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7833B - 伞 - Google Patents
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67833B CN107467833B CN201710764877.1A CN201710764877A CN107467833B CN 107467833 B CN107467833 B CN 107467833B CN 201710764877 A CN201710764877 A CN 201710764877A CN 107467833 B CN107467833 B CN 1074678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mbrella
- seat
- sliding
- rod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14—Devices for opening and for closing umbrella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9/00—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9/00—Details
- A45B2009/002—Accessories
Landscapes
- Holders For Apparel And Elements Relating To Apparel (AREA)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一种伞,包括上行机构及下行机构,伞杆上开设有滑动槽及弹出槽。上行机构包括推顶座、上行弹簧、上行座、翘起夹紧件、弹性件及中间隔片,推顶座滑动设置于伞杆上,上行弹簧及上行座分别滑动套置于伞杆外,翘起夹紧件上设置有勾持部及受压部,弹性件分别与勾持部及上行座连接,滑座开设有隔仓,中间隔片上设置有挤压部。下行机构包括下行座、下行弹簧、滑动杆、下行压钩、弹出片及顶出件,下行座及下行弹簧分别滑动套置于伞杆外,伞骨架还分别与下行座及上行座铰接,滑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推顶座及下行压钩连接,弹出片设置于伞杆内,顶出件设置于滑动杆上。只需推动推顶座沿着伞杆向上或向下,即可简单便捷地完成伞的展开操作和合拢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常使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伞。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伞一般包括伞柄、伞杆、滑座、伞骨、伞面、上行弹簧和弹片组成,伞柄与伞杆的底部连接,用于在使用时握持,滑座滑动套置于伞杆上,伞骨分别与滑座及伞杆的底部铰接,伞面罩设在伞骨上,用于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上行弹簧容置在伞杆内,并且上行弹簧与滑座连接,弹片设置于伞杆并邻近伞柄的位置处。
传统的伞在合拢时,需要用户一只手握住伞柄,而另一只手握住滑座并沿着伞杆向靠近伞柄的位置移动,直到弹片弹出并卡住滑座,以更好地束缚滑座,用于保持伞合拢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通过下压滑座能够对上行弹簧进行压缩,即上行弹簧完成储能操作。
传统的伞在展开时,需要用户按下与弹片连接的按键,使弹片缩入至伞柄内,以使弹片不再束缚滑座,基于储能完毕的上行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上行弹簧会带动滑座上行,进而带动伞骨和伞面展开,以完成伞的整个展开操作。
然而,在对传统的伞进行合拢操作时,需要用户双手协同配合进行操作,且操作时手部动作幅度也较大,导致对传统伞的合拢操作较为繁琐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合拢操作和展开操作都较为简单便捷的伞。
一种伞,包括伞柄、伞杆、滑座、伞骨架及伞面,所述伞柄与所述伞杆连接,所述滑座滑动套置于所述伞杆上,所述伞骨架分别与所述滑座及所述伞杆铰接,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架上,还包括上行机构及下行机构,
所述伞杆上开设有滑动槽及弹出槽;
所述上行机构包括推顶座、上行弹簧、上行座、翘起夹紧件、弹性件及中间隔片,所述推顶座滑动设置于所述伞杆上,并且所述推顶座位于所述伞柄及所述滑座之间,所述上行弹簧及所述上行座分别滑动套置于所述伞杆外,所述翘起夹紧件上设置有勾持部及受压部,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勾持部及所述上行座连接,所述受压部容置于所述滑座内,所述滑座开设有隔仓,所述中间隔片容置于所述隔仓内,并且所述中间隔片滑动套置在所述伞杆外,所述中间隔片上设置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用于挤压所述受压部,并使所述勾持部以所述弹性件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所述下行机构包括下行座、下行弹簧、滑动杆、下行压钩、弹出片及顶出件,所述下行座及所述下行弹簧分别滑动套置于所述伞杆外,所述伞骨架还分别与所述下行座及所述上行座铰接,并且所述下行弹簧及所述上行弹簧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片的两侧,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于所述伞杆内,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顶座连接,所述下行压钩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行压钩连接,所述弹出片设置于所述伞杆内,所述顶出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杆上,所述顶出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伞柄的方向运动时用于带动所述弹出片伸出所述弹出槽外或缩入所述弹出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还包括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压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推顶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伞柄铰接,所述压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顶座开设有避位槽,避位槽在所述推顶座推顶所述上行弹簧时用于容置所述勾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骨架包括上拉杆、下拉杆、支撑杆及伞骨,伞骨与所述伞杆铰接,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滑座及所述伞骨铰接,所述上拉杆分别与所述上行座及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下拉杆分别与所述下行座及所述支撑杆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杆上远离所述伞柄的一端设置有上巢,所述伞骨分别与所述上巢及所述支撑杆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持部上设置有第一楔面,所述受压部上设置有第二楔面,所述第一楔面用于在所述受压部与所述挤压部接触时与所述第二楔面发生相对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出片包括弹出部及滑动条,所述弹出部设置于所述滑动条上,所述滑动条设置于所述伞杆内,所述顶出件包括固定套及限位部,所述固定套设置于所述滑动杆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固定套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固定套之间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滑动条的宽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滑动条沿所述限位槽滑动时用于带动所述弹出部伸出所述弹出槽外或缩入所述弹出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出部具有三角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持部为卡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出片的底部设置用一用于阻挡所述中间隔片的阻挡部,所述弹出片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中间隔片的内侧壁相互滑动的滑下部。
上述伞通过设置上行机构及下行机构分别控制伞的展开操作和合拢操作,在具体操作时,只需推动推顶座沿着伞杆向上或向下,即可完成伞的展开操作和合拢操作,更为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伞在合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伞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伞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伞在上行弹簧完成储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伞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伞在即将合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伞在上行弹簧卸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伞10包括:伞柄100、伞杆200、滑座300、伞骨架400及伞面(图未示),上行机构500及下行机构600,伞杆200与伞柄100连接,伞柄100用于供用户进行握持,以更好撑起伞10的整体结构。滑座300滑动套置在伞柄100上,滑座300能够沿着伞柄100向靠近或远离伞柄100的方向进行滑动。上行机构500及下行机构600分别设置于所述伞杆200上,并且上行机构500及下行机构600分别位于滑座300的两侧,伞骨架400分别与伞杆200、滑座300、上行机构500及下行机构600铰接,所述伞面设置于伞骨架400上,所述伞面用于起到遮风挡雨和遮蔽阳光等作用,伞骨架400用于对所述伞面进行塑形,即所述伞面的形状取决于伞骨架400的形状,当伞骨架400展开时,则所述伞面也展开,即伞10的整体结构也展开,此时,伞10处于使用状态;当伞骨架400合拢时,则所述伞面也合拢,即伞10的整体结构也合拢,此时,伞10处于未使用状态。当需要使伞10展开时,上行机构500用于推动滑座300向远离伞柄100的方向运动,即上行机构500用于推动滑座300上行,进而带动伞骨架400展开,从而使得伞10整体结构也处于展开状态;当需要使伞10合拢时,下行机构600用于推动滑座300向靠近伞柄100的方向运动,即上行机构500用于推动滑座300下行,进而带动伞骨架400合拢,从而使得伞10整体结构也处于合拢状态。
请参阅图1,伞柄100与伞杆200连接,例如,所述伞柄与所述伞杆的端部连接;又如,所述伞杆的端部嵌置于所述伞柄内。滑座300滑动套置于伞杆200上,伞骨架400分别与滑座300及伞杆200铰接,当滑座300运动时,能够更好地使伞骨架400进行展开或合拢操作。所述伞面设置于伞骨架400上,例如,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架上。
请参阅图3,伞杆200上开设有滑动槽210及弹出槽220,例如,所述滑动槽及所述弹出槽分别位于所述伞杆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伞杆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滑动槽贯穿所述伞杆的侧壁,或者理解为所述滑动槽为滑动孔,其具有条形孔状结构;所述伞杆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弹出槽贯穿所述伞杆的侧壁,或者亦可以理解为所述弹出槽为弹出孔,其具有条形孔状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上行机构500包括推顶座510、上行弹簧520、上行座530、翘起夹紧件540、弹性件550及中间隔片560,推顶座510用于推顶上行弹簧520的一端,基于中间隔片560抵住上行弹簧520另一端,能够使上行弹簧520被压缩,并通过翘起夹紧件540及弹性件550夹紧处于压缩状态中的上行弹簧520,完成上行弹簧520的储能过程。
请参阅图1,推顶座510滑动设置于伞杆200上,并且推顶座510位于伞柄200及滑座300之间,例如,所述推顶座具有环状结构;又如,所述推顶座设置有导向部,所述伞杆的侧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如此,能够使得所述推顶座更好地沿着所述伞杆进行滑动操作,同时,也能够使所述推顶座与所述伞杆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上行弹簧520及上行座530分别滑动套置于伞杆200外,推顶座510用于推顶上行弹簧520,并使上行弹簧520进行压缩储能操作。
请参阅图3,翘起夹紧件540上设置有勾持部541及受压部542,例如,所述翘起夹紧件的一端设置勾持部,所述翘起夹紧件另一端设置受压部,所述翘起夹紧件整体呈条状结构。请一并参阅图2,弹性件550分别与勾持部541及上行座530连接,这样,能够使翘起夹紧件540与上行座530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上行座530与翘起夹紧件540执行相同运动轨迹,例如,所述翘起夹紧件沿着所述伞杆向靠近所述伞柄的方向运动时,则所述上行座也沿着所述伞杆向靠近所述伞柄的方向运动时,当然,所述翘起夹紧件沿着所述伞杆向远离所述伞柄的方向运动时,则所述上行座也沿着所述伞杆向远离所述伞柄的方向运动时。例如,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扭簧或弹片,当然,所述弹性件也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提供弹性的部件,只要确保所述弹性件能够将顶住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即可,即只要确保所述弹性件能够对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施加推顶力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受压部542容置于滑座300内,滑座300开设有隔仓(图未示),中间隔片560容置于所述隔仓内,并且中间隔片560滑动套置在伞杆200外,如此,中间隔片560在沿着伞杆200进行滑动时,也会被束缚在滑座300内,当中间隔片560被储能后的上行弹簧520推动并沿着伞杆200向远离伞柄100的方向运动时,中间隔片560也会带动滑座300上行,例如,当上行时,所述中间隔片抵住所述隔仓的顶部,当下行时,所述中间隔片抵住所述隔仓的底部,如此,能够通过中间隔片带动所述滑座执行上行操作或下行操作。中间隔片560上设置有挤压部561,挤压部561用于挤压受压部542,并使勾持部541以所述弹性件550为支点做杠杆运动,请参阅图3,在伞10合拢状态下,上行弹簧520的一端顶住推顶座510,上行弹簧520的另一端并未与中间隔片560抵持,此时,上行弹簧520处于自由状态,并且下行机构600会给中间隔片560施加作用力,进而使得中间隔片560的挤压部561挤压翘起夹紧件540的受压部542,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以弹性件550为支点进行杠杆运动,使翘起夹紧件540倾斜,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也处于远离伞杆200的状态;请参阅图5,推动推顶座510沿着伞杆200向远离伞柄100的方向运动,并推顶上行弹簧520的一端上行,直到上行弹簧520的另一端抵住中间隔片560,继续通过推顶座510对上行弹簧520施压,被压缩的上行弹簧520的另一端会推动中间隔片560沿着伞杆200向远离伞柄100的方向运动,直到下行机构600抵住中间隔片560,此时,中间隔片560的挤压部561与翘起夹紧件540的受压部542分离,基于弹性件550的作用力,能够推动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向靠近伞杆200的运动,使翘起夹紧件540平行与伞杆100,而此时推顶座510也刚好走完行程,对上行弹簧520完成储能压缩状态,并使复位的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勾住上行弹簧520的一个端部,并且中间隔片560抵住上行弹簧520另一个端部,如此,能够维持上行弹簧520的压缩状态,即上行弹簧520完成压缩储能状态,待下行机构600解放对中间隔片560的束缚,则上行弹簧520在释放储能时,能够连同带动下行机构600、滑座300、上行弹簧520、上行座530、翘起夹紧件540、弹性件550及中间隔片560沿着伞杆200上行,由于伞骨架400分别与滑座300、上行座530及下行机构600铰接,也就是说,上行机构500的上行操作能够使得伞10完成展开操作。
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勾持部541为卡钩,这样,能够更好地勾住上行弹簧520的末端,避免上行弹簧520掉落。
为了更好地实现所述翘起夹紧件的杠杆运动,以使所述勾持部勾住所述上行弹簧,进而使所述上行弹簧完成卸能操作,即能够使所述上行弹簧解除被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的束缚,例如,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受压部542上设置有第一楔面,挤压部561上设置有第二楔面,所述第一楔面用于在所述受压部与所述挤压部接触时与所述第二楔面发生相对滑动,这样,当所述第一楔面与所述第二楔面发生相对滑动时,能够使得翘起夹紧件540的受压部542向靠近伞杆200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向远离伞杆200的方向运动,使得上行弹簧520穿过上行座530,完成卸能操作。
为了更好地使所述上行弹簧填装至所述翘起夹紧件中,以避免所述推顶座对所述翘起夹紧件的运动产生影响,例如,请参阅图1,所述推顶座510开设有避位槽511,避位槽511在所述推顶座510推顶所述上行弹簧520时用于容置所述勾持部541,如此,能够更好地使所述上行弹簧填装至所述翘起夹紧件中,以避免所述推顶座对所述翘起夹紧件的运动产生影响。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述下行机构600包括下行座610、下行弹簧620、滑动杆630、下行压钩640、弹出片650及顶出件660,下行座610及下行弹簧620分别滑动套置于伞杆200外,下行座610及下行弹簧620能够相对伞杆200进行滑动操作。
请参阅图3,伞骨架400还分别与所述下行座610及上行座530铰接,下行座610及所述上行座530上行或下行时,能够带动伞骨架400进行展开或合拢操作。
请参阅图3,下行弹簧620及上行弹簧520分别位于中间隔片560的两侧,这样,请一并参阅图7,当上行弹簧520储能后,能够通过下行弹簧620及中间隔片560沿着伞杆200上行,伞10完成展开操作,需要注意的是,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依然勾住上行弹簧520,即上行弹簧520的底部依然与勾持部541抵持,并且在此过程中,下行弹簧620完成储能操作;请一并参阅图8,当翘起夹紧件540张开,即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未对上行弹簧520束缚时,请一并参阅图9,上行弹簧520被卸能,沿着伞杆200下行,回复初始状态,储能后的下行弹簧620在卸能时,又能够推动中间隔片560下行,伞10完成收拢操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上行弹簧在储能后需要克服下行弹簧和伞骨架等部件的重量进行上行,则下行弹簧则相对所承担的负荷较轻,例如,在被压缩相同长度的情况下,所述上行弹簧复位后提供的弹力要大于所述下行弹簧复位后提供的弹力,以确保所述伞能够正常展开。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滑动杆630滑动设置于伞杆200内,如此,滑动杆630能够沿着伞杆200做上行或下行运动。滑动杆630的一端与推顶座510连接,请一并参阅图3,下行压钩640滑动设置于滑动槽210内,滑动杆630的另一端与下行压钩640连接,这样,请参阅图8,当推动所述推顶座510沿着伞杆200下行,即推动所述推顶座510并使推顶座510沿着伞杆200向靠近伞柄100的方向运动时,推顶座510能够带动滑动杆630下行,进而带动下行压钩640沿着滑动槽210向靠近伞柄100的方向运动,如此,下行压钩640能够带动下行座610沿着伞杆200向靠近伞柄100的方向运动,下行座610又会压缩下行弹簧620,压缩后的下行弹簧620的底端会沿着滑座300的所述隔仓下行,请一并参阅图3,由于中间隔片560容置于滑座300的所述隔仓内,因此,压缩后的下行弹簧620的底端会挤压中间隔片560,使中间隔片560的挤压部561挤压翘起夹紧件540的受压部542,进而使翘起夹紧件540张开,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与上行弹簧520的底端分离,即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不会再束缚上行弹簧520,请参阅图9,上行弹簧520沿着伞杆200落下,上行弹簧520卸能后,下行机构和上行机构的整体结构失去支撑,并且压缩后的下行弹簧620也需要复位,因此,下行机构、上行机构和伞骨架均会下行,进而完成伞10的收拢操作。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6,弹出片650设置于伞杆200内,所述顶出件660设置于所述滑动杆630上,顶出件660向靠近或远离伞柄100的方向运动时用于带动所述弹出片650伸出弹出槽220外或缩入所述弹出槽220内,在初始状态下,基于弹出片650自身的弹性,弹出片650会伸出弹出槽220外,弹出片650会阻挡中间隔片560,而当推顶座510沿着伞杆200上行时,推顶座510一方面会给上行弹簧520的底端一个作用力,上行弹簧520处于压缩状态,用于使上行弹簧520的顶端抵住中间隔片560,推顶座510另一方面会带动滑动杆630上行,进而带动设置于滑动杆630上的顶出件660上行,顶出件660会挤压弹出片650,并使弹出片650逐渐缩入至所述弹出槽220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行的推顶座510会带动滑动杆630上的顶出件660挤压弹出片650,但是,弹出片650缩入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此时,弹出片650依然会对中间隔片560起到限位作用,即此时中间隔片560不会越过弹出片650,而正因如此,中间隔片560能够持续对上行弹簧520的顶端进行限制,推顶座510能够不断地挤压上行弹簧520的底端,使得上行弹簧520不断地被压缩,顺利地完成压缩储能过程,储能后的上行弹簧被压缩在中间隔片560与推顶座510之间,而当上行弹簧520完成压缩储能后,中间隔片560的挤压部561与翘起夹紧件540的受压部542分离,基于弹性件550的作用力,能够推动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向靠近伞杆200的运动,使翘起夹紧件540平行与伞杆100,而此时推顶座510也刚好走完行程,对上行弹簧520完成储能压缩状态,并使复位的翘起夹紧件540的勾持部541勾住上行弹簧520的一个端部,并且中间隔片560抵住上行弹簧520另一个端部,请一并参阅图5,当推顶座510刚好走完行程时,设置于滑动杆630上的顶出件660也刚好走完行程,基于顶出件660的挤压作用,使弹出片650缩入至所述弹出槽220内,解除对中间隔片560的作用力,上行弹簧520推动中间隔片560、滑座300、翘起夹紧件540、上行座530及伞骨架400顺利地完成上行操作,进而使伞10完成展开操作。
为了更好地限制所述中间隔片的运动,以使所述上行弹簧顺利地完成装填压缩储能操作,例如,请参阅图4,所述弹出片650包括弹出部651及滑动条652,所述弹出部设置于所述滑动条上,所述滑动条设置于所述伞杆内,请一并参阅图6,所述顶出件660包括固定套661及限位部662,所述固定套设置于所述滑动杆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固定套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固定套之间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滑动条的宽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滑动条沿所述限位槽滑动时用于带动所述弹出部伸出所述弹出槽外或缩入所述弹出槽内,也就是说,当固定套661上行时,所述滑动条会沿着限位槽滑动,又由于所述滑动条的宽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因此,所述滑动条会带动弹出部651缩入所述弹出槽内,弹出部651解除对所述中间隔片的束缚,又如,所述弹出部具有三角形结构;又如,所述弹出部具有直角三角形结构,当所述中间隔片上行时,所述弹出部的直角边能够限制所述中间隔片,当所述中间隔片下行时,所述弹性部能够沿着所述弹出部的斜边顺利地滑下,在滑下的过程中,所述弹出片被中间隔片的内侧壁挤压。当然,所述弹出片的形状和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和结构,例如,只需确保所述弹出片的底部具有一能够阻挡所述中间隔片的阻挡部,以及所述弹出片的顶部具有一能够供所述中间隔片顺利滑下的滑下部即可。
为了更好地控制所述推顶座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伞柄的方向移动,例如,请参阅图5,所述伞10还包括触发机构700,所述触发机构700包括第一连杆710、第二连杆720及压杆730,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推顶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伞柄铰接,所述压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这样,当需要使得所述推顶座510上行时,用户只需用手握住第一连杆710和/或第二连杆720,并使第一连杆710和第二连杆720的铰接位置处向靠近伞柄100的方向运动,即可起到使所述推顶座510上行的作用,以完成上行机构的上行操作,进而完成伞的展开操作;而当需要推顶座510下行时,用户只需用手压下压杆730,就能够第一连杆710和第二连杆720的铰接位置处向远离伞柄100的方向运动,即可起到使所述推顶座510下行的作用,以完成下行机构的下行操作,进而完成伞的收拢操作,如此,使得伞的收拢操作和展开操作更加便捷。
为了更好地控制所述伞骨架合拢操作和展开操作,进而使伞的整体结构更好地进行合拢操作和展开操作,例如,请参阅图1,伞骨架400包括上拉杆410、下拉杆420、支撑杆430及伞骨440,伞骨与所述伞杆铰接,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滑座及所述伞骨铰接,所述上拉杆分别与所述上行座及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下拉杆分别与所述下行座及所述支撑杆铰接,这样,能够使得伞骨架400更好地与跟随上行机构进行上行操作,以及跟随下行机构进行下行操作,使得伞骨架400更好地实现展开和收拢操作,进而使伞更好地实现展开和收拢操作。又如,所述伞杆上远离所述伞柄的一端设置有上巢,所述伞骨分别与所述上巢及所述支撑杆铰接,这样,更好地将所述伞骨安装在所述伞杆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了便于更好地从说明附图中理解整体发明构思,只示出一个上拉杆、一个下拉杆、一个支撑杆及一个伞骨,以减少这些结构对主体结构的遮挡,例如,在实际情况中,所述上拉杆、所述下拉杆、所述支撑杆及所述伞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数量。还需指出的是,所述弹出片的数量、翘起夹紧件的数量、弹性件的数量、第一连杆的数量及第二连杆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数量。
上述伞10通过设置上行机构500及下行机构600分别控制伞10的展开操作和合拢操作,在具体操作时,只需推动推顶座510沿着伞杆200向上或向下,即可完成伞10的展开操作和合拢操作,更为简单便捷。
下面再对伞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一、伞合拢的触发及合拢动作描述:
1.2伞合拢的触发过程:
用手向下按连杆,带动连杆下行,再带动推顶座下行,推顶座上的推顶座顶钩,压触下行座,下行座下行,压缩下行弹簧,下行弹簧压触中间隔片,此时人手的压力大于上行弹簧的弹簧力,把中间隔片在滑座隔仓上边的位置压到下边位置,使中间隔片的挤压部的斜面与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的斜面完全接触,在人手的压力下,使中间隔片的挤压部斜面向内压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斜面,在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在滑座内内作杠杆动作,两片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底部张开,上行弹簧的底部失去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底平面的支撑,从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里被挤压出去,卸去了上行弹簧的弹簧力,在下行弹簧的弹簧力下,推动中间隔片向下移动。
1.1伞合拢过程:
伞合拢使伞的位置回到的初始位置,并且在下行机构的压力下,保持合拢状态。当伞在合拢时,下行弹簧抵住下行座,通过下行拉杆与下行座及滑座的铰链连接,反作用力于滑座内的中间隔片,把中间隔片抵到滑座的隔仓的下边位置,在反作用力下带动滑座沿伞杆下行。滑座上铰链的支撑杆拉动整个伞骨合拢。在中间隔片下行到接近原始位置时,中间隔片在继续的反作用及惯性作用下,压下固定在伞杆上的弹出片的弧面,把弹出片压入伞杆内,通过弹出片的位置后,继续下压到上行弹簧,再通过下压上行弹簧带动推顶座向下移动,推顶座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回到原始位置,直至推顶座顶住伞杆的安装槽边缘上。完成伞的合拢过程。
伞合拢原始位置描述:下行座抵住下行弹簧,下行弹簧抵住中间隔片,中间隔片抵住上行弹簧,上行弹簧抵住推顶座,推顶座抵住安装槽边缘。下行弹簧在原始位置释放最小的弹簧力,通过中间隔片压在上行弹簧上。中间隔片的挤压部与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都在滑座内,中间隔片的挤压部的斜面与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的斜面未脱离接触,仍向内压着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靠杠杆作用把翘起夹紧件的勾持部,使得翘起夹紧件张开,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处于原始的张开位置。
二、伞打开的触发及打开动作描述:
2.2伞打开触发过程:
用手按下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再推动铰链连接的推顶座沿伞杆内部空间上移,在上行的过程中,推顶座推动上行弹簧上移,上行弹簧穿过翘起夹紧件张开的勾持部及上行座的内孔上行,把滑座隔仓内的中间隔片由被下行弹簧抵在滑座隔仓的下边位置抵到滑座隔仓的上边位置,并被弹出片的正面直角抵住。同时,使中间隔片的挤压部的斜面与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的斜面脱离接触,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在压紧弹簧形成的杠杆作用下,处于锁紧位置。推顶座在连杆的推力下,继续上行,推动上行弹簧,上行弹簧的一端抵住中间隔片,中间隔片被弹出片的正面直角抵住,不能移动。上行弹簧进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的弹簧线径通过挤压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底部的斜面,在杠杆作用下再次张开翘起夹紧件的勾持部,使上行弹簧继续上移。推顶座进一步压缩上行弹簧,直至上行弹簧完全装填进翘起夹紧件的勾持部。翘起夹紧件的勾持部在压紧弹簧形成的杠杆作用下底部合拢,处于锁紧位置,支撑住上行弹簧。此时,上行弹簧上部抵住中间隔片,中间隔片被弹出片抵住不能移动,上行弹簧的下部支撑在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的底部平面上,完成上行弹簧的压缩储能过程。当推顶座进一步上行时,滑动杆上安装的顶出件,压下弹出片,使弹出片不能再抵住中间隔片,被连杆、连杆推动的推顶座达到最终行程。这时,上行弹簧下部在抵住翘起夹紧件的勾持部的内部平面上,通过上行拉杆与上行座与滑座的铰链连接,形成的反作用力释放于中间隔片,此时上行弹簧是处于完全压缩的最大压力状态,而下行弹簧处于释放保持的最小压力状态,上行弹簧的弹簧力大于下行弹簧的弹簧力,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推动中间隔片上行,完成伞上行的触发过程。
2.2伞打开过程:
中间隔片带动滑座上行,滑座通过铰链于基上的支撑杆张开,滑座同时上移,支撑杆也同时张开,带动伞骨的张开。当下行座与下行压钩抵持时,下行压钩能够阻止下行座上移,上行终止,伞完全打开。
下行弹簧在下行座与中间隔片的挤压下处于最大的压缩状态下。中间隔片处于滑座隔仓的上边位置,使中间隔片的挤压部斜面与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斜面不接触。中间隔片抵住下行弹簧的下部的同时,也抵住上行弹簧的上部,翘起夹紧件的受压部底平面支撑住上行弹簧底部,上行弹簧释放到最大状态,保持打开伞的张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伞,包括伞柄、伞杆、滑座、伞骨架及伞面,所述伞柄与所述伞杆连接,所述滑座滑动套置于所述伞杆上,所述伞骨架分别与所述滑座及所述伞杆铰接,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行机构及下行机构,所述伞杆上开设有滑动槽及弹出槽;
所述上行机构包括推顶座、上行弹簧、上行座、翘起夹紧件、弹性件及中间隔片,所述推顶座滑动设置于所述伞杆上,并且所述推顶座位于所述伞柄及所述滑座之间,所述上行弹簧及所述上行座分别滑动套置于所述伞杆外,所述翘起夹紧件上设置有勾持部及受压部,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勾持部及所述上行座连接,所述受压部容置于所述滑座内,所述滑座开设有隔仓,所述中间隔片容置于所述隔仓内,并且所述中间隔片滑动套置在所述伞杆外,所述中间隔片上设置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用于挤压所述受压部,并使所述勾持部以所述弹性件为支点做杠杆运动;
所述下行机构包括下行座、下行弹簧、滑动杆、下行压钩、弹出片及顶出件,所述下行座及所述下行弹簧分别滑动套置于所述伞杆外,所述伞骨架还分别与所述下行座及所述上行座铰接,并且所述下行弹簧及所述上行弹簧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片的两侧,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于所述伞杆内,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顶座连接,所述下行压钩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行压钩连接,所述弹出片设置于所述伞杆内,所述顶出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杆上,所述顶出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伞柄的方向运动时用于带动所述弹出片伸出所述弹出槽外或缩入所述弹出槽内;
所述伞骨架包括上拉杆、下拉杆、支撑杆及伞骨,所述伞骨与所述伞杆铰接,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滑座及所述伞骨铰接,所述上拉杆分别与所述上行座及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下拉杆分别与所述下行座及所述支撑杆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还包括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压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推顶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伞柄铰接,所述压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座开设有避位槽,避位槽在所述推顶座推顶所述上行弹簧时用于容置所述勾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上远离所述伞柄的一端设置有上巢,所述伞骨分别与所述上巢及所述支撑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持部上设置有第一楔面,所述受压部上设置有第二楔面,所述第一楔面用于在所述受压部与所述挤压部接触时与所述第二楔面发生相对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片包括弹出部及滑动条,所述弹出部设置于所述滑动条上,所述滑动条设置于所述伞杆内,所述顶出件包括固定套及限位部,所述固定套设置于所述滑动杆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固定套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固定套之间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滑动条的宽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滑动条沿所述限位槽滑动时用于带动所述弹出部伸出所述弹出槽外或缩入所述弹出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部具有三角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持部为卡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片的底部设置用一用于阻挡所述中间隔片的阻挡部,所述弹出片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中间隔片的内侧壁相互滑动的滑下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97955 | 2017-08-15 | ||
CN2017106979550 | 2017-08-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67833A CN107467833A (zh) | 2017-12-15 |
CN107467833B true CN107467833B (zh) | 2023-08-29 |
Family
ID=6060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64877.1A Active CN107467833B (zh) | 2017-08-15 | 2017-08-30 | 伞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67833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5106323A (zh) * | 1985-08-23 | 1987-02-18 | 陈恒昌 | 自开自合折叠晴雨伞 |
EP0252192A1 (en) * | 1986-07-10 | 1988-01-13 | Wang-Sheng Liu | A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single-hand-operating umbrella |
CN2045587U (zh) * | 1988-08-12 | 1989-10-11 | 戴胜通 | 单钮操作式全自动折合伞 |
FR2661595A1 (fr) * | 1990-04-17 | 1991-11-08 | Shiang Cheng Hsu | Parapluie a ouverture et fermeture automatique du type a accouplement. |
CN2123207U (zh) * | 1992-06-27 | 1992-12-02 | 欧阳才峰 | 全自动晴雨伞 |
CN1183251A (zh) * | 1995-11-19 | 1998-06-03 | 刘民强 | 全自动雨阳伞 |
JP3054027U (ja) * | 1998-05-13 | 1998-11-17 | 株式会社シューズセレクション | 傘 |
CN201683193U (zh) * | 2010-05-25 | 2010-12-29 | 上海寓申泰旅游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偏心伞 |
DE202013103543U1 (de) * | 2013-08-07 | 2013-08-27 | Su-Chen Ni | Die Konstruktionsverbesserung eines automatischen Teleskopschirms, der durch die Verstärkung der Federkraft noch einfacher auf- und zuzumachen ist |
JP3206418U (ja) * | 2016-07-04 | 2016-09-15 | 浙江天合雨具▲設▼▲計▼有限公司 | 一種の増強自動傘開き弾力構造 |
CN207152113U (zh) * | 2017-08-15 | 2018-03-30 |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伞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81450B2 (en) * | 2001-03-15 | 2002-11-19 | Ming Ho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 Handle mechanism for an automatic multiple-folded umbrella |
-
2017
- 2017-08-30 CN CN201710764877.1A patent/CN1074678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5106323A (zh) * | 1985-08-23 | 1987-02-18 | 陈恒昌 | 自开自合折叠晴雨伞 |
EP0252192A1 (en) * | 1986-07-10 | 1988-01-13 | Wang-Sheng Liu | A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single-hand-operating umbrella |
CN2045587U (zh) * | 1988-08-12 | 1989-10-11 | 戴胜通 | 单钮操作式全自动折合伞 |
FR2661595A1 (fr) * | 1990-04-17 | 1991-11-08 | Shiang Cheng Hsu | Parapluie a ouverture et fermeture automatique du type a accouplement. |
CN2123207U (zh) * | 1992-06-27 | 1992-12-02 | 欧阳才峰 | 全自动晴雨伞 |
CN1183251A (zh) * | 1995-11-19 | 1998-06-03 | 刘民强 | 全自动雨阳伞 |
JP3054027U (ja) * | 1998-05-13 | 1998-11-17 | 株式会社シューズセレクション | 傘 |
CN201683193U (zh) * | 2010-05-25 | 2010-12-29 | 上海寓申泰旅游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偏心伞 |
DE202013103543U1 (de) * | 2013-08-07 | 2013-08-27 | Su-Chen Ni | Die Konstruktionsverbesserung eines automatischen Teleskopschirms, der durch die Verstärkung der Federkraft noch einfacher auf- und zuzumachen ist |
JP3206418U (ja) * | 2016-07-04 | 2016-09-15 | 浙江天合雨具▲設▼▲計▼有限公司 | 一種の増強自動傘開き弾力構造 |
CN207152113U (zh) * | 2017-08-15 | 2018-03-30 |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伞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67833A (zh) | 2017-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02438A (zh) | 推出装置以及包括家具和推出装置的组合系统 | |
CN102677998A (zh) | 具有中间位置的销闩 | |
US8522805B2 (en) | Structure of self-opening/closing umbrella | |
CN102771972A (zh) | 伞装置 | |
KR930011708B1 (ko) | 전자동 우산 | |
CN107467833B (zh) | 伞 | |
CN209750048U (zh) | 一种自动伞 | |
CN207152113U (zh) | 伞 | |
US4080976A (en) | Three-stage collapsible umbrella | |
CN209846306U (zh) | 自动伞 | |
CN209883254U (zh) | 机械伞 | |
KR101012349B1 (ko) | 펼침 및 접힘 가능한 자동우산 | |
US20090007946A1 (en) | Double folding auto-expansion and folding umbrella | |
US6484452B2 (en) | Self-opening/closing umbrella | |
KR101255473B1 (ko) | 접힘 시 펼침을 방지하는 안전형 자동우산 | |
CN211379904U (zh) | 一手伞 | |
CN109247676B (zh) | 机械伞 | |
CN210972103U (zh) | 折叠式塑料箱托盘 | |
CN210783198U (zh) | 一种伞 | |
CN109480417A (zh) | 自动伞 | |
CN213247287U (zh) | 一种滑钮、握柄及自动伞 | |
CN202364993U (zh) | 易收伞的自动开收伞 | |
CN110150811A (zh) | 一种自动伞 | |
CN2204113Y (zh) | 三巢互动型长程储能自动开收伞 | |
CN2476208Y (zh) | 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