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3254U - 机械伞 - Google Patents

机械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3254U
CN209883254U CN201821596679.5U CN201821596679U CN209883254U CN 209883254 U CN209883254 U CN 209883254U CN 201821596679 U CN201821596679 U CN 201821596679U CN 209883254 U CN209883254 U CN 209883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travel switch
rod
opening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66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s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s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s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s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3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325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伞,包括伞把、伞中棒、中巢、下巢、伞骨架及伞面,伞把与伞中棒连接,中巢、下巢滑动套设在伞中棒上,伞骨架分别与中巢、下巢及伞中棒铰接,伞面设置于伞骨架上,机械伞还包括开伞机构和收伞机构。开伞机构包括上行弹性件、开伞顶块、开合键座机构和上行弹性件顶座,上行弹性件滑动套设于伞中棒,开伞顶块滑动设置于伞中棒内,开合键座机构固定于下巢,上行弹性件顶座固定于伞中棒的靠近伞把处或上行弹性件顶座固定于伞把,上行弹性件一端抵触于中巢;收伞机构包括收伞弹性件,收伞弹性件设于伞骨架上,收伞弹性件用于驱动伞骨架收拢。具有能自动打开且自动收回的优点。

Description

机械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伞。
背景技术
伞具,可以用来遮阳或挡雨。目前,常见的伞具从其打开方式上可以分为:手动打开手动收回、自动打开手动收回、自动打开半自动收回等。这里所说的“自动”是指打开或收回的过程中不必对其直接用力。
例如,第一种手动打开手动收回的伞,是一种最常见的折叠伞的类型。第二种自动打开手动收回的伞,主要用于非折叠伞。第三种自动打开半自动收回的伞主要用于折叠伞,其通过触发设置在伞把上的开关完成开伞和收伞过程,开伞时,按下开关后整个折叠伞自动弹开,关伞时再次按下上述开关可使伞面自动收拢在伞中棒上,此时还需要手动将伞中棒朝向伞把收回。
上述的各种伞均不能实现自动打开自动收回的功能,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自动打开且自动收回的机械伞。
一种机械伞,包括伞把、伞中棒、中巢、下巢、伞骨架及伞面,所述伞把与所述伞中棒连接,中巢、下巢滑动套设在伞中棒上,伞骨架分别与中巢、下巢及伞中棒铰接,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架上,所述机械伞还包括:
开伞机构,包括上行弹性件、开伞顶块、开合键座机构和上行弹性件顶座,所述上行弹性件滑动套设于所述伞中棒,所述开伞顶块滑动设置于所述伞中棒内,所述开合键座机构连接于所述下巢,所述上行弹性件顶座固定于所述伞中棒的靠近所述伞把处或所述上行弹性件顶座固定于所述伞把,所述上行弹性件一端抵触于所述中巢;通过所述开伞顶块与所述开合键座机构的配合,能够使所述上行弹性件的另一端的支撑面能够在上行弹性件顶座和开合键座机构之间更换;以及
收伞机构包括收伞弹性件,所述收伞弹性件设于所述伞骨架上,所述收伞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伞骨架收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合键座机构包括环形弹性件和若干上行弹性件瓦键座,所述开合键座机构设于所述下巢内,所述环形弹性件套设于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外、用于使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合拢于所述伞中棒,通过所述开伞顶块与所述开合键座机构的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抵触,能够将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撑开,以使所述上行弹性件的另一端的支撑面能够在上行弹性件顶座和开合键座机构之间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中棒上设置有卡口,所述弹性件瓦键座上设置有能够卡入所述卡口内的突起部,所述开伞顶块能够与所述突起部抵触,以将所述突起部挤出所述卡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驱动伞实现开伞和合伞动作的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所述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包括行程开关杆、第一行程开关连杆和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所述行程开关杆滑动插设于所述伞中棒内,所述开伞顶块固定于所述行程开关杆,所述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行程开关连杆和所述行程开关杆,所述第一行程开关连杆还铰接于所述伞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还包括行程开关杆连接座,所述行程开关杆连接座固定于所述行程开关杆,所述行程开关杆连接座、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第一行程开关连杆和伞把依次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程开关杆远离伞把的一端设置有行程开关杆螺帽,所述伞中棒内固定有行程开关杆定中块,所述行程开关杆上套设有行程开关杆弹性件,所述行程开关杆弹性件设于所述行程开关杆螺帽和所述行程开关杆定中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动设于所述伞中棒内的收伞执行机构,所述收伞执行机构连接所述行程开关杆,通过所述行程开关杆驱动所述收伞执行机构运动以将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撑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伞执行机构包括收伞顶块和收伞顶块弹性件,所述收伞顶块铰接于所述行程开关杆,所述伞中棒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行程开关杆通过自身移动的行程触发开关动作,当所述行程开关杆受到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和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的拖动而移动到相应行程后,所述行程开关杆带动所述收伞顶块运动到所述开口槽处,所述收伞顶块弹性件用于将所述收伞顶块的一端弹出所述开口槽,以使所述收伞顶块抵住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以使若干上行弹性件瓦键座分离,以使支撑于上行弹性件瓦键座的所述上行弹性件的端部失去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巢或下巢上设置有拉手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骨架包括伞长骨、伞支骨和拉杆,所述伞长骨铰接于所述伞中棒,所述伞支骨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伞长骨与所述中巢,所述拉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伞支骨与所述下巢,所述收伞弹性件两端连接所述伞长骨与所述伞支骨;所述机械伞完全收拢时,所述中巢收容于所述伞把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伞机构包括上行弹性件、开伞顶块、开合键座机构和上行弹性件顶座;自动开伞时,通过上行弹性件储能用于开伞,通过开伞顶块对开合键座机构进行驱动能够使上行弹性件释放存储的弹性势能以进行自动开伞;在开伞的过程中上行弹性件将部分弹性势能转换到收伞弹性件内,以进行收伞。综上所述,该机械伞具有自动打开且自动收回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机械伞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机械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机械伞处于收伞过程的第一阶段中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机械伞第一合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B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机械伞第二合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机械伞的伞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机械伞的开合键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机械伞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00、伞骨架;2、上巢;3、行程开关杆螺帽;4、行程开关杆弹性件;5、行程开关杆定中块;7、行程开关杆;8、伞长骨;9、伞中棒;91、开口槽;92、卡口;11、收伞弹性件;12、伞支骨;14、拉杆;15、收伞顶块弹性件;16、销;17、收伞顶块;18、拉手装置;200、开伞机构;210、开合键座机构;22、下巢;23、环形弹性件;24、上行弹性件顶座;25、伞把;26、上行弹性件;27、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1、突起部;28、中巢;29、开伞顶块;300、收伞机构;30、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1、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2、行程开关杆连接座;400、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500、收伞执行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佳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一种机械伞,参见图1和图11,包括伞把25、伞中棒9、中巢28、下巢22、伞骨架100及伞面(图未示)。其中,伞把25固定在伞中棒9下端,中巢28、下巢22均是中通的,中巢28、下巢22滑动套设在伞中棒9上,伞骨架100分别与中巢28、下巢22及伞中棒9铰接,伞面设置于伞骨架100上。还包括开伞机构200和收伞机构300。通过开伞机构200实现伞的自动打开,通过收伞机构300实现伞的自动合拢。
参见图1,开伞机构200包括上行弹性件26、开伞顶块29(参见图9)、开合键座机构210和上行弹性件顶座24。
上行弹性件26滑动套设于伞中棒9,且上行弹性件26上端抵触于中巢28,上行弹性件26下端能够抵触于开合键座机构210,还能够抵触于上行弹性件顶座24。其中,参见图2,当伞保持打开状态时,上行弹性件26的两端抵触于中巢28和开合键座机构210之间。参见图5A,在收伞的一个过程中,上行弹性件26上端依然抵触于中巢28,此时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已经不再抵触开合键座机构210,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此时穿过开合键座机构210且处于自由状态,伞启动合拢过程。参见图5B和图6,在收伞的另一个过程中,上行弹性件26的上端仍然抵触于中巢28,此时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抵触于弹性件顶座24,且通过中巢28和弹性件顶座24的挤压使上行弹性件26压缩、储能。在收伞的另一个过程中,参见图8,上行弹性件26的上端仍然抵触于中巢28,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抵触于开合键座机构210,通过中巢28和开合键座机构210的挤压,使上行弹性件26保持储能状态,且储存在上行弹性件26内的该能量,用于执行开伞动作。
上述的开合键座机构210连接于下巢22,例如,开合键座机构210设于下巢22内部。参见图2和图4,上行弹性件顶座24固定于伞中棒9靠近伞把25处,也可以固定于伞把25。上述的开伞顶块29滑动设置于伞中棒9内,上行弹性件26一端抵触于中巢28,而通过开伞顶块29与开合键座机构210的配合,能够使上行弹性件26的另一端的支撑面能够在上行弹性件顶座24和开伞机构210之间更换,以执行开伞过程和伞的合拢过程。
参见图1,伞骨架100包括伞长骨8、伞支骨12和拉杆14,伞长骨8一端铰接于伞中棒9,另一端朝远离伞中棒9的方向延伸,例如,伞中棒9上固定有上巢2,伞长骨8铰接于上巢2,又如伞长骨8直接铰接在伞中棒9上。伞支骨12一端铰接在伞长骨8上,另一端铰接在中巢28上。拉杆14一端铰接在伞支骨12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巢22上。参见图1,收伞机构300包括收伞弹性件11,收伞弹性件11设于伞骨架100上,收伞弹性件11用于驱动伞骨架100收拢。例如,收伞弹性件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伞长骨8和伞支骨12。在开伞时,存储在上行弹性件26内的能量在伞打开的过程中,通过伞骨架100传递到收伞弹性件11内,使收伞弹性件11伸长并存储有能量。存储在收伞弹性件11内的弹性势能用于使伞收拢。具体地,在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与开合键座机构210脱离支撑时,即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变成自由状态时,存储在收伞弹性件11内的弹性势能够使伞收拢。
参见图2和图10,开合键座机构210包括环形弹性件23和若干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例如,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有两个,且呈对半设置,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靠拢形成的平台面a支撑在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应当注意,本实施例中的下巢22是中通的,且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是活动设置在下巢22内而非固定在下巢22上。所述的环形弹性件23套设在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外、用于使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合拢于伞中棒9。参见图10,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之间具有弧形的腔,伞中棒9穿过该弧形的腔,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靠近弧形腔的一侧设置有突起部271。参见图6,伞中棒9上设置有卡口92,在伞完全收拢时,上述的突起部271能够卡置于卡口92内,进而使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相对于伞中棒9固定,如此,通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和中巢28能够使上行弹性件26保持压缩的储能状态。结合图9由于开伞顶块29滑动设置于伞中棒9内,当开伞顶块29滑动至卡口92处时,开伞顶块29能够与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突起部271抵触,以将所述突起部271挤出所述卡口92,进而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与伞中棒9的相对固定状态解除,进而与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开合键座机构210)固定连接的下巢22变成自由状态,下巢22此时能够沿伞中棒9自由滑动,此时上行弹性件26伸展,驱动下巢22沿伞中棒9向上移动,使伞展开。在该过程中,虽然开伞顶块29与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突起部271抵触,以将所述突起部271挤出所述卡口92,但是由于环形弹性件23的弹性收紧力,使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始终夹紧在伞中棒9外表面,即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平台面a依然支撑着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
参见图3,机械伞还包括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400,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400包括行程开关杆7和连杆运动机构300,行程开关杆7受连杆运动机构300的拖动而移动相应的行程后可以触发开伞与合伞的动作。连杆运动机构300包括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和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行程开关杆7滑动插设与伞中棒9内。结合图9,开伞顶块29固定于行程开关杆7,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固定于行程开关杆7末端,行程开关杆7、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和伞把25依次铰接,通过按压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能够使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向下运动,由于行程开关杆7与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固定连接,进而带动开伞顶块29向下运动。当开伞顶块29向下运动时,开伞顶块29能够与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突起部271抵触,以将所述突起部271挤出所述卡口92,实现开伞过程。
参见图4,行程开关杆7沿伞中棒9向上延伸,行程开关杆7远离伞把25的一端设置有行程开关杆螺帽3,伞中棒9内固定有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行程开关杆7上套设有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设于行程开关杆螺帽3和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之间。由于通过按压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能够使行程开关杆7向下运动,由此可以使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压缩,当不对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施加压力时,通过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的弹性势能使行程开关杆7向上运动,使开合键座机构210恢复原状。
参见图4,还包括设于伞中棒9内的收伞执行机构500,收伞执行机构500连接行程开关杆7,通过行程开关杆7驱动收伞执行机构500运动以使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相背运动(将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撑开),参见图2,进而使由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支撑着的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失去支撑,在收伞弹性件11提供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伞开始合拢。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4,收伞执行机构500包括收伞顶块17和收伞顶块弹性件15,其中收伞顶块铰接于行程开关杆7,伞中棒9上设置有开口槽91,通过行程开关杆7带动收伞顶块17运动到开口槽91处,上述的收伞顶块弹性件15用于将收伞顶块17的一端从该开口槽91伸出,以使收伞顶块17抵住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使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向背运动(分离),进而由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支撑着的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失去支撑,在收伞弹性件11提供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伞开始合拢。
参见图5B和图6,中巢28上还设置有拉手装置18,例如,拉手装置18可以为L形,其数量为一个以上,连接在中巢28上;又如,拉手装置18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方便用手勾住的形状。通过手勾住连接在中巢28上的拉手装置18,中巢28可以向伞把25的方向移动。通过手指能够勾住两个拉手装置18,由于拉手装置18固定在中巢28上,由此中巢28随着拉手装置18向下移动,上行弹性件26下端被上行弹性件顶座24抵住、支撑,上行弹性件26上端被中巢28下压,使得上行弹性件26被向下压缩,实现对上行弹性件26的储能,该能量用于开伞过程。又如,用手指勾住拉手装置18,手掌抵住伞把25底部或行程开关连杆座32作支撑,勾拉拉手装置18,中巢28随着拉手装置18向下移动,上行弹性件26下端被上行弹性件顶座24抵住、支撑,上行弹性件26上端被中巢28下压,使得上行弹性件26被向下压缩,实现对上行弹性件26的储能,该能量用于开伞过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拉手装置18也可以设置在下巢22上。
一、收伞动作描述
收伞阶段包括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通过对连杆运动机构300施加压力,使伞由图1所示的状态收拢到图5B所示的状态;第二阶段通过用手指勾住拉手装置18,使伞由图5B所示的状态收拢到图7所示的状态,当伞完全收拢后,中巢28收容于伞把25内。
以下分别介绍上述两个阶段。
收伞之前,伞面处于张开状态,参见图2,上行弹性件26在中巢28与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之间被压缩,使得上行弹性件26内存储有弹性势能。具体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有两个,且呈对半设置,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靠拢形成的平台面a支撑在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
参见图3,连杆运动机构300包括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和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其中,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与行程开关杆7固定连接,且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和伞把25依次铰接。参见图1和图4,图4为图1中A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其中行程开关杆7在中空的伞中棒9中向上延伸,在伞中棒9内设置有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行程开关杆7穿过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用于将行程开关杆7定位在伞中棒9中心轴处。
A、第一阶段时
收伞时,参见图3,对连杆运动机构300施加压力,例如对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沿图示x方向施加压力,使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朝向远离伞把25的方向(图示y方向)向下运动,进而通过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向下拖动行程开关杆7,行程开关杆7沿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及伞把25底部的中间孔(参见图3)下移。参见图4,行程开关杆7顶部套设有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具体地,行程开关杆7顶部设置有行程开关杆螺帽3,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固定在伞中棒9内,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两端抵触于行程开关杆螺帽3和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
当行程开关杆7下移时,使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压缩;两个铰接于行程开关杆7上的收伞顶块17也随之下移。
当两个收伞顶块17下移到伞中棒9的开口槽91时,初始位置为倾斜的收伞顶块17在收伞顶块弹性件15的弹性力下逐渐变成与行程开关杆7垂直的状态,即两个收伞顶块17的一端分别伸出伞中棒9的两个开口槽91外,并分别抵住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由于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有两个,且呈对半设置在下巢22中,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能够相对滑动(靠拢)和向背滑动(分离);例如,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对称滑动连接放置于下巢22中,在环形弹性件23的弹力下,贴向伞中棒9相互靠拢。当两个收伞顶块17的一端分别抵住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时,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在下巢22内由贴合伞中棒9的位置向外移动,以将贴向伞中棒9相对运动(靠拢在伞中棒9的)的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顶开,参见图2,在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相对伞中棒9的移动距离大于上行弹性件26的线径时,支撑上行弹性件26下端面的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构成的平台面破裂,上行弹性件26失去支撑,沿伞中棒9向下滑落,具体地,上行弹性件26在伞面张力形成的推力与收伞弹性件11(参见图1)形成的拉力、上行弹性件26没有完全释放的弹力的作用下,上行弹性件26向下滑落。
结合图2和图4,为了简化视图,图4中未示出上行弹性件26和环形弹性件23。两片合拢的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被两个收伞顶块17顶开后,在上行弹性件26沿伞中棒9下滑时,上行弹性件26把伸出伞中棒9外的收伞顶块17压回伞中棒9内部,在不按压连杆运动机构300时,收伞顶块17在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弹力下恢复到初始位置。如此,撑开合拢的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收伞顶块17不再顶住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在环形弹性件23(参见图2)收紧的压力下,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压向上行弹性件26的外圈,与上行弹性件26一起向下滑落。
在第一阶段时,伞由图1的状态经图5A所示的状态后运动到图5B的状态,参见图1,伞面合拢的驱动力来自于伞面张开时的反向张力,以及与收伞弹性件11拉拢伞长骨8与伞支骨12的拉力。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始终承受着环形弹性件23收紧的弹力。
收伞弹性件11拉拢伞长骨8与伞支骨12,在收伞弹性件11拉力的保持下,中巢28被向下压,进而带动下巢22、对称安装于下巢22槽内的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上行弹性件26下行。参见图5B和图6,伞把25内设置有上行弹性件顶座24,当上行弹性件26向下运动到抵触上行弹性件顶座24时,通过上行弹性件顶座24对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的支撑力平衡收伞弹性件11拉拢伞长骨8与伞支骨12的拉力,进而中巢28受上行弹性件26的反作用力而不再向下移动,完成伞面合拢的第一阶段。
在此阶段,上行弹性件26穿过下巢22且仍被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夹着,没有被压缩,上行弹性件26上端顶着中巢28,下端顶着上行弹性件顶座24,下巢22已经接近伞把25的位置,但伞面没有完全合拢,伞面的合拢的位置取决于收伞弹性件11在伞长骨8与伞支骨12之间产生的拉力与上行弹性件26抵住上行弹性件顶座24的反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对称安装于下巢22槽内的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夹着上行弹性件26,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还未卡在伞中棒9的卡口92内。
B、第二阶段时
伞面合拢的第二阶段是在伞面合拢的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伞由图5B的状态运动到图7的状态。参见图5B和图6,当伞面合拢到第一阶段后,用手指勾住拉手装置18,手掌抵住伞把25底部或行程开关连杆座32作支撑,勾拉拉手装置18。
由于拉手装置18固定在中巢28上,由此中巢28随着拉手装置18向下移动,上行弹性件26下端被上行弹性件顶座24抵住、支撑,上行弹性件26上端被中巢28下压,使得上行弹性件26被向下压缩。铰接在中巢28上的拉杆14随之下移,与拉杆14铰接的下巢22也随之下移,对称安装在下巢22槽内的两个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夹着上行弹性件26随下巢22下移而滑动下移。随着中巢28下移,上行弹性件26进一步被压缩。
参见图6,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随下巢22向下移动,当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从上行弹性件26下端滑过,参见图7和图8,在环形弹性件23的收紧弹力下,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贴向伞中棒9,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趋于靠拢,形成可以支撑上行弹性件26的平台面a。被压缩的上行弹性件26下端面被上行弹性件顶座24抵住,上行弹性件26在中巢28与上行弹性件顶座24之间被压缩到位,完成对上行弹性件26的压缩、储能。
手指拉动拉手装置18到这个位置时,如果松手,伞将打开;如果不松手,并继续拉动拉手装置18,随中巢28、下巢22下移的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沿伞中棒9的外表面继续下移,直至到伞中棒9的卡口92时,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在环形弹性件23的收紧弹力作用下,卡进伞中棒9的卡口92,锁住上行弹性件26的弹力。两片瓦键座27在下巢22与伞中棒9之间起到连接键的作用,使下巢22相对于伞中棒9固定下来,同时两片瓦键座27作为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的替换支撑面。在此状态下保持伞面的合拢状态。
松手后,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在环形弹性件23的收紧压力下,仍然卡扣在伞中棒9的卡口92内,伞面保持合拢的状态,实现伞面第二阶段的伞面合拢。
由上述记载,参见图4,当行程开关杆7下移时,使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压缩。松手后,参见图8,行程开关杆7在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的力作用下,上升恢复到初始位置,参见图4,装在行程开关杆7上的收伞顶块17,开伞顶块29(参见图6或图9)都随行程开关杆7上升恢复到初始位置。
二、开伞动作描述
当伞处于第二阶段的合拢状态下开伞时,可以直接通过连杆运动机构300进行开伞,若伞处于第一阶段的合拢状态时,首先需要通过勾拉拉手装置18,以对上行弹性件26储能,储存在上行弹性件26内的能量用于进行开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拉手装置18进而使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平台面a刚好支撑住上行弹性件26,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并未卡入伞中棒的卡口92,在此时松手伞即打开。
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4,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固定在伞中棒9内,行程开关杆螺帽3固定在行程开关杆7顶端,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装在行程开关杆螺帽3与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之间。两个收伞顶块17安装在行程开关杆7上的销16上,初始位置时两个收伞顶块17在收伞顶块弹性件15的弹性件力下倾斜置于伞中棒9管内。
参见图6,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固定在行程开关杆7上,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组成连杆运动机构300。
A、收伞处于第二阶段的合拢状态下的开伞时
参见图8和图9,手掌向下压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连杆运动机构300在手施加的压力下作平面直线移动,把行程开关杆7向下拖动,当行程开关杆7向下移动的行程使安装在行程开关杆7上的开伞顶块29碰触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时,把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向外挤压,使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从卡在伞中棒9卡口92的位置推开脱扣,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在环形弹性件23的收紧压力下再贴向伞中棒9的外表面。行程开关杆7在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伞把25组成的连杆机构的运动中移动的行程到位后,行程开关杆7上固定的开伞顶块29,通过向外挤压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从伞中棒9的卡口92上脱扣,触发开伞过程。
由上述可知,在伞合拢的过程中会对上行弹性件26的储能,而开伞时,当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从伞中棒9的卡口92脱扣后,存储在上行弹性件26内的能量开始释放。参见图8,手掌松开压着的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被上行弹性件顶座24抵住,上行弹性件26释放弹力的方向只有向上。上行弹性件26向上释放弹力,上行弹性件26支撑着中巢28向上移动,铰接在中巢28上的伞支骨12上移,铰接在伞支骨12上的拉杆14上移,拉杆14带动下巢22上移;安装在下巢22内槽中的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随着下巢22的上移在环形弹性件23的压力下,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贴着伞中棒9的外表面而上移。参见图2,当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平台面a向上移动到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时,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在环形弹性件23收紧的压力下,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合拢形成的平台面a支撑起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即上行弹性件26下端的支撑面由上行弹性件顶座24转换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平台面a。
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平面组成的平台面a构成了上行弹性件26下端面的支撑面,抵住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使上行弹性件26只有一个向上的方向释放弹力。在上行弹性件26向上释放弹力的情况下,带动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下巢22、铰接在下巢22上的拉杆14、与拉杆14通过伞支骨12铰接的中巢28,沿伞中棒9向上移动,克服收伞弹性件11的拉力、伞面张力,直至中巢28上移到被伞中棒9上的定位块抵住,上行弹性件26的弹力也被伞中棒9上的定位块抵住后抵消,中巢28不再上升而实现伞面的打开。
参见图4,由于在开伞时行程开关杆7驱动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被压缩,当手松开按住的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后,行程开关杆7在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的反弹力下上升,复位到初始位置。装在行程开关杆7上的收伞顶块17、开伞顶块29都随行程开关杆7上升恢复到初始位置。
B、收伞处于第一阶段的合拢状态下的开伞时
参见图6,用手指勾住拉手装置18,手掌抵住伞把25底部或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支撑,向下勾拉拉手装置18。
手掌撑住行程开关连杆座32勾拉拉手装置18时,压力从行程开关连杆座32传递到行程开关杆7,且行程开关杆7带动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组成的连杆机构运动,与伞把25铰接的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把手掌的压力分到伞把25上。
手指勾拉拉手装置18,拉手装置18拉动中巢28再向下移,上行弹性件26下端被上行弹性件顶座24抵住,上端被中巢28下压,上行弹性件26被向下压缩。在中巢28下移时,通过伞支骨12铰接在中巢28上的拉杆14随之下移,与拉杆14铰接的下巢22也随之下移,对称安装在下巢22槽内的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夹着上行弹性件26也随下巢22下移而沿上行弹性件26下滑移动。
参见图8,当中巢28下移进一步压缩上行弹性件26,且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向下滑过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时,在环形弹性件23的收紧压力下,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趋向靠拢,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与伞中棒9贴合,形成支撑上行弹性件的平台面a。此时松手,中巢28不再下压上行弹性件26,压缩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支撑由上行弹性件顶座24转换为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平台面a。上行弹性件26在中巢28与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之间被压缩、储能。
由于手指拉动拉手装置18到这个位置时,如果松手,伞将打开;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平面组成的平台面a构成了上行弹性件26下端面的支撑面,抵住上行弹性件26的下端面,使上行弹性件26只有一个向上的方向释放弹力。在上行弹性件26向上释放弹力的情况下,带动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下巢22、铰接在下巢22上的拉杆14、与拉杆14通过伞支骨12铰接的中巢28,沿伞中棒9向上移动,克服收伞弹性件11的拉力、伞面张力,直至中巢28上移到被伞中棒9上的定位块抵住,上行弹性件26的弹力也被伞中棒9上的定位块抵住后抵消,中巢28不再上升而实现伞面的打开。如果不松手,并继续拉动拉手装置18,随中巢28、下巢22下移的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圆弧面沿伞中棒9的外表面继续下移,直至到伞中棒9的卡口92时,两片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在环形弹性件23的收紧弹力作用下,卡进伞中棒9的卡口92,锁住上行弹性件26的弹力,伞面就保持合拢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机械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把(25)、伞中棒(9)、中巢(28)、下巢(22)、伞骨架(100)及伞面,所述伞把(25)与所述伞中棒(9)连接,中巢(28)、下巢(22)滑动套设在伞中棒(9)上,伞骨架(100)分别与中巢(28)、下巢(22)及伞中棒(9)铰接,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架(1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伞还包括:
开伞机构(200),包括上行弹性件(26)、开伞顶块(29)、开合键座机构(210)和上行弹性件顶座(24),所述上行弹性件(26)滑动套设于所述伞中棒(9),所述开伞顶块(29)滑动设置于所述伞中棒(9)内,所述开合键座机构(210)连接于所述下巢(22),所述上行弹性件顶座(24)固定于所述伞中棒(9)的靠近所述伞把(25)处或所述上行弹性件顶座(24)固定于所述伞把(25),所述上行弹性件(26)一端抵触于所述中巢(28);通过所述开伞顶块(29)与所述开合键座机构(210)的配合,能够使所述上行弹性件(26)的另一端的支撑面能够在上行弹性件顶座(24)和开合键座机构(210)之间更换;以及
收伞机构(300)包括收伞弹性件(11),所述收伞弹性件(11)设于所述伞骨架(100)上,所述收伞弹性件(11)用于驱动所述伞骨架(100)收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键座机构(210)包括环形弹性件(23)和若干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所述开合键座机构(210)设于所述下巢(22)内,所述环形弹性件(23)套设于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外、用于使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合拢于所述伞中棒(9),通过所述开伞顶块(29)与所述开合键座机构(210)的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抵触,能够将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撑开,以使所述上行弹性件(26)的另一端的支撑面能够在上行弹性件顶座(24)和开合键座机构(210)之间更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中棒(9)上设置有卡口(92),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上设置有能够卡入所述卡口(92)内的突起部(271),所述开伞顶块(29)能够与所述突起部(271)抵触,以将所述突起部(271)挤出所述卡口(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伞实现开伞和合伞动作的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400),所述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400)包括行程开关杆(7)、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和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所述行程开关杆(7)滑动插设于所述伞中棒(9)内,所述开伞顶块(29)固定于所述行程开关杆(7),所述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和所述行程开关杆(7),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还铰接于所述伞把(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开合触发连杆机构(400)还包括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所述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固定于所述行程开关杆(7),所述行程开关杆连接座(32)、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和伞把(25)依次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开关杆(7)远离伞把(25)的一端设置有行程开关杆螺帽(3),所述伞中棒(9)内固定有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所述行程开关杆(7)上套设有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所述行程开关杆弹性件(4)设于所述行程开关杆螺帽(3)和所述行程开关杆定中块(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设于所述伞中棒(9)内的收伞执行机构(500),所述收伞执行机构(500)连接所述行程开关杆(7),通过所述行程开关杆(7)驱动所述收伞执行机构(500)运动以将若干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撑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收伞执行机构(500)包括收伞顶块(17)和收伞顶块弹性件(15),所述收伞顶块(17)铰接于所述行程开关杆(7),所述伞中棒(9)上设置有开口槽(91),所述行程开关杆(7)通过自身移动的行程触发开关动作,当所述行程开关杆(7)受到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杆连杆(30)和第二行程开关杆连杆(31)的拖动而移动到相应行程后,所述行程开关杆(7)带动所述收伞顶块(17)运动到所述开口槽(91)处,所述收伞顶块弹性件(15)用于将所述收伞顶块(17)的一端弹出所述开口槽(91),以使所述收伞顶块(17)抵住所述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以使若干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分离,以使支撑于上行弹性件瓦键座(27)的所述上行弹性件(26)的端部失去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巢(28)或下巢(22)上设置有拉手装置(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架(100)包括伞长骨(8)、伞支骨(12)和拉杆(14),所述伞长骨(8)铰接于所述伞中棒(9),所述伞支骨(12)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伞长骨(8)与所述中巢(28),所述拉杆(14)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伞支骨(12)与所述下巢(22),所述收伞弹性件(11)两端连接所述伞长骨(8)与所述伞支骨(12);所述机械伞完全收拢时,所述中巢(28)收容于所述伞把(25)内。
CN201821596679.5U 2018-09-03 2018-09-28 机械伞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832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3296 2018-09-03
CN2018214432964 2018-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3254U true CN209883254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89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667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83254U (zh) 2018-09-03 2018-09-28 机械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32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7676A (zh) * 2018-09-03 2019-01-22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机械伞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7676A (zh) * 2018-09-03 2019-01-22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机械伞
CN109247676B (zh) * 2018-09-03 2024-02-02 深圳市宝电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机械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23821A (en) Automatic single push button type umbrella
KR101069825B1 (ko) 우산살어셈블리 및 접이식 우산
US8365747B1 (en) Shaft structure of automatic umbrella
TW201221081A (en) Automatic folding/unfolding umbrella
CN209750048U (zh) 一种自动伞
CN209883254U (zh) 机械伞
US8522805B2 (en) Structure of self-opening/closing umbrella
US5533541A (en) Automatic umbrella with multiple operation modes
CN109247676B (zh) 机械伞
KR200437933Y1 (ko) 자동 우산
US3732881A (en) Self-opening umbrellas
JP5844749B2 (ja) 日傘
CN207152112U (zh)
CN109480417A (zh) 自动伞
US6484452B2 (en) Self-opening/closing umbrella
CN209846306U (zh) 自动伞
CN205082824U (zh) 一种反向闭合伞
KR200432922Y1 (ko) 자동우산
CN210726910U (zh) 自动伞
CN210783198U (zh) 一种伞
KR200437932Y1 (ko) 자동우산
KR20080098870A (ko) 자동 우산
CN108244787B (zh) 远离身体全自动收合之手开折伞
EP2572602A1 (en) Shaft structure of automatic umbrella
CN107467833B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