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4538A - 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4538A
CN107484538A CN201710953821.0A CN201710953821A CN107484538A CN 107484538 A CN107484538 A CN 107484538A CN 201710953821 A CN201710953821 A CN 201710953821A CN 107484538 A CN107484538 A CN 107484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
tree peony
ridge
moutan bark
produ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38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芬
韩金龙
陈晖�
单成钢
倪大鹏
王宪昌
刘喜民
朱彦伟
张教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o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o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o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o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109538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45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4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4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该方法首先田间起弧形垄,垄上种植牡丹苗,垄下种植玉米,按照3行玉米间作3行牡丹,垄下玉米/豆科牧草轮作设计。本发明起弧形垄防止牡丹内涝烂根,在7‑8月份利用玉米遮光降温,防止夏季高温天气灼伤叶片,保证了叶片生理活性、生命周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延长了光合作用时间;利用收割玉米后闲时种植牧草,豆科牧草还田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氮肥含量。

Description

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属于中药材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后得到牡丹皮。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因此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大,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甘肃、陕西、山东、贵州等地均有种植。
山东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菏泽地区牡丹皮生产存在以下问题:(1)处于黄河故道平原地区,雨季容易积水,造成烂根;(2)化肥过度施用,尤其是氮肥的过多施用,容易造成牡丹枝叶的徒长,而根部生长不足;(3)当温度超过28℃,光照强度超过6万勒克斯的夏季时,阳光容易灼伤牡丹叶片,影响牡丹光合作用,制约根部光合产物的积累。因此,牡丹皮的产量较低,正常收获(不包括烂根的牡丹)的牡丹皮产量平均在100g/株左右。
目前也有套种生产牡丹皮的。现有的套种方法,如林地里种植牡丹,树木生长高大影响了牡丹的光照,可见光少,当光照小于1万勒克斯时,仅能维持牡丹的生命力,造成牡丹叶片薄,光合作用微弱,严重影响牡丹生长。还有牡丹与棉花间作的,棉花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分布广,在土壤中形成强大的吸收网,与牡丹根部争夺空间和肥料,不利于牡丹根部生长。因此,研发一种经济实用的牡丹皮的生产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该方法首先起弧形垄,垄上种植牡丹苗;垄下轮作种植玉米和豆科牧草。本发明起弧形垄防止牡丹内涝烂根,在7-8月份利用玉米遮光降温,防止夏季高温天气灼伤叶片,保证了叶片生理活性、生命周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延长了光合作用时间;利用收割玉米后闲时种植牧草,豆科牧草还田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氮肥含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
1)田间设计
起垄:田间起弧形垄,垄宽1.1±0.1米,垄高30±1cm(最高点),平均25±1cm;垄上用于种植牡丹(药用);垄下用于种植玉米;
玉米与牡丹间作设计:按照3行玉米间作3行牡丹;玉米行距60±5cm,牡丹行距45±3cm;牡丹—玉米间距40±2cm;牡丹中间行种植于垄的顶点;
垄下玉米/豆科牧草轮作设计:在玉米收获后轮作种植豆科牧草,在下一季玉米播种前,将豆科牧草直接还田,为玉米提供有机质和氮元素。
2)田间管理
在第1年前茬作物收获后,松土起弧形垄;于9月下旬垄上基施有机肥后覆膜(优选黑地膜),然后移栽牡丹苗,有机肥的施用量为:1亩地施用2±0.2吨有机肥;然后垄下播种豆科牧草,以条播为主,行距30±5cm,豆科牧草与牡丹苗间距40±2cm;
于第2年5月中旬或下旬播种玉米,于第3-4年5月中旬播种玉米,玉米播种前将豆科牧草直接还田,收获玉米后,再轮作种植豆科牧草;
3)换种
待牡丹皮和玉米均收获后,再次种植牡丹时,在种植玉米处起垄换种牡丹。
本发明豆科牧草为苜蓿、三叶草等。
本发明种植的玉米生育期为100-125天,如郑单958等。
本发明种植的药用牡丹品种为凤丹等。
进一步的,所述牡丹苗移栽后2-3年,收获牡丹皮,在此过程中不施化肥,不追施有机肥(仅基施有机肥),牡丹一般不需要打农药;玉米种植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打农药,不施化肥和有机肥,依靠豆科牧草还田的固氮作用及产生的有机质即可维持玉米的肥料需求。
本发明的玉米播种和收获,豆科牧草播种和收获,以及牡丹皮收获全部都可以采用机械化设备。
上述优质有机肥优选申请号2017102498034(发明名称为:一种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pH值为7.0-7.5),其制作方法如下:
1、原料预处理: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用菌菌渣包(即,活体食用菌菌渣),破袋去膜,粉碎,备用;粒径不大于4厘米,颗粒含水量为25~30%;将杀虫组分(丁香和/或山核桃外果皮和/或臭椿叶)粉碎,备用;粒径不大于0.3厘米,含水量不大于12%;
2、原料混合:将活体食用菌菌渣、麦麸、凹凸棒土、磷酸二氢钾、尿素、石灰倒入搅拌机混合均匀;
3、固化造粒:混匀后导入物理固化成型造粒机,造粒,粒径1.5厘米左右,造粒温度不得高于50℃,密度不低于1.0g/m3
4、计量装袋。
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食用菌菌渣85~90、麦麸3~5、杀虫组分3~5、凹凸棒土3~5、磷酸二氢钾0.5~1、尿素0.5~1、石灰1~2。
该肥料直接利用活体食用菌菌渣免发酵,在确保各种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保持和提高菌渣中菌丝体活性,提高有机肥质量,增强有机肥生物活性功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本发明的原理是:玉米株高2.5米左右;苜蓿株高0.5米左右;2年药用牡丹苗高度在0.25米左右,牡丹3年株高可达0.40米左右,4-5年可以达到0.70米左右,加垄高再增长0.25米左右。在非玉米种植期(豆科牧草种植期和农闲期),此期间对牡丹不形成遮光。本发明采用的玉米生育期为100-125天。在5月中下旬播种玉米,经过苗期、拔节期,进入穗期后玉米植株继续生长,逐步可以形成有效遮光(以郑单958为例,如果5月22日播种玉米,7月10日玉米高度为0.90米左右,可对3年牡丹形成有效遮光;如5月12日播种玉米,7月10日玉米高度为1.10米左右,可对4-5年牡丹形成有效遮光);然后继续生长至最高株高2.5米左右,因此本发明可以在7-8月份的炎热夏季,对牡丹进行非常有效地遮光降温,防止牡丹叶片的灼伤。由于第4-5年牡丹较高,本发明将玉米播种期提前至5月中旬,可以实现对牡丹进行有效遮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田地中起弧形垄
田地中起弧形垄,便于排水,防止了内涝,避免了雨水浸泡烂根的问题;同时起垄后土层深厚,根系生长空间充足,利于牡丹根部生长;
2)间作种植玉米
间作种植玉米,可以在7-8月份对牡丹进行遮光降温,防止夏季高温天气灼伤叶片,保证了叶片生理活性、生命周期,提高光合性能,延长了光合作用时间;9月中下旬收割玉米,解除牡丹遮光,形成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牡丹干物质积累,提高牡丹皮产量。
3)玉米轮作种植豆科牧草
利用收割玉米后闲时种植豆科牧草,豆科牧草还田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氮肥含量(根部有根瘤,具固氮能力),节省了肥料施用。
4)不需要对牡丹进行打药
垄上种植牡丹,不积水,覆膜(尤其是黑地膜)抑制杂草生长,垄下通过种植玉米、豆科牧草也抑制了杂草生长,因此不需要额外的除草工作。
通过间作种植玉米(牧草),以及玉米、牡丹换种的方式,可以起到克服重茬、阻断牡丹病虫害传播(如土壤传播、水流传播、气流传播、昆虫传播等)的目的。同时在夏季利用玉米的遮光作用以及起垄排水,降低了牡丹在夏季的高温高湿,抑制了高温高湿导致真菌、细菌病害发生迅速、大面积扩散的问题。因此,采用本发明的间作方式,牡丹一般不需要施用农药。
5)增产效果良好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亩产4-5年生牡丹皮干品重500-800kg(相比一般牡丹田亩产400kg左右牡丹皮,本发明提高产量25%以上),且大大节省了肥料、农药的施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起垄,牡丹与玉米间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起垄,且玉米与牡丹间作的实际种植图(实验组);
图3为对照组起垄种植牡丹的实际种植图(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中来进一步说明其效果。实施例中的有机肥采用申请号2017102498034(发明名称为:一种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
实施例1
1)田间设计
起垄:如图1所示,田间起弧形垄,垄宽1.1米,垄高30cm(最高点),平均25cm;垄上用于种植牡丹苗;垄下用于种植玉米;
玉米与牡丹间作设计:如图1-2所示,按照3行玉米间作3行牡丹;玉米行距60cm,牡丹行距45cm,株距35cm;牡丹—玉米间距40cm;牡丹中间行种植于垄的顶点;
垄下玉米/豆科牧草轮作设计:在玉米收获后轮作种植豆科牧草,在下一季玉米播种前,将豆科牧草直接还田,为玉米提供有机质和氮元素。
本实施例豆科牧草采用苜蓿。
2)田间管理
在第1年前茬作物收获后,松土起弧形垄;于9月下旬垄上基施有机肥后覆膜,然后移栽牡丹苗(2年牡丹苗,品种:凤丹,四年生牡丹皮),有机肥的施用量为:1亩地施用2吨有机肥;然后垄下播种苜蓿,以条播为主,行距30cm;苜蓿与牡丹间距40cm;
于第2年5月下旬播种玉米(品种:郑单958),玉米播种前将苜蓿直接还田;9月份下旬收获玉米,再轮作种植苜蓿;于第3年5月中旬播种玉米,玉米播种前将苜蓿直接还田;于第3年9月收获牡丹皮和玉米;
牡丹移栽后2年,收获牡丹皮,在此过程中不施化肥,不追施有机肥(仅基施有机肥),牡丹不需要打农药;玉米种植过程中不需要打农药,不施化肥和有机肥,依靠苜蓿还田大固氮作用及产生的有机质即可维持玉米的肥料需求。
3)换种
待牡丹皮和玉米均收获后,再次种植牡丹时,在种植玉米处起垄换种牡丹。
实验例:
2015-2017年在山东省菏泽市选择连续3年来持续种植药用牡丹的地块进行试验,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者相邻种植。实验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案起垄进行牡丹—玉米(苜蓿)间作,对照组仅起垄种植牡丹,不间作种植玉米(苜蓿)。牡丹采用四年生牡丹皮(牡丹品种:凤丹),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实验组(如图2):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设计,在2015收获药用牡丹凤丹后,松土起弧形垄(垄宽1.1米,垄高30cm,平均25cm,两垄间距1.8m);于9月下旬垄上基施有机肥2吨/亩后覆膜,然后移栽牡丹苗;然后垄下播种苜蓿,以条播为主,行距30cm,苜蓿与牡丹苗间距40cm;于2016年5月22日播种玉米,玉米播种前将苜蓿直接还田;2016年9月下旬收获玉米后,再轮作种植苜蓿;于第2017年5月12日播种玉米,玉米播种前将苜蓿直接还田;管理措施同实施例1。2017年9月下旬全部收获玉米和牡丹皮。
对照组(如图3):在2015年收获药用牡丹凤丹后,松土起弧形垄(垄宽1.1米,垄高30cm,平均25cm,两垄间距0.3m);于9月下旬垄上基施有机肥2吨/亩后覆膜,然后移栽牡丹苗,牡丹苗行距45cm,株距35cm,牡丹中间行种植于垄的顶点。除了进行必要的病虫害防治(同现有技术)外,其余管理措施同实施例1。于2017年9月下旬收获牡丹皮。
实验于2016-2017年连续2年测定实验组的玉米株数、单株干重、出籽率、水分含量和产量,结果如表2所示。于2017年9月10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牡丹主茎粗、主茎高、分支数、叶绿素含量,2017年9月下旬待地上部枯萎将根挖起,去泥、须根,晒干后测定株丹皮重、丹皮酚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并于牡丹移栽前的2015年和收获后的2017年,统计实验田的实验组(玉米土壤和牡丹土壤混合后测定)和对照组的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碱解氮N、速效磷、速效钾、pH),结果如表3所示。
表1牡丹指标变化(2017年)
如表1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牡丹与玉米间作方式,相比对照组,其主茎粗、主茎高、分支数、叶绿素含量、株丹皮重、丹皮酚含量指标均明显提高,其中株丹皮干重增长27.1%,丹皮酚含量提高4.9%。
表2玉米(品种:郑单958)产量数据(2016-2017年)
如表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牡丹与玉米间作方式,2017年比2016年玉米株数略有下降,从而引起产量略有下降,其余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表3试验地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牡丹与玉米间作方式,由于苜蓿还田以及间作种植玉米的作用,实验田的有机质、碱解氮N、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明显提高,提高率分别为6.7%、9.6%、13.3%和7.0%。
同时从本发明的图2和图3可以看出:对照组由于没有间作种植玉米,其杂草生长比较明显,尤其是垄底杂草丛生。

Claims (8)

1.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
1)田间设计
起垄:田间起弧形垄,垄宽1.1±0.1米,垄高30±1cm,平均25±1cm;垄上用于种植牡丹;垄下用于种植玉米;
玉米与牡丹间作设计:按照3行玉米间作3行牡丹设计;玉米行距60±5cm,牡丹行距45±3cm;牡丹—玉米间距40±2cm;
垄下玉米/豆科牧草轮作设计:在玉米收获后轮作种植豆科牧草,在下一季玉米播种前,将豆科牧草直接还田;
2)田间管理
在第1年前茬作物收获后,松土起步骤1)所述的弧形垄;于9月下旬垄上基施有机肥后覆膜,然后移栽牡丹苗;然后垄下播种豆科牧草,豆科牧草与牡丹苗间距40±2cm;
于第2年5月中旬或下旬播种玉米,于第3-4年5月中旬播种玉米,玉米播种前将豆科牧草直接还田,收获玉米后,再轮作种植豆科牧草;
3)换种
待牡丹皮和玉米均收获后,再次种植牡丹时,在种植玉米处起垄换种牡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豆科牧草为苜蓿或者三叶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种植的玉米生育期为100-125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牡丹中间行种植于垄的顶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的有机肥为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施用量为:1亩地施用2±0.2吨有机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的豆科牧草播种方式为条播,行距30±5cm。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牡丹苗移栽后2-3年收获牡丹皮,在此过程中不施化肥,不追施有机肥,不需要打农药。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玉米种植过程中不需要打农药,不施化肥和有机肥。
CN201710953821.0A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74845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3821.0A CN107484538A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3821.0A CN107484538A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4538A true CN107484538A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5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3821.0A Pending CN107484538A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45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9707A (zh) * 2018-08-27 2018-12-28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一种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9519A (zh) * 2010-07-20 2010-11-24 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牡丹的种植方法
CN105230333A (zh) * 2015-11-23 2016-01-13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藏红花—水稻、牡丹和青菜轮作种植技术
CN105284409A (zh) * 2015-12-02 2016-02-03 云南希尔康种植有限公司 银杏林下套种油用牡丹的方法
CN105993526A (zh) * 2016-06-03 2016-10-12 临沂真源观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欧杂种榛与油用牡丹的套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9519A (zh) * 2010-07-20 2010-11-24 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牡丹的种植方法
CN105230333A (zh) * 2015-11-23 2016-01-13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藏红花—水稻、牡丹和青菜轮作种植技术
CN105284409A (zh) * 2015-12-02 2016-02-03 云南希尔康种植有限公司 银杏林下套种油用牡丹的方法
CN105993526A (zh) * 2016-06-03 2016-10-12 临沂真源观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欧杂种榛与油用牡丹的套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玉环、李爱民: "药用牡丹规范化栽培技术", 《特种经济动植物》 *
李英华: "牡丹农作物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新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9707A (zh) * 2018-08-27 2018-12-28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一种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05191654A (zh)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3416192A (zh) 一种元胡的种植方法
CN101779570B (zh) “草莓-水稻”两熟制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CN105993264B (zh) 一种伊犁河谷新垦坡耕地防止土壤侵蚀的耕作模式
CN108157115B (zh) 一种干旱沙区油用紫斑牡丹复合种植方法
CN114158437A (zh) 一种甘蓝型双低油菜的高效栽培方法及其在盐碱地中的应用
CN106941907A (zh)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免耕种植冬油菜的方法
CN105052518A (zh) 毛黄堇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7188657A (zh)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CN104885721A (zh) 一种牛蒡与白术的套栽方法
CN111631094B (zh) 一种旱地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方法
CN113243260A (zh) 一种紫苏与魔芋混作的栽培方法
CN109121932B (zh) 一种在茶树下交替套种大球盖菇和白芨的种植方法
CN106550760A (zh) 一种玉米地套种柴胡的方法
CN103650876B (zh) 渭北旱塬苹果‑红豆草立体配置标准化生产方法
CN110612868A (zh) 一种有机草莓的种植方法
CN1754424A (zh) 一种五指毛桃规范化产业化种子繁殖的种植方法
CN106069062B (zh) 一种高寒地区脱毒马铃薯栽培方法
CN112470830B (zh) 一种菊科植物苍术的种子繁殖技术
CN104838881A (zh) 一种月见草的种植方法
CN107484538A (zh) 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
CN114847068A (zh) 一种柴胡轮作套种高效种植技术
CN107242002A (zh) 白及大田栽培生长期管理方法
CN114145199A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田菁-小麦高效轮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