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3292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3292A
CN107463292A CN201710661614.8A CN201710661614A CN107463292A CN 107463292 A CN107463292 A CN 107463292A CN 201710661614 A CN201710661614 A CN 201710661614A CN 107463292 A CN107463292 A CN 107463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control electrode
adjacent
electrode group
d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16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3292B (zh
Inventor
杨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616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3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3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3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3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3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包含多个触控电极组的触控电极组阵列以及包含多个输入端、多个输出端和多个开关的扫描控制单元,触控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k个触控电极,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μm,k为大于1的整数;开关连接在相邻的输出端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k个触控电极中,至少一个触控电极与一个输入端直接电连接。按照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第二方向上相邻的k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一个输入端连接,使分别位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组中的多个触控电极同时被扫描,从而提高了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不会产生断线。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已广泛应用于诸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计算机显示器、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触控显示装置可以通过触控电极来检测手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平面内的坐标位置,并根据该坐标位置来进行相应的显示。
在进行触控检测时,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向触控电极施加触控激励信号,当手指接触屏幕时,手指与某些触控电极之间会形成耦合电容,并从耦合电容流出漏电流,驱动电路根据检测到的漏电流确定触控位置。
然而,由于设计的需要,例如,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用于感测压力的压感电极时,相邻的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比较大。这样,当手指触摸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时,不能准确确定触控位置,例如,将触摸间隔区域误识别为触摸触控电极。此外,在触控显示装置的屏幕上进行画线操作时,由于在相邻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较大,连续线条将在间隔区域内出现断线现象,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组阵列和扫描控制单元,触控电极组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组,扫描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输入端、多个第一输出端和多个第一开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μm,k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到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各第一输出端与各第一触控电极一一电连接;在第二方向上两两相邻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与一个第一输入端直接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组阵列和扫描控制单元,触控电极组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组,扫描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输入端、多个第一输出端和多个第一开关,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μm,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到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各第一输出端与各第一触控电极一一电连接,在第二方向上两两相邻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与一个第一输入端直接电连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k为大于1的整数;驱动方法包括位置检测,位置检测包括多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和多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在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向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在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向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通过将第二方向上相邻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使得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相邻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同时被扫描,进而使显示面板不存在未被触控检测的间隔区域,从而提高了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不会产生断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组与扫描控制单元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图1A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图1A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驱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时序图;
图8示出了驱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另一时序图;
图9示出了驱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又一时序图;
图10示出了驱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再一时序图;
图11示出了驱动图1B所示显示面板的时序图;
图12示出了驱动图2A所示显示面板的时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A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组与扫描控制单元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显示面板可包括触控电极组阵列和扫描控制单元SW,触控电极组阵列可包括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排布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TG(n,m)。这里,m、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交。
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可包括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例如,当k=3时,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包括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3),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dGx≥20μm,k为大于1的整数。
扫描控制单元SW可包括多个第一输入端、多个第一输出端和多个第一开关T。其中,第一开关T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到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端(例如,第一输出端Fout1和Fout2),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开关T的第一端电连接,各第一输出端与各第一触控电极一一电连接。
在第二方向D2上两两相邻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与一个第一输入端直接电连接。具体地,在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3)中,第一触控电极TE(1,1,2)与第一输入端IN1直接电连接;类似地,在第一触控电极TE(1,1,3)、TE(1,2,1)和TE(1,2,2)中,第一触控电极TE(1,2,1)与第一输入端IN2直接电连接。
发明人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发现,当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20μm时,若以第一触控电极组为扫描单位依次扫描时,当用户在屏幕上画线时容易出现肉眼可见的断线和触控区域误判。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下面将详细描述与本实施例显示面板相关的触控检测原理。
以触摸位置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中(即,位于第一触控电极TE(1,1,3)和TE(1,2,1)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连接在第一输出端Fout1和Fout2之间的第一开关T以及连接在第一输出端Fout2和Fout3之间的第一开关T被导通,第一输入端IN1上的信号被传递到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3)上,也就是说,对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进行触控扫描,此时未检测到感应信号(例如,漏电流)。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3)都没有被触摸。
然后,连接在第一输出端Fout3和Fout4之间的第一开关T以及连接在第一输出端Fout4和Fout5之间的第一开关T被导通,第一输入端IN2上的信号被传递到第一触控电极TE(1,1,3)、TE(1,2,1)和TE(1,2,2)上,也就是说,对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TE(1,1,3)、第一触控电极组TG(1,2)中的第一触控电极TE(1,2,1)和TE(1,2,2)以及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进行触控扫描,此时检测到感应信号,也就是说,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被触摸:第一触控电极TE(1,1,3)、TE(1,2,1)、TE(1,2,2)以及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
然后,连接在第一输出端Fout4和Fout5之间的第一开关T以及连接在第一输出端Fout5和Fout6之间的第一开关T被导通,第一输入端IN2(或IN3)上的信号被传递到第一触控电极TE(1,2,1)、TE(1,2,2)和TE(1,2,3)上,也就是说,对第一触控电极组TG(1,2)进行触控扫描,此时未检测到感应信号,也就是说,TE(1,2,1)、TE(1,2,2)和TE(1,2,3)都没有被触摸。
因此,示例性的,通过上述三次触控扫描就可以确定触摸位置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中,从而可响应于该触摸位置进行相应地显示。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不仅对第一触控电极组进行触控检测,还对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也进行了触控检测,使得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不存在未被触控检测的间隔区域,从而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不会产生断线。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方向上两两相邻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使得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两两相邻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同时被扫描,从而能够对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进行检测,进而提高了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不会产生断线。
上述触控检测方式中,相邻的两次触控子扫描期间的扫描区域存在交叠,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相邻的两次触控子扫描期间也可以不存在交叠区域。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触控检测方式,仍以触摸位置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中(即,位于第一触控电极TE(1,1,3)和TE(1,2,1)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连接在第一输出端Fout1和Fout2之间的第一开关T被导通,第一输入端IN1上的信号被传递到第一触控电极TE(1,1,1)和TE(1,1,2)上。此时未检测到感应信号(例如,漏电流),即,由第一触控电极TE TE(1,1,1)和TE(1,1,2)组成的触控检测单元没有被触摸。
然后,连接在第一输出端Fout3和Fout4之间的第一开关T被导通,第一输入端IN2上的信号被传递到第一触控电极TE(1,1,3)和TE(1,2,1)上。此时检测到感应信号,即,由第一触控电极TE(1,1,3)和TE(1,2,1)以及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组成的触控检测单元被触摸。
也就是说,通过重新组合第一触控电极形成新的触控检测单元,使得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包含在一个触控检测单元中,从而以触控检测单元为单位进行相应地显示,进而避免了在上述间隔区域出现检测不准或者断线。
由上可知,该触控检测方式通过使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包含在触控检测单元中,并以触控检测单元为单位进行触控检测和显示,从而提高了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不会产生断线。
应当理解,上述两种触控检测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原理并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检测方式,只要能够使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在一次触控子扫描期间被扫描到即可。
尽管图1A和图1B示出了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三个第一触控电极,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应当理解,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可以包括任意合适数量的第一触控电极,例如,两个、四个、五个等,只要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所包含的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一个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进行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它的一些公知的结构,例如,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等。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以自电容的方式进行触控检测,例如,第一触控电极可与地电极(未示出)形成自电容;也可以以互电容的方式进行触控检测,例如,第一触控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可以与触控感应电极(未示出)形成互电容,以互电容的方式进行触控检测。
可选地,第一开关T可以是薄膜晶体管,第一开关T还可包括栅极控制端CK。
当第一开关T为薄膜晶体管时,可将第一开关T与显示面板上的其他薄膜晶体管一起制作形成,从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制程。
尽管图1B示出了第一开关T均为PMOS(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T也可以是NMOS(Nega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或者部分第一开关T为PMOS晶体管,其余的第一开关T为NMOS晶体管。
此外,尽管图1B示出了第一输入端IN1~IN4与第偶数个第一输出端Fout2、Fout4、Fout6和Fout8直接电连接,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第一输入端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只要每k个第一触控电极中(同一行中)至少有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输入端直接电连接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触控检测方式进行设置。
可选地,在与同一行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各第一输入端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端之间可连接有k个第一开关。
具体参考图2A,其示出了图1A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在图2A中,以k=3为例,第一输入端IN1与第一输出端Fout2(连接第一触控电极TE(1,1,2))直接电连接,第一输入端IN2与第一输出端Fout5(连接第一触控电极TE(1,2,2))直接电连接,第一输入端IN3与第一输出端Fout8(连接第一触控电极TE(1,3,2))直接电连接。
从图2A中可以看出,第一输入端IN1和IN2之间连接有3(即,k=3)个第一开关,第一输入端IN2和IN3之间也连接有三个第一开关,也就是说,在与同一行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各第一输入端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端之间均连接有k个第一开关。
下面将通过对比图1B和图2A来说明图2A所示示例的有益之处。
当以每次扫描三个第一触控电极(例如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3)),相邻两次扫描中存在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例如,第一触控电极TE(1,1,3))被扫描两次的方式进行触控检测时,按照图1B所示的电路连接方式,每次扫描均需设置一个第一输入端提供输入信号,这样,每三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例如,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TG(1,3))就需要设置四个第一输入端。
而以图2A所示的电路连接方式,仍以同样地方式进行触控检测,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需要设置一个第一输入端、每三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例如,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TG(1,3))仅需要设置三个第一输入端即可,从而减少了第一输入端的数量,进而可简化触控驱动电路的设计。
尽管图2A示出了k=3时的情形,该方式也适用于k取其他值时的情形,例如,图2B示出了k=4时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应当理解,当k设置为其他值时,可参考图2A和图2B进行相应地设置。
继续参考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同样可包括触控电极组阵列和扫描控制单元SW,触控电极组阵列同样可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TG(n,m)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触控电极组阵列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触控电极组阵列还可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组TG(1,m+1)、TG(2,m+1)、…、TG(n,m+1)。在第二方向D2上,第二触控电极组与第一触控电极组相邻,例如,第一触控电极组TG(1,m)与第二触控电极组TG(1,m+1)相邻,依此类推,第一触控电极组TG(n,m)与第二触控电极组TG(n,m+1)相邻。并且,彼此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组与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μm。
其中,第二触控电极组可包括至少一个且小于k个第二触控电极。例如,当k=3时,第二触控电极组可包括一个或两个第二触控电极。
这样,显示面板的每行中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可以是k×m至(k×m+k-1)之间(包含端点值)的任意数量,也就是说,每行中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可以不必是k和/或m的倍数,而是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触控电极组,并使第二电极组中第二触控电极的数量大于等于1且小于k,使得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能够应用于包含任意数量的触控电极的显示面板,适用性更广。
继续参考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同样可包括触控电极组阵列和扫描控制单元SW,触控电极组阵列同样可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显示面板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具体地,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可包括阵列排布的压感电极FE,压感电极FE位于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TG之间,并且压感电极FE和第一触控电极组TG同层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感电极,实现手指按压屏幕的压力检测,使人机交互界面操作更加丰富;并且将压感电极和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为同层,可在同一道图形化工艺中制作,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另外将压感电极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中,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利用率。
尽管图4示出了压感电极FE位于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TG之间,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压感电极FE也可位于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TG之间,并且压感电极FE的数量可以与第一触控电极组TG的数量相同,也可以小于第一触控电极组的数量。
可选地,每个压感电极围绕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
具体参考图5,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在图5中,压感电极FE围绕第一触控电极组TG。
该方式的好处在于,不仅利用了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还利用了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利用率。
此外,将压感电极FE设置为分别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延伸,压感电极可同时感测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的压力形变,有利于减少压感电极FE的数量。
尽管图5示出了每个压感电极FE围绕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压感电极FE可围绕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例如,两个,三个等。
可选地,压感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压感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宽度。
在图5中,压感电极FE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部分的宽度为dFx,压感电极FE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部分的宽度为dFy,则:
dFx>dFy
由于触控电极组阵列包括多行第一触控电极组TG,因此可采用按行扫描的方式进行触控检测,例如,一行第一触控电极组TG扫描完成之后,对下一行第一触控电极组TG进行触控扫描,依此类推。
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对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进行扫描,因此,为了避免触摸该间隔区域时产生肉眼可见的断线,可将压感电极FE设置为dFx>dFy,从而使得在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之间的最小距离dGy小于在第二方向上D2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之间的最小距离(例如,图1A中的dGx),进而降低断线产生的几率。
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20μm。
第一触控电极组TG之间的最小距离越小,由该距离带来的触控检测误差和断线就越难以分辨和识别,当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TG之间的最小距离dGy<20μm时,就视觉效果而言已经无法对这么小距离产生的触控检测误差和断线进行分辨和识别,因此,可进一步降低断线产生的几率。
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内,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20μm。
在实际的触控扫描中,为了提高触控扫描的效率,在相邻的两次触控子扫描中,可以不存在被扫描两次的第一触控电极,而由于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以及与该间隔区域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同时被扫描,使得相邻的两次触控子扫描之间的分界点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组TG内。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组TG中存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没有被扫描。
因此,为了避免触摸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内的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时出现检测不准或产生肉眼可见的断线,可将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TG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例如,图1A中的dEx)设置为dEx<20μm。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图6示出了本申请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下面以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结合图7所示的时序图来描述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可包括位置检测,位置检测包括多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和多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其中:
如图6所示,在步骤610中,在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向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例如,在一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向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TE(1,1,1)和TE(1,1,2)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如图6所示,在步骤620中,在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向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例如,在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向第一触控电极TE(1,1,3)和TE(1,2,1)施加第一扫描信号。其中,第一触控电极TE(1,1,3)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中,而第一触控电极TE(1,2,1)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组TG(1,2)中,这样就相当于由第一触控电极TE(1,1,3)和TE(1,2,1)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隔区域形成新的触控检测单元。
通过上述驱动方法,第一触控电极组(例如,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在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被扫描,避免了触摸在该间隔区域时出现触控检测不准确或产生断线,从而提高了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只要包含了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就能起到本申请改善触控检测准确性的效果,并且包含的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的数量越多,触控检测的改善效果就越好。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图6示出了步骤610和步骤620的执行顺序,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步骤610和步骤620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记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可选地,在对第二方向上任意k+1个两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进行位置检测期间,至少存在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
具体地,图8示出了该驱动方法的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时序图。如图8所示,仍以k=3为例,在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2)、TE(1,1,3)和TE(1,2,1)位置检测期间存在一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和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在第一触控电极TE(1,2,1)、TE(1,2,2)、TE(1,2,3)和TE(1,3,1)位置检测期间存在两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即,在对第二方向上任意k+1个两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进行位置检测期间,至少存在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
由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k个第一触控电极,因此任意k+1个两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分布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例如,以k=3为例,在四个两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2)、TE(1,1,3)和TE(1,2,1)中,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2)、TE(1,1,3)包含在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中,而第一触控电极TE(1,2,1)则包含在第一触控电极组TG(1,2)中,也就是说,任意四(即,k+1)个两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中,存在一个间隔区域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
因此,对于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每个间隔区域而言,均有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与之对应,从而使得每行第一触控电极组中,不存在未被扫描的间隔区域位于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例如,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和TG(1,2)之间的间隔区域在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被扫描,第一触控电极组TG(1,2)和TG(1,3)之间的间隔区域在另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被扫描,依此类推。
所以,该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中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并且避免在该间隔区域产生断线。
尽管图7示出了每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和每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向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提供第一扫描信号,图8示出了每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和每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向三个两两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提供第一扫描信号,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每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和每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扫描的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数量,并且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和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扫描的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可以不同。
尽管图7示出了相邻的两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不存在交叠,相邻的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和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不存在交叠,图8示出了相邻的两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不存在交叠,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相邻的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和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存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被扫描两次;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和/或在相邻的两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存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被扫描两次。
具体地,图9示出了该驱动方法的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时序图。如图9所示,仍以k=3为例,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2)、TE和(1,1,3)在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被扫描,第一触控电极TE(1,1,3)、TE(1,2,1)、TE和(1,2,2)在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被扫描,即,第一触控电极TE(1,1,3)在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和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被扫描两次。类似地,第一触控电极TE(1,1,3)、TE(1,2,1)、TE和(1,2,2)在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被扫描,第一触控电极TE(1,2,2)、TE(1,2,3)、TE和(1,3,1)在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被扫描,即,第一触控电极TE(1,2,2)在相邻的两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被扫描两次。
尽管图9中没有示出相邻的两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当存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时,相应地存在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被扫描两次。
通过该扫描方式,在每行第一触控电极组位置检测期间,每次子扫描期间均与其相邻的子扫描期间存在交叠,从而实现无间隔的位置扫描,不仅能避免相邻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间隔区域造成的不利影响,还能避免同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位置检测的准确性以及进一步避免产生断线。
可选地,在每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或每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向k个第一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本申请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自电容显示面板中的一个触控电极,因此,当在每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或每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向k个第一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时,可获得与现有技术的自电容检测效率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扫描效率。
此外,当以每次扫描k个第一触控电极的方式进行位置检测时,其位置检测的分辨率与现有技术也大致相当,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位置检测的精度,可减少每次扫描的第一触控电极的数量,例如,小于k个。
具体地,图10示出了该驱动方法的一个可选地实现方式的时序图。如图10所示,当k=3时,可以以每次扫描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的方式进行位置检测,类似的,当k=5时,可以以每次扫描三个或四个第一触控电极的方式进行位置检测,从而可获得比现有技术更高的位置检测精度。
可选地,当显示面板还包括压感电极(如图4的FE)时,驱动方法还可包括压力检测,在压力检测期间,向各压感电极施加第二扫描信号。
这样,显示面板不仅可以进行位置检测,还可以进行压力检测,使显示面板既可以响应于触摸位置实现相应地显示,还可响应于压力的大小而实现更丰富的人机互动。
可选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每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或每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与待被检测的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各第一输出端之间的各第一开关导通,从一个第一输入端接收的第一扫描信号被施加到待被检测的第一触控电极。
具体参考图11,示出了驱动如图1B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时序图。如图11所示,仍以k=3为例,在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第一输出端Fout1~Fout3之间的第一开关T导通,第一输入端IN1将第一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触控电极TE(1,1,1)、TE(1,1,2)和TE(1,1,3);在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第一输出端Fout3~Fout5之间的第一开关T导通,第一输入端IN2将第一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触控电极TE(1,1,3)、TE(1,2,1)和TE(1,2,2)。也就是说,对于每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P1或每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只需要一个对应的第一输入端提供第一扫描信号即可。
可选地,在两两相邻的多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存在相邻的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通过同一个第一输入端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下面结合图11和图12来描述该示例的驱动方法的有益之处。
首先,继续参考图11,在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第一输出端Fout3~Fout5之间的第一开关T导通,第一输入端IN2将第一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触控电极TE(1,1,3)、TE(1,2,1)和TE(1,2,2);在另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第一输出端Fout5~Fout7之间的第一开关T导通,第一输入端IN3将第一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触控电极TE(1,2,2)、TE(1,2,3)和TE(1,3,1)。也就是说,每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需要一个对应的第一输入端提供第一扫描信号。由图11可知,完成对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TG(1,3)的位置检测需要四个第一输入端IN1~IN4
接下来参考图12,其示出了驱动如图2A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时序图。如图12所示,仍以k=3为例,在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第一输出端Fout3~Fout5之间的第一开关导通,第一输入端IN2将第一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触控电极TE(1,1,3)、TE(1,2,1)和TE(1,2,2);在另一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第一输出端Fout5~Fout7之间的第一开关导通,第一输入端IN2将第一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触控电极TE(1,2,2)、TE(1,2,3)和TE(1,3,1)。也就是说,对于这两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P2,仅需要一个第一输入端IN2提供第一扫描信号。由图12可知,完成对第一触控电极组TG(1,1)~TG(1,3)的位置检测仅需要三个第一输入端IN1~IN3
因此,该示例的驱动方法减少了第一输入端的数量,从而可简化触控驱动电路的设计。
可选地,当触控电极组阵列还包括第二触控电极组(如图3中的TG(1,m+1)、TG(2,m+1)、…、TG(n,m+1))时,位置检测还可包括第三位置子扫描期间,在第三位置子扫描期间,向分别位于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组和第二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这样,该驱动方法能够适用的显示面板中每行触控电极的数量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数量,而不必局限于k的倍数,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可选地,位置检测还包括第四位置子扫描期间,在第四位置子扫描期间,向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由于第二触控电极组中的第二触控电极的数量可以是1~k-1之间(包含端点值)的任意数量,所以可能存在第二触控电极没有在第三位置子扫描期间被扫描。因此,为了避免第二触控电极组中存在未被扫描的第二触控电极,可设置第四位置子扫描期间,用于扫描第二触控电极组中在第三位置子扫描期间未被扫描的第二触控电极,从而使得每行触控电极的位置检测不存在第二触控电极被遗漏的情形。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3中所示。其中,显示装置1300可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1310。
可选地,显示装置1300还包括具有金属背板的背光模组(未示出),其中,金属背板接地,用于充当第一触控电极与地之间形成的自电容的地电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显示装置除了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其它的公知的结构。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包含如上的显示面板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3所示的蜂窝式移动电话1300、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第二方向上两两相邻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使得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两两相邻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同时被扫描,从而提高了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不会产生断线。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电极组阵列和扫描控制单元,所述触控电极组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组,所述扫描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输入端、多个第一输出端和多个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μm,k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电连接,各所述第一输出端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一一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两两相邻的k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一个所述第一输入端直接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与同一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各所述第一输入端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输入端之间连接有k个所述第一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还包括栅极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组阵列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相邻,且彼此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μm;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且小于k个第二触控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压感电极;
所述压感电极位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压感电极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感电极围绕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压感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2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同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20μ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具有金属背板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金属背板接地。
12.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电极组阵列和扫描控制单元,所述触控电极组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组,所述扫描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输入端、多个第一输出端和多个第一开关,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k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μm,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一端电连接,各所述第一输出端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一一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两两相邻的k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一个所述第一输入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k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位置检测,所述位置检测包括多个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和多个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
在所述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向同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在所述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向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施加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第二方向上任意k+1个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进行位置检测期间,至少存在一个所述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所述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和所述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被扫描两次;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和/或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被扫描两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或每个所述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向k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施加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压感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压感电极向所述触控电极组阵列的正投影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之间的区域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压力检测,在所述压力检测期间,向各所述压感电极施加第二扫描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每个所述第一位置子扫描期间或每个所述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与待被检测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的各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的各所述第一开关导通,从一个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被施加到待被检测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两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存在相邻的所述第二位置子扫描期间通过同一个所述第一输入端施加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组阵列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相邻,且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μm,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且小于k个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位置检测还包括第三位置子扫描期间,在所述第三位置子扫描期间,向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施加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还包括第四位置子扫描期间,在所述第四位置子扫描期间,向同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组中两两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施加所述第一扫描信号。
CN201710661614.8A 2017-08-04 2017-08-04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Active CN107463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1614.8A CN107463292B (zh) 2017-08-04 2017-08-04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1614.8A CN107463292B (zh) 2017-08-04 2017-08-04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3292A true CN107463292A (zh) 2017-12-12
CN107463292B CN107463292B (zh) 2020-08-21

Family

ID=60548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1614.8A Active CN107463292B (zh) 2017-08-04 2017-08-04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32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085A (zh) * 2019-03-29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9624A (zh) * 2009-03-20 2009-08-19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US20130257794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679340A (zh) * 2015-03-20 2015-06-0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4730746A (zh) * 2015-04-14 2015-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867693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955558A (zh) * 2016-04-28 2016-09-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6020557A (zh) * 2016-06-20 2016-10-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61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9624A (zh) * 2009-03-20 2009-08-19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US20130257794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679340A (zh) * 2015-03-20 2015-06-0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4730746A (zh) * 2015-04-14 2015-06-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867693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955558A (zh) * 2016-04-28 2016-09-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6020557A (zh) * 2016-06-20 2016-10-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161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085A (zh) * 2019-03-29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3292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5522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730196B2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02376286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6249973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2375607B (zh) 触摸检测功能显示装置、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419669B (zh) 触摸检测器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103902121B (zh) 触摸检测装置、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908034A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
US11281327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571812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9182865B2 (en) Touch screen and touch panel including mutual capacitance type and self-capacitance type pixel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19652A (zh) 触摸检测器、显示单元、触摸位置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094497A (zh)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123052B (zh) 电容触敏面板和使用电容触敏面板的移动终端
JP2015084165A (ja) 表示装置
CN105807988A (zh) 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6775162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TWI443570B (zh) 未接地的觸控輸入裝置及其控制裝置
CN104885043B (zh) 触摸感测装置及方法
CN101937278B (zh) 非对称导电图案的触控面板及其相关装置与方法
CN205899510U (zh) 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7807757A (zh) 触控感测单元及具有该触控感测单元的指纹触控装置
CN106775078B (zh)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6292758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3294292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检测方法和电容式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