放置于第一吸附单元100的承载件103上 面,可以从预留的侧面放料口,直接塞入填料,然后从旁边塞入棉花,进行单边封堵。
第一吸附单元100中的两个隔断对应的箱体空间可按需求安放门式结构或框式结构这两种抽屉。如图4所示,两个箱体均等距设置6个独立抽屉(共计12个),且两边对应高度的抽屉通过承载件103整齐对接,因此两个箱体前后贯通,废气在任意两层抽屉的夹层通风道中自由流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单元100具有两个隔断的箱体空间,对应设置有两纵列水平吸附部件104,每个纵列设有6个独立抽屉。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本实施例中的列举说明所限制,本发明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创造力的前提下调整第一吸附单元100中隔断箱体的数量,以及每个隔断纵列中水平吸附部件104的数量。较佳的,在第一吸附单元100前端的进风箱107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筛板,以作为整体装置在进行吸附前的初步过滤。
参照图7、8、9,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第一吸附单元100的水平吸附部件104为横向结构,填料横向填充,而第二吸附单元200采用的是竖直吸附部件201,箱体内部设置竖向结构,填料为竖向填充。
如图7所示,第一吸附单元100与第二吸附单元200在壳体M的四周边缘处紧密相连,且内部互相连通,共处于一个容置空间N内,第二吸附单元200位于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后端。第二吸附单元200采用的是竖直吸附部件201,箱体内部设置竖向结构。竖直吸附部件201的结构采用的是格栅形式。格栅是采用水平和竖直的正交条板201a对插而成。具体的,如图9所示,所用的条板201a为长条薄钢板,条板201a的其中一侧等距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切口201a-1,且切口201a-1的长度为条板201a宽度的一半,切口201a-1的宽度为条板201a的厚度。将两组条板201a按照横、竖两个方向在切口201a-1处相对嵌入,卡箍严实。条板201a一边进行折边,起到稳固作用,防止填料脱落。如图8所示,所用条板201a纵横双向等数、等距排列,内部形成104mm*104mm的格子,单向各计18个,格栅共计324个正四边形格子。整个格栅在第二吸附单元200内部放置的时候,紧贴底板和其中一侧的方管,且格栅边缘处与方管的点焊连接,增强稳定性。剩余两边与顶板及另一侧墙板存在空隙,剩余边缝隙使用钢板封堵。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附单元200为竖向结构,仅设置了一个竖直吸附部件201,采用格栅形式,使用时将填料填放于格栅的格子内部。同时,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均使用了相同数量的条板201a,形成104mm*104mm规格的格子。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本实施例中的列举说明所限制,本发明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创造力的前提下调整切口201a-1的间距,从而控制每个格子的规格大小。同样,本发明中对插组装的条板201a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斜向对插,也可以不采用水平和竖直两向对插的方式,此类情况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0,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方式主要解决了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内部形成的气流通道以及两个单元的吸附方式问题。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第一吸附单元100,其设置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前端。第一吸附单元100内部具有隔离部件101,且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前端面102设置有进风端;本发明主体结构还包括第二吸附单元200,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后端,气体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经所述隔离部件101后形成气流路径,然后进入所述第二吸附单元2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前端面102和后端面105均设置了交错间隔的隔离部件101。隔离部件101是安装在两个邻层的水平吸附部件104的外端,并形成封堵,采用的是薄钢板(原则上能够封堵气流,并便于安装的材料都可以使用,本实施例仅以薄钢板举例说明,但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隔离部件101包括第一隔离件101a、第二隔离件101b和第三隔离件101c。第一隔离件101a和第二隔离件101b间隔设置于前端面102,第三隔离件101c设置于后端面105,且对应设置于第一隔离件101a和第二隔离件101b之间形成的间隔段。具体的,第一隔离件101a设置于前端面102的上下两个末端处,中间空留部分再间隔设置第二隔离件101b,保证废气能够顺利由一个隔断空间进入邻近一个隔断空间的后端。同时,在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后端面105间隔安装第三隔离件101c,其安装形式也是间隔设置,但与前端面102呈交错安装,对应设置于第一隔离件101a和第二隔离件101b之间形成的间隔段。在功能上可以顺利封堵由前端面102的通风道进入到下一个隔断空间的废气,使其在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后端面105终止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此废气处理装置所设计的风道对废气的流通起到循环流 动,二次吸附的作用,气流路径如图10箭头所示,吸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级吸附处理:废气由进风箱107通过非隔离部件101封堵通道进入第一吸附单元100的抽屉夹层间。由于前方通道被交错的堵风板200a封堵,无法流通,强制经由上下相邻层抽屉进行过滤,再从邻层通道排放到第二吸附单元200内,实现一个小循环,完成第一级吸附处理。
第二级吸附处理:废气通过第一吸附单元100进入第二吸附单元200。已经净化过一级的废气接触到竖直吸附部件201的栅格再次进行过滤,最终排出第二吸附单元200,完成第二级吸附处理。
参照图11~17,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该实施方式主要解决了锁定部件500的锁定方式。如图11所示,其结构包括外杆件501、内杆件502、连接杆503以及固定件504。且两两之间通过铰链505进行连接。其中,外杆件501与固定件504以铰一505a-1连接,外杆件501与连接杆503以铰二505a-2连接,内杆件502与连接杆503以铰三505a-3连接,内杆件502与固定件504以铰四505a-4连接。整体结构通过固定件504被铆接在单扇平开门临边的方管外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504具有上下两片,平行设置,中间留有足够空隙以安置受力杆件。固定件504的其中一端弯折后与方管通过铆钉进行连接。固定件504的另一端预留两个孔洞以设置铰链505,同时外杆件501和内杆件502的一端分别与固定件504铰接,可以绕轴转动。其中外杆件501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把手501a,用以施加外力进行开关控制。内杆件502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压头502a,用以自锁时压紧单扇平开门的外边缘,实现上锁。外杆件501和内杆件502的中间位置分别留孔,设置铰链505,并与连接杆503的两端进行铰接。由此实现了各杆件之间的相互联动。
具体的,将整个锁定部件500打开,如图12所示,也即顺时针牵拉把手501a,外杆件501绕铰一505a-1被牵拉至最大弧度。关闭单扇平开门,逆时针推动外杆件501的把手501a,如图13所示,由于其通过铰二505a-2连接了连接杆503,因此,推动连接杆503的一端发生运动。若联动过程以无限缓慢运动来分析,连接杆503由于只有两端受力,且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为二力构件,两端受其轴向力作用,因此,其另一端受到轴向力的作用时也顺势通过铰三505a-3压迫内杆件502发生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处于图14位置时,内杆件502 的压头502a正好接触到门103的外侧,此时,铰一505a-1、铰二505a-2和铰三505a-3作为三点,将要处于共线状态(尚未三点共线)。假设整个体系内的所有构件均为刚体,不发生任何形变,则如图14所示的状态下,再推动把手501a,将不会产生任何运动。但实际而言,若再次给把手501a施加外力,体系构件,尤其是门103,将会产生一定形变,导致压头502a仍有位移空间,因此联动继续进行,连接杆503随同铰二505a-2和铰三505a-3继续产生位移,同时,压头502a对门103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图15所示的状态时(图15所示的状态为:铰一505a-1、铰二505a-2和铰三505a-3三点共线),为体系稳定性的临界点,此时压头502a对门103的压力达到最大值。当继续施加外力,内杆件502将呈反向转动的趋势,做顺时针转动,并且压头502a对门103的压力也逐渐变小,若无各杆件本身的空间阻碍,理想状态下将出现图16的状态。由图可见内杆件502以及压头502a的运动趋势。但实际情况是:当连接杆503的边缘接触到固定件504时,如图17,固定件504阻碍其继续位移,运动将不再产生。若门103对压头502a具有向外的力(对应图17垂直向下的力),铰三505a-3将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铰二505a-2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但由于固定件504的阻碍,铰二505a-2不会向上运动,因此对压头502a具有向下的力无法使得结构产生联动效果,自此,整体装置形成自锁。除非反向拉动把手501a顺时针转动,带动铰二505a-2向下,脱离自锁状态,可打开门103(也即开门的方式)。
参照图18~24,为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的第六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五个实施例的是:所述门组件106的一扇门采用锁定部件500,而另一扇单扇平开门采用的是锁扣组件600和定位组件700组合。锁扣组件600设置在门组件106上,包括旋转件601和固位件602,旋转件601设置在门组件106的外部,固位件602设置在门组件106的内部。其中,旋转件601包括凸块601a、手柄601b、连接杆601c和第四弹性件601d,手柄601b设置在门组件106的外侧,通过手柄601b使旋转件601旋转,连接杆601c设置在门组件106的内侧,且固定连接手柄601b和凸块601a,当手柄601b旋转时,连接杆601c和凸块601a随着手柄601b旋转。例如:手柄601b在门组件106的外侧旋转90°,与手柄601b相固定连接的连接杆601c随之旋转90°,因为凸块601a与连接杆601c固定相连接,所以凸块601a也随之旋转90°。需要说明的是,凸块601a 包括长边和短边,且长边和短边以平滑的曲面相连接,长边和短边相互垂直,即,若手柄601b的初始状态下,凸块601a是以长边抵住固位件602,此时门组件106锁紧,当旋转手柄601b使凸块601a的长边离开固位件602,即在本实施例中,凸块601a的长边离开固位件602需要旋转的角度为90°,所以,旋转手柄601b至相对原始位置90°时,门组件106打开。第四弹性件601d套设于连接杆601c,其一端与手柄601b相连接,另一端抵触至固定板602a的端面。
较佳的,固位件602包括固定板602a和定位块602b,固定板602a为“L”型,其一端套设于旋转件601的连接杆601c上,另一端设有定位孔602a-1,定位块602b穿过定位孔602a-1与固定板602a相连接。参照图8,固定板602a还设有中间槽,中间槽设置在固定板602a的中央,且中心对称,在中间槽上还设有抵住块602a-2,抵住块602a-2凸出在中间槽的表面。其中,定位块602b与固定板602a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603,第一弹性件603可以是弹簧,可以是网状中空可压缩塑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03优选为弹簧。第一弹性件603一端抵触在固定板602a上另一端抵触至定位块602b的凸起端,通过第一弹性件603可使定位块602b在被压缩后复位。
优选的,在门组件106内部设有凹槽,凹槽与定位块602b相配合。例如,当手柄601b处于初始状态时,凸块601a的长边抵住定位块602b,使得凹槽与定位块602b卡住配合,且此时门组件106锁紧。当旋转手柄601b至相对其初始位置90°的位置的时候,凸块601a的长边离开定位块602b,此时,定位块602b由于第一弹性件603而被复位(因为第一弹性件603从压缩状态变为原始状态,将其具有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力势能,使得定位块602b复位),复位后的定位块602b不再与凸块601a产生相对作用力,所以此时凸块601a和定位块602b之间不接触,即使在凸块601a的长边离开定位块602b后,凸块601a仍与定位块602b接触,但两者之间没有作用力产生,那么凹槽与定位块602b就不会相互卡住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与锁扣组件600配合的还有定位组件700,通过定位组件700可将锁扣组件600进一步锁定并定位。锁扣组件600通过旋转手柄601b使得凸块601a与凹槽相互卡住配合,实现锁定,再通过旋转手柄601b使得凸块601a与凹槽相互分离,实现分开。但是这个在锁定时,必须要有外力扣住手柄601b,使其位置固定在原始的那个位置。针对于这个缺陷,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定位组件700。定位组件700包括按压件701和卡件702,卡件702一端设有穿透孔702a,另一端设有倾斜面s,按压件701通过穿透孔702a套设于卡件702。在本实施例中,手柄601b包括第二凹槽601b-2,第二凹槽601b-2设置在门组件106的外侧,且第二凹槽601b-2与卡件702相配合。按压件701包括挡板701a、连接柱701b和复位块701c,挡板701a的直径大于穿透孔702a的直径,与手柄601b设置在同侧,连接柱701b连接挡板701a和复位块701c,其呈圆台状,且与挡板701a连接处的直径大于与复位块701c连接处的直径,始终保持穿透孔702a的边缘与连接柱701b的表面相接触。复位块701c的直径大于穿透孔702a的直径,设置在卡件702的另一侧,与挡板701a所在面相对立,其下端设有第三弹性件701c-1,通过第三弹性件701c-1使复位块701c复位,并带动按压件701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原始状态时,卡件702与第二凹槽601b-2相互配合,且此时手柄601b处于初始状态(即竖直状态),凸块601a的长边抵住定位块602b,使得凹槽与定位块602b卡住配合,且此时门组件106锁紧。按下按压件701,连接柱701b在穿透孔702a中向下运动,因为连接柱701b向下运动时,其直径越来越大,会带动卡件702向下移动,卡件702与第二凹槽601b-2不再配合,卡件702从第二凹槽601b-2处脱落,此时手柄601b因为第四弹性件601d而被弹起,并且在按压件701按下去后,在第三弹性件701c-1的带动下,便立即复位。手柄601b被弹出后,旋转手柄601b至相对其初始位置90°的位置的时候,凸块601a的长边离开定位块602b,此时,定位块602b由于第一弹性件603而被复位,复位后的定位块602b不再与凸块601a产生相对作用力,那么凹槽与定位块602b就不会相互卡住配合,门组件106解锁。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卡件702还包括方形孔702b,方形孔702b中设有第二弹性件702b-1,在此种优选方式中,第二弹性件702b-1可以弹簧,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压件,这里优选的是具有弹性的压件。第二弹性件702b-1的一端与方形孔702b的内侧端面相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
当需要再次锁紧门组件106时,旋转手柄601b使其回到初始位置,即竖直状态,手柄601b下按,此时固位件602与卡件702相接触,抵住块602a-2与方形孔702b两者互相配合前,会带动卡件702微微向下移动一点,便于手 柄601b下按。手柄601b沿着卡件702的倾斜面s下移,直至卡件702卡合到第二凹槽601b-2内,且抵住块602a-2与方形孔702b相互配合,门组件106关上并锁定。
应理解的是,该申请不限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明的或在图中例示的细节或方法。还应理解的是,本文中所采用的措辞和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的。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具有外部的壳体(M)以及由所述壳体(M)形成的容置空间(N),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吸附单元(100),包括隔离部件(101),设置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前端,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前端面(102)设置有进风端;
第二吸附单元(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后端,气体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经所述隔离部件(101)后形成气流路径,然后进入所述第二吸附单元(2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偶数个承载件(103),每一层高度对应的两个所述承载件(103)组合使用以放置水平吸附部件(104),所述水平吸附部件(10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N)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01)包括第一隔离件(101a)、第二隔离件(101b)和第三隔离件(101c),所述第一隔离件(101a)和第二隔离件(101b)间隔设置于所述前端面(102),所述第三隔离件(101c)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的后端面(105),且所述第三隔离件(101c)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件(101a)和第二隔离件(101b)之间形成的间隔段。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单元(200)包括竖直吸附部件(201),所述竖直吸附部件(201)竖直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N)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风组件(300),包括排风管道(301)和出风口(302),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附单元(200)的顶端。
6.如权利要求1~3或5任一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组件(400),包括进风口(401)、废气风机(402)和变径风管(403),所述废气风机(402)与所述进风口(401)连接,同时通过所述变径风管(403)与所述第一吸附单元(100)的进风端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M)上设置有门组件(106),所述门组件(106)侧边设置有锁定部件(50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500)包括外杆件(501)、内杆件(502)、连接杆(503)以及固定件(504),所述连接杆(503)和固定件(504)均分别与所述外杆件(501)和内杆件(502)相连接,形成一个几何可变体,所述锁定部件(500)在外力作用下形状能够发生变化,所述锁定部件(500)通过所述固定件(504)固定在所述壳体(M)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50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压紧并关闭门组件(106),并形成自锁,其具有如下过程,
盖合门组件(106),向内侧推动所述外杆件(501)的外端,此时所述外杆件(501)通过所述连接杆(503)将所述内杆件(502)向内推动;
当所述内杆件(502)的外端接触到门组件(106),所述固定件(504)与外杆件(501)的连接点以及连接杆(503)两端的两个连接点,此三点尚未共线,同时,所述锁定部件(500)开始受到门组件(106)反向形成的阻力作用;
继续推动所述外杆件(501),所述门组件(106)发生形变,锁定部件(500)各杆件之间的联动仍能够继续,直至上述三点共线,阻力达到最大值;
继续推动所述外杆件(501)直至所述外杆件(501)与所述连接杆(503)的连接点接触到所述固定件(504),联动终止,自锁形成。
CN201710914905.3A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107497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4905.3A CN107497244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4905.3A CN107497244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7244A true CN107497244A (zh) 2017-12-22
CN107497244B CN107497244B (zh) 2023-12-01

Family

ID=60699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4905.3A Active CN107497244B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724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7091A (en) * 1955-07-18 1958-06-25 Wilmot Breeden Ltd Door fastenings
CN2548519Y (zh) * 2002-05-17 2003-05-07 广州南沙澳美发金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便携装拆式手柄
US20120058017A1 (en) * 2009-03-02 2012-03-08 J-Power EnTech Inc. Adsorption tower of dry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CN204017627U (zh) * 2014-08-25 2014-12-17 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光再生活性炭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CN204485504U (zh) * 2015-03-10 2015-07-22 张卫东 喷涂废气治理装置
CN204871134U (zh) * 2015-07-09 2015-12-1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关节且具有折叠关节的儿童推车
CN105457481A (zh) * 2015-12-31 2016-04-06 南京诺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组合式废气过滤箱
CN207307539U (zh) * 2017-09-30 2018-05-04 常州中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7091A (en) * 1955-07-18 1958-06-25 Wilmot Breeden Ltd Door fastenings
CN2548519Y (zh) * 2002-05-17 2003-05-07 广州南沙澳美发金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便携装拆式手柄
US20120058017A1 (en) * 2009-03-02 2012-03-08 J-Power EnTech Inc. Adsorption tower of dry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CN204017627U (zh) * 2014-08-25 2014-12-17 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光再生活性炭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CN204485504U (zh) * 2015-03-10 2015-07-22 张卫东 喷涂废气治理装置
CN204871134U (zh) * 2015-07-09 2015-12-1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关节且具有折叠关节的儿童推车
CN105457481A (zh) * 2015-12-31 2016-04-06 南京诺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组合式废气过滤箱
CN207307539U (zh) * 2017-09-30 2018-05-04 常州中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7244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56618U (zh) 一种工业冷却塔消雾装置
CN205598855U (zh) 一种改进的复合除尘设备
CN105757874A (zh) 教室用新风净化系统
CN204593588U (zh) 一种新风换气机装置
CN207307539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206980357U (zh) 一种环保除雾除尘一体装置
CN102927600B (zh) 一种油烟机的出风罩
CN107497244A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106051855A (zh) 一种组合式油烟处理装置
CN202361550U (zh) 空气加湿器
CN206701005U (zh) 一种新型的自除尘网络柜
CN207778669U (zh) 一种机房降温除尘系统
CN206207659U (zh) 一种家用新风机
CN205886545U (zh) 一种卧式酸雾净化装置
CN206572661U (zh) 一种两级立管蒸发冷却制取冷风的装置
CN212746668U (zh) 一种建筑用暖通节能设备
CN108043149A (zh) 一种环保型喷淋式空气净化系统
CN207395091U (zh) 一种民用太阳能通风器
CN207299237U (zh) 一种加湿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8392461U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板材压塑成型装置
CN206000610U (zh) 一种环保减噪排气管
CN205717704U (zh) 新风机
CN205855085U (zh) 垃圾站降尘除臭系统
CN104534565A (zh) 一种新风换气机系统
CN205412530U (zh) 工矿用净化消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