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5997A -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65997A CN107465997A CN201710633591.XA CN201710633591A CN107465997A CN 107465997 A CN107465997 A CN 107465997A CN 201710633591 A CN201710633591 A CN 201710633591A CN 107465997 A CN107465997 A CN 1074659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track
- bluetooth connection
- user
- in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s or channels, e.g. using out of band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6—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e.g. compa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如果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黑屏状态下,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寻找目标移动终端,并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提高蓝牙连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蓝牙通信称为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两个终端在建立蓝牙连接后,可进行数据交互。
目前进行蓝牙连接的方式为,用户解锁终端后,在蓝牙连接界面进行蓝牙配对操作,配对成功后的两个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但是目前蓝牙连接操作较为繁琐,蓝牙连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蓝牙连接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如果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连接装置,包括:
黑屏轨迹接收模块,用于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目标终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黑屏轨迹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蓝牙连接模块,用于如果目标终端判断模块判定出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示的蓝牙连接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示的蓝牙连接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连接方法,能够在黑屏状态下,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寻找目标移动终端,并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提高蓝牙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轨迹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轨迹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再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安卓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蓝牙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目前进行蓝牙连接的方式为,用户解锁终端后,在蓝牙连接界面进行蓝牙配对操作,配对成功后的两个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但是目前蓝牙连接操作较为繁琐,蓝牙连接效率低。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黑屏模式中将用户输入的轨迹作为蓝牙连接的触发信号,进而无需用户启动屏幕并进入蓝牙连接界面,省去诸多用户操作步骤,进而能够快速进行蓝牙配对,提高蓝牙连接效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连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两部移动设备进行蓝牙配对连接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来执行。其中,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或平板电脑等。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黑屏状态可以为移动终端灭屏后所处的状态。黑屏时,触摸屏的工作状态与第一轨迹的获取方式有关,具体包括下述两种方式: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的方式可以为通过触摸屏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滑动轨迹。黑屏状态时,触摸屏可以用于监听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滑动轨迹,作为第一轨迹。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的方式还可以为,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运动轨迹,第一运动轨迹为第一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该运动轨迹可以为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也可以为在桌面等平面上的移动轨迹。黑屏状态时,触摸屏关闭,通过陀螺仪或加速度传感器等获取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或振动频率等,得到第一轨迹。
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一次性输入的轨迹,例如图2中用一个轨迹画出对勾。用户还可以输入一个需要多个笔画组成的字符。字符可以为英文字符,也可以为中文文字。例如图3所示通过四个笔画写出“中”字。又比如,用户输入了一个需要多个笔画组成的图形,比如多边形、叉号等。此时,如果仅对一个轨迹进行识别,则会出现误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下述方案:
首先,在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输入的至少一个连续的第一子轨迹;然后,根据连续的第一子轨迹确定第一轨迹。
对于组合轨迹,每个连贯的轨迹均可作为一个第一子轨迹。触摸屏检测到用户输入第一子轨迹后,从第一子轨迹输入结束时刻起,如果预设输入间隔时间阈值内,无新的第一子轨迹输入,则将已获取的第一子轨迹的集合,作为第一轨迹。
进一步的,可对得到的第一轨迹进行分析,如果第一轨迹为字符轨迹,则可查找到其相应的字符编码。将字符编码作为第一轨迹。字符编码可以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
步骤120、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
其中,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第二移动终端获取第二轨迹的方式与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轨迹的方式相同,具体可参照上述步骤110中的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从已连接网络中查找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将接收到的第二轨迹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由第一移动终端判断第二轨迹是否与第一轨迹匹配。如果匹配,则将提供匹配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确定为目标移动终端,并判定存在目标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判断第一轨迹是否与第二估计匹配,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实施:
如果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相同,则确定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并将第二移动终端作为目标移动终端。或者,如果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对称,则确定存在第二移动终端。
示例性的,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触摸屏获取到第一用户在第一触摸屏中输入的第一滑动轨迹。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触摸屏获取到第二用户在第二触摸屏中输入的第二滑动轨迹。如果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对应的形状相同,则判定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匹配。或者,如果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对应的字符相同,则判定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匹配。或者,如果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对应的坐标点序列相同,则判定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匹配。
示例性的,第一移动终端被第一用户按照第一频率进行摇动,第二移动终端被第二用户按照第二频率进行摇动。如果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同,则判定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匹配。
示例性的,第一移动终端被第一用户按照第一运动轨迹移动,第二移动终端被第二用户按照第二运动轨迹移动。如果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相同,则判定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匹配。或者,如果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对称,则判定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匹配。具体的,用户可单手持握两个需要配对的移动终端,每个移动终端均为黑屏状态。用户通吃持有移动终端的手臂在空中进行运动,此时两个移动终端获取到的运动轨迹为相同的运动轨迹,进而判定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匹配。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第一轨迹生成第一蓝牙连接密码(Link Key)。然后,第二移动终端也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轨迹生成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蓝牙连接密码。在寻找配对设备时,第一移动设备使用生成的第一蓝牙连接密码,与多个第二移动设备进行解密配对。如果查找到具有与第一蓝牙连接密码相同的第二蓝牙连接密码的第二移动终端,则将该第二移动终端确定为目标移动终端,并判定存在目标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如果第一轨迹对应的字符编码与第二轨迹对应的字符编码相同,则判定存在目标移动终端。或者,将第一轨迹对应的字符编码作为第一蓝牙连接密码,将第二轨迹对应的字符编码作为第二蓝牙连接密码,进行蓝牙配对识别。
如果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执行步骤130。如果不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返回执行步骤110。不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返回执行步骤210,对第一轨迹进行监听,直至用户通过屏幕点亮按钮等启动屏幕。
步骤130、如果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当查找到目标中断后,第一移动终端作为主设备(master),第二移动终端作为从设备(slave)。主设备可以为发起连接的设备,从设备可以为接收连接的设备。
主设备寻呼(page)从设备,主设备以跳频的方式寻呼从设备,从设备以固定间隔扫描(scan)外部寻呼,即page scan。当扫描到外部寻呼时,从设备响应(response)该外部寻呼,如此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可建立link的连接,即蓝牙物理链路(AsynchronousConnectionless,ACL)的连接。当ACL链路连接建立后,主设备会发起channel的连接请求,即L2CAP的连接,建立L2CAP的连接之后,主设备采用SDP去查询从设备的免提服务,从中得到rfcomm的通道号,然后主设备会发起rfcomm的连接请求建立rfcomm的连接。然后就建立了应用的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连接方法,能够在黑屏状态下,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寻找目标移动终端,并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相关技术中用户需要先点亮屏幕,然后进行屏幕解锁,再然后用户启动蓝牙连接。本实施例用户无需点亮屏幕,在黑屏状态下,如果两个移动终端的用户分别向两个移动终端输入了匹配的轨迹,则该两个移动终端即可建立蓝牙连接,在蓝牙连接中减少了用户的操作环节,提高蓝牙连接效率。
下面通过一个使用场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210、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第一轨迹的接收可参照步骤110的解释。
步骤220、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
无线局域网络可以为第一移动终端已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该无线局域网络可以具有互联网访问功能,也可以仅为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无线局域网络可以为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
第一移动终端通过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可获取到当前同样连接到该无线局域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移动终端。
步骤230、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
可以依次获取每个第二移动终端中的第二轨迹。也可一次获取多个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轨迹,然后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本地分别对多个第二轨迹进行匹配识别。
可选的,第一移动终端向该无线局域网络中黑屏状态的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轨迹发送请求。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该轨迹发送请求时,判断当前是否已接收到第二用户输入的第二轨迹。如果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了第二轨迹,则将第二轨迹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
可选的,该无线局域网络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如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轨迹时,将该轨迹发送到其他黑屏的移动终端。其他黑屏的移动终端(如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轨迹以及自身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轨迹,判定两个轨迹是否匹配。
步骤240、判断第二轨迹是否与第一轨迹匹配。
步骤250、如果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匹配,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目标移动终端为具有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详见步骤130的解释。
步骤260、如果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不匹配,则输出提示信息。
可选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不匹配时,启动屏幕。并在屏幕中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蓝牙连接失败。
本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已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快速获取第二轨迹,由于无线局域网络的通信速度较快,且网络信号稳定,因此能够提高蓝牙连接的速率和可靠性。
下面通过另一个使用场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310、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第一轨迹的接收可参照步骤110的解释。
步骤320、根据第一轨迹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根据第一轨迹类型的不同其生成蓝牙连接密码的方式也不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轨迹对应的坐标集合,查找所述第一轨迹的拐点。根据所述拐点坐标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轨迹的类型为终端在在空中的移动轨迹,则第一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方向,绘制控制的移动轨迹。根据该轨迹得到对应的三维空间坐标集合。根据该三维空间坐标集合,生成蓝牙连接密码。或者,获取移动轨迹中的多个拐点坐标,根据拐点坐标生成蓝牙密码。
示例性的,设第一轨迹的类型为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滑动轨迹,则第一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根据触摸屏检测到滑动轨迹。根据滑动轨迹对应的二维坐标集合生成蓝牙连接密码。或者,获取滑动轨迹汇中的拐点。根据获取的拐点坐标生成蓝牙密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轨迹对应的坐标集合,生成第一轨迹对应的图像标识;根据图像标识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根据第一轨迹对应的坐标集合,可绘制出第一轨迹对应的轨迹图像。根据该轨迹图像可取定第一轨迹对应的图像标识。图像标识与轨迹图像一一对应。图像标识可以为数字,此时可以将图像标识作为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或者,通过预设的加密算法将图像标识进行转换,得到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转换可以为将不足密码最低位数的数字补齐到满足密码最低位数的数字。转化还可以为通过DES等加密算法对图像标识进行加密,得到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步骤330、判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密钥是否与蓝牙连接密码匹配。
其中,蓝牙连接密钥为根据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第二轨迹生成的连接密钥。
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第二轨迹生成确定连接密钥的方式与步骤320中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的方式相同。
可选的,如果密码和密钥相同,则确定蓝牙连接密钥是否与蓝牙连接密码匹配。
步骤340、如果蓝牙连接密钥与蓝牙连接密码匹配,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目标移动终端为具有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详见步骤130的解释。
步骤350、如果蓝牙连接密钥与蓝牙连接密码不匹配,则输出提示信息。
蓝牙连接密钥与蓝牙连接密码不匹配时,启动屏幕。并在屏幕中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蓝牙连接失败。
本实施例能够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没有无线局域网络连接时,根据各自接收到的轨迹生成相应的蓝牙连接密码和连接密钥,提高易用性。
上述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处于黑屏时检测到的用户输入事件可以称为黑屏手势事件。黑屏手势事件可以是驱动层与应用层预先协商好的用于代表有黑屏手势输入的事件。
黑屏手势可以是用户在黑屏手势功能开启后,在处于熄屏状态的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上输入的触摸手势。可以理解的是黑屏手势并不限于在触摸屏上输入的触摸手势,还可以是由移动终端的传感器检测到的操作等。例如,左右摇晃智能手机的手势,从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空拂过的手势及按压智能手机边框的手势等等。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卓系统框架示意图。以图6所示的操作系统为安卓(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为例,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黑屏手势功能的执行流程。如图6所示,安卓系统框架由下至上包括内核层610、核心类库层620、框架层630及应用层640。其中,内核层610提供核心系统服务,包括安全、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协议栈及硬件驱动等。其中,将内核层610中的硬件驱动记为驱动层611,该驱动层611包括触摸屏驱动、摄像头驱动等。核心类库层620包括安卓运行环境(Android Runtime)和类库(Libraries)。其中,Android Runtime提供大部分在Java编程语言核心类库中可用的功能,包括核心库(Core Libraries)和Dalvik虚拟机(Dalvik VM)。每一个安卓应用程序是Dalvik虚拟机中的实例,运行在它们自己的进程中。类库供安卓系统的各个组件使用,包括如下功能:媒体库(Media Framework)、界面管理(Surface Manager)、SQLite(关系数据库引擎)及FreeType(位图和矢量字体渲染)等,其各个功能通过安卓系统的框架层630暴露给开发者使用。框架层630提供开发安卓应用程序所需的一系列类库,使开发人员可以进行快速的应用程序开发,方便重用组件,也可以通过继承实现个性化的扩展,其提供的服务包括组件管理服务、窗口管理服务、系统数据源组件、空间框架、资源管理服务及安装包管理服务等。应用层640上包括各类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应用程序,或由Java语言编写的运行于后台的服务程序,包括桌面应用、联系人应用、通话应用、相机应用、图片浏览器、游戏、地图、web浏览器等程序,以及开发人员开发的其他应用程序。
示例性的,在黑屏手势功能开启后,触摸芯片在检测到黑屏手势时,生成一唤醒信号,并发送该唤醒信号至内核层。通过该唤醒信号触发内核层执行系统唤醒操作。在系统唤醒后,内核层调用驱动层中断函数执行读取触摸芯片中手势数据的操作,并将读取的手势数据存储在驱动层的预设节点内。其中,设定节点可以为文件节点,例如可以是proc-D目录下的虚拟文件节点。在数据读取完成后,驱动层判定该手势数据的有效性,有效性判定的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驱动层根据该手势数据包含的坐标信息确定手势类型,并将所确定的手势类型作为手势数据存储在该预设节点内。若该手势类型不是预设的黑屏手势,则判定手势数据无效。又如,驱动层统计该手势数据的数目,判定该数目是否满足绘制预设的黑屏手势的要求,若否,则判定手势数据无效。在数据有效时,驱动层上报黑屏手势事件。该黑屏手势事件通过核心类库层传输至框架层,并通过框架层派发,达到应用层。应用层在获取到黑屏手势事件时,由驱动层的预设节点读取手势数据。在手势数据准备完成后,根据该手势数据包含的坐标信息计算出黑屏手势轨迹,将该黑屏手势轨迹绘制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然后,应用层基于所读取的手势数据中的手势类型,打开与该手势类型对应的应用程序。其中,手势类型可以是预先设置于移动终端中的用于实现某一功能的手势,还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手势。例如,手势类型可以是O,代表打开相机。又如,手势类型可以是V,代表打开手电筒等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上述的方法,该装置位于移动终端中,包括:
黑屏轨迹接收模块410,用于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目标终端判断模块420,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黑屏轨迹接收模块410接收到的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蓝牙连接模块430,用于如果目标终端判断模块420判定出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进一步的,黑屏轨迹接收模块410用于:通过触摸屏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滑动轨迹;或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运动轨迹,第一运动轨迹为第一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的,黑屏轨迹接收模块410用于:在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输入的至少一个连续的第一子轨迹;根据连续的第一子轨迹确定第一轨迹。
进一步的,目标终端判断模块420用于:如果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相同,则确定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并将第二移动终端作为目标移动终端;或者,如果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对称,则确定存在第二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目标终端判断模块420用于: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判断第二轨迹是否与第一轨迹匹配。
进一步的,目标终端判断模块420用于:根据第一轨迹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判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密钥是否与蓝牙连接密码匹配,蓝牙连接密钥为根据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第二轨迹生成的连接密钥。
进一步的,目标终端判断模块420用于,根据第一轨迹对应的坐标集合,生成第一轨迹对应的图像标识;根据图像标识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连接装置,黑屏轨迹接收模块410能够在黑屏状态下,目标终端判断模块420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寻找目标移动终端,并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相关技术中用户需要先点亮屏幕,然后进行屏幕解锁,再然后用户启动蓝牙连接。本实施例用户无需点亮屏幕,在黑屏状态下,如果两个移动终端的用户分别向两个移动终端输入了匹配的轨迹,则该两个移动终端即可建立蓝牙连接,在蓝牙连接中减少了用户的操作环节,提高蓝牙连接效率。
上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上述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第一存储器801、第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802(又称第一处理器,以下简称CPU)、存储在第一存储器801上并可在第一处理器8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上述电路板安置在上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上述CPU802和上述第一存储器801设置在上述电路板上;上述电源电路,用于为上述终端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上述第一存储器8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上述CPU802通过读取上述第一存储器8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上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
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如果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上述终端还包括:外设接口8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805、音频电路806、扬声器811、电源管理芯片8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809、触摸屏8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以及外部端口8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807来通信。
此外,终端还包括摄像头和RGB光线传感器。RGB光线传感器位于摄像头旁边,可以与摄像头相邻设置。摄像头可以为前置摄像头也可以为后置摄像头。RGB光线传感器还可以与摄像头分离配置,例如配置在终端侧边的窄边上等。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终端800仅仅是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终端8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控制门铃的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例。
第一存储器801,上述第一存储器801可以被CPU802、外设接口803等访问,上述第一存储器8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第一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第一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第一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第一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803,上述外设接口8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802和第一存储器801。
I/O子系统809,上述I/O子系统8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8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连接到外设接口803。I/O子系统8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8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8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8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8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其中,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分类,触摸屏812可以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或表面声波式。按照安装方式分类,触摸屏812可以为:外挂式、内置式或整体式。按照技术原理分类,触摸屏812可以为: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或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
触摸屏812,上述触摸屏812是用户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可选的,触摸屏812将用户在触屏幕上触发的电信号(如接触面的电信号),发送给第一处理器802。
I/O子系统809中的显示控制器8091从触摸屏8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8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8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8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8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8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805,主要用于建立智能音箱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智能音箱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
音频电路8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8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811。
扬声器811,用于将智能音箱通过RF电路8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808,用于为CPU8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第一处理器802用于:
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如果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进一步的,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包括:
通过触摸屏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滑动轨迹;
或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运动轨迹,第一运动轨迹为第一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的,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包括:
在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输入的至少一个连续的第一子轨迹;
根据连续的第一子轨迹确定第一轨迹。
进一步的,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包括:
如果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相同,则确定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并将第二移动终端作为目标移动终端;或者,
如果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对称,则确定存在第二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
判断第二轨迹是否与第一轨迹匹配。
进一步的,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根据第一轨迹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判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密钥是否与蓝牙连接密码匹配,蓝牙连接密钥为根据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第二轨迹生成的连接密钥。
进一步的,根据第一轨迹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包括:
根据第一轨迹对应的坐标集合,生成第一轨迹对应的图像标识;
根据图像标识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如果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则与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进一步的,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包括:
通过触摸屏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滑动轨迹;
或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运动轨迹,第一运动轨迹为第一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的,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包括:
在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输入的至少一个连续的第一子轨迹;
根据连续的第一子轨迹确定第一轨迹。
进一步的,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包括:
如果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相同,则确定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并将第二移动终端作为目标移动终端;或者,
如果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对称,则确定存在第二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
判断第二轨迹是否与第一轨迹匹配。
进一步的,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根据第一轨迹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判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密钥是否与蓝牙连接密码匹配,蓝牙连接密钥为根据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第二轨迹生成的连接密钥。
进一步的,根据第一轨迹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包括:
根据第一轨迹对应的坐标集合,生成第一轨迹对应的图像标识;
根据图像标识生成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上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所述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所述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如果存在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则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包括:
通过触摸屏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滑动轨迹;
或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运动轨迹,所述第一运动轨迹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包括:
在黑屏状态下,接收用户输入的至少一个连续的第一子轨迹;
根据所述连续的第一子轨迹确定第一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包括:
如果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所述第一轨迹相同,则确定存在目标移动终端,并将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或者,
如果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与所述第一轨迹对称,则确定存在第二移动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
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络获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中接收到的第二轨迹;
判断所述第二轨迹是否与所述第一轨迹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移动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判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密钥是否与所述蓝牙连接密码匹配,所述蓝牙连接密钥为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第二轨迹生成的连接密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轨迹生成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轨迹对应的坐标集合,生成所述第一轨迹对应的图像标识;
根据所述图像标识生成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蓝牙连接密码。
8.一种蓝牙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黑屏轨迹接收模块,用于当处于黑屏状态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轨迹;
目标终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所述目标移动终端为接收到与所述黑屏轨迹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第二移动终端;
蓝牙连接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目标终端判断模块判定出存在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则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蓝牙连接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蓝牙连接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33591.XA CN107465997A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18/094904 WO2019019898A1 (en) | 2017-07-28 | 2018-07-06 |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
US16/032,818 US10820295B2 (en) | 2017-07-28 | 2018-07-11 |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
EP18182909.4A EP3435206B1 (en) | 2017-07-28 | 2018-07-11 |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33591.XA CN107465997A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65997A true CN107465997A (zh) | 2017-12-12 |
Family
ID=60547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33591.XA Pending CN107465997A (zh) | 2017-07-28 | 2017-07-28 |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20295B2 (zh) |
EP (1) | EP3435206B1 (zh) |
CN (1) | CN107465997A (zh) |
WO (1) | WO2019019898A1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24510A (zh) * | 2017-12-29 | 2018-06-05 | 深圳市名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配对系统及配对方法 |
CN108540968A (zh) * | 2018-03-30 | 2018-09-14 | 成都心吉康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配对方法、配对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08769960A (zh) * | 2018-04-27 | 2018-11-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互连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19019898A1 (en) * | 2017-07-28 | 2019-01-3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
CN109714744A (zh) * | 2019-02-28 | 2019-05-03 | 深圳市空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
CN111131190A (zh) * | 2019-12-09 | 2020-05-08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热点分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286439A (zh) * | 2020-11-03 | 2021-01-29 |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触控轨迹的终端交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
CN112367652A (zh) * | 2020-10-23 | 2021-02-12 |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 蓝牙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82439B2 (en) * | 2019-11-19 | 2024-01-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uthentication of devices using touch interface |
CN114827166A (zh) * | 2022-02-28 | 2022-07-29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6761180A (zh) * | 2023-08-21 | 2023-09-15 | 北京中科心研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轨迹的设备交互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3807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67646A1 (en) * | 2008-12-30 | 2010-07-0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pairing |
US20120324559A1 (en) | 2011-06-14 | 2012-12-20 | Intuit Inc. | Establishing a secure connection based on a joint gesture |
US9147057B2 (en) | 2012-06-28 | 2015-09-29 | Inte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device connections using touch gestures |
US9026052B2 (en) | 2013-01-24 | 2015-05-05 | Htc Corporation |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betwe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
CN104284331B (zh) * | 2013-07-10 | 2019-09-24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连接便携式wlan热点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519229A (zh) | 2013-12-30 | 2016-04-20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触控面板装置 |
US9762316B2 (en) * | 2014-09-03 | 2017-09-12 |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 Lightweight pairing and connection transfer protocol via gesture-driven shared secrets |
CN105072253B (zh) * | 2015-07-08 | 2018-09-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数据交互的方法及终端 |
CN105246024B (zh) * | 2015-09-02 | 2019-05-24 |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
CN107465997A (zh) * | 2017-07-28 | 2017-12-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17
- 2017-07-28 CN CN201710633591.XA patent/CN107465997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7-06 WO PCT/CN2018/094904 patent/WO201901989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7-11 EP EP18182909.4A patent/EP3435206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7-11 US US16/032,818 patent/US1082029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3807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19898A1 (en) * | 2017-07-28 | 2019-01-3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
US10820295B2 (en) | 2017-07-28 | 2020-10-2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
CN108124510A (zh) * | 2017-12-29 | 2018-06-05 | 深圳市名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配对系统及配对方法 |
CN108124510B (zh) * | 2017-12-29 | 2020-06-30 | 深圳市名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配对系统及配对方法 |
CN108540968A (zh) * | 2018-03-30 | 2018-09-14 | 成都心吉康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配对方法、配对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08769960A (zh) * | 2018-04-27 | 2018-11-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互连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714744A (zh) * | 2019-02-28 | 2019-05-03 | 深圳市空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
CN111131190A (zh) * | 2019-12-09 | 2020-05-08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热点分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131190B (zh) * | 2019-12-09 | 2024-03-26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热点分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367652A (zh) * | 2020-10-23 | 2021-02-12 |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 蓝牙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CN112286439A (zh) * | 2020-11-03 | 2021-01-29 |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触控轨迹的终端交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35206A1 (en) | 2019-01-30 |
US10820295B2 (en) | 2020-10-27 |
US20190037526A1 (en) | 2019-01-31 |
WO2019019898A1 (en) | 2019-01-31 |
EP3435206B1 (en) | 202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65997A (zh) |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3389230A2 (en) | System for providing dialog content | |
CN114868106A (zh) | 使用连接资源投影、控制和管理用户设备应用程序 | |
WO2019205065A1 (zh) | 快速打开应用或应用功能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9429102B (zh) | 用于显示应用的电子装置及服务器 | |
WO2018077041A1 (zh) | 应用运行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958606B (zh) |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KR20200101014A (ko) | 아바타 추천 및 다운로드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 |
WO2018006841A1 (zh) | 二维码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
WO2017193496A1 (zh) | 应用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JP7236551B2 (ja) | キャラクタ推薦方法、キャラクタ推薦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19007371A1 (zh) | 一种防止信息被盗的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终端 | |
WO2018095216A1 (zh) | 关系链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3051015B (zh) | 页面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4131066A1 (en)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9495573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
CN108780400B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20140325449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tarting application in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5630376A (zh) | 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 | |
WO2015101254A1 (zh) | 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0929085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virtual input interface in environment of a plurality of output screen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8920086B (zh) | 分屏退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KR20200117183A (ko) | 메시지를 표시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 |
KR20200079081A (ko) | 콘텐트 공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
CN111886595A (zh) | 屏幕控制方法和支持屏幕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65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