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4195A - 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4195A
CN107484195A CN201710891584.XA CN201710891584A CN107484195A CN 107484195 A CN107484195 A CN 107484195A CN 201710891584 A CN201710891584 A CN 201710891584A CN 107484195 A CN107484195 A CN 107484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ata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915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915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4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4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419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数据传输天线,再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确定与其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天线,使原本相互干扰的两种或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分别选用不同的目标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避免不同数据传输模式之间的干扰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如今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获取的重要工具。由于现有的终端能够同时兼容的通信频段越来越多,导致某些通信频段之间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例如,无线局域网(WiFi,Wireless Fidelity)的频段为2402兆赫兹至2484兆赫兹,长期演进(TDD-LTE,Time Division Duplexing Long Term Evolution)的频段可以为2300赫兹至2400兆赫兹,即WiFi的频段与TDD-LTE的频段之间较为接近,容易在使用WiFi或者使用TDD-LTE时,对另外一种数据传输模式造成干扰。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当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同时工作时,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避免当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同时工作时,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第一目标天线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第二目标天线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通过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数据传输天线,再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确定与其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天线,使原本相互干扰的两种或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分别选用不同的目标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避免当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同时工作时,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之类的其它便携式设备。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并非便携式通信设备,而是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台式计算机。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描述了包括显示器和触摸敏感表面的终端。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控制杆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物理用户接口设备。
终端支持各种应用程序,例如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绘图应用程序、演示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站创建应用程序、盘刻录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收发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照片管理应用程序、数码相机应用程序、数字摄影机应用程序、web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以在终端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诸如触摸敏感表面的至少一个公共物理用户接口设备。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和/或相应应用程序内调整和/或改变触摸敏感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以及终端上显示的相应信息。这样,终端的公共物理架构(例如,触摸敏感表面)可以支持具有对用户而言直观且透明的用户界面的各种应用程序。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所示选择天线的方法可包括:
S110: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在步骤S110中,当前业务数据流可以通过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当下传输当前业务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模式,即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当前数据流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时,可以通过确定数据传输端口的流量信息来确定是以何种数据传输模式对当前数据流进行传输。
以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包括WiFi数据传输模式和数据流量传输模式为例,假设当前业务数据流是通过WiFi数据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的,则确定WiFi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可能。
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可以为2402兆赫兹(MHz)至2484兆赫兹(MHz),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可以为2300赫兹至2400兆赫兹,则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之间较为接近,即存在相互干扰的可能。
再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可以为2.402兆赫兹(MHz)至2484兆赫兹(MHz),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可以为2500兆赫兹(MHz)至2570兆赫兹(MHz),则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最高频率点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最高频率点之间仅相差16兆赫兹,即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之间仍然存在相互干扰的可能。
至于何时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场景:
场景1:
当前业务数据流可被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进行传输,若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之间的频段接近或存在共同频率点,则触发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场景2:
当前业务数据流可被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进行传输,若传输当前业务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模式从预设数据传输模式切换至另外一个数据传输模式,且与其他数据传输模式之间存在干扰,则触发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S120: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在步骤S120中,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可以使用不同的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复用其他数据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目标天线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稳定性,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后,禁止其他数据传输模式同时使用第一目标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可以选用至少两根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以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包括天线L1与天线L2进行举例说明,若天线L1接收信号强度最强大于天线L2,则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天线L1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S130: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在步骤S130中,为了起到降低干扰的目的,第二目标天线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隔离度可通过检测某一天线发射信号,再通过另一天线接收的信号与该发射天线信号的比值来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隔离度可用于描述第一目标天线与第二目标天线之间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即隔离度越大则表示产生干扰的可能性越小。
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天线与其他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可以通过设置两者之间的方向性或者拉开两者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第一目标天线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第二目标天线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通过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数据传输天线,再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确定与其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天线,使原本相互干扰的两种或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分别选用不同的目标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避免当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同时工作时,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2所示选择天线的方法可包括:
S210: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在步骤S210中,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第一数据传输模为当下传输所述当前业务数据流的数据传输模式,即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可能。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步骤S210具体可以包括: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进行传输的数据流,则将WiFi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以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包括WiFi传输模式和数据传输模式为例,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若当前业务数据流通过WiFi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则将WiFi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步骤S210具体可以包括: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长期演进LTE数据流,则将LTE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以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包括无线局域网传输模式和LTE数据传输模式为例,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若当前业务数据流通过LTE数据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则将LTE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S220: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在步骤S120中,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可以使用不同的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复用其他数据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目标天线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WiFi传输模式,则步骤S220具体可以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根据所述段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WiFi天线;将所述目标WiFi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以终端包括连三个WiFi天线为例,例如,第一WiFi天线可以工作在第一频段范围内,第二WiFi天线可以工作在全频段内,第三WiFi天线可以工作在第二频段范围内,其中,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之间不存在相同的频率点。获取与WiFi传输模式对应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若该频段信息指向第一频段范围内的某个频率点或频段范围,则同时指向全频段,此时第一WiFi天线与第二WiFi天线均可作为数据传输天线。为了达到提高数据传输与用户体验的目的,再根据频段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WiFi天线,若第一WiFi天线在该频段内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第二WiFi天线,则将第一WiFi天线识别为第一目标天线,使得当前业务数据流能够以最快的传输效率进行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与WiFi传输模式对应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为终端当前已接入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LTE数据传输模式,则步骤S220具体可以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LTE小区信息;根据所述LTE小区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LTE天线;将所述目标LTE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以终端包括连两个LTE天线为例,例如,第一LTE天线可以工作在第一频段范围内,第二LTE天线可以工作在第二频段内。获取与LTE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LTE小区信息,进而确定终端当前所在的制式与频段进行数据传输,根据LTE小区信息确定当前频段在第一频段内,则第一LTE天线为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LTE天线,将第一LTE天线识别为第一目标天线。
可以理解的是,与LTE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LTE小区信息,为终端当前已接入的LTE小区信息。
在某个区域内,终端能够搜索并接入的LTE小区可以包括多个,至于终端接入多个LTE小区中的哪个LTE小区取决于终端预先设置的接入机制。
S230: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在步骤S230中,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之间频段接近或具有相同的频段,使得当前业务数据流通过第一数据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在进行任何数据流传输时都会对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造成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具体是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信息确定与该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之间存在频段干扰的数据传输模式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且当其他数据传输模式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之间无相同的频段或频点时,可以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频段的最高频点和/或最低频点设置阈值范围,将频段或频点落入该阈值范围内的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在100兆赫兹至2200兆赫兹之间,终端中能够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同时运行的其他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不在上述频段内时,通过对频段在100兆赫兹至2200兆赫兹的最高频点和/或最低频点设置阈值范围,即第一阈值范围90兆赫兹至110兆赫兹,第二阈值范围2100兆赫兹至2300兆赫兹,当有其他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或频点与第一阈值范围或第二阈值范围内的频段或频点相同时,将该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S240: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在步骤S240中,第二目标天线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隔离度可用于描述第一目标天线与第二目标天线之间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即隔离度越大则表示产生干扰的可能性越小。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步骤S240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天线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其中,所述目标隔离度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将所述目标隔离度对应的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二目标天线。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实现的可能,根据所述天线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具体可以是根据天线频段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天线,即查找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预设数据库中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第一目标天线,以及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三者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后,通过预设数据库中的内容可以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由于目标隔离度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因此根据目标隔离度确定第二目标天线能够将第一目标天线与第二目标天线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进而保证了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当前业务数据流时不受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影响,保证了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实现的可能,根据所述天线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具体可以是通过设置预设列表,根据天线频段信息在预设列表中查找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天线,其中,预设列表中第一目标天线、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以及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三者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后,通过预设列表中的内容可以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由于目标隔离度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因此根据目标隔离度确定第二目标天线能够将第一目标天线与第二目标天线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进而保证了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当前业务数据流时不受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影响,保证了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的正常运行。
表1示出了预设列表的一种实现方式,以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WiFi传输模式,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为LTE数据传输模式举例说明。如表1所示,可作为WiFi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有天线W1和天线W2,可作为LTE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有天线L1和天线L2
表1
例如,第一目标天线为L1,第一目标天线L1的天线频段信息为2350MHz至2450MHz,根据天线频段信息从表1所示的预设列表中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包括天线W1和天线W2,根据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为22,则将目标隔离度22对应的天线W2识别为第二目标天线。
再例如,第一目标天线为W1,第一目标天线W1的天线频段信息为2451MHz至2550MHz,根据天线频段信息从表1所示的预设列表中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包括天线L1和天线L2,根据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为24,则将目标隔离度24对应的天线L2识别为第二目标天线。
结合图2和表1,结合以下使用场景对步骤S210至步骤S240进行举例说明。
场景1:
终端连接无线热点收发数据,若无线热点被设置在的频段内与终端LTE网络的频段之间存在相同的频率点,则触发天线选择机制。当用户使用终端进行网页浏览或观看视频时,则确定的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WiFi传输模式,则根据WiFi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的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以为LTE数据传输模式。
假设WiFi传输模式下接收数据能力最强的天线为天线W1,则将天线W1识别为第一目标天线W1。若第一目标天线W1的天线频段信息为2451MHz至2550MHz,则可以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包括天线L1和天线L2。根据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L1、L2)与第一目标天线W1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为24,进而将目标隔离度24对应的天线L2识别为第二目标天线。
当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WiFi传输模式时,终端处理器检测到用户是在使用WiFi传输模式作为主要的数据流量源,此时WiFi传输模式的优先级要大于LTE数据传输模式。即优先分配WiFi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通过比较可用的天线W1和天线W2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假设当手机进入了竖屏模式时,竖屏下是天线W1信号更优,则将天线W1识别为第一目标天线,再根据表1确定LTE数据传输模式的天线L2对天线W1的干扰最小,因此,将天线L2识别为第二目标天线。
假设当手机进入了横屏模式时,横屏下是天线W2的接收信号强度要优于W1,在终端进行接收信号强度比较后,选定天线W2作为第一目标天线,根据表1来比较天线L1和天线L2分别对天线W2的影响情况,即比较天线L1和天线L2分别与天线W2之间的隔离度,由于天线L1与天线W2之间的隔离度最大,因此对于天线W2来说,天线L1对其的影响要小于天线L2,因此,将天线L1识别为第二目标天线。
场景2:
终端接入LTE语音呼叫(VoLTE,Voice over LTE),若此时LTE数据传输模式的频段内与终端WiFi传输模式的频段之间存在相同的频率点,则触发天线选择机制。当用户接入VoLTE呼叫时,则确定的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LTE数据传输模式,则根据LTE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的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以为WiFi传输模式。
假设LTE数据传输模式下接收数据能力最强的天线为天线L1,则将天线L1识别为第一目标天线L1。若第一目标天线L1的天线频段信息为2451MHz至2550MHz,则可以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包括天线W1和天线W2。根据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W1、W2)与第一目标天线L1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为23,进而将目标隔离度23对应的天线W2识别为第二目标天线。
当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LTE数据传输模式时,终端处理器检测到用户是在使用LTE数据传输模式作为主要的数据流量源,此时LTE数据传输模式的优先级要大于WiFi传输模式。即优先分配LTE数据传输模式使用的天线,通过获取当前已接入的LTE小区信息,再根据该LTE小区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LTE天线,即比较可用的天线L1和天线L2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假设在接入LTE小区后,天线L1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天线L2的接收信号强度,则将天线L1识别为第一目标天线,再根据表1确定WiFi传输模式的天线W2天线对天线L1的干扰要小于天线W1,因此,将天线W2识别为第二目标天线。
S250: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在步骤S250中,第一天线为第一目标天线以外且可用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进行数据传输的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信号强度值(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用于描述天线收发信号的能力,也可以用于描述通信链路的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可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可以是多个,通过检测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能够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更优的天线进行初步筛选。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即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的天线中,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
以第一目标天线是天线L1为例,能够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可以包括L2、L3……LN,其中N为正整数。若检测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LX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目标天线L1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第一天线LX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第一目标天线L1切换至第一天线LX,采用第一天线LX进行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用于传输数据的天线从第一目标天线变化为第一天线时,若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与当前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之间存在干扰,则触发第二目标天线的切换操作,即执行步骤S260。
S260: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在步骤S260中,能够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步骤S260具体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其中,所述目标隔离度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将所述目标隔离度对应的天线识别为所述新的第二目标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当执行了步骤S250之后,才执行步骤S260。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260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的步骤与步骤S240选择第二目标天线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相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第一目标天线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第二目标天线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通过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数据传输天线,再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确定与其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天线,使原本相互干扰的两种或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分别选用不同的目标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避免当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同时工作时,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
通过若检测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第一目标天线切换至第一天线,采用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根据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为当前业务数据流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保持当前业务数据传输的优先,同时避免了其他数据传输模式对当前业务数据流传输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用于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具体地,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的终端30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310、第一选择单元320、第二确定单元330以及第二选择单元330。
第一确定单元310,用于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例如,第一确定单元310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310具体用于,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进行传输的数据流,则将WiFi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例如,第一确定单元301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进行传输的数据流,则将WiFi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310具体用于,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长期演进LTE数据流,则将LTE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例如,第一确定单元310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长期演进LTE数据流,则将LTE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第一选择单元3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例如,第一选择单元320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选择单元32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321、第一频段确定单元322以及第一识别单元323。具体地:
第一获取单元321,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
例如,第一获取单元321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
第一频段确定单元322,用于根据所述段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WiFi天线。
例如,第一频段确定单元322根据所述段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WiFi天线。
第一识别单元323,用于将所述目标WiFi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例如,第一识别单元323将所述目标WiFi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一选择单元320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单元324、第一确定单元325以及第一识别单元326。具体地:
第二获取单元324,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LTE小区信息。
例如,第一获取单元324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LTE小区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325,用于根据所述LTE小区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LTE天线。
例如,第二确定单元325根据所述LTE小区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LTE天线。
第二识别单元326,用于将所述目标LTE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例如,第二识别单元326将所述目标LTE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第二确定单元3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例如,第二确定单元330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第二选择单元34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
例如,第二选择单元340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
进一步地,第二选择单元34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天线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其中,所述目标隔离度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将所述目标隔离度对应的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二目标天线。
例如,第二选择单元340根据所述天线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其中,所述目标隔离度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将所述目标隔离度对应的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二目标天线。
可选的,终端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切换单元350和第二切换单元360。具体地:
第一切换单元350,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第一切换单元350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切换单元36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例如,第二切换单元360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根据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第一目标天线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第二目标天线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第一目标天线作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在根据第一目标天线确定与其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第二目标天线,使频段重叠或接近的两种或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分别选用不同的目标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避免当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同时工作时,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
通过若检测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第一目标天线切换至第一天线,采用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根据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为当前业务数据流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保持当前业务数据传输的优先,同时避免了其他数据传输模式对当前业务数据流传输的影响。
参见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示意框图。如图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终端4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402,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403和存储器404。上述处理器401、输入设备402、输出设备403和存储器404通过总线405连接。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2存储的程序指令。其中,处理器401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
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进行传输的数据流,则将WiFi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长期演进LTE数据流,则将LTE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
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
根据所述段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WiFi天线;
将所述目标WiFi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
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LTE小区信息;
根据所述LTE小区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LTE天线;
将所述目标LTE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
根据所述天线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其中,所述目标隔离度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
将所述目标隔离度对应的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二目标天线。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输入设备402可以包括触控板、指纹采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和指纹的方向信息)、麦克风等,输出设备403可以包括显示器(LCD等)、扬声器等。
该存储器404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4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404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404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器401、输入设备402、输出设备403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选择天线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也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终端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
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
可选地,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进行传输的数据流,则将WiFi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
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
根据所述段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WiFi天线;
将所述目标WiFi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可选地,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长期演进LTE数据流,则将LTE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
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LTE小区信息;
根据所述LTE小区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LTE天线;
将所述目标LTE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可选地,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
根据所述天线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其中,所述目标隔离度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
将所述目标隔离度对应的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二目标天线。
可选地,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终端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天线;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天线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中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最大的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从可选用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包括:
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进行传输的数据流,则将WiFi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无线局域网WiFi热点的频段信息;
根据所述段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WiFi天线;
将所述目标WiFi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业务数据流确定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包括:
若当前业务数据流为长期演进LTE数据流,则将LTE数据传输模式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选择第一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LTE小区信息;
根据所述LTE小区信息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目标LTE天线;
将所述目标LTE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一目标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天线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第二目标天线作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包括:
根据所述天线频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确定目标隔离度,其中,所述目标隔离度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选用的天线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之间隔离度数值最大的隔离度;
将所述目标隔离度对应的天线识别为所述第二目标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对应的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且所述第一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则从所述第一目标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天线的工作频段信息与预设选择策略选择新的第二目标天线作为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891584.XA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ithdrawn CN107484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91584.XA CN107484195A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91584.XA CN107484195A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4195A true CN107484195A (zh) 2017-12-15

Family

ID=60586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91584.XA Withdrawn CN107484195A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4195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8421A (zh) * 2018-04-18 2018-11-0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及射频前端发射电路
CN110958056A (zh) * 2018-09-25 2020-04-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628805A (zh) * 2019-02-27 2020-09-0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38859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078922A (zh) * 2021-03-23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13316899A (zh) * 2019-02-01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的方法、终端设备
CN114500511A (zh) * 2022-01-29 2022-05-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85360A (zh) * 2022-04-27 2022-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17134794A (zh) * 2023-10-26 2023-11-28 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图传设备及无人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625A (zh) * 2012-04-10 2013-10-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收发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4954040A (zh) * 2015-06-10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天线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625A (zh) * 2012-04-10 2013-10-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收发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4954040A (zh) * 2015-06-10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天线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8421A (zh) * 2018-04-18 2018-11-0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及射频前端发射电路
CN110958056A (zh) * 2018-09-25 2020-04-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958056B (zh) * 2018-09-25 2022-0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316899A (zh) * 2019-02-01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的方法、终端设备
CN111628805A (zh) * 2019-02-27 2020-09-0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38859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078922A (zh) * 2021-03-23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13078922B (zh) * 2021-03-23 2022-08-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14500511A (zh) * 2022-01-29 2022-05-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00511B (zh) * 2022-01-29 2023-12-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85360A (zh) * 2022-04-27 2022-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17134794A (zh) * 2023-10-26 2023-11-28 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图传设备及无人机
CN117134794B (zh) * 2023-10-26 2024-01-19 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信链路的切换方法、图传设备及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4195A (zh) 一种选择天线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282166B (zh)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91061B (zh) 射频天线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566015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124212A (zh)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装置
CN107231159B (zh) 一种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05354093A (zh) 内存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281819A (zh)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US11012970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362121A (zh) 无线局域网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634785A (zh) WiFi系统、路由器和移动终端
CN106455027A (zh) 一种网络制式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EP4064760A1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84190A (zh) 网络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815025A (zh) 传感器数据上报方法及装置
JP6673656B2 (ja) 携帯無線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5682244A (zh) 一种调度信令的配置方法、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7466033A (zh) Ims的注册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0056548A1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选网方法及装置
CN107820322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WO2012081475A1 (ja) 無線端末、無線端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7318140A (zh) 网络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08620A (zh) 多天线mimo隔离度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592132B (zh)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28290A (zh) 处理业务事件的终端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