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5757A - 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5757A
CN107465757A CN201710738430.7A CN201710738430A CN107465757A CN 107465757 A CN107465757 A CN 107465757A CN 201710738430 A CN201710738430 A CN 201710738430A CN 107465757 A CN107465757 A CN 107465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system
document
backup
data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84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5757B (zh
Inventor
丁武凌
覃旭敏
刘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384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5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5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5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5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5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logs of notifications; Post-processing of not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用于保障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单据成功传递的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向第二业务系统待发送的源单据,并将该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的数据池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并判断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该日志信息为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备份单据后记录在数据池的备份数据中的属性信息;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则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备份数据已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中已普遍使用相应的业务系统(例如ERP系统)来对各种单据进行相应处理。
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拓展,在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通过自身的业务系统(即第一业务系统)与业务伙伴间的业务系统(即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连接以满足单据交换或传递的需求。
然而,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进行单据的相互传递时,单据是否传递成功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核查,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的操作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用于保障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单据成功传递的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向第二业务系统待发送的源单据;
该第一业务系统存储备份单据至数据池,该备份单据为该第一业务系统中该源单据的备份,该数据池存在于该第一业务系统;
该第一业务系统向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
该第一业务系统判断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该日志信息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该备份单据后记录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数据中的属性信息;
若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日志信息,则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备份数据已成功发送至该第二业务系统。
可选地,在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备份数据成功发送至该第二业务系统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业务系统判断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反写标志,该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若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则该第一业务系统删除该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
可选地,在该第一业务系统判断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该日志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若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不存在该日志信息,则该第一业务系统检测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是否断开;
若是,则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日志信息中的目标日志信息,该目标日志信息为该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该第一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对应,该第二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分录数据对应;
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与该目标日志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该第一目标数据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该备份单据的该单据头数据和/或该单据分录数据;
当该网络通信恢复连接时,该第一业务系统向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第一目标数据,以使得该第二业务系统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该目标日志信息,直至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日志信息。
可选地,在该第一业务系统判断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反写标志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若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不存在该反写标志,则该第一业务系统检测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是否断开;
若是,则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反写标志中的目标反写标志,该目标反写标志为该反写标志中缺失的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该第一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第一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该第二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第二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与该目标反写标志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该第二目标数据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但未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该第一反写标志和/或该第二反写标志的该单据头数据和/或该单据分录数据;
该第一业务系统根据该第二目标数据对该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轮询;
当轮询成功时,该第一业务系统接收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该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
可选地,该第一业务系统根据该第二目标数据对该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轮询包括:
该第一业务系统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区间内接收到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该目标反写标志;
若否,则该第一业务系统继续轮询,直至轮询次数达到预设值;
在该第一业务系统删除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当该轮询次数达到该预设值且轮询未成功时,该第一业务系统向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二业务系统删除该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到的该第二目标数据;
该第一业务系统向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第二目标数据,直至该第一业务系统接收到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该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备份单据,该备份单据为存储在该第一业务系统数据池的该第一业务系统中源单据的备份;
当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该备份单据时,该第二业务系统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以使得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该第二业务系统;
该第二业务系统根据预设映射关系将该备份单据转换为目标单据。
可选地,在该第二业务系统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业务系统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以使得该第一业务系统删除该数据池中的该备份数据。
可选地,在该第二业务系统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业务系统检测到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
当该通信网络恢复连接时,该第二业务系统接收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该第一目标数据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该备份单据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
该第二业务系统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目标日志信息,直至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日志信息,该目标日志信息为该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该第一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该单据头数据对应,该第二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该单据分录数据对应,该目标日志信息与该第一目标数据对应。
可选地,在该第二业务系统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时,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业务系统检测到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
当该通信网络恢复连接时,该第二业务系统接受该第一业务系统根据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轮询,该第二目标数据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但未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该第一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第一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该第二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第二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当轮询成功时,该第二业务系统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以使得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所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该目标反写标志为该反写标志中缺失的该第一反写标志和/或该第二反写标志,该目标反写标志与该第二目标数据对应。
可选地,该第二业务系统接受该第一业务系统根据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轮询包括:
该第二业务系统是否在预设时间区间内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
若否,则该第二业务系统继续接受该第一业务系统轮询,直至轮询次数达到预设值;
该方法还包括:
当该轮询次数达到该预设值且轮询未成功时,该第二业务系统接收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二业务系统删除该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到的该第二目标数据;
该第二业务系统接收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的该第二目标数据,直至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将该目标反写标志发送至该第一业务系统,以使得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所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作为第一业务系统具体实现对应于上述单据的处理方法中由第一业务系统实现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硬件和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模块和/或子单元模块,该单元模块和/或子单元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作为第二业务系统具体实现对应于上述单据的处理方法中由第二业务系统实现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硬件和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模块和/或子单元模块,该单元模块和/或子单元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作为第一业务系统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该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该总线连接;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存储操作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项单据的处理方法中该第一业务系统需要执行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作为第二业务系统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该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该总线连接;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存储操作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项单据的处理方法中该第二业务系统需要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项单据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口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用于储存为上述相关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项单据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该存储介质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缩写:ROM,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缩写:RAM,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业务系统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并将该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池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并通过判断在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来确定备份单据是否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则表示该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从而保障了单据成功传递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用于保障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单据成功传递的效率。
为便于理解,下面从第一业务系统侧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源单据;
第一业务系统首先确定向第二业务系统待发送的源单据,可以是第一业务系统根据需要确定向第二业务系统待发送的源单据,也可以是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出请求,第一业务系统根据该请求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102、第一业务系统在数据池中存储备份单据;
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源单据后,将该源单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单据,并将该备份单据存在第一业务系统的数据池中。
103、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备份单据;
在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建立了网络通信的情况下,第一业务系统将该备份单据向第二业务系统进行发送。
104、第一业务系统判断数据池的备份单据是否存在日志信息,若否,则执行步骤105,若是,则执行步骤106;
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之后,将判断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日志信息为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备份单据后记录在数据池的备份数据中的属性信息。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日志信息,则执行步骤105,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则执行步骤10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不存在日志信息是指不存在完整的日志信息,若该备份单据中仅存在部分日志信息或没有日志信息,即表示不存在日志信息;相对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存在日志信息是指存在完整的日志信息,即该备份单据中的日志信息不存在缺失的部分。
105、第一业务系统执行其他流程;
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日志信息,则第一业务系统执行其他流程,第一业务系统可以调动程序查找该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日志信息的原因,也可以将该判断结果通知第二业务系统,还可以检测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是否断开,还可以将该异常信息通过第一业务系统的显示界面进行显示以提醒用户,具体此不不做限定。
106、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备份单据发送成功。
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则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后,第一业务系统可以对源单据进行标识,该标识用于指示该源单据在数据池中存在备份单据,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反写标志,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反写标志,则第一业务系统删除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具体在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之后,是否要再进行其他操作,此处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业务系统进一步判断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反写标志,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写标志为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日志信息后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所述的存在反写标志是指存在完整的反写标志,即该备份单据中的反写标志不存在缺失的部分;相对地,不存在反写标志是指不存在完整的反写标志,若该备份单据中仅存在部分反写标志或没有反写标志,即表示不存在反写标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并将该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池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并通过判断在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来确定备份单据是否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则表示该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从而保障了单据成功传递效率。
下面从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在进行数据交互时网络通信断开的情况下进行描述,具体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201、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源单据;
202、第一业务系统在数据池中存储备份单据;
203、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备份单据;
204、第一业务系统判断数据池的备份单据是否存在日志信息,若否,则执行步骤205,若是,则执行步骤2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201至步骤204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4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205、第一业务系统判断网络通信是否断开,若否,则执行步骤206,若是,则执行步骤207;
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日志信息,则第一业务系统检测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是否断开,若第一业务系统检测该网络通信未断开,则执行步骤206,第一业务系统检测该网络通信断开,则执行步骤207。
206、第一业务系统执行其他流程;
若第一业务系统检测该网络通信未断开,则第一业务系统可以调动程序查找该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日志信息的原因,也可以将该判断结果通知第二业务系统,还可以将该异常信息通过第一业务系统的显示界面进行显示以提醒用户,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7、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日志信息中的目标日志信息;
若第一业务系统检测该网络通信断开,则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日志信息中的目标日志信息,目标日志信息为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一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对应,第二日志信息与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分录数据对应,只有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时,才会在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中记录对应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一日志信息和第二日志信息一起构成完整的日志信息,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存在日志信息,即表示该备份单据中第一日志信息和第二日志信息均存在。因此,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缺失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说明与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未被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需要说明的是,单据一般包括单据头数据以及单据体数据,单据体数据则为单据分录数据的集合。
208、第一业务系统确定第一目标数据;
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日志信息中的目标日志信息后,进一步确定该目标日志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该第一目标数据为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
209、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第一目标数据;
第一业务系统确定第一目标数据后,当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恢复连接时,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第一目标数据,第二业务系统在成功接收到该第一目标数据后,将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继续记录缺失的目标日志信息,直至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
210、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备份单据发送成功。
当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时,则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并将该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池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并通过判断在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来确定备份单据是否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日志信息,则进一步检测是否网络通信断开,若确定网络通信断开,则在当网络通信恢复后将未发送成功的备份单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继续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日志信息时,进一步确定网络通信是否断开,并在网络通信恢复时,将备份单据中未成功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继续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并且在网络通信中断再恢复后依然能保障单据的成功传递以及传递效率。
图1以及图2对应的实施例是从第一业务系统侧描述单据的处理方法的具体流程。为进一步理解,下面从第一业务系统对应的第二业务系统侧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301、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备份单据;
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备份单据,该备份单据为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数据池的第一业务系统中源单据的备份,备份单据的确定可以是第一业务系统根据需要确定向第二业务系统待发送的源单据的备份,也可以是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出请求,第一业务系统根据该请求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的备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302、第二业务系统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
在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建立了网络通信的情况下,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备份单据时,第二业务系统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以使得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记录日志信息是指记录完整的日志信息,若第二业务系统仅在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了部分日志信息或没有日志信息,即表示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该备份单据,记录的日志信息也是不完整的,只有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该备份单据,记录下来的日志信息才是完整的,即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的日志信息不存在缺失的部分。
303、第二业务系统将备份单据转换为目标单据。
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备份单据并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后,第二业务系统将根据预设映射关系将备份单据转换为目标单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映射关系可以由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关系确定:例如,若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是属于内部异地系统的传递,例如子公司或子机构将采购订单传递给总公司,则该映射关系可以为单据字段的直接复制关系;若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是第一公司向第二公司传递的采购订单,第一公司为采购方,第二公司为销售方,则该映射关系还可以根据第一公司与第二公司的供销关系进行相应转换,如,在第一业务系统为采购订单,则在第二业务系统则为销售订单,在第一业务系统为供应商,则在第二业务系统则为购货单位等,该映射关系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映射关系的确定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302与步骤303之间,或步骤303之后,第二业务系统可以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以使得第一业务系统删除数据池中的备份数据;第二业务系统也可以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系统删除数据池中的备份数据,具体第二业务系统是否还需进行操作或进行何种操作,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并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备份单据时,在第一业务系统的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之后,将备份单据根据预设映射关系转换为目标单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备份单据并在第一业务系统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完整记录日志信息后,则表示该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从而保障了单据成功传递的效率。
下面从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在进行数据交互时网络通信断开的情况下进行描述,具体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401、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备份单据;
402、第二业务系统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401至步骤402与前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1至步骤302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403、记录过程中,第二业务系统检测到网络通信断开;
在第二业务系统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第二业务系统检测到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第二业务系统可以将该异常信息通过第二业务系统的显示界面进行显示以提醒用户,也可以将记录日志信息的进度通过第二业务系统的显示界面进行显示,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404、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目标数据;
当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通信网络恢复连接时,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第一目标数据为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备份单据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
405、第二业务系统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目标日志信息;
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后,第二业务系统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与第一目标数据对应的目标日志信息,直至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目标日志信息为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一日志信息与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对应,第二日志信息与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分录数据对应,只有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时,才会在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中记录对应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一日志信息和第二日志信息一起构成完整的日志信息,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存在日志信息,即表示该备份单据中第一日志信息和第二日志信息均存在。因此,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缺失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说明与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未被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需要说明的是,单据一般包括单据头数据以及单据体数据,单据体数据则为单据分录数据的集合。
406、第二业务系统将备份单据转化为目标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406与前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3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在第一业务系统的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若检测到网络通信断开,则在网络通信恢复后,继续接收第一业务系统未成功发送的备份单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并继续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与第一目标数据对应的目标日志信息,直至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该备份单据并记录目标日志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在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检测到网络通信断开,并在网络通信恢复时,继续接收未成功接收到的备份单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而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并且在网络通信中断再恢复后依然能保障单据的成功传递以及传递的效率。
图1至图4对应的实施例分别是从第一业务系统侧或第二业务系统侧的角度对网络通信正常连接或断开的情况下对单据的处理方法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为进一步理解,下面从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角度对在数据交互的不同进程中网络通信断开的情况进行描述,具体请参阅图5至图7,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在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请参阅图5。
501、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源单据;
502、第一业务系统在数据池中存储备份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501至步骤502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503、建立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
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建立网络通信,以使得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通过该建立的网络通信进行数据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建立网络通信可以在步骤504之前的步骤501至步骤503之间的任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504、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备份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504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3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505、第二业务系统在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
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备份单据,需要说明的是,备份单据一般包括单据头数据以及单据体数据,单据体数据为单据分录数据的集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将对成功接收的备份单据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逐一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一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对应,第二日志信息与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分录数据对应,只有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时,才会在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中记录对应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一日志信息和第二日志信息一起构成完整的日志信息,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存在日志信息,即表示该备份单据中第一日志信息和第二日志信息均存在。此时,在第二业务系统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
506、第一业务系统确定目标日志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
在网络通信断开后,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日志信息中的目标日志信息,目标日志信息为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因此,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缺失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说明与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未被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日志信息中的目标日志信息后,进一步确定该目标日志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该第一目标数据为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
507、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第一目标数据,第二业务系统记录目标日志信息;
当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恢复后,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第一目标数据,第二业务系统在成功接收到该第一目标数据后,将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继续记录缺失的目标日志信息,直至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
508、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据此确定备份单据发送成功;
当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时,则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
509、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
在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后,第二业务系统将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反写标志为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日志信息后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写标志是指完整的反写标志,即该备份单据中的反写标志不存在缺失的部分。
510、第二业务系统将成功接收的备份单据转化为目标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510与前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3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511、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备份单据中存在反写标志,并删除备份单据。
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反写标志,则第一业务系统删除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存在反写标志是指存在完整的反写标志,即该备份单据中的反写标志不存在缺失的部分;相对地,不存在反写标志是指不存在完整的反写标志,若该备份单据中仅存在部分反写标志或没有反写标志,即表示不存在反写标志。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业务系统将成功接收的备份单据转化为目标单据可以在步骤509至步骤511之间的任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并将该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池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第二业务系统在对数据池的备份单据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若网通通信断开,则在当网络通信恢复后第一业务系统将未发送成功的备份单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继续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当网络通信恢复时,第一业务系统将备份单据中未成功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继续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并且在网络通信中断再恢复后依然能保障单据的成功传递以及传递效率。
二、在第二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请参阅图6。
601、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源单据;
602、第一业务系统在数据池中存储备份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601至步骤602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603、建立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603与前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3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建立网络通信可以在步骤604之前的步骤601至步骤603之间的任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604、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备份单据,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备份单据并记录日志信息;
在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建立了网络通信的情况下,第一业务系统将该备份单据向第二业务系统进行发送,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该备份单据后,将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日志信息为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备份单据后记录在数据池的备份数据中的属性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备份单据一般包括单据头数据以及单据体数据,单据体数据为单据分录数据的集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将对成功接收的备份单据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逐一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一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对应,第二日志信息与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分录数据对应,只有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时,才会在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中记录对应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一日志信息和第二日志信息一起构成完整的日志信息,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存在日志信息,即表示该备份单据中第一日志信息和第二日志信息均存在。
605、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
在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后,第二业务系统将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反写标志为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日志信息后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写标志是指完整的反写标志,即该备份单据中的反写标志不存在缺失的部分。此时,在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
606、第一业务系统确定目标反写标志以及第二目标数据;
若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则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反写标志中的目标反写标志,目标反写标志为反写标志中缺失的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第一反写标志为第二业务系统记录第一日志信息后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第二反写标志为第二业务系统记录第二日志信息后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并在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中记录对应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第二业务系统才会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对应的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第一反写标志和第二反写标志一起构成完整的反写标志。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存在日志信息以及反写标志,即表示该备份单据中第一日志信息、第二日志信息、第一反写标志和第二反写标志均存在。因此,若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缺失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说明与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对应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被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但是第二业务系统还未成功返回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
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反写标志中的目标反写标志后,将进一步确定与所述目标反写标志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第二目标数据为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但未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第一反写标志和/或所述第二反写标志的单据头数据和/或所述单据分录数据。
607、第一业务系统对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轮询;
当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恢复时,第一业务系统根据第二目标数据对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轮询。
608、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
当轮询成功时,第一业务系统接收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存在反写标志,所述的存在反写标志是指存在完整的反写标志,即该备份单据中的反写标志不存在缺失的部分;相对地,不存在反写标志是指不存在完整的反写标志,若该备份单据中仅存在部分反写标志或没有反写标志,即表示不存在反写标志。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业务系统在预设时间区间内未接收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反写标志,第一业务系统可以继续轮询直至第一业务系统接收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反写标志;第一业务系统也可以继续轮询直至轮询次数达到预设值,当轮询次数达到预设值且轮询仍未成功时,第一业务系统可以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第二业务系统删除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到的第二目标数据,之后第一业务系统再重新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第二目标数据,直至第一业务系统接收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反写标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轮询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609、第二业务系统将成功接收的备份单据转化为目标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609与前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3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610、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备份单据中存在反写标志,并删除备份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610与前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11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业务系统将成功接收的备份单据转化为目标单据可以在步骤608至步骤610之间的任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并将该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池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该备份单据后在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在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若网络通信断开,则在当网络通信恢复后第二业务系统将已成功接收到的第二目标数据对应的未发送成功的目标反写标志继续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当网络通信恢复时,第二业务系统将未发送成功的目标反写标志继续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以使得第一业务系统将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删除,以免造成单据的冗余。
三、在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网络通信第一次断开,在第二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网络通信第二次断开,请参阅图7。
701、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源单据;
702、第一业务系统在数据池中存储备份单据;
703、建立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
704、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备份单据;
705、第二业务系统在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
706、第一业务系统确定目标日志信息以及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
707、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第一目标数据,第二业务系统记录目标日志信息;
708、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据此确定备份单据发送成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701至步骤708与前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1至步骤508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建立网络通信可以在步骤704之前的步骤701至步骤703之间的任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709、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断开;
710、第一业务系统确定目标反写标志以及第二目标数据;
711、第一业务系统对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轮询;
712、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
713、第二业务系统将成功接收的备份单据转化为目标单据;
714、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备份单据中存在反写标志,并删除备份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709至步骤714与前述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5至步骤610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业务系统将成功接收的备份单据转化为目标单据可以在步骤712至步骤714之间的任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并将该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池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一业务系统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第二业务系统在对数据池的备份单据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若网络通信断开,则在当网络通信恢复后第一业务系统将未发送成功的备份单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继续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该第一目标数据后,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网络通信再次断开,则在当网络通信恢复后第二业务系统将已成功接收到的第二目标数据对应的未发送成功的目标反写标志继续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日志信息的过程中网络通信第一次断开,当网络通信恢复时,第一业务系统将备份单据中未成功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继续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并且在网络通信中断再恢复后依然能保障单据的成功传递以及传递效率;在第二业务系统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的过程中网络通信第二次断开,当网络通信恢复时,第二业务系统将未发送成功的目标反写标志继续向第一业务系统发送,以使得第一业务系统将数据池中的备份单据删除,以免造成单据的冗余。
图1至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业务系统进行说明,相关业务系统包括第一业务系统以及第二业务系统,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对应,具体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801,用于确定向第二业务系统待发送的源单据;
存储单元802,用于存储备份单据至数据池,该备份单据为该第一业务系统中该源单据的备份,该数据池存在于该第一业务系统;
第一发送单元803,用于向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
第一判断单元804,用于判断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该日志信息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该备份单据后记录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数据中的属性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805,用于当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日志信息时,确定该备份数据已成功发送至该第二业务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801确定需要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并通过存储单元802将该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存储在第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池中;第一业务系统建立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后,第一发送单元803向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备份单据,并通过第一判断单元804判断在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在第二确定单元805中确定备份单据是否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存在日志信息,则表示该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从而保障了单据成功传递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作为第一业务系统,具体请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901、存储单元902、第一发送单元903、第一判断单元904、第二确定单元905、第二判断单元906以及删除单元907;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单元901、存储单元902、第一发送单元903、第一判断单元904、第二确定单元905与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单元801、存储单元802、第一发送单元803、第一判断单元804、第二确定单元805的功能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判断单元906,用于在该第二确定单元905确定该备份数据成功发送至该第二业务系统之后,判断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反写标志,该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删除单元907,用于当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时,删除该数据池中的该备份单据。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908,用于当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不存在该日志信息时,则检测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是否断开;
第三确定单元909,用于当该第一检测单元908确定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时,确定该日志信息中的目标日志信息,该目标日志信息为该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该第一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对应,该第二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分录数据对应;
第四确定单元910,用于确定与该目标日志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该第一目标数据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该备份单据的该单据头数据和/或该单据分录数据;
第二发送单元911,用于当该网络通信恢复连接时,向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第一目标数据,以使得该第二业务系统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该目标日志信息,直至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日志信息。
还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912,用于当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不存在该反写标志时,检测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是否断开;
第五确定单元913,用于当该第二检测单元912确定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时,确定该反写标志中的目标反写标志,该目标反写标志为该反写标志中缺失的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该第一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第一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该第二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第二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第六确定单元914,用于确定与该目标反写标志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该第二目标数据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但未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该第一反写标志和/或该第二反写标志的该单据头数据和/或该单据分录数据;
轮询单元915,用于根据该第二目标数据对该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轮询;
接收单元916,用于当轮询成功时,接收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该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
在实施例9中,轮询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子单元以及轮询子单元,具体请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001、存储单元1002、第一发送单元1003、第一判断单元1004、第二确定单元1005、第二判断单元1006、删除单元1007、第一检测单元1008、第三确定单元1009、第四确定单元1010、第二发送单元1011、第二检测单元1012、第五确定单元1013、第六确定单元1014、轮询单元1015、接收单元1016、第三发送单元1017、第四发送单元1018;
本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1001、存储单元1002、第一发送单元1003、第一判断单元1004、第二确定单元1005、第二判断单元1006、删除单元1007、第一检测单元1008、第三确定单元1009、第四确定单元1010、第二发送单元1011、第二检测单元1012、第五确定单元1013、第六确定单元1014、轮询单元1015、接收单元1016与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单元901、存储单元902、第一发送单元903、第一判断单元904、第二确定单元905、第二判断单元906、删除单元907、第一检测单元908、第三确定单元909、第四确定单元910、第二发送单元911、第二检测单元912、第五确定单元913、第六确定单元914、轮询单元915、接收单元916的功能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轮询单元1015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子单元10151以及轮询子单元10152:
判断子单元10151,用于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区间内接收到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该目标反写标志;
轮询子单元10152,用于当该第一业务系统在预设时间区间内未接收到该目标反写标志时继续轮询,直至轮询次数达到预设值;
第三发送单元1017,用于在该删除单元删除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之前,当该轮询次数达到该预设值且轮询未成功时,向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二业务系统删除该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到的该第二目标数据;
第四发送单元1018,用于向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该第二目标数据,直至该第一业务系统接收到该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该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
图8以及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业务系统具体的功能以及结构用于实现前述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由第一业务系统进行处理的步骤,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业务系统除了包括第一业务系统之外,还包括与第一业务系统对应的第二业务系统,具体请参阅图11,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备份单据,该备份单据为存储在该第一业务系统数据池的该第一业务系统中源单据的备份;
第一记录单元1102,用于当该接收单元成功接收到该备份单据时,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以使得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该第二业务系统;
转换单元1103,用于根据预设映射关系将该备份单据转换为目标单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收单元1101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源单据的备份(即备份单据),并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备份单据时,通过第一记录单元1102在第一业务系统的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之后,通过转换单元1103将备份单据根据预设映射关系转换为目标单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备份单据并在第一业务系统数据池的备份单据中完整记录日志信息后,则表示该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第二业务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核查单据是否传递成功,从而保障了单据成功接收的效率。
当第一业务系统与第二业务系统之间在进行数据交互时,若网络通信断开,则又会存在不同的情况,具体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201、第一记录单元1202、转换单元1203、第一发送单元120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接收单元1201、第一记录单元1202、转换单元1203与图1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接收单元1101、第一记录单元1102、转换单元1103的功能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发送单元1204,用于在该记录单元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之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以使得该第一业务系统删除该数据池中的该备份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1205,用于在该第一记录单元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时,检测到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
第二接收单元1206,用于当该通信网络恢复连接时,接收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该第一目标数据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该备份单据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
第二记录单元1207,用于在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记录目标日志信息,直至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存在该日志信息,该目标日志信息为该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该第一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该单据头数据对应,该第二日志信息与该备份单据中的该单据分录数据对应,该目标日志信息与该第一目标数据对应。
还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1208,用于在该第一发送单元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时,检测到该第一业务系统与该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
接受轮询单元1209,用于当该通信网络恢复连接时,接受该第一业务系统根据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轮询,该第二目标数据为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但未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该第一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第一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该第二反写标志为该第二业务系统记录该第二日志信息后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1210,用于当轮询成功时,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以使得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所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该目标反写标志为该反写标志中缺失的该第一反写标志和/或该第二反写标志,该目标反写标志与该第二目标数据对应。
在实施例12中,轮询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子单元以及接受轮询子单元,具体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301、第一记录单元1302、转换单元1303、第一发送单元1304、第一检测单元1305、第二接收单元1306、第二记录单元1307、第二检测单元1308、接受轮询单元1309、第三接收单元1310、第四接收单元1311、第二发送单元1312;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收单元1301、第一记录单元1302、转换单元1303、第一发送单元1304、第一检测单元1305、第二接收单元1306、第二记录单元1307、第二检测单元1308、接受轮询单元1309、第二发送单元1312与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接收单元1201、第一记录单元1202、转换单元1203、第一发送单元1204、第一检测单元1205、第二接收单元1206、第二记录单元1207、第二检测单元1208、接受轮询单元1209、第二发送单元1210的功能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受轮询单元1309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子单元13091以及接受轮询子单元13092:
判断子单元13091,用于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区间内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
接受轮询子单元13092,用于当该判断子单元确定在预设时间区间内未向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时,继续接受该第一业务系统轮询,直至轮询次数达到预设值;
第三接收单元1310,用于当该轮询次数达到该预设值且轮询未成功时,接收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二业务系统删除该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到的该第二目标数据;
第四接收单元1311,用于接收该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该数据池的该备份单据中的该第二目标数据,直至该第二业务系统成功将该目标反写标志发送至该第一业务系统,以使得该第一业务系统确定该数据池的所备份单据中存在该反写标志。
图11以及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二业务系统具体的功能以及结构用于实现前述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由第二业务系统进行处理的步骤,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该业务系统可以是第一业务系统,也可以是第二业务系统,具体包括:
该业务系统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英文全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s)14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14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442或数据1444的存储介质14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432和存储介质14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4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业务系统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14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430通信,在业务系统上执行存储介质14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该业务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4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4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4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4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
上述图1至图7所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步骤由业务系统基于该图14所示的结构实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图1至图7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缩写:ROM,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缩写:RAM,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业务系统确定向第二业务系统待发送的源单据;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存储备份单据至数据池,所述备份单据为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中所述源单据的备份,所述数据池存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系统;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向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所述备份单据;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判断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所述日志信息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所述备份单据后记录在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数据中的属性信息;
若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日志信息,则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备份数据已成功发送至所述第二业务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备份数据成功发送至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判断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反写标志,所述反写标志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所述日志信息后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若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反写标志,则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删除所述数据池中的所述备份单据。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判断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所述日志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所述日志信息,则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检测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与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是否断开;
若是,则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日志信息中的目标日志信息,所述目标日志信息为所述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所述第一日志信息与所述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头数据对应,所述第二日志信息与所述备份单据中的单据分录数据对应;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与所述目标日志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所述备份单据的所述单据头数据和/或所述单据分录数据;
当所述网络通信恢复连接时,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向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在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记录所述目标日志信息,直至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日志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判断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反写标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不存在所述反写标志,则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检测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与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是否断开;
若是,则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反写标志中的目标反写标志,所述目标反写标志为所述反写标志中缺失的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所述第一反写标志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所述第一日志信息后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所述第二反写标志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所述第二日志信息后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与所述目标反写标志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但未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一反写标志和/或所述第二反写标志的所述单据头数据和/或所述单据分录数据;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对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轮询;
当轮询成功时,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接收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反写标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对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进行轮询包括: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区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反写标志;
若否,则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继续轮询,直至轮询次数达到预设值;
在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删除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轮询次数达到所述预设值且轮询未成功时,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向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删除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目标数据;
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向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第二目标数据,直至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反写标志,并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反写标志。
6.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在在于,包括:
第二业务系统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备份单据,所述备份单据为存储在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数据池的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中源单据的备份;
当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所述备份单据时,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在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所述第二业务系统;
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根据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备份单据转换为目标单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在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以使得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删除所述数据池中的所述备份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在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检测到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与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
当所述通信网络恢复连接时,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第一目标数据,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未成功接收到的所述备份单据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
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在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记录目标日志信息,直至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日志信息,所述目标日志信息为所述日志信息中缺失的第一日志信息和/或第二日志信息,所述第一日志信息与所述备份单据中的所述单据头数据对应,所述第二日志信息与所述备份单据中的所述单据分录数据对应,所述目标日志信息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反写标志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检测到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与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断开;
当所述通信网络恢复连接时,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接受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根据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轮询,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但未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第一反写标志和/或第二反写标志的单据头数据和/或单据分录数据,所述第一反写标志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所述第一日志信息后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所述第二反写标志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记录所述第二日志信息后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标志信息;
当轮询成功时,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以使得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反写标志,所述目标反写标志为所述反写标志中缺失的所述第一反写标志和/或所述第二反写标志,所述目标反写标志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接受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根据第二目标数据进行轮询包括:
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是否在预设时间区间内向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目标反写标志;
若否,则所述第二业务系统继续接受所述第一业务系统轮询,直至轮询次数达到预设值;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轮询次数达到所述预设值且轮询未成功时,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删除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目标数据;
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的所述第二目标数据,直至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成功将所述目标反写标志发送至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以使得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反写标志。
11.一种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系统作为第一业务系统,所述业务系统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向第二业务系统待发送的源单据;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备份单据至数据池,所述备份单据为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中所述源单据的备份,所述数据池存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系统;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发送所述备份单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是否存在日志信息,所述日志信息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成功接收到所述备份单据后记录在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数据中的属性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存在所述日志信息时,确定所述备份数据已成功发送至所述第二业务系统。
12.一种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系统作为第二业务系统,所述业务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系统发送的备份单据,所述备份单据为存储在所述第一业务系统数据池的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中源单据的备份;
第一记录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成功接收到所述备份单据时,在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中记录日志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业务系统确定所述数据池的所述备份单据已成功发送至所述第二业务系统;
转换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备份单据转换为目标单据。
13.一种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系统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总线以及输入输出接口;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738430.7A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Active CN107465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8430.7A CN107465757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8430.7A CN107465757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5757A true CN107465757A (zh) 2017-12-12
CN107465757B CN107465757B (zh) 2021-04-02

Family

ID=6054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8430.7A Active CN107465757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575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1962A (zh) * 2018-03-16 2018-10-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377055A (zh) * 2018-10-25 2019-02-22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单据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4654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配置内容的单据日志形成方法
CN110826307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对象的创建方法及设备
CN112465612A (zh) * 2020-11-19 2021-03-09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单据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3029B2 (en) * 2003-05-29 2007-05-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Quiescing work bounded by application transactions consisting of multiple relational database transactions
CN101001213A (zh) * 2006-06-28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短消息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482826A (zh) * 2009-02-11 2009-07-15 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离线制单的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714107A (zh) * 2009-10-23 2010-05-26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erp系统中的数据库备份、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1763340A (zh) * 2009-12-22 2010-06-30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单据转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3029B2 (en) * 2003-05-29 2007-05-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Quiescing work bounded by application transactions consisting of multiple relational database transactions
CN101001213A (zh) * 2006-06-28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短消息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482826A (zh) * 2009-02-11 2009-07-15 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离线制单的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714107A (zh) * 2009-10-23 2010-05-26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erp系统中的数据库备份、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1763340A (zh) * 2009-12-22 2010-06-30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单据转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1962A (zh) * 2018-03-16 2018-10-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377055A (zh) * 2018-10-25 2019-02-22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单据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4654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配置内容的单据日志形成方法
CN110826307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对象的创建方法及设备
CN112465612A (zh) * 2020-11-19 2021-03-09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单据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5757B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5757A (zh) 一种单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业务系统
WO2020186901A1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核对系统、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56863A (zh) Ota网站的订单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943491A (zh) 一种基于云端智能烧录key码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CN109359091B (zh) 文件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699396A (zh)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610966A (zh) 物联网终端及其升级方法
CN112200634A (zh) 订单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3524323A5 (zh)
US20200304288A1 (en) Preventing an erroneous transmission of a copy of a record of data to a distributed ledger system
CN106657309A (zh)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应用方法及系统
CN111857609A (zh) 一种上传云打印日志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637611A (zh) 基于消息队列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6384255A (zh) 一种创建信息码推广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97561A (zh) 一种回收短消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507059B (zh) 一种彩信发送管理方法和彩信发送管理装置
CN107688938A (zh) 一种离线支付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78154A (zh) 一种文件集完整性校验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42369A (zh) 适用于git的代码清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0532032A (zh) 一种开机文件系统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TW201316745A (zh) 行動裝置資料備份還原的系統及方法
CN101465730A (zh) 自动上传、下载数据的方法与系统
CN101151618B (zh) 移动设备、病毒码文件更新方法及通信系统
WO2015117422A1 (zh) 一种系统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JP2008015783A (ja) 電子バリュー交換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復旧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電子バリュー交換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